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是誰發明的學校、作業、考試
1、石勒發明考試:
石勒在每個郡都設立學官,負責當地的教育工作。並在當地辦學校,每個縣招150人,經過三次考試畢業,作為國家後備幹部來培養。
正是這一政策,使後趙在人才的支持和石虎的暴政下,仍然佔領中原20年。一種改革是不可能馬上實現的。隋朝科舉制度就是在這些嘗試下建立起來的。石勒是先驅者。
2、RobertoNevilis發明作業:
RobertoNevilis是一名義大利教師,在1905年首次將家庭作業作為一種懲罰安排給學生。
3、學校:
世界上最早的學校誕生在蘇美爾,這就是「泥版書屋」。這所學校建造於公元前3500年左右,比埃及最早的宮廷學校還要早1000年左右。
(1)誰發明得學校擴展閱讀
石勒重視教育,在段部鮮卑和烏桓都相繼歸附支持自己,王浚勢弱,領下司州、冀州等地安定,人民開始繳納租稅時,在當地設立太學,以明經善書的官吏作文學掾,選了部下子弟三百人接受教育。
後來,石勒又在襄國增值宣文、宣教、崇儒、崇訓等十多間小學,選了部下和豪族子弟入學。石勒更曾親臨學校,考核學生對經典意義的理解,成績好的就獲獎賞。
石勒稱趙王後,命支雄和王陽為門臣祭酒,專掌胡人訴訟,命張離、劉謨等人為門生主書,專掌胡人出入,且禁止胡人欺侮漢人,以胡人為國人。另又遷徙三百家士族到襄國,置崇仁里讓他們聚居,又置公族大夫統領,實行胡漢分治。
石勒亦重視修史工作,命任播、崔濬為史學祭酒,又命記室佐明楷、程陰、徐機撰寫《上黨國記》,中太夫傅彪、賈蒲、江軌撰寫《大將軍起居注》,參軍石泰、石同、石謙、孔隆撰寫《大單於志》。稱帝後又擢升五個太學生為佐著作郎,記錄時事。
石勒又行考試機制,初建五品,由張賓領選舉事。後又定九品,命左右執法郎典定士族,並且副任選舉職能。又令僚佐及州郡每年都舉秀才、至孝、廉清、賢良、直言、武勇之士各一人。
後來更以王波為記室參軍,典定九流,始立秀、考試經的制度。又於稱帝後命各郡國設立學官,每郡都置博士祭酒二人,學生一百五十人,經三次考試後才畢業入仕。
② 誰發明的學校
應該是孔夫子,孔子發明的
③ 是誰發明的學校
發明學校的是人~~發明地球的估計就不是人了~~呵呵
④ 發明學校的人是誰
最早的學校「泥板書舍」古巴比倫蘇美爾人創辦的學校,而創辦的人和老師以及學生都不可知,既然第一所學校是古巴比倫蘇美爾人創辦的,那麼第一個老師和學生也應該都是古巴比倫蘇美爾人。
古巴比倫蘇美爾人生活在兩河流域,而那時候並沒有紙,所以他們將黏土和水混合,製成大小不等的泥板,作為現代的紙使用,並將字寫在上面,最後再把它們燒干,然後就成了」泥板書」,因為學校所有的書籍都是用的泥板,所以現代人將它稱之為泥板書舍。
當時掌管泥板書舍的人稱之為「校父」,老師稱之為「專家」,學生稱之為「校子」。
(4)誰發明得學校擴展閱讀
概念來源
學校的定義歷史來源:
自夏商,便有了「庠、序」(就是學校)。孟子曰:「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組織,學校一出現,便以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為己任,從而出現為培養人才所採取的因材施教等教育之法,歷史賦予學校較高的地位。
二千多年齊國的稷下學宮引發了百家爭鳴、孔子在大成殿的甬道開設杏壇以六藝而教眾賢、宋朝的六大書院所承擔著選俊功能。
19世紀末20世紀初,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淵、丘逢甲等先賢成功創辦新式學校,黃宗羲提出「公其非是於學校」,他認為學校不僅具有培養人才改進社會風俗的職能,而且還應該議論國家政事之能。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論在南京曉庄學校之實踐時,還提出「要把學校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去」……直至如今現代化的學校,培養人這一性質也沒有變化,因為這才是學校應有之義;
只不過對於「培養人才」之內涵是更為豐富、更順應人之個性發展國家需要及社會進步,也使學校更顯生命與活力。
由此可見,學校這一組織之特殊,承載了太多的歷史使命,自古至今,教書育人成了這一組織所特有的使命,多少千古偉人;便是從學校走向更廣闊的歷史空間,於是便有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⑤ 世界上第一所學校是誰創建的
世界上最早的學來校誕源生在蘇美爾,蘇美爾的學校稱「埃杜巴」,意思是「泥版書屋」,又可稱書吏學校。其辦學目的主要是為王室和神廟培養書吏或書記員,為統治階級服務。20世紀30年代,法國考古學家安德烈·帕羅特在兩河流域上游的名城馬里發掘出了一所房舍,被認為是現今發掘的世界上最早的學校,建造時間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這所房舍包括一條通道和兩間房屋,大間房屋長44英尺、寬25英尺;小間面積為大間的1/3。大間排列著4排石凳,可坐45人左右;小間排列著3排石凳,可坐20人左右,很像一所學校的教室。房中沒有講課用的講台,但發現了很多泥版,像是學生的作業。這所房舍靠近王宮,附近還有泥版文書的儲存地。
原始社會末期設置「庠」的組織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學校萌芽。
⑥ 誰發明的學校!!!!!!
