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貨幣創造乘數
貨幣創造乘數指貨幣供給量(M:通貨與活期存款總額)對基礎貨幣(H:商業銀行專的准備屬金總額加非銀行部門持有的通貨)變動的比率。
一筆存款通過銀行系統而對貨幣供給量所產生的倍數作用。根據銀行體系的制度規定,商業銀行吸收的存款中必須以法定準備率提取一定比例留作準備金,而另一部分可以由銀行向客戶放款,從而進一步增加貨幣量。如此繼續下去,整個銀行系統中最多可以創造出的貨幣量為ΔM=ΔD/rd。式中ΔD為銀行系統中最初增加的存款;rd為法定準備率。
公式:B表示基礎貨幣,k表示貨幣乘數,則貨幣供給的基本模型為:M=B×k
Ⅱ 考慮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各自在貨幣創造中的作用是什麼
一、貨幣供應、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
(一)貨幣供應
1. 貨幣供應量的內涵和外延
根據傳統的定義,貨幣供應量包括現金和商業銀行活期存款,在現代的意義上,貨幣供應量是一個國家某一時點上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所持有的貨幣和執行貨幣職能的金融資產的總和。從統計上看,貨幣供應量包括中央銀行的現金發行和金融機構的負債項目。現金具有絕對的流動性,金融機構的負債項目的流動性較低。
貨幣層次的劃分:世界各國對貨幣供應量的統計口徑有狹義和廣義之分,以便中央銀行控制有所側重,具體為:
M0=現金(通貨)
M1=M0+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
M2=M1+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包括定期儲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機構的存款
M4=M3+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CDs)
M5=M4+政府短期債券和儲蓄券
M6=M5+短期商業票據
其中,對M1到M3的監測和調節被大多數國家的中央銀行所採用,比如美國聯邦儲備體系最看重M2,英格蘭銀行則注意M3,而日本銀行強調的是M2+CDs。
2.決定貨幣供應量的主要因素
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是決定貨幣供給的主體:傳統和現代貨幣理論有的認為貨幣供給是外生變數,有的認為是內生變數。但是大多數經濟學家承認,貨幣供應量並不僅僅取決於中央銀行的意願和決策,也取決於作為貨幣需求者的大量金融機構和社會公眾的行為決策,貨幣供應量主要是由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共同創造出來。因為,第一,現代的現金由中央銀行發行的(個別國家由財政部發行)。第二,商業銀行本身具有存款貨幣的創造能力;第三,商業銀行的存款貨幣創造能力受中央銀行決定的法定存款准備金的限制;第四,中央銀行直接決定商業銀行的基礎貨幣。
(二)基礎貨幣
1. 基礎貨幣的定義
指流通中的現金加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之和。表現在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是貨幣性負債總額。根據復式記賬原理,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對應的是,基礎貨幣=流通中的現金+商業銀行的法定存款准備金+超額存款准備金=中央銀行對外資產凈額+政府債權資產凈額+對商業銀行的債權+其他金融資產凈額。
中央銀行資產總額增減帶動基礎貨幣量增減:在中央銀行的資產中,項目之間此增彼減,基礎貨幣量的變化則取決於各項資產增減變動相互抵消後的凈值。基礎貨幣是社會各金融機構創造信用的基礎,因為中央銀行的基礎貨幣變動制約著銀行信用規模和貨幣供應量的增減變動;中央銀行可以借創造基礎貨幣的多少,實現貨幣政策目標。
2.影響基礎貨幣量變動的主要因素
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貨幣性負債,並對應中央銀行的貨幣性資產。中央銀行對外資產和負債。中央銀行對政府的資產和負債。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和負債。其他因素。其他資產與基礎貨幣量反方向變動。
中央銀行對這些因素的控制能力:對外資產負債取決於經濟中各部門對外的經濟活動,如商品的進出口、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等。財政的收支活動與國家預算及財政政策的執行緊密相關,對於這兩個因素,中央銀行只能借其他的政策措施間接控制。中央銀行能夠直接決定存款准備金率以及增減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
(三)貨幣乘數
1.貨幣乘數的定義
