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家庭計算機接入誰發明的

家庭計算機接入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12-25 07:43:37

A. 第一台計算器是誰發明

1946年2月14日,來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莫爾自電機學院,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許多來賓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這里,因為他們要參加人類歷史上第一台現代電子計算機的揭幕典禮。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外形奇怪、渾身閃閃發光的龐然大物。它,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現代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這個龐然大物佔地面積達170平方米,重達30噸。在揭幕儀式上,「埃尼阿克」為來賓表演了它的「絕招」———分別在1秒鍾內進行了5000次加法運算和500次乘法運算,這比當時最快的繼電器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這次完美的亮相,使得來賓們喝彩不已。然而誰又知道,在這個龐然大物誕生的過程中,有多少人為之傾注了無數的心血!

B. 最初的計算機是由誰發明的

第一台計算機(ENIAC)於年2月,在美國誕生。提出程序存儲的是美國的數學家 馮^諾依曼, 在美國陸軍部的資助下,與1943年開始了ENIAC的研製,1946年完成;負責人是John W.Mauchly 和J.Presper Eckert,重30 噸,用了18000 個電子管,功率25 千瓦,主要用於計算彈道和氫彈的研製。

電子計算機的出現盡管只有60年的時間,但它的誕生卻是人類數百年努力的積累。早在17世紀,一批歐洲數學家就已開始研製計算機。1642年,為了協助擔任稅務局長的父親,年僅19歲的法國數學家帕斯卡成功地製造了第一台鍾表齒輪式機械計算機,但僅能做加減法運算。在此基礎上,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於1678年發明了可做乘除運算的計算機。但這些機械計算機的性能過於落後,遠遠滿足不了人們的需要。一百多年後,英國數學家巴貝奇於1822年設計出了一種更為先進的計算機。遺憾的是,由於當時工業水平所限,巴貝奇的設計根本無法實現。

此後一百年間,人類在電磁學、電工學、電子學領域不斷取得重大進展,為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戰爆發後,美國陸軍軍械部為研製和開發新型大炮,在馬里蘭州的阿伯丁設立了「彈道研究實驗室」。極為繁重的計算任務令那裡的研究人員大傷腦筋。盡管實驗室僱用了200多名計算快手,還是捉襟見肘。他們迫切需要一種新的計算機器,以提高工作效率。就在人們一籌莫展之時,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機學院的莫克利博士提出了試制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設想。他的設想吸引了陸軍軍械部,他們立即要求莫爾學院擬定一份研製計劃。

按照科學家們的估計,製造一台電子計算機所需的經費為15萬美元,這在當時是一筆巨款,因此遭到了軍方內部很多人的堅決反對。眼看研製電子計算機的計劃就要夭折,美國著名數學家維伯倫博士堅定地站到了支持者的行列里,他最終說服了美國軍方。經過兩年多的緊張研製,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終於在1946年2月14日問世。而它的開發經費幾經追加,最後達到48萬美元。

C. 計算機的發明人是誰

1.1940年,美國的華德·愛肯製造出第一部新型的電腦,命名為「馬克1號」。這電腦非常龐回大,操作時還會發出巨大的答聲音,而且每秒鍾僅能處理兩個附加問題,但它畢竟是最早的電腦。
2.一般來說,世界上第一部電腦,是1945年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兩位教授-莫奇利和埃克特設計和研製出來的,其英文名字ENIAC(埃尼阿克),其實就是電子識字計算機。不過,在這之前,人們研究電腦已經很廠一段時間了.

嚴格說來,電腦應該是科學家們共同努力的成果

D. 計算機是誰發明的

電腦是誰發明的,嚴格說起來很難界定。

計算機(computer)的原來意義是「計算器」,也就是說,人類會發明計算機,最初的目的是幫助處理復雜的數字運算。而這種人工計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的法國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親擔任稅務局長,當時的幣制不是十進制,在計算上非常麻煩。帕斯卡為了協助父親,利用齒輪原理,發明了第一台可以執行加減運算計算器 。後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加以改良,發明了可以做乘除運算的計算器。之後雖然在計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與精進,但是,真正的電動計算器,卻必須等到公元1944年才製造出來。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稱得上計算機的機器,則誕生於1946年的美國,毛琪利與愛克特發明的,名字叫做ENIAC。這部計算機使用真空管來處理訊號,所以體積龐大(占滿一個房間)、耗電量高(使用時全鎮的人都知道,因為家家戶戶的電燈都變暗了!),而且記憶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個字),但是,卻已經是人類科技的一大進展。而我們通常把這種使用真空管的計算機稱為第一代計算機。

