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第一國際

創造第一國際

發布時間:2021-12-27 17:53:44

① 法國歷史重大事件年事表

14-15世紀歐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520-1570西歐宗教改革
17世紀初期荷蘭侵入印度尼西亞,法,英,荷開始在北美掠奪殖民地
17世紀英法成為販賣奴隸的主要國家
17時機後半期法國路易十四開始改革
1789.7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92.9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793.6-1794。7法國雅各賓派專政
1794法國熱月政變
1799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
1804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
1830法國七月革命
1831,1834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848-1849 1848年歐洲革命
1864第一國際成立
1870-1871普法戰爭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
19世紀80年代法國最終確立了對越南的統治
1889第二國際建立
20世紀初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1907英法俄協約的最後形成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
(20世紀初到20世紀90年代)
1919.1-6巴黎和會
1929-1933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5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6法國投降
1942初《聯合國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訂無條件投降書
10世紀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
1945.10聯合國建立
20世紀50年代初-70年代初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
1955亞非國家召開的萬隆會議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七十七國集團產生
1967歐洲共同體成立
20世紀80年代末東歐劇變
1993歐洲聯盟建立

(本來是世界年表,我把英俄美等國的大部分東西刪掉了)

② 四個共產國際有什麼區別

四個共產國際區別有:

1、創建人、創建時間不同

馬克思是第一國際,即國際工人聯合會創始人之一、實際上的領袖。第二國際即「社會主義國際」(1889–1916)是一個工人運動的世界組織。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開「國際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李卜克內西、倍倍爾、瓦揚、拉法格等27人組成大會主席團。這次大會標志著第二國際的建立。

第三國際又名共產國際,列寧領導創建,存在於1919~1943年。第四國際(the Fourth International)全稱為世界社會主義革命黨,由流亡海外的前蘇聯領袖托洛茨基創建。

2、創建背景不同

第一國際是在19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歐洲工人運動和民主運動重新高漲的形勢下產生的。第二國際是在資本主義相對穩定發展時期進行活動的。第三國際初成立時各國支部差不多皆為第二國際原有的支部分裂出來的,即第二國際中的革命派發展為第三國際,正式拋棄改良主義,而號召世界革命。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國執政後,國際左翼反對派認為斯大林主義已經完全控制了共產國際,而共產國際已經完全墮落了,因而左翼反對派宣布他們的活動方針不是對共產國際進行改革,而是同它決裂,准備籌建第四國際。第四國際的建立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危機。

3、歷史作用不同

國際在歐美各國推動了工人運動的發展,提高了無產階級的思想水平和組織程度;它廣泛深入地宣傳馬克思主義,為馬克思主義在工人運動中取得統治地位作了准備,為各國建立無產階級獨立政黨奠定了基礎。

第二國際所作出影響最大的動作包括宣布每年的五月一日為國際勞動節,宣布每年的3月8日為國際婦女節,並創始了八小時工作制運動。今日世界最大的政黨組織「社會黨國際」實際上為其延續,在二戰後的1951年成立,成員均為原第二國際成員。

第三國際在其存在的24年中共召開過7次代表大會、領導過65個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在捍衛馬克思主義,推動國際工人運動和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反對法西斯主義和帝國主義戰爭,促進國際共運發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0年2月,第四國際第16次世界大會在比利時召開。第四國際這次世界大會,是在資本主義金融危機背景下召開的,其目的在於統一認識,並提出要積極參加世界上左派的多元政治討論,繼而在拯救資本主義世界「文明危機」的旗幟下,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左翼黨派。

③ 英國1815年之後有什麼重大的歷史事件發生主要是影響文學的。。。請大家幫幫忙。

英國爆發經濟危機,波及美、法、德等國,形成第一次世界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中古時期的英國 從5~6世紀日耳曼人入侵,到17世紀中葉資產階級革命爆發,是英國封建生產方式形成、發展和衰落的時期;學術界亦有把諾曼征服視為英國中古史開端的觀點。

諾曼征服 英王愛德華死後無嗣,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於1066年率軍入侵,同年10月進入倫敦,加冕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在位),史稱「征服者威廉」,諾曼王朝(1066~1154)由此建立。諾曼征服加速完成了早已開始的封建化過程,封建生產方式基本確立。威廉征服英國後,宣稱自己是全國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他大量沒收盎格魯-撒克遜貴族和自由農民的土地,把全國可耕地面積約1/6和山林面積約1/3據為己有,其餘的分給他的諾曼親信和隨從,並根據分封土地的多少,授以貴族爵位。教會也由諾曼人接管。威廉一世的封臣再將自己的封地分成小塊,分賜給自己的附庸。通過分封土地,建立起一套嚴密的封建等級制度。威廉不僅要求自己的直接封臣宣誓效忠,要求封臣的封臣也對他效忠。 諾曼征服 英王愛德華死後無嗣,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於1066年率軍入侵,同年10月進入倫敦,加冕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在位),史稱「征服者威廉」,諾曼王朝(1066~1154)由此建立。諾曼征服加速完成了早已開始的封建化過程,封建生產方式基本確立。威廉征服英國後,宣稱自己是全國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他大量沒收盎格魯-撒克遜貴族和自由農民的土地,把全國可耕地面積約1/6和山林面積約1/3據為己有,其餘的分給他的諾曼親信和隨從,並根據分封土地的多少,授以貴族爵位。教會也由諾曼人接管。威廉一世的封臣再將自己的封地分成小塊,分賜給自己的附庸。通過分封土地,建立起一套嚴密的封建等級制度。威廉不僅要求自己的直接封臣宣誓效忠,要求封臣的封臣也對他效忠。

1086年,威廉派出大臣到全國進行調查,編成土地調查書(亦稱土地清丈冊),詳細記載每郡多少土地屬於國王,多少屬於領主,各領主又有多少附庸,每個庄園有多少土地、牧畜,多少自由農民、依附農民、奴隸,多少森林、草地、牧場、磨坊、魚塘等,領地上有多少貨幣收入(見彩圖 《末日審判書》(片斷) )。編制清冊的目的,是為了讓國王詳細掌握封臣的財產狀況,從而要求他們嚴格履行封建義務,人們害怕這種調查,感到象是面臨末日審判一樣,因此調查清冊被稱為《末日審判書》。據這次調查,英國當時的人口約150~200萬,貴族約佔4%,自由農民佔12%,農奴及其他依附農民佔70%以上。這表明諾曼征服後,農奴制迅速發展了。在地方上,國王的權力主要通過各郡郡長貫徹。郡長由國王任命並直接管轄。為商討國家大事,國王組織樞密院,該院當時又稱元老院或國王法庭。諾曼王朝通過以上措施,建立起比法國更加強大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這是英國封建制的一個重要特點。強大的王權得到中、小封建主、教會和富裕市民階層的廣泛支持,他們要求得到王權的保護。大封建領主反對王權過於集中,但他們封土分散,難以割據一方、同王權對抗。

諾曼征服後,在分封的領地上到處都出現封建庄園。封建庄園是英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經濟單位,領主是庄園里握有全權的最高統治者。庄園土地通常包括領主直接領有地、農奴份地和森林、牧場、池沼等公用地 3部分。勞役地租是主要剝削形式。大部分農民淪為真正的農奴。農奴在英國叫做維蘭,擁有15~30英畝份地,為領主服勞役;此外還有邊農、茅舍農和奴隸。英國社會封建化的過程是漫長、緩慢、不徹底的,保留了較多的前封建殘余。庄園里還有不少自由農民。大封建領主的勢力不如歐洲大陸一些國家封建主勢力強大,封建制度的解體也比其他國家早。這是英國封建制度的又一特徵。

