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地震儀是誰發明的

地震儀是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0-12-08 19:13:07

『壹』 東漢時期的誰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

地震儀是一種監視地震的發生,記錄地震相關參數的儀器.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是中回國東漢時代的科學答家張衡發明的候風地動儀.但此地震儀與現今各國使用的地震儀不同,只能稱之為「驗震器」.
候風地動儀是中國古代偵測地震的儀器,也是世界最早的地震儀.由東漢時期,南陽天文學家張衡在漢順帝永建七年(132年)發明.


張衡(78年[1]-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人,中國東漢天文學家.


後漢書記載該儀器曾經測出隴西方向有地震,官員立即上奏皇上,但當時並無地震訊息,立時遭眾臣誹議.三日後六百里加急來報:「甘肅發生大地震」,眾人乃信服.



候風地動儀模型,考古學家王振鐸於1951年復原
強震儀是一種測量強烈活動的的地震儀,簡單而言就是用於測量地震的加速規.它們通常裝在一個盒子里,並且已經連接到互聯網上.


強震儀可以用來測量一些地面運動非常強烈,而致超出一般地震儀測量范圍的地震.它們會被放置在主要的斷層附近,所得的資料(如斷層破裂前緣的前進速度)並非一般地震儀所能查量得到.

『貳』 地動儀是誰發明的

公元138年的一天,在距當時的東漢都城洛陽有一千多里的隴西發生了一次大地震。幾天後,報信的人騎馬趕到京城報告皇帝,大家才知道這件事。一旦得到這個消息,馬上全城都轟動了,原來前幾天早就有一個人用一個儀器測出了它的方向,但當時並沒有一個人相信。這一下,發明了這個儀器的人名揚全國,甚至有人把他看作聖人。

這個人就是張衡,而他發明的這個儀器叫地動儀。張衡出生在南陽縣石橋鎮。他的祖父曾經做過官,但因為為官清正,家中並沒有什麼財產。張衡的父親去世後,他家的日子變得艱難起來。

張衡從小愛讀書。除了讀書以外,還經常觀察工匠們幹活。要不就擺弄竹片、樹枝,做些精巧的小玩意兒給朋友玩。在石橋鎮,幾乎沒有比他更心靈手巧而且有學問的人了。但他一點也不滿足,決定到外地去游學,以增長學問。

在當時,長安是西漢的都城,洛陽又是東漢的都城,人們合稱他們為「二京」。張衡決定到「二京」游學。他辭別家鄉,首先向西到長安去,開始了他的游學歷程。一路上,他四處拜訪有學問的人,並把聽到和看到的事都記了下來。在洛陽,他結交了許多有學問的人,其中崔瑗便是他的一個好朋友。崔瑗對天文歷法很感興趣,在他的影響下,張衡漸漸開始愛上了天文歷法。

由於勤奮好學,張衡很快便成了洛陽城的著名人物。有一次,南陽太守派人來告訴張衡,推薦他去當官。但他謝絕了。他認為做不做官不要緊,要緊的是研究學問。後來官府又幾次派人來請張衡去做官,他都沒有答應。

幾年過去,張衡學問大有長進,名聲也越來越卓著了。但他家的生活越來越困窘,正巧南陽太守鮑德又來請他去做官,他想到鮑德是一個有道德有學養的人,就答應了他。於是,張衡在鮑德的手下做了一名主簿,負責處理和起草公文。

在鮑德的手下幹了一段時間,張衡幫助老百姓幹了許多好事,不斷顯露出他的才幹。鮑德見他果然有才幹,更加信任他了。他又建議鮑德建立了郡學,供讀書人學習。不久,他又把自己的游學經歷寫了下來,這便是著名的《二京賦》。他前後用了十年時間,才最後寫成。這篇賦一寫成,立刻轟動了京城。讀書人爭著閱讀傳抄。不過因為它篇幅太長,沒有流傳下來。

後來,鮑德被調到京城當官,張衡便又回到家中專心研究起學問來了。他開始研究《玄經》,這是一本研究宇宙現象的哲學著作,也談到了天文歷算等問題。這本書對張衡產生了很大影響。他從此把興趣轉移到對宇宙現象的探索里。

有一年,東漢皇帝漢安帝下令,要全國各地推選有學問的人到洛陽做官,張衡也被選到了京城,由於他對天文歷法有深入研究,朝廷便任命他當太史令,負責天文、歷法、氣象、地震等方面的事。張衡從此更專心地研究天文學了。他每天都在認真地觀察著星空,不論嚴冬還是酷暑。通過長期的觀察記錄,張衡把它都寫在一部叫《靈憲》的書里。到現在這部書在天文學史上還佔有極高的地位。

張衡不但寫書,對觀察到的現象加以理論總結,而且將這些加以實踐,從而創造出能實際操作的天文儀器。前面說過的地動儀便是一例。另外他還發明了渾天儀。這是一種天文儀器,可以反映天上星星的變化。

渾天儀的製作精巧:他先找來一些竹子,用刀將它劈成片,然後在它們上面刻上度數,再將這些竹片編成一個圓球。然後請木匠將它做成一個木模,再燒鑄成鐵球。他又想出用漏壺滴水的辦法,推動儀器自己轉動。他通過計算,在儀器內裝了精緻的齒輪,當漏壺不停地滴水時,帶動儀器繞軸緩緩地旋轉起來。漏壺中的水經過一天一夜滴完,儀器也正好轉完了一圈。為了說明這個儀器的結構和原理,張衡還寫了一本書叫《渾天儀圖注》。根據這本書,人們可以知道漢代的渾天儀是什麼樣子,漢代的人是如何理解天象變化的。

