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原發創造性

原發創造性

發布時間:2022-02-04 04:15:29

Ⅰ 趨向自我實現的創造態度是什麼

創造性概念似乎越來越接近健康、自我實現、豐滿人性等概念,最終也許會證明這是一回事。

即使對已有的事實不完全肯定,但似乎有必要做出這樣的結論:創造性的藝術教育,更確切地說,通過藝術進行的教育,它之所以特別重要,與其說因為能造就藝術家或藝術產品,不如說能造就更完美的人。

假如我們對教育人的目的有明確的認識,假如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能變成人性豐滿的人,能逐步發揮他們所具有的潛在能力,那麼,能有這種作用的一種教育就是藝術教育了。

因此,之所以會想到通過藝術進行的教育,並不是因為藝術能產生美的印象,而是因為藝術教育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切其他教育的範式。那就是說,假如我們認真對待並盡力去做,使藝術教育能達到我們所期待的標准,而不是被認為是十分脆弱和可有可無的東西,我們終將有一天能依據這一範式教數學、閱讀和寫作。

我們所指的是一切教育問題,也是對於通過藝術進行教育感興趣的原因——只因為它似乎是潛在的有效教育。

馬斯洛對藝術教育、創造性心理健康等感興趣的另一個原因,是深感歷史的發展所引起的每一個變化。我們正處在歷史上和以往任何時刻相比都是全新的一點。現在生活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快得多地運轉著。例如,各種事實、知識、技術、發明、工藝進步在發展速度方面的急劇增長。顯然,這需要我們在對人的看法上、在對人和世界的關系的看法上有一個改變。

說得更直截了當些,我們需要一種不同的人。必須認真地看待赫拉克利特、懷特海德、柏格森的那種觀點——世界是一種流動,一種運動,一個過程,而不是一種靜止的東西。

假設真是這樣,今天顯然要比1900年或甚至1930年遠更如此,那麼我們就需要一種不同的人才能在一個永遠不斷變化而不是靜止不動的世界上生活。對於教育事業可以更進一步說:教授事實有什麼用?事實用不了多久就變得過時啦!教授技術有什麼用?技術也很快就過時啦!甚至工科學校也由於有這樣的認識而弄得面目全非。例如,麻省理工學院已不再把工程學僅僅作為一系列技藝來教授了,因為工程學教授過去所學的一切技藝幾乎都已經過時了,再學習怎樣製造馬車鞭子還有什麼意義?據了解,麻省理工學院某些教授所做的是放棄念過去的真經,寧願嘗試去創造一種嶄新的人——他能隨遇而安,能以變化為樂,能即席創造,能滿懷自信、力量和勇氣對付他生命當中的突發事件。

甚至一切都在改變:國際法在變,政治在變,整個國際舞台在變。人們在聯合國中彼此從不同的世紀出發討論問題。某人依據19世紀國際法發言,另一位依據某種全新的原則回答他,從不同世界的不同講壇上發言。事情就是變得那麼快。

言歸正傳,如何使我們自己轉變為一種新人——他們不需要靜化世界,不需要凍結它,使它穩定,他們不需要做他們前輩所做的事,他們能滿懷信心地面對明天,雖然他們不知道什麼將要降臨,什麼將會發生,但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在從未出現過的情境中隨機應變。這意味著一種新型的人。你也許會認為是赫拉克利特型,但請記住,能造就這種人的社會將生存下來,不能造就這種人的社會將滅亡。

但需要特別強調,這種隨機應變和靈感,而不去探討那些己完成的藝術活動和各種偉大的創造活動。實際上,馬斯洛甚至不想從任何已完成的產物出發探討這個問題,為什麼如此?因為依據我們對創造過程和創造性個體的心理分析已經相當明確地意識到,我們必須在原發創造性和次級創造性之間進行區分;原發創造性或創造性的靈感階段應該和靈感的發揮和發展區分開。這是因為後一階段不僅強調創造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單純的艱苦磨練,依賴藝術家的日常訓練,他或許要花費半生的時間學習使用工具,學習技巧,熟悉素材,直到他終於有了足夠的准備,能夠充分表達他的積累。

