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呼蘭河傳的創造背景

呼蘭河傳的創造背景

發布時間:2021-12-26 14:27:47

⑴ 呼蘭河傳的創作背景

瓦杜斯愛我的撒多偉大是我的發的認同和法國大王大師為二氧化碳規劃

⑵ 呼蘭河傳的創作背景

《呼蘭河傳》,長篇小說,1939年寫於香港,1940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這部作品是蕭紅後期代表作,通過追憶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畫面,表達出作者對於舊中國的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實的否定。講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嫻熟的回憶技巧、抒情詩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造就了她 「回憶式」的巔峰之作。茅盾曾這樣評價她的藝術成就: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種「孤寂與苦悶」的情懷,其實也可以從這一角度予以理解。小說共分7章,前有序後有尾聲,著名文學巨匠茅盾作序。

⑶ 呼蘭河傳的寫作背景

《呼蘭河傳》創作於1942年,正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階段,這使遠在香港的蕭紅更加懷念自己的故鄉和童年,於是,她以自己的家鄉與童年生活為原型,創作了這部小說。

它在藝術形式上是一部比較獨特的:它雖然寫了人物,但沒有主角;雖也敘述故事,卻沒有主軸;全書七章雖可各自獨立卻又儼然是一整體。作家以她嫻熟的回憶技巧、抒情詩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造就了她「回憶式」的巔峰之作。



作品簡介

《呼蘭河傳》共分七章,第一章寫呼蘭河的自然風光以及它的瑣屑平凡的日常生活;第二章寫當地人們精神上的盛舉;第三、四兩章寫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鄰右舍。

第五、六、七章分別寫三個不同的生活悲劇:天真活潑的小團圓媳婦的死,孤苦無依的有二伯遭受凌辱,貧困的磨官馮歪嘴子的不幸。

作品通過這些生活畫面,表現了作者對故鄉的懷念,對祖父的眷戀,對純真無憂的童年生活的追念,對在苦難中掙扎求生的無知、善良、堅韌的故鄉人的悲憫。

⑷ 《呼蘭河傳》作者是誰

《呼蘭河傳》是著名作家蕭紅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

書籍簡介:《呼蘭河傳》於1940年9月1日見載於香港《星島日報》,1940年12月12日,蕭紅於香港完成《呼蘭河傳》書稿創作,12月27日全稿連載完。該作品以蕭紅自己童年生活為線索,把一個個富有原始色彩的童話般的故事串起來,形象地反映出了呼蘭這座小城當年的社會風貌、人情百態,從而無情地揭露和鞭撻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陋習在社會形成的毒瘤,以及這毒瘤潰爛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災難。

文本中的「呼蘭河」,它不是《呼蘭府志》所記載的那條流動的呼蘭河,而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蘭河北岸有固定地理位置的小城。

《呼蘭河傳》不是為滾滾流動的呼蘭河作傳,而是為呼蘭這座小城作傳,為呼蘭這座小城裡的人作傳。所以呼蘭——呼蘭人便構成了該書的唯一線索。正是在這條唯一線索的制約下,蕭紅先寫呼蘭,後寫呼蘭人。蕭紅用一章的篇幅介紹呼蘭城區的結構:呼蘭「只有兩條大街,一條從北到南,一條從東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華。

作者簡介:蕭紅(1911-1942),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乳名榮華,學名張秀環,後由外祖父改名為張廼瑩。筆名蕭紅、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32年,結識蕭軍。1933年,以悄吟為筆名發表第一篇小說《棄兒》。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創作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中篇小說《馬伯樂》、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病逝於香港,年僅31歲。

⑸ 呼蘭河傳的文章背景

作者是魯迅的學生女作家蕭紅.用一個十一二歲的女孩的口吻,講述了童年時期家鄉呼蘭河的人和事.前半篇主要寫景和村民的活動,後半篇主要寫自己身邊的人和事.表現出對家鄉人的善良的贊許,對其愚昧無知的哀傷.是一曲凄婉的鄉村歌謠.很不錯.書店裡都有,我讀了好幾篇,特別是對作者有意運用的一個小女孩的口吻很有個性,值得一看.

