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錢永健創造

錢永健創造

發布時間:2022-02-02 05:41:22

❶ 想替兒子改個特別又好聽的英文名!麻煩請給意見!

Roger
音近似,意美,簡潔上口,易寫易記。

翻譯成漢語:羅傑。也很好:羅列英傑,舉世出名。不必比永遠健康差。

=====================
錢永健:我不是中國科學家

「繼承家學,永守箴規」,這八字箴言是中國 「導彈之父」錢學森一家的家訓,也是錢家第30代子孫開始啟用的家譜。在美國出生、長大的錢學森堂侄錢永健(Roger Y. Tsien)同樣恪守著錢家的家譜,其子女也是按照這個原則來命名。然而在獲得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發表得獎感言時,錢永健卻真真切切地對中外記者表示:我不是中國科學家。

撰文:譚旭峰

「我感覺自己有點像被汽車大燈照到的一隻鹿,我今天肯定不如昨天聰明。」在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後,被無數鎂光燈照耀的錢永健幽默地說。那時的他顯然很從容。

時間回到2001年12月6日,在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舉辦的諾貝爾「後基因」主題座談會上,錢永健做了一場時長40分鍾名為《蛋白質群體生態和細胞信號的顯像》的報告。那一年錢永健49歲,頭花已經有些花白,消瘦的臉上架著一副方框眼鏡,看上去是如此樸素,以致於他的同事說他「走在大街上,沒人認為他是科學家」。

他用流利的英文為在場近百位德高望重的同行講解他的最新發現,雖然他之前在很多大學和研究機構做過講座,但那天的言語還是「曝露」了他的緊張,演講快結束時的一個口誤引起了現場一片笑聲,但結束時現場是一片雷鳴般的掌聲。那時錢永健已經是美國科學院和醫學院雙院士,他在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擁有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錢實驗室」,領導著25人的團隊。

距離那場座談會已經7年,今年12月10日,錢永健將再次趕赴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他將以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的身份前去。錢永健對《紐約時報》記者說:「諾貝爾獎對我來說不是必須的,但顯然,諾貝爾獎是一個很好聽的頭銜。」

錢永健實驗室的同事坎貝爾也說:「我們一直認為他奪得諾貝爾獎是遲早的事,他那些想法和科研抱負至少要比這個領域超前10年。」14年前,錢永健1994年開始改造GFP(綠色熒光蛋白),這個研究為他奪得了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最美麗的大腦

一直強調喜歡色彩的錢永健說:「顏色讓我的工作充滿了趣味,不然我堅持不下來的。如果我是一個色盲的話,那我可能都不會進入這個領域。」今年諾貝爾化學獎3位得獎者下村修、馬丁·沙爾菲和錢永健「因在發現和研究綠色熒光蛋白方面作出貢獻」而獲獎。

綠色熒光蛋白是由熒光綠色纏繞起來的橢圓,其間點綴著紅、黃、藍等各色的原子。錢永健通過改變綠色熒光蛋白的氨基酸排序,造出能吸收和發出藍色、青色和黃色光的熒光蛋白,並讓它們發光更久、更強烈。點擊「錢實驗室」網站的首頁即是一張綠色熒光蛋白的照片。

在美國接受媒體集體采訪時,錢永健說:「一個人對科學的感知可能對他的人格有很深的影響,科學可以給人帶來很多本質的快樂,可以以此度過一些不可避免的挫折。所以我覺得興趣很重要。上個世紀60年代時,也就是我的中學時代,生活很忙碌。那時候的我就已經喜歡並痴迷起科學來了。」

在研究生理學時,主要側重於人腦,這對他來說更有研究的樂趣。他覺得人腦是一部讓人心醉的織布機,「它需要更為熟練、更為精細、更有創造性的方法把碎片拼織起來」。他同時得到了「擁有世界上最美麗的大腦」的高度評價。

叔侄成長的不同路徑

在今年諾貝爾眾多60~80歲的獲獎者中,55歲的錢永健顯得很突出。家族基因遺傳的天賦、興趣和足夠的努力讓今年只有55歲的錢永健成為本屆諾貝爾獎科學領域內最年輕的獲得者。「家庭的影響和基因對一個人的發展很重要。」錢永健說:「我在很小的時候,大家就覺得我可能會從事與科學相關的工作,或許遺傳註定我從事現在的工作。」

說到錢永健,不能不提他的堂叔——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1955年,當時在美國從事研究工作的錢學森回到中國,其時,在紐約出生的錢永健才3歲,那時誰能想到日後兩人會相繼成為世界矚目的科學家。

錢學森與錢永健的父親錢學榘是堂兄弟,兩人在上海交大以優異成績畢業後,一同赴美做航空領域的研究。錢學森這一代科學家的教育基礎和文化背景在中國形成,他們帶著「抵禦外侮,為國效勞」 的強烈思想出國學習。當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錢學森想要回中國,卻因美國政府的阻攔,1955年才成行。

與錢學森不同的是,錢永健的思想里沒有父輩那沉重的「國家」的觀念。從出生開始他接受的就是美國的觀念,他的一切都是在寬松的環境中從自己的興趣出發。

錢永健從小痴迷科學,16歲時他就獲得了美國的少年裡最高的榮譽「西屋科學天才獎」。20歲進了哈佛主修化學和物理,但他對傳統的化學教學並不滿意,錢永健解釋道:「學校里有很多課程,但我不喜歡高中的課,幸運的是,我知道科學本身比課本上有趣得多,尤其是相對於上世紀60年代的教學方式而言。」

從哈佛畢業後,錢永健去了劍橋大學繼續深造。強烈的願望告訴他要做些更有意思的事,幾經周轉最後到了海洋學,他說自己「總有一些關於在藍色大海上航行的夢想」。但事與願違,他發現這個工作和「藍色大海」的美夢毫無關系,他要研究的內容包括測量海灣的石油污染狀況,而他也根本不關心海藻的問題。錢永健又從海洋學轉到了生理學,後來轉到化學。

錢學森和他的侄兒在學術上沒有任何交叉點,兩個沖突的時代反映到個人身上充滿了對比的意味。已經96歲的錢學森知道他的堂侄得到諾貝爾獎的消息後非常高興,專門發去了賀電。只是離開美國50多年的錢學森再也沒有回過美國,錢永健只來過中國一次,不大會中文,甚至將中文的「琵琶」誤以為是可以吃的「枇杷」。

