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豆腐是誰發明的
1、豆腐是劉安發明的,劉安(公元前179-前122),沛郡豐縣(今徐州豐縣)人,生於淮南(今屬安徽省)。漢朝宗室、西漢時期思想家、道家人物、文學家。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
2、劉安所著的《離騷傳》是中國最早對屈原及其《離騷》作高度評價的著作。
2、他曾招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編寫《鴻烈》亦稱《淮南子》,是我國思想史上劃時代的學術巨著。劉安是世界上最早嘗試熱氣球升空的實踐者,也是中國豆腐的創始人。
(1)豆腐發明時代擴展閱讀:
一、豆腐的發明過程:
1、豆腐的發明,不如說是發現,就和煉丹發明炸葯一樣,豆腐也是煉丹時被發明出來的。
2、劉安封地所在的淮南,盛產大豆,用大豆磨成的豆漿也是當地的主要飲食之一。
3、而劉安在煉丹的時候,喝的豆漿灑在了煉丹用的石膏上,豆漿便凝成了豆腐,豆腐這一美食便出現了。
二、豆腐的做法:
1、黃豆泡八九個小時左右,至黃豆徹底泡發。
2、黃豆加水用料理機或豆漿機(冷飲功能)磨成豆漿,找一塊干凈的大棉布,放在大一點的盆上。
3、將豆漿隔篩網倒入棉布中。
4、過濾出豆渣,盡量擠的干一些。
5、豆漿放入鍋中,用中小火燒熱,用勺子將表面的浮沫撇去。
6、小火慢慢熬煮,邊煮邊用大勺劃圈攪拌,以免糊鍋。
7、直到豆漿煮沸騰後關火。
8、此時將內酯4克與25克溫水混合,使其溶化。
9、將豆漿離火,自然降溫至八九十度,可以用溫度計,這樣更准確些,沒有溫度計也沒關系,像這種天氣,大約一分鍾左右就可以了。
10、將內酯液倒入,迅速攪拌開,動作一定要迅速,大約三四秒的時間,就要立馬蓋上鍋蓋開始燜。
11、將豆漿蓋蓋燜15分鍾左右,打開鍋蓋你會發現都將已經凝固,這時就是我們平時吃的豆腐腦了。
12、可以取出一點來做豆腐腦。
② 為什麼豆腐的發明在中國飲食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豆腐的發明是彌補了我國食物結構中動物蛋白質不足的缺陷,這對我們這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繁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們知道豆製品富含的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再加上中國本身的牛羊奶,產量就不多了。用豆漿來代替牛羊奶是最適合不過的,而且更適合中國人的腸胃吸收。所以說大豆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是我們國人最重要的補鈣手段。所以說豆腐在我們中華民族繁衍中起到重大作用,這是不可否認的,小小的豆腐雖然是不起眼的發明,但是它的作用絕對不亞於四大發明
③ 中國歷史上豆腐的起源,究竟是哪個朝代,是誰發明了它
豆腐的發明者是西漢時期的淮南王劉安。據說劉安不是為了發明豆腐而發明的,而是在煉丹的時候,無意促成的,結果他的意外收獲,成就了人們餐桌上一道營養豐富的佳餚。
中國這個擁有八大菜系的美食王國,從東南到西北,在劉安發明的豆腐基礎上,各地方的廚藝高手把豆腐更進一步研發,變成了一種又一種具備地方特色的豆腐,成為了一道有一道美味,甚至把豆腐的工藝和美味傳遍了整個世界。
④ 豆腐腦是誰發明的
豆腐的發明者 「中國是豆腐的『師傅之國』」。「豆腐豐富了人們的營養,這是對人類的一個偉大的貢獻」。提起中國的豆腐來,日本人總是懷著敬佩的心情竭力贊揚。 淮南堂是我國淮南一家豆腐坊的名字,原是為了紀念豆腐的發明人——漢代淮南王劉安而起的。堂堂淮南王怎麼會發明豆腐呢?原來劉安講求黃老之術,在淮南朝夕修煉。陪伴他的僧道,常年吃素,為了改善生活,就悉心研製出了鮮美的豆腐,並把他獻給劉安享用。劉安一嘗,果然好吃,下令大量製作。這樣,豆腐的發明權就記在淮南王劉安的名下了。傳說劉安後來在八公山「升天」,山上修建了淮南王劉安廟,「八公山豆腐」,也因此而名揚天下。 其中尤以孫道榮的生活隨筆《豆腐腦》概括得比較好,現摘錄如下,共你品嘗。 豆腐是個好東東。四大發明之外,我看豆腐堪稱國人的第五大發明。