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正確理解與把握教材 2
聽了專家教授的講座,我受益匪淺,明白了語文教材不是現成的教學內容,只是教學的原材料,需要教什麼?或者是用它來教什麼?還是需要語文老師去提煉的。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具備正確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從學生實際出發,大膽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優化。使教材成為真正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材」。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正確地理解與把握教材,下面我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正確地把握語文課程標准 課程標准對各個知識板塊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建議進行了非常精闢的闡釋,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指明燈,教師在備課之前應該認真的理解課程標准,為自己即將展開的教學活動找到正確的航向。根據課程標准中學年段的目標要求,分析教材,確定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重點、難點、關鍵)。並抓住文本的重點進行分析,找出教學的難點,力求為教學找出更簡單有實效的突破口,來解決消除教學中的障礙。 二、 深入解讀教材 我認為,深入解讀教材須達到五個層次: 第一層:關注「教材包含了什麼」,著眼點在教材的表層內容和呈現方式。比如知識點、標題,或者書中設計的圖片,問題與活動等。 第二層:主要思考「書的重點內容是什麼」內容的難點何在?所謂的重點內容,從時間跨度上來說,包括一冊書、一個單元、一節課以及某部分內容的重點;從內涵上來說,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這些內容對順利學習其他部分起基礎性、先導性、決定性作用。 第三層:教師要關注「教材內容應該如何組織與整合」,著眼點在教材的組織順序與結構上。首先,教師要關注教學內容組織順序與實際情況的符合程度,與學生的學習心理的符合。其次,關注整合程度,內容的系統性,循序漸進性,不同時間的內容銜接性。 第四層:關注「教材文本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教材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什麼要求?教材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什麼要求等問題,品味教材的言外之意,領略教材的弦外之音。 第五層:思考「教材蘊含著什麼」 、「折射出哪些數學學科教育理念?」、「滲透了哪些數學的思想方法?如何在教學中體現? 三、創造性使用教材 葉聖陶在幾十年前就指出:「我相信書本是一種工具,或者說是一種憑借,卻不是唯一的工具、唯一的憑借。」「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由此看來,創造性使用教材,就是要教師突破教材對學生教育的禁錮,把教材作為訓練語言文字和提高閱讀能力的材料。但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把教材當作學習的目標,為達到這個目標,教師就牽著學生的鼻子去「鑽」教材、學教材,甚至去背教學參考書,師生的精力被耗費在識記、理解教材的「只言片語」上。正確的教材觀要求師生把教科書當成活材料,而且教師還要為學生設計教材以外的活材料,甚至有時還可以為達到目的而增加一定的輔助材料。正確認識教材,努力鑽研教材,科學使用教材,成功地用好範例和學生練習的例子,提高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之能力,才是語文教材的根本目的。
Ⅱ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總結課後習題的知識點,看看包含哪些,自己舉幾個例子,進行重難點講解
Ⅲ 教師在教學中應怎樣看待與使用新教材
在新的一輪課程改革中,教材的功能發生了很大變化。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注意,實驗教材是教師實施科學教學的工具,而不是惟一的依據。要「用實驗教材去教」,而不是「教實驗教材」。這意味著教師具有以下權利:
(1)可以根據本地、本班級的情況,有選擇地使用教材。盡管教師指導用書中給出了各單元的課目安排,但這僅作為參考。教師可以全部採用實驗教材中的內容,也可以選擇其中的一部分。
(2)可以根據本地的資源和環境,對教學內容加以改造。盡管教材在編寫中盡可能的選用了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可能有的實物材料,但對於有些地區來說,仍然存在不適應的問題,或者有更好的替代物品。因此我們積極提倡教師利用本地的資源和環境,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
(3)可以根據自己對《標准》的理解,設計新的活動方案。教材中的活動設計反映了編寫者的認識和意圖,教師可以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對活動過程的設計加以完善和改造。
同樣需要注意的是,實驗教材雖然有利於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但最終還是要依靠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行為的轉變。
要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師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盡管有《標准》和實驗教材,但決定科學教育效果的仍然是人。這意味著教師在使用實驗教材時需要注意轉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
教師要准確把握實驗教材所體現的幾點基本思想。注意學生的學習過程,將教學建立在學生的興趣、需要和原有經驗的基礎上;追求學生對科學知識和科學本身深層次的理解,以積極的思維推動學習活動的開展;善於把各種目標綜合地看成一個整體。
