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發明家的故事
瓦特(1736~1819),英國著名的發明家,生於英國造船中心格拉斯哥
附近的格林諾克小鎮。他的父親當過造船工人,祖父叔父都是機械工人,由
於家庭的影響,瓦特從小就熟悉了許多機械原理和製作技術。
瓦特是一個智慧非凡的孩子,他勤奮好學,勇於探索,對發明創造最感
興趣。有一天父親的朋友前來做客,正好看到小瓦特坐在爐子旁邊發呆,手
里拿著筆和紙,地上有許多畫過的圖。他好心地說:「小瓦特應該上學了,
別光在家用玩耍來打發寶貴的時光了。」父親莞爾一笑,說:「謝謝你,我
的朋友。不過,你還是看看我的兒子在玩什麼吧……」原來,小瓦特在設計
各種各樣的玩具,還畫了許多圖樣,這年小瓦特才剛好 6 歲整,客人吃驚地
說:「這孩子真了不起!」
又有一次,家裡人全出去了,只留下瓦特一個看門。他獃獃地看著爐子
上燒水的茶壺。水快燒開了,壺蓋被蒸汽頂起來,一上一下地掀動著……他
想:這蒸汽的力量好大啊。如果能製造一個更大的爐子,再用大鍋爐燒開水,
那產生的水蒸汽肯定會比這個大幾十倍、幾百倍。用它來做各種機械的動力,
不是可以代替許多人力嗎?這就是後來人們傳說中的「瓦特發明蒸汽機」的
故事。小瓦特是這樣設想過,只不過真正試制蒸汽機,卻是後來的事情。
小瓦特為搞發明創造,發憤學習科學知識。他 13 歲開始學習幾何學;15
歲讀完了《物理學原理》;17 歲開始當學徒工。此後,他才真正投入了蒸汽
機的研製和發明,一發而不可收。
1757 年瓦特到格拉斯哥大學當教學儀器修理工。那裡既有完備的實驗設
施和各種儀器,又有許多著名學者和專家,這些都給瓦特提供了極其有利的
條件。學校還專門為他創辦了實驗車間。1769 年,瓦特在大量試驗的基礎上,
經過了無數次失敗,終於製成了一台單動式蒸汽機,並且獲得了第一台蒸汽
機的專利權。1782 年瓦特又研製成功一種新式雙向蒸汽機,並且可以廣泛地
應用在各種機器上;1788 年,英國政府正式授予瓦特製造蒸汽機的專利證
書;從 1775 年到 1800 年,瓦特和波爾頓合辦的蘇霍工廠,就製造出 183 台
蒸汽機,全用於紡織業、冶金業和采礦業,到了 19 世紀 30 年代,蒸汽機推
向了全世界,從此人類社會進入了「蒸汽時代」。造福於人類的發明家——
瓦特永遠被後人敬仰。
⑵ 中國古代發明家的故事除了魯班和張衡
1 石申 天文學 戰國時期 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 石申--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漢後,人們尊稱「天文」一書為「石氏星經」。書中標有 121 顆恆星的位置,書中還記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及交食等情況。石申編制了最早的星表。並稱之「少陽」已認識到能自身發光。
2 劉焯 天文學 隋代 《皇極歷》劉焯--隋代天文學家。創制了《皇極歷》,他首先考慮到了日、月視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視運動的速度。同時他把差歲改為 75 年差一度。
3 一行 天文學 唐代 《大衍歷》一行--唐代天文學家。他編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大衍歷》,它包括十篇歷議,是古代非常先進的歷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紀,中國人以太陽和月亮運動為依據,創立了一種陰陽歷法。
4 楊忠輔 文學家 南宋時期 《統天歷》楊忠輔--中國南宋時期天文學家。他創制了《統天歷》,他確定回歸年長度為 365.2425 日。並發現回歸年長度有消長現象。
5 洛下閎 天文學 漢代 赤道式儀器洛下閎--中國漢代天文學家。改創了赤道式儀器,定下了赤道式渾儀的基本結構。
6 蘇頌 天文學 宋代 天象儀蘇頌--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有 8 人高,每層有門,一到時間門開,木人出來報時。(後面有漏壺和機械繫統)。
7 莘七娘 10 世紀 孔明燈,走馬燈莘七娘——在10世紀時發明了松脂燈(孔明燈)作為打仗時的信號燈,這是中國人最早利用熱氣球。同時發明了走馬燈,這是航空燃氣渦輪的始祖。
8 裴秀 224~271 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 裴秀——在中國最早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並繪制了《禹貢地域圖》。
9 馬鈞 機械設計 三國時代 龍骨水車(又叫翻車)馬鈞——魏國人,傑出機械設計和創造家。三國時代創制了龍骨水車(又叫翻車),他能連續提水,灌溉用的水機具——桔槔。結構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稱
10 李春 橋梁設計 605~617 趙州橋 李春—— 605~617 年,首創了在主拱圖上設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橋。有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的。
