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溥儀發明

溥儀發明

發布時間:2021-12-23 14:17:21

❶ 溥儀到底有多不幸,為何說和他弟弟一對比,才知什麼是聰明

因為溥儀的弟弟一生過得自由而溥儀卻從小就做了傀儡還留下千古罵名。溥儀作為末代皇帝就註定了他這一生都是可悲的,可憐的他從未享受過一天快樂也沒有平常人家孩子所擁有的童年,時至今日還有著賣國求榮的罵名。這樣的溥儀何其不幸,但是同樣是愛新覺羅家族溥儀的弟弟卻比自己好的多。

溥儀並不想那麼累如果可以的話他只想和弟弟一樣過得平凡快樂。一直到溥儀晚年才得以實現這個願望因為中國選擇了寬恕他,晚年的他成為了一個花匠日子過得平凡而快樂。而溥儀的弟弟一生都過得很自在而且致力於教育事業後來更是被人們認可因此溥儀對這個弟弟更是羨慕不已。

❷ 誰能簡單清晰地描述末代皇帝溥儀的事

愛新覺羅·溥儀是秦始皇確立皇帝制度以來的最後一位君主,是清朝的亡國之君,1912年2月,他跌下統治地位的時候年僅六歲。1932到1945年間,他被日本關東軍蠱惑欺騙,充當偽滿洲國的傀儡元首,因此先後被蘇聯和新中國關押十四年之久。1959年蒙受特赦,1967年病逝於北京,當時的身份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無疑,末代皇帝溥儀是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是人類歷史上擁有非凡經歷和傳奇命運的特殊人物,然而,他身為皇帝卻沒有掌握過一天國家政權;長期處於政治漩渦中卻未發揮關鍵的作用;他是亡國之君和叛國罪人,最後成了新中國改惡從善的典型;作為一個歷史人物,他無疑是失敗者,但他的每一步失敗都伴隨著中國的崛起和人民的解放,而他最終也成了自豪的中國人民中的一員

❸ 愛新覺羅.溥儀那個年代有手機的嗎

沒有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號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如果追溯我們會發現,手機這個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現了。當時是美國最大的通訊公司貝爾實驗室開始試制的。1940年,貝爾實驗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謂的移動通訊電話。但是,由於體積太大,研究人員只能把它放在實驗室的架子上,慢慢人們就淡忘了。1973年4月,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工程技術員「馬丁·庫帕」發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機。

❹ 誰能告訴我從皇帝開始到清朝的溥儀,中間的朝代排列以及各個朝代的代表人物和事件

盤古氏

就是我們都熟知的盤古開天闢地故事的主人公,傳說天地是由盤古用斧開的,這一故事到了北魏,經酈道元傳入北方。從此,盤古由流傳於南方少數民族的神話,而發展成為傳說中的中華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

有巢氏的傳說在先秦古籍已有記載。他是傳說中發明巢居的人。這一傳說反映了我國原始時代由穴居而進入巢居的情況。

女媧氏

女媧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問》:「女媧有體,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媧的身體,是誰造出來的。傳說女媧煉七彩石補天,並造就了人類。,這是母系社會神話的反映。

燧人氏

燧人氏是傳說中發明鑽木取火的人,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記載。

伏羲氏

伏羲氏又稱包犧氏,他對人民的貢獻是很大的。「包犧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他還發明「結繩為網以漁」,造福於民。

神農氏

神農氏是傳說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國的太陽神,又說他是農業之神,教民耕種,他還是醫葯之神,相傳就是神農嘗百草,創醫學。傳說神農死於試嘗的毒草葯。

黃帝

黃帝是傳說中中華民族的始祖。姓公孫,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國於有熊,亦稱有熊氏。

皇帝生性靈活,能說會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擁為西北方游牧部族的首領。他聯合炎帝,打敗由蚩尤率領的九黎族的入侵,代神農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首領,成為「黃帝」。相傳黃帝時期有許多創造和發明,如養蠶、舟車、文字、音律、算數、醫學等。

歷史上堯,舜,夏,商,周,都是黃帝的後裔,故稱「軒轅後裔」,「炎黃子孫」。

顓頊

顓頊,姓姬,號高陽。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二十歲時,黃帝將帝位傳給了他。
即位後,進行政治改革,顓頊又進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黃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顓頊時,仍信奉巫教,雜拜鬼神。顓頊禁絕巫教,強令他們順從黃帝族的教化,促進了族與族之間的融合。他在位78年,死時90多歲,顓頊子孫很多,屈原就是自稱顓頊的後裔。

帝嚳

帝嚳,姓姬,號高辛,黃帝的曾孫。帝嚳在位時人才濟濟,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帝嚳在位70多年。

