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季節是誰發明

季節是誰發明

發布時間:2021-12-31 19:55:44

1. 一年四季跟據什麼時間推算出來的,誰發明

四季是中國的好不,源自二十四氣節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內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容大寒。我國自古以農立國,歷法的准確與否,直接影響國計民生,所以歷代天子,都十分重視修訂歷法一事。在戰國時期之前,黃帝、顓頊、夏、殷、周、魯等朝代,所使用的歷法,皆為「四分歷」,其中黃帝、周、魯三種歷法以子建月,即以仲冬月(陰歷十一月)為一歲之首。殷朝歷法以丑建月,即以季冬月(陰歷十二月)為一歲之首。夏朝歷法以寅建月,即以孟春月(陰歷正月)為一歲之首。顓頊時歷法以亥建月,即以孟冬月(陰歷十月)為一歲之首。到了漢武帝時,已出現了歷法與天象不符的偏差。《漢書》「律歷志」形容此時為:「朔晦月見,弦滿望高」。武帝下令司馬遷、落下閎、鄧平等人改秦「顓頊歷」,另訂「太初歷」,仍以夏歷的孟春之月為歲首,並將廿四節氣列入歷法。這套歷法一直沿用了兩千多年,民國以後,才改用陽歷。
雖然希臘也有類似的東西,但是,那是兩段文明發展道路上的共同點,只是先後順序不一樣罷了,無所謂什麼抄襲一類的東西

2. 二十四節氣是誰發明的

二十四節氣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不是單單一個人的發明創造,是長時間人們總結歸納出來的東西。

二十四節氣,是指中國農歷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長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夏至)。

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

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2)季節是誰發明擴展閱讀:

央視網消息:二十四節氣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大約從夏朝開始,我國勞動人民就遵循二十四節氣從事生產活動,所以農歷又稱「夏歷」。時至今日,我國一直遵循著二十四節氣的規律,下面就向您介紹一下我國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我國的二十四節氣,具有充分的科學依據,它代表著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二十四個不同的位置。由於地球繞太陽一圈需要365天,所以每隔十五天,才有一個節氣,而每個節氣,都表示著氣候、物候、時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

二十四節氣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勞動人民也總結出了便於記住的節氣。如「四立」,也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一年四季每個節氣的開始,還有「二分二至」、「三暑二寒」、「二露一霜」、「二雨二雪」以及「驚、清、滿、芒」,它包含了人們對四季變化以及轉換規律的科學總結,是祖先留給人們的一份寶貴遺產。

3. 農歷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是誰發明的

中國歷法: 我國始有歷法大約在四千多年以前。根據甲骨文中的一頁甲骨歷,證明殷代的歷法已具有相當的水平,這一頁甲骨歷是全人類最古老的歷書實物,這頁甲骨歷也就叫日歷。 日歷是五千年前,古埃及人發明的。
中國歷法
在世界上中國是最早發明歷法的國家之一,它的出現對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農歷,中國傳統歷法之一,也被稱為"陰歷"、"殷歷"、"古歷"、"黃歷"、"夏歷"和"舊歷"等。農歷屬於陰陽歷並用,一方面以月球繞地球運行一周為一"月",平均月長度等於"朔望月",這一點與陰歷原則相同,所以也叫"陰歷";另一方面設置"閏月"以使每年的平均長度盡可能接近回歸年,同時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的變化特徵,因此農歷集陰、陽兩歷的特點於一身,也被稱為"陰陽歷"。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華人以及朝鮮半島和越南等國家,仍舊使用農歷推算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

4. 春夏秋冬是誰發明的

春夏秋冬是一年四季都季節,最早是古代人發明的,從古代就有記載春夏秋冬季節,根據氣候來取名字的,是誰發明的沒有人知道,只知道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5. 時間是什麼時候發明的發明者是誰

你好,你想問的是」時間「的概念是由誰發明的對嗎? 這個是難以考證的,據現在的考古發現,原始社會時的古人類就已經有結繩記事的習慣,也就是說人類的智力開始啟蒙時,就對時間有了概念,日出日落,春去秋來,人類從開始用火時就習慣了並掌握了作息規律,可以說那個時候就有了時間的意念,而後就有了時間的名詞。而就我國來說,傳說三皇五帝時期就產生的二十四節氣更加說明了古人對於時間有了精確的區分,能夠通過對時間的把握來從事農耕。
如果你想問的是時間的深刻概念,就不得不提到的是」空間「,首次將時間和空間進行區分的是愛因斯坦,他提出時間的流動理論,在宇宙空間和時間宏觀概念下,證明了宇宙星系的起源和終結。而當代的集大成者是史蒂夫霍金,他在愛因斯坦的理論上更進一步,通過證明黑洞的存在,演繹出宇宙的終結,從而演繹出 時間 的終結。