11 丁緩 發明家 漢代 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 丁緩——漢代,在 180 年生於長安。發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有長安巧工之稱。
12 沈括 科學家 宋朝 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沈括—— 1031~1095 年,宋朝科學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13 蔡倫 62~121 紙 蔡倫—— 62~121 年,蔡倫採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成功。 105 年將此發明報皇帝。於 114 年被皇帝封為龍亭侯。當時人稱紙為蔡侯紙。 12 世紀,造紙術間接傳到歐洲。 13 世紀,蒙古人用蔡侯紙在波斯發行第一批紙幣。 14 世紀,朝鮮、越南、日本也開始使用紙幣。紙牌然後經由阿拉伯國家再傳到歐洲。
14 畢升 1041~1048 活字印刷術 畢升—— 1041~1048 年,中國北宋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15 杜詩 91~不祥 水力鼓風機 杜詩—— 91 年,河南人。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16 浦元 三國時期 淬火技術 浦元—— 300 年,三國時期。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而有彈性。
17孫子 三國時期 孫子算經 孫子—— 300 年,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題為「物不知數」,寫了「孫子算經」一書系統論述了籌算記數制。
18 秦九韶 數學 1202~1247 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秦九韶—— 1202~1247 年,中國數學家。寫有《數書九章》,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19李治 數學 測園海鏡李治——中國數學家,著有「測園海鏡」是中國第一本系統改述「天元術」的巨書。
20 沈括 宋朝沈括發現用細線系在磁針的中央(指南針),並將其懸掛起來。經過觀察、發現,寫進了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以後人們把用磁鐵製作的針成為指南針,還有指南桌。 13世紀到東方玩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見到了指南針,並把它傳到了歐洲。
21 墨子 公元前 400 年 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墨子——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書論述了杠桿平衡,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22 張衡(78-139),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系。
張衡[1]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准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
23 祖沖之(ZǔChōngzhī ,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國傑出的數學家,科學家。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三方面。在數學方面,他寫了《綴術》一書,被收入著名的《算經十書》中,作為唐代國子監算學課本,可惜後來失傳了。《隋書·律歷志》留下一小段關於圓周率(π)的記載,祖沖之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朒數)和3.1415927(盈數)之間,相當於精確到小數第7位,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這一紀錄直到15世紀才由阿拉伯數學家卡西打破。祖沖之還給出π的兩個分數形式:22/7(約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確到小數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紀才由荷蘭數學家奧托重新發現。祖沖之還和兒子祖暅一起圓滿地利用「牟合方蓋」解決了球體積的計算問題,得到正確的球體積公式。在天文歷法方面,祖沖之創制了《大明歷》,最早將歲差引進歷法;採用了391年加144個閏月的新閏周;首次精密測出交點月日數(27.21223),回歸年日數(365.2428)等數據,還發明了用圭表測量冬至前後若干天的正午太陽影長以定冬至時刻的方法。在機械學方面,他設計製造過水碓磨、銅制機件傳動的指南車、千里船、定時器等等。此外,他在音律、文學、考據方面也有造詣,他精通音律,擅長下棋,還寫有小說《述異記》。是歷史上少有的博學多才的人物。
