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滁州特產「董糖」的典故
我知道的還有安徽滁州的琅琊酥糖,這是從北宋就流傳下來的地方特產,琅琊酥糖厚薄均勻,骨薄如紙,剖面層次清晰,呈螺絲體,色澤浮白,入口酥軟,細膩而無雜質,營養豐富,老少咸宜,十分美味。
當然任何小吃的背後都會有一段歷史沿革,琅琊酥糖也不例外,以麥面、芝麻、糖為基本原料,焙炒加工而成,故通稱面糖。到了清代,有秦、尤兩位師傅,將面糖用糯米汁作包衣,稱:"秦尤酥糖",後來,一位姓董的師傅,在原來的基礎上把糯米汁多層與面糖折疊,故又稱"董糖"。1956年滁縣食品廠采百家之長,幾經研製,借滁州名勝風景琅琊山,而取名"琅琊酥糖"。
滁州琅琊酥糖 起源於明朝末年,以麥面、芝麻、糖為基本原料,焙炒加工而成,故通稱面糖。清代,有秦、尤兩位師傅,將面糖用糯米汁作包衣,稱「秦尤酥糖」,後來,一位姓董的師傅,在原來的基礎上把糯米汁多層與面糖折疊,故又稱「董糖」。1956年滁縣食品廠采百家之長,用純白麻仁、白糖粉、富強粉、麥芽糖等為原料,幾經研製,借滁州名勝風景而取名「琅琊酥糖」。1959年正式投產,1980年被評為安徽省名細糕點,1984年被評為省優質產品。琅琊酥糖厚薄均勻,骨薄如紙,剖面層次清晰,呈螺絲體,色澤浮白,入口酥軟,細膩而無雜質,營養豐富,老少咸宜,是饋贈親友之佳品。
❷ 滁州市農業委員會.黨組成員有幾個人
滁州市農業委員會為滁州市人民政府組成部門,正縣級,負責管理農業和農村經濟。辦公地點:滁州市琅琊路180號辦公樓4層 。
黨組成員(委領導):9個
孫永進、趙崇、包義勝、崔守龍、王明高、鄭發明、萬東、胡敬斌、李廣厚
參考:http://www.czny.gov.cn/Site/index.html
❸ 滁州西澗怎麼樣能背得快
背書要有好的記憶力才能事半功倍,好的記憶力都是練出來的,比較有效地訓練方法有三個:
1、速讀法(又叫全腦速讀記憶):速讀法是在快速閱讀的基礎上進行記憶訓練的,實際上,兩者是同時進行也是相互相成的,別以為閱讀速度快了記憶就差了,因為這里靠的不是左腦意識的邏輯記憶,而是右腦潛意識的圖像記憶,後者比前者強100萬倍。通過速讀記憶訓練的朋友都知道,速度越快記憶越好,詳細學習資料你可以到《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網站》下載軟體練習。
2、圖像法(又叫聯結記憶術):圖像法也是運用右腦的圖像記憶功能,發揮右腦想像力來聯結不同圖像之間的關系,從而變成一個讓人記憶深刻的故事來實現超大容量的記憶,關於聯結記憶術,《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軟體》也有訓練,這個方法是很多記憶大師都在使用的方法。
3、導圖法(又叫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個偉大的發明,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
如果是正在忙著備考的學生或者想要提升自身能力的朋友,我建議學習一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能夠提高記憶力和學習效率。堅持就會有收獲,祝你成功!