堯帝

堯帝,姓尹祁,號放勛。因封於唐,故稱「唐堯」,由於他德高望重,人民傾心於帝堯。他嚴肅恭謹,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團結族人,使邦族之間團結如一家,和睦相處。堯為人簡朴,吃粗米飯,喝野菜湯。自然得到人民的愛戴。

堯到年老時,由四岳十二牧推舉部落聯盟軍事首長繼承人,大家一致推薦了舜。堯帝把自己兩個女兒嫁給了舜,又對他進行了長期的考察,最後才放心的禪讓。

舜帝

舜帝,姓姚,傳說目有雙瞳而取名「重華」,好有虞氏,故稱虞舜。舜之父瞽叟,其弟名象。由於四岳的推舉,堯命他接替自己的首領職位,並把兩個女兒給他作妻室。《堯典》所記舜的主要事跡有:命後稷按時播植百穀;挖溝開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四凶族。舜知人善任選用能人,如舜任命了許多官職:命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命棄作後稷,主管農業;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舜為首領時,把各項工作都做的很好,開創了上古時期政通人和的局面,所以舜成為中原最強大的盟主。正如《史記》所雲:「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實際上,當舜之時,國家機器的雛形已經具備了。死後,禪位於禹。

大部分的意見是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稱為"三黃",黃帝.顓頊.帝嚳.堯帝.舜帝稱為"五帝",這些說法起源於春秋戰國.
夏朝帝王譜

夏禹 在位45年

禹姓姒名文命,是黃帝的玄孫。由於治水立了大功,被尊稱為「大禹」。他的父親治水不成而被殺,禹接替治水的工作,採取疏導的方法,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於成功。後繼舜為帝。稱國號「夏後」,故稱「夏禹」。他在塗山大會諸侯,建立了奴隸制國家的雛形,禹鑄造九鼎,象徵九州。虞在位45年死,葬於會稽山。

啟 在位29年
啟,姓姒名啟,大禹的兒子,大禹死後,啟即位為天子,夏啟即位後,在鈞台大宴各地首領。有扈氏對啟破壞禪讓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滿,拒不出席。夏啟發兵對有扈氏進行征伐,大戰於甘,有扈氏戰敗被滅。這次勝利,使新生的政權得到初步鞏固。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的國家。啟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歡飲酒、打獵、歌舞,而疏於朝政。
太康 在位29年
太康,夏啟的兒子,繼啟為王。他生活荒淫,朝政鬆弛,促使內部矛盾日趨尖銳,外部四夷背叛。。在他外出打獵時,有窮氏首領後裔乘機入侵,自己作了君長,史稱「太康失國」。
仲康 在位13年 仲康,太康的弟弟。即位後無力恢復夏的天下,這時後裔被他的親信寒浞殺死。寒浞自立為王。

在位28年
相,仲康的兒子。即位28年後,寒浞攻打他,相被殺。
少康
在位21年
少康,相的遺腹子。當寒浞之子澆派人去追殺少康時,少康逃到了有虞氏,當了有虞氏庖正(廚官)。舜的後人虞思把兩個女兒嫁給了少康,又給了少康土田和眾人,少康才站住了腳。
在寒浞代後羿、政局混亂之時,他收撫逃散人眾,整頓隊伍。終於推翻了入主夏國四十多年的有窮氏政權,史稱「少康中興」。少康是一位有作為的國王。
杼 在位17年
杼,少康的兒子。曾參加父親領導的恢復夏國的戰爭,並立下許多戰功。他發明了甲和矛,並大舉征伐東夷,取得勝利。

在位44年
槐,杼的兒子。他在位時社會經濟有所發展。
芒 在位18年
芒,槐的兒子。他在位時,開始了延續數千年的沉祭(即將祭物沉入黃河企求河神的庇護)。
泄 在位21年
泄,芒的兒子,他在位時,正式賜封九夷各部諸侯爵位。
不降 在位59年
不降,泄的兒子。在位59年後,讓位與其弟扃。
扃 在位21年
扃,不降的弟弟。
廑 在位21年
廑,扃的兒子。他在位時,夏國開始衰落。
孔甲 在位31年
孔甲,不降的兒子。司馬遷說「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亂」,可見孔甲是一位胡作非為的殘暴昏君。
皋 在位11年
皋,孔甲的兒子。
發 在位11年
發,皋的兒子。他在位時,各方諸侯已經不來朝賀了,夏王室內政不修,外患不斷,階級矛盾日趨尖銳。夏國進一步衰落。
桀 在位52年
桀,發的兒子。是歷史上有名的殘暴之君。暴虐嗜殺,夏桀即位後不思改革,驕奢淫逸,築傾宮、飾瑤台,揮霍無度。他日夜與妹喜飲酒作樂,百姓指著太陽咒罵夏桀。大臣忠諫,他囚而殺之。四方諸侯也紛紛背叛,夏桀陷入內外交困的孤立境地。終於被商湯所滅,結束了長達近500年的夏
商朝帝王譜

