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諾貝爾基金會的歷史進程
自從1926年以來,基金會在斯德哥爾摩有了自己的辦公大樓,即坐落在斯圖爾街十四號的諾貝爾大廈。
從阿爾弗里德·諾貝爾的遺產接收過來的錢,總共有三千一百多萬瑞典克朗。根據章程規定,將這筆錢的大部分用作「主要基金」(即獎金基金,約二千八百萬克朗),剩下的一小部,用來設立「建築物基金」(行政大樓和每年舉行授獎儀式使用的大廳租金)和「組織基金」,五項獎金部門各有一份「組織基金」,用來支付各自的諾貝爾學會的組織費用。
主要基金的增長,是通過每年將它在當年所獲凈收入的1/10作為附加資金,通過無法分配的獎金的利息,以及通過把這些無法分配的獎金的全部或部分(不低於1/3),交付主要基金作為資本而取得的。每年將主要基金得到的凈收入,扣除前面所提到的十分之一,然後平均分成五份,交給各獎金頒發機構使用。各獎金頒發機構,都將自己攤到的那份金額的四分之一,留下作為與獎金頒發有關事宜的費用,其餘部份則交給各自的諾貝爾學會,每份金額的四分之三,構成獎金的款項。
除了組織基金之外,頒發各項獎金的部門還有由它們支配的「特別基金」和儲蓄基金」,作為規定范圍之內某些特殊目的的費用。
一切基金和其它財產,均屬諾貝爾基金會所有,並由它來進行管理。
總而言之,主要基金的收入,在減去32.5%(即百分之十的附加資本,加上剩下的90%中的25%,作為各獎金部門的經費),然後將它分成五個等份,就是每年頒發的諾貝爾獎金的金額。1901年第一次頒發的獎金,每份金額為150800克朗。雖然獎金在票面上要高出70%左右,但在實際價值上,卻要比這個數字低得多。從1946年起,基金會的財產和由此而來的收入,除地方不動產稅外,其它稅款均被免除。在這之前,總共交出的稅款達一千三百五十萬瑞典克朗。據了解,獎金獲得者的所在國家,或者在法律上,或者在事實上,也對這種獎金免收所得稅。
1981年,每份獎金的金額為1,000,000瑞典克朗,相當於1901年的6.63倍。基金會的投資政策,很自然地要把保持和增加它的基金,從而增加獎金的金額,作為頭等重要的因素來制定。遺囑本身曾指示執行人把剩餘的財產投資到「安全的證券」方面,從而形成諾貝爾基金。在1901年最初為董事會制定的投資規則中,「安全的證券」這個提法曾根據當時的情況,被解釋為意味著金邊證券,或者以這類證券或不動產為抵押的貸款,而這類證券和不動產,主要是在瑞典和挪威發行或存在的。由於兩次世界大戰及其在經濟和金融方面的後果所引起的變化,「安全的證券」這個提法,需要根據現有的經濟條件和趨勢,而重新加以解釋。因此,在基金董事會的要求下,原來對於投資的限制,已經逐漸有所放寬。根據這種情況,自1958年以來,基金會原則上可以不僅在證券和有擔保的貸款方面投資,而且也可以自由地在不動產或股票方面投資。
然而,在對外國股票投資方面的某些限制,卻仍然存在,這些改變的目的是,盡可能地保護住資本和收入。從而使獎金能夠不因貨幣貶值而降低,並且能夠抵得住貸款市場利率降低的情況,而不致使這項資本減少。基金會主要是在瑞典和挪威投資它的基金資本。在某種程度上,也在別的國家進行投資。
2.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的發展歷史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最早起源於中國麋鹿綠會。
中國麋鹿綠會是由麋鹿重引進項目開始,該項目的背景是,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大肆劫掠,加之永定河水泛濫,使當時北京南郊皇家獵苑中世界上僅有的200多頭麋鹿種群在中國消失殆盡。1901年,英國的貝福特公爵在歐洲先後收集了18頭麋鹿,以半野生的方式集中放養在英國的烏邦寺庄園內,使得劫後餘生的麋鹿小種群得以生存繁衍。1985年5月,英國烏邦寺庄園主人塔維斯托克候爵為了表示中英友好,先後將38頭麋鹿和部分贊助資金送給中國。麋鹿重引進項目在當時的國家環保局和北京市政府支持下立項,並出資在北京南海子原清朝皇家獵苑原址闢地千畝,建立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即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和麋鹿博物館。為了更好地配合麋鹿重引進工作,在時任政協副主席呂正操、包爾漢、錢昌照等同志的支持下,經時任國家環保局副局長金鑒明同志和時任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季延壽等同志努力,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科協批准成立了中國麋鹿綠會。
中國麋鹿綠會成立後,積極面向全社會開展各項工作,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到1993年,南海子麋鹿苑中的麋鹿已從38頭繁育為200餘頭,成為僅次於英國烏邦寺庄園的世界第二大麋鹿種群,並在湖北石首的長江故道進行首次野生放養,並獲得成功。現在麋鹿已遍及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黃河兩岸50多個放養點,實現了麋鹿回歸大自然。