為紀念這位偉大的古代科學家,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祖沖之環形山」,將小行星1888命名為「祖沖之小行星」。
⑶ 中國發明家的故事
萬戶,世界最先作上火箭的人。話說哪天
,他名人在椅子上綁了49桶火葯,自製了一個大風箏,以為能上天。
隨著火葯的點燃,這位偉大的嘗試家就消失在了火葯堆里。
⑷ 著名發明家的故事
美國著名發明家愛迪生的故事
愛迪生(Thomas AlvaEdison,1847~1931)美國著名發明家。1847年2月11日生於俄亥俄州米蘭鎮。8歲上學只讀了3個月。老師罵他「小笨蛋」,因為他經常愛問為什麼而讓老師下不了台,他輟學後隨母親學習。他對大自然非常好奇。他可以專心致志注視榆樹葉芽怎麼生長,秋風如何使楓葉變色。為了試驗孵小雞,他可以長時間趴在雞窩里;為了探索蜂巢的奧秘,他願意被蜇得鼻青臉腫;為了試驗摩擦生電,他在雄貓身上狠命搓揉直到雙手傷痕累累。9歲那年,他得到一本帕克著《自然與實驗哲學》,如獲至寶,逐頁研讀,逐項實驗。他在家中地窖里建起一座小實驗室。從12歲起,在底特律-休倫間鐵路列車上賣報,把自己的實驗室搬到火車上,利用一切機會學習和實驗。他還在列車上自己編印《先鋒周報》,從而認識到剛問世不久的電報的作用。1862年他奮不顧身地從火車輪下救出一幼童,幼童的父親為答謝他,教他掌握了電報技術。
1873年~1874年,他發明了同時發送二條和四條消息的發報機。1876年在紐約附近的門羅公園建立起他的「發明工廠」,一座大型實驗室。許多發明就是在這里完成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任美國海軍技術顧問委員會主席,完成多項軍事產品的發明研製。1931年10月18日在新澤西州西奧蘭治逝世。
他以罕見的熱情及驚人的精力,在一生中完成發明2000多項,其中申請專利登記的達1328項。人們頌揚他:「他雖不發明歷史,卻為歷史錦上添花」。這位傳奇式人物取得傑出成就的奧秘在於刻苦、勤奮、堅持不懈地學習。他自己曾多次表示:「停止就意味著生銹」,「必須時常收獲,而不能一生只收一次」,「我要做的事如此之多,而生命又如此短促,我不得不擠出時間。」美國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密立根贊譽他:「他差不多已70高齡了,還在閱讀科學領域出現的新書,而且不斷地提出問題。」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在電學方面。在他掌握電報技術後,就日夜苦心鑽研,完成了雙路及四路電報裝置及自動發報機。1877年改進貝爾電話裝置,使電話從傳送2~3英里擴大到107英里,同年發明留聲機。在這期間,他付出巨大精力,研製白熾電燈。除電弧燈外,過去的「電燈」往往亮一下就燒毀了,為尋找合適的燈絲,曾對1600多種耐熱材料及6000多種植物纖維進行實驗,終於在1879年10月21日用碳絲做成可點燃40小時的白熾電燈。其後又不斷反復改進、完善,又完成了螺紋燈座、保險絲、開關、電表等一系列發明,在此基礎上完成了照明電路系統的研製。在實踐中提出電燈的並聯連接,直流輸電的三線系統,建成了當時功率最大的發電機。1888年起研製電影,1893年建立第一座電影攝影棚。是他最先提出將電影手段用於教育,並用兩個班進行試驗。他的其它重大發明還有鐵鎳蓄電池等。
他雖然精於實驗研究,對理論卻缺乏足夠的重視。盡管他於1885年發現熱電子發射的「愛迪生效應」,但未能作出相應解釋。
1931年10月21日在為他舉行葬禮時,人們採用了一種獨特而又恰當的方式——停電1分鍾,以悼念這位偉大的發明家。這「1分鍾」使人們想起他的發明給電氣時代和社會生活帶來的光明,以及他的可貴的學習創造精神。
⑸ 古代發明家的故事
馬鈞,字德衡,是三國時代魏國人。
馬鈞當了博士後,由於生活貧困,想改進織綾機。以前的織綾機,五十綜的用五十個躡, 六十綜的用六十個躡,馬先生認為費力費時,改進了機械,全都改用十二個躡。新的織綾機,可以織出各種奇妙的花紋,看上去卻象天成的,又可以象陰陽一樣變化無窮。
當了給事中後,有一次,馬鈞和散騎常侍高堂隆、驍騎將軍秦朗在朝里談話,說到指南車的事。後兩人認為古代根本就沒有指南車,書上說的是虛言。先生說:「古代是有指南車的。只是我們把它遺忘了罷了,怎麼能是什麼縹緲的呢!」那兩人笑道:「先生大號德衡,那麼就權衡出來吧!」於是兩人把這事報告魏明帝,明帝要馬先生去製作,不久他真把指南車造出來了。
馬先生住在京師,城裡有塊地種了菜蔬,可是近旁沒有水可以灌溉。先生就製作了翻水車,叫兒童轉動它,從井裡汲出水來傾流到地里。翻水車里外轉動,功效是平常水車的一百倍。
先生看到諸葛亮設計的連弩,說:「巧妙是很巧妙,但還不夠完善。」他說可以做出強大五倍的連弩。又覺得發石車效率差:如果敵人在城邊掛起濕牛皮,發射出去的石子碰上牛皮就會滑落下來,而且發石車不能連續發射。他想製作一種輪子,掛上幾十塊大石頭,用機關轉動輪子,輪上掛石頭的繩子逐一斷開,石子就拋射到敵人城樓,可以迅速接連拋射。他曾經嘗試用車輪掛上瓦塊,可以拋射到幾百步。
裴秀是魏國的名士,見識精深,聽說了先生的事,笑了。他來找先生,和先生辯論,先生被他說得無法應對。裴先生就滔滔不絕的說下去。傅玄對裴先生說:「您擅長言語,不擅長巧思。馬先生擅長巧思,不擅長言語。用您擅長的去攻擊他薄弱的,當然他只有屈服了;但如果用您薄弱的,去和他擅長的較量,那您一定會有許多理解不了的地方。機巧之事是天下極為妙精的事情。雖然他內心並不同意,但嘴上又說不過您,因此,馬先生不能答復您的責難了。」
