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abs誰發明的

abs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12-27 17:01:24

A. 什麼是ABS

ABS(自動防抱死剎車系統)可說是行車安全歷史上最重要的三大發明(另外兩個是安全氣囊與安全帶),ABS也是其它安全裝置(如ESP行車動態穩定系統與EBD剎車力分配系統)的基礎。今年是ABS系統誕生25周年紀念。過去的二十五年中,ABS系統拯救了近15000名北美地區駕駛者的寶 貴生命。
在1941年出版的《汽車科技手冊》中寫到:「到現在為止,任何通過機械裝置防止車輪抱死危險的嘗試皆尚未成功,當這項裝置成功的一天,也代表交通安全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根據ACEA(歐洲車輛製造協會)的調查,今天每一輛歐洲生產的新車都搭載了ABS系統,全世界有超過60%的新車擁有此項裝置
2004年是歷史上第一部量產的民用型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自動防抱死剎車系統)誕生的第25周年紀念。在過去的四分之一世紀中,ABS系統不但持續進步、精益求精,也幫助許多車主從鬼門關前逃過一劫。在介紹ABS系統過去25年的巨大貢獻之外,我們還要回顧ABS的發展史。

「自動防抱死剎車」的原理並不難懂,在遭遇緊急情況時,未安裝ABS系統的車輛來不及分段緩剎只能立刻踩死。由於車輛沖刺慣性,瞬間可能發生側滑、行駛軌跡偏移與車身方向不受控制等危險狀況!而裝有ABS系統的車輛在車輪即將達到抱死臨界點時,剎車在一秒內可作用60至120次,相當於不停地剎車、放鬆,即相似於機械自動化的「點剎」動作。此舉可避免緊急剎車時方向失控與車輪側滑,同時加大輪胎摩擦力,使剎車效率達到90%以上。

從微觀上分析,在輪胎從滾動變為滑動的臨界點時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達到最大。在汽車起步時可充分發揮引擎動力輸出(縮短加速時間),如果在剎車時則減速效果最大(剎車距離最短)。ABS系統內控制器利用液壓裝置控制剎車壓力在輪胎發生滑動的臨界點反復擺動,使在剎車盤不斷重復接觸、離開的過程而保持輪胎抓地力最接近最大理論值,達到最佳剎車效果。

ABS的運作原理看來簡單,但從無到有的過程卻經歷過不少挫折(中間缺乏關鍵技術)!1908年英國工程師J. E. Francis提出了「鐵路車輛車輪抱死滑動控制器」理論,但卻無法將它實用化。接下來的30年中,包括Karl Wessel的「剎車力控制器」、Werner Möhl的「液壓剎車安全裝置」與Richard Trappe的「車輪抱死防止器」等嘗試都宣告失敗。在1941年出版的《汽車科技手冊》中寫到:「到現在為止,任何通過機械裝置防止車輪抱死危險的嘗試皆尚未成功,當這項裝置成功的那一天,即是交通安全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可惜該書的作者恐怕沒想到這一天竟還要再等30年之久。

當時開發剎車防抱死裝置的技術瓶頸是什麼?首先該裝置需要一套系統實時監測輪胎速度變化量並立即通過液壓系統調整剎車壓力大小,在那個沒有集成電路與計算機的年代,沒有任何機械裝置能夠達成如此敏捷的反應!等到ABS系統的誕生露出一線曙光時,已經是半導體技術有了初步規模的1960年代早期。

精於汽車電子系統的德國公司Bosch(博世)研發ABS系統的起源要追溯到1936年,當年Bosch申請「機動車輛防止剎車抱死裝置」的專利。1964年(也是集成電路誕生的一年)Bosch公司再度開始ABS的研發計劃,最後有了「通過電子裝置控制來防止車輪抱死是可行的」結論,這是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名詞在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世界上第一具ABS原型機於1966年出現,向世人證明「縮短剎車距離」並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投入的資金過於龐大,ABS初期的應用僅限於鐵路車輛或航空器。Teldix GmbH公司從1970年和賓士車廠合作開發出第一具用於道路車輛的原型機——ABS 1, 該系統已具備量產基礎,但可靠性不足,而且控制單元內的組件超過1000個,不但成本過高也很容易發生故障。

1973年Bosch公司購得50%的Teldix GmbH公司股權及ABS領域的研發成果,1975年AEG、Teldix與Bosch達成協議,將ABS系統的開發計劃完全委託Bosch公司整合執行。「ABS 2」在3年的努力後誕生!有別於ABS 1採用模擬式電子組件, ABS 2系統完全以數字式組件進行設計,不但控制單元內組件數目從1000個銳減到140個,而且有造價降低、可靠性大幅提升與運算速度明顯加快的三大優勢。兩家德國車廠賓士與寶馬於1978年底決定將ABS 2這項高科技系統裝置在S級及7系列車款上。

在誕生的前3年中,ABS系統都苦於成本過於高昂而無法開拓市場。從1978到1980年底,Bosch公司總共才售出24000套ABS系統。所幸第二年即成長到76000套。受到市場上的正面響應,Bosch開始TCS循跡控制系統的研發計劃。1983年推出的ABS 2S系統重量由5.5公斤減輕到4.3公斤,控制組件也減少到70個。到了1985年代中期,全球新出廠車輛安裝ABS系統的比例首次超過1%,通用車廠也決定把ABS列為旗下主力雪佛蘭車系的標准配備。

