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把握好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效性。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它既關注學生當前的發展,又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認知和情感上均有所發展。從事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提高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重視情境創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境是教師進行教學,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載體。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不僅要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的廣泛應用;還應做到「到位不越位」,根據教學的需要,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創設具有「數學韻味」的情境,體現社會發展的新文化,以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開展積極的數學活動,促進數學知識建構。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情境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1、首先是激發與保護。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所有潛藏的積極因素,並加以熱心的關愛和保護,包括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探索精神和創造性的品質。比如,在執教二年級上冊的「觀察物體」時,在每小組的學生中安排一個神秘的學習小夥伴(用布蒙上的米老鼠玩具),使學生一進教室就感到新鮮,從而產生好奇心,集中精力進入學習。
2、再次是尊重和扶持。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承認人的興趣和性格的多樣性,進行分層次的教學模式,對基礎不同的學生創設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問題,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師的引領下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師生共同建立和諧、熱烈的教學氣氛,讓每個孩子都擁有同等參與學習和提高技能的機會。如:在三年級上冊教學中,學生學習了用乘法解決問題後,教師創設了下面的生活問題情境:「六一」兒童節到了,班長帶了30元活動費到超市裡采購商品,准備舉辦慶祝會。超市裡每千克香蕉3元,糖果每千克5元,彩紙3元一張,瓜子每千克2元,氣球每個0.1元,綵帶每條0.5元。問題一:如果班長買2千克香蕉、5張彩紙、1千克瓜子、20個氣球、8條綵帶,班長帶的錢夠嗎?還剩幾元錢?問題二:在不超過30元的條件下,你認為怎樣買比較好?問題三:如果班長希望購買的物品數量盡可能多,你能提出什麼合理的建議?對於問題一,教師可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二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為體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培養創新精神,可讓小組合作、討論、自由選擇,得到合理的購物方案;問題三,可作恰當的點撥說明「購買的物品數量盡可能多」是什麼意思?讓學生明白其含義,進行自由創作。
二、在玩中學習,享受學習過程的樂趣
情境地創設僅作為導入新課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隻行了一半。還需要在講授新課中適時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恰到好處地誘導,充分挖掘知識的內在魅力,以好奇心為先導,引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
當前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讓學生在「玩」中學,體現學習過程的活動化,這就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創設活動情境,而游戲恰好為這種數學活動情境的創設提供了廣闊的「舞台」,為課堂增添了活力。
在低年級計算教學的練習課中,游戲的運用更為廣泛,諸如青蛙過河、巧編手勢、智力闖關、學唱兒歌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我在「1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練習課上,便大膽拋開教材所准備的一些練習,放手讓同桌相互出題,以手勢表示出每道題得數的游戲方式,讓學生參與練習。學生個個表現踴躍,表現出十分的興趣,創造出很多不同的手勢,促進了個性化的學習。又如在一節練習課上則用學唱兒歌做練習的游戲方式,也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游戲中讓同桌合作,兩人扮演小蜜蜂,邊出示數字卡片,(如45和9)邊唱兒歌:「兩只小蜜蜂呀,飛到數學宮呀,飛呀,算呀,和是(54)呀,差是(36)呀。」同時,學生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對兒歌進行再創造,如「兩只小花貓呀,跑到數學宮呀,跑呀,算呀……」。這樣,把趣味游戲引入課堂,避免了練習課中舊飯重炒的乏味性,學生感到十分新鮮。而且這樣的練習方式,學生的數學學習多了一份自主性,多了一份興趣性,更多了一份創造性,在輕松的游戲氛圍中學生不僅鞏固了知識,同時又獲得了愉悅的情感體驗,學生的合作意識也得到增強,更使學生感到計算課的樂趣,可謂一舉多得
三、培養創造性思維,體驗探究過程的有趣
