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這兩天發現有個外匯微量套利數據,是HKEX香港交易所平台,是騙局來的
該騙局主要的欺騙手法是帶你操作盈利,不讓出金,稱是平台監測到你是違規操作,要交30%保證金,等你交了保證金又說不是你本人操作再交5萬然後還要上傳身份證正反面,其實就是騙錢的,注意不要上當。
套利也稱為「利息套匯」。主要有兩種形式:
1,無拋套利。即利用兩國資本市場的利率差,將短期資金從低利率市場轉移到高利率市場,從而獲得息差收益。
2, 彌補套利。即在將短期資金從A地轉移到B地進行套利的同時,套利者利用遠期外匯交易來規避匯率變動的風險。套利會改變不同資本市場的供求關系,使短期資金的利率趨於一致,縮小短期匯率與長期匯率之間的差異,保持平衡資本市場利率差與外匯市場匯率差,客觀上加強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但是,大量套利活動將導致短期資本的大規模國際流動,加劇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
拓展資料:
網路金融詐騙的表現形式:
1、「天天分紅」受騙者眾多
2、銀行理財產品漏洞被利用
3、p2p平台頻現虛假投資標的
4、虛假借款詐騙
5、境外詐騙網站「釣大魚」
防範金融網路詐騙
1、虛假的積分兌換獎品的:不輕易點擊不明鏈接,設置包含字母 數字或符號的復雜網路金融專用密碼並定期修改。收到簡訊後立即與銀行官方客服、朋友等聯系,經過核實確認沒有問題後再打開簡訊鏈接。
2、賬戶余額變動提醒:金融機構需加強對賬戶余額產生變動,諸如定活互轉、投資理財等交易加固安全防護措施。
當用戶發現賬戶余額變動時,為了防止遇上詐騙分子模擬金融機構等客服號碼行騙,遇不明來電可選擇掛斷後再主動撥打(不要回撥)金融機構官方客服或者到網點進行確認。同時妥善保管簡訊驗證碼,不要向任何人提供自己收到的簡訊驗證碼。
3、冒充公檢法等機構:接到自稱是電信局、郵局、社保局、電視台、銀行或公安局、檢察院、法院工作人員的(語音)電話、手機簡訊時應提高警惕,不要輕易透露個人資料或銀行存款情況。公安機關不會通過電話問話做筆錄,也沒有設置所謂的安全賬戶,所有涉案的調查工作都會依照法定程序出具相關法律文書再執行,遇到此類情形應第一時間詢問身邊親友或撥打110。
8、此外,二維碼也是不法分子隱藏木馬病毒的道具。不法分子將二維碼植入病毒程序,再以返利或降價為餌,發送二維碼。一旦輕易掃描安裝,木馬就會盜取應用賬號、密碼等個人信息,再以簡訊驗證的方式篡改用戶密碼,將賬戶資金轉走。
㈡ 股票存在必要是什麼,股票誰發明的
股票是現代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實際上古代就已經有了股東的說法,如東家。
但是近現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將公司的股票進行上市交易,獲取更大的回報這種做法比過去進步了很多。
㈢ 我發現博弈大師的功能比文華財經的贏智(WH8)的功能還要多,而且它還有個「套利分析」功能。
我也覺得博弈大師比較好用,金博士沒用過。
㈣ 股市最早是由哪個國家發明的,發明人是誰啊
2000多年前,古羅馬共和國就有了股票和股票交易市場。
當時,政府通過招標形式,把公共服務包給私人公司,這類公司的名字就叫「為公共服務的組織」。
這類公司直接把股票賣給投資人,股票持有人可以把股票拿到股票市場上交易,古羅馬的克斯托神廟就是股票交易的場所。
古希臘歷史學家波力比阿斯曾寫道:「當時,幾乎所有公民都持有股票」;古羅馬執政官西塞羅也提到過「股票危機」,他認為當時的股票價格過高。
公元1250年前後的法國,巴扎克爾麵粉公司發行了96股股票,這些股票均在市場上交易,交易價格參照麵粉公司的盈利能力。
在15世紀,哥倫布發現了南美州,隨後麥哲倫又完成了第一次環球航行。
這些地理上的大發現連接東西方,使海外貿易和殖民地掠奪成為暴富的捷徑。
而要組織遠航貿易就必須具備兩大條件:
其一是組建船隊需要巨額的資金;
其二是因為遠航經常會遭到海洋颶風和土著居民的襲擊,要冒很大的風險。
而在當時,沒有一個投資者能擁有如此龐大的資金,且也沒有誰甘願冒這么大的風險。
為了籌集遠航的資本和分攤經營風險,就出現了以股份集資的方法,即在每次出航之前,招募股金,航行結束後將資本退給出資人,並將所獲利潤按股金的比例進行分配。