1986年是另一個值得紀念的年份,除了Bosch公司慶祝售出第100萬套ABS系統外,更重要的是Bosch推出史上第一具供民用車使用的TCS/ ASR循跡控制系統。TCS/ ASR的作用是防止汽車起步與加速過程中發生驅動輪打滑,特別是防止車輛過彎時的驅動輪空轉,並將打滑控制在10%到20%范圍內。由於ASR是通過調整驅動輪的扭矩來控制,因而又叫驅動力控制系統,在日本又稱之為TRC或TRAC。

ASR和ABS的工作原理方面有許多共同之處,兩者合並使用可形成更佳效果,構成具有防車輪抱死和驅動輪防打滑控制(ABS /ASR)系統。這套系統主要由輪速感測器、ABS/ ASR ECU控制器、ABS驅動器、ASR驅動器、副節氣門控制器和主、副節氣門位置感測器等組成。在汽車起步、加速及行進過程中,引擎ECU根據輪速感測器輸入的信號,當判定驅動輪的打滑現象超過上限值時,就進入防空轉程序。首先由引擎ECU降低副節氣門以減少進油量,使引擎動力輸出扭矩減小。當ECU判定需要對驅動輪進行介入時,會將信號傳送到ASR驅動器對驅動輪(一般是前輪)進行控制,以防止驅動輪打滑或使驅動輪的打滑保持在安全范圍內。第一款搭載ASR系統的新車型在1987年出現,賓士S 級再度成為歷史的創造者。

隨著ABS系統的單價逐漸降低,搭載ABS系統的新車數目於1988年突破了爆炸性成長的臨界點,開始飛快成長,當年Bosch的ABS系統年度銷售量首次突破300萬套。技術上的突破讓Bosch在1989年推出的ABS 2E系統首次將原先分離於引擎室(液壓驅動組件)與中控台(電子控制組件)內,必須依賴復雜線路連接的設計更改為「兩組件整合為一」設計!ABS 2E系統也是歷史上第一個舍棄集成電路,改以一個8 k位元組運算速度的微處理器(CPU)負責所有控制工作的ABS系統,再度寫下了新的里程碑。該年保時捷車廠正式宣布全車系都已安裝了ABS,3年後(1992年)賓士車廠也決定緊跟保時捷的腳步。

1990年代前半期ABS系統逐漸開始普及於量產車款。Bosch在1993年推出ABS 2E的改良版:ABS 5.0系統,除了體積更小、重量更輕外,ABS 5.0裝置了運算速度加倍(16 k位元組)的處理器,該公司也在同年年中慶祝售出第1000萬套ABS系統。

ABS與ASR/ TCS系統已受到全世界車主的認同,但Bosch的工程團隊卻並不滿足,反而向下一個更具挑戰性的目標:ESP(Electronic Stabilty Program,行車動態穩定系統)前進!有別於ABS與TCS僅能增加剎車與加速時的穩定性,ESP在行車過程中任何時刻都能維持車輛在最佳的動態平衡與行車路線上。ESP系統包括轉向感測器(監測方向盤轉動角度以確定汽車行駛方向是否正確)、車輪感測器(監測每個車輪的速度以確定車輪是否打滑)、搖擺速度感測器(記錄汽車繞垂直軸線的運動以確定汽車是否失去控制)與橫向加速度感測器(測量過彎時的離心加速度以確定汽車是否在過彎時失去抓地力),在此同時、控制單元通過這些感測器的數據對車輛運行狀態進行判斷,進而指示一個或多個車輪剎車壓力的建立或釋放,同時對引擎扭矩作最精準的調節,某些情況下甚至以每秒150次的頻率進行反應。整合ABS、EBD、EDL、ASR等系統的ESP讓車主只要專注於行車,讓計算機輕松應付各種突發狀況。

延續過去ABS與ASR誕生時的慣例,賓士S 級還是首先使用ESP系統的車型(1995年)。4年後賓士公司就正式宣布全車系都將ESP列為標准配備。在此同時,Bosch於1998及2001年推出的ABS 5.7、ABS 8.0系統仍精益求精,整套系統總重由2.5公斤降至1.6公斤,處理器的運算速度從48 k位元組升級到128 k位元組,賓士車廠主要競爭對手寶馬與奧迪也於2001年也宣布全車系都將ESP列為標准配備。Bosch車廠於2003年慶祝售出超過一億套ABS系統及1000萬套ESP系統,根據ACEA(歐洲車輛製造協會)的調查,今天每一輛歐洲大陸境內所生產的新車都搭載了ABS系統,全世界也有超過60%的新車擁有此項裝置。

「ABS系統大幅度提升剎車穩定性同時縮短剎車所需距離」Robert Bosch GmbH(Bosch公司的全名)董事會成員Wolfgang Drees說。不像安全氣囊與安全帶(可以透過死亡數目除以車禍數目的比例來分析),屬於「防患於未然」的ABS系統較難以真實數據佐證它將多少人從鬼門關前搶回?但據德國保險業協會、汽車安全學會分析了導致嚴重傷亡交通事故的原因後的研究顯示,60%的死亡交通事故是由於側面撞車引起的,30%到40%是由於超速行駛、突然轉向或操作不當引發的。我們有理由相信ABS及其衍生的ASR與ESP系統大幅度降低緊急狀況發生車輛失去控制的機率。NHTSA(北美高速公路安全局)曾估計ABS系統拯救了14563名北美駕駛人的性命!

