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台秤的發明者

台秤的發明者

發布時間:2021-12-24 13:09:43

Ⅰ 秤的發明

相傳范蠡在經商中發現,人們在市場買賣東西,都是用眼估堆,很難做到公平交易,便產生了創造一種測定
貨物重量的工具的想法。
一天,范蠡在經商回家的路上,偶然看見一個農夫從井中汲水,方法極巧妙:在井邊豎一高高的木樁,再將一橫木綁在木樁頂端;橫木的一頭吊木桶,另一頭繫上石塊,此上彼下,輕便省力。范蠡頓受啟發,急忙回家模仿起來:他用一根細而直的木棍,鑽上一個小孔,並在小孔上繫上麻繩,用手來掂;細木的一頭拴上吊盤,用以裝盛貨物,一頭系一鵝卵石作為砣;鵝卵石搬動得離繩越遠,能吊起的貨物就越多。於是他想:一頭掛多少貨物,另一頭鵝卵石要移動多遠才能保持平衡,必須在細木上刻出標記才行。但用什麼東西做標記好呢?范蠡苦苦思索了幾個月,仍不得要領。
一天夜裡,范蠡外出小解,一抬頭看見了天上的星宿,便突發奇想,決定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標記,一顆星代表一兩重,十三顆星代表一斤。從此,市場上便有了統一計量的工具——秤。
但是,時間一長,范蠡又發現,一些心術不正的商人,賣東西時缺斤少兩,剋扣百姓。他想,怎樣把秤改進一下,杜絕奸商們的惡行呢?終於,他想出了改白木刻黑星為紅木嵌金屬星形,並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上福、祿、壽三星,以十六兩為一斤。目的是為了告誡同行:作為商人,必須光明正大,不能去賺黑心錢。並說:「經商者若欺人一兩,則會失去福氣和幸福;欺人二兩,則後人永遠得不了『俸祿』(做不了官);欺人三兩,則會折損『陽壽』(短命)!」
就這樣,秤這種計量工具便一代一代地流傳了下來,並一直沿襲了兩千多年,直至今天。

Ⅱ 誰發明了桿秤

桿秤製作的傳說有兩種,一是魯班所發明,二是范蠡所製作。

1、木桿秤是魯班發明的,根據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桿秤上刻制13顆星花,定13兩為一斤;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添加「福祿壽」三星,正好十六星,改一斤為16兩,並頒布統一度量衡的詔書;

2、另一種說法是范蠡所制,他由一個魚販的難處那得到啟示先用根竹竿,一邊放水筒,一邊放魚,利用杠桿原理發明;

後來他進行改造根據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桿秤上刻制13顆星花,定13兩為一斤,但因為有些商家缺斤少兩,便添加「福祿壽」三星,表明,缺一兩少福,缺二兩少祿,缺三兩少壽。

(2)台秤的發明者擴展閱讀

桿秤是人類發明的各種衡器中歷史最悠久的一種。在中國湖南長沙東郊楚墓出土的公元前7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種精製的砝碼、秤桿、秤盤、系秤盤的絲線和提繩等。中國漢墓出土的公元前2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種規格的桿秤砣。

1989年,在中國陝西眉縣常興鎮堯上村的一座漢代單窯磚墓中,發現完整的木質桿秤遺物,其製作時間約在公元前1~公元1世紀。古代桿秤的發展,長期停留在採用繩紐、非定量砣和木、竹、骨秤桿的基礎上,並由手工製作。

直到20世紀,桿秤才由傳統的繩紐結構,逐漸改變為外刀紐與刀承或內刀紐與刀承結構。1949年後,中國為了加強計量法制管理,先後制訂了桿秤檢定規程和國家標准。

1985~1987年,中國對桿秤結構作了一次重大改革,將原來的木質桿改為金屬桿,從而解決了木質桿的計量准確度受地區及天氣影響的弊病,並適應了半機械化、標准化、通用化和大批量生產的需要。但桿秤因其計量准確度低,已漸趨淘汰。