商湯 在位30年

商湯,姓子名湯。商的祖先契助大禹治水有功封於商地,商湯時建都於亳(今河南商丘)。他任用仲虺和伊尹為相,逐漸強大起來,又有夏桀殘暴無道,民怨沸騰,遂起兵征討夏,大敗夏軍,建立商朝。建國後又修《湯刑》,《明居》等法,比較關心民命。商湯即位17年踐天子位,為天子13年崩。

外丙 在位3年
外丙,商湯的兒子,在位3年卒。
仲壬 在位4年
仲壬,商湯子,外丙的弟弟,商王世襲是先弟後子,仲壬在位4年卒。
太甲 在位33年 太甲,商湯長孫,太丁的兒子。即位初,因「顛覆湯之典刑」,被伊尹放逐於桐宮,三年後改過復立,成為有成之君。這就是「桐宮悔過」的故事。
沃丁
在位29年
沃丁,太甲的兒子。沃丁在位29年。
太庚
在位25年
太庚,太甲子,沃丁弟。
小甲 在位36年
小甲,太庚子。
雍己
在位12年
雍己,小甲弟。商朝開始衰弱。
太戊 在位75年
太戊,雍己弟。太戊勤政修德,治國撫民,頗有振作。
仲丁 在位11年
仲丁,太戊子,即位後遷都於囂。
外壬 在位15年
外壬,仲丁弟,太戊子。
河亶甲 在位9年
河亶甲,太戊子,外壬弟,遷都於相。
祖乙 在位19年
祖乙,河亶甲子,即位後遷都於庇,商朝的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商朝又興盛起來。
祖辛 在位16年
祖辛,祖乙子,在位16年。
沃甲 在位20年
沃甲,祖乙子,祖辛弟。
祖丁 在位32年
祖丁,祖辛子。
南庚 在位29年
南庚,沃甲子,南庚遷都於奄(今山東曲阜)。
陽甲 在位7年
陽甲,祖丁子。「帝陽甲時,殷衰」。
盤庚 在位28年
盤庚,祖丁子,陽甲弟。盤庚遷都於殷,商朝自此稱殷商。遷都後,社會經濟得到較大發展,殷都成為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
小辛 在位21年
小辛,祖丁子,盤庚弟。商復衰。
小乙 在位21年
小乙,祖丁子,小辛弟。
武丁 在位59年
武丁,小乙子。武丁是盤庚以後最好的國王,政治改善,商朝復興,他年幼時,曾到民間生活了一段時間,深知民眾的艱難。他即位以後,勵精圖治,決意振興大業。他四齣征伐,對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國進行征討,戰爭的規模不小,往往動用數千兵力,最大的一次發兵一萬三千人。在這些征戰中,商王征服了許多小國,擴大了領土,也捉獲了大量俘虜。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青銅業,有了突破性進展,此外,在紡織、醫學、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
祖庚 在位7年
祖庚,武丁子。
祖甲 在位33年
祖甲,武丁子,祖庚弟。
廩辛 在位6年
廩辛,祖甲子。
庚丁 在位6年
庚丁,祖甲子,廩辛弟。
武乙 在位4年
武乙,庚丁的兒子。他在位4年被雷電擊死。
太丁 在位3年
太丁,武乙子。他在位時,周侯季歷(姬昌的父親)聲威較鎮,太丁忌憚,殺之。
帝乙 在位37年
帝乙,太丁子。帝乙時,商朝更加衰弱。以和親的方式與姬昌媾和。
商紂 在位33年
商紂,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紂相同,帝乙子。商紂為人聰穎,膂力過人。曾大舉攻伐東夷,取得勝利,為中原文化的傳播有一定的貢獻。但商紂為人殘暴,且好色無比。寵幸妲己,酷刑於民,大修宮舍,民不聊生。而此時西方周逐漸強大,終於滅商。紂王自焚而死。商亡。商紂與夏桀也成為了暴君的代名詞——「桀紂之君」。
西周帝王譜

歷史長河
帝王
帝王介紹
期間歷史事件

元前1097年登基
元前1046年去位
文王(姬昌)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1046年(在位51年)
文王姓姬名昌,父名季。在位51年,姬昌即位後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後被釋放。他禮賢下士,有姜子牙等名辰輔佐,為以後滅商打下基礎。據傳文王死時97歲。 暫無.

元前1046年登基
元前1043年去位
武王(姬發)8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1043年(在位3年)
武王姬發,父姬昌。即位後大舉伐商,並於牧野,大敗商軍,紂王自焚,商亡。根據最新的斷代工程確定,武王伐紂是在公元前1046年.武王建都於鎬京。史稱西周。之後在商王畿設三監治理,並繼續派兵征討商朝各地殘余勢力。同時,分封了一批同姓宗室或異姓功臣.克商二年後,武王病重死。 武王死時54歲。 暫無.