國際動物保護組織公認中國麋鹿重引進項目獲得成功,堪稱世界物種重引進成功範例。1992年6月在巴 西里約熱內盧召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有183個國家和地區參加,通過了《生物多樣性公約》,我國成為《公約》締約國之一。會後,時任中國麋鹿綠會理事長的呂正操同志和一批專家認為麋鹿的重引進項目已獲得成功,應將單一物種保護擴展為整個生物多樣性保護,這將有利於與國際接軌,推動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加強國際間交流與合作。此建議經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溫家寶同志批示,於1997年報中國科協批准,由國家民政部登記注冊正式將「中國麋鹿綠會」更名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綠會」。
3. Linux基金會的歷史發展
2000年,Linux基金會成立,贊助Linux創始人Linus Torvalds的工作,該基金會並通過領先的技術,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開發人員合作。Linux基金會保護,其成員和開源開發社區資源,以確保Linux仍然是免費的,技術上先進的Linux。
2010年5月10日,Linux基金會對外透露,基金會任命了Linux業界資深人士Cliff Miller出任基金會中國區運營總監。這也是Linux基金會首次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主要任務是在中國推廣Linux的應用,包括所有基於Linux的產品,有MeeGo,也有Android和其他Linux操作系統。
2010年06月29日,Linux基金會執行董事Jim Zemlin表示:在嵌入式領域,Linux排名第一,超級計算機領域也是Linux領先,伺服器方面Linux與微軟的Windows各佔半壁江山,而桌面則微軟領先。從中可以看到Linux在絕大部分領域都有出色表現。
2011年4月8日,Linux基金會表示Linux已經戰勝微軟:Linux基金會執行理事吉姆·策姆林(Jim Zemlin)在接受《Network World》采訪時稱,在萊納斯·托瓦爾茲(Linus Torvalds)開發出他的著名的操作系統內核20年之後,Linux與微軟之間的斗爭已經結束,並且Linux取得了勝利。
截至2011年12月,Linux已經發展成為計算領域中的強有力工具,從紐約證券交易所到手機再到超級計算機和消費電子設備,Linux都在默默無聞的奉獻著。
4. 基金會的發展現狀
據基金會中心網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8日,中國共有基金會4115家,其中公募基金會1476家,非公募基金會2639家。自2010年非公募基金會數量超過公募基金會之後,非公募基金會的數量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很快。非公募基金會數量增長迅速主要原因在於以下幾個方面:政策推動,《基金會管理條例》明確了非公募基金會的地位和基本運作規則,近幾年非公募基金會登記管理許可權下放進一步促進了非公募基金會的數量增長;2008年之後社會對慈善行業有了更多的了解和關注;2008年1月1日起《企業所得稅法》的實施提高了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免稅比例等。
從數量與分布概況看,基金會發展顯現出以下趨勢:
1. 基金會數量自2004年以來保持20%左右的增長率;
2. 活動領域發展趨勢:一枝獨秀、整體多樣;
3. 7個省市基金會數量占據全國總數的61%。
從地域分布上看,基金會數量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在經濟比較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分布著較多的基金會。截止2013年底,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北京市、上海市、福建省、內蒙古、湖南省是基金會最多的10個省份。 在美國,基金會經過上百年的發展,關注的范圍日益擴展,除了關注傳統的扶貧、教育、環境、醫療、公共事業等領域外,還擴展到全球發展、精神、個人潛質發掘等方面。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的捐贈范圍為全球發展、健康、教育。E-bay創始人奧米迪亞夫婦的基金會則是積極支持個人潛質發掘。懷特基金會則將主要精力放在古代研究、藝術、人文科學上。