⑹ 有那些發明家的故事
瓦特
一個夏日的早晨,天氣 晴朗,畫眉在樹上唱著悅耳的歌。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校園里,有一個人正在散步。他邁著緩緩的步伐,在綠茵茵的草坪上踱來踱去。他時而望著廣闊的天空,時而瞧瞧乎坦的操場,時而皺起雙眉……突然,他臉上流露出笑容,心情豁然開朗,他想出來了,想出了解決蒸汽機的有效辦法。他高興地跑起來,腳步騰空。霎時間,他的身影便出現在陪伴他多年的操作台上。他就是蒸汽機的發明家瓦特。曾有人說:"瓦特發明蒸汽機,是因為他有超人的天才和智慧。"其實不然。為了說明這個問題,還是講講關於瓦特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發明創造的故事吧。
水蒸汽的啟示
隨著智育的發展,瓦特對客觀存在的一些事物都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好奇和鑽研之心。這為他以後發明蒸汽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瓦特的故鄉--格林諾克的小鎮於上,家家戶戶都是生火燒水做飯。對這種司空見慣的事,有誰留過心呢?瓦特就留了心。有淮?他在廚房裡看祖母做飯。灶上坐著一壺開水。開水在沸騰。壺蓋啪啪啪地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瓦特觀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這是什麼緣故,就問祖母說?什麼玩藝使壺蓋跳動呢"
祖母回答說:"水開了,就這樣。"
瓦特沒有滿足,又追問:"為什麼水開了壺蓋就跳動?是什麼東西推動它嗎?"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沒有功夫答對他,便不耐煩地說:"不知道。小孩子刨根問底地問這些有什麼意思呢。"
瓦特在他祖母那裡不但沒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評,心裡很不舒服,可他並不灰心。
連續幾天,每當做飯時,他就蹲在火爐旁邊細心地觀察著。起初,壺蓋很安穩,隔了一會兒,水要開了,發出嘩嘩的響聲。摹地,壺里的水蒸汽冒出來,推動壺蓋跳動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壺蓋也不停地跳動著,好象里邊藏著個魔術師,在變戲法似的。瓦特高興了,幾乎叫出聲來,他把壺蓋揭開蓋上,蓋上又揭開,反復驗證。他還把杯子、調羹遮在水蒸汽噴出的地方。瓦特終於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這水蒸汽的力量還真不小呢。
就在瓦特興高采烈,歡喜若狂的時候,祖母又開腔了:"你這孩子,不知好歹,水壺有什麼好玩的,快給我走開!"她漫不經心地說。
他的祖母過於急躁和主觀了,這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的話,險些挫傷了瓦特的自尊心和探求科學知識的積極性。年邁的老人啊,根本不理解瓦特的心,不知?水蒸汽"對瓦特有多麼大的啟示!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的物理現象,不正是瓦特發明蒸汽機的認識源泉嗎?
一七六九年,瓦特把蒸汽機改成為發動力較大的單動式發動機。後來又經過多次研究,於一七八二年,完成了新的蒸汽機的試制工作。機器上有了聯動裝置,把單式改為旋轉運動,完善的蒸汽機發明成功了。
由於蒸汽機的發明,加之英國當時煤鐵工業發達,所以英國就成為世界上最早利用蒸汽推動鐵制"海輪"的國家。十九世紀,開始海上運輸改革,一些國家進入了所謂的"汽船時代"。從此,船隻就行駛在茫茫無際的海洋上了。隨之而來,煤礦、工廠、火車也全應用了蒸汽機。體力勞動解放了,經濟發展了。這不能不說是蒸汽機發明的成果。當然也是蒸汽機的發明家瓦特的功勞。因此,瓦特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瓦特的一生充滿著艱苦和斗爭,他走過的道路是多麼坎坷不平啊。他在艱苦和坎坷中為人類造了福,為人類前進,開辟了新的里程。瓦特十分重視學習和實踐。學習,豐富了他的智慧;實踐,結出了豐碩的成果。諾貝爾是聞名世界的大科學家、發明家,也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他發明的炸葯、雷管開創了人類征服自然的新紀元,以他身後龐大的基金所設的諾貝爾獎金,更使他飲譽世界。
艾爾弗雷德.伯哈德.諾貝爾於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一個貧困潦倒的工程師兼商人家裡。他的父親英莫紐?諾貝爾(人稱老諾貝樂)是一位富有才華的發明家和商人,曾創建瑞典第一家橡膠公司。
----------------------------------------------------------------------
就在諾貝爾出生的前一年,一場大火把家業燒了個精光,老諾貝爾的生意由此開始衰落,並在諾貝爾1歲時破產。被生活所迫,老諾貝爾後來不得不隻身離家到俄國從商謀生。