所謂創造性思維,是指在創造活動中創造性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這種思維特點是:在一般人覺得沒有問題的地方發現問題;對一般人不能解決的問題,深入思考,通過猜測﹑設想﹑驗證,帶著獨創性的見解去解決實際問題。數學教學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1.在教學目標上,設置合理,讓學生有信心完成教學目標的確立,是教師教學思想的充分體現,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前提,有什麼樣的教學目標,就能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一要遵循教學大綱的要求,扎扎實實地完成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達到教學大綱中規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練」等程度的要求。二是在完成上述教學目標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敢於突破教材,敢於突破自我的精神。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越活越好,思路越寬越好,質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爭論得越激烈越好,觀察得越細越好。這樣的教學目標的確立,不僅有利於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目標的完成,也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探索怎樣學
創新意識,確切地說不是在「學會」中形成的,而是在「會學」的基礎上形成的。「學會」是學生側重於接受知識,積累知識,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會學」是學生側重於掌握學法,主動探求知識,目的在於發現新知識,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學會」是「會學」的前提,「會學」是「學會」的創造。因此,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堅持把教師的「教」變成教師的「引」,把學生被動地「學」變成主動地「學」。教師的「引」是前提,學生的「會學」是升華,是創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十分注意「引」的設計:一是引要奇異,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有趣,從而激發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興趣。二是引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並不深奧,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是引要符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實際,使學生容易受到啟發;創設學生勤於動腦,富於想像的氛圍。四是引的深度、廣度、梯度要適宜,從而使學生喜歡從問題相關的各個方面去積極思考,尋根挖底。
四、運用科學評價機制,讓課堂變得更加生趣
評價作為課堂教學質量的檢測手段,具有激勵和導向的作用,評價的目的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培養渴求新知的動機,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幽默作為一種課堂教學語言不僅僅博人一笑,產生愉悅感,而且還能於笑聲中給人以聰明的啟迪,產生意味深長的美感效應。因此,富有激勵性的、風趣幽默的語言也是評價的首選。通過恰當的藝術性的評價激勵學生,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魅力。建立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旺盛,敢想、敢說、敢問,樂於發表意見,大膽質疑,勇於探索,在這樣的情境下教學,能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這同時,教師還應該對學生進行情感投資,尊重他們,並且進行鼓勵贊賞。然而置身於課堂,學生聽到的最多的評價便是教師的「你真棒!好極了!」即使學生做對了一道很簡單的計算題,教師也不失時機地誇獎「你真棒!」這樣泛泛的稱贊和過多過濫的表揚是否也會讓學生感到教師贊揚的貶值呢?要看到的是:有的學生因為自己已經被老師稱為「棒極了」,所以課堂上就左顧右盼,不再認真聆聽了。
綜上所述,為了讓學生對數學感興趣,真正喜歡上數學,為了讓學生在一種良好的、輕松的環境中獲取知識,開啟思維,提高能力,我們就應該加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素質教育,才能真正做到教導學生,變苦學為樂學;疏導學生,變死學為活學;引導學生,變難學為易學;指導學生,變學會為會學。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多探索、多觀摩、多實踐、多總結
② 電子書包環境下的學習創造性和趣味性在哪裡論文
電子書包在教學中可將聲音、圖像、動畫集成一體,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來獲取相關信息版,提高課堂效權益。然而,一些教師在利用電子書包授課時,會無原則地增大教學密度,令學生應接不暇。如果忽視學生的認知規律,一堂課安排的內容太多,進度太快,信息切換過於頻繁,信息呈現過於花哨,學生就很難集中注意力。所以一定要科學地處理技術使用與學生認知規律的關系,重視啟發性原則,給學生留出時間去思考,安排適量的活動去探究發現。
③ 2020鋼琴考級時間
2020年6月13日—2020年7月14日,由於疫情因素影響,暫定考試時間:2020年8月20日—26日。
報名時需出示考生身份回證件及音基證書,答需提供姓名、拼音、性別、生日、民族、身份證號、手機號、報考專業、級別、曲目、報考教材、家長姓名、地址、指導教師、指導教師手機號、已取得的音基證書編號等信息。證書數據將提取考生提供的報名信息,一經生成無法更改,請認真核對報名信息。
報考各專業5-7級的考生,須驗證音基(舊)三級及以上證書或音基(新)初級證書;報考各專業8-9級的考生,須驗證音基(新)中級證書;報考各專業演奏級,須驗證本專業9級證書及音基中級證書。