教師要努力建立新的教學方式。要將教學過程看作是師生互動的過程,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代替單純的講解;以創造各種學習的機會和探究的情境代替灌輸;學會傾聽,了解學生理解了什麼,誤解了什麼;將社會和大自然都看作教學的資源和科學教育的場所;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權利,對他們積極加以引導;將教學評價伴隨在教學過程之中,努力與教學融為一體。·
教師應將進行探究性的教學作為一種新的體驗。不可否認,我們中的大多數教師在學校學習的期間和進行教學工作的期間,都很少從事過獨立的科學探究活動,因此,我們需要和學生一起對科學探究進行積極的體驗,並盡快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以便在教學過程中承擔起指導的責任。
Ⅳ 語文老師在語文教學中有哪些創造性價值
白沙思源實驗學校梁花[摘要]:創造是一種活動,是人類活動中最高級的形式。創新能力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一種特殊能力是個體創造性的最好表徵。創新能力也是反應個體在解決任務中有效的對原有知識經驗進行加工、組合、創造新設想、新事物的能力。小學語文閱讀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利於學生充分的表現自我,展示自己的才華,而且有利於學生創造精神的形成,因此小學語文閱讀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教育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培養目標之一。[關鍵詞]:學習主體、提高意識、激發興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僅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而且能鞏固知識,開拓視野。因此,如何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創新能力成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關鍵。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文素質的不斷提升,促使教師為培養學生具有閱讀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成為了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當務之急。以創新為目標才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更好地帶動學生學好語文知識、閱讀博覽等方面的語文綜合能力。因而,閱讀創新能力的培養成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之一。《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高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因此,重視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就需要我們廣大教師突破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擺脫固有習慣經驗的禁錮,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大膽地、積極地進行創新教學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教學經驗,這樣才能探索出一條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又符合教學規律的新方法。變教師的滿堂灌、透徹分析為適當指導,科學點拔,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實現學生的自主閱讀。下面就本人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培養談談自己的體會。一、教師應認識到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新課程隨著時代的教育教學的新氣息走向我們,廣大教師不但在理念上親近了新課程,而且在教學觀念、教學方式上更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受中國傳統教育的影響,仍有一部分教學擺脫不了傳統的灌輸、聽教模式的束縛,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阻礙了學生創新意識的發揮與發展。教學過程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組成的共同的活動過程;同時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教學過程是學生的認知過程,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才能收到預期的良好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可能替代學生學習。美國著名教育理論家布魯納認為:教師的作用在於組織、引導、點撥,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而每個學生都願意擔當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勝利者,體會創造的樂趣。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能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產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慾望,使學生成為閱讀的真正主人。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文章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手法向我們介紹了祖國山河的壯麗,文章邏輯性強,語句簡潔優美,學起來很容易懂。教學課文時,我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學第三自然段,學生能准確的懂得作者採用了對比的手法突出桂林的山別具一格,並且掌握作者採用排比、比喻的手法寫出桂林的山具有奇、秀、險的特點。學生的學習興致很高完全投入到了文章中去,學生是閱讀真正的主人。