為保護這種股份制經濟組織,英國、荷蘭等國的政府不但給予它們各種特許權和免稅優惠政策,為股票的產生創造法律條件和社會環境。
在1553年,英國以股份集資的方式成立了莫斯科爾公司,在1581年又成立了凡特利公司,其採取的方式就是公開招買股票。
這些公司開始運作時,是在每次航行回來就返還股東的投資和分取利潤,其後又改為將資本留在公司內長期使用,從而產生了普通股份制度。
因為在貿易航行中獲取的利潤十分豐厚,這類公司就迅速膨脹,相應地股票也得到發展。
1602年3月20日,總部設在阿姆斯特丹的荷蘭東印度公司,首次發行股票。
該股票在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交易,但公司每年只進行一次股東變更登記。後來,報紙也每天刊登這只股票的價格,這在當時頗吸引眼球。
現在股市上常用的一些操作手段,在荷蘭股市裡就被使用。
例如做空,就是在自認為的股票高價位借股票賣掉,等價格下跌後再買回歸還,通過高價賣低價買套利;
洗盤,就是合謀做空引發股市恐慌,誘導股民低價拋售股票,等價格跌到極低時再回購;
對敲,就是通過多個賬戶自己買賣自己的股票,或幾個人串通相互買賣股票,以此操作股票價格和交易量,製造市場假象;
坐莊,就是囤積股票,造成供不應求假象,抬高股票價格,當股價到一定高位時出貨,通過低價買高價賣套利。
這些不正當的操作手段引起股市的混亂,荷蘭政府便禁止做空,並開始監管股票市場。
1608年,荷蘭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個證券交易所,即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
㈤ 有人說有一個有平台有程序員發現漏洞能套利十之十五賠,可信嗎
不論可信不可信,這種事千萬不要做,非法入侵計算機系統已進入刑法,不久前一位中學生高考後聽到同學網上密碼,成績出來修改同學的考試志願被判。利用網上購物的不當,多次退貨騙到蘋果電腦公司均被判刑,這些事例說明,網路不是無法空間,網路安全國家進一步加強,因為網路非法行為有可能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
㈥ 現在搞跨境還能掙錢嗎知道微三雲跨境嗎
erp系統的好壞往往要從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來綜合評價:
客觀因素有:
1.穩定性:系統的穩定性是獲得用戶信賴的基礎。
2.承載力:足夠的承載力才能讓用戶在雙十一這樣的特殊日期獲得足夠的成交力。
3.客戶數量:足夠的客戶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系統的口碑。
4.對接平台數量:對接平台數量越多越能體現品牌的實力。
主觀因素有:
1.客戶的需求。系統滿足用戶需求是獲得大量客戶的前提。
2.用戶體驗。系統的操作要足夠簡便,易上手。繁瑣的步驟往往會將用戶勸退。
推薦系統的穩定性高、訂單處理效率高、客戶數量多承載力強的小米外貿erp系統。
㈦ 考cfa要看哪些書
cfa考試必須要買cfa協會出版的CFA原版教材電子版即為CFA官方教材電子版。cfa官方教材紙質版,未做要求必須購買,想要購買cfa官方教材紙質版,需要另外付費。
2014年起,CFA協會調整了CFA考試教材的購買模式,從原來由cfa考生自行選擇電子版教材、紙質版教材或者兩者皆選的方式,改為將電子版CFA教材直接捆綁在CFA考試費中,每位考生在進行CFA考試報名時,會要求選擇相應的教材。
cfa考試報名完成後24小時內協會將電子教材發送到考生注冊郵箱,該電子版教材可在大部分電腦、平板、電子閱讀器、Android設備和Phone上觀看。
㈧ 北京自查發現3.4億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經營貸是什麼貸款
是銀行專門針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比房貸要低不少,所以不少人選擇用經營貸的錢去炒房。事實上這種事情在一線城市非常常見,很多中介甚至會主動給房產投資者提供融資方案,而銀行工作人員也參與其中。因為對於銀行來說,有對應的放貸指標,放給中小企業風險比較高,而且這種企業往往沒有抵押物,銀行不能很好控制風險。但放貸給炒房客就不一樣了,房產投資者可以用房子作為抵押,這樣對於銀行來說,風險比企業要低很多。