從ABS到ESP,汽車工程師在提升行車穩定性的努力似乎到了極限(民用型ESP系統誕生至今已近10年),不過就算計算機再先進仍須要駕駛人的適當操作才能發揮最大功效。在文章的結尾,我們告訴你如何善用ABS系統?

多數車主都沒有遭遇過緊急狀況(也希望永遠不要),卻不能不知道面臨關鍵時刻要如何應對?在緊急情況下踩下剎車時,ABS系統制動分泵會迅速作動,剎車踏板立刻產生異常震動與顯著噪音(ABS系統運作中的正常現象),這時你應毫不猶豫地用力將剎車踩死(除非車上擁有EBD剎車力輔助裝置,否則大多數駕駛者的剎車力量都不足),另外ABS能防止緊急剎車時的車輪抱死現象、所以前輪仍可控制車身方向。駕駛者應邊剎車邊打方向進行緊急避險,以向左側避讓路中障礙物為例,應大力踏下剎車踏板、迅速向左轉動方向盤90度,向右回輪180度,最後再向左回90度。最後要提的是ABS系統依賴精密的車輪速度感測器判斷是否發生抱死情況?平時要經常保持在各個車輪上的感測器的清潔,防止有泥污、油污特別是磁鐵性物質粘附在其表面,這些都可能導致感測器失效或輸入錯誤信號而影響ABS系統正常運作。行車前應經常注意儀錶板上的ABS故障指示燈,如發現閃爍或長亮,ABS系統可能已經故障(尤其是早期系統),應該盡快到維修廠排除故障。

最後要提醒讀者的是,ABS/ ASR/ ESP系統雖然是高科技的結晶,但並不是萬能的,也別因為有了這些行車主動安全系統就開快車。ABS過去的確救了許多駕駛者的生命,但卻不能保證讓每位駕駛者化險為夷,安全的駕駛車輛是個永遠的話題。

B. 比如有ABS之類的是啥

西班牙簡稱
西班牙有兩種翻譯 Spain和Espana
這里為Espana的簡稱
ESP 電控行駛平穩系統
Electronic Stabilty Program; 包含ABS及ASR,是這兩種系統功能上的延伸。因此,ESP稱得上是當前汽車防滑裝置的最高級形式。ESP系統由控制單元及轉向感測器(監測方向盤的轉向角度)、車輪感測器(監測各個車輪的速度轉動)、側滑感測器(監測車體繞垂直軸線轉動的狀態)、橫向加速度感測器(監測汽車轉彎時的離心力)等組成。控制單元通過這些感測器的信號對車輛的運行狀態進行判斷,進而發出控制指令。有ESP與只有ABS及ASR的汽車,它們之間的差別在於ABS及ASR只能被動地作出反應,而ESP則能夠探測和分析車況並糾正駕駛的錯誤,防患於未然。ESP對過度轉向或不足轉向特別敏感,例如汽車在路滑時左拐過度轉向(轉彎太急)時會產生向右側甩尾,感測器感覺到滑動就會迅速制動右前輪使其恢復附著力,產生一種相反的轉矩而使汽車保持在原來的車道上。當然,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度的范圍,如果駕車者盲目開快車,現在的任何安全裝置都難以保全; ESP大概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感測器:轉向感測器、車輪感測器、側滑感測器、橫向加速度感測器、方向盤油門剎車踏板感測器等。這些感測器負責採集車身狀態的數據。
2、ESP電腦:將感測器採集到的數據進行計算,算出車身狀態然後跟存儲器裡面預先設定的數據進行比對。當電腦計算數據超出存儲器預存的數值,即車身臨近失控或者已經失控的時候則命令執行器工作,以保證車身行駛狀態能夠盡量滿足駕駛員的意圖。
3、執行器:說白了ESP的執行器就是4個車輪的剎車系統,其實ESP就是幫駕駛員踩剎車。和沒有ESP的車不同的是,裝備有ESP的車其剎車系統具有蓄壓功能。簡單的說蓄壓就是電腦可以根據需要,在駕駛員沒踩剎車的時候替駕駛員向某個車輪的制動油管加壓好讓這個車輪產生制動力。另外ESP還能控制發動機的動力輸出什麼的,反正是相關的設備他都能插一腿!
4、與駕駛員的溝通:儀表盤上的ESP燈。
ESP的工作過程:
1、這車左轉當車輛出現轉向不足的時候(就是速度太快拐不過來了)。ESP各個感測器會把轉向不足的消息告訴電腦,然後電腦就控制左後輪制動,產生一個拉力和一個扭力來對抗車頭向右推的轉向不足趨勢。
2、還是左轉,後輪抓地不足或者後驅車油門踩猛了出現轉向過度的時候(就是甩屁股)。ESP會控制右前輪制動,同時減小發動機輸出的功率。糾正錯誤的轉向姿態。
3、直線剎車由於地面附著力不均勻出現跑偏的時候(這事有ABS的車也會出現,我下雪的時候老在雪地上這么玩,這時候車身會向抓地強的一邊跑偏)。ESP會控制附著力強的輪子減小制動力,讓車按照駕駛員預想的行駛線路前進。同樣當一邊剎車一邊轉向的時候ESP也會控制某些車輪增大制動力或者減小制動力讓車子按照駕駛員的意圖行進。
ESP的版本:
ESP也有版本。據說國產BORA用的ESP版本老,開車時候經常有被ESP「強奸」的感覺。而老款的國產BMW3系(E46)的ESP介入感就很不明顯,但是ESP給予駕駛員的自由度很小,車永遠按著最佳的行進路線4個輪子緊緊咬著地面穩穩當當的跑,很多玩家都向BMW投訴這車不好玩。反正ESP的發明者BOSCH一直在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完善ESP的程序,讓車又安全又自然又好玩。
ESP與安全:
ESP絕對是車輛主動安全系統的終極設備,它替駕駛員完成很多不可能的動作,讓車能夠更加易於控制。但是什麼東西都不是萬能的,ESP也逃脫不了物理定律的束縛。當車身出現輕微失控的時候ESP可以通過制動系統修正車身姿態,這車要是過彎速度太快輪胎的抓地力抵不過離心力的時候,再高級的ESP也不能挽回這車沖出去的結局。
ESP的未來:
我感覺ESP的未來就是和4輪驅動系統相結合,通過分動器控制傳遞到前後軸的扭力比例,再通過EDS電子差速鎖控制某個輪子獲得的扭力。這樣ESP施展才能的機會就更大了。呵呵。80年代寶時捷959有過類似的裝置,但是是機械的,是通過調整前後軸分配到的動力大小來適應不同的路面狀況。現在,三菱的EVO7也裝備了類似的四驅系統。
另外,大眾的4MOTION四驅系統也具有這個功能,4MOTION通過電腦控制的Haldex分動器分配動力。平時Haldex分動器把動力分配給前軸,以降低傳動過程中的動力損失同時減小油耗,當電腦認為車身姿態出現問題的時候,Haldex分動器會把一部分動力分配到後輪以產生驅動力。

