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養蠶織布的

發明養蠶織布的

發布時間:2021-12-26 12:58:25

1. 傳說中發明養蠶繅絲的人是誰這種傳說是否合理請說出理由

嫘祖,一作累祖,中國遠古時期人物。為西陵氏之女,軒轅黃帝的元妃。她發明了養蠶,史稱嫘祖始蠶。 出生於西陵(一說今河南省西平縣, 一說今四川省鹽亭縣)。

2. 傳說中國古時誰發明養蠶織布

嫘祖發明養蠶繅絲

3. 傳說中國古時養蠶是誰發明的

在遠古時期,有一位美麗、善良的姑娘,出生在西陵(今四川省鹽亭縣境內)嫘村山一戶人家。姑娘長大後每天都要外出採集野果來奉養體弱多病的二老。她不怕苦和累,近處的野果採集完了,便跋山涉水到遠處去採集,每天很晚才回家。不久,遠處的野果也采完了,拿啥來奉養二老呢?生活的艱難使姑娘靠在一棵桑樹下傷心地哭起來,哭聲是那樣哀婉、凄涼,使遠近的飛禽走獸都感動地流下了淚水。這哭聲震動了天廷。玉皇大帝撥開雲霧向下一看,見一個十四五歲的孝女哭得死去活來,便發了善心,把罪仙"馬頭娘"打下凡間,變成吃桑葉吐絲的天蟲。馬頭娘看見姑娘悲傷的樣子,便將桑果落在她的嘴邊,姑娘舔舔嘴邊又酸又甜。便吃了一點,覺得沒什麼異樣,就采了許多帶回家給二老吃,老人吃後精神一天比一天好。
一個陽光明媚的夏天,姑娘發現樹上的天蟲不斷地吐著絲,做繭子,在陽光下產生的七彩反射非常美麗,出於好奇,姑娘采一粒放在嘴裡,用手把絲拉出來,這絲又有韌性。她索性像天蟲那樣,編成一塊塊小綢子,連成一大塊給父母披在身上,熱天涼爽、冬天溫暖,於是為天蟲取名為蠶,捉回家喂養。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姑娘完全掌握了蠶的生產規律和繅絲織綢技藝,並將這些毫無保留地教給當地的人們。從此人們結束了"茹毛飲血,衣其羽毛"原始衣著,進入了錦衣綉服的文明社會。
據史書記載,嫘祖為黃帝正妃,她首先馴養家蠶、創造蠶絲業而被人們奉為「先蠶娘娘」。在嫘祖任西陵部落酋長和西蜀聰明首領時,發展農桑、經貿,安邦治國有方而深受人民愛戴,嫁黃帝為正妃後,「旨定農桑,法制衣裳,興嫁娶,尚禮儀,架宮室,奠國基」,聯合炎帝,戰勝蚩尤,統一華夏,從此被人們尊為「萬邦之母」、「民族之母」、「人文女祖」。
嫘祖隨黃帝南巡死於衡山,遵其遺囑葬於故鄉鹽亭縣青龍山上。
嫘祖被後人推崇為我國養蠶取絲的創始人。據《隋書?禮儀志》記載,北周時尊她為先蠶。北宋的《通鑒外紀》記載:「西陵氏之女嫘祖??帝之妃,始教民育蠶,治絲繭以供衣服。」《路史》將嫘祖發明的養蠶取絲系統化,說西陵氏勸養蠶、育蠶種、親自採桑制絲,開創了絲織事業,從此,嫘祖被當作是上古時勞動婦女養蠶取絲的始祖,被古代黃帝供奉為蠶神。以後,每到植桑養蠶時間,人們紛紜設祭壇祭祀先蠶,以求風調雨順,桑壯蠶肥。同時也用來祭奠嫘祖這一偉大的發明創造。
陝西省黃陵縣境內的橋山,在祭奠黃帝陵的盛大典禮中,有祭祀嫘祖的紀念活動。
四川省鹽亭縣有嫘祖陵,當地人每年正月初八過蠶年,以二月初十為嫘祖生日。

4. 中國哪個時期的勞動人民發明了養蠶和紡織絲綢技術

養蠶和紡織絲綢是中國勞動人民發明的技術,殷商時期,人們已經熟練地掌握了這一技術,織出了許多精美的絲綢,為製作服裝打下了基礎。從出土文物看,中國冠服制度在夏商時期已見端倪,到了周代才已完善,並被納入「禮治」范圍,帝王、百姓的服飾有了一定的區別。

5.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相傳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了養蠶繅絲.他們是如何將衣服製作出來的呢