二、教師應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自身創新意識。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學校教育在促進先進文化,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方面有特殊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育方針,教育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是通過教師來實現;各項教育制度,要通過教師來執行;教育質量,學生素質,要通過教師來提高。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和深入,對教師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提高教師的素質是教育工作不懈的追求。只有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才能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才能適應教育現代化的需要。沒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受教育的利益,就是一句空話。因此教師一定要教好書、育好人,肩負起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和提高民族素質的庄嚴職責。要肩負起這庄嚴的職責,就得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一方面要利用平時的課余時間學習新的教育教學觀念和新課改理念,更新自身教育觀念。無論是教育名家的教育專著還是普通教師的教學心得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另一方面,老師要擴展自己的視野,了解國際國內教育形勢,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和創造者,教師的知識和業務水平決定著教育的質量。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必須是一條小溪,一條永不斷流的小溪。這更要求教師具備廣博的知識和廣泛的興趣,具備深厚的專業功底和獨特的教學藝術,具有出色的教學效果和對教育教學的深入研究。因此,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提高。記得2010年到海口跟班學習時聽了跟班韋老師的一堂試卷講評課讓我受益匪淺。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拿到試卷後我會從第一道題講起,然後順序講完便大功告成了,但韋老師並沒有這樣做她,她一開始就講評閱讀題和習作題,然後再講學生丟分較多的基礎題。這讓我清楚的認識到學生的注意力是短暫的,應抓住重點來進行教學,一份試卷大部分學生對基礎題掌握得較好,而閱讀題和習作題就不盡人意了。因此,要想把教育教學工作做好我們只有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三、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學》告訴我們:強烈的閱讀慾望和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內在潛力,促進閱讀效率的提高。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習時就會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時要很好地創設某種教學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地、主動地,懷著探索的心理狀態投入到語文閱讀的學習活動中去,達到啟迪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如《永生的眼睛》一文,文章啟示我們:以自己的愛心給他人帶來幸福,生命才更有意義。學習這篇課文,主要一點是要培養學生做一個有愛心的人。但面對這群物質生活較優裕的孩子,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他們可能不大會去愛別人。於是,課前我先讓同學們輪流用紅領巾把眼睛蒙上然後讓他們在教室里取東西,完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此時你最想要的是什麼?如果你遇到了這樣的盲人你會怎麼做呢?這樣,以此切入課文,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強了,而且班級也形成一種很融洽的氣氛。2、聯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一句英國諺語,說的是一千個讀者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閱讀教學中,想像思維是經常用到的思維方式之一,想像能力也是語文能力的重要內涵。學生的閱讀過程,實際上是學生通過作者的語言再創造一個新形象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推進離不開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學生的想像力一豐富,對作品的閱讀理解也豐富。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善於採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比如人物形象的再塑造,故事情節的續寫等方式去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豐富學生的想像力,鍛煉學生的想像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例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時,課文上完了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五位壯士有的並沒有死而是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續寫。有的學生寫到好人有好報,五位壯士跳崖後他們並沒有摔死他們有的被掛在了樹上,有的掉進了河裡,鬼子走後群眾把他們救了傷好後他們繼續投入了解放戰斗。這是多麼富於合理的想像。