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塔是誰創造的

塔是誰創造的

發布時間:2021-12-28 13:41:37

A. 東京鐵塔是誰創造

東京鐵塔號稱日本第一塔,矗立於東京都港區芝公園西側,被視為東京市區的象徵性建築。東京鐵塔建於1958年,據說是以法國埃菲爾鐵塔為藍本,其333米的高度還高出埃菲爾鐵塔10米。 東京鐵塔紅白相間的塔身十分醒目,每到夜晚,更是燈火通明,一派輝煌景象。

B. 塔吊是誰發明的!

塔吊 又名塔式起重機
主要用於建房、建橋等
原產於法國和德國
為建築起業起到了卓越的貢獻.
塔吊分類:變幅方式:1俯仰變幅式2.小車變幅式,操作方式:1可自升式,2不可自升,式轉體方式:1動臂式2下部旋轉式,固定方式:1軌道式,2水母架式
塔式起重機簡稱塔機,亦稱塔吊,起源於西歐。據記載,第一項有關建築用塔機專利頒發於1900年。1905年出現了塔身固定的裝有臂架的起重機,1923年製成了近代塔機的原型樣機,同年出現第一台比較完整的近代塔機。1930年當時德國已開始批量生產塔機,並用於建築施工。1941年,有關塔機的德國工業標准DIN8770公布。該標准規定以吊載(t)和幅度(m)的乘積(tm)一起以重力矩表示塔機的起重能力。

C. 埃菲爾鐵塔是誰主持修築的

;埃菲爾鐵塔 埃菲爾鐵塔是現代巴黎的標志,是一座於1889年建成位於法國巴黎戰神廣場上的露空結構鐵塔,高320米。埃菲爾鐵塔得名於它的設計師橋梁工程師居斯塔夫?埃菲爾。鐵塔設計離奇獨特,是世界建築史上的技術傑作,因而成為法國和巴黎的一個重要景點和突出標志。 埃菲爾鐵塔分為三層,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分別在離地面57米、115米和276米處建有平台。據說,該塔共用去鋼鐵7000噸,12000個金屬部件,250萬只鉚釘而相連起。 1889年5月15日,為給世界博覽會開幕式剪綵,鐵塔的設計師居斯塔夫?埃菲爾親手將法國國旗升上鐵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們為了紀念他對法國和巴黎的這一貢獻,特別還在塔下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銅像。 直到2004年1月16日,為申辦2012年夏季奧運會,法國巴黎市政府特意在埃菲爾鐵塔上介紹了其為申奧所做出的准備情況,而埃菲爾鐵塔更成為了法國申奧的「天然廣告」。

D. 塔字的由來是什麼

「塔」是「卒塔婆」簡化而來,從土旁可以看出其土堆(墳墓)特徵的源頭。

塔的全名叫「卒塔婆」或「窣堵坡」(梵語:स्तूप,轉寫:stūpa;巴利語:Thūpa),最早在印度出現,南亞地區的印度和尼泊爾的風格基本一致,這也影響到藏地的塔的樣式,在這一地區文化同源,塔建風格有著很強的相似性。

隨著佛教在其他地區的傳播,塔的樣式不同程度的與各地區的本土文化相融合,但依舊可以找到它們共同的源頭。中國的塔是卒塔婆隨著佛教傳入後逐漸與本土的樓閣結合而產生的建築式樣,其名稱「塔」也是「卒塔婆」簡化而來,從土旁仍可以看出其土堆(墳墓)特徵的源頭。

東南亞的塔是與中國塔平行發展的脈系,這一地區的國家,如緬甸、泰國、印度尼西亞等,他們的塔建風格都有著密切的關系。東亞地區韓國和日本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受印度的影響較為間接,所以這一地區的塔與中國塔的風格很相近,樓閣式塔成為這一地區的特色。

藏地的覆缽式塔實際上也是從漢地傳入的樣式,不過漢地後來幾乎都成了樓閣式塔,和印度卒塔婆形式接近的覆缽式塔反而罕見。

(4)塔是誰創造的擴展閱讀:

功能

塔受到的實用功能的限制不大,形式比較自由,又多是由信徒集資或國家和地方資助建造的,常不惜重金以示虔誠,結構方式也很多樣,所以樣式十分豐富,是匠師們自由馳騁才思的地方,成為中國建築藝術一個重要類型。中國佛塔以樓閣式和密檐式為主,都是結合印度塔的原型與中國漢代已大量出現的樓閣創造的。

歷史記載

據《魏書·釋老志》記載,漢明帝時佛教傳入洛陽,並於西門外建白馬寺。明帝死後,葬於西北的顯節陵,內建一印度式塔,這是典籍中記載的我國最早的佛塔。

塔初入中國初期,具有明顯的印度式或受印度影響的東南亞佛塔造型風格,但很快就與中國的建築結合起來,特別是與中國早有的木構的樓、台或石闕等高層建築結合起來,充分體現出了民族趣味。