黃帝的第一個老婆嫘祖發明了養蠶抽絲,第四個老婆嫫母看到嫘祖抽絲,於是就想把版絲織起權來,就發明了織布機,有了織布機,和嫘祖一起把抽好的絲織成綢緞,再把綢緞做成衣服。再後來,嫘祖和嫫母一起把這兩項技術教給了人民。後人為了紀念兩位娘娘的功德,便把她倆分別尊稱為先蠶娘娘和先織娘娘。在河南新鄭的黃帝故里景區故里祠內的東西配殿,便供奉著兩位娘娘的塑像,嫘祖是一手持蠶蛹,一手抽絲,嫫母是一手持織布的梭子,一手持線。嫘祖的東配殿門口有一副對聯,上聯是:榮稱絲國秉蠶神,下聯是:樂業昆意尊母德。之餘嫫母門口的對聯,我記不太清了。樓主有時間到黃帝故里來看看,就明白了。

6. 據說是誰發明了養蠶螺絲、織染成調,做成衣服

養蠶(養蠶繅絲織綢)是嫘祖(軒轅黃帝的妻子)發明的。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的國家,早在5000多年前,勤勞且聰明的嫘祖就發明了養蠶繅絲織綢技術,她和黃帝、炎帝開辟鴻茫,告別蠻荒,是我們先祖女性中的傑出代表,與黃帝、炎帝同為「人文始祖」。

7. 中國最早發明養蠶製作絲綢的人是

嫘祖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了絲綢(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而做出發明絲綢(養蠶繅絲織綢)這一偉大貢獻的發明家,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軒轅黃帝的妻子嫘祖。

8. 發明養蠶繅絲的是誰

養蠶繅絲
傳說黃帝戰勝了凶惡的蚩尤,由小姑娘變成的蠶神便親自手捧著兩束潔白的絲,前來敬獻給黃帝,向他表示祝賀,黃帝從來沒有見過如此漂亮而希罕的東西,現在一見,高興得不行,忙吩咐皇後嫘祖,叫她用這絲來織絹。嫘祖是位心靈手巧的女人,沒多久,她就織了一幅又輕又軟的絹。隨後,她又用絹給黃帝做了一套禮服和一頂禮帽;黃帝則把剩下的絹賜給了大臣伯余,伯余拿它做了一套衣裳。

後來,嫘祖親自養育起蠶來,黃帝還下令讓他的臣民種植桑樹。就這樣,蠶種不斷地滋生繁衍,越來越多,遍及我們祖先居住的大地;它又一代一代地傳下去,一直傳到現代。

另有一則故事說:黃帝戰勝了蚩尤,建立了部落聯盟,大家一致推選黃帝為部落聯盟的首領。

一天,黃帝把他的大臣還有皇後嫘祖召集到一塊兒,對他們說:「以前,戰爭不斷,咱們無力發展生產,更談不上製作生活用品了。如今,天下太平了,咱們要種植五穀,製造工具,縫做衣裳。這種五穀、造工具的事,由我負責,這縫作衣服的事,由嫘祖操持,胡曹、伯余、於則,你們三人也幫著嫘祖多做些事情。」

嫘祖是位既聰明又能乾的皇後。她聽了黃帝的話,馬上應道:「請夫君放心,我一定要讓大家都有衣服穿!」隨後,她便吩咐那輔助她做事的大臣:「胡曹,你具體負責做帽子;伯余,你具體負責做衣服;於則,你具體負責做鞋。我帶著人剝樹皮,紡麻網,加工皮毛,為你們提供材料。」

在嫘祖的操持下,很快,部落里的人全都穿上了合體的衣裳,戴上了漂亮的帽子,腳上也有了舒服的鞋子。可是,由於過度勞累,嫘祖卻病倒了,好幾天什麼東西也吃不下。守護在她身邊的侍女,想盡各種辦法,為她做了可口的飯菜,而她見了,總是搖搖頭,不想吃,黃帝和大臣們見嫘祖日漸消瘦,很是著急,但也沒有辦法。

後來,侍女們悄悄商量說:「這里的飯菜也許是太沒味道了,所以,皇後娘娘不願意吃。咱們為什麼不能上山去給她採摘點新鮮果子吃呢,也許她會喜歡吃的。」商量好了以後,第二天一早,她們留下一個在家看護嫘祖,其餘的人都上了山。她們走遍了山山嶺嶺,跑遍了溝溝岔岔,但採摘到的野果不是苦,就是澀,沒有一種覺得可口。天快黑了,侍女們很沮喪:咳,折騰了整整一天,什麼果子也沒找到,這可怎麼是好呢?大家垂頭喪氣地准備往回走。忽然,一位到河溝里找水喝的侍女高聲喊叫起來:「快來看哪,這小白果有多漂亮。」侍女們隨著她的喊聲跑了過去。她們驚異地發現,在河溝旁有一片桑樹林,桑樹上結滿了雪白色的小果。她們以為找到了上等的果子,便歡呼著採摘起來。她們太高興了,竟忘了品嘗。等到拿回宮去用嘴一咬,才知道這小白果根本咬不動,而且什麼滋味也沒有。侍女們愣了,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一位名叫共鼓的大臣恰巧從這幾位侍女面前走過,見此情形,忙問發生了什麼事。侍女便把事情的原委向他說了一遍。共鼓一聽隨口說道:「咬不動有什麼關系,用水煮熟了,不就能咬動了嗎!」侍女們一聽,覺得很有道理,便忙拿來瓦罐,放上水,把白果倒進水裡,燒著火煮起來。可是,煮了好一陣子,還是咬不動。有位侍女急了,拿起一根細木棍,便在罐里亂攪起來。攪了一陣,攪累了,她想把木棍拽出來。誰知,木棍上纏繞著許多許多像頭發那樣粗細的白絲線。

