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有 矛與盾的集合 這篇短文 。
矛與盾的集合
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
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在這緊張危急的關
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
我鑽在鐵屋子裡,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或
烏龜。自衛,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
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於是,發明家發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1916年,英軍的坦克首次沖
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㈡ 「發明家在危急關頭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用一個成語概括這句話
急中生智------形容事態緊急的時候,猛然想出辦法。
㈢ 獵殺潛航5 中有一個任務要我擊沉護衛艦,我實在是找不到,請高手出來幫我下~~~
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鑽在鐵屋子裡,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與烏龜。自衛,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於是,發明家發明了坦克。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1916年9月15日,英軍的坦克首次沖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㈣ 給下面句子選擇合適的詞語。(1)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 猛然
(1)忽然(2)固然(3)發明 |
㈤ 矛和盾的集合第二三四自然段寫發明家發明坦克經過丁三個思考過程都有哪些
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
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鑽在鐵屋子裡,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或烏龜.自衛,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
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於是,發明家發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1916年9月15日,英軍的坦克首次沖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自然段應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矛和盾的集合》課後反思
《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本堂課我在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入手,引出了矛和盾這兩種兵器(圖片展示),同時進行了讀寫。在初讀後把課文歸納成一句話,以「矛盾,坦克之間的關系」為題進入課文,引導學生學習第五段,通過聯繫上下文理解「大顯神威」讀出坦克的威力。接著緊緊圍繞「發明家怎麼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學習1—4自然段。通過找問題,解決問題,體會發明家的思考過程,了解坦克的發明過程。
反思一:閱讀為本,文本中感悟語言,驚嘆創新的神奇威力。
記得有人說過這么一句話:「一堂好的語文課是讀出來的」可見閱讀的重要性。語文課要多讀,「以讀為主,合理想像,適當擴展」。在指導第5段朗讀時,讓學生說說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坦克的威力。同時讓學生想像,「哇哇直叫」 「亂成一團」會是怎樣的景象?這樣學生自然而然會把有關詞語讀重音,這不是又回歸到文本中去了嗎?並且在朗讀時感受到了發明家發明出的坦克的威力, 驚嘆創新的神奇威力。