⑹ 呼蘭河傳的作者簡介

蕭紅,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1911年6月2日生於黑龍江呼蘭縣,1942年1月22日病歿香港。原名張乃瑩,筆名蕭紅、悄吟等。幼年喪母,父親性格暴戾,她只有從年邁的祖父那裡享受到些許人間溫暖,寂寞的童年形成了蕭紅性格中孤獨、敏感、矜持而又倔強的一面。
1927年到哈爾濱讀中學,接觸了五四以來的進步思想和中外文學,對繪畫和文學產生了濃厚興趣。由於對封建家庭和包辦婚姻不滿,1930年秋離家出走,幾經顛沛流離。1932年秋與蕭軍同居,結識了一些進步文化人,1933年開始文學創作,同年10月與蕭軍自費出版了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蕭紅的早期創作多取材於城市失業者或貧苦農民生活,被認為帶有鮮明的現實主義的進步傾向。1934年春「兩蕭」取道大連流亡至青島,蕭紅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中篇小說《生死場》。同年11月「兩蕭」到達上海。在魯迅的支持和幫助下,1935年12月《生死場》被列為「奴隸叢書」之三出版,魯迅為之作序,稱贊其所描寫的:「北方人民的對於生的堅強,對於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女性作者的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它以淪陷前後的東北農村為背景,真實地反映了農民尤其是農村底層婦女的艱難生存狀況,描述了他們的覺醒與抗爭。《生死場》使蕭紅在30年代文壇上嶄露頭角。這一時期蕭紅還寫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說與散文,並結集出版了《商市街》、《橋》等作品集。
1936年7月,為擺脫精神上的苦悶,蕭紅隻身東渡日本,同年年末返回上海。抗戰爆發後即輾轉漢口、臨汾、西安、重慶等地。1938年8月與蕭軍離異,與端木蕻良結合。此年被視為蕭紅創作前後兩期的分界。1940年春與端木同抵香港。此時的中篇小說《馬伯樂》以犀利的筆鋒表現了幽默和諷刺才能;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長篇小說《呼蘭河傳》則被茅盾稱為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同時,它又表達了對國民團體盲目、愚昧、麻木、殘忍等等劣根性的憂憤和悲憫,被越來越多的後人認為是繼魯迅之後對國民心態的開掘和批判的力作。這一時期蕭紅的創作在藝術上日趨成熟和輝煌,然而她的病體卻日漸不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在戰火紛飛中被病魔奪去了生命,年僅31歲。
在短短的8年創作生涯中,蕭紅留下了60萬字的文學財富,她的作品鄉土氣息濃烈,敘事風格細膩深刻、委婉動人,尤其是在小說文體上作出了很大的創新。海內外許多文學批評家認為,蕭紅以自己的女性之軀跋涉過漫長的道路,以女性的目光一次次透視歷史,終於站到了與魯迅同一的高度,達到了同一種對歷史、文明以及國民靈魂的了悟。

⑺ 《呼蘭河傳》寫作背景

蕭紅寫作《呼蘭河傳》的時間是20世紀30年代末期,而《呼蘭河傳》故事發生的時間應該是20世紀10年代中期前後,那時,日軍還未侵略中國。

《呼蘭河傳》單本的創作,於1938年開始於武漢,1940年完成於香港。1941年底,蕭紅病危之際要求駱賓基送她北上:蕭紅要回到家鄉去。蕭紅曾計劃寫《呼蘭河傳》的第二部。

拓展資料

《呼蘭河傳》簡介

她的童年生活是快樂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動地就是後院的那個大花園。在這座大花園里,作者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幹活,童年的生活充滿了樂趣。蕭紅在離開家鄉來到香港後,她更加懷念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用自己那輕盈的文筆寫下了這篇文章,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但處處是故事。

⑻ 呼蘭河傳那時候是什麼社會

舊中國時代。

該小說描繪了東北邊陲小鎮呼蘭河的風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獨特的藝術個性與特色。

⑼ 呼蘭河傳寫作的社會背景

就是一本蕭紅以自己故鄉為依託的自傳性小說,就其社會背景為呼蘭河地區的社會狀況。

閱讀全文

與呼蘭河傳的創造背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