Ⅲ 「稱」的起源是什麼

世界上最原始的秤是古埃及人的發明。還在7000多年以前,古埃及人就使用一種懸掛式的雙盤秤來稱麥子。這種秤有兩個秤盤,分別懸掛在秤梁的兩端。

在中國,秤的出現也很早。春秋中晚期,楚國已經製造了小型的衡器 — 木衡.銅環權,用來稱黃金貨幣。完整的一套環權共十枚,大體以倍數遞增,分別為一銖、二銖、三銖、六銖、十二銖、一兩、二兩、四兩、八兩、一斤。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有一支戰國時的銅衡桿,這種衡器即不同於天平也不同於後來的稱桿,但與不等臂天平類似。經過逐步演化的過程,衡桿的重臂縮短,力臂加長,也就成為了現代仍在使用的桿秤。

桿秤在耶穌誕生前由游牧部傳入了西方,被命名為羅馬秤。在許多拉丁語作家的著作中都有關於這種秤的記載。羅馬秤兩臂不等,稱物端的秤臂較短,且長度固定不變。在稱量重物時,移動秤桿另一端的秤錘(這樣就改變了該端秤臂的長度),直到秤桿達到水平狀態時為止。使用這種秤可以稱量比秤錘重得多的物體。

1670年,法國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機械設計師吉爾.佩爾索納.德.洛百瓦爾(Gilles Personne de Roberval,1602—1675)於1670年將他發明的案秤報送巴黎科學院。這是一種等臂雙盤案秤(又名磅秤)。秤盤裝在秤梁兩端,下面裝有剛性導桿,可在稱座上相應的導孔內上下上下移動。這樣,當秤梁繞軸擺動時,在導桿作用下,秤盤可做上下移動,但其水平狀態保持不變。這種秤是的。直到現在,洛百瓦爾案秤仍然是世界上使用最為普遍的商業秤。
秤的種類
秤的種類有很多,可分為針秤、勾秤、厘戥、分金戥、盤秤等等。針秤通常有勾,用來勾東西,它之所以叫針秤是因為秤上有一指針來作為平衡指標,若當砣與所秤的東西平衡時,指針就會指正中間,故得其名。
目前秤根據人們的要求和需要分的很詳細,基本可分為機械秤和電子秤。

Ⅳ 誰發明了電子稱,什麼是電子稱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電子顯微鏡實驗室主任王中林教授與其他科學家發明了電子秤你所用的是FJ21感測器,輸出DC毫伏信號,用屏蔽電纜與電子稱(統用儀表,稱重二次儀表)相聯接,二次儀表自帶(可訂制RS-232串列通訊介面,數據處理及AD轉換己在儀表中完成。

FJ21型感測器;

案秤感測器
特點介紹:
案秤感測器 (23 x 23 x 100 mm):
5 kg 感測器做 3kg 案秤
8 kg 感測器做 6kg 案秤
20 kg 感測器做 15kg 案秤
40 kg 感測器做 30kg
案秤感測器 (22 x30 x 130 mm):
5 kg 感測器做 3kg 案秤
8 kg 感測器做 6kg 案秤
20 kg 感測器做 15kg 案秤
40 kg 感測器做 30kg 案秤

技術參數:
定輸出: 1.8 - 2.0 mv/v
非線性: 0.02% FS
重復性: 0.02%FS
蠕變 (30 min): 0.02% FS
零點平衡: 0.02% FS
輸出溫度影響: 0.02% FS
零點輸出: +_ 0.2mV
輸入阻抗: 404 +_ 3 Ohms
輸出阻抗: 350 +_ 3 Ohms
絕緣阻抗: >= 5,000,000,000 Ohms
激發電壓: 25V (DC/AC)
工作電壓: (5 - 20 VDC/AC)

