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閱讀的個性化和創造性

閱讀的個性化和創造性

發布時間:2021-12-23 09:02:12

『壹』 怎樣理解閱讀的創造性與個性化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新課程這樣提出的目的主要是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獨到體驗和見解,發展學生的批判思維,培養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進行閱讀,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培養出符合我們時代要求的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同時也指出了我們現在的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那就是,老師認真鑽研教材、閱讀教參,體會文章思路,然後寫出教案。其主要內容是:課堂上提哪些問題,這些問題的標准答案,跟這些問題、答案配套的板書提綱。教師的教學過程就是亦步亦趨地實施自己教案的過程。在這一模式下,學生不可能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只能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總之,學生的任務就是「配合」老師順利地實施教案。這樣的閱讀教學不是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而是把學生看成被動盛受的容器;不是要求學生進行閱讀創造,而是對課文的同構解讀;不是要求學生有自己的獨立見解,而是對教師「權威」答案的完全認同。這種把學生捆起來齊步走的做法,泯滅了學生的個性,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天賦。
首先,閱讀活動應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學生在閱讀活動中應具有自主性、獨立性。教師應留給學生自主的閱讀時間、自主的閱讀機會和自主的閱讀權力,引導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閱讀原文上,並以原有知識結構為底座,獨立地進行不同層次的讀,在讀中積極思考、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一個目標一個目標台階式地前進,進而完成全程閱讀。當然,強調閱讀活動中學生的自主性,並不是要教師放棄對於閱讀活動的指導權。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作用不是去代替學生分析課文,而是設置一些開放情境的問題,提供一些線索,及時對閱讀活動進行引導、點撥,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個性化的行為。
其次,選入教材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精品,其豐富的內涵常使文章言已盡而意無窮。就是同一篇文章,學生讀後也會有不同的體會,也就是說同樣一篇文章,它的中心是多元的,不是唯一的。老師若能允許學生有個人情感地表達閱讀結果,就有可能出現「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閱讀效果,就有可能超越文本,產生出新的閱讀創意,拓展出新的思維空間,從而提高閱讀質量。
再次,個性化閱讀是一種擁有批判意識的閱讀觀。學生要想在閱讀活動中有所創新,有獨到的體驗,必須首先學會批判地接受、學習課文。一切創造都來源於懷疑,懷疑精神就是一種批判意識。個性閱讀活動中的批判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敢於批判課文的內容和觀點,並陳之以理;二是敢於批判教師的觀點和錯誤,敢於向教師提出質疑,與教師展開關於閱讀體驗的交流和討論。所以,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經常性地樹立一些靶子,讓學生提出問題,展開討論,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閱讀,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最後,在閱讀活動中,要把評價的權利下放,採取延時評價,讓評論首先由學生自己作出。對於學生不同的看法,哪怕是錯誤的,都要給予寬容與理解,不以統一的標准來框定學生的思維,扼殺學生的個性和創新意識。同時,教師和其他學生對於學生的自主評價應給予熱心反饋,使這種自我評價更為客觀,更符合實際,從而激發學生參與評價的興趣,提高評價的積極效果,使學生獲得鼓舞、鞭策,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起創新的思維,使課堂教學知情相融。
總之,個性化閱讀以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基礎,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獨到體驗和見解,發展學生的批判思維,培養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進行閱讀,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貳』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的結題報告怎麼寫

一. 課題提出的背景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著三個十分突出的問題:一是閱讀量明顯不足,課本基本上成為學生閱讀的唯一文本;二是過分強調完整的閱讀知識的傳授,雖然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但也往往使學生局限於對知識貯存而導致知識的僵化;三是線性安排閱讀能力,如,按「怎樣讀懂一篇課文」的要求,將閱讀能力分解為聯繫上下文解詞、分段歸納段意、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等這幾個方面。這樣的安排不僅把閱讀教學引入了繁瑣分析、機械訓練的死胡同,而且,這樣的安排本身就違背了學生閱讀能力發展的規律,造成學生一味依賴教師的傳授和灌輸,成為知識的「貯存器」,喪失了個性的健康發展。