大憲章和議會起源 威廉征服後建立起的強大王權對鞏固封建秩序起了積極作用,雖有大封建諸侯時起背叛,終未能壓倒王室。但國王們連年對外征戰,需要諸侯們提供越來越多的軍費。到金雀花王朝的無地王約翰統治時期(1199~1216在位),君臣之間矛盾尖銳化。諸侯們要求維持封建的權利義務,約翰王卻肆意踐踏既成的封建秩序,又在對外戰爭中失敗,丟失了在法國的大部分領地。因此,不僅大封建主,就連支持王權的中、小領主乃至市民也投入了反抗國王的行列。在聯合壓力下,約翰被迫於1215年 6月接受《大憲章》,與封建主妥協。大憲章本質上是一個封建性文件,是保護封建領主的利益;但也有如保護市民貿易自由這樣有進步意義的條文。(見彩圖 《自由大憲章》(片斷) )

但約翰不久就否認憲章,君臣之間內戰連綿不斷,1258年,亨利三世(1216~1272在位)為干預義大利戰爭,又向諸侯索取軍費。在1263年爆發的內戰中,S.de孟福爾在一些諸侯、騎士和市民支持下獲勝,一度俘虜亨利三世和王子愛德華,控制了國家。1265年,孟福爾召集有僧俗貴族、騎士和市民代表參加的大會,此為議會的胚胎。1295年,國王愛德華一世(1272~1307在位)為籌集戰費,再次召集議會(見彩圖 愛德華一世主持議會 )。除僧俗貴族外,還有每郡騎士代表2人、每市市民代表2人參加,史稱「模範議會」。議會此後經常召開,1297年獲批准賦稅權,14世紀又獲立法權。從14世紀中葉起,貴族和騎士、市民逐漸分別開會,慢慢演變出上下兩院。議會的出現對以後英國歷史發展有積極意義。

瓦特.泰勒起義 13~14世紀,英國封建經濟發展到極盛。農業耕作技術改進,城市發展,商品貨幣經濟滲入農村。封建領主要求更多的貨幣,在農村開始了用貨幣地租代替勞役或實物地租的「折算」過程。折算使少數富裕農民贖得人身自由,但廣大農民群眾紛紛破產,淪為農村的僱傭勞動者。1348~1350年橫掃歐洲的黑死病,奪去英國近半人口。由於勞動力短缺,國王愛德華三世(1327~1377在位)頒令,規定勞動者必須接受低工資僱傭,否則予以監禁。城鄉窮苦人民走投無路,被逼揭竿起義。牛津大學神學教授J.威克里夫(約1320~1384)及J.保爾等下層教士「羅拉德派」的改革宣傳為起義作了思想准備。1380年,國王理查二世(1377~1399在位)為徵集英法百年戰爭戰費,增收人頭稅,導致起義於1381年5月爆發,領袖是泥瓦匠瓦特.泰勒,史稱「瓦特.泰勒起義」。起義雖遭失敗,但震撼了英國的封建農奴制度。14世紀末,英國農奴制實際上已經解體。15世紀時,絕大多數農奴贖得人身自由,成為自耕農,他們在法律地位上分為自由領有農和公簿持有農。貨幣地租成為地租的主要形式,封建主階級也發生變化,從富裕農民、佔有土地的商人以及中小貴族中產生新貴族,他們採用資本主義經營方式。舊貴族的統治陷入危機,封建騎士制度日趨解體,經過1455~1485年的玫瑰戰爭,舊貴族力量大大削弱,為資本主義關系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得到新貴族和資產階級支持的亨利七世即位(1485~1509在位),開始了都鐸王朝的統治。

資本原始積累 圈地運動是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之一。15~16世紀,毛織業成為英國的「民族工業」,對羊毛的需求成倍增加。地主把農場改為牧場,還通過圈地圍田或侵佔公地,把小地產集中,連成大片。這樣一來,大批自耕農失去土地而破產,淪為流浪人。國王從1530年起頒布一系列血腥立法,迫使流浪人受雇於新貴族和資本家。海外掠奪和貿易也是原始積累的重要途徑。16世紀以後,英國陸續組織許多貿易公司,進行海盜掠奪,碼頭官吏、海關人員、海軍官兵,甚至地方高級官吏,都勾結海盜。海盜J.霍金斯販運黑人致富,F.德雷克則在伊麗莎白一世贊助下劫掠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並於1577~1580年間進行了震驚歐洲的環球航行。1588年,英國戰勝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在攫取世界海洋霸權上邁出第一步。(見彩圖 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滅(1588) )

英國海盜在南美襲擊西班牙船隊

專制王權和宗教改革 都鐸王朝統治時期,英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王權空前強化。舊貴族在玫瑰戰爭中自相殘殺殆盡;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希望保持和平,以利於發展經濟。亨利七世利用這些條件,實行絕對專制統治。他解散封建貴族的家臣,設「星室法庭」,懲治不馴順的貴族。亨利八世時正式成立樞密院,聽命於國王,地方上的治安法官則受樞密院監督。專制王權的統治首先依靠新貴族,多從他們中間選任治安法官;其次是依靠新興的城市資產階級,包括手工工場主、大商人和銀行家等,都鐸王朝一貫執行重商主義政策,保護和獎勵工商業和航海業,以增強國力。

1527年,亨利八世國王要求離婚遭教皇拒絕,由此觸發同羅馬教廷的公開沖突。從1529年起,他指使議會通過一系列法令,割斷英國教會對教廷的宗屬關系,禁止英國教會向教皇繳納貢賦;1534年,議會通過《至尊法令》,規定英王為英國教會之首,有權任命教職和解釋教義,英國教會遂成為國家機構的一部分,英國國教就此確立。宗教改革客觀上符合建立民族國家的願望,得到多數臣民的支持。亨利八世還大量沒收寺院財產,把沒收的土地投入市場拍賣。這也是資本原始積累的途徑之一。

16世紀,英國經濟發展,文化亦興。人文主義者莫爾,T.撰寫《烏托邦》,成為空想社會主義的先驅。詩人E.斯賓塞初寫田園詩,後寫《仙後》,歌頌伊麗莎白一世時代。F.培根作為唯物主義的「第一個創始人」,撰寫《學問的推進》(1605)和《新工具》(1620),倡導歸納的和實驗的新哲學。16世紀後半葉,英國文學中最繁榮的是戲劇。悲劇作家C.馬洛是新劇的先驅,他盛年早逝,但留下可觀的戲劇創作遺產。文學巨匠W.莎士比亞是英國最偉大的人文主義者、最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他留下許多不朽名著,對人類文化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近現代英國 近現代英國歷史起始於17世紀中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這是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和發展的時期。

資產階級革命 1603年,伊麗莎白女王死後無嗣,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繼承英國王位,稱詹姆斯一世(1603~1625在位),開始斯圖亞特王朝統治(1603~1649,1660~1714)。16世紀後半葉到17世紀前半葉,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經濟實力日益強大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越來越不能忍受封建王權的專制統治。但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無視這些變化,堅持「君權神授」,大力加強英國國教,迫害要求"純潔"教會的清教徒,並出售工商業專賣權,恢復早已廢棄的苛捐雜稅,致使矛盾激化。1628年,議會反對派提出反映資產階級要求的《權利請願書》,國王遂解散議會,實行11年無議會統治。為籌集軍費鎮壓蘇格蘭長老派(清教中的保守派)教徒起義,查理一世被迫於1640年4月召集議會,3周後又解散議會,史稱此屆議會為「短期議會」。同年11月,查理被迫第2次召集議會,這屆議會一直存在到年,史稱「長期議會」,是革命的領導中心。它的召開被認為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1641年11月,議會向國王提出《大抗議書》;翌年1月,國王企圖逮捕議會反對派首領未逞,逃出首都,8月在諾丁漢向議會宣戰。