元前1042年登基
元前1021年去位
成王(姬誦)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1021年(在位21年)
成王姬誦,武王子,即位時12歲。由周公旦攝政。之中,平定武更(紂王子)叛亂,並大封諸侯。成王造東都洛邑。成王死時42歲。 暫無.

元前1020年登基
元前996年去位
康王(姬釗)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996年(在位24年)
康王姬釗,成王子。康王是一位有作為的周王,康王即位之初,在召公、畢公輔佐之下,繼續推行成王的政策,進一步加強了統治,同時,先後平定東夷大反,北征略地,並且西伐鬼方。斬獲眾多,僅俘人即數以萬計,故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史稱「成康盛世」。康王時,周朝較強盛。 暫無.

元前995年登基
元前997年去位
昭王(姬瑕)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997年(在位-2年)
昭王姬瑕,康王子。「昭王之時,王道微缺」,周國力開始下降,昭王南巡死於楚。 暫無.

元前976年登基
元前922年去位
穆王(姬滿)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922年(在位54年)
穆王姬滿,昭王子。穆王時作《呂刑》,是流傳下來的我國最早的法典。穆王是西周在位時間最長的周王。 暫無.

元前922年登基
元前900年去位
共王(姬伊扈)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900年(在位22年)
共王姬伊扈,穆王子。 暫無.

元前899年登基
元前892年去位
懿王(姬囏)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892年(在位7年)
懿王姬囏,共王子。懿王時,周室衰弱,外族入侵已無力抵抗。 暫無.

元前891年登基
元前886年去位
孝王(姬辟方)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886年(在位5年)
孝王姬辟方,穆王的兒子,共王的弟弟。 暫無.

元前885年登基
元前878年去位
夷王(姬燮)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878年(在位7年)
夷王姬燮,周懿王的兒子。夷王時,周天子與諸侯的矛盾尖銳化,夷王曾烹殺齊哀公。 暫無.

元前877年登基
元前841年去位
厲王(姬胡)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827年(在位36年)
厲王姬胡,夷王的兒子。厲王是一位暴君,對外戰爭屢敗,國勢日危。厲王橫徵暴斂,虐待百姓,還不讓國人談論國家政事。公元前841年,終於發生國人暴動。他竟被國人放逐。 厲王奔彘,

元前841年登基
元前828年去位
周,召(共和)
出生:不詳--死亡:不詳(在位13年)
周,召共和是指周定公與召穆公共同執政。此二人均為宗周的大貴族。 厲王奔彘,

元前827年登基
元前782年去位
宣王(姬靜)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782年(在位45年)
宣王姬靜,厲王的兒子。即位後針對周王室的內憂外患,進行改革。他內修政事,外廣征伐,取得成功,史稱「宣王中興」。 宣王中興,

元前781年登基
元前771年去位
幽王(姬宮生)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771年(在位10年)
幽王姬宮生,宣王的兒子。貪淫無道,為博寵姬褒姒一笑,竟「烽火戲諸侯」,從而亡國被殺。這就是「一笑傾國」的由來。
東周帝王譜

歷史長河
帝王
帝王介紹
期間歷史事件

元前770年登基
元前720年去位
平王(宜臼)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720年(在位50年)
東遷於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而周室弱,齊、楚、秦、晉開始強大 暫無.

元前719年登基
元前697年去位
桓王(林)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697年(在位22年)
平王孫,桓王三年,鄭庄公朝,桓王不禮。十三年,伐鄭,鄭射傷桓王,就是史書說的「箭射王肩」。 暫無.

元前696年登基
元前681年去位
庄王(佗)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681年(在位15年)
庄王四年,周公黑肩要殺庄王而要立王子克為王。辛伯告發,庄王殺死周公。王子克逃往燕國。 一鼓作氣(長勺之戰),

元前682年登基
元前677年去位
厘王(胡齊)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677年(在位5年)
庄王子.厘王三年時,齊桓公開始稱霸. 齊桓公稱霸,

元前677年登基
元前652年去位
惠王(閬)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652年(在位25年)
厘王子.即位初,庄王還有一子叫頹,而且很受寵。及惠王即位,頹聯絡眾大夫邊伯等五人作亂,計劃召燕國、衛國的軍隊討伐惠王。惠王逃至鄭國。頹稱王。鄭國、虢國國君大怒。四年,鄭國和虢國發兵討伐,殺死頹,又立惠王。惠王十年的時候,賜齊桓公為伯。 暫無.

元前651年登基
元前619年去位
襄王(鄭)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619年(在位32年)
惠王子.惠王王後生子叔帶,很受惠王寵愛,襄王也很畏懼他的勢力。三年,叔帶勾結戎、翟討伐襄王,襄王要殺叔帶,叔帶逃往齊國。齊桓公派管仲平滅威脅周朝的外戎,派隰朋平滅威脅晉國的外戎。襄王以上卿之禮款待管仲。管仲拒絕.於是管仲接受下卿之禮的款待,回國。九年,齊桓公卒。二十四年,晉文公卒。三十一年,秦穆公卒。 介子推與清明節,城濮大戰,崤之戰,

元前619年登基
元前613年去位
頃王(壬臣)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613年(在位6年)
襄王子. 暫無.

