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印刷術發明的基礎

印刷術發明的基礎

發布時間:2021-12-26 02:29:18

㈠ 印刷術是什麼時期發明

雕版印刷術發明抄於唐朝,並在襲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1宋仁宗時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宋朝雖然出現活字印刷術,但並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2 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

㈡ 印刷術的發展史

《印刷概論》·第一章 印刷術發展史作者:馮瑞乾
人類積存有用的知識,大約有近萬年的歷史。文字的產生,曾使的存留和傳播躍進了一大步。印刷術的發明和應用,各類印刷品的大量涌現,使有用的知識不脛而走,珍貴的典籍千載流傳,使人類文化有了長足的進步。到了近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促成了印刷技術的突飛猛進,印刷的發展又推動了教育的普及和知識的傳播,從而使人類文明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印刷術的發明,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光輝篇章,而建立這一偉績殊勛的莫大光榮屬於中華民族。
http://211.84.0.80/fhx/ysgl/%D3%A1%CB%A2%B8%C5%C2%DB1-0.html
印刷術的發明和使用,對歐洲的思想和社會產生了十分重大的影響,不僅促進了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它也有助於歐洲許多民族文字和文學的建立,甚至鼓勵了民族主義建立新興國家。印刷術還普及了教育,提高了閱讀能力和增加了社會流動的機會。總之,幾乎現代文明的每一進展,都或多或少地與印刷術的應用和傳播發生關聯戶以上這些觀點,雖早已有人提出,但直到最近,才先後有學者做出詳細分析與具體研究。

印本的大量生產,使書籍留存的機會增加,減少手寫本因有限的收藏而遭受絕滅的可能性。由於印本的廣泛傳播及讀者數量的增加,過去教會對學術的壟斷遭到世俗人士的挑戰。宗教著作的優先地位也逐漸為人文主義學者的作品所取代產讀者們對於歷來存在的對古籍中的分歧和矛盾有所認識,因而削弱了對傳統說法的信心,進而為新學問的發展建立了基礎。

印刷使版本統一,這和手抄本不可避免產生的訛誤,有明顯的差異。印刷術本身不能保證文字無誤,但是在印刷前的校對及印刷後的勘誤表,使得後出的印本更趨完善。通過印刷工作者進行的先期編輯,使得書籍的形式日漸統一,而不是像從前手抄者的各隨所好。凡此種種,使讀者養成一種有系統的思想方法,並促進各種不同學科組織的結構方式得以形成。

印刷術的傳人使歐洲宗教改革的主張廣為傳播。馬丁·路德曾稱印刷術為「上帝至高無上的恩賜,使得福音更能傳揚」。在1517年馬丁·路德提出他的抗議之前,人們已經用一些本國的民族語言印刷聖經,使宗教改革的條件日趨成熟。福音真理不再是少數人所專有,而為普通百姓所能學習和理解。同時也使宗教信仰因國家不同而有變通,羅馬教會再不能保持國際性的劃一形式。新教運動的原始動機是糾正教會的弊端,特別是贖罪券的出售,自從印刷術應用到大量的印刷贖罪券以後,出售贖罪券成為一種謀利手段。與此同時,新教徒也利用印刷的小冊子、傳單和布告等方式,廣泛傳播其觀念和主張,如果沒有印刷術,新教的主張可能僅限於某些地區,而不會形成為一個國際性的重要運動,永遠結束教士們對學術的壟斷、克服愚昧和迷信,進而促成西歐社會早日脫離「黑暗時代」。

在印刷術出現以前,雖然已有民族文學,但印刷術對民族文學的發展影響極為深遠。西歐各民族的口語在16世紀之前已發展為書寫文字,問世紀逐漸演進成為現代形式,同時一些中世紀的書寫文字已在這一過程中消失。一度成為國際語言的拉丁文也日漸式微,終於成為死的語言。新興的民族國家大力支持民族語文的統一。與此同時,作者們在尋找最佳形式來表達他們的思想;出版商也鼓勵他們用民族語言以擴大讀者市場。在以民族語言出版書籍越來越容易的情況下,印刷術使各種語文出版物的詞彙、語法、結構、拼法和標點日趨統一。小說出版廣泛流通以後,通俗語言的地位得到鞏固,而這些通用語言又促進各民族文學和文化的發展,最終導致明確的民族意識的建立和民族主義的產生。

