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禪宗的創始人是誰
禪宗是中國佛教史上一大宗派,也是對中國文化傳統最有影響的宗派。一般的說法,認為禪宗創始於南北朝時印度僧人達摩,而實際以唐代禪宗南宗的創始人慧能影響最大。
② 禪宗的真正創始人是誰
佛教自創建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在東漢時期傳入我國,後與我國的傳統文化相融合,加速了佛教中國化的進程,從而形成了我國獨特的佛教文化。
時至今日,六祖惠能提出的這個問題,還有許多人一直在參悟,當然了,由於每個人的悟性不同,自然領悟的不同,可是有一點,如果能夠有人回答這個問題,就達到了開悟的境界,才是真正的領悟到佛法的智慧和妙理。
③ 禪修是中國禪宗發明出來的嗎
不是。是從印度佛教那裡「繼承」來的。
古印度的婆羅門教就有「禪定」一說,漢譯為「思維修」,為以某種姿勢固定不動,以達到修行的目的。佛教在印度衰落後,印度教興起,「禪定」也演變為另一種修行方式一一yoga,漢譯為「瑜伽」。
佛教傳入中國後,禪定也隨之傳入,並在禪宗形成後被「發揚光大」,成為禪宗的主要修行方式之一。
所以,禪修不是中國禪宗發明的,它來源於古印度。
④ 禪字是什麼時候造出來的
大約5000年前。
中國字基本都是倉頡造的,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黃帝時期。「禪」字也應該是如此,但5000前「禪」的字義並沒有今天的佛教含義。中國很多漢字的字義,在歷史中都有演變。
⑤ 禪修真的是中國禪宗發明出來的嗎
不是。禪宗形成已前,坐禪修行之法,就已經存在了,修習禪定,在印度是普遍現象,並且不限於佛教,四禪八定是佛教與外教的共法。
⑥ 佛法是誰發明的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29歲時因感於人生無常,要求擺脫生死苦惱而出家。
出家後先跟數論先驅阿羅邏和優陀羅學習禪定,又修行了六年苦行,但認為這樣做都達不到解脫,便到王舍城外尼連禪河畔伽耶的一棵畢缽羅樹下坐禪,經七天七夜,對人生和解脫問題進行思考,達到「覺悟」。
此後到波羅奈的鹿野苑地方找到了原先跟他一起修苦行的 陳如等五位侍者,把自己覺悟的內容向他們宣說,收他們為弟子,創立了最早的佛教僧團。
佛法一直存在,有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
⑦ 『禪』的真正意境是什麼!
不動禪,即禪定。
外不著相即為禪,內部動心即為定。「禪定」就是「外不著想,內不動心」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上說:『什麼叫禪?什麼叫定?外不著相叫禪,內不動心叫定。』他的話是從《金剛經》上來的。《金剛經》上,世尊教導須菩提尊者,教化眾生要守住一個原則,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六祖所講的禪定,就是《金剛經》上這兩句話。
個人的修行個人體會。禪的意境都不一樣。
靜下心,沒有雜念的時候,你會看到自己的空空的意境。
試一試,這個東西沒辦法說出來!希望你能感受得到
⑧ 什麼是禪
禪 :
禪,是人類鍛煉思維生發智慧的生活方式。
禪,是一種基於「靜」的行為,源於人類本能,經過古代先民開發,形成各種系統的修行方法,並存在於各種教派。
先秦時期就有關於此種行為的記載,但是未有固定稱呼。直至印度詞彙jana傳入,漢語音譯為「禪那」,後世便以「禪」字稱謂此類行為。
擁有一顆平常心,人生如行雲流水,回歸本真,這便是參透人生,便是禪。
佛與禪最大的區別:
1、起源不同。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禪宗只是佛教多個宗派中的一個。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
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而禪宗是佛教發展途中的一個分支。
2、本義不同。
「佛」是一個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換句話說:佛是大智、大悲(或謂全智、全悲)與大能的人。
禪,是一種基於「靜」的行為,源於人類本能,經過古代先民開發,形成各種系統的修行方法,並存在於各種教派。
3、覺悟不同。
佛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三者,凡夫無一具足,聲聞、緣覺二乘僅具自覺,菩薩具自覺、覺他,由此更顯示佛之尊貴。
也可以把佛理解成神通廣大的神仙,佛者覺也。即得到了大智慧,將宇宙萬物三界諸相均看透的人就是佛。
⑨ 科學家們根據蟬發明了什麼
科學家們來根據蟬發明了揚聲器,源蟬的發音器就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層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動而發出聲音,由於鳴肌每秒能伸縮約1萬次,蓋板和鼓膜之間是空的,能起共鳴的作用,所以其鳴聲特別響亮。並且能輪流利用各種不用的聲調激昂高歌。科學家就是根據這個原理,製造了鼓膜,通過鼓膜的震動發出了聲音。