反思二: 落實單元目標,層層深入的思考中探究發明的過程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在課堂教學中,要多給學生展示的舞台,多給學生說話的機會。用他們的體驗和感悟來代替教師乏味的說教。這樣學生才能在這舞台上跳出優美的舞蹈。了解發明過程,領悟思維方法是本課的重點。在閱讀中,讀懂發明家遇到了什麼問題,怎麼想,在層層深入思考中發明坦克的過程。並且在這個過程中結合語言學習,提高品悟積累的能力。在教學中運用換詞、動作表演,圖片聯繫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詞語,促進對文本的理解。
反思三:聯系生活實際,在比較中感悟文本。
在引入課題時,學生對於「集合」理解僅僅是簡單的數量上的統一。通過對文本的朗讀感悟,了解了發明過程之後。學生對於「集合」有了全新的認識,那是優點的集合、長處的合二為一。課後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集合的例子,通過課堂的學習和生活中的探究讓學生將文本和生活結合提煉出課文蘊含的人生哲理。
3、《矛和盾的集合》課後反思
使教學走向「精細化」——雷毅穎
「細節決定成敗」,大家都知道,這是海爾總裁說的一句話。「海爾」品牌能走出中國,走向世界,走的和大多數企業走的一樣的道路,只是他們的產品更加精細,對自己要求更嚴格,他們走的是「精細化」之路。
我已從教幾年,平時上課並不注重課堂上的每個細節,把握重難點,讓學生明白即可,有時上課挺隨意的。自從暑假看過海爾總裁寫的《細節,決定成敗》這本書後,我細細品味,覺得應該給自己制定一個階段性目標:平時教學走上「精細化」。
於是,平時上課我力求剋制自己隨意的習慣,精益求精注重每個細節:考慮著說每句話,關注每個學生的言行舉動,學生的每次回答問題都給於及時評價,每個教學環節都看錶,力求把握好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高效的學校知識。
而這次學校的公開課,我受益了,因為在細節上我把握的很好,處理的到位,使學生自己悟出了很多道理,明白了文章的精髓,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了他們創造的思維,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
一、力求用少量精闢的語言簡單名了的讓學生明白
首先,用兩個大問題貫穿始終:發明家是怎樣一步一步發明坦克的?坦克在戰場上是如何大顯神威的?,上課時提出,這樣學習目標明確,突出學習重點。還有,老師預設時,想好出現的問題,老師說的每句話。提的每個問題都要簡單,明了,讓學生一聽就明白。
二、引導突破重難點有層次
突破重難點時,一步一步,層層深入。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發明的過程,,老師在用示意圖的方法出示坦克發明過程,加深理解,理解重點;難點是課文的最後一句話:「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是勝利者」,重點理解了,難點也就迎刃而解:先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再讓學生舉例說說這句話的意思,最後再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的例子,老師進一步拓展優勢集合的思想:削筆器,電動摩托車,磁懸浮列車,航空母艦等圖片。
三、評價語要有及性、多樣性、針對性
學生回答時,老師不但要及時評價,還要注意評價時的多樣性,最好不要有重復的評價語,針對性也要強,如:朗讀時要提高學生積極性可針對的評價:讀的好,讀出了坦克的威力無比!你杜阿德讓我也走入了當時的情景。你讀的好,讀出了德國兵的害怕,他們被嚇壞了。回答最後一句話的理解時我是這樣評價的:你真愛動腦筋。你看出了問題的實質。你能從表面看到深層的實質,真了不起!等等。
四、及時提醒學生學習習慣
用簡單的一兩句話及時提醒學生學習習慣,如:在讀書時,提醒「請看書」,在看課件時,提醒「請看大屏幕」;在寫字時,及時提醒坐姿、握筆姿勢;在說話時,提醒「把話說完整,說普通話,注意前後鼻音」。在上《矛和盾的聚合》的第一課時,我已經交給學生前後鼻音的發音方法,可在第二課時,個別學生讀錯了,我又提醒他發音方法,但並沒有再教他發音,因為這是個頑固的發音習慣,很難改,經常提醒,時間長了,就慢慢改過來了。如果第二課時再一味的抓住「盾」的發音教,我認為這節課的主次就不分了。
五最大的遺憾
設計之前就有這個顧慮:在解決「坦克是怎樣一步一步發明的?」這個問題時,設計了兩種,一種是學生自讀自悟,同桌或小組商量畫個坦克發明過程的示意圖,一種是學生讀,說坦克發明的示意圖,引出」矛」「盾」和「坦克」之間的關系,老師在出示示意圖,加深理解。當然第一種好,既培養的自讀自悟的學習能力,又開闊了思維,動手理解自己畫圖的能力,充分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但考慮了又考慮,想農村孩子畫畫不好,估計要教他們畫示意圖,會佔用很長時間的,這節課的任務就完成不了了,但又不甘心想嘗試。因為是學校的公開課,所以就選擇了第二中設計。但直到今天心中都存有遺憾。
五、注重結尾語言
結尾語言要升華文本,拓展文本,情感深化。平時結尾我比較隨便,今天注意了:同學們,集合不僅是一種具體行動,也是一種思考方法,一種人生智慧。對於優勢互補的思想方法,不僅體現在發明創造上,也反映在做事做人的時候,如取長補短,強強聯手。
總之,我會一如既往的將教學「精細化」走到底,向課堂四十分要效率!