(3)創造性趣味擴展閱讀:
「全國音樂等級考試」將分兩大項進行:一是聲樂、器樂的專項音樂表演技能考試,二是音樂基礎知識考試。為保證考試的順利進行,雙方已組織專家對各項音樂表演技能的等級考試編排了新的教程,設置了「音樂基礎知識」考試項目,編寫了相應教材,制定了考試標准。
考試評價是社會音樂教育中的組成部分,先進的教育測量評價理論與社會音樂教育的實際相結合,將為人們提供一個提高音樂知識、素養與技能的有效途徑。
此套新教材是由我院趙易山、戴嘉枋等多位頂級專家針對以往兒童在這項內容學習中普遍感到較為單調枯燥而難以進步的情況而重新編寫的,教材結合了兒童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特點,融入了動漫及多媒體等新穎有效的教學手段,賦予了它「音樂性」、「趣味性」、「創造性」等新的特點,使之更容易接受。
④ 如何提高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和創造力
初中美術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對於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美術教育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而且對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創造力的培養和發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幾年來我們國家也非常重視美術教育,許多學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學成果。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筆者對一些小學、初中的部分學生就他們對美術的愛好,認識、理解,以及家庭態度、學校課程開設情況、教師的師資教法等方面進行了調查.總結出的數據是驚人的:從孩子會用筆到幼兒園期間,孩子喜歡畫畫的占調查人數的96%;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三年級下降到90%;再到五年級下降到70%;到了初中出現嚴重的分化,有對美術有興趣的只能達到50%;幾年的義務教育,怎麼使我們的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下降了如此地步呢? 通過分析和總結,我認為造成以上這種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因素:一、校外因素。主要是家庭的誤導,在孩子入學前,多數家長以孩子能畫畫而給予鼓勵和誇獎,不惜花錢進入興趣班學畫畫。而一但入學後則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衡量孩子,不但不支持孩子們學畫畫,還阻止、扼殺孩子們的興趣,灌輸畫畫是不務正業的觀點。這使孩子錯誤的認為學習成績是主要的,興趣愛好是次要的。於是本來的天性被慢慢扼殺。家庭構成社會,於是就形成了這樣的社會環境:畫畫是玩,是「副業」;學習成績是最重要的,這才是「主業」。忽略了孩子的身心發展和認知事物的關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課成績好,忽略了對孩子各種能力、興趣的培養。強制其學習尚不感興趣的文化知識,這樣就扼殺了孩子們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力。二、校內因素。有很多學校沒有專業美術教師,在前幾年應試教育的約束下,學校多注重學生成績和學校的升學率,很多學校不開設美術課或者是虛設美術課。現在雖然有很大轉變,但許多學校的教育意識沒有轉變,許多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沒改變。上美術課時,因缺乏資料或圖省事,只教學生臨摹作品,課堂氣氛低沉,講課呆板,是使學生失去興趣的重要原因。這些都局限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和興趣培養。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麼該如何來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學生創造能力?校外因素是大環境,我們很難改變,但是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改變內因,轉變教學觀念,從課堂抓起,培養其興趣。 一、了解學生心理,培養興趣 教師應該多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美術是學生認識世界過程中的一種表現。當對事物的認識想表達時就有畫畫描述的沖動。教師就要在課堂上引導好學生,激發其熱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線造型的美術課上,當老師要求作業畫女生頭像時,總會有個別學生提出要畫男生,有的還要畫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畫只小熊貓。我們分析一下這些學生的想法,要求畫男生的可能覺得自己能畫的更好;要求畫自己爸爸的是因為他最熟悉,能畫象;要求畫熊貓的同學可能是因為不自信,怕自己畫不好人頭像而要畫自己拿手的。如果這時教師搞一刀切,以不按老師要求做作業進行批評的話,就使學生的繪畫熱情受到挫傷。因而應該給他們創作自由,讓學生從興趣開始,可以先畫自己喜歡的,興趣往往會產生「階段性」的成果,我們要把握好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及時的給予表揚和肯定,再畫教師布置的作業,使學生乘勝進步。教師只有了解學生心理,正確的引導,才能培養其興趣,提高創新能力。 二.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審美意識 由於教學條件的限制和教師水平的差異,使各地的美術教育參差不齊,美術教師的個人意識也有差異,我們的美術課並不是把學生培養成畫家、美術家,也不是為了應付一節課或者認為是簡單的哄孩子玩。學生眼中的世界,描繪的水平絕對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樣,因為他們所表現的視覺形象多半是直覺與想像的綜合,只有隨著年齡增長,知識的積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漸漸使其變為直覺與理解的再現,才有可能變為主動的再創作。