《語文課程標准》力糾時弊,強調在獨立閱讀過程中發展個性。它明確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樣的閱讀教學就不能靠灌輸和機械訓練來實現,它要求學生必須成為真正的閱讀主體,教師是學生閱讀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對話關系。新的課改理念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觀和課堂教學觀的變革。於是在市教育學會的指導下,我校申報了《「個性化閱讀」方法指導的研究》的課題,為的是把教學研究落到實處,真正達到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最終目的,並使之深入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構建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及其相對應的教學方式,培養創新型人才,提高教師綜合素質,使教師從教書匠向科研型的教師轉變。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已被廣大教師和學生所接受,並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為新的課程改革奠定了實踐基礎。

二. 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言:「導者,乃千方百計讓學生自求得之,率卒底於不待教師教授自謂也。」指導學生個性化閱讀,教師的有效引導,「千方百計讓學生自求得之」尤為重要。個性化閱讀的第一要義是自主閱讀,沒有讀者的自主,所謂個性化閱讀當然無從談起。自主閱讀是創造性閱讀的前提,只有富有創造的閱讀,才是真正意義的個性化閱讀。為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主要的是培養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使其自主閱讀、創造性閱讀。這是我們進行此課題研究的理論依託。

2.基於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水平,教師教學需要在恰當的時機提出深淺適度的問題,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把握,並在此基礎上通過精緻的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恰當的聯想和想像,表達豐富而獨特的感受與體驗。其二,當學生發表個性化的體驗和感受時,教師需要聆聽並通過適當的反饋,保護和促進學生表達獨特感受的熱情,同時也需要根據文本及作者的「本義」,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審視和調整。

3.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建構課內外聯系,能夠增強校內外的溝通,讓學生能將在語文課堂上的習得延伸至課外,從而真正成為其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

4.對「個性化閱讀」的界定。個性化閱讀是充分顧及每個學生的閱讀心理,以學生自己的閱讀研讀為主,引導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的感受,理解,評價,鑒賞文本的過程,是自主的、體驗的、批判的閱讀實踐。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1.在語文課堂上建構指導個性化閱讀的教學模式。

2.建構個性化閱讀的問題策略,評價策略,反饋策略。

3.進行向課外的個性化閱讀延展的研究。

四.課題研究目標

1、能夠促使教師掌握正確的指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的策略,處理好課程目標,文本意義等與個性閱讀的關系。

2、提高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能力,實現思維的深化、個性化。

3、有效改進課堂教學中教師教的行為和學生學的行為,讓二者皆能沿著良好的態勢發展,尋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徑。

五. 課題研究的實施

(一)充分准備,精心組織

2006年4月我校在陳文主任的指導下申請該課題研究,同時我校領導對這個課題也大力支持,耿青連校長作了批示,組織了教科室和校語文骨幹教師對課題如何開展進行了專題研討。會議確定:1.成立課題組,劉月明擔任課題組組長,毛海鷹擔任課題負責人。2.由負責人擬定課題研究的總體方案並與確定課題組成員名單。(附件:申請書),該課題於2006年7月得到省教育學會立項批復。課題組長和主持人均參加了省教育學會的培訓,做到持證上崗。

(二)突出重點,分步實施

我們把課題實驗分成四個階段:

a)准備階段:(2006年4月——2006年6月)

(1)理論學習。由組長和課題負責人一起帶領全體課題組成員學習與本課題相關的教育理論,並有選擇地組織老師外出培訓等,以夯實參與研究的教師的理論素養。

(2)收集有關信息,並進行分析、歸類、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從而更好地確定研究主題,使研究方向更加明確。

b)立題階段(2006年7月)

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對課題進行設計,確定以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形成積極向上的個性品質,提高老師指導學生開展個性化閱讀的能力為目標。

c)實施階段(2006年8月——2008年8月)