4、《矛和盾的集合》課後反思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必須講究課堂提問藝術。精心設計卓有成效的課堂提問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根本保證。目前我們的語文課堂,常常存在提問目的不明,提問邏輯不強,提問方法不當,提問時機不準,提問質量不高的問題。
「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當學生在學習課文中,似乎沒有問題時,教師就要採用揭疑式提問,促進學生思考,有疑問才會探究,尋根究底,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如:教學《矛與盾的集合》一文時,可以提出:發明家怎樣集合矛與盾的優點的?這種提問促使學生去思考,去發掘課文中較深的內容,同時,也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不要對那些看似明白的字、詞、句一晃而過,而應該動腦去思考,這樣才能找到問題的真正答案。
課時有盡而課堂無窮,提問有窮而思考無限。拓展提問是好的課堂提問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可以就教材的內容、主題、結構或寫法進行拓展提問,也可以就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體會進行延伸提問,目的是達到拓展語文課堂的時空,並收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課堂上適時適度、而且富於藝術技巧的提問,能加快把知識轉化為語文素質能力訓練的進程,是發展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的有效途徑。為此,作為語文教師,應精心設計好各種類型的課堂提問,形成有自己特色、適合學生口味的提問藝術風格,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5、《矛和盾的集合》課後反思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中,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是勝利者」的道理。 指導學習第一部分時,可以先讓同學了解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是怎麼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的,再用自己的話把說一說這個發明過程。最後一自然段是課文的難點,使學生了解本文所要闡明的道理,就是要善於發現事物的優點,根據需要,把優點很好的集中起來,為我所用。
㈥ 發明家產生了想法 擴句
【這個偉大的】發明家【突然】產生了【一個奇妙的】想法
㈦ 在這危機關頭,發明家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這個關頭,我能用四字成語描寫
在這()的危機關頭,發明家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
成語可以如下:
生死攸關
[釋義回] 攸:所。 關系答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關鍵。
[出處] 《龍虎風雲記》:「這是千百名難友生死攸關的大事體啊!」
千鈞一發
[釋義] 比喻情況萬分危急。
[出處] 宋·程珌《程端明公洛水集·丙子輪對札子》第十一卷:「肆我祖宗得請於上帝;假手韃靼;連歲屏除;岌岌之千鈞一發矣。」
㈧ 課文回放。對方的矛如()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還是難以()。在這()的關頭
1.雨點般左抵右擋招架緊張危急:「!,,!」 2.坦克 3.如果今天下雨,我們就不去秋遊了。(答案不唯一) |
㈨ 求小學畢業閱讀題
孝心無價 畢淑敏
我不喜歡一個苦孩子求學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業後,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只有去賣血……我以為那是一個自私的孩子。求學的路很漫長,一生一世的事業,何必太在意幾年蹉跎?況且這時間的分分秒秒都苦澀無比,需用母親的鮮血灌溉!一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位置的人,怎能成為人類的大師?
我也不喜歡父母病重在床,斷然離去的遊子,無論你有多少理由。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誇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將就木的時候,將他對人世間最期冀的希望斬斷,以絕望之心在寂寞中遠行,那是對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擊的脆弱。
父母走了,帶著對我們深深的掛念;父母走了,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你就永遠無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滿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山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凈的布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只是,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你們父母健在的光陰。
--------------------------------------------------------
第6節中,作者說「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你知道歷史上哪些有孝心的名人事跡
茶杯與茶壺
①一位深感失望的年輕人千里迢迢來到法門寺,對住持釋圓和尚說:「我一心一意要學習丹青,但至今沒有找到一個能令我滿意的老師,許多人都是徒有虛名,有的畫技還不如我。」
②釋圓聽了,淡淡一笑說:「老僧雖然不懂丹青,但也頗愛懼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畫技不比那些名家遜色,就煩請施主為老僧留下一幅墨寶吧」年輕人精神一振,問:「畫什麼呢?」釋圓說:「老僧最大的嗜好就是愛品茗,尤其喜歡那些造型典雅古樸的茶具。施主可否為我畫一個茶杯和一個茶壺?」年輕人聽了,信心十足地說:「這還不容易?」於是鋪開宣紙,寥寥數筆,信手畫出一個傾斜的水壺和一個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壺的壺嘴正徐徐流出一道茶水來,注入那茶杯中。
③年輕人沾沾自喜,問:「這幅畫你滿意嗎?」釋圓微微一笑,搖了搖頭,說:「你畫得不錯,但還是有失偏頗,將茶壺和茶杯的位置放錯了,應該是茶杯在上,茶壺在下呀。」年輕人聽了,說:「大師為何如此糊塗,哪有茶杯往茶壺里注水的?」
④釋圓聽了,說:「原來你懂得這個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總是將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壺還要高,香茗怎麼能注入你的杯子呢?澗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股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納別人的智慧與經驗。」
年輕人想了許久終於恍然大悟。
8釋圓和尚要說服那和( )的年輕人,並沒有擺出一副( )的架勢而是( ),通過對畫的( ),讓年輕人( )
10 你如何理解「茶杯在下,茶壺在上」的道理?