通用儀表;

XK3100-B2 稱重顯示器
主要功能:
計重、計數、百分比、上下限設定及報警控制

適用范圍:
電子台秤、地上衡、分選秤等

特點介紹:
* 6位高性能LCD顯示,字高24mm,背光
* 採用新一代∑-Δ型單片集成AD轉換器,采樣速度最快每秒100次,最大200萬內碼,超強抗電磁干擾能力和長期穩定性
* 最多可接6個350Ω感測器
* 交直流兩用,內置6V4Ah蓄電池,自帶充電電路,低電壓警示
* 低功耗設計,蓄電池充電後可使用100 – 120小時(單感測器)
* 帶硬體去皮功能,輸入信號范圍:-6mv ~ +21mv
* 鍵盤標定,數據硬體鎖定保護
* 多種分度值、分度數、小數點等參數可選
* 操作方便,智能化錯誤提示
* 零點自動跟蹤
* 可訂制標准RS-232串列通訊介面
* 可訂制+5V開關量或繼電器輸出報警控制信號

Ⅳ 秤,是誰發明的原理是什麼

機械秤的原理都是杠桿平衡,有桿秤、台秤等。


電子秤的原理多樣,不過萬變不版離其宗,主要是權想辦法做到在不同重量的情況下,使電路裡面的電壓表或者電流表有對應的讀數,電子秤的表盤就是一個電壓表(電流表)。電路圖的種類太多,這里省略。


以下是我畫的台秤結構簡圖

其中三角形是支點,圓形是秤砣,游碼沒畫,五邊形是被稱物體,只要這三副杠桿的的長度符合某個比例(此處省略計算),那麼不管重物在哪個位置,稱出的重量都是一樣的。


至於秤是誰發明的,度娘會告訴你,肯定會扯出很多傳說和故事,在此我就不說了。

Ⅵ 秤的發展史

秤的歷史
開放分類: 質量、量器



balance

測定物體質量的衡器。常見的有桿秤、台秤、案秤、彈簧秤等。①桿秤。以帶有星點和錐度的木桿或金屬桿為主體,並配有砣(砝碼)、砣繩和秤盤(或秤鉤)的小型衡器。按使用范圍和秤量的大小分為戥子、盤秤和鉤秤3種。②台秤。承重裝置為矩形檯面,通常在地面使用的小型衡器。按結構原理可分為機械台秤和電子台秤兩類。③案秤。在工作台案或櫃台上使用的小型商用衡器。按結構和功能可分為普通案秤和電子計價秤兩類。④彈簧秤。利用彈簧在被測物重力作用下的變形來測定該物體重量的衡器。其秤量可從1毫克到數十噸。

范蠡——秤的發明者
--------------------------------------------------------------------
相傳范蠡在經商中發現,人們在市場買賣東西,都是用眼估堆,很難做到公平交易,便產生了創造一種測定貨物重量的工具的想法。
一天,范蠡在經商回家的路上,偶然看見一個農夫從井中汲水,方法極巧妙:在井邊豎一高高的木樁,再將一橫木綁在木樁頂端;橫木的一頭吊木桶,另一頭繫上石塊,此上彼下,輕便省力。范蠡頓受啟發,急忙回家模仿起來:他用一根細而直的木棍,鑽上一個小孔,並在小孔上繫上麻繩,用手來掂;細木的一頭拴上吊盤,用以裝盛貨物,一頭系一鵝卵石作為砣;鵝卵石搬動得離繩越遠,能吊起的貨物就越多。於是他想:一頭掛多少貨物,另一頭鵝卵石要移動多遠才能保持平衡,必須在細木上刻出標記才行。但用什麼東西做標記好呢?范蠡苦苦思索了幾個月,仍不得要領。
一天夜裡,范蠡外出小解,一抬頭看見了天上的星宿,便突發奇想,決定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標記,一顆星代表一兩重,十三顆星代表一斤。從此,市場上便有了統一計量的工具——秤。
但是,時間一長,范蠡又發現,一些心術不正的商人,賣東西時缺斤少兩,剋扣百姓。他想,怎樣把秤改進一下,杜絕奸商們的惡行呢?終於,他想出了改白木刻黑星為紅木嵌金屬星形,並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上福、祿、壽三星,以十六兩為一斤。目的是為了告誡同行:作為商人,必須光明正大,不能去賺黑心錢。並說:「經商者若欺人一兩,則會失去福氣和幸福;欺人二兩,則後人永遠得不了『俸祿』(做不了官);欺人三兩,則會折損『陽壽』(短命)!」
就這樣,秤這種計量工具便一代一代地流傳了下來,並一直沿襲了兩千多年,直至今天。