❹ 滁州市葯物專利申請流程
滁州市申請專利的最佳步驟: 1。申請專利是一種法律程序,申請專利的發明人要想快而穩妥地獲得專利權,取得法律上的保護,可委託專利事務所的專利代理人為你提供法律和技術上的幫助,發明人一旦與專利代理人建立委找代理關系,專利代理人則是你的技術顧問和專利律師。 2。發明人與專利代理人建立代理委託關系後,應按照代理人的要求提供撰寫專利文件所必須的詳細技術資料;詳細技術資料包括發明創造的目的、新舊技術對比、主要技術特徵及實施發明創造目的的具體方案,以及能說明發明創造目的的圖紙等。 3.。如發明人不會制圖或不能提供必須的詳細技術資料,可直接向專利代理人口述,專利代理人可根據發明人的發明意圖為你完成專利申請的全過程,直到獲得專利權4.。委託專利代理機構申請專利的程序 委託專利代理機構申請專利一般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一、咨詢: 1、 確定發明創造的內容是否屬於可以申請專利的內容; 2、確定發明創造的內容可以申請哪一種專利類型(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 二、簽定代理委託協議 此時簽定代理協議的目的是為了明確申請人和專利代理機構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主要是約束專利代理人對申請人的發明創造內容負有保密的義務。 三、技術交底 1、申請人向專利代理人提供有關發明創造的背景資料或委託檢索有關內容; 2、申請人詳細介紹發明創造的內容,幫助專利代理人充分理解發明創造的內容。 四、確定申請方案 1。代理人在對發明創造的理解基礎上,會對專利申請的前景做出初步的判斷,對專利授權可能性很小的申請將建議申請人撤回,此時代理機構將會收取少量咨詢費,大部分申請代理費用將返還申請人。 2.。若專利授權前景較大,專利代理人將提出明確的申請方案、保護的范圍和內容,在徵得申請人同意的條件下開始准備正式的申請工作。 五、准備申請文件 1、撰寫專利申請文件; 2、製作申請書文件; 3、提交專利申請並獲取專利申請號。 六、審查 中國專利局會對專利申請文件進行審查,在審查過程中專利代理人會進行專利補正、意見陳述、答辯、變更等工作。如有需要,申請人應該配合專利代理人完成以上工作 七、審查結論 中國專利局根據審查情況將會作出授權或駁回審查結論,這一過程的時間一般為:外觀設計6個月左右,實用新型10-12個月左右,發明專利2-300年。 八、辦理專利登記手續或復審請求: 如果專利申請被授權,則根據專利授權通知書的要求辦理登記手續,領取專利證書。 如果專利申請被駁回,則根據具體的情況確定是否提出復審請求。 至此,專利申請過程即結束詳情咨詢 北京中聖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❺ 安徽滁州有什麼地方是可以用來製作一些小發明的
安徽省滁州市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動中心
安徽省滁州市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動中心是由滁州市政府投資興建、隸屬於滁州市教育局的青少年文化教育事業單位。2009年暑假期間為青少年提供免費試運行,開設了器樂、美術、體育、科技、航模等十三個專業的培訓,深受廣大青少年及家長的喜愛。特別是航模興趣班。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琅琊東路254號)
❻ 醉翁是指誰
醉翁
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人],漢族,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與唐韓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謚文忠。其於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歷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又喜獎掖後進,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創作實績亦燦然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余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有《歐陽文忠公文集》。詩歌《踏莎行》。並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記》。歐陽修死後葬於開封新鄭(今河南新鄭),新鄭市辛店鎮歐陽寺村現有歐陽修陵園,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另今綿陽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本文選其《朋黨論》、《五代史伶官傳序》、《醉翁亭記》、《秋聲賦》、《祭石曼卿文》、《賣油翁》六篇;選其詞《採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訴衷情(清晨簾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館殘梅)、《生杳子(去年元月時)》、《朝中措(平山欄檻倚晴空)》、《蝶戀花(家庭院深深幾許)》六首;先其詩《戲答元珍》和《畫眉鳥》二首。