本回答由網友推薦

3

評論

分享

舉報



匿名用戶
2013-09-08

展開全部

電子穩定裝置(Electronic Stablity Program,簡稱ESP)是由賓士汽車公司首先應用在它的A級車上的。ESP實際上是一種牽引力控制系統,與其他牽引力控制系統比較,ESP不但控制驅動輪,而且可控制從動輪。如後輪驅動汽車常出現的轉向過多情況,此時後輪失控而甩尾,ESP便會剎慢外側的前輪來穩定車子;在轉向過少時,為了校正循跡方向,ESP則會剎慢內後輪,從而校正行駛方向。
ESP工作原理
ESP一般需要安裝轉向感測器、車輪感測器、側滑感測器、橫向加速度感測器等。ESP可以監控汽車行駛狀態,並自動向一個或多個車輪施加制動力,以保持車子在正常的車道上運行,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進行每秒150次的制動。目前ESP有3種類型:能向4個車輪獨立施加制動力的四通道或四輪系統;能對兩個前輪獨立施加制動力的雙通道系統;能對兩個前輪獨立施加制動力和對後輪同時施加制動力的三通道系統。

ESP�0�3的組成部件

ESP�0�3除用到了ABS和TCS的輪速感測器和液壓調節器之外,還包含包含了一個集成有側向加速感測器的橫擺角速度感測器和方向感測器,這兩只感測器主要負責測量汽車圍繞其縱軸的回轉運動和記錄駕駛員的轉向意圖。

①帶有ECU的液壓調節器:增加或減少車輪制動器中的制動壓力

②輪速感測器:測量車輪的即時轉速

③轉向角感測器:用於記錄駕駛員的轉向意圖

④橫擺角速度感測器和側向加速度感測器:測量汽車圍繞其縱軸的回轉運動和離心力

⑤與發動機管理系統進行通訊的設備

ESP可以使汽車的安全性提高很多,但它也只是一個安全輔助系統,並不是萬能的。
ESP也無法對抗物理學定律,如果汽車跑得太快,在某些情況下仍可能出事故。

搶首贊

評論

分享

舉報

























更多回答(3)

其他類似問題

C. abs的發展歷程

ABS的發展歷史

ABS的作用
ABS可在汽車制動時根據車輪的運動養成自動調節車輪的制動壓力,防止車輪抱死,其實質就是使傳統的制動過程變為瞬間的控制過程,即在制動時使車輪與地面達到「抱而不死,死而不抱」的狀態,其目的是使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達到最大,同時又可以避免後輪側滑和前輪喪失轉向能力,以使汽車取得最佳的制動效能。因此,ABS具有以下優點:

縮短制動距離。 ABS能保證汽車在雨後、冰雪及泥濘路面上獲得較高的制動效能,防止汽車側滑甩尾(鬆散的沙土和積雪很深的路面除外);

保持汽車制動時的方向穩定性; 32692549

保持汽車制動時的轉向穩定性;

減少汽車制動時輪胎的磨損。ABS能防止輪胎在制動過程中產生劇烈的拖痕,提高輪胎使用壽命;

減少駕駛員的疲勞強度(特別是汽車制動時的緊張情緒)。

鑒於防抱制動系統(ABS)具有如上的優越性,所以該系統的裝車率逐年上升。
ABS技術是英國人霍納摩爾1920年研製發明並申請專利,早在20世紀30年代,ABS就已經在鐵路機車的制動系統中應用,目的是防止車化在制動過程中抱死,導致車輪與鋼軌局部急劇摩擦而過早損壞。1936年德國博世公司取得了ABS專利權。它是由裝在車輪上的電磁式轉速感測器和控制液壓的電磁閥組成,使用開關方法對制動壓力進行控制。

20世紀40年代末期,為了縮短飛機著陸時的滑行距離、防止車輪在制動時跑偏、甩尾和輪胎劇烈磨耗,飛機制動系統開始採用ABS,並很快成為飛機的標准裝備。20世紀50年代防抱制動系統開始應用於汽車工業。1951年Goodyear航空公司裝於載重車上;1954年福特汽車公司在林肯車上裝用法國航空公司的ABS裝置。

1978年ABS系統有了突破性發展。博世公司與賓士公司合作研製出三通道四輪帶有數字式控制器的ABS系統,並批量裝於賓士轎車上。由於微處理器的引入,使ABS系統開始具有了智能,從而奠定了ABS系統的基礎和基本模式。

1981年德國的威伯科(WABCO)公司與賓士公司在載重車上裝用了數字式ABS系統。ABS的市場佔有率迅速上升。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藉助於電子控制技術的進步,ABS的更為靈敏、成本更低、安裝更方便、價格也更易被中小型家用轎車所接受。這期間較為典型的ABS裝置有博世(BOSch)公司於1979年推出的Bosch2型,大陸特威斯(Teves)1984年推出的具有防抱制動和驅動防滑功能的ABS/ASR 2U型。機械與電子元件持續不斷的發展和改進使ABS的優越性越來越明顯,隨著激烈的競爭,技術的日趨成熟,ABS變得更精密,更可靠,價格也在下降。

1987年歐共體頒布一項法規,要求從1991年起,歐共體所有成員國生產的所有新車型均需裝備防抱制動裝置,同時規定凡載重16t以上的貨車必須裝備ABS,並且禁止無此裝置的汽車進口。日本規定,從1991年起,總質量超過13t的牽引車,總質量超過10t的運送危險品的拖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大客車都必須安裝ABS。

目前,國際上ABS在汽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已成為絕大多數類型汽車的標准裝備。北美和西歐的各類客車和輕型貨車ABS的裝備率已達90%以上,轎車ABS的裝備率在60%以左右,運送危險品的貨車ABS的裝備率為100%。

我國的ABS現狀

我國對ABS的研究現狀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目前,我國政府已制定車輛安全性方面的強制性法規,GB12676-1999《汽車制動系統結構、性能和試驗方法》,規定首先在重型車和大客車上安裝電子控制式ABS。GB7258-2004《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又具體規定了必須安裝的車型和時間。規定決質量大於12000kg的長途客車和旅遊客車總質量大於16000kg 允許掛接總質量大於10000kg 的掛車的貨車及總質量大於10000kg的掛車必須安裝ABS。

我國有許多單位和企業從事ABS的研製工作,東風汽車公司、重慶公路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學、清華大學、上海汽車制動系統有限公司和山東重汽集團等。其中山東重汽集團引進國際先進技術進行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進展。重慶公路研究所研製的適用於中型汽車的氣制動FKX-ACI型ABS裝置已通過國家級技術鑒定,但各種制動情況的適應性還有待提高。清華大學研製的適用於輕型和小型汽車的液壓ABS系統,北京理工大學和上海汽車制動系統有限公司致力於轎車的液壓ABS系統的研究,已分別取得初步成果。

ABS的展望

根據國內外的一些研究動態和高檔轎車的實際應用表明,ABS技術將沿著以下幾個方面繼續發展:

(1)ABS和驅動防滑控制裝置ASR一體化。ABS以防止車輪抱死為目的,ASR是防止車輪過分滑轉,ABS是為了緩解制動,ASR是為了施加制動。由於二者技術上經較接近,且都能在低附著路面上充分體現它們的作用,所以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2)動態穩定控制系統VDC(或電子穩定控制(ESP))。VDC主要在ABS/ASR基礎上解決汽車轉向行駛時的方向穩定性問題。ABS與電子全控式(或半控式)懸架、電子控制四輪轉向、電子控制液壓轉向、電子控制自動變速器等控制系統在功能、結構上有機地結合起來,保證汽車在各種惡劣情況下行駛時,都具有良好的動態穩定性。