印刷促進教育的普及和知識的推廣,書籍價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獲得知識,因而影響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書籍普及會使人們的識字率提高,反過來又擴大了書籍的需要量。此外,手工業者從早期印行的手冊、廣告中發覺印行這類印刷品可以名利雙收。這樣又提高了他們的閱讀和書寫能力。例證說明,印刷術幫助了一些出身低微的人們提高了他們的社會地位。如在早期德國的教會改革中就有出身鞋匠和鐵匠家庭的教士和牧師。這充分說明印刷術能為地位低下的人提供改善社會處境的機會。

㈢ 印刷術是怎麼誕生的

宋仁宗時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的鉛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
毛筆和墨的發明,使得讀書人不僅能讀書還能書寫,不必像刀筆時代那樣需要一個刻寫匠隨時侍候,而且更方便記錄自己的思想。春秋以前,中國歷史上雖然不乏大政治家、大思想家,但沒有一人親自著書,原因就在這里。
秦朝蒙恬發明用石灰水浸毛而去除毛表面的斥水物質的方法,促使毛筆的製作技術最終定型,毛筆才真正成為書寫工具。至此,古人找到了書寫流利、省時省力的書寫方法,使書寫不再是一件苦差事,有閑階層的人們閑暇之餘也會寫上幾筆,以消磨時間,並且力圖寫得漂亮,甚至互相比試以搏一笑,這樣也就開創了書法藝術的先河。秦朝的李斯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大書法家,正說明了筆墨技術的成熟。
漢字結構復雜,每個人寫的字都會不同,有的秀麗美觀,有的粗鄙醜陋,促使人們追求書法藝術。提高書法技能的重要途徑是模仿好的書法作品,但是寫字好的人,一般都是書吏之類,其大部分作品一般是政府公文,一般人很難見到。古代盛行石碑刻文,找寫字好的人寫成底文再由石匠刻出,是人們練習寫字的最好模本。石碑笨重,不能帶回家中繼續模仿。
西漢晚期已出現紙張,但那時的紙張纖維粗糙,著墨性能差,主要是代替布用作包裹、襯墊之物,也有偶爾在包裝紙上寫字記事的現象,如懸泉(或者是居延)遺址發現寫有葯名的紙張。造紙技術先是借鑒中國早已成熟的繅絲技術,把纖維物質浸於水搗碎以分散纖維,將碎纖維撈出攤涼而成,纖維粗、紙質厚,書寫性能差,未能廣泛用作書寫材料。東漢和帝時的蔡倫改革造紙法,制出薄而均勻、纖維細密的新型紙,大大提高了紙的書寫性能,紙的主要用途才被轉向書寫。
紙張薄而軟,使得書法練習者們想出仿照印章蓋印拓印碑文方法,帶回家模仿,即拓片方式。紙的發明,使拓印成為可能,使每個書吏都能練就一手好字,也造就了三國及晉代大批書法家的出現。西文字母文字結構簡單、字母數量少而且用硬筆書寫,可以寫得很花哨,但無藝術可言。人們寫好幾十個字母後,就可以大量寫字,沒有拓片模仿他人字跡的需求,紙能寫字就行了,沒有對造紙術的需求,所以西方人沒有發明造紙術的社會基礎。
科舉制度,萌發於南北朝,開始於唐朝, 隨著科舉制度的興起,傳播好的文章的要求又在社會上出現,專業抄書匠們為了大量復制好文章,仿照拓片技術大量復印,後又結合印章陽文反書法,創制雕版印刷術。其出現的年代大約在盛唐至中唐之間,盛行於北宋,最後由布衣畢升發明泥活字而成熟。

㈣ 印刷術的發展歷程

印刷術的發展歷程:

中國大約在公元3世紀的晉代,隨著紙和墨的出現,印章亦流行起來。

4世紀時,道教徒把印章放大,以印製文字稍多的符咒。這實際上是一種以蓋章的方式印刷文字的方法。

與此同時,石碑拓印也在發展,把印章和拓印結合起來,再把印章擴大成一個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把紙鋪到版印刷,即為雕版印刷術。

考慮到雕版印刷術從發明到完善應用,從在民間流行到引起統治階層和知識階層的重視和記載,其間必有一段相當長的發展時期,因此,專家們認為雕版印刷術的誕生年代大約是在公元7世紀前期的唐朝初年。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術。