成功的境界
上個世紀初,有個猶太少年,他做夢都想成為象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就練琴。可是連他的父母都覺得這個可憐的孩子拉得實在太蹩腳了,完全沒有音樂的天賦。
有一天,少年去請教一位老琴師。琴師說:「孩子,你先給我拉一首曲子吧。」少年拉的是帕格尼尼24首練習曲中的第三首,簡直破綻百出。一曲終了老琴師沉吟片刻問少年:「你為什麼特別想拉小提琴呢?」少年說:「我想成功,想成為帕格尼尼那樣出眾的小提琴家。」老人又問:「那你拉琴快樂嗎?」少年回答:「我非常快樂。」
於是,老琴師把少年帶到自家的花園,對他說:「孩子,你現在非常的快樂,說明你已經成功了,對不對?你拉小提琴是了為成功,獲得快樂,而現在你已經是這樣,又何必非要成為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人呢?你看,一世界上有兩種花,一種花能結果,一種花不能結果,可它們同樣美麗,比如玫瑰,比如鬱金香,它們在陽光下開放,雖沒有任何明確的目的,但這也是就足夠了。這才是成功的境界,一種大智慧!」
老人的一番話,讓少年恍然大悟。
於是在後來的日子裡,少年不再對拉小提琴那麼狂熱了,只把它當作調節生活獲得快樂的一種活動。他做什麼事情都變得從容冷靜起來,不再刻意追求成功了。
20年的年後,這個少年成了名震天下的物理學家。他就是影響世界進程的偉人:阿爾帕特·愛因斯坦。
那位少年有可能成為偉大的小提琴師嗎?說說課文中的依據。
本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文中哪句話給你啟發?並且聯系實際談一下你對課文的理解?
正月十五棒棒會,是家鄉納西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據說棒棒會是交流竹木農具的盛會。熱鬧非凡,地方特色很濃。
今年的正月十五,一大早我就跟著媽媽去逛街。只見街頭巷尾滿是人,滿是棒,滿是花。我一頭扎進人群里,好奇地東張西望。人們穿著傳統的節日盛裝,臉上帶著幸福的笑容,在各種攤前細細地欣賞著、尋找著自己所愛之物。
來到新街一帶,好個棍棒的世界呀!長棍、短棒,粗中帶細,細中有粗,扁的方的,長的短的,應有盡有;攤內有攤,攤外有攤,熱鬧極了。聽媽媽說,正月十五是春節的結束,也是春播的開始,家中炊具、農具,哪一樣也離不開棍棒。這不,滿街的人有誰不在看棒,摸摸這根,看看滑不滑;壓壓那根,試試硬不硬;瞄瞄它,瞧瞧直不直;掂掂它,估估中不中。少的拿著兩三根,多的扛著一大捆。笑著,走著,繼續朝前張望著……
家鄉古老的棒棒會,在黨的民族自治政策的春風沐浴下,顯示出生機勃勃的活力。
1、「逛」字音序是( ),音節是( ),部首是( )。除了文中的「逛街」,我還可以用「逛」字組成另外的詞語:( )。(2分)
2、文中我最喜歡的四字詞語是: 、 、
、 (4分)
3、請用「 」劃出兩句你最喜歡的句子,並寫出喜歡的原因。(4分)
4、 人們是怎樣仔細挑選棒的?請摘抄有關句子。(1分)
5、這篇短文的主要內容是:
儲蓄人生
人們在吃飽穿暖之後,知道了要儲蓄,以便在需要的時候去使用,藉助它走出困境,每當我清點一張張不大但令人興奮的存單時,心裡就有一種感悟:人生不也是儲蓄嗎!
