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簡述如何創造散文意境

簡述如何創造散文意境

發布時間:2021-12-25 20:09:20

⑴ 如何用現代散文的方式表達談談你對其意境的理解。

首先抓住散文特徵.
從現代散文誕生的那一天起,無數論者就已在反復強調散文有『我'的本質特點.
現代散文之最大特徵,是每一個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現的個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來得強.……現代的散文,更帶有自敘傳的色彩.——郁達夫
(散文)「表現上注重情真意切,意在境中.散文一般不像小說那樣以人物形象的相對完整的塑造為能事,雖然也並非輕視人物情態的傳神.散文更著力於人物(有時候就是作者自己)所處環境的描繪、人與人之間所釀成氣氛以及整體意境的形成;而這一切又都無不浸含著某種真摯的情思和意緒.」——韓少華
散文姓「散」 ( 散行成體 ) 名「文」 ( 文學 ) 字「自我」.——劉錫慶
而小說重在客觀再現,作者的主觀感情是隱藏在故事和敘述背後的;詩歌,要麼主張無我,要麼自我的感情經過了過濾、誇張與變形,而且詩人的情感也可能是概括化的.而散文必須向讀者坦誠真實的自我,所以散文最難作假.

⑵ 如何使抒情散文意境美

簡媜是台灣文壇公認的實力派女作家,也是我最喜歡的散文作家,她的文學唯美清新,富有靈氣,往往於平淡無奇的事物中提練打動人心的力量。老舍說過這樣句話:「平淡乃絢爛之極。」只有傾注了真情實感、最真誠的文字才會動人。下面是簡談自己創作的兩段話,相信對你有所啟發。
簡媜說:「我在使用文字時,是相當自由的,某個字或某幾個字,若是能造成一種意象、一種情境,我便大膽去用,而不考慮合不合章法,主詞、動詞的位置對不對,以前有沒有人這樣用過。因此,如果從嚴格的學術觀點來看,我的文字也許是不及格的。」
簡媜說:「我的散文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便是生
命。雖然我的文章中有不少是描述大自然之美,但並未濫情,我寫一朵花或一根草,都是對生命的一種禮贊、一種詮釋。」