對課題工作進行細化,責任到人,運用各種研究方法深入教學過程進行研究,做好實踐的總結,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及時撰寫成果報告和研究心得等。

d)總結階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

各成員完善終期總結,上好匯報課,整理研究資料,進行成果鑒定,准備進一步推廣優秀經驗。

(三)扎實研究,勇於實踐

圍繞制定好的計劃和方案我們課題組展開了扎實的研究工作。首先是立足於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與效率的提高。我們規定課題組每學期初根據課題研究內容和教師的實際情況的需要,製作研究活動計劃,課題組每雙周進行一次集體研討交流活動,並深入課堂互聽互評。課堂教學實行課前集體備課,教師試講,集體評課反思總結,再上課再反思,形成較為完善的教案。其次是面對課外指導方式的改變和探索,我們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閱讀實踐活動,如「校園讀書節」、「親子共讀」等,與家庭社區等形成教育合力,激發閱讀興趣,優化閱讀氛圍,推動個性化閱讀的進展。

六. 課題研究的成效

近三年來,在市教育學會領導關懷下,在朝陽小學教科室和全體課題組成員的努力下,順利進行了課題研究的各項活動。我們對課題的研究不敢談取得怎樣成績,但我們的閱讀課堂教學至少有了改進,符合課改理念,這與我們研究的宗旨和出發點是一樣的。現總結如下:

(一) 明確了「個性化」閱讀的基本內涵

1、自主性

個性化閱讀的第一個特徵是自主性。強調閱讀活動中學生的自主性並不是要教師放棄對於閱讀活動的指導權。教師的作用不是去代替學生分析課文,而是設置一些開放情境的問題,提供一些線索,及時對閱讀活動進行點撥,重點是讓學生自己閱讀文本,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

2、創造性

閱讀活動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由於讀者個人的經歷不同,在閱讀活動中對於文本的解釋也不相同。對於閱讀教學而言,教師應給每個學生多留一點想像和創造的空間。對於閱讀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以豐富的想像力,開創性的思維來陳述自己的見解。

3、體驗性

個性化閱讀是一種體驗性的閱讀。閱讀體驗有兩個特徵:一是情感。二是整體。基於閱讀體驗的特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多讓學生有感情地去朗讀、閱讀,在朗讀中分析、賞析、體驗課文,引發學生的共鳴。

4、批判性

個性化閱讀是一種擁有批判意識的閱讀觀。學生要想在閱讀活動中有所創新,有獨到的體驗,必須首先學會批判地接受、學習課文。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要經常性的樹立一些靶子,讓學生提出質疑,展開討論,多從不同的角度來解釋,這樣,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才有可能得到培養。

(二)尋求了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的五大策略

策略一 :讓學生真正擁有自主實踐的機會。

我們的學生是具有個性的人,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注重學生發展的潛在性、主動性和差異性,在課堂上保證學生有自主表現和發展的時空,為每個學生提供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機會。閱讀活動就應該讓學生把主要經歷放在閱讀原文上。閱讀時以原有知識結構為底座,進行不同層次地讀,一個目標一個目標地台階狀前進,完成全程閱讀。我們的老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課文時,就讓學生反復地通過不同目的的「五讀」(讀通、讀懂、讀好、讀熟、讀深)完成課文學習。

1、給足時間。教師可根據年級、學情、教材特點規定每節課的閱讀時間,並讓學生自我監控達成度。

2、全員參與。語文課堂教學,應是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排練場,不是少數學生表演的小舞台。特別是自學性閱讀,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做個讀的樣子,草草收兵。

策略二:讓學生固守內心獨特的閱讀感受。

在教學中,雖然教學步驟是一致的,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卻是千差萬別的。思維活動的方式不同,情感活動的樣式各異,意志活動的強弱也不一樣。由於各人的知識經驗不盡相同,閱讀後獲取的結論也各有差異。所以需做到1.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材的講解分析。2.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3.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

當學生有了個性化體驗後,教師不能僅滿足於此,要與學生共同討論哪些理解最合理,哪些又為什麼是不合理的。但重要的不是結論,而是過程。更要引導學生分析解讀文本的過程,無論是正確的或錯誤的,是怎樣得出來的,對症下葯,推究、評論,以完善認知結構。

策略三:讓學生自由選擇閱讀方式。

1、鼓勵適合自身發展的個性化閱讀方式。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在他們的個體閱讀中包括讀、說、畫、寫、劃、背、唱等多項活動。作為教師不應以成人化的、大眾化的模式去要求學生,只要是他們處於內心與文字的交流狀態就應支持他們這種個性化閱讀方式。