可以肯定,許多人曾在夜半醒來時有靈感的閃現,這靈感告訴他們有某一小說他們想寫,或有某一劇本、一首詩詞,或不論什麼他們想做的事等待著他們去做,靈感是多得很的。而這些靈感的大多數從未達到過任何成就。在靈感和最終產品之間的差別。例如,在靈感和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之間的差別,是極繁重的艱苦作業,大量的訓練、大量的修養、大量的實踐和重復以及推陳出新的修改等等。那麼,第二類創造性所需要的美德,和產生實際成品、偉大繪畫、偉大小說、橋梁、新發明等等相連結的美德,這些美德對於其他德性——頑強、耐性和艱苦創業等等——的依賴程度如同對於人格的創造性的依賴一樣。

因此,為了保持論述范圍的純凈,你也許會說,必須重視這一最初靈感閃現時的即席創作,並暫時不去考慮它會產生什麼成果,盡管我們承認它們當中很多都會半途而廢。部分地因為這個原故,要研究創造性的這一靈感階段,需要以幼童作為一部分最好的試驗對象,他們的發明才能和創造性大都不能依據產品做出說明。當一個小男孩自己發現十進位制時,這可能是一個靈感的高峰、一個創造的高峰。我們絕不能因為某一經驗的定義說創造性應該有社會效用,或它應該是新穎的,或應該是前人從未想到過的,等等,就把這一創造的高峰一筆抹過。

同樣因為這個原故,馬斯洛寧願利用別的例子而不再把科學的創造性當作一種範例。現在進行的許多研究都是有關科學家的創造的,他們已證明自己是有創造力的,是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大發明家,等等。

難題在於,假如你熟悉很多科學家,你很快就會知道這個標准有些不對頭,因為科學家作為一群人通常並不如你期望的那樣有創造力。這也包括那些曾經做出過發現和確實有過創造的人,那些發表過著述、促進了人類知識發展的人。實際上,這並不很難理解。這一發現與其說能使我們對創造的性質有所認識,不如說它僅僅說明了一些有關科學性質的問題。馬斯洛說:「假如允許我更放肆些,我甚至要說科學是一種技術,利用它,沒有創造力的人也能創造。這絕不是取笑科學家。我覺得,這是一種奇妙的事物,能迫使缺乏創見的人投身於偉大的事業,盡管他們自己不是大人物。」

科學是一種技術,是社會化和制度化的,以致並不具備創造力的人掌握了它也能在知識的進步中起點作用,這是馬斯洛對它所說的盡可能極端和激烈的評語。由於任何一位科學家都不能脫離歷史的懷抱,都只能站在很多前人的肩膀上,成為一個大型籃球隊的一員,成為一大群人中的一員,因此他自己的缺陷可能也被掩蓋了。他變得萬人矚目,值得大受敬重了,因為他參與了一項偉大而值得敬重的事業。因此,當他發現了什麼的時候,這不過是一種社會制度的產物,一種協作的產物。即使他沒有發現它,或許其他人也會很快做出這一發現。因此,選擇我們的科學家,盡管他們有過創造,仍不能作為研究創造理論的最佳對象。

另外,除非我們認識到幾乎所有我們一直在使用的創造性定義和我們所使用的大多數創造性例證絕大多數都是男子的或男性的定義和男子的或男性的產品,我們就不能說是在徹底地研究創造性。我們幾乎完全沒有考慮到婦女的創造性,僅僅因為那種簡單傳統上的定義只把男子的產品說成是有創造性的而完全忽視了婦女的創造性。通過對高峰體驗的研究,馬斯洛認為應該注意把婦女和女性創造性作為一個極有價值的研究領域,因為它較少涉及產品,較少涉及成就,較多涉及過程本身,涉及進行中的過程而不是明顯勝利和成功的峰巔。