㈨ 你在市場中發現過無風險套利機會嗎
對於在市場中的無風險套利機會,我有下面的看法。
在我們這個時代,至少有一個「假的」套利機會,盡管並不完美,但卻符合大多數的特徵。
他比天空寬,比大海還大,貪婪而豐滿。
他必須至少滿足某些條件;
1)市場很大。
2)存在嚴重失真。
99%,甚至99.99%的人都是愚蠢的。他們不知道這種扭曲。
第三個是最難的。
正如許多人猜測的那樣,這是中國的房地產市場。
毫無疑問,房地產市場是巨大的。但很少有人承認他是「扭曲的」。
㈩ 近代100年來,很多重要發明。不是中國人發明的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7805407/answer/86038432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導讀
近代500年裡,中國在發明創新方面對世界的貢獻幾乎為零,不要說與美國、英國比,我們甚至連瑞士的一個零頭也達不到。再過五十年、一百年重寫世界發明創新史,中國能否改變過去500年史上的空白?答案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我們能否持續提升中國人享有的自由。
一、近代500年裡,中國的發明創新幾乎為零
中華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並且是唯一延續至今的古老文明。古代中國有過輝煌的發明創造,為人類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在過去500年,中國在發明創造方面乏善可陳。讓我用數字說明這一點。
根據英國科學博物館的學者Jack Challoner的統計,從舊石器時代(250萬年前)到公元2008年之間產生了1001項改變世界的重大發明,其中中國有30項,佔3%。
這30項全部出現在1500年之前,佔1500年前全球163項重大發明的18.4%,其中最後一項是1498年發明的牙刷,這也是明代唯一的一項重大發明。在1500年之後500多年全世界838項重大發明中,沒有一項來自中國。
經濟增長源自新產品、新技術、新產業的不斷出現。傳統的社會只有農業、冶金、陶瓷、手工藝等幾個行業,其中農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現在我們有多少個行業?
按照國際多層分類標准,僅出口產品,兩位數編碼的行業有97個,4位數編碼的行業有1222個,6位數編碼的行業有5053個,而且還在不斷增加。
這些新的行業全是過去300年裡創造的,每一件新產品都可以追溯到它的起源。在這些眾多的新產業和新產品中,沒有一個新行業或重要產品是中國人發明的!
以汽車產業為例。汽車產業是1880年代中期由德國人卡爾·本茨、戴姆勒和邁巴赫等人創造的,之後經歷一系列的技術進步,僅從1900到1981年間,就有600多項重要創新(Albernathy, Clark and kantrow (1984))。
中國現在是第一汽車生產大國,但如果你寫一部汽車產業的技術進步史,榜上有名有姓的發明家數以千計,里邊有德國人、法國人、英國人、義大利人、美國人、比利時人,瑞典人、瑞士人、日本人,但不會有中國人!
即使像冶金、陶瓷、紡織等這些在17世紀之前中國曾經領先的傳統行業,過去三百年裡的重大發明創造,沒有一項是我們中國人做出的。
我要特別強調一下公元1500年之前和1500年之後的不同。1500年之前,全球分割成不同的區域,各區域之間基本處於封閉狀態,一項新技術在一個地方出現,對其他地方的影響微乎其微,對人類整體的貢獻非常有限。
比如說,東漢的蔡倫於公元105年發明了造紙,但中國的造紙技術到公元751年後才傳到伊斯蘭世界,又過了三四百年才傳到西歐。我上小學的時候,練字還得用「土盤」,用不起紙。
但1500年之後,全球開始一體化,不僅技術發明的速度加快,技術擴散的速度變得更快,一項新技術一旦在一個地方出現,很快就會被其他地方引進,對人類整體的進步發生重大影響。
比如,德國人於1886年發明了汽車,15年之後,法國成為世界第一汽車生產國,又過了15年,美國取代法國成為第一汽車生產大國,到1930年,美國汽車普及率已達到60%。
因此,1500年之後,創新才真正有了國家間的可比性,誰優誰劣一目瞭然!中國在過去500年沒有做出一項可以載入史冊的發明創造,意味著我們對人類進步的貢獻幾乎為零!比我們的祖先差遠了!