指中央銀行投放或收回一單位基礎貨幣,通過商業銀行的存款創造機制,貨幣供應量增加或減少的倍數,即 m =ΔMs/ΔB 其中, m表示貨幣乘數,ΔMs表示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值,ΔB 表示基礎貨幣的變化值。
貨幣乘數要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即使在短期內也是經常發生變化的。中央銀行可以通過調節和控制影響這些被觀察和預測到的因素。
2. 決定貨幣乘數的因素
包括 通貨比率或現金比率c、定期存款比率t、法定存款准備金比率rt以及超額准備金比率re,其中,現金比率c的變化對貨幣乘數有兩方面的影響。定期存款比率t、法定存款准備金比率rt以及超額准備金比率re上升,則導致貨幣乘數變小,反之則反是。
影響貨幣乘數變動的因素的因素:現金比率c要受收入水平的高低,用現金購買或用支票購買的商品和勞務的多少,公眾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地下經濟規模的大小,社會的支付習慣,銀行業即信用工具的發達程度、社會及政治的穩定性、利率水平等。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的比率受公眾的資產偏好,銀行的存款利率高低,以及公眾通貨膨脹預期。超額准備要受持有超額准備金的機會成本,即生息資產收益率的高低,借入准備金的成本,主要是中央銀行再貼現率的高低,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法定準備金率為中央銀行決定。所以貨幣乘數由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財政、企業以及個人共同作用的結果。貨幣乘數與貨幣供應量的關系:貨幣供應量為基礎貨幣與貨幣乘數之積,貨幣乘數與貨幣供應量同方向正比例的變動關系。只有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財政、企業、個人等的經濟行為較為穩定時,貨幣乘數值的變動幅度和變動趨勢才能保持相對穩定
Ⅲ 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准備金為什麼起創造存款貨幣的作用
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有兩個前提:一是存款准備金制度 二是非現金結算制度。
比如內張三向容A銀行存了100元錢,假如法定準備金率是10%,銀行就拿10元存到中央銀行,再把另外90元貸款給李四,李四將90元錢存到B銀行,B銀行拿8元存到中央銀行,又將82元貸款出去。。。。。。一直循環下去,張三之前的100元,就通過商業銀行不斷地存款與貸款,在整個銀行存款體系中變成了190元,繼續循環下去還會越變越多。
Ⅳ 請說明銀行創造貨幣的功能,其能造福社會嗎
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在貨幣供給中作用:
作為銀行的銀行,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這相當增加商業銀行的原始存款,可以擴大其派生存款能力。
中央銀行可以調低存款准備率,這也等於擴大了商業銀行的實際可用存款額,可以增加派生存款數。
中央銀行增加現金發行,相當於商業銀行增加原始存款,可以擴大派生存款。
Ⅳ 現代貨幣的創造原理是什麼
Ⅵ 如何理解商業銀行貨幣創造功能
一個很簡單的復例子制
一個往銀行存了10000元
銀行要上交中央銀行10%的存款准備金
銀行就有9000元是可以作為銀行借貸出去
這9000元借出去後又被存入了銀行
同樣的道理
銀行又要上交中央銀行10%的存款准備金
這樣銀行又有8100元可以借出去
一直這樣循環
這樣就體現了
商業銀行貨幣創造功能
當然這里還要有留下一點現金給存款人提現的
Ⅶ 考慮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各自在貨幣創造中的作用
一、貨幣供應、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
(一)貨幣供應
1. 貨幣供應量的內涵和外延
根據傳統的定義,貨幣供應量包括現金和商業銀行活期存款,在現代的意義上,貨幣供應量是一個國家某一時點上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所持有的貨幣和執行貨幣職能的金融資產的總和。從統計上看,貨幣供應量包括中央銀行的現金發行和金融機構的負債項目。現金具有絕對的流動性,金融機構的負債項目的流動性較低。
貨幣層次的劃分:世界各國對貨幣供應量的統計口徑有狹義和廣義之分,以便中央銀行控制有所側重,具體為:
M0=現金(通貨)
M1=M0+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
M2=M1+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包括定期儲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機構的存款