第 1次內戰初期,議會軍節節失利。克倫威爾,O.率領的主要由信仰清教的自耕農和手工業者組成的一支騎兵隊伍,1644年取得馬斯頓大捷,扭轉戰局,被譽為「鐵軍」。1645年初,議會按照克倫威爾的要求改組軍隊,建立「新模範軍」,新模範軍在1645年6月納斯比戰役中擊敗王黨軍隊。翌年,國王被俘,第1次內戰以議會軍勝利告終。內戰期間,議會先後通過法令,沒收王黨分子土地,拍賣給資產階級,廢除地主對國王的封建義務,但農民一無所得。戰爭結束後,革命陣營內部長老派、獨立派和平等派之間矛盾激化。1647年底,查理國王逃跑,1648年2月,王黨勢力乘機又挑起內戰,在獨立派、平等派聯合打擊下,王黨勢力復被擊敗,第2次內戰結束,1648年12月,克倫威爾清除了議會中的長老派;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斬首(見彩圖 查理一世被處死(1649) ),同年宣告建立一院制共和國。資產階級共和國先後鎮壓平等派和掘土派,征服愛爾蘭和蘇格蘭,打敗荷蘭和葡萄牙。1707年,蘇格蘭正式並入英國,英國從此亦稱大不列顛。年4月,克倫威爾驅散殘余議會,12月建立護國政府,實行軍事獨裁。

1660年2月,斯圖亞特王朝復辟。盡管查理二世和詹姆斯二世(1685~1688在位)力圖復辟舊秩序,但革命期間發生的社會經濟變革已不可逆轉。1679年,圍繞王位繼承問題議會分成輝格和托利兩派,是為近代政黨的起源。1688年6月,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國王老年得子。為阻止天主教信徒繼承王位,輝格黨和托利黨聯合行動,邀請信奉新教的荷蘭執政威廉來英國即位,11月,威廉率艦隊在英國登陸,推翻復辟王朝。1689年2月,威廉和妻子瑪麗同時登位,威廉稱三世(1689~1702在位);瑪麗稱二世(1689~1694在位)。這次政變史稱「光榮革命」。光榮革命是地主貴族和資產階級聯合專政的開始,它所宣布的《權利法案》限制王權,擴大議會權力,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基礎。

此後,英國議會君主制逐漸形成和發展,輝格和托列兩黨進行長期爭權奪利的斗爭。1714年,漢諾威王朝入主英國,輝格黨取得長達60多年的政治優勢。在沃波爾,R.任內,國王的主要諮詢機構樞密院發展成內閣,內閣首腦由議會多數黨領袖擔任,內閣對議會負責。沃波爾實際是英國第1任首相。

英國歷屆首相表

工業革命 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資本原始積累更加迅速。議會法令使圈地合法化,圈地規模迅速擴大,在廣大被圈佔土地上建立起資本主義農場或牧場,被剝奪生產資料的農民成為」自由」勞動力。國內市場擴大。1689~1763年間,英法為爭奪殖民地屢開戰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後,英國政府在1793~1815年期間,積極組織並參加反法聯盟。在整個18世紀,英國成為販賣黑奴的國際中心。在國內,政府實行保護關稅政策,高關稅阻止外國商品輸入,獎勵本國工業品出口,以低稅保護本國工商業發展。以上種種原始積累手段為工業生產的變革提供了前提。18世紀後半葉,在工業生產中出現並開始使用機器,這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變革首先發生在棉紡織業。1733年織機中開始採用飛梭,60~70年代紡紗機普遍採用;80年代,蒸汽機投入使用。隨著蒸汽機採用范圍的擴大,特別是機器製造業的出現,工業革命迅速擴展到各部門。到19世紀30~40年代,各主要工業部門都採用機器,大機器生產在紡織業中已佔主導地位。英國從農業國發展成工業國,工業革命至此基本完成。工業革命改變了英國的經濟地理面貌,西北地區興起一批工業大城市,人口也向那裡集中。19世紀中葉,英國已成為世界上第1個工業強國,工業革命造就了兩個新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他們之間的對立和斗爭成為英國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議會改革與憲章運動 隨著工業革命的勃興,英國工商業資產階級的力量漸漸壯大。他們的經濟實力迅速增長,但缺乏與之相適應的政治權利。18世紀60~70年代,圍繞J.威爾克斯和《北不列顛人報》事件,工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代言人資產階級激進主義者抨擊國王的專橫和議會的腐敗,要求改革選舉制度,取消「衰敗選區」,擴大選舉權,在議會中增添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他們的主張受到為喬治三世國王(1760~1820在位)所不信任的輝格黨貴族的支持,輝格黨人採取一些措施,進一步限制王權。18世紀末,在法國革命影響下,下層人民群眾掀起爭取改革的運動,他們希望獲得參政權以改善自己的經濟地位,並對後來的改革作出了重大貢獻,1830年,在各階層人民壓力下,輝格黨C.格雷政府提出議會改革法案,經過一年多的斗爭,1832年6月,改革法案經議會兩院通過、國王批准成為法律,1832年第1次議會改革法稍稍調整擴大了選舉權,工業資產階級獲得政治權利,開始躋身於統治階級行列。

英國議會大廈

議會改革未給工人帶來任何好處,他們為爭取普選權進行新的斗爭,憲章運動興起。1838年,倫敦工人協會提出《人民憲章》,要求按民主原則改革議會。1840年成立全國憲章協會。1840、1842和1848年,憲章派在全國掀起3次群眾性的向議會請願運動,在請願書上簽名者達數百萬人,但請願書都被否決,運動被鎮壓。1848年以後,運動轉入低潮,逐漸銷聲匿跡。憲章運動雖未成功,但為工人階級留下了寶貴的斗爭遺產。

19世紀下半葉 19世紀50~70年代,是英國自由貿易資本主義發展的鼎盛時期。其時正值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有「維多利亞時代」之稱。這個時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其鋼鐵產量佔世界總產量一半以上,進出口貿易佔世界總額的1/3以上,倫敦成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1832年議會改革後,托利黨和輝格黨逐漸改造成為近代資產階級政黨——保守黨和自由黨,兩黨輪流執政。由於經濟地位鞏固,資產階級在政治上也開放較多的民主自由。1858年取消對猶太人政治權利的限制。1867年和1884年進行了第2次、第3次議會改革,使城鄉工人階級上層獲得選舉權。1872年,議會開始實行秘密投票。資產階級政府還改革教育制度、文官制度、司法制度和軍隊。改革促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鞏固和發展。
60年代初,在馬克思,K.、恩格斯,F.幫助下,英國工人投身政治斗爭,支持美國、波蘭人民的斗爭,參與創建第一國際,在國內開展爭取普選權的斗爭。1868年召開工會第 1次全國代表大會,要求政治權利。80~90年代,社會主義運動復興,出現了社會民主聯盟(1884)、費邊社(1884)、獨立工黨(1893)等社會主義組織。工人運動中也出現新氣象,廣大非熟練工人紛紛組織起來,開展罷工斗爭,號召工人隊伍團結。1900年,工會和社會主義組織、政黨的代表共同組成「工人代表委員會」,1906年委員會更名為「工黨」。工黨初建時只吸收團體會員,是各團體的選舉聯盟。1911年,成立英國社會黨。