我還要強調一下人口規模問題,國家規模有大有小,國家之間簡單比較誰的發明創造多,容易產生誤導。
理論上講,給定其他條件,一個國家的人口規模越大,創新越多,技術進步越快。並且,創新之比與人口之比是指數關系,不是簡單的等比例關系。原因有二:第一,知識在生產上具有重要規模經濟和外溢效應;第二,知識在使用方面不具有排他性。
10多年前,美國物理學家Geoffrey West等人發現,在城市生活中,人類的發明創造與人口的關系遵循正5/4指數縮放規則:如果一個城市的人口是另一個城市的10倍,那麼,發明創造總量是後者的10的四分之五次方,即17.8倍。
以此來看,中國對世界發明創新的貢獻與中國的人口規模太不成比例。中國人口是美國人口的4倍,日本的10倍,英國的20倍,瑞士的165倍。
按照知識創造的指數縮放法則,中國的發明創造應該是美國的5.6倍,日本的17.8倍,英國的42.3倍,瑞士的591倍。但實際情況是,近代500年裡,中國在發明創新方面對世界的貢獻幾乎為零,不要說與美國、英國比,我們甚至連瑞士的一個零頭也達不到。
瑞士人發明了手術鉗,電子助聽器,安全帶,整形技術,液晶顯示器,等等。中國人民銀行印刷人民幣使用的防偽油墨是瑞士的技術,中國生產的麵粉有60%-70%是由瑞士布勒公司的機器加工的。
問題出在哪裡?難道是中國人基因有問題嗎?
二、中國的體制扼殺創造性
顯然不是!否則,我們就沒有辦法解釋古代中國的輝煌。
問題顯然出在我們的體制和制度,中國體制的基本特點是限制人的自由,扼殺人的創造性,扼殺企業家精神。
無論政府管制、反壟斷法,還是產業政策、國有企業、宏觀經濟政策,都是阻礙我們國家創新的一些重要的體制和政策,如果這些障礙不清除,中國創新的潛力不可能發揮出來。
1、政府監管
從古到今,政府監管一直是阻礙人類創新的重要因素。產業革命早期,英國議會通過的法律曾明文禁止生產印花棉布,阿克賴特不得不走上法庭為自己生產印花布辯護;路易十四時期,法國政府曾禁止生產和進口棉布,有16000名企業家因違反此法被判死刑。
政府監管通常以保護消費者利益、維護市場秩序的名義出現,但實際上是為了保護既得利益者,不是消費者。
這是因為,創新作為創造性的破壞,意味著用新產品代替老產品,新產業代替老產業,新企業代替老企業,一定會動既得利益者——現有企業、現有行業的乳酪。
監管部門打著保護消費者利益的借口,但這個借口是不成立的,因為它忽略了市場的聲譽機制。它假定市場上每個人都在試圖騙人,其實企業家明白,商業上的成功要靠好的聲譽。
2、反壟斷法
《反壟斷法》其實應該叫《反競爭法》,因為反壟斷法所反的那些行為正是市場中企業的競爭手段,尤其是通過創新來競爭的措施。
傳統經濟學把壟斷和競爭的定義完全搞錯了。經濟學教科書中講的最理想的競爭是 「完全競爭」!所謂的完全競爭,就是眾多廠家以相同的技術、相同的成本生產完全相同的產品,收取相同的價格。
正如哈耶克指出的,這實際上是沒有競爭。這樣的完全競爭和創新是不相容的,只要有創新,競爭一定是「不完全的」,一定會導致所謂的「壟斷」,因為創新就是做與別人不一樣的事情。
市場份額其實是對創新成敗的最好檢驗,越成功的創新,吸引的客戶越多。但按照傳統經濟學的定義,客戶多了、市場份額大了,就限制了競爭。所以不難理解,歷史上受反壟斷法折磨最多的企業基本上都是創新能力最強的企業。
中國人幾乎都在用微信,騰訊獨此一家,但是它仍然得不斷創新,因為總有人虎視眈眈。可以設想,如果馬化騰高枕無憂,認為自己享有壟斷地位,可以剝削消費者了,我想用不了一兩年他的公司就會徹底完蛋。
反對市場競爭中形成的優勢地位,其實就是反創新,因為所有創新,按流行的經濟學定義,都會形成壟斷,而且越大的創新,越有商業價值的創新,壟斷程度越高。如果你做了一個小的創新,也起不了大作用,但顛覆性的創新,就會形成所謂的壟斷。
3、產業政策
我曾經講過,由於人類認知的局限和激勵機制的扭曲,產業政策註定會失敗。凡是國家產業政策鼓勵的行業,不搞砸是不會罷手的。這里講一下產業政策如何扭曲企業家精神、阻礙創新。
首先,產業政策一定會導致尋租行為。有產業政策就有市場准入、信貸、稅收、土地等方面的區別對待,誰能得到支持,誰不能得到支持,完全由政府官員說了算,這就帶來壟斷租金,實際上也是政策性的套利機會。最擅長尋租的人就會與政府搞關系,拿到優惠的人通常是尋租高手,而不是創新能手。
其次,產業政策使套利比創新更有利可圖。創新是實實在在真金白銀的投入,要熬很長的時間,套利則容易得多。比如說政府補貼新能源汽車,想辦法弄到牌照就可以拿到補貼,有些企業不生產汽車仍然得到每輛車20萬的補貼。有這么好的套利機會,為什麼要創新呢?
