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和鳥有那些聯系 例如,人們根據鳥的飛行原理發明了飛機.
人和鳥是自然界中的生物鏈,誰也少不了誰.
② 人們怎麼根據鳥的翅膀發明了飛機
某人把鳥的翅膀仔細的研究了一下 發現翅膀的截面是一面突出的拉長的水滴形 於是開始模仿並研究這個水滴形 後來發現流體 例如空氣 流過這個形狀的兩面時候 兩面的壓力是不同的 會產生升力 於是就有了機翼 這個特別的水滴形就叫翼型, 但是當初的動力發展並不發達 只有蒸汽機和不成熟的內燃機 於是人們嘗試從山坡上抱著翅膀滑下去 後來發現很容易翻滾 於是學鳥的樣子做了尾巴 就是尾翼 又後來有些人的實驗成功了 人們就進行擇優改良 一代一代直到萊特兄弟造出一架能飛幾百米的飛機
③ 人們是怎樣從鳥兒身上得到啟示發明飛機的
是怎樣從鳥兒身上得到啟示發明飛機的
查看全部4個回答
我來答
我來答 查看全部4個回答
天使惡魔00001
來自科學教育類芝麻團 推薦於 2016-07-12
人類自古就想像鳥兒一樣飛上藍天。科學家認真研究了鳥類飛行的原理,終於在1903年發明了飛機。三十年以後,由於收音機速度的不斷提高,經常發生機翼(yì)因劇烈抖動而破碎的現象,造成機毀人亡的慘(cǎn)禍(huò)。過了好久好久,人類才找到了防止這類事故的方法。其實蜻蜓早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原來,每隻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塊比周圍略重一些的厚斑點,這就是防止翅膀顫抖的關鍵。早知道這一點,科學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啊!現在,飛機設計師吸取了這一教訓,注意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的飛行方法,造出了許多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新式飛機。
在大海中航行的輪船,雖然頭是尖尖的,但總是開不快。而有圓圓的大頭的鯨,卻常常輕而易舉地超過海輪。什麼原因呢?科學家們仔細研究了鯨,發現它的外形是一種極為理想的「 流線體」,而「流線體」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後來工程師模仿(fǎng)鯨的形體,改進了船體的設計,大大提高了輪船舴的速度。
一個人握住一個雞蛋使勁地捏,可是無論怎樣用力,也不能把雞蛋捏碎。薄薄的雞蛋殼怎麼這樣堅固呢?科學家懷著極大的興趣研究了這個問題,終於發現薄薄的蛋殼之所以能承受這么大的壓力,是因為它能夠把受到的壓力均勻(yún)地分散到蛋殼的各個部分。建築師根據這種「薄殼結構」的特點,設計出許多既輕便又省料的建築物。人民大會堂和北京火車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築,屋頂都是這種「薄殼結構」。
④ 人類是怎麼根據鳥來發明飛機的
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
1896年,兩兄弟聽聞了德國航空先驅奧托·李林達爾(又譯奧托·李林塔爾)在一次滑翔飛行中不幸遇難的消息。按說,這條消息對那些夢想飛行的人是一個打擊,但熟悉機械裝置的萊特兄弟卻從中認定,人類進行動力飛行的基礎實際上已足夠成熟,李林達爾的問題在於他還沒有來得及發現操縱飛機的訣竅。對李林達爾的失敗進行了一番總結後,萊特兄弟滿懷激情地投入了對動力飛行的鑽研。