2、倡導合作探究的閱讀氛圍。在閱讀教學中更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給學生一個學習平台,鼓勵學生隨時有問題提出來,給時間、創機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精心組織探究。

策略四、讓學生自由地選擇課外讀物進行拓展閱讀。

1、「趣」字引路,博覽群「書」。 2、指導方法,保證質量。為使學生能大量進行課外閱讀,教師非常有必要進行相關閱讀方法指導。1)提早安排略讀、速讀訓練,並鼓勵嘗試運用。2)加強實踐鍛煉。多開展讀書活動,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使讀書能力在閱讀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提高。3)指導高年級學生做好筆記。

策略五:讓學生大膽地進行自主評價。

學生從評價他人到自主學習的全過程,「不管其形式如何,都是一種積極的過程。」這較之以往的教師講,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方式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倡導學生自我評價是閱讀個性化行為的重要內容。

1、激發學生參與學習評價的興趣。

2、給予學生充分的參與評價的機會(1)給予充分的時間和空間。(2)教師要學會「傾聽」。 (3)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我們主要採取三方面做法教會學生評價的方法: 首先建立了課堂評價的常規。其次指導學生掌握評價的基本形式和方法。A、多項評價,即讓學生圍繞問題,從不同角度採取不同的方法解決,目的是培養學生多向思維的能力。B、比較評價,即當問題的答案出現兩種不同意見時,讓學生進行比較,意在培養學生辨析能力。C、補充評價,即在聽取別人的發言後,在贊同的同時,補充自己的意見,這主要培養學生思維的完整性。D、建議性評價,即對解決某些問題提供參考意見,或針對不足提出解決方法,主要是培養學生群體合作的精神。E、爭議性評價,即對問題的答案提出異議,據理力爭,主要是培養學生大膽發表獨特見解,培養創新精神。F、贊賞性評價,即贊同別人的意見,並說明自己贊同的理由,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H、創造性評價,即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主要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此外還讓學生掌握評價的語式。

(三)促進了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

通過課題研究,老師們的科研能力,教學能力等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在研究中產生了許多精品課例,精彩論文。參加研究的老師都有豐富的收獲。其中陳洪明老師被評為「江蘇省優秀青年教師」、「金壇市十佳青年教師」、「金壇市骨幹教師」,在省教育學會優質課評比中獲一等獎,在金壇市閱讀評優課中獲一等獎,另有十多篇論文在省市級發表或獲獎。毛海鷹老師被評為「常州市教學能手」、「金壇市骨幹教師」,在常州市語文教師基本功大賽中獲三等獎,在金壇市語文教師基本功大賽中獲一等獎,在江蘇省教海探航中兩次獲三等獎,另有數十篇論文在市級以上獲獎。劉月明、劉紅梅、周珍蘭、徐青、夏菊仙等老師均有多篇論文在省市級發表與獲獎。此外,劉月明、劉紅梅於今年順利通過「中學高級教師」的職稱評定。

這項課題研究真正的受益者是學生。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喜歡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學生的語文興趣日益高漲,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語文課堂上,學生能說得頭頭是道,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家長們很為孩子們的閱讀能力稱好,我們課題組的老師也甚是欣慰。還有多名學生在市級以上閱讀競賽和作文競賽中獲獎,有十多篇學生習作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

七.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個性化閱讀」的方法指導的研究與新課程是吻合的、與學生的發展是吻合的,正是語文教學新的有益的新模式。但在實踐研究中,我們也覺得首要問題還是得改變我們現在的考試制度,只有這樣,我們的課題才有更強的生命力,才能更快、更好地得到推廣。因此,課題的結題並不等於我們的教學改革就此停步,更不意味著課堂教學模式大功告成。我們希望與各位同仁一道繼續實驗,共同探討。