再次,產業政策會誤導企業家的投資選擇。本來在市場中,企業家投資什麼,或者創新於哪方面,要看市場前景,產品是不是有利可圖。而有了產業政策的誘惑,企業家投資什麼不是看其市場前景,而是看是否容易得到政府的資助和支持。這就像大學教授申請研究課題經費一樣,不是看什麼題目最有意義,而是看什麼題目好拿錢。
最後,產業政策導致嚴重的不公平競爭。得到政府支持的企業處於優勢地位,而得不到政府支持的企業處於劣勢,即使後者的產品更有市場前景。前一類企業由於政府補貼可以賣得很便宜,更優秀的企業、更具創新的企業反而競爭不過不具創新力而只會尋租和政府搞關系的企業。
4、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由於激勵機制的扭曲和管理體制的約束,一定是短期行為,不可能有積極性創新。創新是先虧損,熬過很長時間才可能盈利,國有企業領導人不可能有這樣的耐心。
國有企業在某種程度上阻礙著民營企業的創新。這有六個原因:
一是為了維持國有企業的壟斷地位就要對市場施加准入限制,導致民營企業不能進入一些最需要創新的領域,壓縮了民營企業的創新空間。
二是國有企業擠佔了民營企業創新需要的資源,特別是信貸資本。時至今日,大部分的銀行貸款仍然是流向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融資很難,而且融資成本很高。
三是國有企業的低效率給民營企業提供了套利空間。如果一個地方存在大量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套利很容易,就不會有動力創新了。
四是當國有企業作為客戶存在的時候,民營企業作為供應商,產品是否賣得出去與其創新能力、產品質量關系不是很大,這些民營企業更可能靠找關系賣東西而不是靠產品質量和價格的優勢來賣東西,這本身就使得民營企業創新的積極性降低。
五是當國有企業作為上游供應商時,像電信行業、公用事業部門,它們的法定壟斷地位會阻礙下游企業的創新能力。
六是國有企業的存在降低了整體經濟的自由競爭程度,也導致民營企業創新的動力不足。
5、宏觀經濟政策
宏觀經濟貨幣政策也會阻礙企業家創新。
根據熊彼特的商業周期理論:經濟的發展一定是新產品、新技術、新企業淘汰老產品、老技術、老企業的過程,創新周期決定了商業周期。用貨幣政策刺激總需求,一定會延緩和阻礙這個淘汰過程,從而有害於創新和經濟的長期增長。
有研究顯示,許多創新活動在衰退的低谷開始。原因是,當市場已經飽和的時候,企業無法從舊有和已經成熟的產品中獲利,便只能求助於通過創新降低生產成本或推出新產品。
當企業因為產品銷售不好出現困難的時候,如果政府用信貸政策救企業,就會使得套利比創新更有利可圖,從而阻礙創新。
三、創新說到底就是自由
其實創新說到底就是自由——有胡思亂想,那就會有創新,你不會為了你的想法去冒險的時候,創新是不可能的。
中國人最具創造力的時代是春秋戰國時期和宋代,這不是偶然的。這兩個時代也是中國人最自由的時代。
公元1500年之前,西方不亮,東方昏暗。公元1500年之後,西方一些國家經過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逐步走向自由和法治,我們卻原地踏步,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我必須強調,自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當心靈不自由的時候,行動不可能自由;當言論不自由的時候,思想不可能自由。只有自由,才有創造。
讓我用一個例子來說明這一點。
今天,飯前便後洗手已成習慣。但是,1847年,匈牙利內科醫生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Ignaz Semmelweis)提出醫生和護士在接觸產婦前需要洗手的時候,他冒犯了同行,並因此丟掉了工作,在一個精神病院死去,終年47歲。
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的觀點基於他對產褥熱的觀察,當時他所在的醫院有兩個產房,一個服務於富人,由專業醫生和護士精心照料,這些醫生不斷在接生和解剖屍體之間轉換工作;另一個服務於窮人,由接生婆負責。