這是我們所談論的問題的背景。

為什麼有創造力的人,在創造激情的靈感階段,會追悼過去、不思未來,而僅僅生活在現時之中?他付出了一切、深深迷戀並全神貫注於現在,沉湎於當前,一時一刻也不離開眼下的問題。或者引用阿什頓·沃爾納的《老處女》中一句完美的話來形容這種情境。那位教師傾心於教授她的學童閱讀的新方法,說:「我完全沉迷於現在了。」這是我們急需解開的謎。

這種「完全沉迷於現在」的能力,絕對在任何一種創造性中都是必要的。但創造性——不論在任何領域中——的某些先決條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和這種變得無時間、無自我、置身於空間、社會、歷史之外的能力有關系。

事情已經變得非常明顯了,這種現象已成為神秘經驗的一種沖淡的、世俗化的、常見的變式,它那麼經常地被描繪過,已變成赫胥黎所說的常存的哲學。在各種文化中,在各個時代,它染上了多少不同的色彩,而它的實質總是能認出的——那是同樣的。

它總是被描繪為自我的喪失,或有時又變成自我的超越。有一種和被觀察的「實在」的融合(和眼前的問題的融合,應說得更中性些),在兩重性存在的地方渾為一體,一種自我和非我的結合。普遍的說法是有一種對隱蔽真理的覺察,一種嚴格意義上的啟示,一種面紗的脫落,而最後,幾乎總是如此——全部的經歷被體驗為幸福、心醉、欣喜若狂、興奮昂揚。

毫不奇怪,由於這一震撼人心的體驗比任何可以設想為人間的事物要偉大多,以至它經常被認為是超越人類和自然的。這樣的「啟示」往往用來作為各式各樣的「天啟」宗教的基礎,有時是惟一的基礎。

但是,甚至這一在所有體驗中最非凡的體驗也已經被列入人類經驗和認識的范圍。對被稱為高峰體驗的研究,和稱為心醉神迷狀態的研究,完全是不謀而合地做出的,都證明這些體驗是十分自然的,這是很容易調查的。而且,和問題直接有關的是,它們能向我們說明許多有關創造性的問題,正如也能說明人在充分發揮作用時的其他方面一樣,例如,當他們在最充分地認識自己時,最成熟和最發展、最健康時,總之一句話,人性最豐滿時。

這種充斥於現在、超越時空而使人完全著迷於此,正是高峰體驗的一個主要特徵。現在又覺得,這些高峰體驗研究使我們懂得的道理也能十分直接地遷移到對現實的經驗、對創造態度的豐富理解。

我們沒必要受這些異常而不極端的體驗的限制,盡管現在似乎已很清楚,幾乎所有的人都不能否認出現過狂喜的時刻,只要他們進行了足夠的深刻回憶而我們訪談的情況又很適當。我們還能提及高峰體驗最簡單的變式——入迷,集中注意,或沉緬於任何事物,只要它十分有意思,足以完全吸引我們的注意。這不僅是指偉大的交響樂或悲劇;這樣的效果也能由一場扣人心弦的電影或偵探故事或僅僅變得專心於完成自己的工作。從我們都有過的這樣普遍和熟悉的體驗開始談起是有好處的,因為這樣我們能得到一種直接的感受或直覺或移情,也就是能得到一種直接經驗的知識,關於思想家「高級」體驗的樸素變式的知識。起碼我們能避免那種時髦的、空中樓閣似的、含有隱喻而極端晦澀的詞彙,那在這一領域是很普遍的現象。

那麼,什麼是這些時刻中發生的事情呢?