諾貝爾自幼勤奮好學,好奇心很強。到俄國後,為了學好俄文,他常常挑選一些俄文名著譯成瑞典文,再翻譯成俄文。後來他又用這種方法學會了英文、法文和德文。有一次,他父親的一位叫西蒙的教授請諾貝爾父子觀看硝化甘油爆炸力的試驗。錘子落在鐵砧上,受錘地的硝化甘油立即發生爆炸。小諾貝爾被這奇妙的現象迷住了。當他得 知這種爆炸力極強的東西可以用來開礦鑿山,但危險性極大無法使用時,就萌發了發明炸葯的念頭。
到16歲時,迫於生計,他不得不中斷學習,孤身遠渡重洋到了美國,在一家工廠當學徒。此後,他還曾到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等國的幾家工廠當過學徒。學徒期間,他每天在勞動10多個小時之後,仍堅持學習,困了就把腦袋伸到水龍頭下沖一沖。就這樣,他憑自學學到了不少的技術和科學知識,不但在科學、文學和哲學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而且在機械方面做出了好幾項革新,表現出了很強的獨創能力。
1854年,諾貝爾回到彼得堡,和父親一起,一邊從商,一邊從事炸葯的研製工作。一次,由於公司遇到了財政困難,父親派他去倫敦、巴黎,向當地銀行磋商貸款。結果是空手而歸,家業再遭破產。不得已,全家於1859年返回瑞典。
當時為了適應開礦山、發展工業和加強軍事力量的需要,許多化學家都在致力於炸葯的研製。炸葯的應用前景很廣闊,市場很大。諾貝爾父子看準了形勢,為了實現自己的發明願望,也為了重振家業,他們從事起如何利用硝化甘油巨大爆炸力潛能的研究。但手頭上缺乏資金,無法進行規模大的試驗。諾貝爾再次奉父命前往巴黎尋求貸款。這一次,他很順利,帶回了10萬法郎。用這筆錢,他們辦起了自己的工廠。
經過反復試驗,諾貝爾認識到,要使硝化甘油發生爆炸,只須把它加熱到170攝氏度至180攝氏度。為此,必須尋找出一種安全的引爆裝置。
1862年初夏,諾貝爾進行了一次探索性試驗。這次試驗獲得了成功。但是,引爆所用的火葯多而硝化甘油少,威力小成本高,沒有實用價值。 為了找到一種量少但能引爆硝化甘油的可靠物質,諾貝爾又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帶有極大危險性的實驗,但均告挫折。經過多次的失敗,諾貝爾發現了失敗的原因,並最終成功地發明了用少量的一般火葯,引爆硝化甘油的引爆物。這項"諾貝爾引爆法"的發明,使諾貝爾於1864年生平第一次獲得了由瑞典政府簽發的專利證。
這種炸葯的威力極大,在爆破工程中可以節省大量人力財力。因此,它剛一問世,就得到普遍運用。
諾貝爾的公司由此重新振興起來。 正當諾貝爾四處推廣由他發明的炸葯的時候,卻發生了一系列的意外爆炸事故,使人們對諾貝爾的新發明產生了懷疑和恐懼。瑞典政府下令禁止運輸炸葯,不準諾貝爾在陸地上試驗,法國、英國、葡萄牙等國也下令禁止製造、貯存和使用新炸葯,這使他的炸葯和公司陷入困境之中。 面對四面楚歌的形勢,諾貝爾決心走出困境。經過認真的多方思考和大量的秘密試驗,諾貝爾首先解決了硝化甘油的就地製造問題,以避免長途運輸中發生的爆炸危險。接著又集中精力研究硝化甘油的安全運輸方法。經過反復試驗,他終於找出穩定硝化甘油化學性質的方法,並且又利用硅藻土吸收硝化甘油的方法,制 成了兩種安全的硅藻土猛炸葯。為了解除人們的顧慮,挽回已經造成的不良影響,他親自到各地表演,用事實證明猛炸葯的爆破威力和安全性能。終於這種新型炸葯又一次被利用到了開礦和築路上。後來,就是這類炸葯炸穿了阿爾卑斯山,提前好幾年打通了長達14.5公里的隧道,節約開鑿費用500多萬元。諾貝爾也由此名揚天下,瑞典政府收回了當初的禁令,由驅逐變為歡迎,英國、法國、德國為他簽發了發明專利證。諾貝爾的公司終於又柳暗花明。
------------------------------------------------------------------------------
愛迪生小時並不聰明,但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喜歡追根問底.有一次,父親見他一動不動地趴在草堆里,非常奇怪地問:」你這是干什麼?」小愛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雞呀!」原來,他看到母雞會孵小雞,想自己也試試.父親又好氣又好笑,告訴他,人是孵不出小雞的.回家的路上,他還一個勁地盯著父親問:」為什麼母雞能孵小雞,我就不能呢?」從此,大家都說愛迪生是個」獃子」.有一次,為了想知道火的奧秘,他竟在鄰居谷倉里燃起一堆火,引起了一場火災.事後,他挨了父親一頓毒打.
愛迪生7歲時上學,當時學校課程設置十分呆板,還搞體罰.幼小的愛迪生對此十分不滿意.老師講得枯燥無味,引不起他的興趣.他功課學得不好,可腦子里卻裝著很多稀奇古怪的問題.同學們都說他笨,老師也說他是個低能兒.在學校學習不到3個月,他就被迫退學.這是他一生所受到的唯一的正規教育.
愛迪生的母親親自教孩子讀書寫字,不厭其煩地解答他所提出的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一次,母親給他買了本《自然讀本》,他立即被書上介紹的小實驗迷住了.他在家裡搞起了小實驗室,把零花錢都用在購買實驗用品上,一有空就做實驗.
愛迪生11歲時,到火車上當了報童.在得到列車長允許以後,他在行李車的一個角落裡,布置了一個簡單的小實驗室.一次,火車的震動把一瓶黃磷震翻在地,著起了火.火舌向行李堆舔去.愛迪生急忙脫下衣服撲打,拚命地喊:」救火啊!」大家聞聲趕來,把火及時撲滅了.列車長勃然大怒,狠狠地打了愛迪生一記耳光,並把他的實驗用品統統扔出車外,愛迪生的右耳被打聾了.