『叄』 如何培養中學生創造性閱讀能力

摘要:語文閱讀雖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仍存在把閱讀教學變成純知識教學,缺乏對學生閱讀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我們根據新的課程標准,對中學生語文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培養進行了一些積極的探索,遵循新的閱讀教學理念:語文閱讀是一個主動構建意義的過程。應從問題情境中得到發展,是一個自主學習和交流與合作的互動過程,不僅培養學生的求同思維,還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採取的措施是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力;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多樣化分析和思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在讀寫訓練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開展專題閱讀,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這些措施改變了傳統的閱讀教學,培養了學生創造性閱讀能力。但在此過程中,應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文本的差異;還應重視文學教育。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 閱讀教學 創造性 一、 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對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起著重要作用。目前,語文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課堂上教師「滿堂灌」的現象還大量存在;學生思路閉塞,缺乏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和不斷創造的能力。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智力開發和能力的提高。新的課程標准為課堂改革指出了方向:讓學生做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避免煩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要注意學生個體差異,滿足不同程度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求,開發他們的潛能,發展個性,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關於閱讀,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教師要發揮創造性,針對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基於以上分析,結合我校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通過多次論證,我們確立了「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培養」的研究課題,對初中年級語文創造性閱讀教學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嘗試,並且取得了突出的效果。二、 創造性閱讀教學理念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關鍵,閱讀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語文學習能力。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應把閱讀訓練當作重點。閱讀的過程,就是從語表到語內,由文里到文外,多層次地去感悟語境,多角度地去解讀作者,從而獲得自我創造的形象、滿足自我情感的需求的過程。說到底,閱讀的過程,就是讀者對作品中的語言、形象(意象)、情感、思想的想像體會和思考認識的過程,是情感與理性的結合,是一種思維的再創造。這種帶有讀者主觀情感和意志的閱讀,實際上就是一種創造性閱讀。所謂「創造性閱讀」,是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前提下,誘發學生的創造動機,使學生憑借語言文學,對課文涵詠、體味、思考、讀出疑問,讀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過的獨特的感悟和新異的結論。[1]筆者認為,創造性閱讀是個復合體,融會了四種價值取向:人文價值、審美價值、創造價值和實踐價值。「為創造性而教」是新時代的要求,但創造性閱讀絕不是「創造」和「閱讀」的簡單相加,而應是有著內在的統一性。三、 培養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具體措施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力創設問題情境是至關重要的。所謂問題情境是指圍繞課文內容,為實現教學目標要求設計的問題。如何創設問題情景呢?首先,整體研究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其次,分析新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生活的、學習的經驗)的相關程度,然後再綜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已有認知機構創設問題情境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問題能適應不同水平的學生,並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為了有效地整體把握課文,一節課中的問題情境不宜太多。創設的問題情境要隨著學生認識水平、分析理解能力的提高而逐步提高問題的概括化程度,並逐漸減少問題的數量。在問題情境的創設上,教師除了自己創設外,還可以對課後的閱讀思考題進行篩選,完全適合的例子直接吸收使用,基本適合的則加以修改或補充後再使用。例如:教師在設計蘇教版八年級課文《窗》教學時,直接投影一扇打開的窗戶,由「窗」的畫面導入,讓學生展開想像,由「窗」的畫面你會想到什麼?學生暢所欲言後教師小結:我們習慣了用眼睛去觀察世界,我們更要學會用心靈去感知世界。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想一想,小說的什麼地方最使你的靈魂受到震顫,為什麼?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後,教師出示精心設計的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問題情境。圍繞這些問題,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小組交流與合作的氛圍。在這樣寬松、民主的氛圍中,學生們展開了充分的小組與全班交流,提出了許多新穎的、探究性的問題。教學實踐也表明:本課文的閱讀教學活動都是緊緊圍繞問題情境展開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人人參與閱讀與交流討論,全班討論參與率達到了85%,學生通過閱讀和交流討論逐步提高了閱讀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進行創造性閱讀必須藉助於聯想和想像,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一般到個別,由個別到一般地展開思維,由一個形象創造另一個形象。運用這些聯想和想像的過程,就是要激發學生的潛在的聯想和想像能力,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去聯想,去想像,海闊天空,甚至是異想天開。