終極挑戰是癌症

雖然獲得了科學界的最高榮譽,但錢永健強調,他接下來會繼續自己的科研工作。錢永健說:「我還有無窮無盡的工作要做。父親的去世也是讓我投入精力力爭把研究應用到癌症臨床治療中的原因。我父親就是因癌症治療無效而去世的。他患了胰腺癌,等到確診6個月後他就去世了,這種癌症很棘手。包括我的博導,他也是因癌症去世的,這給我帶來很大的壓力。我一直都希望能把自己的成果應用到神經生物學和癌症治療中,是癌症讓我的父親和老師離開了人世。」

錢永健研究室所在的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8日發布的一份新聞公報中介紹說,錢永健目前正在進行的研究工作是開發一種新型腫瘤成像工具,並希望在此基礎上把抗癌葯物輸送到腫瘤位置。「在研究生涯中,我一直都想干一些與臨床有關的工作,如果可能的話,癌症將是我的終極挑戰。」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教授帕爾默曾經這樣評價錢永健:「他是一個非常有想法而且能夠全身心投入的科學家,似乎總能問出一些很有針對性、有深刻見解的問題。正像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所說的那樣,羅傑(錢永健的英文名)做出了開創性的研究,而最令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他怎麼能一人在那麼多不同領域內都有所建樹:化學、細胞生物學、葯理學。」

而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羅伯特·坎貝爾則對錢永健充滿信心:「他是一個想像力非常豐富的科學家,他的那些想法和科研抱負通常至少要比這個領域超前10年。對未來科學方向的判斷能力,加上他在化學領域的研究經驗,使得他能夠進行開創性的研發」。

❷ 錢學森他創造中國第一顆氫彈叫什麼名字

代號「596」 中國在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基礎工業有了一定的發展,即著手准備研製原子彈。1959年開始起步時,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 同年6月,蘇聯政府撕毀中蘇在1957年10月簽訂的關於國防新技術協定,隨後撤走專家,中國決心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實現這一任務。中國首次試驗的原子彈取"596"為代號,就是以此激勵全國軍民大力協同做好這項工作。1964年10月16日,首次原子彈試驗成功。經過兩年多,1966年12月28日,小當量的氫彈原理試驗成功;半年之後,於1967年6月17日成功地進行了百萬噸級的氫彈空投試驗。中國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在世界上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核武器這兩個發展階段的任務。

❸ 錢學森侄子獲得諾貝爾獎,國人為其歡呼,為什麼他卻說我可不是中國人

五年漫漫回國路,十年風雨征程導彈成。提起錢學森這位民族脊樑般的人物,想必國人無人不曉。

錢老先生一生為中國的航天、導彈事業而奮斗,鞠躬盡瘁,不慕名利,拳拳愛國之心皇天後土實所共鑒。他放棄榮華富貴毅然回歸,一心為國為民,他不僅僅科學研究的先行者,更是中華民族科學工作者的表率。

常言道:「將門難出犬子」,想來父輩若有卓越的才能,子孫後代自然也不會太平庸。事實證明此言不虛:錢學森的堂侄錢永健不負眾望,於2008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延續了父輩的榮光。這樣的好消息不脛而走,眾人無不羨煞錢家世代出英才,科學精神薪火相傳。

但當國人為之歡呼沸騰時,錢永健卻在公開場合表示:「我可不是中國人!我是美國公民!」

錢永健為什麼會說出這番令人大跌眼鏡的話呢?還得從他的生平經歷說起。

當然,錢永健先生的做法亦無可厚非。他沒有生在中國,沒有身在中國,他與祖國的聯系早已剝離,缺少家國情懷是必然結果。

學術無國界,不必拘泥於血統。無論是否來自中國,是否承認自己是中國公民,其實都無所謂。

因為,人類命運是一個共同體。中國人民有著寬廣、博大的世界胸懷,只要是有益於全體人類的事業,中國人民都會義無反顧的支持;只要是為全體人類作出突出貢獻的人,中國人民都會一視同仁的敬佩。

❹ 錢學森為中國創造了人類航天的歷史嗎

他被稱為中國航天之父,是對中國航天事業有奠基作用的重要人物。但這只能相對中國來說,要說創造人類航天歷史,稍有違和感,就是不太合適,對中國來說,怎麼說都不為過,但放到世界,或全人類的角度不適合。

❺ 急求錢永健的個人簡歷,諾貝爾獎產品研究過程和成果及作用.