M4=M3+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CDs)
M5=M4+政府短期債券和儲蓄券
M6=M5+短期商業票據
其中,對M1到M3的監測和調節被大多數國家的中央銀行所採用,比如美國聯邦儲備體系最看重M2,英格蘭銀行則注意M3,而日本銀行強調的是M2+CDs。
2.決定貨幣供應量的主要因素
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是決定貨幣供給的主體:傳統和現代貨幣理論有的認為貨幣供給是外生變數,有的認為是內生變數。但是大多數經濟學家承認,貨幣供應量並不僅僅取決於中央銀行的意願和決策,也取決於作為貨幣需求者的大量金融機構和社會公眾的行為決策,貨幣供應量主要是由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共同創造出來。因為,第一,現代的現金由中央銀行發行的(個別國家由財政部發行)。第二,商業銀行本身具有存款貨幣的創造能力;第三,商業銀行的存款貨幣創造能力受中央銀行決定的法定存款准備金的限制;第四,中央銀行直接決定商業銀行的基礎貨幣。
(二)基礎貨幣
1. 基礎貨幣的定義
指流通中的現金加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之和。表現在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是貨幣性負債總額。根據復式記賬原理,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對應的是,基礎貨幣=流通中的現金+商業銀行的法定存款准備金+超額存款准備金=中央銀行對外資產凈額+政府債權資產凈額+對商業銀行的債權+其他金融資產凈額。
中央銀行資產總額增減帶動基礎貨幣量增減:在中央銀行的資產中,項目之間此增彼減,基礎貨幣量的變化則取決於各項資產增減變動相互抵消後的凈值。基礎貨幣是社會各金融機構創造信用的基礎,因為中央銀行的基礎貨幣變動制約著銀行信用規模和貨幣供應量的增減變動;中央銀行可以借創造基礎貨幣的多少,實現貨幣政策目標。
2.影響基礎貨幣量變動的主要因素
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貨幣性負債,並對應中央銀行的貨幣性資產。中央銀行對外資產和負債。中央銀行對政府的資產和負債。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和負債。其他因素。其他資產與基礎貨幣量反方向變動。
中央銀行對這些因素的控制能力:對外資產負債取決於經濟中各部門對外的經濟活動,如商品的進出口、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等。財政的收支活動與國家預算及財政政策的執行緊密相關,對於這兩個因素,中央銀行只能借其他的政策措施間接控制。中央銀行能夠直接決定存款准備金率以及增減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
(三)貨幣乘數
1.貨幣乘數的定義
指中央銀行投放或收回一單位基礎貨幣,通過商業銀行的存款創造機制,貨幣供應量增加或減少的倍數,即 m =ΔMs/ΔB 其中, m表示貨幣乘數,ΔMs表示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值,ΔB 表示基礎貨幣的變化值。
貨幣乘數要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即使在短期內也是經常發生變化的。中央銀行可以通過調節和控制影響這些被觀察和預測到的因素。
2. 決定貨幣乘數的因素
包括 通貨比率或現金比率c、定期存款比率t、法定存款准備金比率rt以及超額准備金比率re,其中,現金比率c的變化對貨幣乘數有兩方面的影響。定期存款比率t、法定存款准備金比率rt以及超額准備金比率re上升,則導致貨幣乘數變小,反之則反是。
影響貨幣乘數變動的因素的因素:現金比率c要受收入水平的高低,用現金購買或用支票購買的商品和勞務的多少,公眾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地下經濟規模的大小,社會的支付習慣,銀行業即信用工具的發達程度、社會及政治的穩定性、利率水平等。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的比率受公眾的資產偏好,銀行的存款利率高低,以及公眾通貨膨脹預期。超額准備要受持有超額准備金的機會成本,即生息資產收益率的高低,借入准備金的成本,主要是中央銀行再貼現率的高低,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法定準備金率為中央銀行決定。所以貨幣乘數由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財政、企業以及個人共同作用的結果。貨幣乘數與貨幣供應量的關系:貨幣供應量為基礎貨幣與貨幣乘數之積,貨幣乘數與貨幣供應量同方向正比例的變動關系。只有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財政、企業、個人等的經濟行為較為穩定時,貨幣乘數值的變動幅度和變動趨勢才能保持相對穩定。