殖民擴張 英國的殖民地在19世紀猛烈擴張。1801年合並愛爾蘭,英國的正式名稱成為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對亞洲的侵略繼續擴大。19世紀中葉,發動兩次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參與鎮壓中國太平天國革命;鎮壓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強化對印度的統治。1876年,保守黨迪斯累里,B.內閣為維多利亞女王加冕,使其成為印度女皇。此後英國又稱為大英帝國(或英帝國)。此外,在伊朗、緬甸、南非、埃及、東非以及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地也擴大侵略,還逐步對南美洲進行滲透,成為那裡最大的投資者。1867年,加拿大成為英國第1個自治領。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19世紀70年代以後,英國逐漸喪失工業壟斷地位。後起的德國、美國逐步趕上並超過英國,導致相互間矛盾的空前激化。20世紀初,德國成為英國最危險的競爭對手。面對嚴峻的形勢,英國政府積極擴充軍備,尤其是海軍。1908年,自由黨政府決定對海軍實行「雙強標准」原則,即英國軍艦噸位不能少於兩個最強的海軍大國軍艦噸位的總和。阿斯奎斯,H.H.自由黨內閣還進行了一些旨在改善勞動群眾狀況的改革,以安定後方。1914年,議會通過愛爾蘭自治法案,後因大戰爆發,自治法到1921年才付諸實施(見彩圖 愛爾蘭議員在英國議會下院拒絕以傳統方式表決(1900) ),愛爾蘭本部獲得自治,成立愛爾蘭自由邦,北部6個郡仍歸英國。此後英國正式國名改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為對付德國,英國放棄19世紀奉行的「光輝孤立」外交政策,1907年以後,英、法、俄「三國協約」實際上已經形成。它同已經形成的德、奧、義「三國同盟(1882)」相對峙。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大戰期間,英國派遠征軍到歐洲大陸,是西線戰場主要參戰國之一,1916年5月,英德海軍為爭奪海上霸權,在北海進行日德蘭大海戰。1917年,英國最終擊敗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維護了它的制海權。戰爭中英帝國參戰人員陣亡總數達50萬以上。大戰初期,自由黨聯合保守黨、工黨組成聯合內閣,1916年自由黨人勞合.喬治,D.繼任首相,組成5人集體內閣,總攬大權。為了爭取群眾、特別是婦女群眾對戰爭的支持,1918年第4次改革議會選舉法,實行全體成年男子和30歲以上婦女的普選權。1928年選舉權擴大到全體成年婦女。1918年11月,大戰以德國等同盟國的失敗告終。

戰後英國經濟困難。1921年失業人口達到200萬,礦工、鐵路工人先後罷工,要求增加工資,縮短工時,恢復戰爭期間被削弱了的工會權利。1921年英國共產黨成立。戰後繼續執政的勞合.喬治聯合政府內部由於在內外政策上的分歧,1922年10月,保守黨退出聯合內閣,勞合.喬治辭職,A.B.勞遂組成清一色保守黨內閣(1922~1923)。此後自由黨再沒有單獨執掌過政權,它的地位逐步被工黨取代,1923年12月,議會大選,保守黨失敗,1924年1月麥克唐納,J.R.工黨政府執政,同年11月讓位給鮑德溫,S.保守黨內閣。1929年5月末,麥克唐納又主持第2屆工黨內閣;1931年8月組成3黨聯合的國民內閣,仍由麥克唐納任首相,直至1935年6月,在間斷執政的10餘年間,麥克唐納工黨政府恢復和發展經濟,救濟失業,改進社會福利設施,並實行惠特利住宅計劃,以改善國民住宅條件,1924年工黨政府承認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1929年又恢復被保守黨人中斷的同蘇聯的外交關系。

盡管如此,勞資之間的沖突仍很激烈。1925年,礦主向礦工提出降低工資,取消工資最低限額,以區域性工資合同取代全國性合同等,並威脅如果工人拒絕這些條件,礦主將實行同盟歇業。面對資本家的進攻,1926年5月4日,英國工人掀起震驚世界的全國總罷工。投入罷工的工人總計約50萬,規模空前。總罷工持續到12日,工會大會總委員會宣布停止總罷工。煤礦工人則單獨堅持斗爭到11月。罷工在政府鎮壓和工會右翼首領妥協下失敗。此後19年,總罷工被宣布為非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殖民帝國開始解體。殖民地紛紛要求獨立,大戰前已經取消自治的6個自治領要求完全獨立,1926年帝國會議宣布自治領和宗主國享有平等的法律權利,但外交和軍事仍受英國控制。1931年,議會公布《威斯敏斯特法》,規定英國議會的任何一項法律,未經自治領正式承認,在自治領概不適用。自治領頒布的法律則無須英國議會批准。此後,自治領開始取得同宗主國平等的權利。「英帝國」的稱謂改成了「英聯邦」。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20世紀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爆發世界性經濟危機,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矛盾加劇。德義日法西斯在東西方燃起侵略戰火。新的世界大戰迫在眉睫,英國對法西斯姑息遷就,縱容侵略,1937年,張伯倫,A.N.出任英國首相後,更加變本加厲地推行綏靖政策。他改組國民內閣,掃除推行綏靖計劃的障礙。1938年9月,他3次飛往德國會晤希特勒,A.,並於9月29日夥同希特勒簽訂出賣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協定》。1939年 9月,德國進攻波蘭,歐戰爆發,英國對德宣戰。1940年4月,希特勒的侵略矛頭指向西方,綏靖政策破產,張伯倫被迫辭職,主張對德國採取強硬政策的丘吉爾,W.L.S.組成戰時聯合內閣(1940~1945),為保證舉國上下團結對敵,政府實行戰時各黨派之間的「政治休戰」和勞資之間的「工業休戰」。丘吉爾上台後,立即組織敦刻爾克撤退,把國民經濟納入戰時軌道,並迅速擴充軍備。1940年7~9月在德國發動的「不列顛空戰」中,英國空軍有效地打擊了敵人,1943年5月以前,英軍的主要戰場在北非;1943年9月英美軍隊在義大利南部登陸,迫使義大利投降;1944年6月英美軍隊在法國諾曼底登陸,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見彩圖 丘吉爾,W.L.S.(後左1)在諾曼底視察(1944年7月) )

④ 國際歌的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的歌詞~~~~~~~~

西班牙語的有兩個版本,因為說的國家太多了,第一個是西班牙版本

La Internacional

¡Arriba, parias de la Tierra.
En pie, famélica legión!
Atruena la razón en marcha,
Es el fin de la opresión.
Del pasado hay que hacer añicos,
legión esclava en pie a vencer,
el mundo va a cambiar de base,
los nada de hoy todo han de ser.

¡Agrupémonos todos,
en la lucha final!
El género humano
es la Internacional.

Ni en dioses, reyes ni tribunos,
está el supremo salvador.
Nosotros mismos realicemos
el esfuerzo redentor.
Para hacer que el tirano caiga
y el mundo siervo liberar,
soplemos la potente fragua
que el hombre libre ha de forjar.

¡Agrupémonos todos,
en la lucha final!
El género humano
es la Internacional.

La ley nos burla y el Estado
oprime y sangra al proctor.
Nos da derechos irrisorios,
no hay deberes del señor.
Basta ya de tutela odiosa,
que la igualdad ley ha de ser,
no más deberes sin derechos,
ningún derecho sin deber.

¡Agrupémonos todos,
en la lucha final!
El género humano
es la Internacional.

這個是拉美版本

La Internacional

Arriba, los pobres del mundo,
En pie, los esclavos sin pan,
Alcémonos todos al grito,
¡Viva la Internacional!
Del pasado hay que hacer añicos
Legión esclava en pie a vencer,
El mundo va a cambiar de base,
Los nada de hoy todo han de ser.

Agrupémonos todos
En la lucha final,
Se alzan los pueblos
¡Por la Internacional!
Agrupémonos todos
En la lucha final,
Y se alzan los pueblos
Por la Internacional.

El día que el triunfo alcancemos
Ni esclavos ni eños habrá,
Los odios que al mundo envenenan
Al punto se extinguirán.
El hombre del hombre es hermano,
Derechos iguales tendrán,
La tierra será paraíso
Patria de la Humanidad.

Agrupémonos todos
En la lucha final,
Se alzan los pueblos
¡Por la Internacional!
Agrupémonos todos
En la lucha final,
Y se alzan los pueblos
Por la Internacional.

義大利語版本是這個:
l'Internazionale

In piedi, dannati della terra,
In piedi, forzati della fame!
La ragione tuona nel cratere,
E』 l』eruzione finale.
Del passato facciam tabula rosa,
Folle, schiavi, in piedi! In piedi!
Il mondo sta cambiando base,
Non siamo niente, saremo tutto!

E』 la lotta finale,
Uniamoci, e domani
L』Internazionale
Sarà il genere umano.