3、運用網路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運用多媒體網路課件可以使我們的學習資源更加豐富、充實。因此,教師常可利用網路進行課堂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現行教材中,許多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距比較遠,造成學生對課文內容難以理解,這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產生了一定的阻礙。因此,教師可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合理地使用網路資源輔助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利用網路課件進行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優美的音樂旋律伴隨下,讓學生盡情欣賞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欣賞完,讓學生自由描述自己的所見、所感。之後,又讓學生觀看被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圓明園景象,前後的鮮明對比,在學生心中產生了巨大的震撼,激發了同學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4、引導求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一般按常規思維去處理事情,解決問題。但有的事情和問題按常規思維卻解決不了,在這種情況下,就得大膽求異,突破思維定勢,從事情或問題的反面(逆向)去想,以取得成效。這就是求異思維或叫逆向思維。求異思維是創造型人才必須具備的思維品質。例如在教學《司馬光砸缸》這一課中,我們知道司馬光是絕頂的聰明。他的絕頂聰明就在於不按常規去想,而是從反面設想,使水離人,砸缸放水,救了落水的小孩。司馬光之所以能在緊急關頭用砸缸的法救出落水兒童,正是因為他的思維有異於普通人,也是他的創造性潛能得到了較好發揮的體現。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我讓學生認真地去閱讀課文並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學生說課文講的是司馬光用石頭砸破缸救出掉在水缸里的小朋友的一件事。接著我又問學生:司馬光是用石頭砸破了缸救出了人,那麼除了司馬光這種法,你們還有什麼其他的方法救那個小朋友嗎?這個問題一出,同學們會通過思考得出各種不同的想法,從而開發了他們的潛在能力。應該說,每個人身上都有創造性潛能,一個人的創造性無法展現的原因,不是因為沒有這種潛能,而是因為受到外部條件或內部因素的限制,沒有得到相應的培養和開發所致。因此,我們要啟發求異,訓練學生的求異性思維。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5、鼓勵質疑,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世界上許多發明創造都源於疑問。因此,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去自主質疑,發現問題,大膽發問。教師不要怕節外生枝影響教學過程。學生提出的問題即使是錯的,我們也要肯定他愛動腦筋,並且耐心地予以啟發和指導。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對的,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特別是對一些有開拓性的、價值較高的問題,更要積極引導學生去解決疑難獲取知識。當然,解決疑難要把學生獨立思考、學生協作討論、教師適時點撥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後解決問題,使其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發展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例如,在教學《狼和小羊》一課時,當我們都沉浸在繪聲繪色地分角色朗讀時,突然,有個學生問:老師,狼那麼兇殘,想吃小羊易如反掌,為什麼還要找借口呢?這時,其餘學生也紛紛附和著:是啊是啊,狼吃小羊撲上去就得了,為什麼還要找三個理由呢?於是,我豎起大拇指,先誇獎了那個孩子一番:你提出的問題很有價值,連老師也沒想到,你真是個會思考的孩子!然後就組織全班學生分組討論。隨後的發言更是讓我感受到他們身上的無窮潛力。熱情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可以開拓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把學生引入問題的天地,讓他們各抒己見,這樣就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教學的效益。總之,小學語文閱讀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利於學生充分的表現自我,展示自己的才華,而且有利於學生創造精神的形成,因此小學語文閱讀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教育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培養目標之一。特別是創新教育更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語文教學需要創新教育為它注入活力,讓它向更加有效、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
Ⅳ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對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幾點淺見。 一、做好教學前的分析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礎是課程分析,課程分析主要是確定教什麼,學什麼,具體有:①文本理解。即分析「課標」要求和先前的實踐經驗與反思,提出學生的學習任務,指出教材中的「十個著眼點」。於課程開發。即教材文本的開發資源、學生資源、教師資源、媒體資源(含教具、學具)、生活資源、環境資源,特別要開發與利用課堂生成性資源。③內容處理。根據文本理解和資源開發情況,提出對教學材料重組的設想。
Ⅵ 新課改教學中如何創造性使用教材
在新課改形勢下,教師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呢?
