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胰島素筆放置箱的發明專利有嗎
想做專利嗎,來來來
『貳』 人造胰島素,是誰研製出的
胰島素的發現
十九世紀科學進入實驗期,這個世紀是大部分醫學科學發展的重要時期。明可斯基和梅林(Oskar Minkowiski and Josef Von Mering) 想要知道胰臟是否為維持生命所必須的內臟,他們在1889年將一隻狗的胰臟摘除,結果這只狗發生多吃、多喝、多尿、血糖升高和尿糖的症狀,這個實驗明白的指出胰臟和糖尿病有關,胰臟可能分泌一種降低血糖物質,但這降低血糖的物質源自胰臟何處則一直是個謎。早先幾年德國柏林有一位博士班研究生叫朗漢斯(Paul Langerhans),他發現胰臟內有一團一團的特殊細胞,可以和胰臟外分泌細胞或胰管分開,這些細胞的功能如何?朗漢斯並沒有進一步的陳述,一直到1893年拉基氏(Edouard Laguesse),才將這些細胞命名為朗氏小島,認為和胰臟的內分泌有關。1909年一位比利時醫師梅爾(Jean de Meyer)認為朗氏小島可能是分泌降血糖荷爾蒙的地方,並將此種荷爾蒙命名為胰島素(Insuline)。
早期的胰島素萃取
由於一般認為胰臟含有降低血糖物質,因此在二十世紀初有些學者就致力於胰臟萃取降低血糖物質的研究工作。有一位柏林的醫師叫儲祖(George Zuelzer),他發現一些胰臟的萃取物可以使去除胰臟後的狗尿液葡萄糖排泄量減少,酸中毒也得以改善。這些萃取物中有些甚至可導致狗的血糖過低,他的萃取物中有一種還取得美國專利權(稱為Acomatol)。為了使自己的研究內容更充實,尚遲了幾年,到1907年才正式發表研究報告。他的胰臟萃取物雖然曾使用於八個糖尿病人,但因為副作用太大,無法克服,不得不終結繼續臨床試驗。
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有一位醫師及生理學教授包斯可(Nicolas Paulesco)也曾成功的自狗及牛的胰臟萃取低血糖物質。其第一次萃取物注射到狗的身上就使那隻狗因低血糖而死,他將此萃取物命名為Pancreine。由於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影響,他的研究遲至1921年才發表,Pancreine 也因為發燒及其他嚴重的副作用以致無法於臨床使用。
美國洛克斐勒大學的克萊兒(Israel Kleiner)於1919年很有條理的記載施打胰臟抽取物後動物一連串的血糖變化情形,可惜後來他因轉換工作,新的場所設備不足,也無動物研究室,不得不終止他的這方面研究工作。
成功的胰島素萃取
加拿大多倫多班庭醫師(Frederick Grant Banting)是一位熱衷於新發明的外科醫師。1920年12月30日深夜2點他得到一個靈感於是在筆記簿上記載簡單一段文字:「糖尿病,將狗的胰管綁住,使胰臟的外分泌腺體退化,需使狗存活,然後設法分離內分泌的分泌物來減輕糖尿」。班庭醫師雖然是很熟練的外科醫師,但對糖尿病和相關研究都沒有經驗,於是他去請教當時相當有名望的多倫多大學的生理學教授麥克勞德(J.J.R. Macleod)。1921年夏天麥克勞德同意提供他實驗室,實驗動物(狗)和一個學生研究助理貝斯特(Charles H Best)。最早班庭和貝斯特的研究是從器官移植著手,他們將胰管綁住把萎縮的胰臟分離而移植到去除胰臟的糖尿病狗身上,但不久他們就放棄這種方法,因為麥克勞德建議他們將萎縮胰臟的抽取物冷卻後直接打入狗的身上。經過許多次的試驗班庭和貝斯特發現,整個胰臟抽取物和綁住胰管後萎縮胰臟抽取物的降血糖效果相當,於是就直接由胰臟萃取不再先綁住胰管。在班庭醫師的要求下,麥克勞德邀請一位有相當的生化學素養的學者柯力普(James B Collip)於十二月份加入這個研究團隊。班庭和貝斯特於1921年12月30日在美國生理學會口頭發表,其後並寫成論文發表於J Laboratory & Clinical Medicine。當時他們的研究結果受到很多質疑,發燒等其他副作用也無法解決。一般的評價認為並沒有比先前儲祖,包斯可和克萊兒的結果更好。