這新奇事被嫘祖知道了,她強撐著讓人把她扶到瓦罐旁。嫘祖仔細瞅著罐里連著罐外、罐外連著木棍的白絲線,笑了,說:「姑娘們,這果子雖然不能吃,卻可以派大用場。如果用這細絲織成布,那做出來的衣服準保又舒服又漂亮。」說來也怪,嫘祖見了白絲線,病竟然不治而愈了。

第二天,嫘祖便讓侍女們領著來到了那片桑樹林。經過觀察發現,那白果子並不是樹上結出來的。它是一條蠕蠕而動的蟲子口中吐出的細絲繞織而成的。嫘祖給這蟲於取名為「蠶」,給它織成的白果於取名為「繭」。自此以後,栽桑養蠶繅絲織綢做衣就在嫘祖的領導下開始了。後人為了紀念嫘祖的功績,尊稱她為「先蠶娘娘」。有的地方還建廟祭祀她。

這些美麗而動聽的傳說,雖然不足以作為養蠶、繅絲、織綢、制衣起源的論據,但它卻至少說明,我國最早是用野蠶絲織造絲綢的,後來才改用家蠶絲。絲綢的出現比棉布要早得多,大約在上古時代,就有了原始的蠶絲利用技術。

關於這一點,史書上也多有記載。《尚書·禹貢》中便說:在大禹統治中國時候,是按各地土地的出產,確定貢賦的。當時的兗州、青州、徐州、豫州,東至山東半島,南到江淮流域,都種桑出絲。他們的貢賦,除了絲之外,還有用竹筐裝著的綵綢。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則早有了「絲」、「桑」、「帛」等字樣,這表明,絲綢的織造,在那時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這些古代的文獻記載,已被出土的大量文物所證明。1926年春,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夏縣西陰村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曾發現一個用某種工具切割開來的蠶繭,它的樣於很像半個花生殼。1958年,在遠離西陰村幾千里之遙的浙江吳興錢三漾新石器時代遺址中,考古工作者竟發掘到一些絲織品,其中有絹片、絲帶、絲線籌。這些絲織品織製得還相當不錯呢! 1950年,在河南安陽殷墟遺址,考古工作者還發現,有的青銅器上還粘附著織造精美的細絹。由此可以斷定,早在五千多年前,我國的蠶桑絲織事業便興起了。

那麼,是誰最早創造這一技術的呢?不用說,那是我國勤勞、智慧的人民,嫘祖不過是當時勞動人民的集中代表。

在五千多年前,人們都是靠打獵、採集野果和撿鳥蛋來維持生活。有一次採摘桑椹時,有人順手把野蠶結的繭摘了回來。他把繭放在嘴裡咀嚼著,繭里的蛹被他嚼碎了,蛹汁被他吸食了出來。「真是太香了,味道好極了。」嚼繭的人心裡說。他實在捨不得扔掉這美味,就像現在的人們嚼口香糖一樣,不停地一個勁地咀嚼。終於什麼滋味也沒有了,他才戀戀不舍地把它吐了出來。由於唾液的浸潤和牙齒的研磨,他放在口中那堅韌的繭殼已經變得又松又軟。因此,當他把繭殼從口中取出來,用手一撕扯,繭殼便成了一小團散亂的絲纖維。這奇怪的現象給了人們很大的啟發,他們便上山摘來野蠶繭,放到鍋里煮,然後用木棍攪和。於是,白白的細絲便被抽取了出來。再往後,他們又開始飼養家蠶,用家蠶結的繭來繅絲織綢,製作衣裳。

最初的絲線盡管非常粗糙,但卻為後來利用蠶絲線開了一個大大的好頭。當你現在身穿輕盈飄逸舒適的絲綢服裝時,你該不會忘記我們祖先的開創之功吧?

9. 在中國神話故事裡是誰最先發明了蠶絲織布的技術

嫘祖,一作累祖,中國遠古時期人物。為西陵氏之女,軒轅黃帝的元妃。她發明了養蠶,史稱嫘祖始蠶。出生於西陵。
嫘祖生玄囂、昌意二子。玄囂之子蟜極,蟜極之子為五帝之一的帝嚳;昌意娶蜀山氏女為妻,生高陽,繼承天下,這就是五帝之一的「顓頊帝」。

10. 一部關於野人的片子,內容是有一個女的發明養蠶織布

神農炎帝 很好看的一部

閱讀全文

與發明養蠶織布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