早在五代,陶谷所撰的《清異錄》中就已有「小宰羊」詞條。小宰羊者,豆腐也。《故都食物百詠》亦有贊曰:「豆腐新鮮鹵汁肥,一甌雋味趁朝暉。分明細嫩真同腦,食罷居然鼓腹歸。」就連美國農業部出版的《用簡便方法生產的豆製品》一書中,開篇明義,首先介紹的,也是咱們的豆腐———TOFU。TOFU這個詞亦已榮升外來語之列,廣泛流傳歐美坊間,還被收入一些英語詞典之中。 豆腐是個大家族,豆漿、豆腐腦、豆腐、豆腐皮、板豆腐、凍豆腐、包子豆腐、豆腐乾……真是「豆」丁興旺。在眾多豆腐製品中,竊以為,數豆腐腦最具形神之美。觀其形,膚白嬌嫩,柔軟光滑,顫顫悠悠,綽綽約約,極具美人姿態,可掬,可拂,可掊,款款撩撥人心。神就更不用說了,一個「腦」字,盡得豆腐風流,憨極,聰慧極,嫵媚極。有人稱豆腐腦為豆腐花,一個花字,盡失豆腐腦兒碧玉韻味,惡俗。 清代袁枚有詩曰「豆腐得味勝燕窩」,豆腐腦亦需五味輔佐,方有雋永之香。蒜末鹽醋醬油,一樣不可或缺。盛豆腐腦也大有講究,用扁平的勺子一片一片鏟,東切東去,西削西來,盛入海碗中,中間須鼓起,如小饅頭似的凸出,狀如搖搖欲滴的仙子。然後澆鹵,兜頭澆下去,如醍醐灌頂,鹵汁徐徐流向碗的四周,慢慢滲入豆腐腦中,然後再加薑末蒜泥辣油等佐料,豆腐的芳香四溢。燕窩的味道不知道,豆腐腦卻是百食不厭,即使燕窩也是絕不肯拿去和他換的。一碗下去,猶不解饞,喊一聲:「老闆娘,再來一碗豆腐腦!」何其快意也哉! 豆腐青菜保平安。舊時,每年臘月,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磨豆腐。張懷群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生動描述了窮苦時代那樁「最浪漫的事」:小小石磨一盤,兩口子坐在板凳兩頭手握磨桿你來我往。臉對臉,眼對眼,口對口,轉一圈,倒一勺水,轉一圈,倒一勺豆,磨了又磨,推了又推,唱著歌謠,說著古今,孩子在遠處耍。這堆玩耍的孩子中,必有這位可愛的張懷群先生,也必有在下流著涎水站在一邊,靜候著傻乎乎的黃豆羽化成白嫩嫩的豆腐那童話一刻。再窮的人家,這時候也會大方地舀一碗熱氣騰騰的豆腐腦,賞給饞了一年的孩子們,又白又嫩又軟又滑又綿又甜的豆腐腦兒,至今味猶在口,彌散不盡。目睹了豆腐的製作過程,從小就知道,世有黃豆,乃有豆腐;因為祛除了豆腐渣,乃有濃糯可口的豆腐腦啊!今天有些無良商,專以豆腐渣工程損國殃民,除了繩之以國法,老夫還要罰他一條:一輩子不得吃豆腐腦!饞死他。
⑤ 豆腐是誰發明的,是怎麼發明的
豆腐是淮南王劉安發明的,是在煉丹的時候誤發明出豆腐的。
公元前164年,淮南王劉回安為求長生不老之葯,招募方士答數千人,其中有名者為蘇非、李尚、左吳、田由、晉昌、雷被、毛被、伍被等八人,號稱「八公」。他們常聚在楚山談仙論道,著書煉丹。
在煉丹中以黃豆汁培育丹苗,豆汁偶然地與石膏相遇,形成了鮮嫩綿滑的豆腐。這樣,劉安煉丹未成卻發明豆腐。之後,豆腐技法傳入民間,豆腐的歷史從此開始。後來,人們尊稱劉安為「豆腐始祖」、「豆腐仙」等,而當年的楚山也改稱為「八公山」。
(5)豆腐發明時代擴展閱讀
豆腐選購的小妙招:
看:傳統豆腐呈均勻的乳白色或淡黃色,稍有光澤。而人工合成豆腐因為加入了白色素,比起傳統豆腐要白得多,而且比較無光澤。
摸:傳統豆腐用手按壓可以感受到一定的彈性,而且軟硬適度。人工合成的豆腐切面處會比較粗糙,質地不細膩,彈性較差,且沒有白色豆腐液體流出。
聞:在常溫下直接嗅聞其氣味。傳統豆腐是以大豆為原料製成,有大豆的香味。而人工合成豆腐是用大豆分離蛋白製成,氣味很淡,甚至有化學葯劑的味道。
⑥ 為什麼豆腐的發明在中國飲食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因為豆腐在中國本來就是非常好的一道傳統小吃,而且在影視界本來就有劃時代的意義的。
⑦ 豆腐是誰發明的
發明的豆腐是兩千多年前西漢的淮南王劉安。
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他的愛好是回修道煉丹,理想是答長生不老。「豆腐」就是他煉丹的失敗品。
這就是豆腐。
——以上內容摘自米萊童書《田野里的自然歷史課》
⑧ 豆腐是誰發明的說說它的歷史背景