一個人呱呱墜地,便開始儲蓄真情。這一儲蓄會伴隨著他或她走過一生。他們所儲蓄的,是一種血肉相連的情感,是一種超越時空的財富,無論離得多遠、隔得多久,都可以隨意支取或享用它們。有了親情這筆儲蓄,即使在物質上是很貧困的,但精神上卻是富有的;而不懂或丟失了親情的儲蓄,無異於泯滅了本性與良知。
友情,也是人生一筆受益匪淺的儲蓄。這儲蓄,是患難中的傾囊相助,是錯誤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時一把真誠的攙扶,是痛苦時抹去淚水的一縷春風。真正的友情儲蓄,不是可以單向支取的,而要通過雙方的積累加重其份量,任何帶功利性的友情儲蓄不僅得不到利息,而且連本錢都會喪失殆盡。
愛情是一種幸福而艱苦的儲蓄,一對陌路相逢的男女,婚前相戀固然需要執著的儲蓄,而要在一個屋檐下應對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又需要儲蓄多少和諧、多少默契、多少理解、多少扶助啊!這絕不是靠花前月下、甜言蜜語的一次性投入可以解決問題的。享用這筆儲蓄如享用清冷中的一盆火、泥濘中的一縷陽光、患病時的一句深情的話語、彷徨時的一番溫柔鼓勵。愛情常愛常新,愛情需要日日儲蓄、月月儲蓄。
學識的儲蓄是契而不舍。一個人從幼小到成熟的過程,接受小學、中學、大學乃至更高的教育,這僅僅是儲蓄知識的一個方面,重要的在於刻苦勉勵,日月積累,不斷充實和更新知識,堅持活到老學到老,「儲蓄」到老。
人生需要儲蓄的東西很多,儲蓄人生,就是要儲蓄人生中那些最寶貴、最難忘、最精緻的部分。儲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一個人懂得儲蓄什麼,並知道怎樣去儲蓄,實在是一種智慧與幸運
從文章看來,儲存人生實際儲存的內容是什麼,文中表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是什麼?
第四自然段的最後充實和更新兩字是為了說明什麼?
文章最後說人生需要儲蓄的東西很多,你認為還要儲存什麼?請寫出一點並簡要說明理由
①這是一本發黃的日記。它的主人是芝加哥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員、動物學家施密特博士。日記沒有記完,它最末的一頁上寫著:
②「體溫很快到三十九度五。」
③「胃劇痛。」
④「燥熱、耳鳴、睜開眼時眼皮疼……」
⑤「四小時了,我的傷口、鼻、嘴開始出血……」
⑥筆跡,越往下越不規整,一個個字母歪歪扭扭、顫顫巍巍。可以看出,這是由一個正
在 (A.強烈 B.猛烈 C.劇烈 D.激烈)顫抖的人書寫下來的。
⑦原來,那一天下班後,施密特仍興致勃勃地留在實驗室里,觀察一條南美洲毒蛇。稍一不小心,毒蛇猛地從玻璃缸里竄出頭來咬了一下他的手指。不好!施密特迅即將它關回蛇籠里,然後急急地擠出傷口內的敗血。頭暈眼花的他,想打電話通知醫院,偏偏室內的電話剛壞,別的辦公室都鎖上了門,而此時再要走到大樓外面的警衛室打電話顯然已經體力不支。呼天天不應,喚地地不靈。施密特斜靠在座椅上,只能喟然長嘆一聲。
⑧驀地,從幼年起始的求學、投考、從師、做動物解pōu( )、寫學術論文……一幕幕情景交替在腦海中快速閃現。「難道自己的科學生涯就結束了?就這樣坐以待斃?」這位已經知道死神叩門的67歲的科學家痛苦的思索。忽然,一個念頭浮現出來了:還可以再作一番貢獻。記錄自己垂死的感覺,這是一個蛇毒罹毒者臨死前的不可多得的自我記錄,對後人一定有研究價值。他頂住了,支撐著,記錄下去。周圍是靜靜的夜,許多人該是進入夢鄉的時候了,誰都不知道在博物館大樓深處的這個房間里正進行著一場特殊的搏鬥。在被毒蛇咬了5小時之後,施密特因腦溢血與世長辭。日記的最後一段記錄是:「血從鼻子和嘴裡流淌出來,疼痛消失了,軟弱無力,我想開始腦充血了。」
⑨一個有志者總是為著自己獻身的事業堅rèn( )地奮斗。你看,即使死神在叩門的時候,他還不撒手,不畏懼,非得留下最後一道刻痕不可!
