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馬車的發明時間

馬車的發明時間

發布時間:2021-12-28 16:48:11

『壹』 世界上最早的馬車

奚 仲——馬車鼻祖
從兩次考古發掘說起:
1990年5月,山東省修建濟青高速公路時,在臨淄破土動工中,發現了一個春秋時代中期的大型車馬坑。它長30米、寬5米。被殉葬的馬共32匹,戰車10輛、普通乘坐車6輛。馬與車自東向西整齊排列,威武壯觀。可以清晰看出,每輛車由4匹馬架挽(其中4輛車由2馬架挽)。而馬所架挽的車都是以木結構為主的馬車。
從出土的車馬坑可以看出,馬車在當時不只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還是一種特殊的禮品。在當時的社會,是特權階層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因此,在這些奴隸主、貴族死後,這些車馬往往與主人一起隨葬。這也就是今天我們能看到山東省臨淄車馬坑的原因。它有力地證明,我國在距今約3000年前的春秋時代,在齊國、魯國,已經有用馬牽引架挽的木製車輛。
近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山東省滕州市掌大商代墓地的發掘中,在薛國貴族的墓穴中,發現了隨葬的車馬。令專家倍加驚喜的是:此次出土的馬車,除了主體結構是木製外,其他許多配件均已採用青銅鑄造。
如今,在考證誰是世界上每一輛馬車的發明者時,翻閱我國古史文獻,幾乎所有有關的記載,無一不將這一功績歸功於我國夏代的奚仲。然而,奚仲又為何許人也?由於他生活的年代,距離我們畢竟太遙遠了!而有關書籍的記載又都過於簡略、零碎,以致今日只能竭力依據這些有限的資料,盡力還原奚仲其人的生平:
春秋戰國《管子?形勢篇》中:「奚仲之為本也,方圓曲直,皆中規矩准繩,故機族相得,用之牢利,成器緊固」。其意是:奚仲所創造的車,結構合理,各個部件的製作均有一定標准,因而堅固耐用,駕駛起來十分靈便。
《荀子》中:「以木為車,蓋仍纂車正舊職,故後亦稱奚仲造本雲」。
東漢學者許慎在《說文》一書中,作了如下記載:「Г車┙輿論文總名,夏後時奚仲所造(「夏後」,是大禹創造的國號「夏」的別稱)。
《玉篇?本部》記載:「車,夏時奚仲造車,謂本工也」。
《世本?作篇》記載:「奚仲作本」。
《地理志》記載:「黃帝有24子,得姓者14,……夏禹分畫九州,已而封奚仲於薛」。
《史記》?五帝本記載:「黃帝佑官有七人,奚仲造車,然則黃帝時自有奚仲,夏後後氏之車正與之同名耳」。
《滕縣志?薛世家》記載:「薛之先祖出自黃帝,黃帝業子禺陽受封於任姓。後有禺號,禺號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和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奚仲當夏禹之時,封於薛,為薛始祖,為禹掌車服在夫。奚仲十二世孫,有個叫仲虺的,曾出任商湯左相,名聲顯赫。奚仲居薛,後遷子邳。薛自奚仲至周隱王時凡傳六十四世,國作千九百餘年。」
《辭海》記載:「奚仲,傳說中車的創造者,任姓,黃帝之後。夏代的車正(掌管車的官員),居於薛(今山東省棗庄市薛城區陶庄鎮境內),後遷於邳(今山東省微山西北)。