套版彩色印刷術是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印刷術,它是在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復雜、高精度的印刷技術。

它採用分色分版的方法,在一張紙上套印出多種顏色。其具體的操作程序是:按原稿顏色的多少,分別刻成相同規格的版,然後,再按顏色的先後次序逐塊印刷。套版的規格尺寸都要求准確地固定在相宜的位置,保證在印刷過程中不能有絲毫的移動。

在古代缺少精密量具和卡具的情況下,必須依靠熟練的技藝來完成,所印出的成品稱為套印本。套版印刷術發明的初期,一般只能印刷朱、墨兩種顏色的套印本,稱為朱墨本,或叫雙印。後來,技術日臻完善,繼而發展成用四色、五色來套印稱為四色本、五色本等。

套版彩色印刷術誕生於我國,但到底發明於何時至今仍無明確結論。根據歷史記載,北宋時期(960—1127年)已出現了銅版印刷的青、藍、紅三色 「交子」,但未發現實物。看來,套版彩色印刷技術的發明不晚於此,確切年代還有待於考古發現和研究。

今天能見到的套版彩色印刷品大多是明代萬曆年間的,這段時間是我國套版彩色印刷術的發展時期,很多印刷品極為精美。到了清代,四色套印、五色套印甚至更多種顏色套印的技術已經成熟,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活字印刷術:在活字印刷中,活字的製作技術是關鍵。我國古人曾用粘土、木材、銅、錫、鉛等原料,進行了許多嘗試,也曾成功。畢升所發明的膠泥活字印刷術的基本原理類似於近代的鉛字的排版印刷。

他用膠泥製成一粒粒活字,經火燒硬,排置於一塊帶框並鋪有松香、蠟和紙灰混合土的鐵板內,用火加熱,待混合土熔化全,即用一平板將其壓平。類似鐵板可備多套,一版印刷,一版排字,以提高印刷的速度。

活字一般都要燒制多套,常用字往往多數十個,以保證不缺字。而生、冷、僻字,則隨用隨燒,極為方便。畢升不僅發明了膠泥活字,並且還用這種方法印過書。

在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後,中國還出現過不少其它材質的活字,有木活字,錫活字,銅活字和鉛活字等等。但只有木活字流傳了下來。至於近代西方鉛活字印刷的引入。

(4)印刷術發明的基礎擴展閱讀:

為推進文明交流互鑒,加強館際交流合作,宣傳中國印刷術發明對推動世界文明進程的貢獻,中國印刷博物館代表團應邀參加了韓國舉辦的直指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

在10月2日舉辦的印刷文化的保護與傳播研討會上,包括中國印刷博物館在內的全球40多個印刷博物館和相關機構圍繞印刷文化的未來發展方向這一議題進行了研討和交流。

研討會上共有來自6個國家的8名代表作了主題演講。

如韓國韓語博物館學者的《李氏朝鮮早期的書信、印刷及紙張》,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學者的《十九、二十世紀埃及和阿拉伯世界印刷術與知識發展》,德國克林斯博爾博物館學者的《對印刷術的一些思考:誰印刷?什麼是印刷?為什麼印刷》。

韓國國立科學博物館學者的《韓國為印刷文化傳播與保護所做的努力》等。中國印刷博物館研究員李英發表了英文演講《印刷術啟迪世界文明》。李英在演講中闡述了中國印刷術的發明發展歷程,「以紙墨、雕版、活字為主的技術發明,極大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

中華印刷術的發明,引領和啟發了世界其他地區印刷術的發展,對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起到了巨大作用」。與此同時,李英對古老文明的現代意義進行了思考。李英說:「在印刷術的故鄉,以中國印刷博物館為代表的機構和個人正在為推動印刷文化的交流與發展而努力。」

據了解,在「專業化+大眾化」「知識性+趣味性」的指導思想下,中國印刷博物館將優秀印刷文化帶進了校園、軍營和社區,在社會上取得了良好反響。由該館主辦的「中華印刷之光」巡展已在美國、德國、英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展出。

此外,中國印刷博物館正在籌劃創辦《世界印刷文化》雜志,成立印刷術相關課題小組,建設印刷文化遺產保護實驗室。今年6月,由中國印刷博物館牽頭,國內16家印刷博物館相關單位聯合成立了「全國印刷博物館展示聯盟」。

