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梵文是誰發明的

梵文是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12-23 09:45:15

1. 中國有多少懂得梵語的大師

季羨林,1911年生於山東清平(今並入臨清市)。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趙氏,農民。叔季嗣誠。幼時隨馬景恭識字。6歲,到濟南,投奔叔父季嗣誠。入私塾讀書。 7歲後,在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附設新育小學讀書。10歲,開始學英文。12 歲,考入正誼中學,半年後轉入山東大學附設高中。 在高中開始學德文,並對外國文學發生興趣。18歲,轉入省立濟南高中,國文老師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譯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來舞筆弄墨不輟,至今將近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筆,全出於董老師之賜,我畢生難忘。" 1930年,考人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業方向德文。從師吳宓、葉公超學東西詩比較、英文、梵文,並選修陳寅恪教授的佛經翻譯文學、朱光潛的文藝心理學、俞平伯的唐宋詩詞、朱自清的陶淵明詩。與同學吳組緗、林庚、李長之結為好友,稱為"四劍客」。同學中還有胡喬木。喜歡"純詩",如法國魏爾蘭、馬拉梅。比利時維爾哈倫,以及六朝駢文,李義山、姜白石的作品。曾翻譯德萊塞、屠格涅夫的作品。大學期間,以成績優異,獲得家鄉清平縣政府所頒獎學金。

2. 什麼受梵文啟發命人著手創造

1300多年前,松贊干布受梵文的啟發,命人著手創制 文字,這種文字就是現代藏文的前身。

3. 華佗的名字來竟然源於印度梵文,那他的真名是什麼呢

我們每當誇一個醫生醫術高明的時候都會說:華佗在世。華佗不但妙手仁心,還發明了麻沸散以及最古老的外科手術。

這純粹是無稽之談,華佗早就被清清楚楚的記在《三國志》和《後漢書》里,陳壽離華佗生活的年代只有三四十年,這種低級錯誤更不會犯。所以華佗的名字與印度有關,但是他是實實在在的中國人,毋庸置疑。

4. 字是誰發明的

傳說倉頡在野外造字吧(漢字) 很古的古時候,人類的生產生活和動物沒有什麼區別,所以不需要有太多的交流,也就沒必要產生文字了。(當然,簡單的語言是有的,就像是現在的一些動物就有語言)但是!人就是人!由於人類大腦的奔騰般的發展,人類智慧在不斷增加,人們需要掌握的技能既有從祖先那裡總結來的也有從實踐里得來的,但是人一生不可能記住那麼多的知識,於是人類為了讓生存經驗保留下來就必須產生一種智慧傳遞的介質——文字。 很顯然,古文明中,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字(古印度的梵文,古巴比倫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唯一流傳至今的漢字)。至於,我們一般認為漢字是倉頡創造的,而根據是個傳說...至於其他大部分的文字,都是由於各地區的人根據自己的習慣來書寫的,可以說是個根據經驗總結出來的,當地人認可的文字寫法,沒有誰能獨自發明一種文字來讓人們使用(人們學習起來就相當費勁了,何況推廣)。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廣西的壯族人本來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現在的壯族文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根據漢語拼音發明的。(所以人民幣上的壯族文字看上去是漢語拼音字母,就是這里的原因

5. 是誰創造了喇嘛文

所謂的藏傳佛教,根據學術界學者們依據史實考證後所提出的結論:所謂「密教的佛法」,在唐朝時,乃是陸陸續續的由印度、尼泊爾與中國等三方面所傳入的「佛法」,再加上西藏當地民間宗教苯教的教義,所形成的一種混合式的宗教,就是西藏的密教。

中外各大學機構的研究學者均指出:早期從印度、尼泊爾所傳入西藏的所謂「佛法」,在傳承 佛之正法這一方面來說,已經混合了印度教的性力思想與崇拜鬼神、神奇感應的教義,因此在本質上,已經不是當初 釋迦牟尼佛所傳授的佛教法義了;

另一方面,密教也吸收了西藏當地自古以來就流行的苯教九乘經典法義,以及各種密咒、護法神只與雪山神靈崇拜信仰的法義;第三方面,由中國傳入藏地的佛法,則是偏向於佛像與佛經,缺少真正了義的第一義諦真修實證的佛法行門,復加上當地西藏有輕視中國佛教法義的傾向,因此可以說中原禪宗的佛法,對於西藏密教的影響力是微乎其微。