二、貨幣政策標的
(一)貨幣政策標的含義
所謂貨幣政策的標的,即貨幣政策的中介指標,是指中央銀行在貨幣政策實施中為考察貨幣政策的作用,在貨幣政策操作目標和最終目標之間設立的一些過渡性指標。這些過渡性指標的預期實現值,一般被稱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二)貨幣政策標的選擇及其原則
貨幣政策標的的選擇是制定貨幣政策的關鍵性步驟。適宜的貨幣政策標的,一般要符合可控性、可測性、相關性、抗干擾性和適應性五個原則。
(三)可選擇的貨幣政策標的
1.基礎貨幣
基礎貨幣穩定幣值之間的較高相關性:基礎貨幣數量變動會直接改變借款主體的金融資產總量及其結構,致使貨幣供給總量發生波動,從而影響市場利率、企業部門和家庭部門的預期及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對比關系,拉動物價水平上升或抑制物價水平下降,從而把物價水平穩定在貨幣政策目標的均衡值域以內。
影響基礎貨幣的因素:作為中央銀行的負債,基礎貨幣的發行要受資產負債表上各科目變動的影響,如資產方的中央銀行對財政和商業銀行貸款,以及黃金外匯占款;負債方的中央財政金庫存、郵政儲蓄存款等項目。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再貸款和再貼現影響對對商業銀行的貸款。中央銀行未必能完全控制財政借款,因為財政的先支後收、支大於收透支方式,迫使中央銀行被動地增加貨幣發行,但可以預測財政借款的變動趨勢。所以,人們一般認為,基礎貨幣是較好的貨幣政策標的。
2.利率
選擇利率作為標的的考慮:經濟貨幣化程度較高國家主要盯住以國庫券利率為代表的短期利率。國庫券是紐約、倫敦等金融市場上最重要的交易對象。政府對它的買賣可以傳導影響整個市場利率。短期利率的另一個代表是再貼現率,它是一種官定利率,反映了中央銀行宏觀調控的政策意圖。由於中央銀行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觀察到貨幣市場上的利率水平及其結構,而且再貼現率、國庫券利率以及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等本身都為中央銀行自主決定,因此利率具有很好的可測性、可控性。同時,利率為經濟運行所決定,也反過來影響經濟的運行,所以與經濟運行的相關性也很好。
利率作為貨幣政策標的不足之處:影響利率的因素很多,除貨幣政策調節外,資本收益率、企業和居民行為預期,甚至某些重大政治事件都可能成為市場利率變動的主要因素,所以,人們很難准確判斷和區分利率的變動是金融政策的效果,還是其他偶然外生效果;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中央銀行能夠觀察和控制的是名義利率,而不是實際利率,而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之間又有很大的背離,這就降低了利率作為觀測指標的有效性,這就需要其他指標來彌補利率的不足。
3.貨幣供應量
選擇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標的的考慮:首先,現代信用社會,社會經濟活動可以抽象為實物運動和貨幣運動兩個過程,貨幣運動與實物運動的不相適應就會造成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其次,貨幣供應量的各層次分別反映在中央銀行及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可以進行測算和分析。第三,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標的比較便於操作,所以它具有相關性、可測性和可控性。
4. 存款准備金
選擇存款准備金作為貨幣政策標的的考慮:存款准備金是中央銀行的負債,中央銀行能夠容易地從自身的賬目中計算匯總商業銀行法定存款准備金總量,也能夠從商業銀行的定期報告或特別報告中計算出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金數據。中央銀行有權制定和更改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所以該指標可控性和可測性很強。
存款准備金為標的的局限:商業銀行保有多少超額准備金取決於商業銀行自身的經營情況和行為決策,中央銀行對其只有間接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同時,貨幣乘數很不穩定,難以准確估測。其可控性和相關性不足。
5. 股權收益率