元前612年登基
元前606年去位
匡王(班)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606年(在位6年)
頃王子. 暫無.

元前606年登基
元前585年去位
定王(瑜)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585年(在位21年)
匡王弟.定王元年,楚莊王伐陸渾的敵人,第二年經過洛邑,讓人問周朝索要九鼎。定王讓王孫滿出使拒絕,楚兵退去。十年,楚莊王圍困鄭國,鄭伯投降,被放。十六年,楚莊王死。 一鳴驚人,

元前585年登基
元前571年去位
簡王(夷)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571年(在位14年)
定王子.簡王十三年,晉國國君厲公被殺,晉國人迎回在周朝的公子子周,立為悼公。 鄢陵之戰,

元前571年登基
元前544年去位
靈王(泄心)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544年(在位27年)
簡王子.靈王二十四年,齊國崔杼殺死齊國君庄公。 暫無.

元前544年登基
元前521年去位
景王(貴)
出生:不詳--死亡:不詳(在位23年)
靈王子. 專諸刺僚,

元前520年登基
元前520年去位
悼王(猛)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520年(在位0年)
景王子.景王喜愛兒子朝,但景王死後.國人立長子猛為王.但被子朝殺死. 暫無.

元前519年登基
元前476年去位
敬王(丐)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476年(在位43年)
景王子.子朝殺猛後自立,但是晉國擁立丐為敬王.但是子朝在周自立.四年後,晉國率諸侯擁敬王回朝.三十九年,齊田常殺其君簡公這就是有名的"田姓代齊",也就是從這起,齊國的國君不是姜子牙的後裔了,而是田姓,四十一年,楚滅陳。孔子卒。 柏舉之戰(孫子滅楚),卧薪嘗膽,田氏代齊,孔子去世,

元前476年登基
元前468年去位
元王(仁)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468年(在位8年)
敬王子. 暫無.

元前468年登基
元前441年去位
定王(介)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441年(在位27年)
元王子.定王十六年,三晉滅智伯,分有其地。這就是有名的"三家分晉".這是春秋和戰國劃分的標志.. 三家分晉,

元前441年登基
元前441年去位
哀王(去疾)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441年(在位0年)
定王長子.哀王即位三月,弟叔襲殺哀王而自立,就是思王。思王即位五月,少弟嵬攻殺思王而自立,就是考王。此三王皆定王之子。這里就將哀王,思王列在一起 暫無.

元前440年登基
元前425年去位
考王(嵬)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425年(在位15年)
定王之子.考王封其弟於河南,是為桓公,接替周公的官職。桓公死後,兒子威公代立。威公死後,兒子惠公代立,封他的小兒子在鞏這個地方,號東周惠公。 暫無.

元前425年登基
元前401年去位
威烈王(午)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401年(在位24年)
考王子.威烈王二十三年,正式給與韓、魏、趙諸侯的身份. 吳起變法,

元前401年登基
元前375年去位
安王(驕)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375年(在位26年)
威烈王子.即位這一年,楚國盜殺楚聲王 暫無.

元前375年登基
元前367年去位
烈王(喜)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367年(在位8年)
安王子. 暫無.

元前367年登基
元前321年去位
顯王(扁)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321年(在位46年)
烈王弟.顯王五年,秦獻公稱伯。四十四年,秦惠王稱王。其後諸侯皆為王 商鞅變法,孫臏龐涓鬥智,

元前320年登基
元前314年去位
慎靚王(定)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314年(在位6年)
顯王子. 秦滅巴蜀,

元前314年登基
元前256年去位
赧王(延)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256年(在位58年)
慎靚王子.王赧時東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 孟子,伊闕之戰,田單火牛陣破燕,屈原之死,長平之戰,竊符救趙,
春秋帝王譜

齊桓公
前685年即位,在位43年

齊桓公姜小白,齊國乃姜太公的封地,桓公是姜太公呂尚十二代孫,齊襄公弟。襄公死後,先公子糾回國即位,並用管仲為相,逐漸強國,是最早的諸侯盟主,在位43年,死於前643年。
晉文公(前698-前628)
前637年即位,在位9年

晉文公姓姬名重耳,晉國是周成王(周武王子)弟唐叔的封地,是周室宗親。重耳是晉獻公的次子,早年因怕被獻公殺出逃,周遊各國,嘗盡人間酸苦,直到前637年才回國即位,已經是62歲高齡了。他即位後注意發展農業,手工業,使晉國很快強盛起來。前632年在與楚國的城濮大戰中,大敗楚軍而名鎮天下,成為盟主,「退避三舍」的成語也出自這次戰爭。晉文公在位9年死,但晉國的霸業則長達80多年。
秦穆公
前659年即位,在位38年