總的來說,密教除了接受印度教中的性力派淫樂法、舊婆羅門教及中國顯教的佛像經書等等之外(不包含中國佛教的修證行門),也吸收了藏地各地方自古以來就存在的苯教各種宗派所傳揚的種種教義。因此,西藏密教當年其實是在如此大雜燴的情形下,經由松贊干布、赤松德贊、巴.賽曩、寂護、蓮花生、智慧光、月稱、寂天、阿底峽等人,再經由晚期的八思巴、宗喀巴、達賴喇嘛等人的努力宣揚之下所長成的宗教。

在這期間,各教派為了能夠增長自己在世俗上與宗教界的勢力,莫不極端地擴大自宗自派領導人的個人聲望與領袖魅力,極力實行造神運動,藉以招攬群眾的支持。因此,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各教派之間,莫不大量地進行誇大渲染故事、神化人格與製造假經典的工作,目的只為了要能夠壓倒他派,讓自己的宗派能夠奪取世間的權力與財富,與帝王國主爭奪世間資財,這就是西藏密宗種種密續的由來。

譬如《楞嚴經》卷六之末,佛開示雲:《阿難!……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淫。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凈明誨。……》

顯教菩薩絕不向人說言:淫行得成佛道。返觀密教,既自倡言「淫慾第四喜之貪求、可以即身成就佛道」,則必墮落魔道,違 佛第一清凈明誨。

顯教菩薩必定令人素食不殺,慈愍眾生;密教宗喀巴等古今上師則又倡言:食肉無罪,且可藉以超度眾生。復以五肉供諸化現為佛菩薩像之鬼神羅剎…等,不斷殺生,違佛第二清凈明誨。

顯教菩薩必令世人廣修布施而獲來世之財報;密教上師則以觀想而修福德,及以火供而修財神法,欲求違於布施之因果、而由鬼神之力獲得此世之不當利得,則是竊盜他人本所應得之資財果報,成就竊盜重罪,偷心不除,違佛世尊第三清凈明誨。

顯教菩薩證果已,終不向人倡言:已得某地、已經成佛。密教上師則一向常作種種大妄語,以諸外道法代替佛說之法--未證如來藏而自言已證如來藏,未悟般若而言已悟般若,未證解脫果而言已證解脫果,未證諸地而言已證諸地,未證佛果而言已成佛果,如是大妄語等,違佛第四清凈明誨。

如是密教邪謬之法,害人害己--害人非唯一世,遺害今人後人於無量世受地獄尤重純苦,經歷多劫,慘痛無比。

6. 古印度的梵文的詳細介紹!急!

梵語(संस्कृता वाक्,saṃskṛtā vāk, 簡稱 संस्कृतम्,saṃskṛtam)是印歐語系的印度-伊朗語族的印度-雅利安語支的一種語言[3],是印歐語系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和拉丁語一樣,梵語已經成為一種屬於學術和宗教的專門用語。

印度教經典《吠陀經》即用梵文寫成。其語法和發音均視作一種宗教儀規而得以絲毫不差地保存下來。19世紀時梵語成為重構印歐諸語言的關鍵語種。古印度相信梵文是由梵天發明[4]

梵語是印歐語系的印度-伊朗語族的印度-雅利安語支的一種語言。與它關系最密切的上古語言是伊朗語支的古波斯語和阿維斯陀語[5]。在印歐語系范圍內,梵語同噝音語言(特別是斯拉夫語言和波羅的語言)還有希臘語共享相同的特徵性語音演變[6]

已證實的最早梵語文本是印度教的梨俱吠陀,定位在旁遮普地區,時間為公元前第二個千年的中後期。雖然找不到這么早期的文本,但學者確信文本的口頭傳播是可靠的,並且認為這是對宗教傳承至關重要的儀式文獻[7]

要探討從梨俱吠陀到波你尼時代(大約公元前四世紀)梵語的發展,可以考察印度教其它文本,如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闥婆吠陀、梵書和奧義書。在此期間,這門語言的威望、它的神聖用途及其正確發音的重要性,形成了一股強大的保守力量,防止梵語像普通語言一樣隨時間而演變[8]

現存最古老的梵語文法是波你尼的《八篇書》,大約於公元前四世紀成形。它本質上是規范性文法,就是說它定義(而非描述)了正確梵語的用法,盡管它包含了描述成分,但大多是處理在波你尼時代已經廢棄了的某些吠陀形式。