萊特兄弟不僅努力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十分注意直接向活生生的飛行物——鳥類學習。他們常常仰面朝天躺在地上,一連幾個小時仔細觀察鷹在空中的飛行,研究和思索它們起飛、升降和盤旋的機理。當年他們提出的許多新穎想法,都在以後的航空工業中得到了應用。在吸取前人經驗教訓的基礎上,萊特兄弟開始了飛行器的研製。在無法得到別人資助的情況下,他們用自行車生意賺來的錢進行飛機的研製。兄弟倆的配合是完美無缺的。哥哥威爾伯勤勤懇懇,扎扎實實,擁有工程師的細致和謹慎;弟弟奧維爾則富有藝術家的想像力,敢於不斷創新。兩顆智慧的大腦密切配合,相得益彰,正如威爾伯所說:「奧維爾和我一起生活,共同工作,而且簡直是共同思維,就和一個人一樣。兩兄弟認為飛機能不能順利飛行,關鍵就在於如何設計和控制它在飛行過程中各種受力間的平衡。維爾伯·萊特用一張水平放置的紙演示了這個問題:如果讓它自由落下,在理想的平靜空氣當中,我們可以想像它一定是平穩落下,但理想條件是很罕見的,任何一點氣流都會使得紙張翻轉和飄盪。對於飛機來說,完全理想的空氣條件下,要實現上天並不難,但是天空中總是存在風,這就使得實現飛機飛行的關鍵,在於如何調節飛機前後左右各個方向的受力平衡,特別是飛機的重心和升力受力點之間的關系。 早期由於擔心機翼過大,會使得飛機難於操為151平方英尺,皮歇爾的為165平方英尺,查盧特的為143平方英尺。這就使得飛機所能夠獲得的升力並不充裕,相比之下,駕駛員的重量就佔了升力的很大部分,那麼在這種受力情況下,駕駛員自身的位置變化將嚴重地影響飛機的重心,而當時一般的設計思路就是順勢利用這點,由駕駛員改變身體位置來控制飛機的飛行姿態。然而正是這樣一種思路嚴重製約了飛機操縱性能的提升,因此萊特兄弟決定改變這個技術思路。 他們首先仔細研究了前人的試驗數據,再通過大量風箏、滑翔機以及風洞試驗做驗證,設計出了最佳的機翼剖面形狀和角度,以便獲得最大的升力;然後決定把一般大小的機翼增大一倍,達到308平方英尺。最重要的是,他們設計了通過直接控制機翼來操縱飛機飛行姿態的機構,同時,在飛機整體的升力增加後,飛機對於駕駛員自身位置的變化也不那麼敏感了,這就使得飛機盡管機翼面積大大增加,但可操縱性能並沒有比小機翼飛機降低! 兄弟倆認為要建造一架飛行機器,有三個主要的障礙:(1)如何製造升力機翼;(2)如何獲得驅動飛機飛行的動力;(3)在飛機升空之後,如何平衡以及操縱飛機。前兩個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獲得解決。
最初兄弟倆努力製造全尺寸的滑翔機,接連四個夏天,他們前往北卡羅來納州旅行,目的地是個與世隔離的岬角。氣象部門向他們建議,岬角風力大,是有利的練習場。之後不久,他們製作了第一架無人駕駛雙翼滑翔機,把它象風箏一樣放上了天。他們又在飛機的前面安裝了升降舵,也就是一種擺動舵,可以用來操縱橫軸。
1900年10月的一個傍晚,威爾伯·萊特趴在易碎的滑翔機骨架上,迎著海風飄了起來,他成功了。雖然這只是幾秒鍾的飛行,只有1米多高,但萊特兄弟的成就超過了試圖靠移動身體重量操縱飛行的李林達爾。第二年,兄弟倆在上次製作的基礎上,經過多次改進,又製成了一架滑翔機。這年秋天,他們又來到基蒂霍克海邊,一試驗,飛行高度一下子達到180米之高。
1900—1903年,他們製造了3架滑翔機並進行了1000多次滑翔飛行,還自製了200多個不同的機翼進行了上千次風洞實驗,修正了李林達爾的一些錯誤的飛行數據,設計出了較大升力的機翼截面形狀。在此期間,他們的滑翔機多次滑翔距離超過1000米。在當時看來,這可是不小的成就。經過不斷鑽研,不斷改進,萊特兄弟不僅迅速掌握了當時的飛行器製造技術,而且在許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從1903年夏季開始,萊特兄弟著手製造這架著名的「飛行者一號」雙翼機。動力飛行首先需要一台發動機,但當時市面上根本沒有飛機的發動機出售,也沒有一家公司願意冒險製造航空發動機。但是兄弟倆並沒有氣餒,他們請了機械師查爾斯?泰勒(Charles?Taylor)來幫他們製造了一台大約12馬力、重77.2千克的活塞式發動機。有了發動機,威爾伯和奧利弗只盼著多風的秋季能早日到來。10月中旬,「飛行者號」組裝完畢,奧維爾對新飛行器非常滿意,「這是我們迄今為止造得最好的一架飛機。『她』非常聽話。」 奧維爾的感情不難理解,「飛行者一號」的每一根「肋條」都是他們親手製作而成。