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詞集名。北宋歐陽修作。三卷。南宋羅泌編次。收入《歐陽文忠公文集》,又有影宋刻單行本。明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改題《六一詞》,僅一卷,據前本而有所刪節。另有影宋本《醉翁琴趣外編》六卷,多有《近體樂府》未收之詞。公集三代以來金石刻為一千卷。在滁州時,自號醉翁。晚年自號六一居士,曰:吾《集古錄》一千卷,藏書一萬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吾老於其間,是為六一。歐公一帶儒宗,風流自命。詞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艷曲,謬為公詞。
歐陽修(自稱嗣孫修與狀元黃仁穎家譜相吻合)總世系:
一世 開閩歐陽氏總始祖歐陽韶員子直孫配王氏無子
二世 歐陽幼咸(立宰相歐陽通季子詢季孫歐陽幼咸為嗣)
三世 吉州剌史 歐陽琮
四世 溫州長史 歐陽衍
五世 博羅縣丞 歐陽昌
六世 唐進士國子監四門助教 歐陽詹
七世 唐開成二年進士幕府參軍 歐陽秬
八世 唐末會昌六年進士官韋中令學士 歐陽澥
九世 潘湖歐厝吉州推官 歐陽郴(歐陽澥季子)
遷閩縣寶歷進士 歐陽袞(歐陽澥四子)
子 進士宰相詩人 歐陽炯
孫 咸通進士歐陽琳、歐陽毗(王比)兄弟
十世 嗣子 泉州鄉貢進士歷官文理院工書南京通判 歐陽偃(後唐狀元黃仁穎字仁達號潘湖翁嫡子)
十一世 梁國公道州判官 歐陽觀
十二世 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 歐陽修。
與2001年1月13日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興橋鎮釣源村發現的歐陽修自述世系文「先祖為夏禹、勾踐,姓氏源浙江湖州」的落款嗣孫修的史實記載相符合,尤其這位北宋大文學家、政治家自述世系源流,道出了歐陽修自身家世詳情(即嗣孫修),為中國文史界專家學者研究大文學家歐陽修的祖父歐陽偃,年幼姓黃,因家貧無力攻書,遂贅居潘湖歐厝舅父歐陽郴家為養子的真實身世,大白於天下,提供了有力可靠的史實依據。這篇歐陽修自述世系文,由後人冠題「文忠公譜圖序」,收錄在吉安市吉州區興橋鎮釣源村民保存的清乾隆十五年(公元一七五O年)編撰的《續修安福令歐陽公通譜》中。全文共七六一字,落款為「嘉佑四年(公元一O五九年)己亥四月庚午嗣孫修謹序」。
「文忠公譜圖序」以敘述為主,激發議論,筆觸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著筆伊始,歐陽修就道出了先祖世系及姓氏源流:「歐陽氏出夏禹之苗裔。自帝少康封庶子於會稽,使守禹祀,傳二十餘世至允常子曰勾踐,是為越王。勾踐卒,子王�與立。傳五世至王無疆,為楚威王所滅。其諸族子孫分立於江南海上,受封於楚為歐陽亭侯。亭在今湖州烏程歐余山之陽,子孫遂以為氏……」在陳述歐陽氏族繁衍生息的歲月滄桑之後,歐陽修還在文中介紹了其時家族成員登科仕宦的情況:「自宋三十年,而吾先君、伯父、叔父始以進士登科者四人。後又三十年,修與麗兄之子乾、曜又登於科。今又將三十年矣,以進士仕者,又才二人」。
由此可見,福建《古田歐陽氏世譜》、《東田歐陽氏世譜》世譜與福建《狀元黃仁穎家譜》三譜與在江西吉安發現《歐陽修自述世系文》全面解開歐陽修(自稱「嗣孫修」謹序的真實身世)即曾祖身世之謎。據福建古田歐陽氏世譜與福建《狀元黃仁穎家譜》載:後唐狀元端明殿內閣掌院學士黃仁穎配唐進士四門助教歐陽詹曾孫女、唐開成二年進士幕府參軍歐陽秬孫女、歐陽澥長女、歐陽郴妹;生子偃,系福建泉州南唐恭帝庚申年鄉貢進士官文理院工書南京通判;曾與泉州開元寺高僧沙門文中共書經幢序文。由此,揭開了歐陽修曾祖身世之謎:大名鼎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是狀元黃仁穎嫡系曾孫!福建《古田歐陽氏世譜》與福建《狀元黃仁穎家譜》兩譜所提供的譜牒史料,從而為人們解開了歐陽修曾祖身世之謎即:歐陽修父觀祖父偃嫡系曾祖狀元黃仁穎嫡子、歐陽郴嗣子之謎。需說明的是,江西吉州推官歐陽郴,原籍福建晉江潘湖歐厝,後因官於吉州推官,遂居焉;為唐進士國子監四門肋教歐陽詹之曾孫、唐開成二年進士幕府參軍歐陽秬之孫、唐末會昌六年進士官韋中令學士歐陽澥之季子;配工部尚書李稠長女因多年生女不得子,後唐狀元黃仁穎,字福佑,一字仁達,號潘湖翁,配歐陽澥長女歐陽郴之妹,其子歐陽偃本姓黃,泉州鄉貢進士。歷官文理院工書,南京通判,因年幼年家貧無力攻書,遂外甥承母舅歐陽郴家,實贅於舅父歐陽郴家,隨母姓。至於二弟恩貢靖江軍團練歐陽俊,與恩貢屯中郎中歐陽儀則為唐工部尚書李稠之女——潘湖歐厝吉州推官歐陽郴妻所生。
生平