1、創設情景教學。教學新理念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應該從學生實際需求出發,以學生為中心,既要考慮到教學內容能夠被學生所接受,還要考慮到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觸及學生的興奮點,讓學生積極思考,所以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考慮,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生動有效的活動情景,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置學生於具體的情景中,激發學生求知慾望,才能使學生更輕松地學懂知識。否則,過分生疏而復雜的內容會使學生望而生畏,過分簡單機械或無意義的操作又無法激起思維的浪花。
2、依據實際情況教學。
新課改指出教師在用教材作為培養學生的工具時,要結合實際情況而有所創新。而實際情況一般涉及到學生情況、教學環境、教學資源等等。下面我從三方面來談談教師如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1)依據學生實際情況施教。
我們面對的學生,因地區、民族的不同等都不同,他們各有各的特點。盡管新一輪課改要求教材具有多樣性,盡可能地適應大部分地區的學生,但我國幅員遼闊,不可能也不能編排出適應每一所學校,每一個學生的教材。即使選到了最適用的教材,教學質量還要取決於教師對教材的感受、理解、把握、創造、實施的質量和效果。因此,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須依據學生的認識水平、心理特徵、學習規律。如有一位教師在教一年級語文第一冊拼音時,發現拼音教學過於集中,一年級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於是她就把後面的主要以識字為主的內容提上來,拼音與識字互為交替,依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分散處理,學生學起來就感到輕松好懂。
(2)依據本地區教學環境施教。
目前,變教科書是學生的世界已逐漸被變世界為學生的教科書所取代,依據教學環境確定教材的取捨是非常重要的,而環境涉及到學生所在社區、學校、教室、家庭等多種因素。其中每個因素又牽涉到經濟、文化、管理等多方面的問題是很復雜的,所以優化育人環境有
利於提高教材對學生的適應性。在新一輪課改理論指導下,如果教師能結合環境借教材施教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Ⅶ 中學語文教師怎樣正確運用語文教材
語文教材是課程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育行為實施中最常規最主要的媒介和載體。我們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樹立正確的教材觀,正確地使用語文教材。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是否正確把握和駕馭語文教材的教學,影響著語文教學的成敗。怎樣才能正確使用語文教材,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是讀、背、寫、說,它們是相輔相成的,要靈活使用。二、 語文新課程標准強調閱讀的整體性,在教學目標中特別強調「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要處理好整體感知與局部切入的關系,要做到整合教材,重點講解。因此,教師在備課時,首先應該通讀教材,弄清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抓住關鍵句段或關鍵詞語作為切入口,來帶動對文本的整體理解,對文本的結構、作者的情感、表達所用的語言及修辭的研究,甚至段落的切分、標點的運用,一個字、一個詞的推敲,常常會對深入理解整體意義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文學作品的「教學建議」也提出「重視對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和把握。這是基於閱讀鑒賞主體和客體兩方面的特點而提出的基本原則,是符合閱讀鑒賞基本規律的總體要求。四、仔細分析教材。 把同類的文章放在一起作為一個專題研究,我們可以設計成以下幾個專題來教學:現代詩專題,古代歷史傳記散文專題,寫人記事散文專題,新聞專題。五、閱讀教學的實施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視野、知識背景和理解能力。 閱讀是對話,對話存在於讀者與文本之間,同時受著讀者和文本的雙重製約,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文本的確定性是對話的前提之一。因此在教學實施中,教師要敢於引導,善於引導。首先,要創設自然生成問題的氛圍,使學生有「疑」敢「問」;其次,對課堂上生成的問題要及時作出判斷,想一想它有沒有價值,跟文本有沒有關系,與教學目標有沒有聯系,值不值得討論探究,然後作出調整。要重視理解性閱讀,因為,我們初中學生還沒有成長為一個「理想的」讀者、「有能力的」讀者,因此,選擇展開對話的適當層面。六、在作文教學中處理好觀點正確與感情真實健康的關系; 新課標強調學生的感情真實健康是第一位的。我們應重視課標規定的目標中「書面表達要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表達真情實感,培育科學理性精神」等要求,為此,強調學生要「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有感而發」「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為文造情。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寫作慾望。這樣,自然就把寫作教學的過程看成引導學生培養健康的寫作心態和良好的寫作狀態,在寫作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過程。七、在語言表達上,處理好基本功與有創意地表達的關系; 新課程強調有個性地表達,鼓勵有創意地表達,這與重視語言表達基本功並不矛盾。表達與交流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實際的表達交流能力,具體來說,就是課標「教學建議」中所說的:「寫作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寫作教學要重視表達實踐,把力氣花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實際能力上,善於觀察生活、體驗情感、搜集素材。 八、 處理好課堂內外結合與課外延伸學習的關系; 把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每個單元,都安排專題研究,每個星期,我們都可以安排時間進行課外延伸。可以安排在星期天,也可以安排在早晚讀,這樣就不佔用教學課時了;最後,每個學生把自己的課外收獲與同學交流。這樣,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能力。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正確運用教材,正確的進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