㈤ 印刷術的發明為人類社會作出了什麼貢獻

貢獻:

1、書籍留存的機會增加

印本的大量生產,使書籍留存的機會增加,減少手寫本因有限的收藏而遭受絕滅的可能性。由於印本的廣泛傳播及讀者數量的增加,過去教會對學術的壟斷遭到世俗人士的挑戰。

宗教著作的優先地位也逐漸為人文主義學者的作品所取代產讀者們對於歷來存在的對古籍中的分歧和矛盾有所認識,因而削弱了對傳統說法的信心,進而為新學問的發展建立了基礎。

2、促進教育的普及和知識的推廣

印刷術的廣泛使用造成了書籍價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獲得知識,因而影響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書籍普及會使人們的識字率提高,反過來又擴大了書籍的需要量。

此外,手工業者從早期印行的手冊、廣告中發覺印行這類印刷品可以名利雙收。這樣又提高了他們的閱讀和書寫能力。例證說明,印刷術幫助了一些出身低微的人們提高了他們的社會地位。

如在早期德國的教會改革中就有出身鞋匠和鐵匠家庭的教士和牧師。這充分說明印刷術能為地位低下的人提供改善社會處境的機會。

3、對民族文學的產生具有積極作用

在印刷術出現以前,雖然已有民族文學,但印刷術對民族文學的發展影響極為深遠。西歐各民族的口語在16世紀之前已發展為書寫文字,問世紀逐漸演進成為現代形式,同時一些中世紀的書寫文字已在這一過程中消失。

一度成為國際語言的拉丁文也日漸式微,終於成為死的語言。新興的民族國家大力支持民族語文的統一。

與此同時,作者們在尋找最佳形式來表達他們的思想;出版商也鼓勵他們用民族語言以擴大讀者市場。在以民族語言出版書籍越來越容易的情況下,印刷術使各種語文出版物的詞彙、語法、結構、拼法和標點日趨統一。

小說出版廣泛流通以後,通俗語言的地位得到鞏固,而這些通用語言又促進各民族文學和文化的發展,最終導致明確的民族意識的建立和民族主義的產生。

(5)印刷術發明的基礎擴展閱讀:

一、印刷術發展歷史:

自從漢朝發明紙以後,書寫材料比起過去用的甲骨、簡牘、金石和縑帛要輕便、經濟多了,但是抄寫書籍還是非常費工的,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至遲到東漢末年的熹平年間(公元172-178年),出現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它開始於唐朝的雕版印刷術,經宋仁宗時代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再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唐朝發明了雕版印刷術,而且唐朝中後期已經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 宋朝雖然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是宋朝沒有普遍使用活字印刷術。宋朝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術。

中國宋代的一介布衣畢升發明了泥活字,德國人古登堡最終集大成發明了鉛活字。鉛活字印刷術經濟實用,促進了歐洲出版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歐洲的現代化,風靡全世界。

二、印刷術類型:

1、雕版印刷術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貼上抄寫工整的書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紙正面和木板相貼,字就成了反體,筆劃清晰可辨。

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沒有字跡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體凸出的陽文,和字體凹入的碑石陰文截然不同。

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字體上塗上墨汁,然後把紙覆在它的上面,輕輕拂拭紙背,字跡就留在紙上了。

2、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北宋慶歷間(1041年-1048年)中國的畢升(970年—1051年)發明的泥活字,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

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元代王禎成功創制木活字,又發明了轉輪排字。明代中期,銅活字在江蘇南京、無錫、蘇州等地得到較多的應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刷術

㈥ 印刷術的發明過程是什麼

印刷術的發明過程是什麼?
查看全部3個回答
我來答有獎勵

收起有獎發布
問題回不好答?答加入戰隊答題,獎勵更多


hjt1942
LV.112020-03-14

關注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它開始於唐朝的雕版印刷術 ,經宋仁宗時代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在唐朝中後期已經廣泛使用。中國宋代的一介布衣升升發明了泥活字,德國人古登堡最終集大成發明了鉛活字。鉛活字印刷術經濟實用,促進了歐洲出版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歐洲的現代化,風靡全世界。