⑤ 飛機是根據鳥的什麼發明的
飛機是根據鳥兒的滑翔原理發明的。鳥的體型是流線型的,所以氣流通過鳥頭後,內一分為二,最後在尾部匯容合。因此在前進過程中根據物理中的一個公式可以算出,此時會產生一個向上的動力。
約在公元1800年,氣體動力學創始人之一的英國科學家凱利,曾深入地研究過飛行動物的形態,尋找最具流線型的結構。他模仿鳥翼設計了一種機翼曲線,與現代飛機機翼截面曲線幾乎完全相同。法國生理學家馬雷曾寫過一本研究鳥類飛行的《動物的機器》的書,介紹了鳥的體重與翅膀負荷(即單位翅膀面積所負的重量)的知識。後來,俄國科學家茹可夫斯基在研究鳥類飛行的基礎上,提出了航空動力學的理論,正是通過對鳥類的一系列的研究,終於找到了人類上天的關鍵所在。在人們模仿鳥類翅膀,採用大功率輕便發動機帶動螺旋槳之後,美國萊特兄弟終於在1903年發明了飛機,實現了人類夢寐以求的飛上天空的願望。
⑥ 科學家從小鳥啟示發明了飛機的原理
近代由於空氣動力學以及機械學的發展,人們漸漸懂得了鳥類飛行的原理,是由於鳥類的翅膀形狀,氣流流過翅膀上表面的速度比流過下表面的速度快,導致下翼面受到的向上的氣流壓力大於上翼面受到的向下的氣流壓力,這個壓力差就是升力,並由此製造了飛機。
空氣的流速不同,造成的空氣壓強不同,也就是說,飛機在上下面的構造結構不同,上面的曲面造成空氣的流速與下面不同,從而導致空氣壓強不同,上面壓強小,所以飛機就被空氣「托」了起來。
飛機在高速飛行時,常會引起劇烈振動,甚至有時會折斷機翼而引起飛機失事。蜻蜓依靠加重的翅膀在高速飛行時安然無恙,於是人們效仿蜻蜓在飛機的兩翼加上了平衡重錘,解決了因高速飛行而引起振動這個令人棘手的問題。
(6)人們根據鳥的飛行怎樣發明飛機擴展閱讀:
飛機飛行原理:
飛機的機翼橫截面一般前端圓鈍、後端尖銳,上表面拱起、下表面較平。當等質量空氣同時通過機翼上表面和下表面時,會在機翼上下方形成不同流速。
空氣通過機翼上表面時流速大,壓強較小;通過下表面時流速較小,壓強大,因而此時飛機會有一個向上的合力,即向上的升力,由於升力的存在,使得飛機可以離開地面,在空中飛行。飛機飛行速度越快、機翼面積越大,所產生的升力就越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飛機
⑦ 人們仿照鳥的飛行製造了飛機,還有哪些發明是受動物的啟發
1.蒼蠅,是細菌的傳播者,誰都討厭它。可是蒼蠅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導航儀」,人們模仿它製成了「振動陀螺儀」。這種儀器目前已經應用在火箭和高速飛機上,實現了自動駕駛。蒼蠅的眼睛是一種「復眼」,由30O0多隻小眼組成,人們模仿它製成了「蠅眼透鏡」。「蠅眼透鏡」是用幾百或者幾千塊小透鏡整齊排列組合而成的,用它作鏡頭可以製成「蠅眼照相機」,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張相同的相片。這種照相機已經用於印刷製版和大量復制電子計算機的微小電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質量。「蠅眼透鏡」是一種新型光學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2 魚兒在水中有自由來去的本領,人們就模仿魚類的形體造船,以木槳仿鰭。相傳早在大禹時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觀察魚在水中用尾巴的搖擺而游動、轉彎,他們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槳。通過反復的觀察、模仿和實踐,逐漸改成櫓和舵,增加了船的動力,掌握了使船轉彎的手段。這樣,即使在波濤滾滾的江河中,人們也能讓船隻航行自如。