截止2013年底,我國基金會的活動領域大多集中在教育以及傳統的救災濟貧、扶弱助殘、醫療救助、文化等方面,而致力於推動藝術、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社區發展、及公益支持等更為廣闊的社會公共領域內的基金會則比較少。也有一些新成立的基金會已經更多地關注新興領域,包括國防建設、傳媒、地質科學等方面,包括:雲南三益文化國防基金會、環球公益基金會、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等。 2011年,中國公益慈善界經歷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多事之秋,先是郭美美網路炫富的行為引發了紅十字會的信任危機;接著,中華慈善總會發票事件、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中非希望工程、河南宋慶齡基金會的投資放貸,又相繼遭到輿論的質疑和抨擊。在「一人生病,全家吃葯」的公益界,不斷涌現的慈善丑聞使得整個公益行業的公信力都受到影響。
正如當年的希望工程創始人、如今的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所言,由郭美美引發的「官辦」慈善公信力危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已經顯現:「盡管四個機構涉及的麻煩和背景、原因、性質各不相同,但社會對這些事件的質疑和責問,不論是專業還是外行,理性還是不理性,無不指向『官辦』慈善機構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表達了對『官辦』慈善機構的不信任。這個亂局的出現看似偶然實屬必然,歸根到底是官民不分的慈善體制惹的禍。」
2012年8月29日,中基透明指數(簡稱FTI)在北京發布。中基透明指數,即中國公益基金會透明指數。這是一套有關基金會透明標準的評價系統,其評價指標包括基金會的基本信息、財務信息、項目信息、捐贈信息等共60個,並以基金會信息披露的渠道和完整度等作為參數,以排行榜單為呈現形式。排行榜將按照基金會最新透明分數每周更新一次,排名越靠前,代表基金會透明度越高。中基透明指數由基金會中心網、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中國NPO自律行動委員會、中國非公募基金會論壇和眾多基金會組織參與研發。「它標志著我國公益基金會在制定社會管理標准方面邁出了重大一步。」北京師范大學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說。據介紹,這個指數具有公開性、科學性、民間性、國際性,將推動我國公益基金會行業提升信息化水平。
中基透明指數一方面樹立行業可量化的透明度標准,另一方面分享實踐經驗和互聯網工具,實現基金會透明度的提升和基金會管理能力的跨越式發展。這個指數將幫助基金會根據標准增強自身透明度,並了解自己的信息公開程度在行業內的位置。對於公眾而言,可以以透明指數作為捐贈參考,從而促進慈善行業增強透明度和公信力。 1、公募基金會亟需轉型
公募基金會擁有著公募權這一優勢資源,很多老牌公募基金會規模擴大迅速。然而,「如何把錢花好」成為這些基金會當前面臨的最大難題,這促使他們思考基金會的未來定位。有些則開始了由運作型向資助型基金會過渡的轉型嘗試;也有基金會開始創造平台,將公募權分享給草根公益組織。
事實上,自2010年開始,一些全國大型公募基金會就紛紛宣布,將從操作型基金會轉向資助型基金會,即基金會由籌資後自己做項目,轉變為培育和資助草根公益組織。
越來越多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試圖從操作性基金會轉型資助型基金會,然而捐贈人不理解、不支持的態度以及草根公益組織專業性不高、執行項目效果難以預估的現狀,使得公募基金會轉型步履維艱。
2、非公募基金會發展過程中的挑戰
對於大多數非公募基金會來說,其自身的可持續性的資金來源問題也開始引起重視。按《基金會管理條例》的要求,基金會每年支出資金不是來源於投資回報,而是來源於企業和個人的捐贈。因此如何保證基金會自身的良性發展已經是個問題。
如何獲得持續性的基金來源,採取多樣的基金增值方式,獲得安全的高收益,已經成為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過程中無法繞過的課題。事實上,在一些基金會發展發達的國家,捐助基金會不是單純的捐助,而是一種「投資」。非公募基金會應該利用自身的創始基金進行運作投資,產生效益,從而使基金會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進行可持續地發展。
5. 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的發展歷史
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國性非公募基金會,1994年成立