歐陽修四歲喪父,家貧,其母以荻畫地,教他寫字。他四歲而孤,隨叔父在現湖北隨州長大,幼年家貧無資,母親鄭氏以荻畫地,教以識字。歐陽修自幼酷愛讀書,常從城南李家借書抄讀,他天資聰穎,又刻苦勤奮,往往書不待抄完,已能成誦;少年習作詩賦文章,文筆老練,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興的希望,曾對歐陽修的母親說:「嫂無以家貧子幼為念,此奇兒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門,他日必名重當世。」十歲時,歐陽修從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愛其文,手不釋卷,這為日後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播下了種子。仁宗天聖八年(1030)中進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陽)留守推官,與梅堯臣、尹洙結為至交,互相切磋詩文。景佑元年(1034年),召試學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館閣校勘。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評時政,被貶饒州。歐陽修為他辯護,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康定元年(1040年),歐陽修被召回京,復任館閣校勘,,編修崇文總目,後知諫院。慶歷三年(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誥。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歷新政」,歐陽修參與革新,提出改革吏治、軍事、貢舉法等主張。五年,范、韓、富等相繼被貶,歐陽修上疏分辯,因被貶為滁州(今安徽滁縣)太守。後又改知揚州、潁州(今安徽阜陽)、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皇佑元年(1049)回朝,先後任翰林學士、史館修撰等職。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 與宋祁同修《新唐書》,又自修《五代史記》(即《新五代史》)。嘉佑二年(1057年)二月,歐陽修以翰林學士身份主持進士考試,提倡平實文風,錄取蘇軾、蘇轍、曾鞏等人。對北宋文風轉變有很大影響。嘉佑三年六月庚戊,歐陽修以翰林學士身份兼龍圖閣學士權知開封府。五年,拜樞密副使。次年任參知政事。後又相繼任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上表請求外任,不準。此後兩三年間,因被蔣之奇等誣謗,多次辭職,都未允准。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實行新法。歐陽修對青苗法有所批評,且未執行。三年,除檢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職,堅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縣)。此年改號「六一居士」。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居潁州(今屬安徽省)。五年閏七月二十三日,歐陽修卒於家,謚文忠。歐陽修陵園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區西辛店鎮歐陽寺村。該園環境優美,北依崗阜,丘陵起伏,南臨溝壑,溪流淙淙。陵園肅穆,碑石林立,古柏參天,一片鬱郁蔥蔥,雨後初晴,陽光普照,霧氣升騰,如煙似雨,景色壯觀,故有「歐墳煙雨」美稱,為新鄭古代八景之一。
【思想追求】
歐陽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階級的利益,對當時經濟、政治和軍事等方面的嚴重危機,有較清醒的認識。主張除積弊、行寬簡、務農節用,與范仲淹等共謀革新。晚年隨著社會地位的提高,思想漸趨保守,對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譏評;但比較實事求是,和司馬光等人的態度是不盡相同的。
歐陽修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他繼承了韓愈古文運動的精神。作為宋代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人物,他的文論和創作實績,對當時以及後代都有很大影響。
宋初,在暫時承平的社會環境里,貴族文人集團提倡的西昆體詩賦充斥文壇,浮華纂組,並無社會意義,卻曾風靡一時。為了矯正西昆體的流弊,歐陽修大力提倡古文。他自幼愛讀韓愈文集,出仕後親自校訂韓文,刊行天下。