錢永健
[編輯本段]1.美籍華裔化學家
200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之一
個人簡介
姓名:錢永健 英文:Roger Yonchien Tsien.羅傑錢
性別:男
出生:1952年5月
生於:紐約 成長:新澤西州利文斯頓 國籍:美國 祖籍:中國浙江杭州
父親:錢學榘,美國波音公司的工程師(與錢學森同系錢王第34世孫) 母親:李懿穎
舅舅: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學教授。
哥哥:錢永佑(Richard Tsien),神經生物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斯坦福大學教授、曾任生理系主任
堂兄:錢永剛(錢學森的長子),解放軍某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
榮譽:
1968年,即以金屬如何與硫氰酸鹽結合為題獲西屋科學天才獎 (The Westinghouse Science Talent)
1972年,拿了美國國家優等生獎學金進入哈佛大學獲學士(化學和物理,Witha National Merit Scholarship)
1977年,獲得劍橋大學博士及博士後(生理學)。
1981年,錢永健來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並在這里工作8年,成為大學教授。
1989年,錢永健將他的實驗室搬到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現在他是該校的葯理學教授以及化學與生物化學教授。
1995年,當選美國醫學研究院院士,
1998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重要獎項
1968年,即以金屬如何與硫氰酸鹽結合為題獲西屋科學天才獎 (The Westinghouse Science Talent)
1991年,帕薩諾基金青年科學家獎;
1995年,比利時阿圖瓦-巴耶-拉圖爾健康獎;
1995年,蓋爾德納基金國際獎;
1995年,美國心臟學會基礎研究獎;
2002年,美國化學學會創新獎;
2002年,荷蘭皇家科學院海內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獎;
2004年,世界最高成就獎之一以色列沃爾夫獎醫學獎。
2004年,獲沃爾夫獎(Wolf Prize in Medicine),全美化學學會,蛋白質學會等多項大獎
2008年,與美國生物學家馬丁·沙爾菲和日本有機化學家兼海洋生物學家下村修2名科學家以綠色熒光蛋白的研究獲得該年度諾貝爾化學獎。
【生物發光現象研究】
1994年,華裔美國科學家錢永健(Roger Y Tsien)開始改造GFP,有多項發現。世界上用的大多數是錢永健實驗室改造後的變種,有的熒光更強,有的黃色、藍色,有的可激活、可變色。到一些不常用做研究模式的生物體內找有顏色的蛋白成為一些人的愛好,現象正如當年在嗜熱生物中找到以後應用廣泛的PCR用多聚酶後的一波浪潮。不過真發現的有用東西並不很多。成功的例子有俄國科學院生物有機化學研究所Sergey A. Lukyanov實驗室從珊瑚里發現其他熒光蛋白,包括紅色熒光蛋白。
生物發光現象,下村修和約翰森以前就有人研究。螢火蟲發熒光,是由熒光酶(luciferase)作為酶催化底物分子熒光素(luciferin),有化學反應如氧化,以後產生熒光。而蛋白質本身發光,無需底物,起源是下村修和約翰森的研究。
下村修和約翰森用過幾種實驗動物,和本故事相關的是學名為Aequorea victoria的水母。1962年,下村修和約翰森等在《細胞和比較生理學雜志》上報道,他們分離純化了水母中發光蛋白水母素。據說下村修用水母提取發光蛋白時,有天下班要回家了,他把產物倒進水池裡,臨出門前關燈後,依依不捨地回頭看了一眼水池,結果見水池閃閃發光。因為水池也接受養魚缸的水,他懷疑是魚缸成分影響水母素,不久他就確定鈣離子增強水母素發光。1963年,他們在《科學》雜志報道鈣和水母素發光的關系。其後Ridgway和Ashley 提出可以用水母素來檢測鈣濃度,創造了檢測鈣的新方法。鈣離子是生物體內的重要信號分子,水母素成為第一個有空間分辨能力的鈣檢測方法,是目前仍用的方法之一。
1955年Davenport和Nicol發現水母可以發綠光,但不知其因。在1962 年下村修和約翰森在那篇純化水母素的文章中,有個注腳,說還發現了另一種蛋白,它在陽光下呈綠色、鎢絲下呈黃色、紫外光下發強烈綠色。其後他們仔細研究了其發光特性。1974年,他們純化到了這個蛋白,當時稱綠色蛋白,以後稱綠色熒光蛋白GFP。Morin和Hastings提出水母素和GFP之間可以發生能量轉移。水母素在鈣刺激下發光,其能量可轉移到GFP,刺激GFP發光。這是物理化學中知道的熒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在生物中的發現。
下村修本人對GFP的應用前景不感興趣,也沒有意識到應用的重要性。他離開普林斯頓到 Woods Hole海洋研究所後,同事普臘石(Douglas Prasher)非常感興趣發明生物示蹤分子。1985年普臘石和日裔科學家Satoshi Inouye獨立根據蛋白質順序拿到了水母素的基因(准確地說是cDNA)。1992年,普臘石拿到了GFP的基因。有了cDNA,一般生物學研究者就很好應用,比用蛋白質方便多了。
普臘石1992年發表GFP的cDNA後,不做科學研究了。他申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時,評審者說沒有蛋白質發光的先例,就是他找到了,也沒什麼價值。一氣之下,他離開學術界去麻省空軍國民衛隊基地,給農業部動植物服務部工作。當時他如果花幾美元,就可以做一個一般研究生都能做,但是非常漂亮的工作:將水母的GFP基因放到其他生物體內,比如細菌里,看到熒光,就完全證明GFP本身可以發光,無需其它底物或者輔助分子。
將GFP表達到其它生物體這項工作,1994年由兩個實驗室獨立進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做線蟲的Marty Chalfie實驗室,和加州大學聖迭哥分校、Scripps海洋研究所的兩位日裔科學家Inouye和Tsuji。