(3)ABS/ASR與自動巡航系統(ACC)集成。自動巡航控制系統(ACC)的目的是在巡航行駛時自動把車速限制在一個設定的速度,並且能夠根據前方車輛的行駛善,自動施加制動或加速使其保持在一定的安全距離內行駛。在遇到障礙物時,可以自動施加制動,把車速調整到安全范圍內。由於ABS/ASR和ACC都要用到相同的輪速採集系統,制動壓力調節裝置以及發動機輸出力矩調節裝置,因此ABS/ASR/ACC集成化系統,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提高汽車的整體安全性能。

(4)減小體積,降低重量。為了提高汽車的安全性能,增加了一些裝置,汽車的重量了隨之增加,對燃料經濟性不利。所以新增設的各種裝置必須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盡量地減少重量。另外,不論是大型車還是小型車,發動機的安裝空間都是非常緊湊的,因此,也要求ABS控制器的體積盡可能的小一些。

(5)隨著ABS與新一代制動系統的結合,如電子液壓制動EHB、電子機械制動EMB、ABS有了更快的響應速度,更好的控制效果,而且更容易與其他電子系統集成。ABS將成為集成化汽車底盤系統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節點。

(6)在ABS系統中嵌入電子制動力分配裝置(EBD)構成了ABS+EBD系統。EBD的功能就是在汽車ABS開始制動壓力調節之前,高速計算出汽車四個輪胎與路面間的附著力大小,然後調節車輪與附著力的區配,進一步提高車輛制動時的方向穩定性,同時盡可能地縮短制動距離。

(7)在ABS系統的基礎上擴展成車速記錄儀(VSR),又稱汽車黑匣子。該裝置通過實時採集的四個車輪輪速信號,再現交通事故發生過程中汽車的實際運行軌跡以及駕駛員對車輛的操作情況,便於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能准確判斷事故的責任。

掌握ABS核心技術不但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具有深遠意義,可有力地推動我國汽車工業的現代化進程。

D. ABS的作用是什麼

ABS的作用

一些網友問,都說ABS對汽車安全很重要,但是還是沒有徹底弄明白,ABS為什麼有那麼些好處?

汽車突然遇到情況發剎車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駕駛者往往會一腳將剎車踏板踩到底來個急剎車,這時候的車子十分容易產生滑移並發生側滑,即人們俗稱的'甩尾',這是一種非常容易造成車禍的現象。造成汽車側滑的原因很多,例如行駛速度,地面狀況,輪胎結構等都會造成側滑,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汽車在緊急制動時車輪失去了滾動所產生的方向穩定性,此時此刻駕駛者盡管扭動方向盤也會無濟於事。在制動時,若前輪先被抱死,方向有可能失控;若後輪先被抱死,將會出現側滑、甩尾。而裝配了ABS,可以防止四輪制動時被抱死,減少事故的發生。

人發明了輪子,用安裝了輪子的"車"來達到省力的目的。從那時候起,這些安了輪子的車就要服從它們的輪子的運動規律。

那麼,什麼是輪子的運動規律?
那就是:當它滾動時,運動的方向必須垂直於它的軸線。

所以,我們把車軸橫著固定在車身上,驅動輪一轉,車子就沿縱向運動了。

要轉彎怎麼辦?通過方向盤使四個輪子的軸線相交於一個點,汽車就繞那個點(轉彎中心)轉動了。

但是,一旦輪子不轉了,上述的規律就不存在了。沒有了這個規律做主宰,汽車的運動就變得難以捉摸了。它可能

* 按照慣性運動
如果汽車原來在平直的路面上行駛,問題可能不大。如果汽車正在彎道上行駛,離心慣性力作用下就會脫離原來的道路,發生事故,甚至滾下山崖。

*在外力作用下運動
如果側面來風,汽車可能側滑。如果路面傾斜、凹凸不平、干濕不均,汽車可能滑移。路面條件造成各輪制動力不均勻,汽車會突發轉動。

以上這些情況可以單獨發生也可以一起發生。所以,一旦車論抱死了,誰也說不準會發生什麼事。

但是,只要車輪還在滾動,上述情況就不會發生。為什麼?因為滾動著的車論要遵循它的運動規律,就是沿著垂直於軸線的方向運動。只要軸的方向不變,車的方向就不變。你就能夠把握汽車的運動。

ABS的作用就是防止車輪在制動過程中抱死。

車輪不抱死,剎車距離會不會變長?恰好相反,實驗表明,設計良好的ABS,制動距離反而更短。這是因為抱死後車輪與地面的摩擦系數反而變小了。ABS可將滑移率控制在10-20%,獲得最大的縱向制動力。

你不能拒絕彎道,你不能讓風不吹水不流,但是你可以選擇開一部裝有ABS的車。

照片http://www.auto169.com/mantan/dipan/abszy2.gif

E. 塑料的發明人是

塑料的發明人是帕克斯,在19世紀的50年代,帕克斯查看了處理膠棉的不同方法。他試著把膠棉與樟腦混合,產生了一種可彎曲的硬材料。帕克斯稱該物質為「帕克辛」,那是最早的塑料。