他在文學觀點上師承韓愈,主張明道致用。他強調道對文的決定作用,以「道」為內容,為本質,以「文」為形式,為工具。特別重視道統的修養,提出「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答吳充秀才書》),「道純則充於中者實,中充實則發為文者輝光」(《答祖擇之書》),「學者當師經」,師經才能用「道」來充實自己。但他又假正了韓愈的某些偏頗。在對「道」的解釋上,他把現實中的「事」,看作是「道」的具體內容。他認為學道而不能至,是因為「棄百事不關於心」(《答吳充秀才書》)。他反對「務高言而鮮事實」 (《與張秀才第二書》)。在對待「道」與「文」的關繫上,主張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認為「文」固然要服從於「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並且列舉了許多例子說明「自詩、書史記所傳,其人豈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載事,而文以飾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見於世」。所謂「事信言文」,就是內容要真實,語言要有文采,做到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這是歐陽修對創作的基本論點。
他取韓愈「文從字順」的精神,大力提倡簡而有法和流暢自然的文風,反對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澀。他不僅能夠從實際出發,提出平實的散文理論,而且自己又以造詣很高的創作實績,起了示範作用。
他的主張得到了尹洙、 梅堯臣、蘇舜欽等人的熱烈贊同。後來,知貢舉(主管考試進士)時,又鼓勵考生寫作質朴曉暢的古文,凡內容空洞,華而不實,或以奇詭取勝之作,概在摒黜之列。與此同時,他又提拔、培養了王安石、曾鞏、蘇軾、蘇轍等一代新進作家。這樣,他倡導的詩文革新運動就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歐陽修與應用文】
歐陽修是傑出的應用文章家。他一生著述頗豐,《歐陽修全集》(中國書店1986年版。本文所引歐文皆出此集)有文章2651篇,應用文2619篇,可見他的文章寫作主要是應用文寫作;還撰有《新五代史》74卷,《新唐書》75卷。他不僅應用文寫作頗有建樹,而且對應用文理論貢獻也很大。
創立應用文概念。目前論者都認為應用文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張侃的《跋陳後山再任校官謝啟》:「駢四儷六,特應用文耳。」(拙軒集·卷五)張只涉及應用文取「四六」的語言形式,嚴格說來還不能說明確了應用文概念。北宋的歐陽修在《辭副樞密與兩府書》中雲,嘉佑五年十一月奉制命授樞密副使,「學為應用之文」。這里的應用文是指公文文體。他在同一年的《免進五代史狀》中自述為得功各事無用之時文,得功名後,「不忍忘其素習,時有妄作,皆應用文字」。「文字」即文章。這里的應用文指實用文章。可見,歐陽修是從文體形式、實用性質兩方面來明確應用文概念的,他已把應用文當作獨立的文章體裁。
構築了應用文理論的大體框架。如上所述,他認為應用文的性質是實用的。他贊揚蘇洵的應用文章「實有用之言」(《薦布衣蘇洵狀》),黃校書策論「中於時病而不為空言」(《與黃校書論文章書》)。歐陽修關於應用文的實用性質是很明確的。他認為應用文的特點有三。一是真實。歐陽修認為寫史要「立傳紀實」(《進新修唐書表》)。所謂「紀實」,就是應像《春秋》一樣褒貶善惡,「傳其實而使後世信之」(《魏梁解》),「求情而責實,別是非,明善惡」(《春秋論中》),「書事能不沒其實」(《唐於魯神道碑》)。他還認為詔令「必須合於物議,下悅民情」(《論慎出詔令札子》),用當今的語言來表述,就是要與實際相符。歐陽修主張應用文真實,一是為了應用,二是為了傳於後世。二是簡潔質朴。「典誥誓命之文,純深簡質」(《正史類》),贊揚孔宙碑文簡質(《後漢泰山都尉孔君碑》),朝廷詔書應「復古樸之美,不必雕刻之華」(《論李淑姦邪札子》),銘應「言簡而著」(《內殿崇班薛君基表》),「師魯之《志》,用意特深而語簡」(《論<尹師魯墓誌>》),「文書甚簡」(《乞洪州第七狀》),簡潔質朴是歐陽修文章批評的標准之一。三是得體。他贊揚劉敞追封皇子公主九人的公文典雅,「各得其體」(《集賢院學士劉公墓誌銘》),「體」指內容而言,歐陽修謂之「大體」。「公於制誥,尤得其體」(《謝公絳墓誌銘》),他贊揚謝希深的制誥尤得西漢制誥之體,「體」指文體。「考其典誥誓命之文,純深簡質,丁寧委曲,為體不同」(《崇文總目敘釋·正史類》),「體」指語體。歐陽修主張應用文應合大體、文體、語體,其理論已相當精深。
歐陽修對公文的貢獻很大。他寫有公文一千一百零二篇,公文理論也很系統。公文內容「必須合於物議,下悅民情」;形式「取便於宣讀」,採用「四六」的語言形式(《內制集序》),開蘇軾改革駢文之先河。他自責其公文有「無以發明」,「意思零落」,「非工之作」,「拘牽常格」的毛病,主張內容要完整出新,有條有理;形式既要規范,又要創新。他按公文的行文方向,把公文分為三類:「凡公之事,上而下者,則曰符曰檄,問訊列對;下而上者,則曰狀;位等相以往來,曰移曰牒。」(《與陳員外書》)他認為符、檄是下行文,狀為上行文,移、牒為平行文;並明確公文不能「施於非公之事」。歐陽修雖未明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的概念,但為劉熙載按行文方向分類打下了基礎。(摘自《應用寫作》月刊1997年第2期《歐陽修應用文論》)
【文學成就】