後來,愛迪生當了一名夜班報務員.一天清晨三四點鍾,他下班扛起白天從舊書店買來的幾十本書回住處.巡邏的警察遠遠看見他,疑心是小偷,就大聲喊他站住.可惜他耳朵聾,聽不見,仍然急急忙忙地趕路,警察以為他要逃跑,忙舉槍射擊.當呼嘯的子彈擦著耳邊飛過,愛迪生才站住了.警察追上來,一問才知道是個聾子,扛的全是舊書,不覺抽了一口涼氣,說:」算你有運氣,要是我的槍法准,那你白送了一條命!」
由於愛迪生對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1922年,他被評選為美國當代12大偉人中的第一名.
⑺ 古代發明家的故事有哪些
在東周中期以前,土木工匠們一直從事著原始的、繁重的勞動。直到有一位偉大的發明家利用他的智慧創造出許多靈巧的工具,他們才從那些枯燥乏味的勞動中解脫出來,他就是魯班。魯班是我國古代優秀的土木建築工匠之一,也是一個相傳有許多創造的傑出發明家。二千多年以來,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為「祖師」,受到人們的尊敬和紀念。
當你看到家裡使用的墨斗、刨子、鑽子,以及鑿子、鏟子等木工工具時,你或許會覺得這沒有什麼,但是在兩千多年前的奴隸社會時期,這都是了不起的發明,也正是由於這些發明的出現,才使得木工工匠的勞動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藝出現了嶄新的面貌。
魯班其人
魯班,姓公輸,名般,魯國人,由於「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因此人們常稱他為魯班。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後。是我國奴隸制社會經濟高度發展的時期,也是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歷史時期。當時,城邑建築和水利工種都有了相當的規模,鐵器已經逐步推廣到各個社會生產領域,大大推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社會生產的發展為奴隸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奴隸主貴族的統治日趨沒落,奴隸起義和暴動此起彼伏。奴隸主控制的官府手工業被沖破了,很多手工業奴隸獲得了解放,於是獨立的個體手工業者出現了。據說魯班就是這個時期得到解放的奴隸工匠,並且因此有了遊走各地、到處做工的自由。
鋸的發明
大家可能還熟記著小學課本中的那篇關於魯班發明鋸的文章吧。傳說,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很大的任務——建築一座大宮殿。這需要很多木料,但是工程限期很緊。魯班的徒弟們每天都上山砍伐木材,但是當時還沒有鋸子,只有用斧子砍,效率實在是太低了,而且徒弟們每天累得精疲力竭,可是木料還是遠遠不夠,耽誤了工程的進度。那個年代,完成不了奴隸主的任務是要受重罰的,魯班心裡非常著急,就親自上山察看。上山的時候,他偶爾拉了一把長在山上的一種野草,一下子手就被劃破了。魯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為什麼這樣鋒利?他把草折下來細心觀察,發現草的兩邊都長有許多小細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既然小草的齒可以劃破我的手,那帶有很多小齒的鐵條應該可以鋸斷大樹吧。於是,在他的想法加上金屬工匠的幫助下,魯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鋸——一把帶有許多小齒的鐵條。他用這個簡陋的鋸去鋸樹,果然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不管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從這個故事都可以得到這樣的一個啟發:實踐出真知,鑽研出智慧。
每個人的成功都是有著內部和外部的影響的。魯班工藝的不斷進步離不開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幫忙。魯班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班母」與「班妻」
你知道嗎:彈墨線用的小鉤又被稱為「班母」,刨木料時頂住木頭的卡口又叫做「班妻」,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魯班的母親和妻子也都從事生產勞動,並對魯班有很大的幫助。據說「班母」的由來是這樣的:魯班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線的時候,原來是由他母親拉住墨線頭的。後來經過多次實驗,母子倆在墨線頭上拴了一個小鉤,放線的時候,用小鉤鉤住木料的一端,就可以代替用手拉線,一個人操作就行了。從此,彈墨線不用再請母親幫忙了。後世木工便把這個小鉤取名為「班母」,以紀念這個創造。「班妻」的由來傳說是因為魯班刨木料起初是由他的妻子扶著木料,後來才改用卡口的緣故。
講述一個小插曲,根據《玉屑》上的記述:魯班成年累月在外給人蓋房,雨淋日曬,十分辛苦。他的妻子雲氏就動腦筋做了一把傘,讓魯班出門做工的時候帶上,可以遮日避雨。直到今天,傘仍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可見,魯班家庭還是對魯班有很大的影響的。
魯班的其他發明
魯班一生的發明創造很多。在《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都有所記載。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發明的。象木工使用的曲尺(也叫矩),是魯班創造的,所以又名魯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鑽子,以及鑿子、鏟子等工具,傳說也都是魯班發明的。