水母素和GFP都有重要的應用。但水母素仍是熒光酶的一種,它需要熒光素。而GFP蛋白質本身發光,在原理上有重大突破。
Chalfie的文章立即引起轟動,很多生物學研究者紛紛將GFP引入自己的系統。在一個新系統表達GFP就能在《自然》、《科學》上發表文章,其實不過是跟風性質,沒有原創性。
縱觀整個過程,從1961年到1974年,下村修和約翰森的研究遙遙領先,而很少人注意。如果其他生化學家願意,他們也可以得到水母素和GFP,技術並不特別難。在1974年以後,特別是八十年代後,後繼的工作,很多研究生都很容易做。其中例外是錢永健實驗室發現變種出現新顏色,並非顯而易見。
研究內容
錢永健是和下村修研究相關的一位重要科學家。他在成像技術中,有兩項重要工作都與下村修有一定關系。
第一項是鈣染料
1980年錢永健發明檢測鈣離子濃度的染料分子,1981年改進將染料引入細胞的方法,以後發明更多、更好的染料,被廣泛應用。檢測鈣的方法有三種:選擇性電極、水母素、鈣染料。在錢永健的鈣染料沒有出現以前,具有空間檢測能力的只有水母素,但當時水母素需要注射到細胞內,應用不方便,而錢永健的染料可以通透到細胞裡面去。水母素和鈣染料各有優缺點,目前用染料的人多。錢永健還發明了多種染料用於研究其他分子。
第二項是GFP
1994年起,錢永健開始研究GFP,改進GFP的發光強度,發光顏色(發明變種,多種不同顏色),發明更多應用方法,闡明發光原理。世界上應用的FP,多半是他發明的變種。他的專利有很多人用,有公司銷售。
錢永健的工作,從八十年代一開始就引人矚目。他可能是世界上被邀請給學術報告最多的科學家,因為化學和生物都要聽他的報告,既有技術應用、也有一些很有趣的現象。他1952年出生,年齡允許等很多年(而80高齡的下村修沒有這個優勢)。所以,錢永健多年被很多人認為會得諾貝爾獎,可以是化學、也可以是生理獎。必須指出,錢永健非常肯定下村修的工作,錢較早公開介紹下村修的發現。
兩兄弟分別獲Rhodes和Marshall學者獎(通常認為是美國大學生競爭性最強的兩個獎學金,柯林頓總統曾獲Rhodes).
錢學森堂侄與兩位美科學家共享諾貝爾化學獎
中新網10月8日電 綜合報道,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於當地時間10月8日11時45分左右(北京時間10月8日17時45分左右)宣布,將200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日裔美國科學家下村修(Osamu Shimomura)、美國科學家馬丁·查爾菲Martin Chalfie,以及美國華裔科學家錢永健。他們三人在發現綠色熒光蛋白方面作出突出成就。他們三人將分享諾貝爾獎金。
下村修和Martin Chalfie分別出生於1928年和1947年。他發明多色瑩光蛋白標記技術,為細胞生物學和神經生物學發展帶來一場革命。
按照傳統,2008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將在今年12月10日舉行。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經濟學獎都將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今年諾貝爾獎每項獎金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
頒獎盛況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貢諾•厄奎斯特首先宣讀了獲獎者名單。他說,這三位科學家因在發現和研究綠色熒光蛋白方面做出貢獻而獲獎。他們將平分諾貝爾化學獎獎金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 隨後,化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貢納爾•馮•海伊內和評委莫恩斯•艾倫貝里分別介紹了三位獲獎者的成就。他們說,綠色熒光蛋白是研究當代生物學的重要工具,藉助這一「指路標」,科學家們已經研究出監控腦神經細胞生長過程的方法,這些在以前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他們說,下村修1962年在北美西海岸的水母中首次發現了一種在紫外線下發出綠色熒光的蛋白質,即綠色熒光蛋白。隨後,馬丁•沙爾菲在利用綠色熒光蛋白做生物示蹤分子方面做出了貢獻;錢永健讓科學界更全面地理解綠色熒光蛋白的發光機理,他還拓展了綠色以外的其他顏色熒光蛋白,為同時追蹤多種生物細胞變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在記者招待會上,厄奎斯特撥通錢永健的電話向他表示祝賀。錢永健在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時說,華裔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會令華人感到驕傲和自豪,也能激勵更多中國年輕人投身於科研事業。錢永健還對在場媒體表示,他很高興能夠成為今年的獲獎者,雖然之前也有傳言,但這確實出乎預料。
錢永健的研究歷程
擁有「世界上最美麗的大腦」
在獲獎名單公布前夕,錢永健在電話中被告知他獲得了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並被邀請參加12月將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頒獎典禮。這無疑是錢永健至今為止獲得的最重要的獎項。
此前,錢永健已獲得無數有「含金量」的專業獎項,其中包括2004年獲得的有「諾貝爾指針」之稱的沃爾夫醫學獎。此外,他還擁有不少於60項的美國專利發明。
憑借化學與生物方面的天分,錢永健找到了讓綠色熒光蛋白更亮更持久發光的方法,並創造出了更廣泛的熒光蛋白色彩,包括黃、藍、橙等顏色。「我總是被色彩所吸引,」錢永健說,正是色彩,讓他的工作更有趣,「當工作進展得不順利時,因為色彩,我可以把工作繼續進行下去。如果我天生是色盲,估計我不會取得今天的成就了。」
錢永健的天分與成就是圈內人士公認的。錢永健長期的合作者、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國家顯微成像與研究中心的主任馬克·愛利斯門說,錢永健是他見過的最聰明的人。