Non ci son supremi salvatori,
Né Dio, né Cesare, né tribuno,
Chi proce si salvi da solo,
Decretiamo la salute comune.
Affinché il ladro renda il maltolto
E respiri l』aria della galera
Soffiamo noi stessi nella forgia,
Battiamo il ferro quando è caldo!

E』 la lotta finale,
Uniamoci, e domani
L』Internazionale
Sarà il genere umano.

Lo stato opprime e la legge imbroglia,
Le tasse dissanguano lo sventurato;
Nessun dovere è imposto al ricco,
Il diritto per i poveri è una parola vuota.
Basta languir nella tutela!
L』uguaglianza chiede altre leggi,
Niente diritti senza doveri, dice,
Uguali, nessun dovere senza diritti!

E』 la lotta finale,
Uniamoci, e domani
L』Internazionale
Sarà il genere umano.

Orrendi nella loro apoteosi
I re della miniera e della ferrovia
Hanno mai fatto altra cosa
Che derubare il lavoro?
Nelle casseforti della banda
E』 stato fuso quel che ha creato;
Decretando che gli si renda
Il popolo non vuole che il dovuto.

E』 la lotta finale,
Uniamoci, e domani
L』Internazionale
Sarà il genere umano.

I re ci hanno ubriacato di fumo!
Pace tra noi, guerra ai tiranni!
Mettiamo lo sciopero negli eserciti,
Cannone puntato in aria e rompiamo i ranghi!
Se si ostinano, questi cannibali
A far di noi degli eroi
Sapranno presto che le nostre pallottole
Son per i nostri generali!

E』 la lotta finale,
Uniamoci, e domani
L』Internazionale
Sarà il genere umano.

Operai contadini, noi siamo
Il gran partito dei lavoratori,
La terra appartiene solo agli uomini,
Il fannullone sloggerà!
Quanto si nutrono della nostra carne,
Ma se i corvi e gli avvoltoi
Un mattino scompariranno
Il sole brillerà per sempre!

E』 la lotta finale,
Uniamoci, e domani
L』Internazionale
Sarà il genere umano.

⑤ 外國著名的小說作家和作品

.歐美部分

《荷馬史詩》即《伊得亞特》和《奧德賽》,是古希臘最著名的兩部史詩。相傳是盲詩人荷馬所編。它以英雄人物為中心,採用英雄格(六音步揚抑抑格)詩體,風格崇高,規模宏偉,富於戲劇性,生活氣息濃厚。

《荷馬史詩》是人民群眾思想、智慧和藝術才能的結晶,為歐洲文學史上最優秀的作品,被譽為歐洲史詩典範,並為以後的文學藝術提供豐富素材,對歐洲文學的發展影響深遠。

《伊索寓言》古代希臘寓言的匯編。相傳為伊索所作。它主要反映下層平民和奴隸的思想感情,總結他們的豐富斗爭經驗和生活教訓。它的藝術性也較高,短小精悍,比喻恰當,形象生動,語言精煉,寓意深刻,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它是歐洲最早的寓言集,在歐洲文學史上奠定了寓言創作的基礎。後代作家經常引用它。或為重新創作的題材,或為抨擊暴政,諷刺敵人的武器。

希臘神話它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兩大類。神的故事包括開天闢地、神的產生、譜系以及人類起源等待。古希臘的神都自私、任性、愛享樂、愛虛榮、好爭權奪利、嫉妒心和復仇心很強,可能是根據奴隸主貴族的形象來塑造的。英雄傳說,內容是歌頌在同自然和社會斗爭中建立過功勛的各氏族部落的英雄,他們體力過人,聯盟機智,百折不撓,品德高尚,是古代勞動令人憂傷集體力量、智慧和高貴品質的化身。它為古希臘文學藝術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對歐洲文學發展起了深遠的影響。

莎士比亞(1564-1616)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馬克思贊譽他是「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他的主要成績就是戲劇,其主要著作有歷史劇《亨利四世》、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拜倫(1788-1824)英國積極浪漫主義詩人。重要作品有長詩《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東方敘事詩》和代表作諷刺詩體小說《唐璜》。他的創作對歐洲浪漫主義文學有較大影響。

雪萊(1792-1822)英國積極浪漫主義詩人,代表作是長詩《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抒情短詩《西風頌》和《致雲雀》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夏洛蒂·勃朗詩(1816-1855)英國作家,有著名長篇小說《簡·愛》。

薩克雷(1811-1863)英國作家,有著名長篇小說《名利揚》。

狄更斯(1812-1870)十九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的傑出代表。他一生共寫了十幾部長篇小說,還有許多中短篇小說、雜文和戲劇等。《大衛·科波菲爾》是他的代表作。重要作品還有《艱難時世》《雙城記》等。狄更斯以高度的藝術概括和生動的細節描寫,真實地反映了十九世紀中葉英國的社會風貌。

笛福(1660-1731)英國小說家。他的作品有《魯濱孫漂流記》《辛格頓船長》《大疫年日記》等。《魯濱孫漂流記》是英國每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對英國小說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笛福被譽為「英國和歐洲小說之父」。

伏尼契(1864-1960)愛爾蘭女作家。其代表作是《牛虻》。

莫里哀(1622-1673)原名約翰·巴狄斯特·波克蘭,法國古典主義喜劇創建者。他一生共創作了三十七部喜劇,是世界劇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之一。《偽君子》《唐璜》《慳吝人》是世界喜劇最出色的作品。

巴爾扎克(1799-1850)十九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代表作《人間喜劇》包括九十六部長篇小說和中短篇小說。書中廣泛而又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紀中期的法國社會生活。形象地描繪了貴族階級如何在資產階級暴發戶的腐蝕和逼攻下逐漸滅亡,無情地揭露和有力地批判了資產階級的怎麼貪婪、卑鄙丑惡和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是世界文學規模最宏大的創作之一,也是人類思維勞動最輝煌的成果之一。革命導師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推崇巴爾扎克,認為他「對現實關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稱贊他是現實主義大師。作品有《高老頭》《幻滅》《歐也妮·葛朗台》等。

雨果(1802-1885)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人物和代表作家,最著名的作品有《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

都德(1840-1897)十九世紀下半葉法國現實主義作家。長篇小說的代表作是《小東西》等,短篇小說《最後一課》和《柏林之圍》,以其深刻的愛國主義內容和精湛的藝術技藝而享有極高的聲譽,成為世界短篇小說的傑作。

莫泊桑(1850-1893)法國著名小說家。他共寫了三百五十多篇中短篇小說,六部長篇小說,三本游記,以及許多文學、政治和時事評論。其作品的基本主題是暴露資產階級精神面貌和社會風氣的腐敗墮落,是舉世公認的短篇小說大師。其著名作品短篇小說有《羊脂球》《項鏈》《我的叔叔於勒》《菲菲小姐》等,長篇小說以《一生》《漂亮朋友》為代表。

福樓拜(1821-1880)法國作家,有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情感世界》。

大仲馬(1802-1870)法國作家,有長篇小說《茶花女》等。

羅曼·羅蘭(1866-1944)法國作家。十九世紀末開始文學創作,早期主要寫劇本,如《丹東》《愛與死的搏鬥》等。二十世紀初,陸續發表《貝多芬傳》《托爾斯泰傳》等傳記歌頌優秀人物。十月革命後,思想受到鼓舞,從此與高爾基並肩戰斗。1931年發表《向過去告別》。羅曼·羅蘭成就最高的代表作是《約翰·克利斯朵夫》,是二十世紀初期世界文學創作中最偉大的收獲之一。他成為二十世紀初最重要作家之一,19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歐仁·鮑狄埃(1816-1887)偉大的法國工人詩人,巴黎公社的堅強戰士。1865年加入第一國際,成了工人運動的活動家。巴黎公社誕生後,他被選為公社委員,公社失敗後的第二天,他寫下了《國際歌》,是世界上無產階級政權歷史經驗的藝術總結,是無產階級藝術的優秀典範。