6. 一年有4個季節!但是哪個發明出來

地球上為什麼會有寒暑交替,春去秋來?其中的玄機和奧妙,原來盡在於地球的自轉軸有一個23度27分的傾角。當北半球接受太陽光的直射而處在盛夏時,南半球則面對太陽光的斜照而正值隆冬。北半球的春天又對應著南半球的秋天,兩半球得到了同樣多的陽光。這便是四季的由來。我們把北緯23度27分的緯圈叫北回歸線,南緯23度27分的緯圈叫南回歸線,意思是太陽的直射到此為界,然後便開始掉頭轉向,打道返回了。而北極圈、南極圈則會有半年時間照耀著不落的太陽,另外半年陷入漫長的黑夜。由於地球繞日軌道不是一個標準的正圓,因此南半球稍稍比北半球的夏天更熱,冬天更冷。有研究者認為,以數萬年為周期的地軸變化和日地距離的疊加效應,可能是地球上冰川時期形成的宏觀原因。

7. 是誰發明四季

關於四季的起源,古希臘神話是這么說的。 主管農業的神叫農神,她有個美麗無比的女兒叫佩爾塞福涅,一天,佩爾塞福涅正在大地上採摘鮮花,大地突然裂開,冥王伸出大手把她掄到了冥界。失去女兒的農神非常痛苦,無心過問農業,致使田原荒蕪。主神宙斯知道了這件事,就嚴令冥王放回佩爾塞福涅,可惜佩爾塞福涅吃過陰間的一顆石榴,她已經不可能完全離開冥界,每年只能有四分這三的時間與母親相聚,這四分之三的時間便是人間的春夏秋三季:母女久別重逢十分高興,大地因此萬象更新,此乃春天;母女相聚一起歡樂無比,百草百花皆因此繁茂無比,此乃夏天;等到母女即將再度分開,百花也就因此而凋零,落葉也就因此而飄落,此乃秋天;等到母女再度分開不能相見,大地也就重新雪花飄飄,冰封四野,這就是冬天。由於只有佩爾塞福涅走出冥界母女重逢時才能春暖花開,她也就成了古希臘神話中的春神。我曾見過一幅描繪春神的油畫,畫上的佩爾塞福涅頭戴花環,滿臉陽光般燦爛的笑,顯然,這就是春天的形象。關於春天,朱自清先生比得更妙,他曾在散文《春》中這樣寫道:「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腿,領著我們上前去。」 那麼,我國有沒有什麼關於四季的故事呢?有,比如安徽毫州城南二里有個小小的螞蚱廟,廟里供著一尊人身蝗面、峨冠博帶的泥塑神像,它的來歷就與四季有關。據當地老人們說,那還是古代,孔子帶著學生周遊列國至亳州城南。子路遇一老人長吁短嘆,連聲說:「一年三季太難熬。」子路深以為奇,便反問了一句:「明明是四季,怎麼會是三季呢?」那老人說:「就是三季,不信咱們打賭。」兩人找到孔子請孔子評判,老人說:「要是我輸了,我情願不要腦袋!」子路也說:「要是我輸了,就把我的峨冠博帶送給你!」不料孔子說:「子路聽著,你輸了!」子路無奈,只好將峨冠博帶送給了老人。等老人走遠之後,孔子也就明示子路說:「別小看那老人,那是螞蚱神!要是讓他知道一年四季,它冬天也會為害莊稼的!咱們只給它春夏秋三季,冬天它就不為害莊稼了!」後來的事實也果然表明,冬天從無蝗災,人們為了乞求不出現蝗災,還專門為它修了一個廟——就是上文提到的那個小廟。 當然,以上兩個中外神話都是趣味性居多。 我們可以假設,全世界的人類都有著共同的祖先,遠古時代開始就流傳著相同的故事。後來逐漸遷徙分支成不同的民族,而春夏秋東的四季說法因為與生活息息相關,就一直延續到今天還是一樣。同理,住在北極的愛斯基摩人也有春夏秋東的說法,只是對他們生活上的意義不同,因為在北極夏天跟冬天都是一樣寒冷冰封。 在我們中國古代,夏﹐商﹐周﹐春秋(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476年)就有四季之說。 夏代出現了天干紀日法,商代發展成干支記日法。而四季的出現是在更早的年代,最早發展的天地,陰陽,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等,按照二十四節氣,一季共六個節氣,就是以四季做基礎跟四季對應的演算法。 而早在遠古,就有「軒轅黃帝四季詩」流傳,所以可見四季之說是早在5000到6000年前,有歷史以前就有的一種說法。

8. 四季是誰發明的

我!!(沒有誰,如果說真有的話,應該是大自然吧!)