變態發明的唄!
⑦ 誰發明了學校
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圖書文字」和「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會有專門傳授和學習的機構,當時稱為「成均」,這就是學校的最初萌芽。
到了夏代,則有了正式以教為主的學校,稱為「校」。孟子說:「夏日校,教也。」還有「序」,又分「東序」、「西序」,前者為大學,在國都王宮之東,是貴族及其子弟入學之地;後者為小學,在國都西郊,是平民學習之所。商代生產力日益發展,文化日趨進步,科學日漸發達,因之學校又有增加,稱為「學」與「瞽宗」。「學」又有「左學」、「右學」之別,前者專為「國老」而創,後者專為「庶老」而設。國庶之界在於貴族與平民。「學」以明人倫為主,「瞽宗」以習樂為宗。
西周是奴隸社會鼎盛時期,學校組織比較完善。當時分為國學與鄉學兩種。國學專為貴族子弟而設,按學生入學年齡與教育程度分為大學、小學兩級。鄉學主要按照當時地方行政區域而定。因地方區域大小不同,亦有塾、庠、序、校之別。一般情況下,塾中優秀者,可升入鄉學而學於庠、序、校;庠、序、校中的優秀者或升入國學而學於大學。國學為中央直屬學校,鄉學是地方學校。
後來,人們專用塾稱呼私人設立的學校,叫私塾。庠、序成了鄉學之名。學則和校合並,成為教育機構的通稱,一直沿用到現在。
⑧ 學校是誰發明的
學校是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系統的教育的組織機構. 「學校」一詞源於民國。 西周稱學校專為「辟雍」,是少數奴隸主貴族讀書的場所。古代的學校稱為庠、序、學、校、塾。在開始產生時並不都是專門的教育機構,而兼為習射、養老的場所。西屬漢時學校分中央和地方兩種,中央設太學,地方上置學宮。唐時代辦學達到古代極盛時期,學校分類更細,明清時的學校基本是承襲隋唐的,但由於科舉制發展,使學校成為科舉制的附庸和裝飾品。清末,開始興辦近代教育,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的《欽定學堂章程》中稱學校為學堂。到1907年,新式學堂遍設各地。 辛亥革命後,教育部公布新學制,「學堂」一律改稱「學校」,並一直沿用至今
採納哦
⑨ 誰發明的學校
學校不是誰發明的,而是隨著文明傳播以及教育的需要慢慢形成的。
⑩ 是誰發明的學校
學校是孔子提出的"學而優則仕"思想,直接影響著中國古代的社會生活.科舉取士制度一方面使讀書人獲得了參加管理國家事務的機會,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養;另一方面,學校教育幾乎專門服務於科舉考試,教學內容局限於儒家經典。
嚴重束縛了人的思想.科舉制度一直延續了1300多年。19世紀末20世紀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有識之士開風氣之先,排除頑固勢力的干擾,成功創辦新式學校,隨後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對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教育機構
學校(英語:School),是指教育者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進行系統的教育活動的組織機構。名稱起源於民國。
學校教育是由專職人員和專門機構承擔的有目的、有系統、有組織的,有計劃的以影響受教育學校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並最終使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達到預定目的的社會活動。
學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類學校內所接受的各種教育活動,是教育制度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教育的具體活動受到社會需求影響,必須符合社會發展趨勢,承擔著對社會輸送人才的職能。一般說來,學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學校主要分為五種: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