Ⅱ 原型啟發應具有的兩個條件是什麼

理論研究與應用
基本原理
當我們進行創造性想像時,往往會從其它事物中得到啟示,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我們把這種具有啟發作用的事物稱作「原型」。從本質上說,原型之所以具啟發作用,主要是因為這一事物本身的屬性和特點,與所要創造的東西有相似之處。

思維訓練
這種思維方法的訓練,要求你善於並細心觀察周圍發生的一切,從某種事物的性能或某一動植物的特性,得到創造性的啟發,從而解決實際問題。

原型啟發論
the theory ofprototypeenlightenment,原型啟發論是創造性構思的一種重要方法,許多成功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受到各種「原型」的啟發。原型啟發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為靈感,一為類比。原型啟發的內容十分豐富,並不限於單一。從眾多的實證中,可以區分出若干種不同的啟發類型。

概述
歷史典故
魯班爬山時,手不小心被一種絲茅草割破,疼痛之餘,他驚詫柔弱的小草竟如此鋒利,他懷著濃厚的興趣研究、琢磨小草的構造,終於找到了秘密所在:草葉邊緣的毛刺就是「利器」。用同樣的方式處理一下鐵片,豈不可以斷木如泥?鋸子的雛形就這樣產生了。[1]

現實依據
這種思維方式應用非常普遍。人們通過對鳥翅膀構造的研究,設計飛機機翼;通過對騙幅超聲波定位的仿效,製造出雷達;通過對狗鼻子構造的分析,發明了比狗鼻子更靈敏的電子嗅覺器……從飛鳥到飛機,從開水壺到蒸汽機,從海豹皮到南極探險服,從木蛀蟲到地道導管軟鑽機……

也有人把「原型啟發」稱作模仿思維法,但簡單生硬的照搬是不行的,還要有創新。舉個例子吧:我們在下雨天,最討厭雨水順著雨衣流進鞋裡。北京一個四年級小學生發明了一種充氣雨衣,雨衣下面是一個氣圈,充氣後雨衣張開,雨水便不會灌進鞋子了。他的充氣雨衣的構想,便是從芭蕾舞旋轉長裙和游泳圈這兩個原型得來的。由於具有啟發作用的原型與所要解決的問題之間有著相似之處,加上創造思維活動,便形成新的構想方案。這樣的例子在科學發展史上屢見不鮮

Ⅲ 創造性培養遵循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培養創造力的教學原則
1.主體主導原則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為創造性而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教師要有「為創造性而教」的自覺性,發揮主導作用。這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前提。
2.求異求優原則
引導學生從盡可能多的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盡可能與眾不同的新觀念、新辦法,並從「異」中求「優」。這是創造性教學的靈魂。
3.啟發探索原則
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和思維策略,不直接向學生提供現成結論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結論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4.實踐操作原則
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從事創造實踐,在創造實踐中學習創造技能,增長創造才幹,發展創造興趣,強化創造精神。
5.民主和諧原則
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觀點和思路,與學生平等對話,相機誘導,不搞「一言堂」。
6.因材施教原則
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為不同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幫助,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專長。
7.成功激勵原則
幫助學生實現創造成功,高度珍視學生的每一個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功。用適當的方式啟發學生認識自己的創造成功,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成就動機和自我效能感等追求成功創造的心理品質。
8.積極評價原則
努力發現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成果方面的創造性的閃光點,堅持表揚、鼓勵。對不足之處甚至錯誤的地方,要採取寬容的態度。
9.全體全面原則
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創造的潛能,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尤其要滿腔熱忱地善待後進生。在教學目標上,不僅要注意創造性智能因素的培養,還要注意創造性人格和品質的培養,要促進全體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10.不悖倫理原則
創造性教學過程中,要引導並鼓勵學生異想天開、大膽求異,但要注意倫理要求。