他在接受《聖迭哥聯盟論壇報》采訪時這樣評價錢永健:「他擁有世界上最美麗的大腦,不僅因為他能夠深入思考如何填補已知科學領域的空白,更因為他知道如何發現新問題。他挖掘得很深,理解問題又快,還擅長把問題的各部分統一起來看,發現新的研究工具,以此幫助其他科學家挖掘其它新問題。」
對此,錢永健謙虛地強調自己並不是熒光蛋白的發現者,「我只是那一個製造工具的人。」
曾幾度「轉向」最終回歸化學
錢永健因為其在熒光蛋白研究領域的成果,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其實,興趣廣泛的他,並非從一開始就選擇了這條道路。
錢永健是一個擁有廣泛興趣的人。因為氣喘,小時候只能待家裡,由於對化學的愛好,於是他就在自家的地下室,搭起自己的「小化學實驗室」,擺弄瓶瓶罐罐。16歲時,錢永健還獲得西屋科學天才獎,當時他研究的是如何將金屬融進硫氰酸。這個「西屋科學天才獎」是全美最久遠,也是最負盛名的科學類比賽,獲獎者經常被看作是「小諾貝爾獲得者」。之後,他又通過獲得的西屋獎學金,進入哈佛大學念書。
雖然成績出色,但錢永健也有過對化學厭倦的時刻。在哈佛大學求學時,他就對呆板的課程設置頗為不滿,所以自己上了不少鋼琴課。
而在劍橋大學繼續深造時,他想做一些更有意思的事,所以從化學轉到了分子生物學,又轉到了海洋學。「我總有一些關於在藍色大海上航行的夢想,但是結果表明,我的工作和這個美夢無關。我的研究包括測量海灣的石油污染狀況。最後,我終於明白,我根本不關心藻海的深度問題。」
於是,錢永健又從海洋學轉到了生理學,並獲得博士學位。當時,他的研究主要側重於人腦,這對於他來說更有研究的樂趣。
在錢永健看來,人腦是一部讓人心醉的織布機,「它需要更為熟練、更為精細、更有創造性的方法把碎片拼織起來。」此後,他又「回歸」化學,開始了自己對於綠色熒光蛋白的研究之路。
對自己的癌症研究充滿信心
美國國家幼兒健康與人類發展學會的細胞器生物學負責人傑尼佛說:「錢永健有巨大的影響,正是他,展示了以綠色熒光蛋白為基礎的反應物的一系列應用可能,並且方便這一切在生物學界的使用,錢博士對於細胞生物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綠色熒光蛋白目前正受到科學界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而在1992年以前,關於綠色熒光蛋白的科研文章寥寥無幾,但僅去年,根據統計,與綠色熒光蛋白或熒光蛋白相關的科研文章達到12000篇。有科學家預測,這一數量還將持續增長。
錢永健對於熒光蛋白是否可以用在神經生物學以及癌症攻克方面有特別興趣。他的父親就是因為得癌而死。「他得了胰腺癌,診斷出來6個月後,他就離開了我們。」
雖然錢永健在熒光蛋白的研究領域已有了革命性貢獻,但他已計劃把這類工作留給他的同事,而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用在人體狀況的研究方面,包括攻克癌症、動脈粥樣硬化以及中風之類疾病。
錢永健坦言,自己對癌症的研究可能沒有任何結果。「科學的歷史上,到處都是科學家在一項研究上成功,而在另一項研究上失敗的例子。」
不過,錢永健還是對自己的研究充滿信心,因為動物實驗已表明這項研究是有成功希望的。
生平
錢永健1952年出生於美國紐約,父親是一名機械工程師,舅舅們在麻省理工學院當工程學教授。童年時代的錢永健就顯露出科學天賦。
由於兒時患有哮喘,錢永健不得不盡量避免室外運動。他經常花上數小時在地下實驗室中做化學實驗。實驗產生的鮮艷色彩讓他著迷。
16歲那年,憑借一個金屬易受硫氰酸鹽腐蝕的調查項目,錢永健在美國全國性獎項「西屋科學人才選拔賽」中獲一等獎。這項比賽現名「英特爾科學人才選拔賽」,是美國歷史最久、最具聲望的科學競賽,參賽者以高中生為主,又稱「少年諾貝爾獎」。
錢永健1972年獲哈佛大學化學和物理學士學位,時年20歲。
有機染料
在英國劍橋大學讀研究生時,錢永健發明出一種更好的染料,可追蹤細胞內的鈣水平。
鈣在多種生理反應中扮演關鍵角色,包括神經沖動調節、肌肉收縮、受精作用等。不過,計量細胞內鈣水平的方法當時還相當原始,需要穿透細胞壁注射鈣結合蛋白,這種方法通常會毀壞研究細胞。
錢永健利用化學技術發明出有機染料,與鈣質結合時會戲劇性地改變熒光。
此外,錢永健還找到了為鈣質「上妝」的方法,使染料無需注射即可穿透細胞壁。
錢氏家族的傳奇
錢永健的父親錢學榘與錢學森是堂兄弟,兩人均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並赴美國留學。對於家族的長輩錢學森,錢永健非常推崇。去年在接受《細胞生物學雜志》采訪時,他特意提到,母親和父親的家族中有很多工程師,其中,錢學森是中國原子彈項目的負責人。
1952年,錢永健出生在紐約。或許是家學淵源,他打小就對科學產生興趣。讀小學時,父母給他買了化學實驗玩具,但他覺得不過癮。後來,錢永健在學校圖書館發現一本化學書,裡面講到怎麼將紫色的溶液變成綠色,他於是被化學深深吸引。讀高中的時候,他家地下室已經擺滿瓶瓶罐罐。兄弟倆甚至悄悄製造火葯,結果不慎起火,燒到乒乓球桌。盡管出現了事故,父母並沒有阻止孩子們的化學實驗,錢永健也只是將實驗地點搬到室外的混凝土露台。
16歲時,錢永健憑借美國科學基金會資助的一個化學項目,獲得專為中學生設立的西屋科學獎。不過,錢永健在哈佛大學就讀時,並不喜歡當時的化學教學方式,興趣開始向神經科學轉移。後來,他獲得獎學金,將前往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其指派的導師是理查德·阿德里安(Richard Adrian)。
當時,錢永健的大哥錢永佑(Richard Tsien)剛好從英國牛津返回。錢永佑後來在斯坦福大學任職,並且和錢永健一樣成為了美國科學院院士。錢永佑告訴弟弟,阿德里安是一位研究肌肉的電生理學家。錢永健頓時愣住了,因為那時他想研究的是大腦。
不過,阿德里安給了錢永健極大的自由度,錢永健開始研究如何觀察大腦的神經信號網路。1980年,錢永健發明出檢測鈣離子濃度的染料分子。鈣離子是生物體內的重要信號分子,因此,錢永健的這一發明被廣泛應用於生物體內成像技術。很長一段時期,生物學家們忽視了鈣離子的化學問題,化學家不了解鈣離子信號的生物意義。兼具化學和生物背景的錢永健,則在多次失敗之後有所斬獲。
兩年後,錢永健與漂亮的姑娘溫迪(Wendy Globe)成婚。