這里所說的「梵語」不作脫離於其他語言的特殊語言看待,而是視作講話的高雅純正或完美方式。通過梵語文法家如波你尼的精密分析,梵語的知識在古印度是社會等級層次高和教育程度高的標志,並主要教授給高等世襲階級的成員。梵語作為古印度的學術語言,與俗語同時共存,而俗語演化成了中古印度-雅利安語方言,並最終演化成了當代的各種印度-雅利安語言。

吠陀梵語

波你尼所定義的梵語是從更早的「吠陀」形式演化出來的。學者經常把吠陀梵語和古典或「波你尼」梵語區分為不同的方言。盡管它們非常類似,但在音韻、詞彙和語法幾方面,本質上有所不同,令學者難以理解吠陀。吠陀梵語是吠陀的語言,用它撰寫的,有一大批贊美詩、咒語(本集)、神學討論和宗教哲學討論(梵書、奧義書),是印度教的最早宗教文本。現代語言學家認為梨俱吠陀結集的韻律贊美詩是最早的,是眾多作者的作品,經歷多個世紀的口頭傳承,終獲記錄為文字。奧義書標志著吠陀時期的結束,它形成了吠陀文集傳統編撰的最後部分。目前的假定是:吠陀形式的梵語存活到公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大約在這個時期梵語開始從宗教和學習的第一語言轉變為第二語言,這標志著古典時期的開始。

古典梵語

近兩千年來,梵語深深影響著南亞、中亞、東南亞,其影響甚至滲至東亞地區[9]後吠陀梵語其中一種形式,頗為重要,可以在印度神話—《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的梵語文本中找到。在這些史詩,用語偏離波你尼規定,相信是受到俗語的干擾,或者是革新而致,而不是因為它們早於波你尼[10]。傳統梵語學者稱這些偏離現象為 ārṣa(意:「出自聖哲的」),這是對古代作者的傳統稱謂。在某些地方,用語也比嚴謹的古典梵語更為通俗。此外,學者還提出一種叫做佛教混合梵語的語言,原本是佛教俗語文本,其後或多或少收了一點古典梵語,演變成了獨特的語體[11]

據 Tiwari (1955)所指,古典梵語有四大方言,即 paścimottarī(西北部),madhyadeśī(中部),pūrvi(東部)和 dakṣiṇī(南部,於古典時期冒起)。前三者的前身甚至可在吠陀梵書中驗證得到,以第一種為最正宗(Kauṣītaki Brāhmaṇa, 7.6)。

歐洲學術

在歐洲,梵語的學術研究,由德國學者陸特(Heinrich Roth,1620-1668年)和漢斯雷頓(Johann Ernst Hanxleden,1681-1731年)開創。後來威廉·瓊斯發現印歐語系,也要歸功於對梵語的研究。此外,梵語研究,也對西方文字學及歷史語言學的發展,貢獻不少。

1786年2月2日,亞洲協會在加爾各答舉行。會中,威廉·瓊斯發表了下面這段著名的言論:

「梵語盡管非常古老,構造卻精妙絕倫:比希臘語還完美,比拉丁語還豐富,精緻之處同時勝過此兩者,但在動詞詞根和語法形式上,又跟此兩者無比相似,不可能是巧合的結果。這三種語言太相似了,使任何同時稽考三者的語文學家都不得不相信三者同出一源,出自一種可能已經消逝的語言。基於相似的原因,盡管缺少同樣有力的證據,我們可以推想哥德語和凱爾特語,雖然混入了迥然不同的語匯,也與梵語有著相同的起源;而古波斯語可能也是這一語系的子裔。」

復興努力

1991年印度人口普查報告了49,736名流利的梵語使用者。自從1990年代,對復興口頭使用梵語的努力已經加強了。很多組織如「Samskrta Bharati」引領著說梵語講習班來普及這門語言。印度的「CBSE」(中學教育中央委員會)已經使梵語在它所控制的學校內成為第三語言(盡管學校可選擇接受與否,但其他兩個選擇是這個邦自己的官方語言)。在這些學校中,梵語是5到8年級的選修課。對於隸屬於 ICSE 委員會的學校也是這樣,特別是在官方語言是印地語的邦之中。唯一採用梵語的日報《Sudharma》在印度邁索爾從1970年開始出版。自從1974年,在所有印度廣播電台中都有了梵語的每日短新聞廣播。

在一些印度村莊中,所有種姓的居民以梵語為母語,這包括了:

  1. 卡納塔克邦的 Mattur[32]
  2. 中央邦的 Rajgadh 行政區的 Jhiri[33]
  3. 拉賈斯坦邦的 Banswada 行政區的 Ganoda[34]
  4. 北方邦的 Bagapat 行政區的 Bawali
  5. 中央邦的 Narasinhpur 行政區的 Mohad
梵文對漢語的影響

許多漢語和藏語的辭匯,是從梵文佛典直接音譯過來的,例如佛、禪、菩提、「菩薩」、辟支佛、阿羅漢、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涅槃」、「剎那」、波羅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由於對梵語語音的研究,引起了中國隋唐以來對中文音韻的研究,漢語語音的反切方法,就是由分析梵語聲母與韻母的結構而產生的。通過梵字的讀音來了解漢字的發音,是漢語音韻研究的一種方法,詳見對音。

計算語言學

曾有人提議使用梵語來交流和傳播知識,比如使之成為機器翻譯和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元語言,因為它有比較嚴格的結構體系。[35]

嚴格的古典梵語是從古老和豐富的吠陀梵語中提煉出的正規化表達形式。這種結構嚴謹的古典梵語文法從梵書階段就已經開始,直到波你尼的時代仍未徹底完成,但那時這門語言已經脫離了普通使用。

7. 最早發明藏文的是

藏文的發明者 - 吞彌·桑布扎 吞彌·桑布扎是藏文的創制者和藏文文法學家。也稱通密·散布刺或土彌·桑布札。生年卒不祥,無法可考。公元七世紀,他降生於涅地(雅魯藏布江南岸西藏山南地區隆子縣,也有說是出生於尼木縣吞彌家族中)。吐彌為地名,(也有說吐彌為氏族名,原名阿努)桑布扎是梵音,意為西藏賢哲,是印度人對他的尊稱。其父親叫吞彌阿努,是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御前大臣。母親名叫阿孥。 根據藏族史籍記載,吞彌·桑布扎是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617—650)時七賢臣之一。官至御前 大臣。曾奉命帶領16名藏族青年,攜許多黃金,途經異國的奇禽猛獸禁區,克服熱帶氣候的不適,堅 持前往天竺,拜師訪友,受業於天智獅子和婆羅門利敬,學習古梵文和天竺文字。敬重佛法,精研佛 學。 吞彌·桑布扎在天竺學業期滿返藏後,根據藏語實際,從梵文的26個母音中挑出(i)(u)(e)(o)4個創制了符號式的藏文母音字母。又從梵文34個輔音字母中,取掉了5個反體字和5個重疊字,又在輔音字母中補充了母音「啊」字,補充了梵語迦、哈、稼、夏、恰、阿(音譯)等6個字,制定出4個母音字母及30個輔音字母的文字。又根據梵文蘭查字體創制藏文正楷體,又根據烏爾都字體創制草書體,被藏族人民奉為「字聖」。藏文史料記載,吞彌·桑布扎創制藏文後,即獻藏文頌詞一首給吐蕃王松贊干布。他很高興,贊賞不止。為了帶動全臣民們學習文字,贊普首先拜他為師,在瑪如宮閉門不與外界接觸,潛心專習藏文聲明學與其它文化三年之久,松贊干布十分崇敬吞彌·桑布扎,但有些大臣則認為贊普不應該如此敬重他,於是吞彌·桑布扎反言道:「在雪域之地,除我外還有誰是首位宿學造字?」從而說服了某些大引導的不滿情緒,使在全藏區上下掀起學習藏語文之高潮。 吞彌·桑布扎創制藏文後又著有《三十頌論及相轉論》即《文法根本三十頌》、《文字變化法則》即《文法性別用法》等語言文法著作8種,今倖存《三十頌》和《性入法》兩種,既是最早的藏文文法經典,又是今天必讀之教科書。吞彌·桑布扎不僅在語言學、文字學和文法學上頗有建樹,獨樹一幟,同時還是一位偉大的翻譯家。他翻譯了《二十一顯密經典》、《寶星陀羅尼經》、《十善經》、《般若十萬能頌》、《寶雲經》、《寶篋經》等二十多部梵文經典,開了藏譯佛經的先河。有很多譯經後來被人收入在《大藏經·甘珠兒》中。譯自天竺、漢地、尼婆羅、克濕彌羅和於填等地的佛教經典著作和各種文化論著被譯成藏文,使之成為藏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知識。
麻煩採納,謝謝!