第一代的電腦有2間教室大,跟現在我們一般用的個人電腦體積差很多吧。 當時的電腦零件是真空管(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而存檔的東西是一種打孔卡片,若沒有前人的設計概念,也沒有計算機的發明,所以計算機是誰發明的還有點難界定。

E. 計算器誰發明的

1931年,Vannever Bush 發明了一部可以解決差分程序的計數機,這機器可以解決一些令數學家,科學家頭痛的復雜差分程序。

1935年,IBM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 Corporation) 引入 "IBM 601」,它是一部有算術部件及可在1秒鍾內計算乘數的穿孔咭機器。 它對科學及商業的計算起很大的作用。總共製造了1500 部。

1937年,Alan Turing 想出了一個 "通用機器(Universal Machine)」 的概念,可以執行任何的演算法,形成了一個"可計算(computability)」的基本概念。Turing 的概念比其它同類型的發明為好,因為他用了符號處理(symbol processing) 的概念。

1939年11月,John Vincent Atannsoff 與 John Berry 製造了一部16位加數器。它是第一部用真空管計算的機器。

1939年,Zuse 與 Schreyer 開鈶製造了"V2」〔後來叫Z2〕,這機器沿用 Z1的機械貯存器,加上一個用斷電器邏輯(Relay Logic)的新算術部件。但當 Zuse完成草稿後,這計劃被中斷一年。

1939-40年,Schreyer 完成了用真空管的10位加數器,以及用氖氣燈(霓虹燈)的存貯器。

1940年1月,在 Bell Labs, Samuel Williams 及Stibitz 完成了一部可以計算復雜數字的機器, 叫「復雜數字計數機(Complex Number Calculator)」,後來改稱為「斷電器計數機型號I (Model I Relay Calculator)」 。它用電話開關部份做邏輯部件:145個斷電器,10個橫杠開關。數字用「Plus 3BCD」代表。在同年9月,電傳打字 etype 安裝在一個數學會議里,由New Hampshire 連接去紐約。

1940年, Zuse 終於完成Z2,它比運作得更好,但不是太可靠。

1941年夏季,Atanasoff及Berry完成了一部專為解決聯立線性方程系統(system of simultaneous linear equations) 的計算器,後來叫做"ABC (Atanasoff-Berry Computer)」,它有60個50位的存貯器,以電容器(capacitories)的形式安裝在2個旋轉的鼓上,時鍾速度是60Hz。

1941年2月,Zuse 完成"V3」(後來叫Z3),是第一部操作中可編寫程序的計數機。它亦是用浮點操作,有7個位的指數,14位的尾數,以及一個正負號。存貯器可以貯存64個字,所以需要1400個斷電器。它有多於1200個的算術及控制部件,而程序編寫,輸入,輸出的與 Z1 相同。 1943年1月 Howard H. Aiken完成"ASCC Mark I」(自動按序控制計算器 Mark I ,Automatic Sequence -- Controlled Calculator Mark I),亦稱「Haward Mark I」。這部機器有51尺長,重5頓,由 750,000部份合並而成。它有72個累加器,每一個有自己的算術部件,及23位數的寄存器。

1943年12月, Tommy Flowers與他的隊伍,完成第一部「Colossus」,它有2400個真空管用作邏輯部件,5 個紙帶圈讀取器(reader),每個可以每秒工作5000字元。

1943年,由 John Brainered領導,ENIAC開始研究。而 John Mauchly 及J. Presper Eckert負責這計劃的執行。

1946v第一台電子數字積分計算器(ENIAC)在美國建造完成。

1947年,美國計算器協會(ACM)成立。

1947年,英國完成了第一個存儲真空管O 1948貝爾電話公司研製成半導體。

1949年,英國建造完成"延遲存儲電子自動計算器"(EDSAC)