⑶ 怎麼將用抽象表達散文的意境

所謂「意境」,就是作者在詩歌與散文中,通過形象描寫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是抒情作品中呈現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同時也包括作者誘發和開拓的審美想像空間。意境,是中國獨有的一個詩學和美學術語,也是中國對世界的貢獻。西方國家文學理論中沒有「意境」之說。但是西方國家的小說散文中有意境的創造。比如《簡愛》中對桑菲爾德庄園的環境氛圍的營造,就是一種意境。在中國,意境理論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先秦哲學,如老子的「大象無形」說實際上就是指意境。「境」或「境界」原指修行者領悟佛法所能達到的境地,語出佛經,為南朝詩學借用。如劉勰《文心雕龍·隱秀》評詩,有「境玄思澹」之語,可見意境說初見端倪。王昌齡的《詩格》首創了「意境」一詞。到了唐代,皎然在《詩式》中提出「取境說」,即由境而來,由思而來。權德輿提出「思與境諧」的理論。司空圖《詩品》提出「境生於象外」之說。劉禹錫發展了「境生於象外」之說。宋人嚴羽《滄浪詩話》中提出「言有盡而意無窮」之說,對意境理論的形成多有探討。到了清末,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集其大成。王國維說:「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謂之有意境?曰: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當代文藝理論家宗白華說: 「意境是情與景(意象)的結晶品。」概括起來,意境就是「情由境生、情景交融」的那種藝術境界。 意境與意象的關系,根據童慶炳的界定,我們可以看到:首先,意象是一個個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觀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實在的,具體的;意境是一種境界和情調,它通過形象表達或誘發,是要體悟的、抽象的,是一種氛圍。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組合構成意境,意象是構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徑。正確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像,即形象思維。這就是說,在文學創作中,總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後。是先有一個個意象在作者的腦子里,然後組合融合化為一種意境。 "意象"與"意境"是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它們有其相通、相似的一面,但又屬於兩個不同的美學范疇,有著各自獨特的內涵和審美特徵。同時,意境和意象有著包容和被包容的關系,意象無窮的張力形成了意境整體上無窮的魅力,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許多客觀存在的物象。它們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賴的關系。就是說,沒有意象,難以組合融合成一種意境;而如果沒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盤散沙,沒有靈魂。它們的區別在於: 第一,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藝術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發出來的藝術氛圍。可以舉例說明:如白樸的《秋思》:「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鷗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綠葉黃花。」共並列了十二個意象,雖也鮮明生動地呈現出絢麗的秋色圖,但並無飽滿深摯的情感,缺乏「情與景」「情與理趣」的自然融合,就無法構成「誘發」人想像的「審美空間」,缺乏意境,當然就難以感人了。再看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就是一首通過一組意象有機組合而成為優美意境的傑作: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此散曲營造了一個遊子思歸而不得、觸景生情的凄涼悲清的意境;為了完成此意境的營造,作者構築了「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斷腸人、天涯」等意象,把這些名詞意象直接連綴,產生的悲涼氣氛就是意境。通過這兩首詩我們可以感受到意象與意境的鮮明區別。 第二,意象是實有的存在,意境是虛化了的韻致和意味。比如海子的《日記》,這是他死前在青海德令哈寫的一首詩。如果單個地挑出來那些意象,就是:德令哈(地名)、戈壁、草原、姐姐、淚滴、荒涼的城等。然而,作者通過這些意象,一一組合起來,表達了對「姐姐」的思念。請看原詩:「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籠罩。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草原盡頭,我兩手空空。悲痛時握不住一顆淚滴。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這是雨水中一座荒涼的城。除了那些路過的和居住的。德令哈......今夜,這是唯一的,最後的抒情;這是唯一的,最後的,草原。我把石頭還給石頭,讓勝利的勝利。今夜清稞只屬於她自己。一切都在生長。今夜我只有美麗的戈壁空空。姐姐,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從海子的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出,意象的實在性;同時也可看出,意境的韻味,那是一個被虛化了的世界。 第三,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藝術創造的終極目標,意象則只是營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脫離意境的意象建構是不成功的蒼白無力的意象;沒有意象的意境是平淡無味的,難以給人美感的失敗之作。一個作家,終生追求的目標,就是創造藝術形象,也就是營造不朽的意境。但是,任何意境的創造,都不是憑空捏造,而是在意象的基礎上營造意境。請看瘂弦的詩《秋歌》:「落葉完成了最後的顫抖,荻花在湖沼的藍睛里消失。七月的砧聲遠了,暖暖。雁子們也不在遼瞏的秋空,寫它們美麗的十四行了,暖暖。馬蹄留下踏殘的落花,在南國小小的山徑。歌人留下破碎的情韻。在北方幽幽的寺院,秋天,秋天什麼也沒有留下。只留下一個暖暖,只留下一個暖暖。一切便都留下了。」這首詩的成功之處,就在於營造了一個秋天的意境。這里有秋的白描,有對人物暖暖的深情。由「落葉、荻花、湖沼、砧聲、雁子、秋空、馬蹄、山徑、寺院、」這一系列意象,組合融合成一種秋的意境。在這里,意象是材料,意境是最終目的和最高追求。 總之,意象與意境既有密切聯系,又有細微區別。所謂區別,概括起來就是:在創作時,總是先有意象,後有意境;意象是手段和材料,意境是虛化了的藝術氛圍,是作家追求的終極目標。二者互相支持、相得益彰、相輔相成。
意象:一般是對文字所描寫的物象的感受和體會. 意境: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圍中達到的一種境界,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簡而言之,意象是詩歌中描摹的對象,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寫實,亦可以是想像之物. 意境是指詩歌運用各種手段創造出來的情境.

⑷ 談談如何才能創造出優美的散文意境

各種詩歌和創造性的頓悟是在放鬆的時刻降臨到我們心頭的。但是,他們的出版現並不是偶然的,權而只是在我們強烈地投身於其中和在我們醒覺的意識體驗里我們的集中注意的那些領域中才會出現。

中國的現狀,就是缺少給人放鬆心態並且依舊可以進行認真創造的環境。浮躁成為普遍的社會心態,對創造的理解僅僅停留在理論甚至是簡單的意識上,沒有真正放鬆心態並全神貫注的實踐,自然沒有創造。