要在學習過程中陶冶情操,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提高審美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當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則來評價學生。而是看在畫中是否真實反映了學生的內心感受,是否有獨特性、新穎的表現。要多給予肯定的表揚,少有居高臨下的指責。觀念的轉變是教學的指導思想,首先教師不能有副科意識,美術是不重要的課程等意識。美術聯系其他各學科,滲透各學科,體現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師要轉變觀念,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知識和意識,才能達到美育的目的。 三、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從興趣入手,提高創造能力 過去有些人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書非常「認真」,只在課堂教學中傳授知識,沒有做到教書育人、培養才幹、開發智力。他們教法簡單化:教師講,學生聽,墨守常規,致使學生思想僵化不開竅,以至學生失去興趣。這樣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所以,課堂教學方法必須改革。美術教育,形象生動,鮮明直觀,在對學生進行美育,促進智力發展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優勢。 然而如何發揮、擴大它的優勢作用。關鍵在於任課教師能否大膽改革教學方法,勇於創新,根據學生興趣特點與認知的規律,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從而消除學生心中的學習壓力,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比如在初一人物頭像的課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貼鼻子」游戲教學,再貼眼睛、貼眉毛等,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在游戲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關系,掌握了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關系。 由於學校條件的限制使很多課程不能開展,如果教師局限在學校現有的條件里,有的課堂教學內容只能是簡單的講講,甚至讓學生自己看看就上自習課了。我們應該利用現有的條件盡量開展好課堂教學。比如初三的雕塑課,我們可以利用瓷都特有的條件,讓他們再回到兒童的玩「泥巴」時代,由他們自己動手去挖來紅泥,在課堂上由老師引導從兒時的「捏娃娃」游戲開始講解雕塑,使學生更真實的感受到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這樣的課堂才是培養孩子興趣的樂園,使學生在興趣中吸取知識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學習效果,充分發揮課堂活躍的優勢作用。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 現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傳授知識,應該是以興趣為引導,利用情景教學的模式創設興趣的課堂氛圍,達到美育的目的。學生興趣與教學方法密切相關,美術教育要靠得當的教學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據教材,不同的內容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活躍課堂,培養學生興趣。教師本身要有創造性思維,要思路活躍、方法新穎,學生感到有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學生積極思維,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⑤ 如何培養幼兒的美術的興趣及創造力
一、觀察生活是繪畫學習的源泉 觀察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每個正常的幼兒都能看見東西,但還不能說每個幼兒都會看東西,這就是觀察力的問題。幼兒的觀察能力決定著他們的知識水平。蘇聯教育家列·符·贊科夫認為,差生的普遍特點就是觀察力薄弱,因而也就缺乏應有的求知慾。 畫畫是一種視覺藝術活動。...畫畫之前,首先總是要通過視覺觀察所要表現的對象。如:形態、結構、色彩、比例、空間位置等,使之在頭腦中留下清晰的印象,然後再憑著記憶、想像去動手進行表現的。這種觀察力的培養,對幼兒美術,乃至一個人的一生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幼兒的知識經驗很不足,抽象思維能力差,他們在觀察時不能進行分析比較,還不能區別事物細小差別和復雜的空間關系。因此我們應教給他們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方法,分析事物的主次,觀察物象的比例、結構、動態,近大遠小及空間位置等,使他們的觀察能夠逐步深入,能夠通過觀察找出物象彼此之間的關系,辨別出異同,從而使幼兒知道,要描繪物象的基本部分的名稱、形狀、顏色、大小、空間位置以及用途等。例如帶孩子觀察小白兔時可以讓幼兒用語言描述小兔子的特徵,並且按照一定的順序。小白兔身上有白色的毛,長著兩只長耳朵,紅紅的眼睛,三瓣嘴,身體不大,有四條腿,前腿短,後腿長,還有一條短短的尾巴。帶孩子去百貨商店時可以參觀不同的櫃台,問孩子櫃台里有什麼東西,這些東西是干什麼的?售貨員是怎樣賣東西的。 大自然是孩子最喜歡的地方。的確,自然界的景物千姿百態,斑駁陸離,紛繁變幻,美不勝收。