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凱恩斯需求自動創造供給

凱恩斯需求自動創造供給

發布時間:2021-12-26 05:53:10

A. 供給學派與凱恩斯主義在政策主張上有那些主要分歧

完全原創和自己總結,不是網上大段大段的粘貼,希望幫到你。
凱恩斯主義是從需求著手,叫做需求管理政策,包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總體來說就是,總需求不足的時候,使用擴張性政策,總需求過多,採取緊縮性政策。用一句話來說,就是相機抉擇,逆經濟風向而動。
供給學派從供給入手,以薩伊定律(供給能自動創造需求)為基本理論根基,提出相應政策,主要是減稅,以及削減社會福利等措施。
他們的分歧,大家都主張減稅,但是凱恩斯說的是比例稅率,供給學派說的減稅是減邊際稅率。
凱恩斯主張建立完善的社會福利,供給學派主張削減社會福利。
有人總結,凱恩斯的政策是「劫富濟貧」,供給學派的政策是「劫貧濟富」。但是不可否認,供給學派縱然在理論上根基並不十分牢固完善,但是提出的政策行之有效。

B. 什麼是凱恩斯需求管理理論

30年代大危機無論在西方經濟史還是在經濟學說史上都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長期處於支配地位的經濟自由主義由此退潮,經濟學家紛紛轉變立場,鼓吹政府幹預。大危機以後,早在1926年就發表了《自由放任主義的終結》的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在「羅斯福新政」的背景下,於1936年發表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批判傳統理論,系統提出了國家干預經濟的理論和政策,並立即在西方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通論》的出現被稱為「凱恩斯革命」。 凱恩斯否定了傳統理論的重要基礎,即「供給自行創造需求」的薩伊定律,認為在自由放任的條件下,有效需求(即社會總需求)通常都是不足的,所以市場不能自動實現充分就業的均衡。 按照凱恩斯的觀點,總就業量決定於總供給價格與總需求價格均衡時的總需求量,即決定於有效需求(也就是有支付能力的社會總需求,它包括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兩部分)。在通常情況下,有效需求總是不足的,其根源在於三個「心理規律」:一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即增加的收入中用於消費的部分減少,這就造成消費需求不足;二是資本邊際效率遞減,即增加投資時的預期利潤率降低,這會造成投資需求不足;三是流動偏好,即人們出於多種動機總是要把—定數量的貨幣保持在手裡。 因此,為了吸引這些貨幣,利息率就不能太低,這樣,當投資的預期利潤率低於或接近利息率時,人們就不願投資,從而導致投資需求不足。凱恩斯認為,市場機制不能解決由這些原因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問題,所以不能自動地使經濟達到充分就業時的均衡,就是說由於有效需求不足,社會上總會存在「非自願失業」。因此,凱恩斯理論的政策含義就是要通過政府幹預措施來擴大有效需求。這種干預被稱為「需求管理」。凱恩斯所特別強調的是運用財政政策,而且是赤字財政政策來干預經濟。 由此,凱恩斯否定了傳統的國家不幹預政策,力主擴大政府機能,通過政府幹預來彌補有效需求的不足,實現充分就業。 「凱恩斯革命」為政府的反危機措施提供了理論根據,標志著國家干預主義的興起。不過,西方世界走出30年代大蕭條,並不是運用凱恩斯理論和政策主張的結果,而主要是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的爆發使嚴重的失業問題迅速消失,使蕭條的經濟迅速轉入戰時的高漲。凱恩斯理論真正對各國政府的經濟政策產生巨大影響,是二戰以後的事。 戰後,鑒於30年代大危機的教訓,西方各國政府均把維持經濟的穩定增長,促進充分就業作為重要的施政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凱恩斯理論遂成為各國政府推行經濟政策的指導思想,在凱恩斯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充、發展起來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也成為宏觀經濟學的標准理論,凱恩斯主義按照「逆經濟風向行事」和「相機抉擇」的原則,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進行「需求管理」的方式亦成為政府宏觀調控的基本方式。 戰後直至70年代初,普遍推行凱恩斯主義的西方世界的經濟增長相當快速,且末出現過嚴重的經濟危機。在此期間,凱恩斯主義盛極一時。