司湯達(1783-1842)原名亨利·貝爾,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紅與黑》是批判現實主義傑作,深刻地表現了當時社會歷史的本質特徵。

普希金(1799-1837)傑出的俄羅斯民族詩人,十九世紀俄國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和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富有人民性,被稱為「俄羅斯生活網路全書」。他一生寫了800多首抒情詩,包括著名的《自由頌》《致恰達耶夫》《致大海》《致詩人》等;敘事詩《茨岡》《青銅騎士》;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短篇小說集《別爾金小說集》和代表作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普希金是「俄國文學的始祖。」

果戈里(1809-1852)十九世紀上半葉俄國最優秀的諷刺作家。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1836年發表的諷刺喜劇《欽差大臣》是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優秀劇作,是俄國現實主義喜劇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長篇小說《死魂靈》標志著他的創作最高峰。

車爾尼雪夫斯基(1828-1889)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唯物主義哲學家、批評家、作家。早期著有《藝術對現實的審美關系》,著名小說《怎麼辦?》是他的代表作。被列寧稱作「唯一真正偉大的俄國著作家。」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十九世紀後半期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也是舉世公認的世界文學史上成績卓著的藝術大師。他的全集達九十三卷之多,但使他登上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高峰的主要還是三部里程碑式的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

契訶夫(1860-1904)十九世紀末期俄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舉世聞名的短篇小說巨匠和著名的劇作家,他一生致力於短篇小說創作,共創作四百七十多篇中、短篇小說和十幾個劇本,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短篇小說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短篇小說《套中人》《變色龍》《哀傷》《苦惱》《萬卡》等。劇本《萬尼亞舅舅》《伊凡諾夫》《海鷗》《櫻桃園》等都是轟動世界的傑作。他是俄國文學史上第一個以短篇小說為主要創作體裁而登上世界文學高峰的人。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國作家,有短篇作品集《獵人筆記》,長篇小說《羅亭》《父與子》等。

高爾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披什科夫,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原蘇聯社會主義文學奠基人。著有《高爾基全集》六十九卷。其中著名的作品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母親》的他的代表作。

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原蘇聯作家。代表作是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小說出版後受到廣大青年的熱烈歡迎。1935年榮獲列寧勛章。另有一長篇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第一卷。

法捷耶夫(1901-1956)原蘇聯作家。他的長篇小說《毀滅》和《青年近衛軍》被公認屬於蘇聯最優秀的無產階級文學。

馬雅可夫斯基(1893-1930)原蘇聯詩人。他的代表作是長詩《列寧》。

肖洛霍夫(1905- )原蘇聯當代著名作家。代表作《靜靜的頓河》1965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金。

歌德(1749-1832)德國偉大的詩人和思想家,德國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作者之一。早期重要作品歷史名劇《葛茲·馮·伯利欣根》,詩歌《普羅米修斯》和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使他亨名世界。代表作《浮士德》是一部不朽的傑作,被認為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德國先進思想在藝術上的最高成就。

席勒(1759-1805)德國劇作家,有著名劇本《陰謀與愛情》。

海涅(1797-1856)十九世紀德國傑出的革命民族主義詩人和政論家。長詩《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是他的代表作。《西里西亞的紡織工人》是他的著名政治詩,第一次塑造了自學埋葬舊制度的資產階級掘墓人的形象。

惠特曼(1819-1892)十九世紀德國傑出的革命民主主義詩人。《草葉集》是他的代表作。

馬克·吐溫(1835-1910)美國傑出的幽默諷刺作家。長篇小說《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短篇小說《競選州長》是他的代表作。晚年著有《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等名篇。

海明威(1899-1961)美國本世紀影響最大的作家之一,195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金。作品有《永別了,武器》《老人與海》等。

歐·亨利(1862-1910)美國短篇小說家。他一生共創作短篇小說約三百篇和一部長篇小說。《警察與贊美詩》《麥琪的禮物》《黃雀在後》《最後的騰葉》等作品,都精心構思的短篇傑作。

但丁(1265-1321)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偉大先驅,代表作《神曲》是不朽的偉大著作。

塞萬提斯(1547-1616)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傑出的現實主義小說家。他的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堂·吉訶德》,成就在於塑造了堂吉訶德這樣一個脫離實際的主觀主義的文學典型。它是西班牙古典藝術的高峰,也是歐洲文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安徒生(1805-1875)丹麥童話作家。他一生共寫童話一百六十多篇,是世界上最卓越的童話作家之一。名篇有《皇帝的新裝》《夜鶯》《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影子》《老房子》《母親的故事》《園丁和主人》等,都已列入世界最優秀童話之列。

易卜生(1926-1906)挪威劇作家。他1848年開始寫作,一生共創作劇本二十部。著名作品有《社會問題》《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敵》等社會問題劇。

伏契克(1903-1943)捷克斯洛伐克民族英雄新聞記者作家。著有《親愛的國家裡》等作品。《絞刑架下的報告》是他在法西斯監獄秘密寫下的一部長篇特寫,成為鼓舞全世界革命者的戰斗作品。

.亞洲部分

泰戈爾(1861-1941)印度作家詩人和社會活動家。主要作品有《莫歌》和《晨歌》,著名的《故事詩》在印度廣為流傳。1921年問世的《吉檀迦利》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他是亞洲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作品還有《園丁集》《飛鳥集》《新月集》。

《一千零一夜》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間故事集,舊譯《天方夜譚》。全書充滿著奇妙瑰麗的幻想,又洋溢著現實主義的生活氣息,它以題材多樣和不拘一格的藝術手法,生動地反映了古代阿拉伯國家的社會制度生活方式和風土人情。有許多故事歌頌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如《漁夫的故事》《阿里巴巴》等。但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混雜了統治階級的腐朽思想和人民群眾的落後意識。它已被譯成世界各種文字廣泛流傳,深受各國人民的贊賞,對西文的文學戲劇、音樂和繪制都有過一定的影響。