如朝霞似錦;旭日東升;新月如弓;星閃燈明;飛泉如帶;青山巍巍;春雨如絲;桃紅柳綠;以及湖面上悠閑的天鵝;森林中機敏的猴子;翠竹下溫順的熊貓;山嶺間勇猛的老虎等,都具有不同形態,不同色彩的美,對幼兒都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我們要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在豐富多彩的大自然中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發現、觀察雨後的彩虹;雪後的美景;花卉的各種形狀、顏色;昆蟲、小鳥的動態特徵;尋找燕子與麻雀、蝴蝶的異同;觀察秋天的樹木,引導他們看看葉子發生的變化,葉子的各種形狀,聽聽在樹葉上走動時腳下發出的沙沙聲,採集美麗的落葉等。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選擇兩種或三種物品讓孩子說出他們的異同。如:桔子和蘋果有哪些一樣和不一樣的地方;手錶和座鍾哪兒一樣,哪兒不一樣?寶寶和媽媽的鞋哪兒一樣,哪兒不一樣;水壺和毛巾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另外,我們可以讓幼兒看大師的畫。例如:讓幼兒欣賞鄭板橋的翠竹;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張樂平的三毛。讓幼兒聽畫的故事,使幼兒感受到美,從而大膽想像、創造。 教師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有方法的培養幼兒觀察力的同時,還必須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幼兒的注意力不易集中,也不穩定,只有通過觀察活動,逐步培養他們的注意力,使之達到比較集中,穩定和持久。有意注意的時間長了,才可能使幼兒的觀察力得到很好的發展。如:我們可以給孩子讀一組詞,讓他認真聽,當聽到屬於某一規定的標准詞時就拍手。 興趣是美術的動力,是求知和成才的起點。興趣和愛好象催化劑一樣,能不斷地促使幼兒去實踐、去探索,不斷開辟智慧發展的道路。幼兒對畫畫有一定的興趣,但是這種興趣往往是不持久的,需要教師在美術教育過程中加以培養,使之保持持久。當幼兒一旦以極大的興趣參與畫畫時,他們必然以更大的熱情積極而努力地完成作業。 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應注意幾點: 1、教材的內容和表現形式要有趣味性,教學方式和方法要注意游戲性。 2、教材難度要適中,教學要求要注意針對性。 3、教師對美術活動的興趣要濃厚,輔導的態度要親切,輔導要注意啟發性。 4、教師要同家長密切聯系,不斷溝通情況,注意保持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記憶 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歷過的事物的反映。記憶是一個心理過程。它包括識記、保持再認或重現三個環節。沒有記憶就談不上對經驗的保持,沒有保持,也就無法對經歷過的事物進行再認或重現。可見,識記和保持是再認或重現的前提。許多人都認為孩子很善於死記硬背,因而不注意給孩子很好地講解事物,只要求他們記憶。 事實上,孩子理解後的記憶比機械記憶效果要好的多。研究表明:孩子對常見的物品、樹木、理解了的詞、有聯系的事物更容易記住、記牢,而記憶沒有意義的圖形、事物、音節要花更長的時間,鞏固性也較差。孩子對自己的記憶行為和能力有了一定的意識,我們可以用一定的方法來幫助幼兒記憶、訓練他們的記憶。如:挑選15—20人,讓孩子們圍坐一起,並記住都有哪些小朋友,然後由成人將一個孩子的眼睛蒙住,幼兒一起說:「 一、 二、三快快找,四、五、六快快藏。」成人在孩子們念完歌謠之後,任意選一名孩子藏到另一間屋子裡,最後讓被蒙住眼睛的小朋友看一看,這里少了哪個小朋友?或是將桌上的實物位置調換,請幼兒憑記憶說出多了什麼少了什麼。 三、想像是繪畫學習的中心 對頭腦中已有的印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的形象的心理過程就是想像。這方面的能力就被稱為想像力,如果離開了想像,孩子的生活就不是豐富多彩,生動離奇了。對於孩子來說,沒有想像就沒有生活。 幼兒的想像水平較低,再造想像佔主要地位,而創造性的成分很少,這和他們的生活經驗、知識范圍密切相關,但幼兒的想像力,發展水平是有個別差異的。有的幼兒只能想到自己周圍的一些簡單的事物,而另一些幼兒則能想到自己見過的、聽過的和自己經歷過的許多事物,他們的想像比較大膽,不受具體現實環境的約束。 一個聰明的孩子面對一個完整的玩具他只有一件事可做,即把他拆散,面對一個不完整的玩具,孩子不得不開動腦子展開想像的翅膀進行組裝。如斷臂的維納斯,以其斷臂曾經讓多少人也正讓多少人為之傾倒。 在繪畫中我們可以提出一些具有發揮想像餘地的命題。啟迪、誘導他們以同一主題為出發點,打破思維定式,展開想像的翅膀在廣闊的天地里自由自在翱翔,尋找藝術表現上更多的可能性。如「我最高興的事」,可能有的畫「看花燈」;有的表現「看馬戲」;有的表現「捉螃蟹」;有的表現「天上」;有的表現「地下」。幼兒美術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從小訓練未來的美術家,不在於對美術技能技巧的機械訓練而在於啟發幼兒的想像和促進其創造性。 在繪畫教學中,我採取這樣的方式進行:先畫出大致輪廓,讓幼兒猜猜要畫什麼。如:「畫不倒翁」,先畫一個圓形,讓幼兒展開想像的翅膀,猜猜老師要教孩子學畫什麼,最後肯定猜對的孩子,使孩子得以情感上的滿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採取如下方法培養幼兒的想像力。 1、像什麼 如藍天上飄著的朵朵白雲像什麼?舊房子里班駁的牆皮像什麼?下雪時屋檐上掛著的冰柱像什麼?外面刮著大風,呼呼的聲音像什麼? 2、能幹什麼 如用紙能幹什麼?用水能幹什麼?用針能幹什麼?用鉛筆能幹什麼?用繩子能幹什麼?……。 3、讓孩子處於一種假定的情景中充分設想會有什麼結果,想法越多越好。如:如果世界忽然沒有了光人們將會怎樣?如果你有了許多錢,想干什麼?如果你原來是一條只會爬行的蟲子,忽然有一天能像人一樣站起來走路的時候,你第一件事會做什麼? 4、什麼東西能有這種用途 如:什麼東西能照明?什麼東西能游泳?什麼東西能解渴?什麼東西會發聲? 5、接著說話 由成人先說一句話,請孩子接著把話說完,而且說的想法越多越好。 如:一天嘉澍正在屋裡玩,忽然聽到劈啪什麼東西
⑥ 如何培養初中學生創造性學習語文的興趣