《中國人名大辭典》記載:「奚仲,生活在夏朝初期,是大名鼎鼎治水英雄夏禹的大臣,專門掌管夏王朝的車服之制,是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後代。
從以上的記載不難了解到,奚仲,是夏代掌管車服的大夫。他和他的父親番禺,兒子吉光都是發明家。奚仲家族的功績在於:發明和改造了交通工具車、舟。奚仲所發明的馬車,應與近年在山東省滕州市商墓發掘中,所發現的馬車十分接近。即:也應該是一種單轅式馬車。由於當時還沒有青銅配件,所以奚仲所發明的馬車,各種部件均是木製品。
薛 城——馬車的發源地
近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山東省棗庄市薛故城遺址的發掘中,發現了先商時期的小城址。其隨葬品極為豐富,尤其是青銅器和玉器,它反映出奚仲家族有著精湛而又源遠流長的手工藝水平。
奚仲,這位夏禹王朝的「車正」大夫、黃帝的後裔,由於發明創造馬車有功,以致受封於薛故地(今山東省滕州官橋一帶),並建立了方國。至商代,薛國是當時山東境內僅有的幾個方國之一,十分興盛。西周時期又被封為候國,現所存的薛故城遺址,便是戰國時期齊國貴族田嬰在原薛國舊址所址築之城。《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記述了薛故城與奚仲的關系:「薛,周國名,任姓,候爵。黃帝之後奚仲封於薛」。
《地理志》載:「薛,夏車正奚仲之國也」。《滕縣志?古跡》中有:「薛城,在薛河北,縣南40里,周28里,古奚仲所封國」。
奚仲,當年造車之處,在今日棗庄市薛城區陶庄鎮境內的奚公山。這是一座低緩的小山,海拔87米,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奚仲死後,便被安葬在奚公山之巔。
據唐朝李吉甫所著《元和郡縣志》記載:「奚公山,在(滕)縣東南六十六里,奚仲初造車於此」。
據《徐州記》載:「奚仲造車處,山上有軌轍見存」。
據《地記》載:「上有奚仲造車處,軌跡猶存焉,奚山東為老君山」。
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記載:「奚公山,在滕縣東南六十里,奚仲初造車於此處。山上有奚仲墓」。
奚公山,因奚仲而得名。古時屬滕縣,現屬薛城區,位於陶庄鎮境內。奚公山西南有奚村,即戰國時薛之下邑奚邑故址。如今,仍可在麥田中尋見東周時期的陶片。奚山後面,緊傍千山頭。所謂千山頭,意即千山之首。橫亘於棗庄境內中部的一列山脈,自此而始,迤邐起伏,自西向東延伸百多里,是從北面尼山和東北部蒙山延伸至此,似卧龍居群山之首。山上林間溪水潺潺,山下蟠龍河碧波盪漾,風景秀美。
奚公山之巔,現存兩個封土堆,南北相連。奚仲墓現殘存墓座,墓碑已毀,原殘碑上刻有:「公為奚冉冉墓修築」八個字。傳說,南邊古墓是奚仲的墓,北邊古墓是曾任魯氏之恆季孫氏宰的冉子(即冉求)之墓。但是,而今從各種資料分析,北邊最高處應是「造車鼻祖、薛之先祖、大發明家奚仲之墓。」山岩上現殘存轍跡2~3條,以及深20厘米、直徑18厘米的柱礎等遺跡。據記載,那便是奚仲當年造車時留下的車轍和遺跡。
經考古證實、經察閱歷史古籍證實,夏代「車正」大夫奚仲,在薛發明馬車一事,已經過去了4000多年。當世界許多古老民族,還在以牛馬為交通工具時,奚仲所創造的馬車已馳驅在廣袤的華夏大地上,可以當以無愧地列為世界之最早。緣此,亦也以當之無愧地尊稱:中國——車的祖國;奚仲——馬車鼻祖;薛城——馬車發源地。