選擇股權收益率作為貨幣政策標的的考慮: J·托賓等經濟學家認為,應當以股權收益率替代利率。所謂股權收益率是指投資於企業股票所獲得的收益率。他們認為,貨幣供給增加提高固定資產投資的需求水平,這是貨幣政策影響經濟的主要途徑。現有投資品的價值與股權資本在證券市場中的價格以及股權收益率的變動密切相關,以股權真實收益率的變動作為一個指標的明顯優點,在於它的變動可以隨時捕捉和觀察。方法就是將股權資本的市場價格指數與新投資品的價格指數相比較,如果貨幣政策能使前者的增長幅度大於後者,則說明中央銀行採取了鼓勵固定資產投資的擴張性貨幣政策。不過,由於股權收益率作為貨幣政策標的本身還存在許多未澄清的問題,而且也只適用於以直接融資為主體且資本市場高度發達的國家,因此迄今為止並沒有得到人們的廣泛接受。
三、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
(一)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的基本問題
指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到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作用過程,即如何通過貨幣政策各種措施的實施,經濟體制內的各種經濟變數影響整個社會經濟生活。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能否有效地貫徹中央銀行的意圖、實現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不但取決於貨幣傳導機制自身的構成和規范程度,也取決於傳導機制所處的外部環境。
貨幣政策傳導過程。貨幣政策作用或傳導過程包括經濟變數傳導和機構傳導。經濟變數傳導的主線是:貨幣政策工具____貨幣政策標的____最終目標;機構傳導的體狀況是:中央銀行____金融機構(金融市場)____投資者(消費者)____國民收入。這兩條鏈條必須將二者結合起來,即中央銀行通過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直接或間接調節各金融機構的超額儲備和金融市場的融資條件(數量、利率、政策等),進而控制全社會貨幣供應量,使企業和個人調整自己的經濟行為,整個國民收入也隨之變動。
四、貨幣政策的調控效應
貨幣政策對經濟運行的調控效應,主要是通過中央銀行確定適宜的貨幣政策目標,選擇相應的貨幣政策工具和貨幣政策標的,最後作用於與貨幣政策目標相應的實際經濟變數等一系列復雜過程而實現的。
(一)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是指貨幣政策在其作用空間對實現宏觀經濟目標的促進程度。其一,貨幣供應總量和結構及其變動與宏觀經濟總量調控和結構優化之間的相關程度,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的實質增長和經濟結構的優化所起的作用是大是小;其二,中央銀行在多大程度上控制住貨幣供應量。
滿足上述兩個條件,即貨幣供應量與實際經濟變數緊密相關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規范、順暢,貨幣政策應該是有效的。但從實踐來看,貨幣政策仍具有局限性。
一般認為,導致貨幣政策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兩個因素:
1.貨幣政策時滯
貨幣政策時滯是指貨幣政策從研究、制定到實施後發揮實際效果全過程所經歷的時間。主要包括認識時滯、決策實時滯和效應時滯。時滯是客觀存在的,其中認識時滯和決策時滯可以通過各種措施縮短,但不可能完全消失;效應時滯則涉及更復雜的因素,一般是難以控制的。時滯的存在可能使政策意圖與實際效果脫節,從而不可避免地導致貨幣政策的局限性。
2.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動
貨幣流通速度變動是貨幣主義以外的經濟學家所認為的限制貨幣政策效應的因素。他們認為,貨幣流通速度對貨幣政策效應的重要性表現在,貨幣流通速度中的一個相當小的變動,如果未曾被政策制定者所預料並加以考慮,或估算這個變動的幅度時出現小的差錯,就有可能使貨幣政策效果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有可能使本來正確的政策走向反面。從而給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帶來限制。
Ⅷ 什麼是貨幣創造
貨幣創造(money creation)又稱貨幣擴張,是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非銀行(機構或個人)內通過信貸關容系共同作用,使得在銀行體系內流通貨幣量擴大的金融行為。
對貨幣擴張的控制是中央銀行的主要任務之一。
不是所有的流通貨幣都需要有貨幣現金、實物資產或政府資產作後盾。一國的貨幣是以國家的經濟潛力或政府的法定貨幣法令作後盾的。這種潛力也成為政府發行貨幣的理論上限。
(8)貨幣創造的作用擴展閱讀:
模型構建
B:實際資本D:總資本 C:現金提取量 rd:活期存款准備金率rt:定期存款准備金率 k:現金漏出率=C/D
模型構建第一步
B=rd×D+CD=B/(rd+k)
模型構建第二步
引入超額准備金Re e:超額准備金率B=rd×D+C+ReD=B/(rd+e+k)