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著,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努力形成教學個性」。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於漪老師也曾經說過「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慾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語文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學習的興趣是學習需要的一種表現形式。需要是人的活動的基本功,是個性積極性的源泉,它促使人朝著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標,以行動求得滿足。需要越強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動就越有力。學生如果越能意識到語文學習的迫切性、必要性,對語文學習就會越感興趣,就會越積極地投入學習。學生學語文的興趣主要依靠老師去培養。在教學中喚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並收到良好效果的基礎。現代中學生,充滿活力,涉獵面較廣,思想活躍,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對母語的感覺各有不同。因此,對中學生語文興趣的激發是一重要的工作,它需要通過多種多樣的方法、途徑。
(一)母語激趣。新課標明確規定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情感」,而這一點往往被我們的中學語文教師忽略了。因為他們認為中學生已經屬於「大孩子」了,不需要象教小學生一樣,對他們進行熱愛母語的情感滲透。其實,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看法,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常常為學生在默寫和作文中出現的錯別字而頭痛,而高考中的辨別錯字題,往往是得分率很低的題。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對學生進行文字感悟能力的培養。每天我都會利用早讀、午讀或課前的幾分鍾時間讓學生進行文字接龍的活動,或進行「咬文嚼字」的糾錯能力大比拼,或進行成語故事賽講,進行幾分鍾的「美麗演說」。這些活動每天並不會花多少時間,但是,由於堅持不懈,效果是特別顯著的。首先,它讓學生對令他們頭痛的文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一種追根究底的激情,因此,最直接的效果便是錯字率大幅度的降低,每次測驗,我班學生在這種題目上總是具有明顯的優勢。其次,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從他們所了解的字詞中,他們明顯感覺到我們祖先造字的偉大和神奇,對我國的漢字產生一種崇拜感,這也就間接地幫助了他們對文言的理解。再次,學生的表達慾望與表達能力大大提高了,這是與我們的新課標精神完全一致的。因此,利用母語激趣,能夠促使學生更深層次領悟祖國文字的精妙,從而更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燦爛文化,並更有興趣去學習和運用它。
(二)魅力激趣。新課標中提到「教師要努力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繼續學習,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自身素養」。教師魅力是指教師本身的人格魅力與學識魅力,這一點也很容易被我們的中學語文教師忽略。而學生中普遍存在一種情況:喜歡哪位老師就會自然而然地喜歡他(她)所教的那門課,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老師給他們留下的印象。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曾這樣說過:「我們做事要感到有樂趣,如果不是精神愉快,而是愁眉苦臉地在那兒教,愁眉苦臉地在那兒學,效果決不會好。」確實這樣,一個好的語文教師,一手好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一抹快樂的微笑、一種儒雅的風度都能夠深深地吸引已經有自己審美觀念的中學生,潛移默化中會使學生對老師產生一種崇拜感,既崇拜就會努力去學、去模仿,久而久之,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便產生了。這也就是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應。只有時刻注重自己的品格修養才能使一個語文教師具有一種人格魅力,這是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的最直接的動力。因此,我始終認為開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的作用是相當關鍵的。
語文教師不僅要具有一種崇高的人格魅力,還必須有淵博的知識,高超的教學藝術,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榜樣」和「偶像」。新課標提出:「教師要認真讀書,精心鑽研教科書,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合作互動中,加強對學生的點撥和指導,實現教學相長。語文教材涉及政史哲經,數理生化,包羅萬象,豐富多采。」因此,要求語文教師應該有全面的能力素質。語文教師必須廣學博採,廣泛學習天文史地,古今中外等多方面的知識,博採各家之長,為我所用,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生動活潑富於幽默的語言,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知識,學生就自然會對學語文發生興趣。反之,知識面太窄,教學形式單調呆板,是無法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這也與新課標的要求背道而馳。例如,有的教師整天都向學生口頭強調要加強積累,而自己卻不能背誦幾首詩,這能讓學生信服嗎?反之,一位能夠對古詩文信手拈來的老師,本身不已經給學生樹立了一種最好的榜樣了嗎?如果教師自己「內存」不夠,就不能把課上活,就不能贏得學生的歡心,不能喚起他們的興趣。而這些東西並不天生就具備的,它還需要後天的不斷努力。我們總有些語文教師喜歡抱怨語文難教,卻從來也不檢討自己,為什麼自己的學生對語文不感興趣呢?哪些地方還做得不夠好,在要求學生做這做那的同時,自己在如何提高自己的呢?試想,一個整天生活在抱怨中的語文教師如何能夠教出積極向上的學生呢?我曾經在班上做過這樣的調查:你最喜歡怎樣的語文老師?