⑸ 結合你的創作實踐談談如何才能創造出優美的散文意境

詩情美的情景交融,哲理美的「象外言外」。若創作出好的散文意境,必須做好這三個層... 只有實現這若干層次的建構,才能最終完成散文藝術意境

⑹ 怎樣創造文章的意境

一 意境 意,情思也,境,形象也.意境,是文學藝術作品中通過形象描寫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正如王昌齡先生所說,詩歌有三境,物鏡,情境,意境,其中最高的要求就是意境.在文學作品中,意境得以生成,似乎不太容易的,但是,在中國的詩歌中,卻不乏這樣韻味不窮的作品.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而在姚鼐筆下的散文,也是異曲同工之妙: "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稍見雲中白若樗蒱數十立者,山也。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 散文亦有詩歌的詩意,亦有意境的美麗,同樣回味不盡,口角噙香.只是,散文的意境創設是否與詩歌一樣呢? 從語言上說,散文字句朴實,如"素描".從文化上說,散文的思想的傾訴, 是智慧的結晶河和情感的宣洩.它的意境生成,離不開文字的表訴和情感的表露. 二 美的文字和意境生成 曾經有人說過,如果徐志摩在翻譯日本的"再見",譯成"殺羊那拉",而不是如今大家耳熟能詳的"沙揚娜拉",也許這首小詩的韻味將大失.同樣在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有幾個字用得很巧妙.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其中,瀉字盡流水之形態,翼然盡山亭之奇險.兩者又是補充"蔚然而深秀之山"的秀美,這就描繪了美麗的環滁之山,讓人忍不住也走進了,太守的與民同樂之中.當然,當然這個瀉字在<<紅樓夢>>中有引,寶玉認為此一"瀉"字過於俗氣,便用了一個"泌",於是便有了泌芳匣. 但是大觀園里的水是不能和天然的山水相比,此一瀉字,更顯其真. 當然,不同的文字就將表達不同的感情,這是文字與情感的關系,情感與意境生成也是有干係的,但是,文字本身的作用太讓人忽略了 三 情感的表達與意境的生成 以情制勝的文章,如諸葛亮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一為忠,二為孝,以情感人.成功的散文也善於吸取,文字的選取是為了更好地表達感情,而感情的自然流露對意境的生成是有影響的. "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余久卧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於前。然自後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 這是選自歸有光<<項脊軒記>>的文字,思親思妻之家,作者在表達的時候並沒有說自己如何思念,既沒有蘇軾"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也沒有陸游的"錯錯錯,莫莫莫",是寫妻子所植之樹,死後幾年了,樹已經亭亭如蓋,而人呢?我們可以看到做人每次對樹相望時,他心中對妻子的回念,對妻子的追悼,和一切已逝的心痛和失落.這是什麼意境,是"執手相看淚眼,卻無語凝咽"的無語之痛,是"下筆無言處,惟有淚千行"的傷心痛徹,更是象聞一多先生寫給女兒的詩___<<也許>>,這是源源細流般隱著的深痛.這偏是情感的制勝,歸有光把一個小小 的 項脊軒化做了他們家族的興衰,化做了"月光如水照緇衣"的深深反思,化做對親人的懷念,化做,化做了"月光如水照緇衣"的深深反思和追念.這是他的心靈之園,凝聚了他的深情.當我們走進這個一個軒子里,是否能看到一個老人靜靜執書,偶爾眺望一下園子的樹木,吟上"喟然傷心肝".便是這樣的情感的 表露,讓我們看到了另一個項脊軒. 情感的流露,是意境生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兩者兼容,情景合一 文字的美是為了更好的表達感情,感情的表達也需要的文字的選取,而這些在某時候,可以更好的完成意境的創設.這在文學的 創作中是互補的,象餘光中先生的聽聽那冷雨,是美好的詞句和淡淡的傷感,把我們帶進了雨的世界裡. 其實,還有另一種說法,在意境的生成時,我們更加喜歡用"神來之筆",也許,真正讓人回味的美的東西,冥冥中有種註定吧.

⑺ 怎麼用意境去寫散文

1,善於構思
構思是寫作者對生活素材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加工、提煉的過程。寫作者要在構思中為散文的思想內容尋找盡量完美的藝術形式,使思想性與藝術性達到和諧的統一。因此,構思要解決立意、選材、創造意境、確定體裁、基本手法、布局謀篇等問題。這里著重講講確定體裁、尋找線索、創造意境三個問題:

第一、確定體裁。散文的體裁靈活多樣。我們有了一個好的意思(思想),並且選取了表現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麼就要考慮:是寫成書信體,還是寫成日記體?是寫成隨筆,還是寫成偶感?是寫成游記,還是寫成回憶錄?是寫成序或跋,還是寫成讀後感?確定具體體裁的原則是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譬如到蘇州旅遊之後,你感到要向父母報告一下自己的游蹤和觀感,你就可以寫成書信;你在遊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動的人或事,你就可以寫隨筆、漫錄;你在遊玩虎丘、獅子林、寒山寺、西園、留園等地之後,覺得寒山寺的鍾特別吸引人,並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寫成如《社稷壇抒情》那樣詩意濃郁的抒情文;你如果是舊地重遊,吃到蘇州某種土特產而憶起往事,則可以偏重於回憶,寫成《小米的回憶》那樣的回憶式的散文……總之,要根據立意內容來確定表現形式--具體的體裁。

第二、尋找線索。散文的材料應該是很「散」的,每一個材料都是一顆珍珠,但這些珍珠互相之間有內在的聯系,我們寫作者要尋找一根線,用筆作針,將這些散亂的珍珠穿起來,成為一串光彩奪目的珠圈、項鏈。那末,有哪些東西可以作為線索呢?

(1)感情線索。我們的感情在生活中發生變化,如由厭惡到喜愛,或從喜歡到厭惡,就可以用這條感情的線索把一些似乎沒有關聯的材料聯結起來。如楊朔寫《荔枝蜜》就是利用感情線索,才把兒時記憶、從化療養、荔枝樹林、蘇軾詩詞、喜嘗蜂蜜、參觀蜂場、贊揚蜜蜂、農民勞動和夜晚夢蜂等事串連起來的。

(2)事物線索。如曹靖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發揚延安時期「小米加步槍」的艱苦奮斗精神,就搜羅記憶中有關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發生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不同情況下的事件組合在一起。許多托物詠志的散文也是以物為線索的,如茅盾的《白楊禮贊》。

(3)人物線索。如寫某一個人物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活動,可以用這個人物作為線索串連起來,也可以用另一個人物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物、不同內容的事物串連起來。這個人物還可以是寫作者本人——「我」。

(4)思緒線索。如面對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鶩趨八極,心游萬仞」,「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就能通過聯想與想像,把有關的材料組織在一起,表達原定的主題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楊朔的《海市》、賈平凹的《丑石》等。

(5)景物線索。「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通過景物描寫,在寫景中融進寫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天山景物記》、《西湖即景》。

(6)行動線索。如游記以遊程行蹤為線索。劉白羽寫《長江三日》就以遊程為主線來寫,當然,全文還有一條哲理性的思緒線索:「戰斗——航進——穿過黑夜走向黎明」。

「文無定法」,散文的線索很多,以上六種線索是較為人們常用的。

第三、創設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統一,是作者浸透了時代精神的主觀感情、意志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統一。意是靈魂,境是血肉。意高則境深,意低則境淺。散文的這種意境應是詩的意境,即所謂「詩情畫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受的,是物質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動人心弦的,震顫魂魄的,是精神的,性靈的。如朱自清寫《荷塘月色》,全篇著力於「淡淡的情趣』,順著沿路走來、佇立凝想的線索,通過描繪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樹影、霧氣、燈光……色彩斑爛,可見可感,而葉香、蛙鳴、蟬聲,又可味可聞。更加上心情的抒寫,巧妙的譬喻,創造出一種淡雅、閑靜、情景交融的意境。這種優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寫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創造的。

構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鑒,更需自己創新。過去就有一個青年作者發明出一種「散文快速構思法」,為《青春》、《採石》等刊物的編輯所重視。

2、立意
所謂立意,就是在構思和寫作過程中,提煉和挖掘主題思想。古人寫文章是很重視立意的,在這方面留下不少精闢的言論。唐朝的杜牧說:「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彩章句為之兵衛。

⑻ 如何營造散文的意境

意境 先要有意 營造意境的手法一般用一些能使人產生固定感情的事物
比方說 小橋流水人家 只用名次表現出意境 所以自己先要理解什麼樣的詞產生什麼意境 多個詞意境比較統一的意境才能體現整個文章的意境

⑼ 淺談如何賞析散文的意境美

散文的意境是指文中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對於散文來說,意境是它的生命,有了意境的散文才具有生機和活力。下面我們就從找文眼、明線索、抓細節、品語言等幾方面來舉例分析,領會散文的意境美。一、找文眼文眼,即文章的點睛之筆。它經常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有的就是標題,也有嵌於文中的,它可以是包含激情的只言片語,也可以是表達深刻感受的句子。

閱讀全文

與簡述如何創造散文意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