Ⅳ 創造性的人有哪些特質

思維敏捷 思維的流暢性 不拘泥固有的模式

Ⅳ 請問:科西克的「偽具體」概念的主要內容和批判意義

要理解他的「偽具體」就先要了解他所說的「具體」。
所謂「具體」其實是一種精神,即主體用自己的原發性、創造性來理解並改造世界的精神。他在這里借鑒了老海的「存在的澄明」,強調個體的本真性和真理的自身呈現。
但所謂的原發性也可能其實並不原發,而是受一種虛假總體的觀念蒙蔽,因此這種「具體」根本不是創造性的而是派生性的,所謂的自主性是虛偽的。在他看來,人的實踐特別是直接功利主義的實踐和日常思維即是「偽具體」,這種說法和老馬的「異化」理論異曲同工。
意義
通過總體與具體關系的重新建構,破除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拜物教制度對人的束縛與統治;試圖指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僵化」的經濟政治結構對人的壓抑與制約。重新確立人的自由和主體的地位,把虛假因素對真正主體——人的遮蔽與壓抑解除掉。實現真實主體的真正解放,重新思考和理解個人與社會、具體(部分)與總體(整體)的真實關系。

Ⅵ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原則有低控制原則、發展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創造性原則、興趣性原則和原則。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原則有低控制原則、發展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創造性原則、興趣性原則和(
實踐性
)原則。

Ⅶ 發揮創造性思維的是什麼力量

成功的可貴之處在於創造性的思維。一個成大事的人只有通過有所創造,才能體會到人生的真正價值和真正幸福。

如果說具有批判力的思維可以激發人們創造性思維的話,那麼,創造性思維則決定了一個人到底能有多少突破。凡是保守、陳舊的思考習慣只能重復過去,而不能改造過去。成大事者的習慣是:發揮創造性思維的能量!

我們必須明確那些不能突破自身局限的人,之所以在許多場合毫無起色,是因為固守常規性思維,從而決定了自己不可能成大事。常規性思維一般是按照一定的固有思路方法進行的思維活動。他們的思維缺乏靈活性。創新性思維的核心是創新突破,而不是過去的再現重復。它沒有成大事的經驗可借鑒,沒有有效的方法可套用,它是在沒有前人思維痕跡的路線上去努力控制。

因此,創造性思維的結果不能保證每次都成大事,有時可能毫無成效,有時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這就是它的風險。但是,無論它取得什麼樣的結果,都具有重要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意義。因為即使是它的不成功結果,也向人們提供了以後少走彎路的教訓。常規性思維雖然看來「穩妥」,但是它的根本缺陷是不能為人們提供新的啟示。

對於試圖成大事的人米說,必須明白:人們為了取得對尚未認識的事物的認識,總要探索前人沒有運用過的思維方法,尋求沒有先例的辦法和措施去分析認識事物,從而獲得新的認識和方法,從而鍛煉和提高人的認識能力。

在實踐過程中,運朋創新性思維,提出的一個又一個新的觀念,形成的一種又一種新的理論,做出的一次又一次新的發明和創造,都將不斷地增加一個人成為成大事者的能力。

創新思維不斷滿足一個人已有的知識經驗,努力探索尚未被認識的世界,從而打開新的活動局面。沒有創新性思維,就沒有勇於探索和創新的精神。那麼一個人只能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就不可能在創新中發展,在開拓中前進,必然陷入停滯甚至倒退的狀態。

哈佛教授認為,成功的可貴之處在於創造性的思維。一個成大事的人只有通過有所創造,才能體會到人生的真正價值和真正幸福。創新思維在實踐中的成功,更可以使人享受到人生的最大幸福,並激勵人們以更大的熱情去繼續從事創造性活動,為自己的成大事之路奠定基礎,實現人生的更大價值。

提到創新,有些人總是覺得神秘,似乎只有極少數人才能辦到。其實,創新有大有小,內容和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創新活動已經不僅是科學家、發明家的事,它已經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可以進行創新性的活動,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都可以進發出創造的火花。成大事者在事業上新的追求、新的理想、新的目標會不斷產生,在為新的事業創造奮斗中,實現了這些新的追求、理想、目標,就會產生新的幸福。