Ⅶ 你知道計量用的「秤」是誰發明的嗎

范蠡一生三遷,且「三至千金」,是個名聞遐邇的大富豪。後人稱之為「陶朱公」,民間稱之為「財神」,也稱「商聖」。

范蠡(前517——前448)字少伯,春秋戰國末期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是歷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商人。

范蠡不僅懂得經商之道,而且,非常注重商人的品德,他告誡同行:作為商人,應當光明正大,不能賺黑心錢。他說:「經商者若欺人一兩,則失去福氣;欺人之二兩,則後人做不了官;欺人三兩,則折損陽壽。」所以,在那個商人形象不佳的年代,范蠡卻得到了人們的尊重,贊譽之聲不絕,被尊為華夏商人的聖祖以及「民間財神」的雅號。推薦閱讀:二月二,玉皇大帝被忽悠的那些事

Ⅷ 世界上最原始的秤是什麼人發明的

世界上最原始的秤是古埃及人的發明。還在7000多年以前,古埃及人就使用一種懸掛式的雙盤秤來稱麥子。這種秤有兩個秤盤,分別懸掛在秤梁的兩端。

Ⅸ 最原始的天平稱是誰發明的

秤的歷史

世界上最原始的秤是古埃及人的發明。還在7000多年以前,古埃及人就使用一種懸掛式的雙盤秤來稱麥子。這種秤有兩個秤盤,分別懸掛在秤梁的兩端。

在中國,秤的出現也很早。春秋中晚期,楚國已經製造了小型的衡器 — 木衡.銅環權,用來稱黃金貨幣。完整的一套環權共十枚,大體以倍數遞增,分別為一銖、二銖、三銖、六銖、十二銖、一兩、二兩、四兩、八兩、一斤。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有一支戰國時的銅衡桿,這種衡器即不同於天平也不同於後來的稱桿,但與不等臂天平類似。經過逐步演化的過程,衡桿的重臂縮短,力臂加長,也就成為了現代仍在使用的桿秤。

桿秤在耶穌誕生前由游牧部傳入了西方,被命名為羅馬秤。在許多拉丁語作家的著作中都有關於這種秤的記載。羅馬秤兩臂不等,稱物端的秤臂較短,且長度固定不變。在稱量重物時,移動秤桿另一端的秤錘(這樣就改變了該端秤臂的長度),直到秤桿達到水平狀態時為止。使用這種秤可以稱量比秤錘重得多的物體。

1670年,法國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機械設計師吉爾.佩爾索納.德.洛百瓦爾(Gilles Personne de Roberval,1602—1675)於1670年將他發明的案秤報送巴黎科學院。這是一種等臂雙盤案秤(又名磅秤)。秤盤裝在秤梁兩端,下面裝有剛性導桿,可在稱座上相應的導孔內上下上下移動。這樣,當秤梁繞軸擺動時,在導桿作用下,秤盤可做上下移動,但其水平狀態保持不變。這種秤是的。直到現在,洛百瓦爾案秤仍然是世界上使用最為普遍的商業秤。

閱讀全文

與台秤的發明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