『貳』 最早發明馬車的是誰

車在古代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因為發明了車,人類才解放了雙腳,有了版代步工具和搬運工具。那權你知道車是誰造的嗎?最早出現的是什麼車?

相傳,最早造車的是黃帝,除此之外還有「乘杜作乘馬」和「奚仲作車」兩種說法,也就是說,黃帝、乘杜和奚仲都可能是車的發明人。雖然車的發明人很難確定,但能夠確定的是車的發明與「橇」有關。當人們需要遷徙到另一個地方時,要搬運大量物品。遷徙的路程遙遠,東西又多又重,這使人們犯了難。後來人們想到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利用中空的枯木來運載東西,後來又將幾根木頭捆綁成一排,然後在木排底下墊上原木,用滾動原木來替代拉動枯木,這讓人們拉起來更省力氣。後來原木演變成車輪,「橇」也慢慢演變成了「車」。

中國古代最早出現的車是馬車和牛車,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飼養馬和牛。大禹治水的時候有了「陸行乘車」的說法。相傳奚仲發明了馬車,還被夏王封為掌管車馬的車正。同時期的乘杜也發明了馬車。夏朝時,馬車開始被應用到軍事中。有文獻記載,大禹的兒子啟,曾率領馬車軍隊討伐反對他繼承王位的有扈氏。

『叄』 歷史上是誰發明了馬車

應該是古代蘇美爾人最早發明了馬車。
目前的考古研究表明世界上最早的馬車應該是出現在西亞的新月地帶(又稱新月沃土),由古蘇美爾人所發明,最早關於馬車的記載出現於古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烏魯克時代(約前4000年~前3000年),最早關於馬車的圖畫和模型則是出現在位於敘利亞西部的哈拉夫文化(約前3000~前2800年)出土的彩陶上,而最早的馬車實物則是出土於美索不達米亞早期王朝(約前3000年—前2350年)的基什王陵和烏爾王陵中。
根據古籍和傳說,中國最早的馬車出現於上古時代由軒轅氏發明(軒轅氏正是因此得名),但是最早的馬車實物則是出土於商朝晚期的殷墟遺址(約前1314年-前1046年)中,不過考古人員在商朝早期的偃師商城遺址和鄭州商都遺址(約前1600年左右)中都發現了青銅製造的馬車零件,在位於中原地區的夏朝晚期二里頭文明遺址(約前1800年~前1500年)和西北地區的四壩文化(約前1900~前1400年)中都發現了車轍的痕跡。
由於四壩文化分布於甘肅河西走廊和新疆西部地區,因此有學者認為在中國重新的最早馬車可能是從西亞和中亞地區傳入的,另外也有學者對比美索不達米亞馬車和中國馬車的形制後認為中國中原地區的馬車可能是中國人獨立發明的。

『肆』 中國最早的馬車誰發明的

奚仲。奚仲是東夷薛國人,也就是今天的山東滕州,他發明了世界上的第一輛馬車。在夏商時期,馬車還未被發明的時候,很多都是靠人力拉車,奚中創造了世界上第一輛用馬來拉的木製車。

『伍』 馬車是哪個時代出現的呢

雙足行走,在人類歷史上恐怕占據了絕大部分時間。今天人們以汽車代步,縮小了世界的空間距離。3000年前的商王朝雖然沒有汽車,卻是一個依靠馬車代步的時代。 商代馬車的寬度,如果以兩輪之間的距離來計算,通常是2.2-2.4米。這種車都是兩馬所御。近年發現一條商代道路,路面有一種軌距只有1.6米左右的車轍。可見商代的車並不僅僅只有一種。有關商代馬車的了解,還有一段頗有意思的故事。1980年代以前,考古發現的馬車都是直衡的。但甲骨文中的「車」字是象形字。學者們在甲骨字中發現,一些「車」字是曲衡的。後來考古發現果然找到了曲衡車。車輿(yú,車廂)的解讀也是如此。早期發現的商代馬車都呈方形輿,一些研究者頗以為商代的車都是方輿的,但後來在一處考古工地中,實地清理出清晰的圓形輿。證實商代確有圓輿的馬車存在。馬車的主要部件是木質的。車輛埋在地下,經過3000餘年早已朽爛成灰。為什麼考古學家還可以從地下「發現」商代的馬車呢?這是因為馬車入土後,木質部件朽於土中,使得土質的顏色和結構發生了變化。我國的華北地區,被大面積的黃土所覆蓋。黃土的特性是顏色單一,而且粒度結構比較好。朽沒在黃土中的有機物,可滲入黃土並保存在黃土顆粒中。有機物朽爛後,通常呈灰色或黑色,象馬車這樣的體量相對較大的木質部件,朽爛並滲入黃土中後,局部改變了黃土的顏色,使得有馬車部件朽蝕的部位,其顏色與周邊不同。考古學家便可以通過仔細的觀察和清理,去掉部件之外的黃土,將整輛的馬車剝離出來。目前中國最早的古代馬車實物即殷墟所出。故一些學者認為,馬車是從西方傳入中國的。發掘一輛馬車,通常需要2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馬車體量極大。從土中剝離出來後,大都會就地何存。但如果原地保存不具備條件,則可能動用大型吊車,將其從考古工地搬運回室內進一步研究。或者直接進入博物館向觀眾展出。馬車的搬遷是一個復雜過程。搬遷之前,先一種被稱為三胛樹脂的化學葯劑將馬車整體加固。周圍以軟性材料填充,再以石膏固定,周圍再以細土填充(如果可用於搬遷的吊車和運輸車承載力不足時,還要將馬車先行切割)。然後掏空馬車周圍包括底部的原生土,再用條型或板型木材將馬車整體包裝好,以鋼材將木箱加固。最終用大型吊車和運輸車將其運出。