大多數學生都認為一位語文教師應該具備以下特質:幽默風趣、學識淵博、文學氣質濃、理解學生、教學方式靈活多變。這個調查可以進一步說明教師的魅力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文本激趣。對學科內容本身的興趣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是特別大的。如果學生對所學的學科本身感興趣,他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去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否則,學生就可能只是形式地、勉強地去掌握所學的知識。新課標下教師不僅要教育學生為完成任務而刻苦學習,更應該進一步培養學生喜愛這門學科。例如一個中學生學習語文感到很困難,但是他還是堅持學習。如果他只是因為認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而對語文本身並不感到興趣。這時他主要是靠意志努力來完成學習的任務。而現代中學生並不是每人都能如此學習,所以利用文本吸引他們的興趣就顯得很重要了。教材,是經過精心安排的典範文章,其內容有抒情性、敘述性、議論性和說明性的。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從以下幾點入手激發學生的興趣:
(1)精心設計導語,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個人的內心所產生的情感,觸動了別人的心靈,有了相同或相似的感受。這就是感情共鳴。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活躍學生情緒,創設愉悅氛圍,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語文的學習中,教師首先應該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吸引住。選准導入語的突破口,充分利用文章的背景資料,社會生活中富有教育意義的人和事,古典名著、優美詩文、格言警句、經典歌曲等前人的思想和智慧結晶,增加教學的趣味,增強學生對具體知識的記憶,激起學生探究問題的慾望,激發學生自我嘗試的沖動。讓課堂教學像磁鐵,把學生吸引住。如學習《「布衣總統」孫中山(節選)》一文時,我將中國封建時代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舊思想與「天下為公」的博愛胸懷作對比,用自己對孫中山先生的崇敬之情感染學生,引出課文。激發了學生對孫中山先生的熱愛之後,學習文章的熱情和效益就自然而然的高了許多。再如:在上《等待散場》時,我是這樣設計導語的:愛情是一首永恆的旋律,自古以來有多少動人的愛情故事滌盪著人們的心靈: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化蝶雙飛、焦仲卿與劉蘭芝的相向和鳴、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壯美殉情無不是一段凄美的樂章。今天,我們將要欣賞到的是一個平凡、溫馨而又感人的現代愛情故事《等待散場》。教師的導入主要利用學生熟知的材料,讓他們能自然的進行新的聯系與比較,激發興趣,引導他們進入一種積極的審美狀態。
(2)在課堂中利用多種手段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心理因素,對學生在心理上進行刺激,激發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教師可以利課堂用提問、教具、圖畫、投影、音樂、表演、游戲、多媒體等多種手段來創設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在設置情境的時候知、情、意並重,把教學內容在課堂中一定程度的再現,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心理因素,對學生在心理上進行的刺激,激發學習興趣和提高效率,以達到完成教學目標的目的。
語文閱讀材料往往採用優美的語言文字來表現事物。多媒體使真切的聲音和生動的畫面並存,使抽象的圖形、數字、呆板的文字變成賞心悅目、富於變化的圖畫,能夠展示事物和現象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聯系,生動直觀地將教學信息再現於學生的感官,學生就會很容易地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不但可以使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直觀、富有感染力、符合中學生的認知特點,易產生感情共振。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使每一個學生的主動性都得到充分地發揮。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使語文閱讀教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實現了質的飛躍,對中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利用好奇心、求知慾,通過與課文相關的點進行同類聯想或設疑問制懸念,可有效激發學生的想像和探究問題的興趣。如:問學生的家在哪裡?家和住處的概念內涵是否相同?對家的感情是怎樣的?通過這些設問,學生學習探究冰心的《我的家在哪裡》的興趣和積極性就出來了。課堂教學中,播放《我想有個家》的音樂,能有效刺激學生心理,進一步深化學生情感。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操作中,筆者認為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表達結果,不能用「標准答案」來束縛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實行平等對話。教師要善於因勢利導,抓住學生轉瞬即逝的靈感,趁熱打鐵,在師生對話,生生對話中撞擊出一個又一個思想的火花。如在教學《華羅庚》時,我跟學生說自己讀書的感受,從他的事跡中受到5個方面的啟示,問學生閱讀本文後能否有比老師更多的收益?學生產生興趣後,踴躍發言剛開始時有些同學一下子不能認同他人意見,我先沒有正面評價,只是鼓勵引導他們能結合文章內容,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記述或評價來支持自己的說法。結果教室的鬨笑聲停下來了,學生們深入到文章中閱讀、沉思,然後時機也成熟了,我讓學生展開合作探究。經過探討,學生都好說出一些閱讀的收益,答案竟達10個之多:有的說有志者事竟成,做人要有志;有的說光有志還不夠,還需堅持不懈;有的說面對困境挫折,不能低頭;有的說勤能補拙,讀書做事要勤奮;有的說做人要謙虛;也有的說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有的說要愛國;有的說成功需要機遇和伯樂;有的說衡量人才要看能力不重學歷;有的說成功也要一定程度的天賦。我一一肯定了他們的看法。