3 鳥兒展翅可在空中自由飛翔。據《韓非子》記載魯班用竹木作鳥「成而飛之,三日不下」。然而人們更希望仿製鳥兒的雙翅使自己也飛翔在空中。早在四百多年前,義大利人利奧那多·達·芬奇和他的助手對鳥類進行仔細的解剖,研究鳥的身體結構並認真觀察鳥類的飛行。設計和製造了一架撲翼機,這是世界上第一架人造飛行器。
4 生物在漫長的年代裡就是生活在被聲音包圍的自然界中,它們利用聲音尋食,逃避敵害和求偶繁殖。因此,聲音是生物賴以生存的一種重要信息。義大利人斯帕蘭贊尼很早以前就發現蝙蝠能在完全黑暗中任意飛行,既能躲避障礙物也能捕食在飛行中的昆蟲,但是堵塞蝙蝠的雙耳後,它們在黑暗中就寸步難行了。面對這些事實,帕蘭贊尼提出了一個使人們難以接受的結論:蝙蝠能用耳朵「看東西」。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20年哈台認為蝙蝠發出聲音信號的頻率超出人耳的聽覺范圍。並提出蝙蝠對目標的定位方法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郎之萬發明的用超聲波回波定位的方法相同。遺憾的是,哈台的提示並未引起人們的重視,而工程師們對於蝙蝠具有「回聲定位」的技術是難以相信的。直到1983年採用了電子測量器,才完完全全證實蝙蝠就是以發出超聲波來定位的。但是這對於早期雷達和聲納的發明已經不能有所幫助了。
5 在利奧那多·達·芬奇研究鳥類飛行造出第一個飛行器400年之後,人們經過長期反復的實踐,終於在1903年發明了飛機,使人類實現了飛上天空的夢想。由於不斷改進,30年後人們的飛機不論在速度、高度和飛行距離上都超過了鳥類,顯示了人類的智慧和才能。但是在繼續研製飛行更快更高的飛機時,設計師又碰到了一個難題,就是氣體動力學中的顫振現象。當飛機飛行時,機翼發生有害的振動,飛行越快,機翼的顫振越強烈,甚至使機翼折斷,造成飛機墜落,許多試飛的飛行員因而喪生。飛機設計師們為此花費了巨大的精力研究消除有害的顫振現象,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才找到解決這一難題的方法。就在機翼前緣的遠端上安放一個加重裝置,這樣就把有害的振動消除了。可是,昆蟲早在三億年以前就飛翔在空中了,它們也毫不例外地受到顫振的危害,經過長期的進化,昆蟲早已成功地獲得防止顫振的方法。生物學家在研究蜻蜓翅膀時,發現在每個翅膀前緣的上方都有一塊深色的角質加厚區——翼眼或稱翅痣。如果把翼眼去掉,飛行就變得盪來盪去。實驗證明正是翼眼的角質組織使蜻蜓飛行的翅膀消除了顫振的危害,這與設計師高超的發明何等相似。假如設計師們先向昆蟲學習翼眼的功用,獲得有益於解決顫振的設計思想,就可似避免長期的探索和人員的犧牲了。面對蜻蜓翅膀的翼眼,飛機設計師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6 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自從人類發明了電燈,生活變得方便、豐富多了。但電燈只能將電能的很少一部分轉變成可見光,其餘大部分都以熱能的形式浪費掉了,而且電燈的熱射線有害於人眼。那麼,有沒有隻發光不發熱的光源呢? 人類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發光,如細菌、真菌、蠕蟲、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昆蟲和魚類等,而且這些動物發出的光都不產生熱,所以又被稱為「冷光」。