❻ 錢永健的研究

擁有「世界上最美麗的大腦」
在獲獎名單公布前夕,錢永健在電話中被告知他獲得了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並被邀請參加12月將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頒獎典禮。這無疑是錢永健至今為止獲得的最重要的獎項。
此前,錢永健已獲得無數有「含金量」的專業獎項,其中包括2004年獲得的有「諾貝爾指針」之稱的沃爾夫醫學獎。此外,他還擁有不少於60項的美國專利發明。
憑借化學與生物方面的天分,錢永健找到了讓綠色熒光蛋白更亮更持久發光的方法,並創造出了更廣泛的熒光蛋白色彩,包括黃、藍、橙等顏色。「我總是被色彩所吸引,」錢永健說,正是色彩,讓他的工作更有趣,「當工作進展得不順利時,因為色彩,我可以把工作繼續進行下去。如果我天生是色盲,估計我不會取得今天的成就了。」
錢永健的天分與成就是圈內人士公認的。錢永健長期的合作者、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國家顯微成像與研究中心的主任馬克·愛利斯門說,錢永健是他見過的最聰明的人。
他在接受《聖迭哥聯盟論壇報》采訪時這樣評價錢永健:「他擁有世界上最美麗的大腦,不僅因為他能夠深入思考如何填補已知科學領域的空白,更因為他知道如何發現新問題。他挖掘得很深,理解問題又快,還擅長把問題的各部分統一起來看,發現新的研究工具,以此幫助其他科學家挖掘其它新問題。」
對此,錢永健謙虛地強調自己並不是熒光蛋白的發現者,「我只是那一個製造工具的人。」
曾幾度「轉向」最終回歸化學
錢永健因為其在熒光蛋白研究領域的成果,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其實,興趣廣泛的他,並非從一開始就選擇了這條道路。
而在劍橋大學繼續深造時,他想做一些更有意思的事,所以從化學轉到了分子生物學,又轉到了海洋學。「我總有一些關於在藍色大海上航行的夢想,但是結果表明,我的工作和這個美夢無關。我的研究包括測量海灣的石油污染狀況。最後,我終於明白,我根本不關心藻海的深度問題。」
於是,錢永健又從海洋學轉到了生理學,並獲得博士學位。當時,他的研究主要側重於人腦,這對於他來說更有研究的樂趣。
在錢永健看來,人腦是一部讓人心醉的織布機,「它需要更為熟練、更為精細、更有創造性的方法把碎片拼織起來。」此後,他又「回歸」化學,開始了自己對於綠色熒光蛋白的研究之路。
對自己的癌症研究充滿信心
美國國家幼兒健康與人類發展學會的細胞器生物學負責人傑尼佛說:「錢永健有巨大的影響,正是他,展示了以綠色熒光蛋白為基礎的反應物的一系列應用可能,並且方便這一切在生物學界的使用,錢博士對於細胞生物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綠色熒光蛋白目前正受到科學界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而在1992年以前,關於綠色熒光蛋白的科研文章寥寥無幾,但僅2007年,根據統計,與綠色熒光蛋白或熒光蛋白相關的科研文章達到12000篇。有科學家預測,這一數量還將持續增長。
錢永健對於熒光蛋白是否可以用在神經生物學以及癌症攻克方面有特別興趣。他的父親就是因為得癌而死。「他得了胰腺癌,診斷出來6個月後,他就離開了我們。」
雖然錢永健在熒光蛋白的研究領域已有了革命性貢獻,但他已計劃把這類工作留給他的同事,而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用在人體狀況的研究方面,包括攻克癌症、動脈粥樣硬化以及中風之類疾病。
錢永健坦言,自己對癌症的研究可能沒有任何結果。「科學的歷史上,到處都是科學家在一項研究上成功,而在另一項研究上失敗的例子。」
入選美國癌症研究院一級院士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美國華盛頓的「美國癌症研究院」(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Academy,AACR)日前宣布,包括華裔科學家、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錢永健(Roger Tsien)在內的五位聖地亞哥加州大學(UCSD)與鄰近科研機構的教授、專家,已入選AACR「一級院士」(First Class of the Fellows),以肯定他們對防治及研究癌症所作的卓越貢獻。
AACR為此發布的文告稱,錢永健入選的理由是:由於他在細胞生物學與神經生物學領域的革命性創見,科學家們得以窺探細胞內部的活動,並能實時觀察分子的動態。科學家還可以據此追蹤某些基因在細胞或整個機體內的表達。 錢永健是和下村修研究相關的一位重要科學家。他在成像技術中,有兩項重要工作都與下村修有一定關系。
第一項是鈣染料
1980年錢永健發明檢測鈣離子濃度的染料分子,1981年改進將染料引入細胞的方法,以後發明更多、更好的染料,被廣泛應用。檢測鈣的方法有三種:選擇性電極、水母素、鈣染料。在錢永健的鈣染料沒有出現以前,具有空間檢測能力的只有水母素,但當時水母素需要注射到細胞內,應用不方便,而錢永健的染料可以通透到細胞裡面去。水母素和鈣染料各有優缺點,目前用染料的人多。錢永健還發明了多種染料用於研究其他分子。
第二項是GFP
1994年起,錢永健開始研究GFP,改進GFP的發光強度,發光顏色(發明變種,多種不同顏色),發明更多應用方法,闡明發光原理。世界上應用的FP,多半是他發明的變種。他的專利有很多人用,有公司銷售。
錢永健的工作,從八十年代一開始就引人矚目。他可能是世界上被邀請給學術報告最多的科學家,因為化學和生物都要聽他的報告,既有技術應用、也有一些很有趣的現象。他1952年出生,年齡允許等很多年(而80高齡的下村修沒有這個優勢)。所以,錢永健多年被很多人認為會得諾貝爾獎,可以是化學、也可以是生理獎。必須指出,錢永健非常肯定下村修的工作,錢較早公開介紹下村修的發現。
兩兄弟分別獲Rhodes和Marshall學者獎(通常認為是美國大學生競爭性最強的兩個獎學金,柯林頓總統曾獲Rhodes). 1994年,華裔美國科學家錢永健(RogerYTsien)開始改造GFP,有多項發現。世界上用的大多數是錢永健實驗室改造後的變種,有的熒光更強,有的黃色、藍色,有的可激活、可變色。到一些不常用做研究模式的生物體內找有顏色的蛋白成為一些人的愛好,現象正如當年在嗜熱生物中找到以後應用廣泛的PCR用多聚酶後的一波浪潮。不過真發現的有用東西並不很多。成功的例子有俄國科學院生物有機化學研究所SergeyA.Lukyanov實驗室從珊瑚里發現其他熒光蛋白,包括紅色熒光蛋白。
生物發光現象,下村修和約翰森以前就有人研究。螢火蟲發熒光,是由熒光酶(luciferase)作為酶催化底物分子熒光素(luciferin),有化學反應如氧化,以後產生熒光。而蛋白質本身發光,無需底物,起源是下村修和約翰森的研究。
下村修和約翰森用過幾種實驗動物,和本故事相關的是學名為Aequoreavictoria的水母。1962年,下村修和約翰森等在《細胞和比較生理學雜志》上報道,他們分離純化了水母中發光蛋白水母素。據說下村修用水母提取發光蛋白時,有天下班要回家了,他把產物倒進水池裡,臨出門前關燈後,依依不捨地回頭看了一眼水池,結果見水池閃閃發光。因為水池也接受養魚缸的水,他懷疑是魚缸成分影響水母素,不久他就確定鈣離子增強水母素發光。1963年,他們在《科學》雜志報道鈣和水母素發光的關系。其後Ridgway和Ashley提出可以用水母素來檢測鈣濃度,創造了檢測鈣的新方法。鈣離子是生物體內的重要信號分子,水母素成為第一個有空間分辨能力的鈣檢測方法,是目前仍用的方法之一。
1955年Davenport和Nicol發現水母可以發綠光,但不知其因。在1962年下村修和約翰森在那篇純化水母素的文章中,有個注腳,說還發現了另一種蛋白,它在陽光下呈綠色、鎢絲照射下呈黃色、紫外光下發強烈綠色。其後他們仔細研究了其發光特性。1974年,他們純化到了這個蛋白,當時稱綠色蛋白,以後稱綠色熒光蛋白GFP。Morin和Hastings提出水母素和GFP之間可以發生能量轉移。水母素在鈣刺激下發光,其能量可轉移到GFP,刺激GFP發光。這是物理化學中知道的熒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在生物中的發現。
下村修本人對GFP的應用前景不感興趣,也沒有意識到應用的重要性。他離開普林斯頓到WoodsHole海洋研究所後,同事普臘石(DouglasPrasher)非常感興趣發明生物示蹤分子。1985年普臘石和日裔科學家SatoshiInouye獨立根據蛋白質順序拿到了水母素的基因(准確地說是cDNA)。1992年,普臘石拿到了GFP的基因。有了cDNA,一般生物學研究者就很好應用,比用蛋白質方便多了。
普臘石1992年發表GFP的cDNA後,不做科學研究了。他申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時,評審者說沒有蛋白質發光的先例,就是他找到了,也沒什麼價值。一氣之下,他離開學術界去麻省空軍國民衛隊基地,給農業部動植物服務部工作。當時他如果花幾美元,就可以做一個一般研究生都能做,但是非常漂亮的工作:將水母的GFP基因放到其他生物體內,比如細菌里,看到熒光,就完全證明GFP本身可以發光,無需其它底物或者輔助分子。
將GFP表達到其它生物體這項工作,1994年由兩個實驗室獨立進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做線蟲的MartyChalfie實驗室,和加州大學聖迭哥分校、Scripps海洋研究所的兩位日裔科學家Inouye和Tsuji。
水母素和GFP都有重要的應用。但水母素仍是熒光酶的一種,它需要熒光素。而GFP蛋白質本身發光,在原理上有重大突破。
Chalfie的文章立即引起轟動,很多生物學研究者紛紛將GFP引入自己的系統。在一個新系統表達GFP就能在《自然》、《科學》上發表文章,其實不過是跟風性質,沒有原創性。
縱觀整個過程,從1961年到1974年,下村修和約翰森的研究遙遙領先,而很少人注意。如果其他生化學家願意,他們也可以得到水母素和GFP,技術並不特別難。在1974年以後,特別是八十年代後,後繼的工作,很多研究生都很容易做。其中例外是錢永健實驗室發現變種出現新顏色,並非顯而易見。