紫式部(約978-約1015)日本作家,有長篇古典小說《源氏物語》。

⑥ 什麼是第一國際 什麼又是第二國際 還有共產國際

第一國際 社會主義先覺者很早就主張各國工人運動有國際的聯絡和國際的組織之必要了。把這個必要說得最明白,最不含糊的,是馬克思和恩格斯。遠在1847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們起草的「共產黨宣言」中就斷言「無產階級無祖國」,就喊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口號。自此以後,他們的思想和斗爭就浸透這種國際主義精神。 到了1864年,這種國際主義精神第一次表現為組織形式。這年,英法德意四國工人代表在倫敦開會,決議創立一個「International Working Men's Association」,為諸國工人團體聯絡機關。這個新團體的名稱直譯應為「國際工人協會」,這里「國際」二字是作形容詞用的。即「英法德意諸國工人聯合會」之意。馬克思當時代表德國工人參加這個新團體工作,漸漸以科學的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整個組織了。不久,會務大大開展,小國工人也來參加這個組織,遂成為世界上一種勢力,為諸國政府所畏懼。會名太長,有時人們取它的第一個字,簡稱為「International」(「國際的」)以後成了習慣,整個團體就叫做「第一國際」了。這是第一次,這個形容詞變成了名詞。 第二國際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1889~1914年各國社會主義政黨的國際聯合組織。其名稱起自20世紀初,是相對於第一國際(國際工人協會)而言。 成立過程 1876年第一國際解散後,隨著科學社會主義在歐美的廣泛傳播,到80年代末歐美已有16個國家先後建立社會主義政黨。各國工人和社會主義者要求加強國際聯系。F.恩格斯為了擊敗可能派奪取新國際組織領導權的企圖,做了大量工作,促使德、法等國社會主義政黨的代表於18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獄100周年紀念日,在巴黎召開「國際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有22個國家的393名代表參加,W.李卜克內西、A.倍倍爾、E.-M.瓦揚、P.拉法格 等27人組成大會主席團。巴黎大會主要討論國際勞工立法和工人階級的政治、經濟斗爭任務,通過了關於每年慶祝五一勞動節等決議。這次大會標志著第二國際的建立。 第二國際是在資本主義相對穩定發展時期進行活動的。這時歐美工人運動在向橫廣方面擴展,各國處於建立民族國家范圍內獨立的無產階級政黨並開展以合法斗爭為主的時期。適應這個歷史時期的特點,第二國際不是各國黨的上級組織,各國黨是獨立自主的。它沒有發表過成立宣言或綱領性文獻,而是通過歷次代表大會的決議給各國黨指出行動方向。在很長時間內沒有常設領導機構和共同規章,沒有機關報。直到1900年巴黎大會上才決定成立常務委員會,名為社會黨國際局(1905年後改稱社會黨國際局執行委員會),由每個國家的黨選派代表一名(後增為兩名)組成。 【共產國際概述】 [編輯本段] 共產國際即第三國際。列寧領導創建的世界各國共產黨和共產主義團體的國際聯合組織。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第二國際破產,十月革命的勝利,促進了各國共產黨的建立,客觀形勢要求建立新的國際組織。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召開了國際共產主義代表會議,有來自21個國家的35個政黨和團體的52名代表參加。大會通過了《告國際無產階級宣言》、《共產國際行動綱領》、《關於資產階級民主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提綱》等文件,宣告第三國際成立。它的任務是宣傳馬克思主義,團結世界各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為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剝削制度而斗爭。它以民主集中制為組織原則,最高權力機關是代表大會,各國共產黨是它的支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代表大會選出的執行委員會負責向各國支部發布指示和監督他們的工作。總部設在莫斯科。第三國際在其存在的24年中共召開過7次代表大會、領導過65個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在捍衛馬克思主義,推動國際工人運動和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反對法西斯主義和帝國主義戰爭,促進國際共運發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它在歐洲、美洲、亞洲幫助各國先進工人建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協助他們培養了一批革命骨幹,加速了各國共產黨的成長。但是,它在工作中也有許多失誤,特別是長有時受斯大林大國沙文主義錯誤的干擾,給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帶來過消極影響,其高度集中的組織形式曾影響了各黨的獨立自主和各黨之間的平等關系。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為了有效地組織反法西斯的斗爭,經各國共產黨同意,共產國際於1943年6月宣告解散。其機關刊物是《共產國際》和《國際新聞通訊》。

⑦ 國際歌的歌詞及詞曲作者的簡介

《國際歌》是由歐仁·鮑狄埃在1871年作詞,皮埃爾·狄蓋特於1888年譜曲而成的歌曲。1923年由蕭三在莫斯科根據俄文轉譯、由陳喬年配唱的《國際歌》開始在中國傳唱。陳喬年是安徽懷寧人,陳獨秀次子。

歌曲:《國際歌》

演唱:陳喬年

作詞:歐仁·鮑狄埃、簫三

作曲:皮埃爾·狄蓋

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

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

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

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奴隸們起來起來

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

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我們要奪回勞動果實,讓思想沖破牢籠

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趁熱打鐵才能成功

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一旦把他們消滅乾凈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

那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那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7)創造第一國際擴展閱讀:

《國際歌》這首歌曲是由歌手陳喬年演唱的一首歌曲,歌曲總時長04:26,歌曲發行時間是1888年,

歌曲《國際歌》的其他歌手演唱:

歌手唐朝樂隊演唱的收錄在專輯《唐朝 同名專輯》之中,專輯發行時間是1992-10-01。

歌手中央樂團合唱隊演唱的收錄在專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珍藏版》之中,專輯發行時間是1994-01-01。

⑧ 為什麼英語會成為第一國際語言

英國歷史上的真正的「羅馬人的征服」(Roman Conquest)是在公元後43年開始的。當時羅馬皇帝克羅迪斯(Claudius)率領四萬人馬,用了三年時間終於征服了不列顛島的中部和中南部隨後,整個的英格蘭被羅馬牢牢控制了。,隨著軍事佔領,羅馬文化與風格習慣滲入不列顛。羅馬人的服裝、裝飾品、陶器和玻璃器皿很快在不列顛得到推廣;社會生活開始:「羅馬化」這必然導致拉丁語在不列顛的傳播。在以勝利者自居的羅馬人看來,凱爾特人無疑是「低賤的」,凱爾特語自然不能登「大雅之堂」那時,在不列顛,官方用語、法律用語、商業用語等均是拉丁語;拉丁語成了上層凱爾特人的第二語言。這就是凱爾特語詞彙為什麼很少能倖存下來的歷史原因。在今日英語中,只是在一些地名和河流名稱方面還保留著凱爾特的詞彙成分。例如the Thames ,the Cam,the Dee ,the Avon , the Esk , the Exe , the Stour , the Aire , the Derwent , the Ouse , the Severn , the Tees , the Trent , the Wye等,均是凱爾特人命名的河流。在Duncombe, Winchcombe, Holcome, Cumberland, Coombe 等地名中,也可看到凱爾特語cumb (=deep valley::深谷)一詞的成分,在Torcross , Torquay,Torrington等地名中,尚保留著凱爾特語torr (=high rock or peak;高岩或山頂)一詞的成分。英國著名城市多爾佛(Dover)、約克(York)的名稱也源於凱爾特語。羅馬人佔領不列顛長達四百年,直到公元407年,羅馬人才因羅馬帝國內外交困不得不開始撤離不列顛。
大約在公元449年,居住在西北歐的三個日耳曼部族侵犯不列顛。他們是盎格魯(Angles)、撒克遜人(Saxons)和朱特人(Jutes)他們乘船橫渡北海,借羅馬帝國衰落、自顧不暇之機『一舉侵入大不列顛諸島。他們遭到凱爾特人的頑強抵抗,征服過程拖延了一個半世紀之久:到了公元六世紀末,大不列顛請島上原先的居民凱爾特人幾乎滅絕,倖存者或逃入山林.或淪為奴隸。這就是英國歷史上發生的「日耳曼人征服」,亦稱「條頓人征服」Teutonic Conquest)。這次外來入侵.對英語的形成起了十分關鍵的作用(見附圖一)。
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屬古代日耳曼人。分市在北歐日德蘭半島、丹麥諸島、德國西北沿海一帶。在羅馬帝國時期,他們往往統稱為「蠻族部落」。他們從事畜牧和狩獵,過著半游牧的生活,且很早就知道農耕。他們的土地是氏族的公有財產,農業經營帶有原始的流動性質。隨著社會的發展,氏族公社逐漸解體,出現了氏族貴族和軍事首領。他們的財富和權勢在頻繁的掠奪中劇增。軍事首領名義上是由民眾大會推選產生的,實際上都出於同一家族。恩格斯曾把這種氏族部落的管理制度稱作軍事****制;他這樣寫道:「其所以稱為軍事****制,是因為戰爭以及進行戰爭的組織現在已成為民族生活的正常職能。鄰人的財富刺激了各民族的貪欲。這些民族把獲得財富看成是最重要的生活目的之一。他們是野蠻人。進行掠奪在他們看來是比進行創造性勞動更容易,甚至更榮譽的事情。以前進行戰爭,只是為了對侵犯進行報復,或者是為了擴大已經感到不夠的領上;觀在進行戰爭,則純粹是為了掠奪,戰爭成為經常的職業了。「 這些所謂的『蠻族」,在摧毀當時羅馬帝國的奴隸制,以及推動西歐封建制度的誕生過程中,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
征服不列顛後,盎格魯人主要佔領了洪伯河(the Humber)以北地區;撒克遜人主要佔領了泰晤士河以南地區;朱特人主要盤踞在英格蘭東南端的肯特(Kent) 和南漢普郡(Southern Hampshire);以及位於英格蘭之南、靠近今天的朴次茅斯(Portsmouth)的懷特島(the Isle of Wight),形成許多小國。公元七世紀初,這些小園合並為七個王國:南部有撒克遜人的威塞克斯(Wessex)、薩塞克斯(Sussex)和埃塞克斯(Essex);東北部和中部有盎格魯人的梅爾西亞(Mercia)、諾森伯里亞(Northumbria),和東盎格里亞(East Anglia);東南部有朱特人的肯特(Kent)王國。各國競相爭雄,達兩百年之久;在英國歷史上稱為「七國時代」(the Anglo-Saxon Heptarchy)。這三個日耳曼部族雖然有各自的方言,但這些方言均屬低地西日耳曼語(Low West Germanic)。有許多共同之處.因此三個部落在語言方面基本上是相通的。他們都使用一種叫做茹尼克(Runic)的文字。這種文字是古代日耳曼各民族通用的文字.它的字母主要由直線組成,以便於刻在木頭或石塊上,是一種由古希臘語和拉丁語發展起來的北歐碑文字。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逐漸形成統一的英吉利民族.他們各自使用的方言也逐漸溶合,出現了一種新的語言棗盎格魯撒克遜語(Anglo-Saxon)。這就是古英語。它是在特定的地理和歷史環境中,經過一系列民族遷移與征服的過程所形成的。
那麼English和England的名稱是如何來的呢?原來,凱爾特人將征服他們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習慣地統稱為Saxons(撒克遜人)。早期拉丁語學者仿照凱爾特人的習慣.也將這三個日耳曼部族稱作Saxones.並將他們征服的不列顛稱作Saxonia。隨後,Angli和Anglia在拉丁語著作中分別代替了Saxones和Saxonia。到了公元700年所有的人都把當時通行在不列顛島上的語言稱作Englisc(盎格魯人一直就是這樣稱呼其使用的語言的),三個入侵的日耳曼部族則統稱為Angelcynn(=kin of the Angles即「盎格魯人的家族」)到了公元1000年整個國家則被稱作Englaland (=land of the Angles盎格魯人的土地)。由於語言內部在發音和拼寫方面發生了演變Englisc和Englaland才變成了今天的English和England。
在追溯英語的歷史發展時,我們通常將它分為三個時期:(一)古英語(Old English),從公元450年至1150年;(二)中古英語(Middle English),從公元1150年至1500年;,(三)現代英語(Modern English),從1500年至今。為便於研究,我們常把1500?/FONT>1700年的英語稱作「早期現代英語」(Early Modern English),1700年至今的英語稱作「後期現代英語」(Later Modern English)。這樣的分期當然不是絕對的,但它有助於我們對英語歷史發展全過程的了解和研究。