秦穆公贏任好,前656年娶了晉獻公的女兒,與晉國結成秦晉之好,但秦國與晉國還是爆發了餚之戰,秦國打敗,穆公勵精圖治,用百里奚等人,終於於前624年打敗晉軍,遂霸西戎。
宋襄公
前650即位,在位13年

宋襄公姓子名茲父,宋國是商紂王兄微子的封地。襄公未即位就賢名原揚,即位後又一派盟主作風,號盟諸侯,單只有一些小國參加,襄公怒,發兵功楚,與楚國戰於「泓」,楚軍過河,宋將要半渡擊之,宋襄公不準,等楚軍過河後,列好隊,宋軍被楚軍大得大敗。宋襄公「以禮治軍」,貽誤戰機,被後人恥笑。
楚莊王
前613即位,在位22年
楚莊王姓羋名侶,楚穆王的兒子。庄王即位三年,不出號令,日夜淫樂。後經大臣伍舉諫言,勤理政事,三年而霸,這就是「一鳴驚人」的來歷。他任孫叔敖為相,整頓吏治,興修水利,楚強。先後征服大小國二十多個,成為中原霸主。
戰國帝王譜

秦孝公(前382-前338)
前361年即位,在位24年

秦孝公贏渠梁,秦獻公子,即位時秦國比較落後,遭東方各國歧視,他任用衛鞅為相,實行變法,即「商鞅變法」,鼓勵生產,論功行賞,實行連坐法等,大大加速了秦國廢除奴隸制的過程,國力提高很快,秦孝公死於前338年,時年45歲。他死後商鞅被殺,但變法的成果被繼承下來,秦國逐漸發展成為七國中最強大的國家。
齊威王(-前320)
前356年即位,在位36年

齊威王田因齊,齊國國王本是姜姓,是姜子牙的後人,齊威王的祖父廢掉齊王,自立為齊國主,齊威王即位時已三世。他很注意選拔人才,用孫臏為軍事,兩次大敗魏軍,並在馬陵射殺魏將龐涓,從此魏國一蹶不振。齊威王還從諫如流,鄒忌諷齊王納諫寫的就是齊威王。他在位36年,死於前320年。
魏惠王(-前319)
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

魏惠王魏塋,魏武侯子。即位時魏國是鼎盛時期,但在以後的戰爭中,大敗於齊國,開始衰弱,他死於前319年。
燕昭王(-前279)
前311即位,在位32年

燕昭王姬職,周召公三十八代孫。燕國在戰國七雄中最小,屢次敗於齊國,燕昭王發誓報仇,他以重金求賢才,招到樂毅等人,公元前284年,燕國聯合趙,楚,韓,魏諸國大舉伐齊,大敗齊軍,陷齊城七十餘。燕昭王死於前279年。
趙武靈王(-前295)
前325即位,在位27年
趙武靈王趙雍。趙國是經「三家分晉」後建立的諸侯國,趙武靈王即位時屢受匈奴侵擾,他進行改革,「胡服騎射」,獎勵耕戰,國力日強,前298年,他讓位與兒子何,後因內亂死於沙丘宮中,趙國大亂。
秦帝王譜

歷史長河
帝王
帝王介紹
期間歷史事件

元前247年登基
元前210年去位
秦始皇(贏政)8
出生:元前259年--去世:元前210年(在位37年)

秦始皇,姓贏名政,秦莊襄王異人的兒子。
從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國先後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統一天下。
統一全國後,自稱皇帝,他通過一系列的統一措施,建立了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實行郡縣制,統一度量衡等,在中國的歷史上都是重大的舉措。 秦滅韓趙,荊軻刺秦王,秦滅燕魏,秦滅楚,焚書坑儒,

元前209年登基
元前207年去位
秦二世(贏胡亥)
出生:元前230年--去世:元前207年(在位2年)
秦二世,姓贏名胡亥,始皇第十八子,始皇出巡死於沙丘,宦官趙高和丞相李斯篡改遺詔,立胡亥為帝,賜扶蘇死。 秦二世即位後,宦官趙高掌實權,實行殘無人道的統治,終於激起了前209年的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 二世胡亥於前207年被趙高殺死,時年24歲。 揭竿而起,
西漢帝王譜

歷史長河
帝王
帝王介紹
期間歷史事件

元前206年登基
元前195年去位
漢高祖(劉邦)8
出生:元前256年--去世:元前195年(在位11年)
漢高祖劉邦,字季,出身農民家庭,陳勝反秦起義,劉邦響應,自稱「沛公」,前206年,劉邦攻入咸陽,後又與項羽爭天下,經4年,打敗項羽。與前202年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劉邦在位12年,死於前195年,時年62歲。 垓下之戰,白登之圍,

元前195年登基
元前188年去位
惠帝(劉盈)
出生:元前211年--去世:元前188年(在位7年)
劉盈,劉邦的兒子,母呂後(雉)。劉盈為人軟弱,呂後專權。在位8年,死於前188年,時年24歲。 暫無.