對於一個成大事的人來說,創新和幸福是什麼關系?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把創新看做「快樂的生活」,「一種根本的快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創新是生活的最大樂趣,幸福寓於創新之中。他在《給兒子的信》中寫道:「什麼是生活的最大樂趣?我認為,這種樂趣寓於與藝術相似的創新性勞動之中,寓於高超的技藝之中。如果一個人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勞動,他一定會竭盡全力使其勞動過程和勞動成果充滿美好的東西,生活的偉大、幸福就寓於這種勞動之中。」這些論述深刻地揭示了創新與幸福的內在聯系,說明創新是獲得新的幸福的源泉。

為什麼說創新是成大事者獲得新的幸福的源泉和動力?我們知道,幸福是人們在追求目標過程中得到的精神滿足。而人們需要的內容是不斷發展的,需要的層次是不斷提高的,舊的需要滿足了,又會產生新的需要;低層次的需要滿足了,又會產生高層次的需要。要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的需要,實現人們對幸福的追求,取決於創新,即他的幸福和成大事與否在於創新。

世界上因創新成大事的人簡直就是不勝枚舉。

法國美容品製造師伊夫·洛列是靠經營花卉發家的,他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感觸頗深地說道:

「能有今天,我當然不會忘記一個司空見慣的秘訣,而這個秘訣我盡管經常與它擦肩而過,但過去卻未能予以足夠的重視,也沒有把它當作一回事來對待。而現在我卻要說,創新的確是一種美麗的奇跡,它給了我成大事的支點。」

伊夫·洛列1960年開始生產美容品,到1985年,他已擁有960家分號,各個企業在全世界星羅棋布。

伊夫·洛列生意興旺,財源茂盛,摘取了美容品和護膚品的桂冠。他的企業是惟一使法國最大的化妝品公司「勞雷阿爾」惶惶不可終日的競爭對手。

這一切成就,伊夫·洛列是悄無聲息地取得的,在發展階段幾乎未曾引起競爭者的警覺。他的成功有賴於他的創新精神。

「一個人成大事的秘訣很簡單,那就是永遠做一個不向現實妥協而刻意創新的叛逆者。」這是百年哈佛人生哲學的理念之一。我們能從所有成功者的身上看到創新思維對於人生成功所起的作用有多麼巨大。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感悟百年哈佛》

Ⅷ 原發性痛經的原因是什麼

引起原發性痛經的原因多為精神緊張、感覺過敏,經醫師勸說即能改善;體質較弱也易產生痛經,提高體質後能緩解症狀;由於子宮位置不良、盲目細小造成經血儲留也是痛經的常見原因,懷孕後能使症狀消失。