歐陽修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以散文為最高。蘇軾評其文時說:「論大道似韓愈,論本似陸贄,紀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 但歐陽修雖素慕韓文的深厚雄博,汪洋恣肆,但並不亦步亦趨。
歐陽修一生寫了500餘篇散文,各體兼備,有政論文、史論文、記事文、抒情文和筆記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內容充實,氣勢旺盛,深入淺出,精煉流暢,敘事說理,娓娓動聽,抒情寫景,引人入勝,寓奇於平,一新文壇面目。他的許多政論作品,如《本論》、《原弊》、《上高司諫書》、《朋黨論》、《新五代史•伶官傳序》等,恪守自己「明道」、「致用」的主張,緊密聯系當時政治斗爭,指摘時弊,思想尖銳,語言明快,表現了一種匡時救世的懷抱。他還寫了不少抒情、敘事散文,也大都情景交融,搖曳多姿。他的《釋秘演詩集序》、《祭石曼卿文》、《蘇氏文集序》等文,悼念亡友,追懷往事,情深意摯,極為動人;他的《豐樂亭記》、《醉翁亭記》諸作,徐徐寫來,委婉曲折,言辭優美,風格清新。總之,不論是諷世刺政,還是悼亡憶舊,乃至登臨游覽之作,無不充分體現出他那種從容寬厚、真率自然的藝術個性。
歐陽修還開了宋代筆記文創作的先聲。他的筆記文,有《歸田錄》、《筆說》、《試筆》等。文章不拘一格,寫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並常能描摹細節,刻畫人物。其中,《歸田錄》記述了朝廷遺事、職官制度、社會風習和士大夫的趣事軼聞,介紹自己的寫作經驗,都很有價值。
歐陽修在詩歌創作方面也卓有成就。 他的詩在藝術上主要受韓愈影響。《凌溪大石》、《石篆》、《紫石屏歌》等作品,模仿韓愈想像奇特的詩風;其它一部分詩作沉鬱頓挫,筆墨淋漓,將敘事、議論、抒情結為一體,風格接近杜甫,如《重讀〈徂徠集〉》、《送杜岐公致仕》;另一部分作品雄奇變幻,氣勢豪放,卻近於李白,如《廬山高贈同年劉中允歸南康》。但多數作品,主要學習韓愈「以文為詩」,即議論化、散文化的特點。雖然他以自然流暢的詩歌語言,避免了韓愈的險怪艱澀之弊,但仍有一些詩說理過多,缺乏生動的形象。有的古體詩因此顯得詩味不濃,但部分近體詩卻比興兼用,情景相生,意味雋永。在內容上,他的詩有一部分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社會的黑暗,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例如,在《答楊子靜祈雨長句》中,描寫了「軍國賦斂急星火」,「然而民室常虛空」的社會現實;在 《食糟民》中,揭露了官吏「日飲官酒誠可樂」,而百姓「釜無糜粥度冬春」的不合理現象。不過,他寫這些詩的目的是很明白的:「因吟君贈廣其說,為我持之告采詩」,為的是規勸統治階級修明政治,維護封建秩序。他還在詩中議論時事,抨擊腐敗政治,如《奉答子華學士安撫江南見寄之作》。其他如《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再和明妃曲》,表現了詩人對婦女命運的同情,對昏庸誤國的統治者的譴責。更多的是寫景抒情作品,或清新秀麗,或平淡有味,多抒發詩人的生活感受。如《黃溪夜泊》中的「萬樹蒼煙三峽暗,滿川明月一猿哀」,《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中的「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 《畫眉鳥》「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等。總的來看,他的詩歌風格還是多樣的。 歐陽修不僅善於作詩,且時有新見,後人集錄成書,稱為《六一詩話》,是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話。今人郭紹虞說:「詩話之稱,固始於歐陽修,即詩話之體,亦可謂創自歐陽氏矣」(《宋詩話考》)。歐陽修的詩話,改變了以前的論詩這作或重在呂評、或重要格例、或重在作法、或重在本事的做法,而是兼收並蓄,細加抽繹,以隨便親切的漫談方式評敘詩歌,成為一種論詩的新形式。他在評論詩的時候,雖然不廢雕琢,但主張歸於自然。在《梅聖俞詩集序》中,他提出詩「窮者而後工」的論點,發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詩歌理論,為宋詩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對當時和後世的詩歌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歐陽修還在宋初的詞壇上佔了一席重要的位置。他創作了很多詞,內容大都與「花間」相近,主要內容仍是戀情相思、離情別緒、酣飲醉歌、惜春賞花之類,並善於以清新疏淡的筆觸寫景。《採桑子》十三首,描繪潁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寫得恬靜、澄澈,富有情韻,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畫。