豆腐的起源 豆腐的歷史從古串今,多年來一直扮演著平民化價格、貴族絨有享受的盤中飧角色,是窮人、是帝王、更是所有中國人熟悉的食品。人人都品味過豆腐,因此其之出生年代,絕對值得讓我們一探究竟。 豆腐的起源眾說紛紜,但最多人認為這是從西漢高祖劉邦之孫--劉安所開始。人稱淮南王的劉安,母親喜好食用黃豆,一日母親卧病在床,淮南王便命人將黃豆磨成粉,加水熬成湯以便讓母親飲用,但又怕食之無味,因此加了點鹽來調味,沒想到居然凝結成塊,而這也正是豆腐最初雛形的形成。由於劉安是位煉丹家,因此當豆腐雛形產生後,他便與方士們共同試驗,經過多次研究之後,終於發現石膏或鹽類可使豆乳凝固成豆腐,用以烹調十分可口,從此豆腐也就在民間開始流傳。 而一些文獻也都出現過劉安的名銜,為豆腐的起源提供了些許有力的背書。南宋朱熹雲"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並自注說"世傳豆腐本淮南王術。"明代醫葯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谷部·豆腐》時記載"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明葉子奇《草本子·雜制篇》說:"豆腐,淮南王劉安所作。"明蘇雪溪平豆腐詩:"傳得淮南術最佳,皮膚褪盡見精華。一輪磨上流瓊液,百沸湯中滾雪花。瓦缶浸來蟾有影,金刀剖破玉無暇。個中滋味誰知得,多在僧家與道家?quot;王三聘《古今事物考》中道:"豆腐始於淮南王劉安方士之術也。"清初高士奇在《天祿識餘》中也有"豆腐,淮南王劉安造,又名黎祁"的記載。 而或許有人會認為在唐代以前的書籍都未出現過"豆腐"一詞,但在1960年河南密縣發掘的打虎亭一號漢墓中所發現的大面積畫像就有豆腐作坊圖的石刻,而墓的主人正是東漢末期,為漢代已有豆腐的生產提供了充分的證據。 隨著時代的不同,豆腐之名亦有多次的更換。古語稱大豆為菽,因此在"爾雅"中稱豆腐為戎菽;陸游的《建南詩稿》稱豆腐為"黎祁",在《鄰曲》中自注雲:"黎祁,蜀人以名豆腐。"而由於'腐'字本有"腐爛、腐朽或腐敗"的意思,因此古人多盡可能的將'腐'避免,而有了"來其"、"甘旨"、"無骨肉"等許多別名。據明人王志堅《表異錄》、清人《堅瓠集·豆腐》褚人獲所載,相傳元司業孫大雅嫌豆腐之名不雅,遂改名"菽乳"。而《清異錄》中有"邑人呼豆腐為小宰羊的記載,而這或許與豆腐在過去是肉品的廉價代替品有很大的關系。 另外也有一個關於豆腐起源的故事是這么說的。有一家三口,住著一對夫妻與母親,可惜婆婆待媳婦並不好,連普通的豆漿都不願讓她飲用,一天婆婆要出遠門兩三日,當婆婆前腳一走,媳婦後腳便開始磨豆子、煮豆漿,但當豆漿正開鍋,她滿心喜悅的要舀裝時,院子里竟傳來了腳步聲,媳婦害怕是婆婆回來了,見著會挨罵,便趕忙端起整鍋剛燒好的豆漿往灶邊的壇子倒,出門迎接一看才知是丈夫回來了,於是又喜孜孜的拉著丈夫要進屋喝豆漿,哪知打開壇蓋一看,豆漿竟成了雪白的凝固劑;原來壇子以前泡過酸菜,裡面還有些酸湯底,因此豆漿倒進去便凝固了,小夫妻倆勉強一嘗居然發現這凝固的豆漿味道不錯、質嫩味美,於是為他取名「逗夫」,而豆腐也由此而來。估不論豆腐是由這兒開始,或由劉安所創,我們都仍應感謝祖先過往的智慧造就了今日此種富含營養的食品。
⑨ 豆腐的發明
豆腐的發明者
「中國是豆腐的『師傅之國』」。「豆腐豐富了人們的營養,
這是對人內類的一個偉大的容貢獻」。提起中國的豆腐來,日本
人總是懷著敬佩的心情竭力贊揚。
1963年,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到日本奈良參加鑒真和尚逝世
1200周年紀念活動,當時,日本許多從事豆製品業的頭面人
物也參加了。據說,他們之所以參加紀念活動,是為了感謝
鑒真東渡時把豆腐的製法帶到日本。引人注目的是,這些參
加者手裡都提著裝滿各種豆製品的布袋,布袋上還寫著「唐
傳豆腐乾,淮南堂制」字樣。
淮南堂是我國淮南一家豆腐坊的名字,原是為了紀念豆腐的
發明人——漢代淮南王劉安而起的。堂堂淮南王怎麼會發明
豆腐呢?原來劉安講求黃老之術,在淮南朝夕修煉。陪伴他
的僧道,常年吃素,為了改善生活,就悉心研製出了鮮美的
豆腐,並把他獻給劉安享用。劉安一嘗,果然好吃,下令大
量製作。這樣,豆腐的發明權就記在淮南王劉安的名下了。
傳說劉安後來在八公山「升天」,山上修建了淮南王劉安廟,
「八公山豆腐」,也因此而名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