他發現,富人得產褥熱的比例是窮人的三倍。他認為,原因是醫生不洗手。但他的看法與當時流行的醫學理論相矛盾,他也不能對自己的發現給出科學證明。
人類的衛生習慣是怎麼改變的?這與印刷機的發明有關。 1440年代,德國企業家約翰內斯·古騰堡發明了活字印刷機。印刷機使得書籍和閱讀普及開來,許多人突然發現,他們原來是「遠視眼」,由此對眼鏡的需求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在印刷機發明一百年後,歐洲出現了數千家眼鏡製造商,並由此掀起一場光學技術的革命。
1590年,荷蘭眼鏡製造商JANSSEN父子把幾個鏡片累在一起放一個圓筒里,發現透過玻璃所觀察的物件被放大,由此發明了顯微鏡。英國科學家Robert Hook用顯微鏡發現了細胞,引起了科學和醫學一場革命。
但最初的顯微鏡解析度並不高,直到1870年代,德國鏡片製造商Carl Zeiss生產出了新的顯微鏡,它是基於精確的數學公式構造的。
正是藉助這種顯微鏡,德國醫生羅伯特·科赫等人發現了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細菌,證明當年匈牙利醫生塞麥爾維斯的觀點是正確的,由此創立了微生物理論和細菌學。正是微生物學和細菌學的創立,逐步改變人類的衛生習慣,並由此導致人類預期壽命的大幅度延長。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當初古騰堡的印刷機被禁止使用,或者只被允許印刷教會和行政當局審查過的讀物,那麼,閱讀就不會普及開來,對眼鏡的需求就不會那麼大,顯微鏡和望遠鏡就不會被發明出來,微生物學就不會創立,我們不可能喝上消毒牛奶,人類的預期壽命也不會從30多歲增加到70多歲,更不要幻想探索宇宙空間了。
過去三十多年,中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一成就是建立在西方世界過去300年發明創造所積累的技術的基礎上,支撐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每一項重要技術和產品,都是別人發明的,不是我們自己發明的。我們只是套利者,不是創新者,我們只是在別人建造的大廈上搭建了一個小閣樓,我們沒有狂妄自大的理由!
牛頓花了30年的時間發現了萬有引力,我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搞明白了萬有引力定律,如果我宣稱自己用三個月的時間走過了牛頓30年的道路,你們一定覺得可笑。如果我再反過來嘲笑牛頓,那隻能說明我太無知!
我們常說中國用世界7%的可耕地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但我們需要問一問:中國何以做到這一點?簡單地說,就是大量使用化肥。中國人食物中大約一半的氮來自無機化肥。如果不使用化肥,一半的中國人會餓死。
氮肥的生產技術是那來的呢?是100多年前,德國科學家弗里茨·哈伯和BASF公司的工程師卡爾·博什發明的,不是我們自己發明的。
1972年尼克松訪問中國後,中國與美國做的第一單生意,就是訂購13套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最現代化的合成氨尿素生產設備,其中8套來自美國的 KELLOGG公司。
我想用一下泰勒•考恩教授說的比喻:我們制度改革為什麼這么快?我們採集了大量的「低垂的果實」,但這個果實是會採摘殆盡的,所以未來還是要依賴於我們自己去栽樹,讓世界其他人也能採摘我們種的樹。
再過五十年、一百年重寫世界發明創新史,中國能否改變過去500年史上的空白?答案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我們能否持續提升中國人享有的自由。因為,只有自由,才能使中國人的企業家精神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使中國變成一個創新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