2008 年3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評為「4A 級社會組織」
2013年6月被民政部評為「5A級社會組織」,這是國家對非公募基金會給予的最高級別認證。
6. 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的發展歷史
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 是由中共中央統戰部主管,民建中央發起並負責日常管理,於2007年3月在民政部正式注冊成立的全國公募基金會,它的宗旨是資助以扶貧和社會公益事業為主的「思源工程」活動,幫助弱勢群體解決生產生活困難,促進中國貧困地區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基金會現任理事長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
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按照章程規定,接受民政部的監督和中央統戰部的領導。在企業家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參與下,啟動實施了「思源·揚帆計劃」、「思源·薪火計劃」和「思源·天使計劃」等12個扶貧項目。通過這些項目,改善貧困地區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資助貧困地區的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基金會自成立以來,秉承「飲水思源,回報社會」的公益理念,先後為全國貧困地區80餘萬人進行了幫扶。特別在抗冰雪災害,抗擊四川汶川地震,抗擊西南乾旱災害,抗擊青海玉樹地震和甘肅舟曲泥石流災害中勇往直前,團結奮斗,並且在抗擊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創造了「重建家園,重返校園,心理救助」等10個最先。2008年10月8日,基金會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榮譽稱號。2011年,基金會辦公室被民建中央評為「民建全國社會服務工作先進集體」。
7. 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的發展歷史
經過20年的發展,該會的行業代表性得到了更好地體現,基金穩步增長,自主能力不斷增強,服務范圍逐步擴大,各項活動得到廣泛支持和認同,事業正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展望未來,該會將進一步與國內外支持中國金融教育事業發展的同仁,攜手共進,開拓進取,為金融教育事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8. 李嘉誠基金會的創辦簡史
李嘉誠基金會是香港認可的慈善機構,1980年由香港富商李嘉誠創辦以更有系統地資助香港及世界各地的慈善服務。 2005年1月,李嘉誠以12億加元(約78億港元)出售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股份,並成立以加拿大多倫多為基地的「李嘉誠(加拿大)基金會」。
李嘉誠先生少年經歷憂患,不足15歲便輟學到社會謀生,深深體會健康和知識的重要,認為對無助的人給予幫助是世上最有意義的事情,教育及醫療兩者更是國家富強之本,他也認識到個人力量到底有限,惟有事業成功,才能對社會和國家作更大的貢獻。故早年隨著事業進展、行有餘力的時候,便熱心慈善公益,支持中國內地及香港的教育醫療事業。於1980年,成立李嘉誠基金會,一直致力參與公益事業,並透過資助能提升社會能力的項目,達致基金會的兩大目標:推動建立「奉獻文化」及培養創新、承擔和可持續發展的精神。李嘉誠基金會及由李先生成立的其他慈善基金對教育、醫療、文化及公益事業支持的款額已超逾87億港元。此外,李先生亦推動旗下企業集團捐資及參與社會公益項目。
9. 河仁慈善基金會的歷史發展
河仁慈善基金會,由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發起,2010年6月7日在中國民政部登記注冊成立,現基金為人民幣35.49億元。是中國目前資產規模最大的公益慈善基金會。
2011年5月5日,在河仁慈善基金會成立大會上,曹德旺先生與其妻子陳鳳英女士,正式宣布向河仁慈善基金會捐贈所持福耀集團3億股股權,總價值35.49億元人民幣。
基金會的名稱,來自曹德旺先生的父親曹河仁,此名稱中蘊藏「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之意。
自2009年3月曹德旺先生提出捐贈股權設立慈善基金會以來,得到國務院領導和中央各部委的高度重視,引發了政府有關部委在諸多政策上的通力合作和全國公眾的廣泛關注,歷經兩年多的努力,中國股權第一捐終告成功。它的成立,為中國慈善事業的未來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意義遠超河仁慈善基金會成立的本身。 河仁慈善基金會向社會捐贈多個公益慈善項目,覆蓋助學、扶貧、救災、公益傳播與研究等領域。