元前188年登基
元前180年去位
呂後(呂雉)
出生:元前241年--去世:元前180年(在位8年)
呂後,姓呂名雉,劉邦妻子。她是劉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劉邦死後,惠帝立,呂後掌權,她手段殘忍,野心勃勃。惠帝死後,她先後選立劉恭,劉弘為帝,自己掌握實權,又大封呂氏家族。她死於前180年,時年62歲。死後,呂氏家族就被陳平,周勃一網打盡 暫無.

❺ 自從眼鏡發明以來,中國的皇帝有戴的嗎

至少溥儀就戴過。

❻ 溥儀時期還有科舉制度嗎﹖

溥儀時期還有科舉制度
1905年9月2日,隨著千呼萬喚始出來的一紙清帝諭令,在中國延續了1300年的科舉制度最終畫上了句號。

關於科舉的功過是非,歷來是霧里看花,莫衷一是。唐太宗李世民贊嘆科舉收羅了四海英才,「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近代西方人則把科舉稱為古代中國的第五大發明。而孫中山考察的結果是:「中國的考試制度,就是世界上最早最好的制度。」相反的責難卻更多,宋應星在其科學巨著《天工開物》中感慨地寫道:「此書與功名進取毫不相關。」康有為怒斥:甲午戰敗割地賠款全是八股考試惹的禍!李光耀更直言:科舉使中國被摒棄於西方偉大科學工藝發明和工業革命的門外……

百年後的今天,把科舉放在歷史長河中,我們也許可以更理智地審視這一特殊的考試制度。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職,宣布中華民國成立,又組織南京臨時參議院,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清政府手足無措,只得敦請已被罷黜但暗操兵權的袁世凱出山,任命他為內閣總理大臣。袁調動北洋軍,進攻武漢,壓迫革命派妥協。而投入反清陣營中的立憲派、舊官僚以至部分同盟會員也向袁世凱靠攏。革命派不能控制局勢,只好作出讓步,同意如果清帝退位,可由袁世凱出任大總統。袁隨即逼迫隆裕太後在接受優待清皇室的條件下交出政權。1912年2月清帝宣統退位,清王朝覆亡。
溥儀,是清朝第十二位君主,入關後的第十任皇帝;也是中國的末代皇帝。通稱宣統皇帝,也被稱為清遜帝。

❼ 如果溥儀在清朝全盛時當皇帝,會是一個怎麼樣的皇帝

愛新覺羅·溥儀清遜帝,名愛新覺羅·溥儀(公元 - 年),道光皇帝曾孫,醇親王載豐長子。光緒死後繼位,是清朝和中國歷史上的末代皇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改造成為新人,患腎癌而死,終年 歲。火葬,骨灰安放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側室,總理指示移放於正室,後又移葬華龍陵園。宣統帝溥儀,光緒三十二年( 年)正月十四日生於北京什剎海邊的醇王府。是道光皇帝的曾孫,光緒皇帝弟載灃的長子。光緒三十四年( )十月,慈禧太後和光緒同時生了重病。在光緒皇帝臨死前一天,慈禧太後也行將不起,由於光緒皇帝無後,慈禧太後在中南海召見軍機大臣,商量立儲人選,軍機大臣認為內憂外患之際,當立年長之人。慈禧太後聽後勃然大怒,最後議定,立三歲的溥儀為帝,並讓溥儀的親生父親載灃監國。大臣將此事告知光緒皇帝後,因為溥儀是自己的親侄子,又讓自己的親弟弟監國,光緒皇帝十分滿意。接著,光緒、慈禧在兩天中相繼死去。半個月後,溥儀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緒皇後隆裕和載灃攝政。第二年改年號為「宣統」就這樣溥儀登上了大清王朝末代皇帝的寶座。宣統三年( 年)辛亥革命暴發,次年 月 日,隆裕太後被迫代溥儀頒布了《退位詔書》,溥儀退居紫禁城中的養心殿,宣告了清王朝的滅亡和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結束。 年 月,張勛帶領辨子軍入京,和康有為等保皇黨一起,在 月 日宣布溥儀復辟。 月,在全國一片聲討中,溥儀再次宣告退位。 年 月 日,馮玉祥派鹿鍾麟帶兵入紫禁城,逼溥儀離宮,歷史上稱這為「逼宮事件」。溥儀搬進北府(載灃王爺的居處),繼而又逃進日本公使館。不久,被日本人護送到天津。 年 月 日,日本扶持溥儀為日本傀儡政權「滿洲國」的執政,建年號為「大同」。 年改國號為「滿洲帝國」,改稱皇帝,改年號為「康德」。 年 月 日,日本戰敗投降。 月 日,溥儀在沈陽准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 年 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 年 月 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特赦令說:「該犯關押已經滿十年。在關押期間,經過勞動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經有確實改惡從善的表現,符合特赦令第一條的規定,予以釋放。」從此,溥儀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年 月,溥儀被分配到北京植物院工作。 年被調到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任資料專員,並擔任人民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著有自轉《我的前半生》。 年,溥儀因患尿毒症病倒。周恩來總理聞訊,親自打電話指示政協工作人員,一定要把溥儀的病治好。後指示將他安排到首都醫院進行中西醫會診。在病情最危急時,周總理又指派著名老中醫蒲輔周去給他看病,並轉達周總理對他的問侯。後因醫治無效,於 年 月 日逝世,骨灰安放於八寶山革命公墓。在 年的 月 日,溥儀的骨灰遷葬到華龍陵園。華龍陵園位於河北省易縣清西陵崇陵旁邊,距離崇陵後圍牆僅 米,華龍陵園不是專門為溥儀建造的陵寢,而是一個由個人經營的商業性的公墓。溥儀只是占據了比較大的一份。溥儀葬入此陵園,不是政府行為,是由他的第五個妻子——李淑賢( 年去世)主持的。遭到愛新覺羅一室的普遍反對。溥儀史稱遜帝,也稱宣統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皇帝。