另一些詞的「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玉樓春》),「堤上遊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鞦韆」(《浣溪沙》),「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朝中措》)等,也都是寫景的佳句。由於作者對事物體察入微,看似隨意寫出,卻是無限傳神,沒有爐火純青的工夫,是不能達到這種藝術境界的。而他偏重抒情的詞,寫得婉曲纏綿,情深語近,例如《踏莎行》中上下闋的最後兩句「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通過春水春山,從思婦眼中寫徵人,情意深遠,含蓄蘊藉,給人以新穎別致的感覺,感情亦非常深摯。他還有一些詞,雖然頹唐嘆老、牢騷不平,卻直抒胸臆,表現出襟懷豪逸和樂觀的一面。還有一些艷詞,雖寫男女約會,也朴實生動;當然,其中也不免有淺薄庸俗的作品。此外,歐陽修還打破了賦體的嚴格的格律形式,寫了一些文賦,他的著名的《秋聲賦》運用各種比喻,把無形的秋聲描摹得非常生動形象,使人彷彿可聞。這篇賦變唐代以來的「律體」為「散體」,對於賦的發展具有開拓意義,與蘇軾的《赤壁賦》先後媲美,千載傳誦。
【其他成就】
歐陽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績斐然。除文學外,經學研究《詩》、《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說,有獨到見解;金石學為開辟之功,編輯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銘文碑刻上千,並撰寫成《集古錄跋尾》十卷四億多篇,簡稱《集古錄》,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學著作;史學成就尤偉,除了參加修定《新唐書》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記》(《新五代史》),總結五代的歷史經驗,意在引為鑒戒。 歐陽修書法亦著稱於世,其書法受顏真卿影響較深。朱熹說:「歐陽公作字如其為人,外若優游,中實剛勁」。
【歷史地位】
歐陽修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導詩文革新運動,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義文風和詩風,取得了顯著成績。由於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創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於唐代的韓愈,「天下翕然師尊之」(蘇軾《居士集敘》)。他薦拔和指導了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散文家,對他們的散文創作發生過很大的影響。其中,蘇軾最出色地繼承和發展了他所開創的一代文風。北宋以及南宋後很多文人學者都很稱贊他的散文的平易風格。他的文風,還一直影響到元、明、清各代。
宋慶歷八年(1048年),黃河決於澶州商胡埽(今河南濮陽東北),河水改道北流,經大名府、恩州、冀州、深州、瀛州、永靜軍等地,至乾寧軍合御河入海。當時因年荒民困,沒有立即堵口。皇佑三年(1051年),北流於館陶郭固口決口,四年堵塞後流勢仍不暢,引起了北流和恢復故道東流的爭論。至和二年(1055年),歐陽修極力反對回河東流,連上兩疏陳述不能回河的理由。在第一疏中,他分析了當時「天下苦旱,京東尤甚,河北次之」,「河北自恩州用兵之後,繼以凶年,人戶流亡,十失八九」的嚴重形勢,認為在「國用方乏,民力方疲」之際,以「三十萬人之眾,開一千餘里之長河」,不但人力、物力不允許,而且會引起「流亡盜賊之患」,危及宋王朝的根本利益。在第二疏中,他根據自己的觀察體會,首先從分析黃河淤積決溢規律出發,闡述了不宜回河的原因。他說:「河本泥沙,無不淤之理。淤常先下流,下流淤高,水行漸壅,乃決上流之低處,此勢之常也。」接著他又分析了京東、橫隴河道的具體情況,指出:「天禧中,河出京東,水行於今所謂故道者。水既淤澀,乃決天台埽,尋塞而復故道;未幾,又決於滑州南鐵狗廟,今所謂龍門埽者。其後數年,又塞而復故道。已而又決王楚埽,所決差小,與故道分流,然而故道之水終以壅淤,故又於橫隴大決。是則決河非不能力塞,故道非不能力復,所復不久終必決於上流者,由故道淤而水不能行故也。及橫隴既決,水流就下,所以十餘年間,河未為患。至慶歷三、四年,橫隴之水,又自海口先淤,凡一百四十餘里;其後游、金、赤三河相次又淤。下流既梗,乃決於上流之商胡口。然則京東、橫隴兩河故道,皆下流淤塞河水已棄之高地。京東故道屢復屢決,理不可復,不待言而易知也。」同時,歐陽修還認為,河渠司李仲昌等議開的六塔河,寬僅五十步,「欲以五十步之狹,容大河之水,此可笑者」,並斷言六塔河「於大河有減水之名,而無減患之實。今下流所散,為患已多,若全回大河以注之,則濱、棣、德、博河北所仰之州,不勝其患,而又故道淤澀,上流必有他決之虞,此直有害而無利耳,是皆智者之不為也」。 歐陽修的奏疏未予採納,朝廷命加緊堵口,開六塔河。嘉佑元年(1056年)四月,商胡決口塞而復決,回河失敗。