13.根據拼音寫出漢字。(2分)
動物解pōu( ?nbsp; ) 堅rèn( )
14.在文中第⑥節中的括弧內,選擇合適的詞填入句中空格,這個詞語的序號是( )。(2分)15.解釋文中第⑧節中的加點成語。(2分)
不可多得:
16.給本文加以個恰當的標題:(2分)
17. 引文第⑥節中的加點詞語「不規整」體現在文中的兩個詞語是( )、( )。(2分)
18.在第⑦段中,施密特「走到大樓外面的警衛室打電話顯然已經體力不支」的原因,在文中看是因為:(至少說出兩條原因,每條不得超過20字)(2分)
①
②
19.第⑧節中劃線部分「一場特殊的搏鬥」是指();說它特殊的原因是( ) (4分)
20.下列對引文第⑧節中加點詞語「痛苦」的理解正確的是( )(2分)
A.科學家被蛇咬了,傷口疼痛。
B.科學家為自己就這樣坐以待斃,無所作為而痛苦。
C.既有傷口之疼,也因為自己要死,要離開研究,結束科學生涯而痛苦。
21.本文贊頌了科學家施密特怎樣的精神品質。(2分)
1974年2月6日,是竺可楨臨終的前一天。在病危時,他還不忘作科學研究
的記錄,用顫動的手執筆,在床上寫下這天的天氣情況:「氣溫最高零下
1℃,最低零下7℃,東風1-2級,晴轉多雲。」當時他已經不能到室外親自觀
測溫度,這是依照氣象局的報告記錄的,所以還註上「局報」兩個字。這位卓
越的科學家,一直到他光輝的一生結束時,才同他心愛的科學研究分手。他留
下了人民需要的科學遺產。他的研究成果,在今天以至今後,都會在生產斗爭
和科學實驗中長久地放出光彩。
1,這段文字分兩層,第一層是( )的表達方式;第二層是( )的表達方式。
2.哪一句話最能表達文段中心的一處細節描寫。
3.「一直」「才」強調了竺可楨的( )精神。
4.把文中的「臨終」換成「臨死」是否恰當?為什麼?
地震中的父與子
1989年發生在美國洛杉磯一帶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鍾的時間里,使30萬人受到傷害。
在混亂和廢墟中,一個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便沖向他7歲的兒子上學的學校。他眼前,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室樓,已變成一片廢墟。
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後,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他知道兒子的教室在樓的—層左後角處。他疾步走到那裡,開始動手。
在他清理挖掘時,不斷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趕來,看到這片廢墟,他們痛哭並大喊: 「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喊過後,他們絕望地離開了。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太晚了,他們已經死了。」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好心人,問道:「誰願意來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
消防隊長擋住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生起火爆炸。」
這位父親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走過來:「你很難過,難以控制自己,可這樣不只你自己,對他人也有危險,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人們都搖頭嘆息著走開了,都認為這位父親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但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
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渾身上下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是你嗎?」
兒子的聲音!父親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爸,真的是你嗎?」「是我,是爸爸!我的兒子!」兒子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能救出大家。因為他說過不論發生什麼事,他都會和我在一起!
「現在怎麼樣?有幾個孩子活著?」「這里有14個同學,都活著,我們都在教室的牆角,房頂塌下來架了個大三角形,我們沒被砸著。」
父親大聲向四周呼喊:「這里有14個孩子,都活著!快來人。」
過路的幾個人趕緊上前來幫忙。
50分鍾後,一個安全的小出口開辟出來。
父親聲音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
「不!爸爸。先讓別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在經過巨大災難的磨難後,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1.用橫線畫出對父親外貌的刻畫的句子,這里所起的作用是什麼?
2.文章對兒子的描寫主要抓住人物的什麼?從「不!爸爸!先讓別的同學出去吧!」可以看出兒子具有怎樣的品格?
3.「在混亂的廢墟中,一個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便沖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中的「沖」可以換成「跑」嗎?寫出你的理解。
4.用曲線畫出總領全文的句子
5.「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在句話文中反復出現了幾次?這樣寫有是你么意義?
9.地震中這位孩子的父親和其他孩子的父母有什麼不同?為什麼這位父親會採取這種行動?寫這位父親,為什麼還要寫其他的父母?