㈦ 有關印刷術的發明和發展歷程的資料

只貼了些基本的,具體請看網路(參考資料)

印章在先秦時就有,一般只有幾個字,表示姓名,官職或機構。印文均刻成反體,有陰文、陽文之別。在紙沒有出現之前,公文或書信都寫在簡牘上,寫好之後,用繩紮好,
雕版印刷
在結扎處放粘性泥封結,將印章蓋在泥上,稱為泥封,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這是當時保密的一種手段。紙張出現之後,泥封演變為紙封,在幾張公文紙的接縫處或公文紙袋的封口處蓋印。據記載在北齊時(公元550~577年)有人把用於公文紙蓋印的印章做得很大,很像一塊小小的雕刻版了。 1、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時期的印刷術。 2、晉代著名煉丹家葛洪(公元284~363年)在他著的《抱朴子》中提到道家那時已用了四寸見方(13.5×13.5)有120個字的大木印了。這已經是一塊小型的雕版了。3、佛教徒為了使佛經更加生動,常把佛像印在佛經的卷首,這種手工木印比手繪省事得多。 4、碑石拓印技術對雕版印刷技術的發明很有啟發作用。刻石的發明,歷史很早。初唐在今陝西鳳翔發現了十個石鼓,它是公元前8世紀春秋時秦國的石刻。秦始皇出巡,在重要的地方刻石7次。東漢以後,石碑盛行。漢靈帝四年(公元175年)蔡邕建議朝廷,在太學門前樹立《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
印刷術
《公羊傳》、《論語》等七部儒家經典的石碑,共20.9萬字,分刻於46塊石碑上每碑高175、寬90、厚20厘米,容字5000,碑的正反面皆刻字。歷時8年,全部刻成。成為當時讀書人的經典。很多人爭相抄寫。後來特別是魏晉六朝時,有人趁看管不嚴或無人看管時,用紙將經文拓印下來,自用或出售。結果使其廣為流傳。 5、拓片是印刷技術產生的重要條件之一。古人發現在石碑上蓋一張微微濕潤的紙,用軟槌輕打,使紙陷入碑面文字凹下處,待紙干後再用布包上棉花,蘸上墨汁,在紙上輕輕拍打,紙面上就會留下黑地白字跟石碑一模一樣的字跡。這樣的方法比手抄簡便、可靠。於是拓印就出現了。 6、印染技術對雕版印刷也有很大的啟示作用,印染是在木板上刻出花紋圖案,用染料印在布上。中國的印花板有凸紋板和鏤空板兩種。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公元前165年左右)出土的兩件印花紗就是用凸紋板印的。這種技術可能早於秦漢,而上溯至戰國。紙發明後,這種技術就可能用於印刷方面,只要把布改成紙,把染料改成墨,印出來的東西,就成為雕版印刷品了。在敦煌石室中就有唐代凸板和鏤空板紙印的佛像。
印刷術
印章、拓印、印染技術三者相互啟發,相互融合,再加上我國人民的經驗和智慧,雕版印刷技術就應運而生了。 7、隋唐之際(7世紀左右),出現雕版印刷術。早期印刷活動主要在民間進行,多用於印刷佛像、經咒、發願文以及歷書等。唐初,玄奘曾用回鋒紙印普賢像,施給僧尼信眾。 8、北宋時期(11世紀左右),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這是印刷業的一次革命,對中國、歐洲、乃至世界文化發展有著深遠影響:特別是傳入歐洲後,有力推動了其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進行。