帕克斯用「帕克辛」製作出了各類物品:梳子、筆、紐扣和珠寶印飾品。然而,帕克斯不大有商業意識,並且還在自己的商業冒險上賠了錢。20世紀時,人們開始挖掘塑料的新用途。幾乎家庭里的所有用品都可以由某種塑料製造出來。

1909年,美國的貝克蘭首次合成了酚醛塑料。20世紀30年代,尼龍問世了,被稱為是「由煤炭、空氣和水合成,比蜘蛛絲細,比鋼鐵堅硬,優於絲綢的纖維」。它們的出現為此後各種塑料的發明和生產奠定了基礎。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塑料的原料以石油取代了煤炭,塑料製造業也得到飛速的發展。

(5)abs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塑料的鑒定方法

1、密度法:通過考查各種塑料的密度,用液體做介質看其沉浮現象,可粗略辨別塑料所屬大類,假設塑料放在水中可浮於水面,那麼可判定原料不是PVC。

2、燃燒法:通過燃燒塑料觀其火焰顏色以及燃燒時發出的氣味和煙霧,通常聚烯烴類原料燃燒火焰多為藍色或淡藍色,氣味比較溫和及淡、煙霧呈白色,而多數帶苯或氯的原料燃燒後易冒黑煙,且氣味濃烈,ABS就是了。另外,如PE、PP有滴燃現象,而PVC等則無滴燃,但有自熄現象。

3、光學法:通過觀察原料透明性進行鑒別,一般常用透明原料為:PS、PC、PMMA、AS;半透明原料為:PE、無規共聚PP、均聚PP、軟質PVC、透明ABS等,其它的原料基本不透明。

4、色辨法:不加助劑的原料,如果本身含有雙鍵,則顏色會顯略黃,如ABS,因有丁二烯共聚,聚合後聚合物中仍含有雙鍵,因此會顯略黃。

F. 奧迪車使用ABS的歷史

ABS的作用

ABS可在汽車制動時根據車輪的運動養成自動調節車輪的制動壓力,防止車輪抱死,其實質就是使傳統的制動過程變為瞬間的控制過程,即在制動時使車輪與地面達到「抱而不死,死而不抱」的狀態,其目的是使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達到最大,同時又可以避免後輪側滑和前輪喪失轉向能力,以使汽車取得最佳的制動效能。因此,ABS具有以下優點:

縮短制動距離。 ABS能保證汽車在雨後、冰雪及泥濘路面上獲得較高的制動效能,防止汽車側滑甩尾(鬆散的沙土和積雪很深的路面除外);

保持汽車制動時的方向穩定性; 32692549

保持汽車制動時的轉向穩定性;

減少汽車制動時輪胎的磨損。ABS能防止輪胎在制動過程中產生劇烈的拖痕,提高輪胎使用壽命;

減少駕駛員的疲勞強度(特別是汽車制動時的緊張情緒)。

鑒於防抱制動系統(ABS)具有如上的優越性,所以該系統的裝車率逐年上升。
ABS技術是英國人霍納摩爾1920年研製發明並申請專利,早在20世紀30年代,ABS就已經在鐵路機車的制動系統中應用,目的是防止車化在制動過程中抱死,導致車輪與鋼軌局部急劇摩擦而過早損壞。1936年德國博世公司取得了ABS專利權。它是由裝在車輪上的電磁式轉速感測器和控制液壓的電磁閥組成,使用開關方法對制動壓力進行控制。

20世紀40年代末期,為了縮短飛機著陸時的滑行距離、防止車輪在制動時跑偏、甩尾和輪胎劇烈磨耗,飛機制動系統開始採用ABS,並很快成為飛機的標准裝備。20世紀50年代防抱制動系統開始應用於汽車工業。1951年Goodyear航空公司裝於載重車上;1954年福特汽車公司在林肯車上裝用法國航空公司的ABS裝置。

1978年ABS系統有了突破性發展。博世公司與賓士公司合作研製出三通道四輪帶有數字式控制器的ABS系統,並批量裝於賓士轎車上。由於微處理器的引入,使ABS系統開始具有了智能,從而奠定了ABS系統的基礎和基本模式。

1981年德國的威伯科(WABCO)公司與賓士公司在載重車上裝用了數字式ABS系統。ABS的市場佔有率迅速上升。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藉助於電子控制技術的進步,ABS的更為靈敏、成本更低、安裝更方便、價格也更易被中小型家用轎車所接受。這期間較為典型的ABS裝置有博世(BOSch)公司於1979年推出的Bosch2型,大陸特威斯(Teves)1984年推出的具有防抱制動和驅動防滑功能的ABS/ASR 2U型。機械與電子元件持續不斷的發展和改進使ABS的優越性越來越明顯,隨著激烈的競爭,技術的日趨成熟,ABS變得更精密,更可靠,價格也在下降。

1987年歐共體頒布一項法規,要求從1991年起,歐共體所有成員國生產的所有新車型均需裝備防抱制動裝置,同時規定凡載重16t以上的貨車必須裝備ABS,並且禁止無此裝置的汽車進口。日本規定,從1991年起,總質量超過13t的牽引車,總質量超過10t的運送危險品的拖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大客車都必須安裝ABS。

目前,國際上ABS在汽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已成為絕大多數類型汽車的標准裝備。北美和西歐的各類客車和輕型貨車ABS的裝備率已達90%以上,轎車ABS的裝備率在60%以左右,運送危險品的貨車ABS的裝備率為100%。

G. ABS是誰發明的 丬匕方

ABS的歷史可追溯到1906年,ABS首次被授予專利,1936年博世注冊了一項防止機動車輛車輪抱死的「機械」專利。Teldix公司在1964年開始研究這個項目,其ABS研究很快被博世全部接管。
1964年Bosch公司再度開始ABS的研發計劃,最後有了「通過電子裝置控制來防止車輪抱死是可行的」結論,這是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名詞在歷史上第一次出現!