❼ 錢學森侄子獲諾貝爾獎,為何表示: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科學家

引言:中國在剛剛建立的時候,雖然境況比較艱難,但是卻出現了很多偉大的科學家。其中最讓人震撼和印象深刻的科學家,無疑是創造出"兩彈一星"的錢學森。

在錢姓家族的族譜中,其實不只出現錢學森一位人才,還出現了很多十分厲害的人物,比如錢學森的堂弟是美國波音公司工程師,錢學榘的大兒子錢永佑則是美國著名生物方面的專家,而他的小兒子錢永健曾經在2008年獲得過諾貝爾化學獎。

錢永健靠著對化學的熱情,日復一日的研究,創造出了科研價值極高的染料分子測定鈣濃度方法和GFP技術,又憑借這項研究獲得不少獎項,為醫學、化學等研究領域的進步增添了不少的色彩,隨後就被給予了諾貝爾化學獎。

四、我不是中國人

錢永健在成為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後,很快被國人所認識。在港中大授予錢永健榮譽博士頭銜的頒獎典禮上,錢永健就表示:"我不是中國人,我在美國長大,雖然我流著中國的血,但我不說中文,我這輩子都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科學家。"

此話一出,引起了社會熱議。國內人士知道後,都評價他忘本,您又是怎麼看呢?

❽ 錢學森侄兒錢永健獲諾獎後說了什麼

中國一直以來都很需要人才,尤其在最為艱難的近代時期,更是由於對人才的缺少,加上國家的懦弱,才會導致此後將近百年的苦難。《巴甫洛夫選集》里有一句話:「我無論做什麼,始終在想著,只要我的精力允許我的話,我就要首先為我的祖國服務。」其實對於許多人才而言,學成知識後報效祖國,就是一件自己畢生的追求,但也有人出於其他因素影響,並沒有這樣的想法。

他在學業有成後,也開始了自己的研究道路。鈣一直都是人體內的必需元素,他更是在潛心研究後,製造出了追蹤細胞內鈣水平的染料,這一項發明讓他獲得了世界的認可,大家都開始注意這位新興的科學家。此後他也不斷改進自己的研究,讓染料不用注射就可以穿過細胞壁,他也因此收獲了200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結果當他獲獎的消息傳回中國後,大家都在為他取得的成就高興之時,錢永健卻在一次活動上,公開言明自己在美國長大,他不說中文,不是中國科學家。

《魯迅全集》有言:「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人才有真進步。」他作為一直在美國生活的人,對國家沒有歸屬感也是自然的事情。但這也給中國敲響了警鍾,不要讓更多的人才因此流失 。

❾ 錢永健是中國人嗎

美籍華人.