㈧ 什麼是發明印刷術最關鍵的前提。事墨的產生嗎

印刷術的發明不是偶然的,因為它需要一個長期的准備過程,對此,學術界已達成共識。只是在這個准備過程究竟有多長,源頭又在何處等一些具體問題上尚有異議。譬如,有學者說:「印刷術的發明就像我們今天的科研項目一樣,百年大項都沒有,哪有千年大項?激光照排的發明才用了多少年?」殊不知,印刷術的發明(起源)是一個長期的演變過程,沒有人給它立項,更不可能像七四八工程(研究激光照排的國家重點攻關項目)那樣有組織、有計劃、有經費、有目標、有大致時限地去搞科研攻關,一切都在自然演進中。甚至「印刷」這個名詞也是在雕版印刷黃金時代的宋朝才出現的。我們怎麼可以用今日之科研攻關去要求我們的祖先呢?看來,要解決這個問題,還必須回到印刷是工藝技術這個最根本的立場上來。 印刷術作為工藝技術,有幾個基本要素: 其一,從物質方面看,它有印版、轉印材料和承印物三要素,是通過轉印材料將印版上的圖文轉印到承印物上去的工藝技術。 其二,從技術角度講,它是轉印復制術。就我國發明並發展了的傳統(古代)印刷術而言,它由手工雕刻和轉印復制兩大技術系統組成。因此,把手工雕刻和轉印復制技術的出現看作是印刷術起源時期的「源頭」,當是亳無疑義的。大量出土文物證明,手工雕刻和轉印復制技術作為印刷術的核心技術,起始於新石器末期。當時人們出於美化生活的需要,發明了一種通過「陶拍」將圖案花紋轉印到陶器上去的工藝技術。這種技術,對印刷術的起源來說,意義有三: 其一,所用陶拍(模版)上的圖紋是手工雕刻的,與印版雕刻頗似; 其二,印紋陶上的圖紋是陶拍上的圖紋通過壓力(拍印)轉印上去的印跡,開轉印復制之先河; 其三,新石器末期的印紋陶,有不少是彩陶,必給印刷術中的多色套印以啟迪。 由此不難看出,無論從技術角度,還是從原理、設想考慮,說彩陶拍印術的出現是印刷術的源頭,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手工雕刻和轉印復制術的進一步發展,是商殷時期在龜甲、獸骨之上雕刻文字;西周以降用范模拼排翻鑄技術翻鑄青銅銘文;戰國時期出現的凸版印花;秦漢盛行的蓋印封泥、磚瓦模印、型版印花,以及爾後出現的碑石拓印。凡此種種,使手工雕刻和轉印復制技術日趨成熟和精湛。與此同時,筆、墨、織物、紙張和刻版、刷印工具等物質條件也隨之發展、成熟。正所謂十月懷胎,印刷術一朝分娩在文明、古老的中華大地,已勢在必然。 印刷術、印刷品和印本書 研究印刷術起源與發明問題,首先要把什麼是印刷術搞清楚。近些年來,面對在印刷術發明問題上眾說紛紜這一現實情況,學術界越來越多的學者意識到給印刷術下一個准確定義的必要性和急迫性。筆者也曾撰文《試論中國印刷歷史研究上存在的幾個問題》(《印刷雜志》1990年第3期),明確提出「為印刷術下一個較為准確的定義,是研究印刷術發明年代的前提條件」。然而,由於印刷術應用廣泛且涉及多學科、多領域,大家往往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致使對印刷術定義的意見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大家掌握同一個尺度,統一到印刷術是工藝技術這個基本概念上來。基於此種認識,筆者認為這個定義應以印刷物質三要素為基礎,定義為「通過轉印材料,將印版上的圖文轉印到承印物上去的工藝技術」。這個定義,既不拘泥於凸版(印版),也不拘泥於油墨(轉印材料),更不拘泥於紙張(承印物),是對包括古代、近現代印刷在內的各種印刷術的高度概括。當否,敬請方家指教。 有了印刷術,必有印刷品,採用印刷術生產的產品都是印刷品,這是盡人皆知的常理。那種印刷在紙上的是印刷品,不印在紙上的便不是印刷品;印得是讀物是印刷品,印得不是讀物便不是印刷品的觀點有悖常理,顯然是不合適的。 有了印刷術,必有印刷品;有了印刷品,未必就有印本書。這一概念已為大多數學者所接受。原因是印刷品只有經過「裝訂」這個印後加工工序,才能製作出印本書。在這里:印刷品在先,印本書在後;先有印刷品,後有印本書;沒有印刷品便沒有印本書。況且在印刷術發明初期,只能印些簡單的單張產品,不可能用來印書。至於有人有意無意地把它混為一談,無非是想把戴上「現存最早」或「現知最早」桂冠的某印本書的刻印時間和地點,說成是印刷術的發明時間和地點罷了。由此看來,印刷術與印刷品,印刷品與印本書,涵義不同,在印刷史研究上並非無足輕重。

㈨ 印刷術的發明。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內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時容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宋朝雖然出現活字印刷術,但並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

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

閱讀全文

與印刷術發明的基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