9. 中國的日歷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誰發明的

中國始有歷法大約在四千多年以前。誰發明的已經無從考證。

根據甲骨文中的一頁甲骨歷,證明殷代的歷法已具有相當的水平,這一頁甲骨歷是全人類最古老的歷書實物,這頁甲骨歷也就叫日歷。

日歷從古到今,有三種說法:

1、歷書之類。

2、今指記有年﹑月﹑日﹑星期﹑節氣﹑紀念日等的本子﹐一年一本﹐每日一頁﹐逐日揭去。有掛在牆上的﹐也有擺在桌上的。

3、史官按日記載朝政事務的冊子,是史官纂修國史的依據。

(9)季節是誰發明擴展閱讀:

公歷的由來:

我們今天用的日歷一年12個月,平年365天,閏年366天。這種歷法是一種太陽歷,可追溯到公元前46年古羅馬凱撒大帝的歷法改革。

凱撒採納古羅馬天文學家Sosigenes of Alexandria的建議,將一年定為365天,閏年366天,一年分為12個月,每四年加一天為閏日,這樣算起來平均一年是365.25日。凱撒的名字叫儒略·凱撒,所以由凱撒確立的這種歷法叫儒略歷。

在凱撒建立新的歷法時,還沒有耶穌基督,所以那時候的年號與現如今是不同的,採用羅馬建城紀年。現如今日歷上公元元年的確立是在公元525年由東羅馬皇帝迪奧開始,迪奧為了能夠方便計算耶穌的復活日,於是將耶穌誕生那一年定為公元元年。

在英文中用A.D.表示,A.D.來源於中世紀的拉丁文Anno Domini,其意義是「主的生年」。公元元年之前,用B.C.表示,意為「耶穌之前」(Before Christ)。

10. 一年四季,是誰發明的

我們先來分析地球的運動,地球有兩種基本的運動,一種叫自轉——地球自身的旋轉,另一種叫公轉——繞著太陽的旋轉。 自轉是繞著穿過南北兩極的地軸進行的,方向是自西向東,離兩極越遠的地方轉速越快。與兩極等距的那一圈叫赤道。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天,也就是24小時。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速度為每秒30公里,繞太陽一周需要365天5時48分46秒。也就是一年,天文學上稱之為回歸年。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一個橢圓,它的長直徑和短直徑相差不大,可近似為正圓。太陽就在這個橢圓的一個焦點上,而焦點是不在橢圓中心的,因此地球離太陽的距離,就有時會近一點,有時會遠一點。一月初,地球離太陽最近,為147,100,000公里,這一點叫做近日點。七月初地球離太陽最遠,為152,100,000公里,這一點叫做遠日點。事實上,當地球在近日點的時候,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在遠日點的時候,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這就說明,四季的變化與近日點和遠日點無關。 那麼四季的變化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與公轉有關,但是決定性的條件是地球必須斜著繞太陽轉;如果地球是垂直的繞太陽旋轉的話,太陽光線將永遠直射在地球的赤道附近,而其他地方的地平面與太陽光線的夾角也永遠不變,地球上將不會有四季的變化。 我們知道,地球上某一平面氣溫高低與太陽光是直射還是斜射該平面有關。那麼這種效果是怎麼產生的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假定有一束固定大小的光束,當他直射在某一平面時,他投射在該平面的光斑將是一個正圓,而斜射時,光斑將是一個橢圓,而且越斜橢圓越大,也就是說,斜射時同樣多的光線照在了更大的面積上。我們可以理解為,光束斜射時光斑區的光線稀一些,直射時光斑區的光線濃一些。這就是為什麼太陽光直射的地方氣溫要高一些,而斜射的地方氣溫要低一些。我們知道氣溫是決定季節的主要因素,所以我們不難理解太陽光直射的地方,將是夏季,而斜射得最厲害的地方將是冬季,這兩者之間的則是春季或秋季。 那麼四季的交替變化又是怎樣形成的呢?這就與地球的傾斜有關了,正是由於地球是傾斜著繞太陽旋轉的,才使得太陽光的直射以赤道為中心,以南北回歸線為界限南北掃動,每年一次,循環不斷,從而形成了地球上一年四季,順序交替的現象。 具體情況是這樣的,當地球公轉到3月21日左右的位置時,陽光直射在赤道上,這時北半球的陽光是斜射的,正是春季,南半球此時正是秋季。當地球轉到6月22日左右的位置時,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北半球便進入了夏季,而南半球正是冬季。9月23日左右時,陽光又直射到赤道上,北半球進入秋季,南半球轉為春季。當地球轉到12月22日左右的位置時,陽光直射到南回歸線上,北半球進入冬季,而南半球則進入夏季。接下來就進入了新的一年,新一輪的四季交替又要開始了。

閱讀全文

與季節是誰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