C. 簡述凱恩斯有效需求理論的內容及意義

通過利率把儲蓄轉化為投資和藉助於工資的變化來調節勞動供求的自發市場機制,並不能自動地創造出充分就業所需要的那種有效需求水平;在競爭性私人體制中,三大規律(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和流動偏好)使有效需求往往低於社會的總供給水平,從而導致就業水平總是處於非充分就業的均衡狀態。

因此,要實現充分就業,就必須拋棄自由放任的傳統政策,政府必須運用積極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以確保足夠水平的有效需求。凱恩斯最根本的理論創新就在於從經濟學理論上證明了國家干預經濟的合理性,這是凱恩斯主義出現以前任何經濟學都根本做不到的。

(3)凱恩斯需求自動創造供給擴展閱讀:

凱恩斯經濟穩定政策主張的特點是:強調在經濟蕭條時,採用擴張性的宏觀政策而經濟過度膨脹時,採用緊縮性的宏觀政策.因此,後來的西方經濟學者把凱思斯的國家干預政策主張稱為是「逆經濟風向的」和「斟酌使用」的宏觀經濟政策。

凱恩斯宏觀經濟政策主張的第二個特點是強調財政政策在穩定經濟中的作用,財政政策發生作用的關鍵在於國家擁有越來越龐大的預算。凱恩斯認為,要使財政政策起到穩定經濟的作用,必須打破財政預算年度平衡的原則.這種年度平衡的財政原則在第一次經濟大危機之前是被普遍接受的。

貨幣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利息率下降到一定水平後就拒絕下降,出現「流動性陷阱」; 預期利潤率不斷下降,而利率又拒絕降得太低,投資的吸引力也就十分微小,從而導致投資不足。

投資不足和消費不足就導致社會總有效需求的不足,進而導致大量失業現象的存在。在有效需求原理的基礎上,凱恩斯進一步提出了提高有效需求、消除失業現象的需求管理政策。

D. 國民收入決定理論認為國民收入的均衡水平決定於什麼 A總收入 B總投資 C總需求 D總供給

C.
凱恩斯的模型假設前提是產能過剩,所以需求自動創造供給.

E. 馬爾薩斯和凱恩斯關於有效需求的區別

馬爾薩斯的有效需求是指供需一致時的需求,他反對薩伊等人所主張的 供給能自動創造出它自己的需求 這一觀點,並且指出了資本主義社會會出現 有效需求 不足的現象。凱恩斯的有效需求是總供給和總需求函數的交點,它是一個均衡點,由此決定產出和就業水平。同時,凱恩斯認為由於 消費傾向 、 對資本未來收益的預期 以及對貨幣的 靈活偏好 這三個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導致資本主義社會不存在自動達到充分就業均衡的機制,出現有效需求不足。兩者各自還提出解決有效需求不足的相關政策。

F. 凱恩斯的供求關系是什麼

凱恩斯定律 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於20世紀30年代提出的需求能創造出自己的供給,因此政府採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穩定經濟的論點。這是凱恩斯根據對總供給和總需求之間關系的分析,為推行其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而提出的與薩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論點。凱恩斯認為,僅靠自由機制是無法保證經濟穩定增長,達到充分就業的,必須加強國家干預。據此他提出,在需求出現不足(有效需求不足)時,應當由政府採取措施來刺激需求,而總需求隨著投資的增加,可使收入增加,消費也將增加,經濟就可以穩定地增長,以至達到充分就業,使生產(供給)增加。這一論點被凱恩斯的追隨者們奉為定律,因此叫凱恩斯定律。隨著凱恩斯主義的流行,薩伊定律在西方經濟學中日漸銷聲匿跡。但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進入70年代以後,西方國家經濟中出現了嚴重的滯脹局面,凱恩斯主義越來越無能為力,凱恩斯定律在人們心目中日漸失去光彩,開始瀕於名譽掃地了。

G. 凱恩斯投資理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凱恩斯認為:
(1)企業投資水平決定於資本的邊際效率與市場利息率的對比。在資本邊際效率一定時,投資隨著利率的下降而增加,隨著利率的上升而減少;
(2)隨著投資的增加,資本的邊際效率呈遞減規律;
(3)由於貨幣的流動偏好的作用,利率的下降是有限度的;
(4)由於資本的邊際效率的遞減和利率的下降受阻,導致投資需求不足。