10.寫出下例詞語的近義詞
矛與盾的集合
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
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在這緊張危急的關
頭,發明家(忽然 竟然 固然 當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
我鑽在鐵屋子裡,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這樣(忽然 竟然 固然 當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或
烏龜。自衛,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
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忽然竟然 固然 當
然),這鐵屋子還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於是,發明家發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1916年,英軍的坦克首次沖
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1、給帶點字注音。(2分)
履帶( ) 坦克( ) 戳穿( ) 龐然大物( )
2、在文中括弧里選擇恰當的詞,在底下劃上橫線。(3分)
3、照樣子寫成語。(3分)
左抵右擋
哇哇直叫
4、再讀文中劃「 」句子,你覺得朗讀時應該(2分)。
A、語速由慢到快,語氣由平靜到激昂。
B、語速由慢到快,語氣由低到高。
C、語速由快到慢,語氣平緩自然。
5、「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你是怎麼理解的,
試寫一寫它的意思,再舉個例子來說明這句話。(4分)
6、「集合」數學概念表述為: ,
在本文中指 。(2分)
今天晚上的電視是中日女排決戰。放學後,我飛快地往家跑,想看看這場最(引誘 吸引)人的排球賽。街上的行人也都是那麼急匆匆的,彷彿生活的節奏一下子加快了。
2 快到家門口時,突然想起今天不是星期六,我沮喪極了。媽媽不讓我在星期六以外的時間看電視,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不準破例。看樣子這場球賽看不成了!除非……
3 回到家裡,媽媽正在廚房裡忙著,我(親熱 熱情)地叫了聲:「媽媽。」
4 「哎,你回來了!」媽媽正從網籃里往外拿麵包,(顯然 果然)是剛買的。要是平時,我早就……可今天我無心瞧它。
5 「咱女排贏美國隊了!媽媽,可真帥!」我轉彎抹角地採取「迂迴戰術」。「你呀,就知道贏,贏,贏!除了這個,你就看不到別的更重要的東西?」媽媽笑了笑說。
6 更重要的東西?今天晚上,對全國人民來說,還有什麼比中日女排爭奪世界冠軍這場球賽更重要的呢?也許,媽媽的話里(隱藏 隱含)著另一層意思,我思索著。看著媽媽,我突然發現她今天的聲音有點特別,神色也與往常不同。我來不及細想,說:「媽媽,今晚電視,嗯,衛星轉播的比賽實況,唔,是……」心一急,舌頭也不聽使喚了,
7 「噢,是咱們女排對日本決戰!我,嗨!」
8 媽媽撲哧一聲笑了,笑得那麼開心,眼角上細密的魚尾紋也一下子舒展開了。「別我我我的啦,去,去看吧。」
9 我的天,這么爽快!這反而使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一把抓住媽媽的兩只手,好像怕她一動就會變卦似的。「真的?」媽媽點點頭。我樂得一句話也說不出,拔腿就往放著電視機的套間跑去。「慢著。」媽媽卻伸手一拉,我心裡忽地一沉:「嗯?」「別光顧高興,想想今天為什麼破例。」媽媽說著,塞給我兩個麵包。破例?是呀,為什麼呢?我似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原來媽媽也一樣關心著這場比賽的勝負,這真是一個小小的排球,牽動著十億人民的心啊!
(1)下面幾個詞語,哪個作文章的題目最恰當,填在文章前的橫線上。(1分)
決戰 關心 破例
(2)劃掉文章中括弧里不恰當的詞語。(2分)
(3)把文章分成四段,用「‖」在文中標出,並概括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段意。(6分)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正確的答案用「√」標出來。
①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找出來,在句後的括弧里打上「√」。
a. 寫「我」觀看中日女排決賽的事。( )
b. 寫媽媽破例讓我看中日女排決賽的電視。( )
c. 寫中日女排決戰這場球賽。( )
②下面哪句話最能正確地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句後的括弧里打上「√」。
a. 反映「我」急切觀看中日女排決賽的心情。( )
b. 表達人們關心祖國榮譽的愛國之情。( )
c. 說明媽媽有一顆愛子之心。( )
(5)文章最後一段有這么一句話:「我似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作者明白了什麼道理,請用「~~~~」在文中畫出。(2分)
㈩ 哪些發明家是留意一瞬間的想法,努力鑽研後,取得成功的
你這個問題我完全不知道怎麼回答。有想法,做成了,就是一個新發明;沒去做或者失敗了,就沒有新發明。發明的整個過程勢必艱苦的,因為你要不斷嘗試不斷調整,用更好地材料、設備、設計方案等,以確保在短期內這個發明沒有提升的空間。
如果你是要是努力鑽研後突然有了靈感,最終獲得成功,這種例子倒是很多,網上也應該搜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