❽ 乾隆和溥儀是什麼關系

乾隆是溥儀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乾隆和溥儀中間隔的嘉慶皇帝、道光皇帝、咸豐皇帝、同治皇帝、光緒皇帝五代。

1、弘歷(1711—1799生)在位時間:1735年~1795年;

2、顒琰(1760—1820生)在位時間:1796年~1820年

3、旻寧(1782—1850生)在位時間:1820年~1850年

4、奕詝(1830—1861生)在位時間:1850年~1861年

5、載淳(1856—1875生)在位時間:1861年~1875年

6、載湉(1871—1908生)在位時間:1875年~1908年

7、溥儀(1906—1967生)在位時間:1908年~1912年

(8)溥儀發明擴展閱讀:

1、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禪位於第十五子顒琰。嘉慶四年(1799年)2月7日卒於紫禁城養心殿,享年89歲。廟號高宗,謚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葬於清東陵之裕陵。

2、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字耀之,號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

他是道光帝旻寧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3、愛新覺羅·溥儀的曾祖父母:

1)愛新覺羅·旻寧(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即清宣宗道光帝。

2)庄順皇貴妃烏雅氏,出生於道光二年(1822年)十月十六日,卒於同治五年(1866年)十一月七日。

❾ 古代君王中為何只有溥儀帶是眼鏡的,他之前就有眼鏡

其實在我國的君王之中也不僅僅是溥儀喜歡戴眼鏡的,而溥儀的祖先雍正也是戴著眼鏡的,並且對眼鏡的佩戴非常有講究,溥儀與雍正戴眼鏡的理由是相同的,兩人都是因為近視才戴的眼鏡。這也說明了在清朝雍正時期已經出現了眼鏡這一事物,但是眼鏡最早時期是出現在明朝,那時的眼鏡出產地是蘇州,而且在明朝的時候還有一位傑出的眼鏡創造技師,名叫孫雲球,為推動我國眼鏡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如今我們有很多人只知道古代的君王溥儀是戴眼鏡的,是因為溥儀是我國的末代皇帝,而且不管是影視劇還是溥儀的歷史照片中,溥儀都是戴著眼鏡出現的。而雍正帝因為他的政治上的功績,所以人們的關注點並沒有在雍正帝這一眼鏡控的癖好上。不得不說,雍正帝對眼鏡的喜好推動了眼鏡在我國歷史上的發展。

❿ 武則天有留下什麼發明沿用至今嗎

中國古代歷史上,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創立皇帝制度,再到清末溥儀退位,一共誕生了422位皇帝,而期間包括了秦始皇漢武帝這樣雄才大略的君主,同樣也有胡亥晉惠帝這樣的昏君,至於武則天,絕對是最特殊的那一個,她以一個女子的身份登上了皇帝之位。

而公元前705年,武則天去世,在她和唐高宗合葬的乾陵前,武則天並沒有將自己的墓碑寫上任何的字,這多少也表示了她的一種態度:是非功過,皆由後人評說。


然而等到閱卷的時候,他卻不知道鄭獬的名字,因此只好一份文筆極其像他的卷子淘汰掉,然而等到拆卷以後,考官才發現,自己拿錯了試卷,而鄭獬竟然被他提拔到了第一。而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武則天開創“糊名制”的優越性,在當時的情況下,一名女子能有如此見解,她能夠當上皇帝也就不足為奇了。

閱讀全文

與溥儀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