柯力普加入這個研究團隊後,致力於萃取方法的改善,並發現注射胰臟萃取物後能使肝臟醣原儲存增加,並使尿酮消失。1922年1月1日,他們首次將萃取物注射到人的身上。湯普生(Leonard Thompson) 當時14歲,得了第一型糖尿病,在多倫多總醫院住院,為頻死病人,湯普生接受萃取物注射後,症狀並未改善,且在注射處發生無菌性膿腫。柯力普繼續改善萃取方法,幾天後,也就是1月23日湯普生又接受注射,結果血糖恢復正常,尿糖和尿酮均消失了。就是這麼單純的一個臨床試驗,開啟了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的新紀元,解救了無數第1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大幅改善糖尿病患的生活品質。
最早他們把胰臟萃取物的降血糖物質取名為Isletin,後來麥克勞德發現,1909年比利時醫師梅爾已將當時僅為假設的物質命名(見前述),因此就遵從梅爾的命名,改名為Insulin(胰島素)。1922年5月3日,他們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生理學會再次發表研究成果。所受的待遇和上次完全迥異,他們獲得滿堂聽眾站起來喝采,並譽為當代醫學最大的成就。
胰島素發明後,他們又遭遇另一個困擾。一波又一波的第1型糖尿病人湧入多倫多,柯力普實驗室萃取法,產量無法滿足需求。後來他們和印弟安那州的禮來公司(Eli Lilly Co.)合作,以商業性的方法大量生產,並且也在專利權所有者多倫多大學的同意下,和丹麥、英國合作生產胰島素,到了1923年10月北美洲和歐洲均可使用胰島素。這一年諾貝爾獎委員會也很快通過班庭和麥克勞德兩人為該年醫學獎得主。班庭宣布將他們獎金平分給貝斯特,而麥克勞德也平分給柯力普。這四個人在胰島素發明的研究,相對優點、貢獻和得獎人選在當時也受到爭論。後人一般認為這個研究是團隊工作,研究動機源於班庭,並受到貝斯特在實驗室工作的幫助;麥克勞德為整個研究的主持人;科力普則在胰島素的萃取方法獲得重大突破,這四個人應該共同正式獲頒諾貝爾醫學獎;而多倫多大學在研究經費、設備和實驗動物的提供,也居功厥偉。胰島素發現後這個研究團隊就拆夥了。麥克勞德仍然任職於多倫多大學生理系主任,於1935年去世。班庭則為該大學研究部主任而於1941年因飛機失事死亡。貝斯特後來成為生理學教授繼續糖尿病研究,並積極參與建立和發展美國糖尿病學會,1978年逝世。科力普則遷至Alberta的Edmonton大學任職,並對後來副甲狀腺荷爾蒙的發現有極重要的貢獻,逝世於1965年。第一位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人湯普生於1935年死亡,多活了13年,在胰島素發明前這是絕不可能發生的。在1922年最早一批在多倫多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病患至少有兩位比四個胰島素發明者更晚逝世,其中一位1993年去世,享年76歲。
『叄』 胰島素的創始人是誰
胰島素是由胰臟內的胰島β細胞受內源性或外源性物質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種蛋白質激素。
胰島素於1921年由加拿大人F.G.班廷和C.H.貝斯特首先發現。1922年開始用於臨床,使過去不治的糖尿病患者得到挽救。
第一代胰島素-動物胰島素
1921年弗雷德里克·班丁(Frederick Banting)與約翰·麥克勞德(John Macleod)合作首次成功提取到了胰島素
第二代胰島素-人胰島素
20世紀80年代,人們通過基因工程(重組DNA)(轉基因)酵母(啤酒酵母.畢赤酵母或漢遜酵母)或重組中國倉鼠卵巢細胞(CHO)表達出高純度的合成人胰島素,其結構和人體自身分泌的胰島素一樣。
第三代胰島素-胰島素類似物
胰島素類似物可緊臨餐使用,也稱為餐時胰島素或速效胰島素。
『肆』 為什麼胰島素是20世紀重大發明
1920年,班遷終於在狗體內提取出純凈的胰島素,這一發明拯救了無數糖尿病人的生病,是20世紀的重大發明.