據《世本》上記載,石磨也是魯班發明的。磨,最初叫石豈(wei),漢代才叫做磨,是把米、麥、豆等加工成面的機械。人類進入農業社會以來,去掉穀物殼皮、破碎豆麥就成為人們日常的煩瑣勞作。早期採用的方法是用石頭把穀物壓碎或者碾碎,後來人們又把穀物放在石臼裡面用杵來春搗。這雖然是古代糧食加工工具的一大進步,但是仍然比較費時費力。接著,人們又發現與搗碎相比,研碎效果又好又省力。傳說魯班在勞動人民智慧的啟示下,用兩塊比較堅硬的圓石,各鑿成密布的淺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轉動,就把米面磨成粉了。這就是兩千多年以來我國各地廣泛使用的磨。磨的發明把杵臼的上下運動改變做旋轉運動,使杵臼的間歇工作變成連續工作,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魯班究竟怎樣發明磨的真實情況已經無從查考,但是從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距今六千到六千五百年前後的仰韶文化時期,已經有石輾棒和石制研磨盤。龍山文化時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已經有了杵臼。因此,到魯班的時代發明磨,是有可能的。
魯班不只是土木工匠的「祖師」,還是一個很高明的機械發明家。他製造的鎖,外面不露痕跡,機關設在裡面,必須藉助配合好的鑰匙才能打開。在《墨子.魯問篇》還有這樣的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就是說魯班製作的木鳥能乘風力飛上高空,三天不降落。據傳說,魯班還改進過車輛的構造,製成了機動的木車馬。這種木車馬由木人駕御,裝有機關,能夠自動行走。後世有不少科技發明家,如三國時候的馬鈞、晉朝的區純、北齊的靈昭、唐朝的馬待封、清朝的黃履庄等,都受這個傳說的影響,相繼朝這個方向探索過。現在看來,說木鳥可以飛三天,木車木馬可以自動跑得不見蹤影,未免過於誇張,帶有神話色彩。但是這也說明魯班的技巧在當時確是相當傑出的。作為我們後人,在要實現前人的美好夢想時,也要考慮當時的科技水平和自身的實際能力,避免受一些虛無飄渺的傳說所誤導,耽誤自己的大好前程。
據說,魯班在兵器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詣。據《墨子.公輸篇》記述,魯班曾經為楚國製造攻城用的「去梯」和水戰用的「鉤強」(又名「鉤拒」),在戰爭中都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後來他受了墨子的影響,不再製作這類戰爭的工具,專門從事生產和生活上的創造發明,造福於人民。
出身於世代工匠家庭的魯班在建築和雕刻方面的貢獻也很多。《述異記》上說,魯班刻制過立體的石質九州地圖。《列子.新論.知人篇》中關於魯班雕刻鳳凰的故事,更表現了他不怕譏諷、刻苦鑽研的精神。故事說,魯班想雕刻一隻鳳凰,還沒有雕成,就受到別人的譏笑,但是他沒有因此而停止工作,反而更加努力,終於刻出了神態逼真、栩栩如生的鳳凰。那些曾經譏笑過他的人,終於不得不佩服魯班的高超技藝和頑強努力的精神。
二千四百多年來,人們世世代代傳頌著魯班發明創造的故事。人們為了表達對他的熱愛和敬仰,把古代勞動人民的集體創造和發明也都集中到魯班的身上。因此,有關他的發明和創造的故事,事實上就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故事。他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象徵
⑻ 古代發明家故事簡短30字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
⑼ 古代發明家在玩耍中發明了哪些故事
在東周中期以前,土木工匠們一直從事著原始的、繁重的勞動.直到有一位偉大的發明家利用他的智慧創造出許多靈巧的工具,他們才從那些枯燥乏味的勞動中解脫出來,他就是魯班.魯班是我國古代優秀的土木建築工匠之一,也是一個相傳有許多創造的傑出發明家.二千多年以來,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為「祖師」,受到人們的尊敬和紀念.\x0d魯班其人魯班,姓公輸,名般,魯國人,由於「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因此人們常稱他為魯班.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後.是我國奴隸制社會經濟高度發展的時期,也是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歷史時期.當時,城邑建築和水利工種都有了相當的規模,鐵器已經逐步推廣到各個社會生產領域,大大推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社會生產的發展為奴隸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奴隸主貴族的統治日趨沒落,奴隸起義和暴動此起彼伏.奴隸主控制的官府手工業被沖破了,很多手工業奴隸獲得了解放,於是獨立的個體手工業者出現了.據說魯班就是這個時期得到解放的奴隸工匠,並且因此有了遊走各地、到處做工的自由.\x0d鋸的發明大家可能還熟記著小學課本中的那篇關於魯班發明鋸的文章吧.傳說,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很大的任務——建築一座大宮殿.這需要很多木料,但是工程限期很緊.魯班的徒弟們每天都上山砍伐木材,但是當時還沒有鋸子,只有用斧子砍,效率實在是太低了,而且徒弟們每天累得精疲力竭,可是木料還是遠遠不夠,耽誤了工程的進度.那個年代,完成不了奴隸主的任務是要受重罰的,魯班心裡非常著急,就親自上山察看.上山的時候,他偶爾拉了一把長在山上的一種野草,一下子手就被劃破了.魯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為什麼這樣鋒利?他把草折下來細心觀察,發現草的兩邊都長有許多小細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既然小草的齒可以劃破我的手,那帶有很多小齒的鐵條應該可以鋸斷大樹吧.