由於張衡生性耿直,得罪了不少人,他們在皇上面前說他的壞話,時間一長,皇上相信了他們的話,便把他調離了京城,到河間任太守。但在河間做太守期間,因為和河間王劉政發生矛盾,他在政治上無所作為,學問又無法再鑽研下去,終於在苦悶中與世長辭。

『叄』 我國的地動儀是誰發明的

地動儀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科學家張衡發明的,這台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內台測試地震的儀容器,比歐洲發明的地震儀要早1700多年。東漢時期,我國的地震很頻繁,在張衡任太史令前的30年中,有23年都發生了地震。有一年都城洛陽發生大地震,地面陷裂,地下湧出洪水,房屋倒塌,許多人遭災,被迫背井離鄉。為了減輕地震給人民帶來的災害,張衡開動腦筋,設計出了地動儀。

『肆』 地震儀是誰發明的

地震儀是一種監視地震的發生,記錄地震相關參數的儀器。我國漢朝的科學家張衡,在公專元132年就製成屬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地動儀。 這架儀器是銅鑄的,形狀像一個酒樽,四周有八個龍頭,龍頭對著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向。龍嘴是活動的,各自都銜著一顆小銅球,每一個龍頭下面,有一個張大了嘴的銅蛤蟆,儀器的內部中央有一根銅質「懸垂擺」,柱旁有八條通道,稱為「八道,還有巧妙的機關。當某個地方發生地震時,懸垂擺撥動小球通過「八道」,觸動機關,使發生地震方向的龍頭張開嘴,吐出銅球,落到銅蟾蜍的嘴裡,發生很大的聲響。於是人們就可以知道地震發生的方向。 經過公元134年的甘肅西南部的地震試驗,完全證實了它檢測地震的准確性。它比歐洲創造的類似的地震儀早了1700多年。可惜的是東漢地動儀早已失傳,現在我們看到的地動儀都是後人根據史籍復原的。 由於地動儀只是記錄了地震的大致方向,而非記錄地震波,所以相當於是驗震器,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地震儀。

『伍』 地動儀的發明者是誰

張衡(78年—復139年),字平子制。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被追封為西鄂伯。

『陸』 誰發明了地震儀

地震儀是一種監視地震的發生,記錄地震相關參數的儀器。我國東漢時代的科學家張衡,在公元132年就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地動儀。

地震儀

現代地震儀最重要的發展是應用地震檢波器組合。這種組合,有些由幾百個地震儀組成,都連接到一個單獨的中心記錄器上。通過對不同地點產生的地震波圖的進行比較,研究者可以確定震中位置

『柒』 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是張衡發明的
滿意請採納

『捌』 最早的地震儀器是誰發明的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1] ,南陽五回聖之一答,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被追封為西鄂伯。
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木聖」[2] (科聖),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後人為紀念張衡,在南陽修建了張衡博物館。
資料來自網路

『玖』 地震儀是誰發明的

我國西漢的科學家張衡,在公元132年就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地動儀。

『拾』 地動儀是誰發明的

揭開了地震科學的新紀元

——公元132年張衡發明地動儀張衡,中國東漢時期的學者、傑出的科學家、世界上最早的偉大天文學家之一。

張衡幼年時家境貧困,經常要靠親友接濟度日。艱苦的生活更激發了他發奮學習、立志成材的精神。他在可能的條件下,博覽群書,無論天文、地理、文學、數學,只要是能找到的書,他都讀。書使他大大開闊了眼界,萌發了他對各種知識的渴望和追求。這種讀書習慣一直伴隨了張衡一生。

34歲那年,張衡被推薦到洛陽,做了朝廷的郎中。由於工作比較清閑,他利用工作之便又看了不少書。其中他最受啟發的是一本西漢學者揚雄寫的《太玄經》。這本書里談到許多天文和數學方面的問題,因此,使張衡對天文和數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湊巧,公元115年,37歲的張衡,又被調任太史令,主管天文、歷算,專為朝廷觀測、記錄天文,選擇「黃道吉日」,記載全國各地發生的某些自然現象,其中很重要的是各地發生的自然災害。這項工作為張衡鑽研天文、歷法創造了方便條件,他以畢生精力鑽研這門科學,對我國、對世界的天文學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東漢時候,我國經常不斷地發生地震。根據歷史記載:從漢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到漢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30年中,我國幾乎連年發生地震。特別是公元119年,洛陽和附近地區連續發生兩次大地震,波及到35個郡,頃刻之間房倒屋塌,隨著巨大的轟鳴聲,地面裂開一尺來寬的大裂縫,人畜死傷無數。在那封建迷信的時代,一切天災人禍人們都認為是觸犯了上天,觸犯了鬼神。況且地震又是災中之首,爆發突然,毫無預感,幾秒鍾之內,山崩地裂,城市、村莊都將變為廢墟。當時,一旦什麼地方發生了地震,地方官都要趕快報到朝廷,由太史令把情況記錄下來,稍有遲誤、差錯,就會被判刑。

張衡是唯物論者,又多年從事科學研究,他不信什麼上天,更不信鬼神,他認為地震與刮風下雨,電閃雷鳴一樣,只不過是一種比較可怕的自然現象,人們僅僅被動地記錄地震的情況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和掌握地震的規律,以至於能夠預測或盡早了解地震發生的地區,以減輕地震帶給人類的災難和損失。

閱讀全文

與地震儀是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