成長時間表
●2009年2月
曹德旺在福建證監局舉行的福建轄區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表示,計劃捐出其家族所持有的部分福耀玻璃股份用來成立慈善基金會。
●2009年4月
曹德旺正式向民政部遞交申請書。按現行《基金會管理條例》,非公募基金會的原始基金必須為到賬貨幣資金。「河仁基金會」面臨注冊、納稅和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等諸多體制障礙。
●2009年6月
民政部副部長姜力帶領國務院法制辦、國務院僑辦、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證監會等單位組成的聯合調研組,專程前往福耀玻璃開展基金會專項調研,並考察了相關基金會的運作情況。
●2009年10月
財政部發布《關於企業公益性捐贈股權有關財務問題的通知》規定:企業捐贈後,必須辦理股權變更手續,不再對已捐贈股權行使股東權利,並不得要求受贈單位予以經濟回報。由此,股捐大門正式開啟。
●2010年6月
曹德旺出資2000萬元,在國家民政部登記注冊成立河仁慈善基金會。
●2010年12月
河仁慈善基金會在京召開的首次准理事、監事會議,通過了基金會章程、組織結構、議事規則、工作規程、理事、監事、執行管理團隊資格認定辦法等內容,並誕生了首屆理事會、監事會名單。
10. Apache軟體基金會的發展歷史
Apache軟體基金會正式創建於1999年7月,它的創建者是一個自稱為「Apache組織」的群體。這個「Apache組織」在1999年以前就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這個組織的開發愛好者們聚集在一起,在美國伊利諾伊斯大學超級計算機應用程序國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簡稱為NCSA)開發的NCSA HTTPd伺服器的基礎上開發與維護了一個叫Apache的HTTP伺服器。
最初NCSA HTTPd伺服器是由Rob McCool開發出來的,但是它的最初開發者們逐漸對這個軟體失去了興趣,並轉移到了其他地方,造成了沒有人來對這個伺服器軟體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因為這個伺服器的功能又如此強大,而代碼可以自由下載修改與發布,當時這個伺服器軟體的一些愛好者與用戶開始自發起來,互相交流並分發自己修正後的軟體版本,並不斷改善其功能。為了更好進行溝通,Brian Behlendorf自己建立了一個郵件列表,把它作為這個群體(或者社區)交流技術、維護軟體的一個媒介,把代碼重寫與維護的工作有效組織起來。這些開發者們逐漸地把他們這個群體稱為「Apache組織」,把這個經過不斷修正並改善的伺服器軟體命名為Apache伺服器(Apache Server)。
這個命名是根據北美當地的一支印第安部落而來,這支部落以高超的軍事素養和超人的忍耐力著稱,19世紀後半期對侵佔他們領土的入侵者進行了反抗。為了對這支印第安部落表示敬仰之意,取該部落名稱(Apache)作為伺服器名。但一提到這個命名,這里還有流傳著一段有意思的故事。因為這個伺服器是在NCSA HTTPd伺服器的基礎之上,通過眾人努力,不斷地修正、打補丁(Patchy)的產物,被戲稱為「A Patchy Server」(一個補丁伺服器)。在這里,因為「A Patchy」與「Apache」是諧音,故最後正式命名為「Apache Server」。
後來由於商業需求的不斷擴大,以Apache HTTP伺服器為中心,啟動了更多的與Apache項目並行的項目,比如mod perl、PHP、Java Apache等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形勢的變化,Apache軟體基金會的項目列表也不斷更新變化中——不斷的有新項目啟動,項目的中止以及項目的拆分與合並。比如一開始,Jakarta就是為了發展JAVA容器而啟動的Java Apache項目,後來由於升陽公司(SUN)的建議,項目名稱變為Jakarta。但當時該項目的管理者也沒有想到Jakarta項目因為JAVA的火爆而發展到如今一個囊括了眾多基於JAVA語言開源軟體子項目的項目。以至後來,不得不把個別項目從Jakarta中獨立出來,成為Apache軟體基金會的頂級項目,Struts項目就是其中之一。
最近,為了避免SCO與UNIX開源社區之間的發生糾紛降臨在Apache軟體基金會(ASF)身上。Apache軟體基金會(ASF)裡面開始採取一些措施,讓眾多的項目進行更多協調的、結構化管理,並保護自己的合法利益,避免一些潛在的合乎法律的侵犯(potential legal atta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