於是,在他的想法加上金屬工匠的幫助下,魯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鋸——一把帶有許多小齒的鐵條.他用這個簡陋的鋸去鋸樹,果然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不管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從這個故事都可以得到這樣的一個啟發:實踐出真知,鑽研出智慧.\x0d每個人的成功都是有著內部和外部的影響的.魯班工藝的不斷進步離不開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幫忙.魯班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x0d「班母」與「班妻」\x0d你知道嗎:彈墨線用的小鉤又被稱為「班母」,刨木料時頂住木頭的卡口又叫做「班妻」,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魯班的母親和妻子也都從事生產勞動,並對魯班有很大的幫助.據說「班母」的由來是這樣的:魯班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線的時候,原來是由他母親拉住墨線頭的.後來經過多次實驗,母子倆在墨線頭上拴了一個小鉤,放線的時候,用小鉤鉤住木料的一端,就可以代替用手拉線,一個人操作就行了.從此,彈墨線不用再請母親幫忙了.後世木工便把這個小鉤取名為「班母」,以紀念這個創造.「班妻」的由來傳說是因為魯班刨木料起初是由他的妻子扶著木料,後來才改用卡口的緣故.\x0d講述一個小插曲,根據《玉屑》上的記述:魯班成年累月在外給人蓋房,雨淋日曬,十分辛苦.他的妻子雲氏就動腦筋做了一把傘,讓魯班出門做工的時候帶上,可以遮日避雨.直到今天,傘仍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可見,魯班家庭還是對魯班有很大的影響的.\x0d魯班的其他發明\x0d魯班一生的發明創造很多.在《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都有所記載.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發明的.象木工使用的曲尺(也叫矩),是魯班創造的,所以又名魯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鑽子,以及鑿子、鏟子等工具,傳說也都是魯班發明的.\x0d據《世本》上記載,石磨也是魯班發明的.磨,最初叫石豈(wei),漢代才叫做磨,是把米、麥、豆等加工成面的機械.人類進入農業社會以來,去掉穀物殼皮、破碎豆麥就成為人們日常的煩瑣勞作.早期採用的方法是用石頭把穀物壓碎或者碾碎,後來人們又把穀物放在石臼裡面用杵來春搗.這雖然是古代糧食加工工具的一大進步,但是仍然比較費時費力.接著,人們又發現與搗碎相比,研碎效果又好又省力.傳說魯班在勞動人民智慧的啟示下,用兩塊比較堅硬的圓石,各鑿成密布的淺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轉動,就把米面磨成粉了.這就是兩千多年以來我國各地廣泛使用的磨.磨的發明把杵臼的上下運動改變做旋轉運動,使杵臼的間歇工作變成連續工作,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魯班究竟怎樣發明磨的真實情況已經無從查考,但是從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距今六千到六千五百年前後的仰韶文化時期,已經有石輾棒和石制研磨盤.龍山文化時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已經有了杵臼.因此,到魯班的時代發明磨,是有可能的.\x0d魯班不只是土木工匠的「祖師」,還是一個很高明的機械發明家.他製造的鎖,外面不露痕跡,機關設在裡面,必須藉助配合好的鑰匙才能打開.在《墨子.魯問篇》還有這樣的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就是說魯班製作的木鳥能乘風力飛上高空,三天不降落.據傳說,魯班還改進過車輛的構造,製成了機動的木車馬.這種木車馬由木人駕御,裝有機關,能夠自動行走.後世有不少科技發明家,如三國時候的馬鈞、晉朝的區純、北齊的靈昭、唐朝的馬待封、清朝的黃履庄等,都受這個傳說的影響,相繼朝這個方向探索過.現在看來,說木鳥可以飛三天,木車木馬可以自動跑得不見蹤影,未免過於誇張,帶有神話色彩.但是這也說明魯班的技巧在當時確是相當傑出的.作為我們後人,在要實現前人的美好夢想時,也要考慮當時的科技水平和自身的實際能力,避免受一些虛無飄渺的傳說所誤導,耽誤自己的大好前程.\x0d據說,魯班在兵器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詣.據《墨子.公輸篇》記述,魯班曾經為楚國製造攻城用的「去梯」和水戰用的「鉤強」(又名「鉤拒」),在戰爭中都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後來他受了墨子的影響,不再製作這類戰爭的工具,專門從事生產和生活上的創造發明,造福於人民.\x0d出身於世代工匠家庭的魯班在建築和雕刻方面的貢獻也很多.《述異記》上說,魯班刻制過立體的石質九州地圖.《列子.新論.知人篇》中關於魯班雕刻鳳凰的故事,更表現了他不怕譏諷、刻苦鑽研的精神.故事說,魯班想雕刻一隻鳳凰,還沒有雕成,就受到別人的譏笑,但是他沒有因此而停止工作,反而更加努力,終於刻出了神態逼真、栩栩如生的鳳凰.那些曾經譏笑過他的人,終於不得不佩服魯班的高超技藝和頑強努力的精神.\x0d二千四百多年來,人們世世代代傳頌著魯班發明創造的故事.人們為了表達對他的熱愛和敬仰,把古代勞動人民的集體創造和發明也都集中到魯班的身上.因此,有關他的發明和創造的故事,事實上就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故事.他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