『陸』 馬車誰發明的

安陽殷墟的考古發掘表明,我國在商代晚期已使用雙輪馬車。中國馬車的起源一直是頗受關注卻又懸而未決的問題。對此,國內外學術界爭論不休。國內學者有的持「馬車中國本土獨立起源說」,有的則持「外來說」,認為中國馬車是來源於中西亞或歐亞草原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是:起源於公元前30世紀中期的西亞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馬車,在商代晚期時輾轉傳入我國。

關於車子在我國的發明與使用,古代文獻多有記載。有黃帝、夏禹或夏禹時的奚仲發明車的說法。還有的文獻記述夏啟曾動用戰車征伐有扈氏,商湯伐夏桀時也曾動用了不少戰車,甚至夏代已有了管理車政的官吏車正等等。如果這些記載屬實,夏代的車子及用車制度已相當發達,但直至目前,尚未找到考古學證據。

在以往的考古工作中,商代早期都城遺址鄭州商城曾發現鑄造車用青銅配件的陶范,在與此同期的偃師商城也曾發掘出車用青銅配件。這些都說明我國在商代晚期之前,不僅有車,而且車上已使用了青銅配件。偃師商城車轍發現後,主持過偃師商城發掘工作的杜金鵬、王學榮曾撰文認為由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看,顯然不宜將晚商馬車之源頭直接追尋到西亞去。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許宏博士認為,二里頭遺址發現了車轍,可以肯定地說,中國用車的傳統早在殷墟以前數百年就已出現了。二里頭和偃師商城發現的車轍特徵較為接近,形體較小,與安陽殷墟發現的馬車有很大的區別。二里頭時期,是人力駕車還是使用牲畜駕車,使用什麼牲畜駕車,都有待將來的考古發現去證實。另外,在中國晚商以前的遺址中也罕見馬的骨骸。因此,我國商代晚期以馬駕車的習俗,目前尚未在考古學上找到其當地的源頭,晚商時期馬車的起源仍然是待解之謎。

『柒』 馬車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馬車是馬拉的車子,或載人,或運貨。馬車的歷史極為久遠,它幾乎與人類的文明一樣漫長。一直到19世紀,馬車仍然是城市交通的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人們喜歡馬車的優雅和詩意,喜歡乘坐馬車從容地穿過鄉村大道或古舊的城區街巷去訪問朋友。隨著火車和汽車的出現,車輪轉動的速度越來越快。至此,馬車的黃金時代宣告結束。

