1. 創造宣言論證方法及作用
創造宣言運用了比喻論證和引用論證,作用如下:
1、運用比喻論證,語言生動幽默,這篇文章在議論的過程中, 大量地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手法,如: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熱情,便是創造之神所愛住的行宮,就能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一句,運用比喻手法,生動形象地強調了任何一點的創造力,都會促進成就的取得。
2、運用引用論證作用分析法,運用了引用論證的方法,引用慧能的話,作為道理論證,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創造宣言課文分段:
1、第一部分(1~4自然段):引出論題:人類離不開創造。
2、第二部分(5~11自然段):作者駁斥了幾種不能「創造」的錯誤觀點,並得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結論。
3、第三部分(12~15自然段):以東山樵夫為例,指出創造要從點滴做起,要讓創造之神常駐心中。
4、第四部分(16自然段):發出創造宣言,表達獻身創造的強烈願望。
2. 創造宣言13段論證方法
摘要 親
3. 《創造宣言》摘兩段自己喜歡的話每段不少於五句話並說明自己喜歡的理由
我覺得你就去摘抄兩段,然後你自己去評論一下不就好了嗎?為什麼還得問網友呢?
4. 創造宣言是什麼短語結構
創造宣言的話應該都有獨立的結構,創作是個動詞,然後宣言是個名詞,動名詞短語的話一般是主謂短語,所以說是可以考慮一下
5. 創造宣言各段論證方法及作用
摘要 作者寫東山樵夫斷定「泰山沒有東山好」的目的是什麼?
6. 誰看過陶行知的《創造宣言》作者重點強調的是什麼
文中批評了哪五種『不能創造』的錯誤觀點?」考查學生對文中重要信息的辨別和專篩選,只要抓住原文中五屬個「有人說」段落的中心句,按題目的要求把它摘取下來寫進答題處就行了.再如:《長城》第21題第一問,「作者對歷史上的長城的評價是什麼?」只要能根據第2-7自然段的內容,分析歸納文章的內容要點,就能抓住第3、5、7段「所以我說」後面揭示文章段落主旨、觀點、情感的中心句,得出作者對歷史上的長城的評價:①凄婉的歷史,②民族封閉的象徵,③文化愚鈍的標志.
當然,有時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直接使用,或語句太長,不合答題要求,或語句含有不合題意的其他信息,這就要根據題意對選出的有用的語言信息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組合表述.再以上述兩題第二問為例.《創造宣言》第21題第二問要求回答「作者批評錯誤觀點得出的結論是什麼(不超過12個字)」.原文的結論在第11自然段,有21個字,這就要壓縮主幹,抽取要點,概括復述:「處處天天人人都能創造.」
7. 陶行知 《創造宣言》內容
於1891年10月18日(清光緒十七年九月六日)安徽歙縣的一個清苦農家。他自幼聰明好學,鄰村的一位塾師認定這孩子長大後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讓他免費入塾讀書。有一天下大雪,當他趕到塾館時老師已經開講,他硬是站在門外專心致志地聽老師把課講完。這種學習精神感動了塾館里的每一個人。1906年,他進入本縣的教會學校崇一學堂免費讀書,在這里學習英文、數學、理化等課程,開始接受西方資產階級的新教育。但由於他一直生活在中國社會的底層,所以從童年時代起就對民間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他尤其關注中國的農村,立志為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和廣大中國農民受剝削壓迫的悲慘處境去奮斗。因此,在崇一學堂讀書的時候,就寫下了「我是一個中國人,要為中國作出一些貢獻來」的座右銘。
8. 創造宣言,第四段分別比喻了什麼有何意義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愛人。他們所要創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們的神,是我們的石像,是我們的愛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說得正確些,先生創造學生,學生也創造先生,學生先生合作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創造出醜惡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敗,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敗。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於集體的創造,而不是個人的創造,那麼這成功失敗也是屬於集體,而不是僅僅屬於個人。在一個集體當中,每一個活人之塑像,是這個人來一刀,那個人來一刀,有時是萬刀齊發,倘使刀法不合於交響曲之節奏,那便處處是傷痕,而難以成為真善美之活塑像。
教育者也要創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創造理論和創造技術。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點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對,可能萬像同毀;刀法如果用得對,則一筆下去,萬龍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