【後世評文】
歐公一代儒宗,風流自命。詞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艷曲,謬為公詞。(曾慥(zao四聲)《樂府雅詞》序)
六一婉麗,實妙於蘇。(尤展成)歐陽公雖游戲作小詞,亦無愧唐人《花間集》。(羅大經)馮延巳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修得其深。(清劉熙載《藝概》卷四)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蘇軾《西江月》)
【醉翁逸事】
六一由來
公集三代以來金石刻為一千卷。在滁州時,自號醉翁。晚年自號六一居士,曰:吾《集古錄》一千卷,藏書一萬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吾老於其間,是為六一。(《三朝言行錄》)
虛心求教
宋慶歷五年(公元1045年),歐陽修被貶滁州任太守。此後,他時常閑游山水,並與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結為好友。為便於他游覽,智仙和尚帶人在山腰蓋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歐陽修前去祝賀,為之取名為「醉翁亭」,並寫下了千古傳誦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記》。文章寫成後,歐陽修張貼於城門,徵求修改意見。開始大家只是贊揚,後來,有位樵夫說開頭太啰嗦,便叫歐陽修到琅琊山南門上去看山。歐陽一看,便恍然大悟,於是提筆將開頭「環滁四面皆山,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換上「環滁皆山也」五個字。如此一改,則文字精練,含義倍增。
❼ 菊花茶是誰發明的
中國人發明的吧!具體是誰沒有歷史記載.抱歉! 菊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全國各地幾乎隨處可見。菊花的品種多姿多彩,還帶有一抹淺淡宜人的馨香,而且功用非凡,是一種葯食同源的常見花卉,我國自古就有賞菊、吃菊的習慣,一直綿延了數千年。 菊花宴成為一種獨具特色的健康飲食! 菊花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有柄,卵形,邊緣有鋸齒,秋季開花。 原產我國,久經栽培,目前品種很多。其中白菊花可作為飲料,這就是我們生活中常喝的「菊花茶」。有時也在白菊花中加些茶葉,起到調味的作用。 菊花茶的產地和種類 產地浙江桐鄉的杭白菊和黃山腳下的黃山貢菊(徽州貢菊)比較有名。 產於安徽亳州的亳菊、滁州的滁菊、四川中江的川菊、浙江德清的德菊、河南濟源的懷菊花(四大懷葯之一)都有很高的葯效。特別是黃山貢菊,它生長在高山雲霧之中,采黃山之靈氣,汲皖南山水之精華,它的無污染性對現代人來說,具有更高的飲用價值。 菊花的種類很多,不懂門道的人會選擇花朵白且大朵的菊花。其實又小又丑且顏色泛黃的菊花反而是上選。
❽ 滁州有什麼特產
1、滁菊
天長雪片糕是安徽省天長市內有悠久製作歷史的傳統名細糕點之一。銅城大糕尤稱佳品,薄如白紙,點火可著,卷如香煙,不斷不裂。
其製作過程是:選上好純白糯米淘盡,然後炒熟磨成粉。炒米時要先以文火燒透心,粉成後裝入缸中,中間放青菜葉以吸收火氣,兩月後取出製作時須嚴格配料,一般米粉、白糖、豬油和水的比例為5:4:0.5:0.5。燉糕要文火。糕成後切糕時刀工要精細,刀刀到底。
滁州,簡稱滁,古稱塗中、清流、新昌。是安徽省省轄市,是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核心圈層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南京市江北門戶,國家級皖江示範區北翼城市,皖東區域中心城市,江淮地區重要的樞紐城市。
滁州地處長江下游北岸,長江三角洲西端,安徽省東部,蘇皖交匯地區。全市設2個區、管轄4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土地總面積133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3萬人。
滁州地處安徽省最東部,蘇皖交界地區,長江三角洲西部,習慣上稱為「皖東」。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江北門戶,隔江與南京主城遙望。滁州南據長江,東控京杭大運河,長江一級支流滁河及清流河貫通境內,通江達海,是為江東之門戶,江淮之重鎮。地理區域為北緯31°51′一33°13′、東經117°09′一119°13′之間。滁州屬「南京都市圈」核心層、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成員城市、國家級「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第一站,安徽省東向發展的橋頭堡。滁州依滁河而生,自古便為長江下游臨江近海的「魚米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