『伍』 關於人工胰島素的資料和發明者
中國首先合成人工胰島素,是團隊合作,沒有發明者。本來要爭取諾貝爾獎的,因為不是個人成果,沒有成功。
『陸』 胰島素的發明者是誰
胰島素不是發明的,是機體自身分泌的激素。
胰島素於1921年由加拿大人內F.G.班廷和C.H.貝斯特首容先發現。1922年開始用於臨床,使過去不治的糖尿病患者得到挽救。直至80年代初,用於臨床的胰島素幾乎都是從豬、牛胰臟中提取的。不同動物的胰島素組成均有所差異,豬的與人的胰島素結構最為相似,只有B鏈羧基端的一個氨基酸不同。80年代初已成功地運用遺傳工程技術由微生物大量生產人的胰島素,並已用於臨床。
『柒』 諾和筆4的研發歷史
根據1971例患者入組的DAWN研究,25%以上的需要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對注射感到焦慮,708例患者入組的Polonsky研究顯示,44%的患者對自我注射胰島素(如設定正確的劑量)缺乏信心,因此,患者對針頭的認識停留在靜脈注射用針上,成為胰島素初始治療的嚴重心理障礙。
1925年,諾和諾德公司生產出世界上第一隻胰島素專用注射器。
20 世紀70年代,國外開始使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金屬針頭注射胰島素。
國內80年代起也逐漸開始採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代替普通1ml玻璃注射器注射胰島素。
1985年,諾和筆研發成功,耐用型胰島素注射系統革命性的改變了胰島素注射方式,從根本上改善了患者對胰島素注射的焦慮心理、依從性及提高了注射的准確性。
1988年,諾和筆2上市,1992年,諾和筆3上市,2008年,諾和諾德(中國)制葯有限公司研製諾和筆4新一代胰島素筆在中國上市。
『捌』 胰島素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胰島素於1921年由加拿大人F.G.班廷和C.H.貝斯特首先發現。1922年開始用於臨床,使過去不治的糖尿病專患者得到挽救。屬直至80年代初,用於臨床的胰島素幾乎都是從豬、牛胰臟中提取的。不同動物的胰島素組成均有所差異,豬的與人的胰島素結構最為相似,只有B鏈羧基端的一個氨基酸不同。80年代初已成功地運用遺傳工程技術由微生物大量生產人的胰島素,並已用於臨床。
『玖』 牛胰島素的發明者是誰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北京大學化學系三個單位聯合,以鈕經義為首,由龔岳亭、鄒承魯、杜雨蒼、季愛雪、邢其毅、汪猷、徐傑誠等人共同組成的協作組於1965年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
經過嚴格鑒定,它的結構、生物活力、物理化學性質、結晶形狀都和天然的牛胰島素完全一樣。這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蛋白質,為人類認識生命、揭開生命奧秘邁出了可喜的一大步。這項成果獲1982年中國自然科學一等獎。
(9)胰島素筆發明擴展閱讀
研究歷史
1、結構
就選擇了進行研究。
1952年,英國生物化學家桑格通過研究一種分子量小但具有蛋白質全部結構特徵的牛胰島素材料,搞清楚了牛胰島素的G鏈和P鏈上所有氨基酸的排列次序以及這兩個鏈的結合方式。
第二年,他宣布破譯出由17種51個氨基酸組成的兩條多肽鏈牛胰島素的全部結構。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搞清楚一種重要蛋白質分子的全部結構。桑格因此研究成果獲得了195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2、研究步驟
1959年突破了把天然胰島素拆分成兩條鏈,再把它們重新合成為胰島素的難題,重新合成的胰島素是和原來活力相同、形狀一樣的結晶。
在合成了胰島素的兩條鏈後,用人工合成的B鏈同天然的A鏈相連接。這種牛胰島素的半合成在1964年獲得成功。再把經過考驗的半合成的A鏈與B鏈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