(3)創設情境,喚起美感。教育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傳遞,同時還伴隨著心靈的接觸,情感的交流。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優化課堂教學情景。眾所周知文學用形象反映生活,給人以如臨其境、如歷其事、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感受。選入教材的文學作品主要有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多種多樣的形式。教學時,教師應捕捉文學作品的閃光點,然後以豐富的感情積累和知識底蘊縱情渲染,為課堂創設一個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喚起學生的直覺美感,使學生的心靈受到美的震動和感染,從而引起強烈的審美共振,使學生打心眼裡愛上語文。如在上冰心的散文《霞》時,我使用媒體努力表現出恰當和諧的色彩美,又配合格調高雅,旋律和諧的音樂,創設美的情境,讓學生真正能走進作品中,去領略作者所創造出來的充滿哲理意蘊的藝術境界,獲得領悟事理的審美愉悅。
(四)實踐激趣新課標強調「教師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有針對性地組織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要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實踐機會,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語文教學要勇於走出課堂,走進廣闊的自然世界之中。新課標提到「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學習認識自然……」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經常帶領學生參加實踐,豐富他們的人身經歷,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有一份調查顯示:我們今天的學生生活條件好了,體質下降了;智力提高了,品德下降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恐怕是學生與大自然的割裂,學生就像籠中的小鳥一樣,沒見過高山、沒見過河流、沒見過天空、甚至沒見過大地,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學生,又怎麼會有豐富的想像力以及對自然發自內心的關懷呢?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到:「當兒童跨進校們以後,不要把他們的思維套進黑板和識字課本的框框里,不要讓教室的四堵牆壁把他們跟氣象萬千的世界隔絕開來,因為在世界的雲雨中包含著思維和創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從中不難看出,要想讓學生恢復已有的活力和創造性,必須徹底打破這種牢籠式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在自然和生活里自由感知、體悟和升華,或許這才是真正找到了一條激發學生靈感的道路。
由於我校地處郊區,學生大部分是農村學生,他們的語文基礎普遍較差,積累較少。因此有些老師就認為農村學生由於基礎的原因,在語文上是很難有所作為的。其實,這是一種完全錯誤的看法,我們雖然有些方面條件不太好,但是我們有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那就是學生能夠真正的貼近自然。作為中學生,他們已經對生活有了一定的思考,教師完全可以利用各種機會,引導他們走出課堂細心感受自然的偉大、和諧,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艱苦奮斗的精神。我經常帶領學生走進農村生活,在觀察自然並與自然的對話中,在勞動中學生獲得了源源不絕的寫作靈感。而更為重要的是,學生真正領略了自然界里萬物堅強意志。他們學到的是書本無法教給他們的知識。在這里,小草堅強的生命,大樹偉岸的情懷,小鳥力爭的自由,雄鷹奮力的搏擊……這一切的一切都讓學生對生命產生了深深的震撼。由物及人,質朴的農民們讓學生深深體會到「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艱辛與堅強。有些學生雖然家在農村,卻也不曾如此領略過農村生活,如此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
這些活動無疑使學生對生命充滿了敬意。讓他們在思考的過程中,對語文產生巨大的興趣。隨之而來的是他們閱讀與寫作水平的提高,學生由對語文深感頭痛到真正熱愛語文,由學生自發組織的文學社團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而過去,這些組織都需要教師一再強調,學生才當成任務去完成。現在,學生的積極主動讓各種社團組織開展活動有聲有色,而學生的一些詩歌創作或朗誦活動,遨遊書海的活動,感悟人生的活動等等無疑是與新課標的精神高度一致的。
總之,在新課標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是有很多的,筆者在此只是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粗淺地談了一些體會。在新課標的熱潮下,如何更進一步地培養中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需要廣大的語文教師不斷地探索。
⑦ 誰能幫我想點新穎創新的趣味小游戲 個人項目 一定要個人玩的 比賽性質的
瘋狂小人戰斗,可以單人也可以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