Ⅸ 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培養具有高度創新思維能力的人才已經列為當今教育的重要課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音樂教育就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大量事實證明:音樂教育對培養學生思維力、記憶力、想像力與創新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研究發現,從人的大腦結構看,左半腦進行的是邏輯思維,右半腦進行的是形象思維、創新思維。觀賞繪畫、欣賞音樂、憑直覺觀察事物都是右腦的功能,因此音樂能促進右腦開發,從而提升大腦創新能力。
2011版音樂課標明確指出通過音樂教育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與創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發展個性,啟迪智慧,豐富和發展思想思維,激發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素質。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教學的目的在於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在教學中,教師要如何通過合適的途徑,充分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下面談談我這幾年在課堂中的一些研究心得。
一、發揮想像,激發創造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想像力是發明、發現及其他創造活動的源泉。經常有老師評價這個老師把學生教「活」了,那個被老師教「呆」了。「活」與「呆」往往是思維空間的寬與窄。孩子是富於想像的,而想像是拓寬孩子思維空間的最佳途徑。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一門需要學生主動地聽、主動想像、主動表現的學科。在教學中,老師過多講解會阻礙學生的體驗想像。老師應簡化自己的講解,多提問學生的感受,引導學生多聽、多想,主動體驗,參與創造活動。以《沃爾塔瓦河》為例,為了讓學生的想像不受約束,我在初聽音樂時並沒有告知標題,而是讓學生自己聽著音樂插上想像的翅膀。當音樂結束時,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有的感受到「神秘的宇宙」,有的是「森林之戰」,有的是「銀色的河流」。豐富的音樂形象正說明學生的想像得以發揮,思維也隨之飛舞起來。再次欣賞時,我出示了幾副圖,讓學生直觀地體驗「小溪、河流、森林、鄉村婚禮、月光下的水仙女」的音樂意境。這樣,學生的思維會處於最佳狀態,他們積極思考、主動思考,激發出潛在創造力。
二、強調實踐,鼓勵創造
2011版課標的課程基本理念提出要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教學實踐和音樂創造放到了一個層面上,強調音樂實踐說明課堂中必須以實踐作為基礎,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造,音樂知識的學習應該從灌輸式的「以知識和技能為本」轉向「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主動獲得審美體驗,增強創造意識,發展創造能力。曾經有段時間我讓學生自製樂器,心靈則手巧,動的是手,練的是腦,自製樂器,培養的正是學生的創造能力。在課堂中,我根據實際情況和學生的興趣愛好,給學生欣賞了英國的「破銅爛鐵」,中國達人秀的「蔬菜樂器」,並演示了自己製作的紙盒吉他,從簡單到復雜地給他們介紹了一些樂器的構造和演奏方法,讓他們分小組討論研究,引導他們循序漸進地在一定的難易程度上自己動手製作簡易樂器。學生興趣盎然,有的用雪碧瓶製作了沙球,有的用吸管製作了小排簫,還有的用玻璃瓶做的排鍾,我請學生用自己製作的樂器嘗試演奏,在此活動過程中學生獲得成功體驗,體會到創造樂趣,更加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在課堂外,我盡量找一切機會讓學生多實踐,正好我們學校有一年一度的藝術節,以往都是特長生參加得多,並且請專業老師輔導,而且很多節目是照搬下來的。所以我們和學校商量後,決定原創的節目在打分時會給一定加分,鼓勵學生自己創新,事實證明,學生很樂於自己譜曲,編舞,編排小品。很多非特長生加入進來編排節目,很多環節的設計老師也意想不到,學生的積極性得以提高,整體素質也逐步提高。
三、創設情境,表現創造
音樂這門藝術,很多素材內容不是來自學生身邊,有時間也有空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到陌生遙遠,很難激發他們的興趣。老師需要創設美、智、趣的情境,將教學內容還原到產生知識的原發情境中。《當兵的人》這節課中,我首先播放視頻,帶學生走進軍人的軍營生活,感受軍人的精神。然後請學生站起來隨樂踏步,體驗進行曲的行進特點,請他們大聲跟我念」一二三四」口令,要求他們聲音注意高位置,聲音要整齊飽滿,表現出軍人的氣魄。並且讓學生談談軍人有哪些地方特別值得我們學習,學生紛紛舉手發言,當說到軍人站坐姿都很筆直時,很多學生不由自主地都挺直了腰板。在學會歌曲後,我請學生聯系歌曲內容和主題思想,啟發他們用多種方式表現歌曲,有的學生自編舞蹈為歌曲伴舞,有的學生用吹口哨的形式為歌曲加上引子,還有學生自己在歌曲中加入了beatbox,學生興致盎然地展示著自己的創意,情境的創設,藝術氛圍的渲染,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之中,自主而快樂地表現創造。這增強了他們的學習信心,激發了他們審美創造的慾望。
綜上所述,老師要在音樂課堂中,通過多種途徑,發展學生想像力,鼓勵學生多實踐,激發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讓學生掌握音樂相關知識和技能,從而領悟音樂內涵,逐步培養有利於學生終身發展的音樂能力。

閱讀全文

與原發創造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