H. 防抱死制動系統那國家發明的

制動防抱死系統(antilock brake system)簡稱ABS。作用就是在汽車制動時,自動控制制動器制動力的大小,使車輪不被抱死,處於邊滾邊滑(滑移率在20%左右)的狀態,以保證車輪與地面的附著力在最大值。
世界上第一台防抱死制動系統 ABS(Ant-ilock Brake System), 在 1950 年問世,首先被應用在航空領域的飛機上, 1968 年開始研究在汽車上應用。 70 年代,由於歐美七國生產的新型轎車的前輪或前後輪開始採用盤式制動器,促使了 ABS 在汽車上的應用。 1980 年後,電腦控制的 ABS 逐漸在歐洲、美國及亞洲日本的汽車上迅速擴大。

I. DDAM是什麼人發明的

DDAM(Dynamic Design Analysis Method)即分析方法動態設計,是由美國海軍實驗室定義的一種特定類型的頻譜,用於分析船用裝備的抗沖擊性能。也就是說,是由美國海軍實驗室發明的DDAM。

DDAM的產生是由於機械產品和設備日益向高速、精密、輕量化方向發展,產品結構日趨復雜,對其工作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滿足機械具有良好的靜、動特性和低振動、低雜訊的要求而產生的設計方法。

動態分析設計是基於控制論的一種現代設計方法,是根據一定的動載工況,對設計對象提出的功能要求及設計准則,按照結構動力學的分析方法和實驗方法,對機械進行分析和設計。

(9)abs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動態分析的主要理論基礎是模態分析和模態綜合理論,採用的主要方法有:有限元分析方法、模型試驗方法及傳遞函數分析法等。

1,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具有精度高,適應性強,其計算格式規范統一等特點,故應用十分廣泛。

2,模型試驗方法

利用測試信號的有關分析和處理,便能揭示機構系統的動態特性。但是,沒有利用動力學模型的試驗方法只能得出改進設計的方向性指導,不能定量地顯示設計的改進細節。

3、傳遞函數分析法

傳遞函數分析法是動態分析設計法研究的中心內容。因為利用傳遞函數不必求解微分方程就可研究初始條件為零的系統在輸入信號作用下的動態過程,同時還可以研究系統參數變化或結構參數變化對動態過程的影響,因而使分析和研究過程大為簡化。

另一方面,還可以把對系統性能的要求轉化為對系統傳遞函數的要求,把系統的各種特性用數學模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綜合設計易於實現。

J. ABS防抱死系統是誰發明的

轉來的~~~ABS的歷史可追溯到1906年,ABS首次被授予專利,1936年博世注冊了一項防止機動車輛車輪抱死的「機械」專利。Teldix公司在1964年開始研究這個項目,其ABS研究很快被博世全部接管。1964年Bosch公司再度開始ABS的研發計劃,最後有了「通過電子裝置控制來防止車輪抱死是可行的」結論,這是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名詞在歷史上第一次出現!
世界上第一具ABS原型機於1966年出現,向世人證明「縮短剎車距離」並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投入的資金過於龐大,ABS初期的應用僅限於鐵路車輛或航空器,1947年世界上第一套ABS系統首次應用於B-47轟炸機上。1968年ABS開始研究應用於汽車上。Teldix GmbH公司1970年和賓士車廠合作開發出第一具用於道路車輛的原型機——ABS 1,該系統已具備量產基礎,但可靠性不足。事實上,ABS剛推出的前三年都是非常艱難的,從1978到1980年底,Bosch公司總共才售出24000套ABS系統。所幸第二年即成長到76000套。受到市場上的正面響應,Bosch開始TCS循跡控制系統的研發計劃。到了1985年,全球新出廠車輛安裝ABS系統的比例首次超過1%,通用車廠也決定把ABS列為旗下主力雪佛蘭車系的標准配備。
1975年,由於美國聯邦機動車安全標准121款的通過,許多重型卡車和公共汽車裝備了ABS,但由於制動系統的許多技術問題和卡車行業的反對,在1978年撤銷了這一標准。同年博世作為世界上首家推出電子控制功能的ABS系統的公司,將這套ABS 2的系統開始安裝作為選配配置,並裝配在賓士S級車上,然後很快又配備在了寶馬7系列豪華轎車上。在這一時期之後美國對ABS的進一步研究和設計工作減少了,可是歐洲和日本的製造廠家繼續精心研製ABS。

閱讀全文

與abs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