E. 世界第一座塔是誰

高度超過800米的迪拜塔(Burj Dubai)昨晚在迪拜揭幕,從而取代台北101大廈成為新的世界第一高樓,而且一下子將高度紀錄提高了310米。望你玩的愉快

F. 埃及金字塔是誰創造的

通常認為是這樣建造的: 首先是採石, 工匠們把加工過的平整光滑的巨石用人或牛拉的木橇運往施工現場.木橇運行需一條平坦的道路, 於是又得修路, 僅這項工程就花去了10 年時間.沒有現代化的起重機, 如何把一塊塊巨石一直壘到百米以上的高度呢?據傳, 工匠們先砌好地面一層, 然後堆起一個與第一層一樣高的土坡, 再沿著土坡把石塊拉上第二層.用這種方法, 一層一層砌上去, 待塔建成後, 最後將土坡移走, 讓金字塔顯露出來.在技術異常落後的古代, 進行這樣大的工程是十分艱苦的. 古希臘著名史學家希羅多德曾在公元前5 世紀到達過埃及, 並對金字塔進行了實地考察, 據他寫的傳世之作《歷史》一書所提供的史料, 人們可以獲知, 建造那座胡夫金字塔總共用了30年, 建造時驅使10 萬人一批, 每批服役3 個月, 輪流替換.這座大金字塔的建成, 充分說明建造者已掌握了相當豐富的物理學和數學知識, 顯示了古代埃及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是用天然石塊加工而成, 還是另有別的製法?最近法國化學家戴維杜維斯在他的新作中認為, 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是用人工澆注而成的, 而不是天然的石塊.為此, 這位科學家進行了試驗, 他將從金字塔上取下的小石塊逐個加以化驗, 其結果表明, 這些石塊是由人工澆注貝殼石灰礦組成.由此推測, 當時埃及工匠製造金字塔時, 很有可能採用"化整為零"的辦法, 先將攪拌好的混凝土裝進筐, 再抬上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這樣, 只要掌握一定的技術, 就能澆注成一塊塊巨石, 將塔層層加高.這一新說也可以用來解釋, 為什麼金字塔的石塊之間會吻合得如此緊密. 據這位法國化學家估計, 當時在工地上勞動的奴隸約有1500人, 而不是過去設想的10 萬人.他還在石塊中發現一縷一英寸長的頭發.這縷頭發可能就是古埃及人辛勤勞動和聰明才智的見證.他的這一見解引起了世界學術文化界的廣泛注意. 有的科學家作了研究後得出有趣的數字: 胡夫金字塔的塔高乘上10 億所得的數, 和地球到太陽之間的距離大體相等; 穿過大金字塔的子午線, 把地球上的陸地、海洋分成相等的兩半; 用兩倍塔高去除塔底面積等於圓周率3.14159.金字塔所顯示的耐人尋味的"魔力"真令人難以置信.於是, 從本世紀60 年代以來, 不斷有人提出大金字塔是天外來客建造的說法.西方學者馮·丹尼肯是這種"天外來客說"的主要代表.他認為: 古埃及沒有測量技術, 本土又缺少石頭和木材, 造不出這樣高大的建築物; 他又指出, 建造這樣的金字塔, 承擔國的人口至少應有5000萬, 但在當時全世界人口也不過2000萬.丹尼肯甚至想像, 天外來客為了建造這座大金字塔, 帶來了激光測距儀、電子計算機和起重機. 最近, 在埃及更有驚人的發現, 考古學家稱金字塔內藏有外星人或生物.保羅·加柏博士與其他考古專家, 對埃及金字塔的內部設計技術進行研究時, 偶然發現塔內密室中藏有一具冰封的物件, 探測儀器顯示該物件內有心跳頻率及血壓顯示, 相信它已存在5000年.專家們還認為, 冰封底下是一具仍有生命力的生物.科學家們又據該塔內發現的一卷用象形文字記載的文獻獲知, 約距今5000 年前, 有一輛被稱為"飛天馬車"的東西撞向開羅附近, 並有一名生還者.該卷文獻稱這"生還者"為設計師, 考古學家相信這外太空人便是金字塔的設計及建造者, 而金字塔是作為通知外太空的同類前往救援的記號.但令科學家們迷惑不解的是, 那外太空人如何製造了一個如此穩固、不會溶解的冰格, 並把自己藏身於內?一般讀者也許對喚醒這個冰藏外星人更感到興趣. 上述種種, 使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充滿了神話色彩, 但與通常的科學認識畢竟離得太遠, 為了拉下披在金字塔身上的神秘的面紗, 1978年3 月, 日本早稻田大學古代埃及調查室的一支考古實驗隊, 用模擬古代埃及人造塔的方法, 在古塔之前建造了一座新培, 其規模為原塔的114.首先是如何採石?模擬試驗所採取的方法是: 先在石面上鑿出成點線的小孔, 然後打進木楔子, 不斷敲擊直至產生裂縫.至今在阿斯旺採石場上, 還可找到殘留有木楔子痕跡而未切割下來的石料. 由此可見, 這個辦法最可能與當年的方法相符合.石塊又如何搬到現場呢?他們以木撬載石塊, 用人力牽引, 慢慢運至工地.堆砌大金字塔的關鍵技術是墓室.試驗中採用了"沉沙法".證實了古埃及人在沒有現代化機械起重設備的條件下, 照樣能把一塊塊巨石砌上去, 直至墓室最上一層的三角形尖頂.實驗考古證明, 古埃及人從實踐中發現並採用這種方法建造金字培是可能的. 這就有力地向世人揭示: 古埃及人有卓越的才能, 他們正是建造金字塔的真正主人.