1950年,"自動化"一詞第一次用於汽車工業。

195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製成磁心

1952年,第一台"儲存程序計算器"誕生。

1952年,第一台大型計算機系統IBM701宣布建造完成。

1952年,第一台符號語言翻譯機發明成功。

1954年,第一台半導體計算機由貝爾電話公司研製成功。

1954年,第一台通用數據處理機IBM650誕生。

1955年,第一台利用磁心的大型計算機IBM705建造完成。

1956年,IBM公司推出科學704計算機。

1957年,程序設計語言FORTRAN問世。

1959年,第一台小型科學計算器IBM620研製成功。

1960年,數據處理系統IBM1401研製成功。

1961年,程序設計語言COBOL問世。

1961年,第一台分系統計算機由麻省理工學院設計完成。

1963年,BASIC語言問世。

1964年,第三代計算機IBM360系列製成。

1965年,美國數字設備公司推出第一台小型機PDP-8。

1969年,IBM公司研製成功90列卡片機和系統--3計算機系統。

1970年,IBM系統1370計算機系列製成。

1971年,伊利諾大學設計完成伊利阿克IV巨型計算機。

1971年,第一台微處理機4004由英特爾公司研製成功。

1972年,微處理機基片開始大量生產銷售。

1973年,第一片軟磁碟由IBM公司研製成功。

1975年,ATARI--8800微電腦問世。

1977年,柯莫道爾公司宣稱全組合微電腦PET--2001研製成功。

1977年,TRS--80微電腦誕生。

1977年,蘋果--II型微電腦誕生。

1978年,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開始應用。

1978年,磁泡存儲器第二次用於商用計算機。

1979年,夏普公司宣布製成第一台手提式微電腦。
1982年,微電腦開始普及,大量進入學校和家庭。

1984年,日本計算機產業著手研製"第五代計算機"---具有人工智慧的計算機。

F. 計算機是誰發明的

1931年,Vannever Bush 發明了一部可以解決差分程序的計數機,這機器可以解決一些令數學家,科學家頭痛的復雜差分程序。 1935年,IBM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 Corporation) 引入 "IBM 601」,它是一部有算術部件及可在1秒鍾內計算乘數的穿孔咭機器。 它對科學及商業的計算起很大的作用。總共製造了1500 部。 1937年,Alan Turing 想出了一個 "通用機器(Universal Machine)」 的概念,可以執行任何的演算法,形成了一個"可計算(computability)」的基本概念。Turing 的概念比其它同類型的發明為好,因為他用了符號處理(symbol processing) 的概念。 1939年11月,John Vincent Atannsoff 與 John Berry 製造了一部16位加數器。它是第一部用真空管計算的機器。 1939年,Zuse 與 Schreyer 開鈶製造了"V2」〔後來叫Z2〕,這機器沿用 Z1的機械貯存器,加上一個用斷電器邏輯(Relay Logic)的新算術部件。但當 Zuse完成草稿後,這計劃被中斷一年。 1939-40年,Schreyer 完成了用真空管的10位加數器,以及用氖氣燈(霓虹燈)的存貯器。 1940年1月,在 Bell Labs, Samuel Williams 及Stibitz 完成了一部可以計算復雜數字的機器, 叫「復雜數字計數機(Complex Number Calculator)」,後來改稱為「斷電器計數機型號I (Model I Relay Calculator)」 。它用電話開關部份做邏輯部件:145個斷電器,10個橫杠開關。數字用「Plus 3BCD」代表。在同年9月,電傳打字 etype 安裝在一個數學會議里,由New Hampshire 連接去紐約。 1940年, Zuse 終於完成Z2,它比運作得更好,但不是太可靠。 1941年夏季,Atanasoff及Berry完成了一部專為解決聯立線性方程系統(system of simultaneous linear equations) 的計算器,後來叫做"ABC (Atanasoff-Berry Computer)」,它有60個50位的存貯器,以電容器(capacitories)的形式安裝在2個旋轉的鼓上,時鍾速度是60Hz。 1941年2月,Zuse 完成"V3」(後來叫Z3),是第一部操作中可編寫程序的計數機。它亦是用浮點操作,有7個位的指數,14位的尾數,以及一個正負號。存貯器可以貯存64個字,所以需要1400個斷電器。