模型構建第三步
引入定期存款T (t,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比例)B=rdXD+rt×T+C+ReD=B/(rd+rt×t+e+k)
Ⅸ 請問什麼是貨幣創造,舉例說明派生的創造過程
通俗講就是你用十萬買了房子,這貨幣你已經用了,沒錢了,但是你又抵押貸款十萬,相當於你有二十萬,只是其中十萬是實物形式,另外十萬派生的,還有公司用票據做貼息貸款等等,這社會貨幣創造的人是富人,呵呵,普通百姓懂得少,用的更少.經濟學講這個,不是學者的話,知道個大概就行原始存款:商業銀行吸收的,能增加銀行體系准備金的存款。一般為現金。派生存款:由原始存款派生出來的,用轉賬方式發放貸款所創造的存款。(一般不增加銀行體系的准備金)。1.貨幣供給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銀行系統向經濟中投入、創造、擴張(或收縮)貨幣的過程。2.現代信用貨幣制度下,貨幣供給過程一般涉及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存款人和借款者四個行為主體。其中在貨幣供給過程起決定作用的是銀行體系。流通中的貨幣都是通過銀行供給的,貨幣供給與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活動密切相關。3.實行中央銀行制度的金融體制下,貨幣供應量是通過中央銀行創造基礎貨幣和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而注入流通的。這一供應過程具有三個特點:①貨幣供給形成的主體是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②兩個主體各自創造相應的貨幣。即中央銀行創造現金通貨,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③非銀行金融機構對貨幣供給有重要影響。4.銀行系統供給貨幣的過程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①實行完全的信用貨幣流通;②實行存款准備金制度;③廣泛採用非現金結算方式。5.貨幣供給的過程可分為兩個環節:①由中央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供給;②商業銀行進行的存款貨幣創造。6.中央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是通過其資產業務出去的,一般通過三條渠道:①在外匯市場買賣外匯黃金,變動儲備資產;②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政府債券,變動對政府債權;③對商業銀行辦理再貼現或發放再貸款,變動對金融機構債權。7.基礎貨幣是指處於流通領域由社會公眾所持有的通貨及銀行體系准備金的總和。作為整個銀行體系內存款擴張、貨幣創造的基礎,其數額大小對貨幣供應總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基礎貨幣=現金+銀行體系存款准備金。8.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債權的增加,意味著中央銀行再貼現或再貸款資產的增加,說明通過商業銀行注入流通的基礎貨幣增加,並將導致貨幣供給量多倍擴張。相反,如果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債權減少,意味著中央銀行減少了再貼現或再貸款資產,貨幣供應量必將大幅收縮。9.貨幣乘數是指貨幣供給量對基礎貨幣的倍數關系。在貨幣供給過程中,中央銀行的初始貨幣提供量與社會貨幣最終形成量之間客觀存在著數倍擴張(或收縮)的效果或反應,這即所謂的乘數效應。10.貨幣乘數主要由通貨存款比率和准備存款比率決定。通貨存款比率是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它的變化反向作用於貨幣供給量的變動,通貨存款比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通貨存款比率越低,貨幣乘數越大。准備存款比率是商業銀行持有的總准備金與存款之比,准備存款比率也與貨幣乘數有反方向變動的關系。11.貨幣供給的內生性是指貨幣供給難以由中央銀行直接控制,而是由經濟體系內部各經濟主體共同決定。貨幣供給的外生性,是指貨幣供給可以由經濟體系以外的中央銀行直接控制。12.我國目前的貨幣供給既有市場經濟的共性,又具有轉型經濟的特點,使貨幣供給在外生性與內生性並存。從總體上看,目前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應量仍然有著很強的控制力,但與此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貨幣供應量的內生性也在不斷增強。.高手啊,幫幫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