G. 比薩斜塔是誰創造的。

義大利比薩斜塔修建於1173年,由著名建築師博納諾·皮薩諾主持修建。它位於羅馬式大教堂後面右側,是比薩城的標志。開始時,塔高設計為100米左右,但動工五六年後,塔身從三層開始傾斜,直到完工還在持續傾斜,在其關閉之前,塔頂已南傾(即塔頂偏離垂直線)3.5米。1990年,義大利政府將其關閉,開始進行整修。
在實際工作中,許多有關專家對比薩斜塔的全部歷史以及塔的建築材料、結構、地質、水源等方面進行充分的研究,並採用各種先進的儀器設備進行測試。比薩中古史學家皮洛迪教授研究後認為,建造塔身的每一塊石磚都是一塊石雕佳品,石磚與石磚間的粘合極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傾斜引起的斷裂,成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個因素。但他仍強調指出,現在當務之急是弄清比薩斜塔斜而不倒的奧妙。
從事觀測該塔的專家蓋里教授根據比薩斜塔近幾年來傾斜的速度推測出,斜塔將於250年後因塔身的重心超出塔基外緣而傾倒。但是公共事務部比薩斜塔服務局的有關人員,針對蓋里教授的看法提出了反駁,認為只按數學方式推算是不可靠的,比薩斜塔是「一個由多種事實交織成的綜合性問題」。另一些研究者調查發現比薩斜塔塔身曾一度向東傾斜,爾後又轉向南傾斜,他們同樣認為該塔在過去幾百年間斜而不倒,250年後倒與不倒恐怕不能局限於簡單的假設和預測。
當然,最關心斜塔命運的自然是比薩人,盡管他們也對斜塔的傾斜感到擔憂,但更多的是驕傲和自豪,為自己的故鄉擁有一個自認為可與世界上著名建築媲美的斜塔而感到自豪。他們堅信它不會倒下,他們有這樣一句俗語,比薩塔像比薩人一樣健壯結實,永遠不會倒下去。他們對那些把斜塔重新糾正豎直的建議最為深惡痛絕。如1934年,在地基及四周噴入90噸水泥,實施基礎防水工程,塔身反而更加不穩,向周圍移動,傾斜得更快。
比薩大教堂鍾樓的建造開始於1173年8月,工程曾間斷了兩次很長的時間,歷經約二百年才完工。它的設計者至今未知。
比薩斜塔在鍾樓入口右側牆上發現的碑銘記錄了鍾樓開始建造的年代:「A.D. MCLXXIV. CAMPANILE HOC FUIT FUNDATUM MENSE AUGUSTI」,譯為「此鍾樓奠基於公元1174年8月」(註:實為1173年8月,當時比薩使用的紀年同現在通用的公元紀年相差一年)。這個年份也多次出現在歷史檔案和同時代的編年史中。
過去人們曾一度認為鍾樓是故意被設計成傾斜的,但是現在人們清楚地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作為比薩大教堂的鍾樓,1173年8月9日開始建造時的設計是垂直豎立的,原設計為8層,高54.8米,它獨特的白色閃光的中世紀風格建築物,即使後來沒有傾斜,也將會是歐洲最值得注意的鍾樓之一。
但是1178年,當鍾樓興建到第4層時發現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松軟,導致鍾樓已經傾斜偏向東南方,工程因此暫停。期間的1198年,記載了鍾樓內撞鍾的存在,這標志著鍾樓雖然傾斜,但至少懸掛了一個撞鍾,實現了它作為鍾樓的初衷。
1231年,工程繼續,第一次有記載鍾樓使用了大理石。建造者採取各種措施修正傾斜,刻意將鍾樓上層搭建成反方向的傾斜,以便補償已經發生的重心偏離。1278年進展到第7層的時候,塔身不再呈直線,而是為凹形。工程再次暫停。
1292年,Giovanni Pisano用鉛垂線測量了鍾樓的傾斜度。
1360年,在停滯了差不多一個世紀後鍾樓向完工開始最後一個沖刺,並作了最後一次重要的修正。1372年擺放鍾的頂層完工。54米高的8層鍾樓共有7口鍾,但是由於鍾樓時刻都有倒塌的危險而沒有撞響過。