⑨ 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史

和平發展時期,它的組織獲得廣泛的發展,影響日益擴大。
運動產生的歷史前提19世紀上半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西歐迅猛發展。在英國基本完成和在法、德等國相繼展開的工業革命創造了現代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形式之間的矛盾日益顯露,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逐漸激化。19世紀30年代起,西歐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無產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它的主要標志是1831年和1834年法國里昂絲織工人的兩次起義(見里昂工人起義),1836~1848年英國的憲章運動以及1844年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這些斗爭超越經濟斗爭的范圍,開始提出無產階級的政治要求,矛頭指向資本主義私有制和資產階級統治。
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無產階級政治運動的出現,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提供了客觀基礎。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K.馬克思、F.恩格斯研究總結工人運動的歷史經驗,批判地繼承人類思想文化史上多方面的優秀成果,特別是吸取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兩國空想社會主義的合理內核,在19世紀40年代中期創立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准備了理論前提。
運動的發端馬克思、恩格斯致力於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工人運動實踐相結合。1846年初,在布魯塞爾建立的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從思想上和組織上為建立無產階級革命政黨進行了准備。1847年 6月在倫敦由正義者同盟改組成立的以德國工人為主體,吸收英、法、比利時等國工人參加的共產主義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個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它的成立標志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誕生。1848年 2月發表的<共產黨宣言>提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戰鬥口號,無產階級革命政黨有了一個明確的理論和實踐的綱領,它指導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勝利前進。
1848年歐洲許多國家掀起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在階級斗爭特別尖銳的法國,無產階級充當推翻金融貴族專政的七月王朝的主力軍,武裝反抗資產階級,謀求自身的解放。1848年巴黎工人 6月起義是現代社會中兩大對抗階級間的第一次偉大戰斗。共產主義者同盟的盟員積極參加了歐洲1848年革命。在普魯士反動政府策劃的1852年10~11月科隆共產黨人審判案之後,根據馬克思的提議,共產主義者同盟於1852年11月解散。
第一國際19世紀60年代,歐洲工人運動重新高漲。無產階級的第一個國際聯合組織國際工人協會(即第一國際)於1864年 9月28日在倫敦成立(見圖)。馬克思是第一國際的創始人之一和它的實際領袖。各國無產階級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實現聯合,共產主義運動的影響從西歐擴展到東歐、美洲的十幾個國家。第一國際奠定了國際無產階級爭取社會主義斗爭的基礎。它的精神產兒1871年巴黎公社(1792~1794)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創立新型民主國家、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英勇嘗試。1865年第一國際總部遷往美國紐約。第一國際共召開過 5次代表大會和兩次代表會議。巴黎公社革命失敗以後,國際工人運動面臨著各國反動勢力的迫害和內部 М.А.巴枯寧分子的破壞,處於非常困難的境地,第一國際的組織形式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形勢和任務。根據馬克思的建議,於1876年7月在美國費城代表會議期間宣告解散。

60、70年代,西歐一些共產黨多次強調,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不存在任何「領袖黨」、「領導中心」,反對任何黨把自己的政治路線強加於人,反對任何重建新的國際中心組織的建議。主張各黨應有選擇本國走向社會主義道路的自由,一切不同觀點的討論必須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反對強加於人,反對以「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名義壓制別國黨,指揮別國黨為自己的戰略需要和外交斗爭服務。中國共產黨歷來認為,各國共產黨之間的關系,應該建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基礎之上,遵循獨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幹涉內部事務的原則。各國共產黨之間在政治上、道義上相互支持,相互援助;在組織上各自獨立。每一個黨各自對本國的革命事業負責,不需要別人指手畫腳。從70年代末期以來,經過有關方面的共同努力,各國共產黨之間的關系有所恢復和加強,在新的基礎上增進友誼與往來。1989年 5月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訪問中國,兩國領導人舉行高級會晤,兩國兩黨實現關系正常化。
一個半世紀以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走過了既有無數成功和勝利、又有嚴重失誤和挫折的發展道路。截至1985年,全世界已有 110個共產主義政黨,8000多萬黨員。盡管在前進的道路上仍會遇到曲折和反復,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必定能夠克服各種困難,解決歷史提出的新課題,不斷取得新的勝利。

⑩ 共產主義哪個國家創造的

共產主義是德國創造的,共產主義是一種政治觀點和思想體系,現今的共產主義奉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為基本思想。19世紀60年代,歐洲工人運動重新高漲。無產階級的第一個國際聯合組織國際工人協會於1864年 9月28日在倫敦成立。馬克思是第一國際的創始人之一和它的實際領袖。

馬克思是德國的思想家、政治學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和社會學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

(10)創造第一國際擴展閱讀:

共產主義社會的歷史條件:

1.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科技極度發達,勞動生產率空前提高,勞動時間大大縮短,社會產品極大豐富。

2.一切私人勞動和小規模生產都被社會化大生產取代,全體社會成員共同佔有生產資料,商品和貨幣消亡。

3.人因生而平等,消滅工農差別、城鄉差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歧視差別。

4.由於生產方式的改變,舊的社會分工的消亡,每個社會成員將獲得自由和全面的發展。

5.整個社會有計劃的按照不同人的需要進行大規模定製生產。

閱讀全文

與創造第一國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