⑩ 禪宗到底是起源於印度還是中國
在國內外學術界,關於禪宗創立問題主要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觀點認為,禪宗是從古印度傳來的,菩提達摩(簡稱達摩或達磨)是中國禪宗初祖;第二種觀點認為,禪宗是印度佛教與中華文化長期融合的產物,由慧能創立;第三種觀點認為,禪宗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道信、弘忍師徒是實際創立者。這三種觀點的提出和流行,都與禪宗固有的祖統說橫纏豎繞,不能完全分開。
隋唐時期建立的主要佛教宗派,均受到中國封建宗法制度的影響,都相繼提出本派的祖統說,即相繼編制出本宗派的祖師傳承系譜。這既是各宗派為爭取正統地位而進行的努力,也是其力圖客觀反映師承源流的表現。把達摩作為中國禪宗創立者的觀點,與禪宗的祖統說密切相關。禪宗編制從印度到中國的宗譜,花費了幾百年的時間。名列弘忍十大弟子之列的法如(638—689),是第一位編制禪門宗譜的人。他在河南嵩山少林寺提出,本派禪法的祖師傳承依次是達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法如。此後禪宗各派對這個六代祖師系譜中的前五代沒有異議,但在認定第六代祖師上存在不同意見。直到唐代末年,弘忍十大弟子之一的慧能一系漸成禪宗主流,慧能也就成為公認的禪宗六祖,禪宗的「東土六祖」傳承最終定型。北宋禪師契嵩(1007—1072)最終編排了禪宗在印度的宗譜,即「西天二十八祖」之說,加上「東土六祖」說,就構成了整個禪宗的完整宗譜,並為佛教界公認。
在這個祖師系列中,達摩的地位最突出。他既是西天二十八祖中的最後一位,又是東土六祖中的首位。從北宋開始,佛教內外逐漸達成共識:達摩是正宗佛法的唯一傳播者,是他把禪宗從印度傳到中國。他在佛家的地位僅次於釋迦牟尼,可以與孟子在儒家的地位相提並論。唐代及其以後產生的禪宗新思想、新教義、新實踐,都逐漸被納入達摩的禪學體系中。由於把達摩被尊為中國禪宗的創立者,他曾居住和弘教的河南嵩山地區,也就理所當然地被認為是中國禪宗的發源地。
根據禪宗興起之前的典籍記載,達摩是南印度人,大約於劉宋(420—478)末年渡海到達今天的廣州,不久輾轉渡江北上,在北魏境內弘教傳禪。在高僧林立的南北朝時期,他是眾多來華傳教的古印度僧人之一,既沒有顯赫的地位,也沒有轟動的業績,社會知名度很一般。自從達摩被奉為禪宗初祖之後,神奇的故事,動人的傳說,智慧的言行才逐漸出現在五代之後的禪史中。現代學術界一般認為,達摩作為「禪宗前史」中的人物,對後世禪宗的理論發展、法系傳承等確實有不容忽視的影響,但是,在達摩時代及其兩代弟子慧可、僧璨活動時期,禪宗並沒有形成宗派。
第二種觀點,在學術界其最為流行。這不僅因為有歷史根源,也反映了學術研究的進展。從唐代末年開始,慧能(638—713)的知名度僅次於達摩。他受到特殊尊崇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他的言行錄《壇經》是唯一一部被稱為「經」的中國僧人撰述,在禪門中的地位類似於《論語》之於儒門,被稱為禪宗的「宗經」。二是從唐代末年開始,道信、弘忍門下的其他禪系逐漸衰落,傳承相繼斷絕,只有慧能法系不斷繁衍,枝繁葉茂。無論從禪學思想影響上講還是從法系傳承上講,慧能都當之無愧地成為所有禪派的祖師。柳宗元在《大鑒禪師(指慧能)碑》中,就說當時「凡言禪皆本曹溪」。現代學術界提出慧能是禪宗實際創立者的觀點,標志著禪宗研究跳出了禪宗是由達摩從印度傳來的認識誤區,把禪宗視為印度佛教與中國文化在長期沖突、融合中孕育的產物,其結論更接近歷史真實。與此相應,把慧能主要傳教地區廣東韶關也就被看作禪宗發源地。
然而,盡管慧能在禪宗理論建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盡管其法系在唐代以後成為禪宗主脈,慧能本人畢竟只是弘忍門下眾多傳教宗師中的一位,其法系也只是弘忍門下眾多派系中向南方發展的一支。所以,慧能只能是禪宗中「南宗」的創始人,而不能把他看成整個中國禪宗締造者。
相對說來,第三種觀點具有更為充分的歷史根據。在道信、弘忍師徒活動時期,禪僧團發生了多方面革命性變化,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宗派在這些變化中最終形成,其主要表現有三個方面。第一,道信和弘忍先後在湖北黃梅的雙峰山和東山傳教弘禪數十年,道信的弟子500餘人,弘忍的弟子上千人。禪僧由此從分散流動轉向聚眾定居,穩定的傳教基地隨之建立起來,並且成為後世眾多禪派向全國發展的唯一中心地。第二,把勞動納入修行范圍,農禪並重,自耕自食,佛教通過遊走乞食解決衣食來源,通過接受供養籌集經費的傳統生存方式,從此發生了徹底轉變。第三,隨著禪眾有了新的生活方式、修行方式和生產方式,以自信自立,自求解脫為特點的新教義也應運而生,這就是道信和弘忍的新禪學。他們的禪學思想被弟子們概括為「東山法門」,逐漸流行於僧俗,知名於朝野。
總之,把道信、弘忍師徒作為禪宗實際創立者,把他們創宗建派的黃梅地區作為禪宗的發源地,不僅客觀反映了歷史的本來面目,同時也能夠解釋前兩種觀點所不能解釋的一些問題。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