H. 上海東方明珠塔是誰設計的

上海東方明珠塔是由江歡成設計的。

江歡成(1938.11.23--)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城北客家人。土木結構專家,著名工程結構專家。高中畢業於梅州市梅州中學。196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總工程師,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集團總工程師,江歡成設計事務所所長。

長期從事建築工程設計,在大屯煤礦、航天部新民廠總裝車間、上海衛星地面站、尚比亞黨部大樓、電子部1421所、高層住宅結構優化設計以及上海東方明珠塔等重大工程中,創造性地做了大量工作。

(8)塔是誰創造的擴展閱讀:

東方明珠塔建築結構: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是多筒結構,以風力作用作為控制主體結構的主要因素。主幹是3根直徑9米,高287米的空心擎天大柱,大柱間有6米高的橫梁連結;在93米標高處,由3根直徑7米的斜柱支撐著,斜柱與地面呈60°交角。

該建築有425根基樁入地12米,上千噸的3個鋼結構圓球分別懸掛在塔身112米、295米和350米的高空,鋼筋混凝土的建築加3根近百米高的斜撐。電視塔的塔身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其設計抗震標准為「7級不動,8級不裂,9級不倒」。此外,該建築還有著良好的抗風性能。

東方明珠塔簡介: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The Oriental Pearl Radio&TV Tower)是上海的標志性文化景觀之一,位於浦東新區陸家嘴,塔高約468米。該建築於1991年7月興建,1995年5月投入使用,承擔上海6套無線電視發射業務,地區覆蓋半徑80公里。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是國家首批AAAAA級旅遊景區。塔內有太空艙、旋轉餐廳、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等景觀和設施,1995年被列入上海十大新景觀之一。

I. 龍華塔是誰建造的

【龍華塔】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上海市徐匯區龍華鎮。相傳為三國吳赤烏十年(247)所建,賜額"龍華",藏佛骨、舍利,唐末毀於戰火。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吳越忠懿王重建。清光緒十八年(1892)又遭火災,塔底層被焚,後經修補。塔為七層,八角形,高40.64米,樓閣式磚木結構,內室方形,飛檐翹角,角下懸鈴,隨風搖曳。塔每層四面均有門,外有曲桿欄桿。塔頂風磨銅葫蘆,上鐫"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字樣。姿態雄偉美觀,登塔最高處可東眺黃浦江,北觀市容。�

魯班,姓公輸,名般。因是魯國人,「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後,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魯班的發明創造很多。《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創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魯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鑽子,以及鑿子、鏟子等工具傳說也都是魯班發明的。這些木工工具的發明使當時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藝出現了嶄新的面貌。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名師巨匠,把他尊為我國土木工匠的始祖。
另據《世本》上記載,石磨也是魯班發明的。傳說魯班用兩塊比較堅硬的圓石,各鑿成密布的淺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轉動,就把米面磨成粉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磨,在此之前,人們加工糧食是把穀物放在石臼里用杵來舂搗,而磨的發明把杵臼的上下運動改變做旋轉運動,使杵臼的間歇工作變成連續工作,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這是古代糧食加工工具的一大進步。魯班發明磨的真實情況已經無從查考,但是從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龍山文化時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已經有了杵臼,因此到魯班的時代發明磨,是有可能的。

在兵器方面,據《墨子·公輸篇》記述,魯班曾經為楚國製造攻城用的「雲梯」和水戰用的「鉤強」(又名「鉤拒」),在戰爭中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 。 在建築和雕刻方面,魯班的貢獻也很多。《述異記》上說,魯班刻制過立體的石質九州地圖。

魯班不愧是我國古代一位最優秀的土木建築工匠。二千四百多年來,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為「祖師」,受到人們的尊敬和紀念。

魯班山東人,現在被人們尊稱為建築業的鼻祖, 這遠遠不夠,魯班不光在建築業,而在航天業,他發明的飛鳶是人類征服太空的第一人;在軍事科學,魯班發明的雲梯(重武器)、鉤鉅(人們現在還在使用)及其它攻城的武器,是一位偉大的軍事科學家;在機械方面,魯班很早就被稱為機械聖人;此外,還有很多民用、工藝等方面的成就。魯班對人類的貢獻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中國當之無愧的科技發明之父。

閱讀全文

與塔是誰創造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