『捌』 馬車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

奚仲造車傳說
馬車的發明,是中國科技史上的一大創舉,它不但解決了落後的交通問題,而且還促進了道路設施的發展,擴大了商貿運輸和文化交流活動。
誰發明了世界上的第一輛馬車?關於這一問題史學界一直有爭議。
雖然一直有軒轅氏造車的說法,而關於「奚仲造車」,史書記載較多,《左傳》、《荀子》、《說文解字》、《通志·氏族》及《綱鑒易知錄》等均有記載。據《滕縣志》記載:「當夏禹之時封為薛,為禹掌車服大夫。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以木為車蓋仍纘車正舊職,故後人亦稱奚仲造車。」我國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學勤介紹說,根據記載,奚仲所造的「車」應該是具有一定技術標准,具有重大創新的馬車。經考證,中國先秦史學會、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一致認定:4000多年前的夏「車正」奚仲發明了馬車,是「造車鼻祖」,2008年4月25日,該結論在首屆中國奚仲文化研討會暨第二屆中國汽車文化論壇上得到公開認定。
約是公元前2000年,黑海附近大草原的幾個部落帶著馬來到底格里斯—幼發拉底河流域,開始用馬來拉有輪子的車,這種車輪已經有輪輻,而不像早期的車輪那樣是整個木頭塊做成的。這種車輪比較輕便,易於操縱。
馬車的歷史極為久遠,它幾乎與人類的文明一樣漫長。在古羅馬帝國,繁榮的經濟和貿易需要先進而且數量極大的陸上運輸工具。公元前1世紀,羅馬的制車匠發現了塞爾特人的四輪車,並再加改革,使四輪馬車用旋轉式前軸以轉動方向,用整片的輪輞與輪箍以增加強度,同時用鑲有金屬邊的輪轂以減少摩擦。馬車的性能大為提高。到公元200年時堅固的羅馬四輪運輸車在大道上隆隆駛過,馬拉郵車和客車每24小時可行駛160千米,中途停車更換馬匹繼續前進。
此後的1000多年時間里,這種用作長途運輸的馬拉車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運輸車輛。當然,這些馬車不僅拉貨運物,同時也用作載人遠行。四輪馬車將人從一個地方快速地運到另一個地方,讓人真切地感受到馬車帶來的便利。四輪車的優點是載運量大,運行平穩。缺點是四輪馬車需要較為平坦的路面行駛。鼎盛時期的羅馬帝國具備很好的80000千米平坦的大道,使這種四輪馬車備受青睞。
羅馬帝國滅亡後,道路經數世紀失修日漸崩壞。此時最實用的是兩輪車,因為它可以在崎嶇地形條件下行駛。
四輪馬車最初只不過是一具有窗的箱子,以皮帶懸吊在無簧板的車架上,相對而坐的旅客需要忍受不斷的搖動與跳躍。在以後的幾個世紀,這種車輛被一批批更堅固,更輕,更美,更有效的各類馬車所取代。到了17世紀,四輪的公共驛車承擔了幾乎所有的長途客運任務,為陸上旅行帶來繁榮,而精緻的私有馬車成為王族身份的象徵。其中最豪華的英國皇室馬車是在1763年為英皇喬世所建造,被稱為「歷來最壯麗之馬車」。
但是馬車的速度仍不能令人滿意,一輛驛車在當時最好的公路上行程375千米,最快仍要走23個半小時才能到達。
人們希望發明一種比馬更有耐力和更強壯的動力機器,以使車輪轉得更快。同時,也需要有更平滑,更可靠的路面以供四輪車行走。不久以後,在英國和美國的一些地方,有少數想像力豐富的人士開始試驗用蒸汽做動力,而以鋼鐵做道路。
1904年,四輪馬拉的驛車與蒸汽列車相爭而終於失敗,美國內華達州富庶市鎮士諾巴與高非爾之間最後的著名驛車停駛了。馬車的黃金時代宣告結束。
馬車:馬里奧賽車的簡稱

『玖』 四輪馬車是,多少年前發明的。

網路一下 巴澤雷克墓冢 在公元前幾個世紀 那裡的人就會造四輪馬車了

『拾』 馬車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安陽殷墟的考古發掘表明,我國在商代晚期已使用雙輪馬車。中國馬車的起源一直是頗受關注卻又懸而未決的問題。對此,國內外學術界爭論不休。國內學者有的持「馬車中國本土獨立起源說」,有的則持「外來說」,認為中國馬車是來源於中西亞或歐亞草原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是:起源於公元前30世紀中期的西亞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馬車,在商代晚期時輾轉傳入我國。

關於車子在我國的發明與使用,古代文獻多有記載。有黃帝、夏禹或夏禹時的奚仲發明車的說法。還有的文獻記述夏啟曾動用戰車征伐有扈氏,商湯伐夏桀時也曾動用了不少戰車,甚至夏代已有了管理車政的官吏車正等等。如果這些記載屬實,夏代的車子及用車制度已相當發達,但直至目前,尚未找到考古學證據。

閱讀全文

與馬車的發明時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