H. 凱恩斯主義 貨幣需求貨幣供給理論 需要英文的,急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或凱恩斯主義是根據凱恩斯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凱恩斯,1936)的思想基礎上的經濟理論,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凱恩斯的經濟理論認為,宏觀的經濟趨向會制約個人的特定行為。18世紀晚期以來的「政治經濟學」 或者「經濟學」建立在不斷發展生產從而增加經濟產出,而凱恩斯則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發,他認為維持整體經濟活動數據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觀上平衡供給和需求。因此,凱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凱恩斯理論基礎上的經濟學理論被稱為宏觀經濟學,以與注重研究個人行為的微觀經濟學相區別。凱恩斯經濟理論的主要結論是經濟中不存在生產和就業向完全就業方向發展的強大的自動機制。這與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所謂的薩伊法則相對,後者認為價格和利息率的自動調整會趨向於創造完全就業。試圖將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聯系起來的努力成了凱恩斯《通論》以後經濟學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領域,一方面微觀經濟學家試圖找他他們思想的宏觀表達,另一方面,例如貨幣主義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試圖為凱恩斯經濟理論找到扎實的微觀基礎。二戰以後,這一趨勢發展成為新古典主義綜合學派。

I. 請描述什麼是薩伊定律,並說明它與凱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有什麼區別。

總結下
薩伊定律說的是供給自動創造需求
有效需求說的是需求不是由供給決定

J. 凱恩斯理論在發展中的主要進步 論述題

凱恩斯三大基本理論:
1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
2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規律
3流動偏好規律
凱恩斯認為,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和流動偏好三大心理規律。由於這些規律的存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必然出現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有效需求不足使企業生產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企業停產乃至破產,最終導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造成工人失業。

凱恩斯全面地論述了其經濟理論和政策主張,認為「薩伊定律」並不成立,供給不能自動創造需求,資本主義經濟也不能自動地達到均衡。因為,在邊際消費傾向一般比較穩定的情況下,人們總是把所增加收入的大部分用於儲蓄,而不是消費,這使得有效需求經常地表現為不足,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難以自動實現均衡。所以,為了解決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凱恩斯主張放棄經濟自由主義,代之以國家干預的方針和政策。國家干預的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實現赤字財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以公共投資的增量來彌補私人投資的不足。增加公共投資和公共消費指出,實現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這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有效方法。由此而產生的財政赤字不僅無害,而且有助於把經濟運行中的「漏出」或「呆滯」的財富重新用於生產和消費,從而可以實現供求關系的平衡,促進經濟增長。
凱恩斯認為,政府通過擴大支出,包括公共消費和公共投資,可以改善有效需求不足的狀況,從而減少失業,促進經濟的穩定和增長。政府支出具有一種大於原始支出數額的連鎖效應,一筆政府支出可以取得幾倍於原始支出額的收入水平。這種現象被稱之為「乘數效應」。「我們稱K為投資乘數,這個乘數告訴我們,當總投資量增加時,所得之增量將K倍於投資增量」。
所以,K=1/(1-b)。其中,b為邊際消費傾向,b=Δc/ΔY,Δc為消費增量,ΔY為國民收入增量。可見,邊際消費傾向越大,支出的乘數效應也越大。也就是說,在乘數原理的作用下,政府每增加一筆支出ΔG,經濟就相應增加了K倍於ΔG的國民收入。即K·ΔG。為了達到增加國民收入,促進經濟增長的目的,政府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就一定會不斷擴大政府支出規模。
凱恩斯最後得出結論:資本主義市場中不存在一個能把私人利益轉化為社會利益的看不見的手,資本主義危機和失業不可能消除,只有依靠看得見的手即政府對經濟的全面干預,資本主義國家才能擺脫經濟蕭條和失業問題。為此,凱恩斯主張政府通過收入分配政策刺激有效需求來達到充分就業。為刺激社會投資需求的增加,他主張政府採取擴大公共工程等方面的開支,增加貨幣供應量,實行赤字預算來刺激國民經濟活動,以增加國民收入,實現充分就業。

閱讀全文

與凱恩斯需求自動創造供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