錢永健(英文名:Roger Yonchien Tsien )
華裔化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醫學院院士,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化學及葯理學兩系教授,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堂侄。
境外媒體報道,錢永健與哈佛大學的利伯有望奪得200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他發明多色瑩光蛋白標記技術,為細胞生物學和神經生物學發展帶來一場革命。
姓名:錢永健
英文:Roger Tsien,羅傑錢
性別:男
出生:1952年
生於:紐約
國籍:美國
祖籍:中國浙江杭州
堂叔:錢學森,中國導彈之父
哥哥:錢永佑(Richard Tsien),斯坦福大學教授、曾任生理系主任
榮譽:
16歲即以金屬如何與硫氰酸鹽結合為題獲西屋科學天才獎 (The Westinghouse Science Talent)
20歲獲哈佛大學學士(化學和物理,Witha National Merit Scholarship)
劍橋大學博士及博士後(生理學)
曾獲沃爾夫獎(Wolf Prize in Medicine,2004),全美化學學會,蛋白質學會等多項大獎
錢永健與生物發光現象研究
1994年,華裔美國科學家錢永健(Roger Y Tsien)開始改造GFP,有多項發現。世界上用的大多數是錢永健實驗室改造後的變種,有的熒光更強,有的黃色、藍色,有的可激活、可變色。到一些不常用做研究模式的生物體內找有顏色的蛋白成為一些人的愛好,現象正如當年在嗜熱生物中找到以後應用廣泛的PCR用多聚酶後的一波浪潮。不過真發現的有用東西並不很多。成功的例子有俄國科學院生物有機化學研究所Sergey A. Lukyanov實驗室從珊瑚里發現其他熒光蛋白,包括紅色熒光蛋白。
生物發光現象,下村修和約翰森以前就有人研究。螢火蟲發熒光,是由熒光酶(luciferase)作為酶催化底物分子熒光素(luciferin),有化學反應如氧化,以後產生熒光。而蛋白質本身發光,無需底物,起源是下村修和約翰森的研究。
下村修和約翰森用過幾種實驗動物,和本故事相關的是學名為Aequorea victoria的水母。1962年,下村修和約翰森等在《細胞和比較生理學雜志》上報道,他們分離純化了水母中發光蛋白水母素。據說下村修用水母提取發光蛋白時,有天下班要回家了,他把產物倒進水池裡,臨出門前關燈後,依依不捨地回頭看了一眼水池,結果見水池閃閃發光。因為水池也接受養魚缸的水,他懷疑是魚缸成分影響水母素,不久他就確定鈣離子增強水母素發光。1963年,他們在《科學》雜志報道鈣和水母素發光的關系。其後Ridgway和Ashley 提出可以用水母素來檢測鈣濃度,創造了檢測鈣的新方法。鈣離子是生物體內的重要信號分子,水母素成為第一個有空間分辨能力的鈣檢測方法,是目前仍用的方法之一。
1955年Davenport和Nicol發現水母可以發綠光,但不知其因。在1962 年下村修和約翰森在那篇純化水母素的文章中,有個注腳,說還發現了另一種蛋白,它在陽光下呈綠色、鎢絲下呈黃色、紫外光下發強烈綠色。其後他們仔細研究了其發光特性。1974年,他們純化到了這個蛋白,當時稱綠色蛋白、以後稱綠色熒光蛋白GFP。Morin和Hastings提出水母素和GFP之間可以發生能量轉移。水母素在鈣刺激下發光,其能量可轉移到GFP,刺激GFP發光。這是物理化學中知道的熒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在生物中的發現。
下村修本人對GFP的應用前景不感興趣,也沒有意識到應用的重要性。他離開普林斯頓到 Woods Hole海洋研究所後,同事普臘石(Douglas Prasher)非常感興趣發明生物示蹤分子。1985年普臘石和日裔科學家Satoshi Inouye獨立根據蛋白質順序拿到了水母素的基因(准確地說是cDNA)。1992年,普臘石拿到了GFP的基因。有了cDNA,一般生物學研究者就很好應用,比用蛋白質方便多了。
普臘石1992年發表GFP的cDNA後,不做科學研究了。他申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時,評審者說沒有蛋白質發光的先例,就是他找到了,也沒什麼價值。一氣之下,他離開學術界去麻省空軍國民衛隊基地,給農業部動植物服務部工作。當時他如果花幾美元,就可以做一個一般研究生都能做,但是非常漂亮的工作:將水母的GFP基因放到其他生物體內,比如細菌里,看到熒光,就完全證明GFP本身可以發光,無需其它底物或者輔助分子。
將GFP表達到其它生物體這項工作,1994年由兩個實驗室獨立進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做線蟲的Marty Chalfie實驗室,和加州大學聖迭哥分校、Scripps海洋研究所的兩位日裔科學家Inouye和Tsuji。
水母素和GFP都有重要的應用。但水母素仍是熒光酶的一種,它需要熒光素。而GFP蛋白質本身發光,在原理上有重大突破。
Chalfie的文章立即引起轟動,很多生物學研究者紛紛將GFP引入自己的系統。在一個新系統表達GFP就能在《自然》、《科學》上發表文章,其實不過是跟風性質,沒有原創性。
縱觀整個過程,從1961年到1974年,下村修和約翰森的研究遙遙領先,而很少人注意。如果其他生化學家願意,他們也可以得到水母素和GFP,技術並不特別難。在1974年以後,特別是八十年代後,後繼的工作,很多研究生都很容易做。其中例外是錢永健實驗室發現變種出現新顏色,並非顯而易見。
錢永健的工作

錢永健是和下村修研究相關的一位重要科學家。他在成像技術中,有兩項重要工作都與下村修有一定關系。
一項是鈣染料。1980年錢永健發明檢測鈣離子濃度的染料分子,1981年改進將染料引入細胞的方法,以後發明更多、更好的染料,被廣泛應用。檢測鈣的方法有三種:選擇性電極、水母素、鈣染料。在錢永健的鈣染料沒有出現以前,具有空間檢測能力的只有水母素,但當時水母素需要注射到細胞內,應用不方便,而錢永健的染料可以通透到細胞裡面去。水母素和鈣染料各有優缺點,目前用染料的人多。錢永健還發明了多種染料用於研究其他分子。
錢永健的第二項工作是GFP。1994年起,錢永健開始研究GFP,改進GFP的發光強度,發光顏色(發明變種,多種不同顏色),發明更多應用方法,闡明發光原理。世界上應用的FP,多半是他發明的變種。他的專利有很多人用,有公司銷售。
錢永健的工作,從八十年代一開始就引人矚目。他可能是世界上被邀請給學術報告最多的科學家,因為化學和生物都要聽他的報告,既有技術應用、也有一些很有趣的現象。他1952年出生,年齡允許等很多年(而80高齡的下村修沒有這個優勢)。所以,錢永健多年被很多人認為會得諾貝爾獎,可以是化學、也可以是生理獎。必須指出,錢永健非常肯定下村修的工作,錢較早公開介紹下村修的發現。
錢永健是錢學森的堂侄。他家有很多科學家和工程師。他中學時獲得過美國西屋天才獎第一名,大學在哈佛念化學和物理,20歲畢業,後在英國劍橋大學獲生理學博士。他的哥哥錢永佑(Richard W Tsien)是神經生物學家,曾任Stanford大學生理系主任。兩兄弟分別獲Rhodes和Marshall學者獎(通常認為是美國大學生競爭性最強的兩個獎學金,柯林頓總統曾獲Rhodes),到英國留學,九十年代雙雙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錢學森回國後,國內教育體系在他的子女應該上大學時受到極大破壞,使錢學森的子女錢永剛、錢永真沒有得到他們堂兄弟的發展環境。錢永剛出生於1948年,文革後才念大學。但願錢永健在錢學森先生在世的時候獲獎,告慰他們全家。
我認識錢永佑,不認識錢永健。我在華盛頓大學有位同事,在神經生物學和現代成像都用重要發現和發明,他要求很高,批判性很強,公開發表文章批熱門的領域、批很多人研究不解決問題。他也看不起一些諾貝爾獎得主。有一年剛宣布得獎名單,我到他辦公室去聊天,他沒等我開口,就說:「今天是不幸的一天」。他認為那些人沒一個值得得獎。這位批判性很強的人,卻非常佩服錢永健。

參考: http://ke..com/view/1027743.htm

閱讀全文

與錢永健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