在眾多的發光動物中,螢火蟲是其中的一類。螢火蟲約有1 500種,它們發出的冷光的顏色有黃綠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螢火蟲發出冷光不僅具有很高的發光效率,而且發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適合人類的眼睛,光的強度也比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種人類理想的光。
科學家研究發現,螢火蟲的發光器位於腹部。這個發光器由發光層、透明層和反射層三部分組成。發光層擁有幾千個發光細胞,它們都含有熒光素和熒光酶兩種物質。在熒光酶的作用下,熒光素在細胞內水分的參與下,與氧化合便發出熒光。螢火蟲的發光,實質上是把化學能轉變成光能的過程。
早在40年代,人們根據對螢火蟲的研究,創造了日光燈,使人類的照明光源發生了很大變化。近年來,科學家先是從螢火蟲的發光器中分離出了純熒光素,後來又分離出了熒光酶,接著,又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了熒光素。由熒光素、熒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滿爆炸性瓦斯的礦井中當閃光燈。由於這種光沒有電源,不會產生磁場,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⑧ 飛機是怎樣根據鳥類發明的
飛機最早是美國人發明的,發明飛機主要是根據地球空氣的氣流,氣壓的物理原理發明出來的很簡單的飛機,後來雖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步改進完善後,成就了今天的飛機。
⑨ 人們根據小鳥發明了飛機,人們根據什麼發明了什麼
人們模仿蒼蠅的眼睛製成了一種新型光學元件蠅眼透鏡,人們模仿魚類的沉浮系統魚鰾設計出潛艇,人們模仿螢火蟲製成人造冷光
⑩ 根據鳥的那些原理發明了飛機
約在公元1800年,氣體動力學創始人之一的英國科學家凱利,曾深入地研究過飛行動物的形態,尋找最具流線型的結構。他模仿鳥翼設計了一種機翼曲線,與現代飛機機翼截面曲線幾乎完全相同。法國生理學家馬雷曾寫過一本研究鳥類飛行的《動物的機器》的書,介紹了鳥的體重與翅膀負荷(即單位翅膀面積所負的重量)的知識。後來,俄國科學家茹可夫斯基在研究鳥類飛行的基礎上,提出了航空動力學的理論,正是通過對鳥類的一系列的研究,終於找到了人類上天的關鍵所在。在人們模仿鳥類翅膀,採用大功率輕便發動機帶動螺旋槳之後,美國萊特兄弟終於在1903年發明了飛機,實現了人類夢寐以求的飛上天空的願望。
現代航空技術飛速發展,先進的飛機時速可達3700公里,但飛機的飛行本領有許多方面不及飛鳥。有一種「軍艦鳥」,它的翅膀骨骼僅有100克重,而兩翅展開卻有2米多長,因此,它飛行時消耗的能量和動力非常少。比「軍艦鳥」更節省「燃料」的是一種叫作金色鷸的小鳥,它從加拿大越海連續飛到南美洲,行程3900公里,而體重只減輕60克。現代航空技術若能趕上這種效率,那麼一架輕型飛機飛行30公里,只需耗用0.5升汽油,僅相當於目前用量的1/9。
「軍艦鳥」
在西印度洋群島上的蜂鳥,身長不過5厘米左右。就是這種小鳥,竟會做現有的任何飛機都做不到的各種機動靈活的飛行:向上高飛升至2000米的高空接著垂直下降,陡然起飛,掉頭飛行,向後退著飛以及懸停空中等。如果一旦把它的飛行奧秘破譯出來,對改善飛機性能將有寶貴的借鑒作用。
鳥類的飛行,還有其他許多優異特性是現代化飛機所不具備的。可以樂觀地預測,繼續深入地研究鳥的飛行並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一定可以進一步改進現有飛機的性能,給未來新型飛機的設計增添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