8. 漢字是誰發明的

倉頡,稱蒼頡,復姓侯剛,號史皇氏,軒轅黃帝史官,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據野獸的腳印研究出了漢字,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裡牲口的數目、屯裡食物的多少。倉頡這人挺聰明,做事又盡力盡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裡都有了譜,難得出差錯。

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當時又沒有文字,更沒有紙和筆。怎麼辦呢?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繩子打的結代表每個數目。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

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裡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法子挺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

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幹,叫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統叫倉頡管。倉頡又犯愁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怎麼才能不出差錯呢?

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群;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只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

倉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著地上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

黃帝知道後,大加贊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這么,形成了文字。

(8)梵文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的歷史,現存最早可識的成熟漢字系統是商代的甲骨文。漢字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復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的例外,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漢字是意音文字,一個漢字通常表示漢語里的一個詞或一個語素,這就形成了音、形、義統一的特點。漢字是由筆畫構成的方塊狀字,所以又叫方塊字。

如「車」「上」「明」等,「車」「上」「明」用字的形體來直接表達語言里的詞義;「問」既能表意又能表音,「門」表音,「口」表意。

漢字在幾千年的演變過程中形成了「漢字七體」,即: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9. 請問梵文的來歷

人類文化史上,文字的出現是破天荒的大事。人類最先有了語言,文字是後出的。語言可以在人的流動中形成,而文字則必須在相對穩定的靜態環境中才能出現。現在世界上存在的和發現的全部文字都是農業區創造的,游牧民族只有進入農區和農民混合後才會在創造文字上做出貢獻。迄今為止,已經解讀的最古字母是比布魯斯字母,又稱腓尼基字母。公元前2000年代初,閃米特游牧民族的一支腓尼基人到達地中海東岸,即今的黎巴嫩、敘利亞一帶,和當地農業土著混合,結束了流動生活,建立了許多城邦,像烏加里特、俾布羅斯、西頓、推羅,就在這些城市,創造了腓尼基文字。雅利安游牧民族和印度土著混合後創制了印度古代書面語梵文,由最初的婆羅米字母,經過長期演變,在七世紀形成天城體梵文字母,沿用至今。
(摘自:http://column.bokee.com/86644.html)

梵 fàn 〈形〉
(1) (形聲。從林,凡聲。本義:梵梵:草木茂盛的樣子)
(2) 同本義 [lush] 梵,即芃之俗體。――清·鈕樹玉《說文新附考》
(3) 梵語Brahmā音譯詞「梵摩」、「婆羅賀摩」、「梵覽摩」之省,意為「清凈」、「寂靜」 [quiet] 凈修梵行。――《妙法蓮花經》
(4) 又如:梵心(清凈之心);梵志(以清靜為志);梵門(清凈的法門);梵事(清凈的佛事)
(5) 佛經原用梵文寫成,故凡與佛教有關的事物,皆稱梵 [Buddhist]。如:梵言(佛經);梵境(佛的境界);梵樓(佛教的樓閣);梵磬(佛寺之磬);梵學(佛學)
(6) 梵文為古印度書面語,故對印度等地的事物,常冠以梵字,以示與中華有別 [Sanskrit]。如:梵本(梵文書寫的佛經原本);梵表(梵方。指印度);梵志(印度古代四個種姓之一,指婆羅門);梵俗(印度風俗)

梵 fàn 〈動〉
誦經 [patter]。如:梵響(梵聲,念佛誦經之聲);梵誦(佛教誦經);梵唄(梵音,作法事時的歌詠贊頌之聲)

梵 fàn 〈名〉
(1) 誦經聲 [patter] 午梵隔雲知有寺,夕陽歸去不逢僧。――宋·王安石《游鍾山四首》
(2) 姓

梵 fàn ㄈㄢˋ
關於古代印度的:~語(印度古代的一種語言)。~文(印度古代的文字)。
鄭碼:FFQD,U:68B5,GBK:E8F3
筆畫數:11,部首:木,筆順編號:12341234354

梵剎 fànchà [Buddhist temple] 佛寺;寺院
梵教 fànjiào [Brahmoism]梵社的教義和實踐
梵語,梵文 fànyǔ,fànwén [Sanskrit] 一種古印度語言,正如印度語法家(如帕尼尼Panini)所描述的,是印度和印度教的古典語言

[參考資料:《現代漢語詞典》(漢英雙解版)]

10. 梵文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梵文是印度的。印度的語言有超過150種,其中有文字的有15種之多,而梵語是其中之一,文字為梵文。

閱讀全文

與梵文是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