它有多於1200個的算術及控制部件,而程序編寫,輸入,輸出的與 Z1 相同。 1943年1月 Howard H. Aiken完成"ASCC Mark I」(自動按序控制計算器 Mark I ,Automatic Sequence -- Controlled Calculator Mark I),亦稱「Haward Mark I」。這部機器有51尺長,重5頓,由 750,000部份合並而成。它有72個累加器,每一個有自己的算術部件,及23位數的寄存器。 1943年12月, Tommy Flowers與他的隊伍,完成第一部「Colossus」,它有2400個真空管用作邏輯部件,5 個紙帶圈讀取器(reader),每個可以每秒工作5000字元。 1943年,由 John Brainered領導,ENIAC開始研究。而 John Mauchly 及J. Presper Eckert負責這計劃的執行。 1946v第一台電子數字積分計算器(ENIAC)在美國建造完成。 1947年,美國計算器協會(ACM)成立。 1947年,英國完成了第一個存儲真空管O 1948貝爾電話公司研製成半導體。 1949年,英國建造完成"延遲存儲電子自動計算器"(EDSAC) 1950年,"自動化"一詞第一次用於汽車工業。 195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製成磁心 1952年,第一台"儲存程序計算器"誕生。 1952年,第一台大型計算機系統IBM701宣布建造完成。 1952年,第一台符號語言翻譯機發明成功。 1954年,第一台半導體計算機由貝爾電話公司研製成功。 1954年,第一台通用數據處理機IBM650誕生。 1955年,第一台利用磁心的大型計算機IBM705建造完成。 1956年,IBM公司推出科學704計算機。 1957年,程序設計語言FORTRAN問世。 1959年,第一台小型科學計算器IBM620研製成功。 1960年,數據處理系統IBM1401研製成功。 1961年,程序設計語言COBOL問世。 1961年,第一台分系統計算機由麻省理工學院設計完成。 1963年,BASIC語言問世。 1964年,第三代計算機IBM360系列製成。 1965年,美國數字設備公司推出第一台小型機PDP-8。 1969年,IBM公司研製成功90列卡片機和系統--3計算機系統。 1970年,IBM系統1370計算機系列製成。 1971年,伊利諾大學設計完成伊利阿克IV巨型計算機。 1971年,第一台微處理機4004由英特爾公司研製成功。 1972年,微處理機基片開始大量生產銷售。 1973年,第一片軟磁碟由IBM公司研製成功。 1975年,ATARI--8800微電腦問世。 1977年,柯莫道爾公司宣稱全組合微電腦PET--2001研製成功。 1977年,TRS--80微電腦誕生。 1977年,蘋果--II型微電腦誕生。 1978年,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開始應用。 1978年,磁泡存儲器第二次用於商用計算機。 1979年,夏普公司宣布製成第一台手提式微電腦。 1982年,微電腦開始普及,大量進入學校和家庭。 1984年,日本計算機產業著手研製"第五代計算機"---具有人工智慧的計算機

G. 計算機是誰發明的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埃尼阿克」回(ENIAC)宣告研製成功答。「埃尼阿克」的成功,是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一座紀念碑,是人類在發展計算技術的歷程中,到達的一個新的起點。「埃尼阿克」計算機的最初設計方案,是由36歲的美國工程師莫奇利於1943年提出的,計算機的主要任務是分析炮彈軌道。美國軍械部撥款支持研製工作,並建立一個專門研究小組,由莫奇利負責。總工程師由年僅24歲的埃克特擔任,組員格爾斯坦是位數學家,另外還有邏輯學家勃克斯。「埃尼阿克」共使用了18000個電子管,另加1500個繼電器以及其它器件,其總體積約90立方米,重達30噸,佔地170平方米,需要用一間30多米長的大房間才能存放,是個地地道道的龐然大物。

H. 計算機是哪一年由誰發明的

計算機發明於1946年。大約在1940—1942年間,在研製導彈的過程中,急需要有回一種能迅速計算的工具答,以便對導彈的飛行進行控制。在它偏離人所預測的軌道時,把它拉回到軌道上來。這樣就產生了能在1/10秒或1/100秒的時間內計算出導彈運行軌跡同預定軌道的偏差的電子計算機。電子計算機不以十進位制進行計算,而是用二進位制計算的。它的出現是當代世界上最大的發明之一。
第一台計算機的發明者是一位名叫馮·諾埃門的數學家。

閱讀全文

與家庭計算機接入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