這樣,由於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思維方式的不同,完全可以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喜人景象。2、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習始於問題。在創造性閱讀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思考和交流、討論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對課文提出問題,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能根據課文提出問題,說明他深入思考了,問題提得越有價值,說明學生對課文理解得越深刻。例如學習蘇教版八年級課文《人的高貴在於靈魂》時,針對文末的一段話:「由於生存競爭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了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的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一個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了。」由於學生價值觀的不同,對待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關繫上存在著明顯的差距。有的學生提出:沒有了物質基礎,何來的精神?另一些學生進行了反駁,指出作為現代中學生,即使在艱難的學習生活條件下,也應該保持自己純正的精神追求,做一個有高貴靈魂的人。3、鼓勵多樣化分析和思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傳統教學過分強調一致性和唯一性,排斥創新和多樣性。學生回答要符合標准答案,否則就算錯。這樣一來,造成許多學生不敢發表自己的看法,嚴重壓抑和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在教學中就要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分析和思考問題,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不同的看法。閱讀是一種主觀和客觀的融合,是一種整體感知。[3]例如,《紅樓夢》中林黛玉的形象,當代的中學生們能欣賞其「沉魚落雁」之美貌,但決不會認同其「小心眼」及病懨懨的嬌態,他們會從現代明星中去尋找載體,比如周迅、徐靜蕾等,從而形成一個現代版的林黛玉。那是因為同樣的作品,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化,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就會產生新的意義,新的見解。閱讀後所產生的心理感觸,是個性化的,人格化的,教師無法用任何標准去統一,否則,就會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泯滅了學生的個性。課程標准特別強調學生的閱讀體驗。當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後,可讓學生談談讀這篇文章的感受或這篇文章給自己的啟示。當學生完成與文本的對話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內容,聯系生活實際,更進一步來闡述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和分析。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能了解到舊時的封建教育的弊端,如果教師能適時地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來比較一下舊時教育與現行教育的差異,學生肯定有話可說。有的學生能認識到舊時的封建教育沒有自由,只有順從,很容易抹殺孩子的個性、束縛孩子的心靈,而現行教育,學習生活豐富多彩,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很好的張揚。還有一些學生談到了現行教育制度的弊端,提出了很好的設想,思考就有了一定的深度,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4、開展專題閱讀,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語文學科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學科,綜合思維的培養既符合學科特點,又符合素質教育的全面性要求。學生通過對特設專題的學習,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與訓練。在專題訓練中,學生的知識積累、語言實踐、閱讀能力、思維能力都會得到加強。實踐證明,通過多次的課內與課外的專題閱讀訓練,增強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學習專題《長城》時,通過閱讀參與、討論研究、寫作評價等步驟,引起學生對文化現象的關注,了解了「長城文化」的內涵及其價值。在閱讀中,學生能對文章作深層次的理解,培養了思維的深刻性;在討論與研究中,提高了學生思辯能力,學生能夠對文章及所搜集的資料進行綜合和概括,吸收豐富的文化營養,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寫作評價中,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和表達能力。四、 培養創造性閱讀能力的注意事項1、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英格姆認為,文本不僅是一個具有多層次潛在結構的存在,它還是一種充滿未定性的存在,其中存在著許多未定的點,正是這些未定點使讀者的創造活動成為可能。[4]閱讀過程中,讀者和作品的關系總是表現為雙方意義認識的雙方運動和交互作用,但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即如何看待學生的「新」見解?打個比方,如果一學生在閱讀中提出了某種相對於自己而言是「新」的見解,但很多學生卻早已這樣認為了,那麼這位學生的閱讀是否是創造性閱讀呢?在自主性閱讀教學情景下,教師又如何對待和操作呢?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整體把握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5]這是我們研究創造性閱讀和進行創造性閱讀教學的基本出發點。青少年特別喜歡想像,尤愛幻想,使他們在想像世界和現實之間輕易地轉換視角,自如地化入化出。有一位哲人說得好:「正是青少年承襲了人類最初的詩性性格,他們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靈看到的地方。」 [6]因此,學生的「新」見解對於他自己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是新的,並不要求對全體學生來說也是新的。例如,在教讀七年級(蘇教版)篇目《本命年的回想》時,讓學生結合文本內容和自身的經歷談對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歷史淵源、風俗習慣、風土人情的理解講述自己最感興趣的話題。這種同構就反映出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理解,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創新精神。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造機會培養學生閱讀反思和批判的能力,讓學生能夠結合文本內容進行反思,有一定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精神。2、不可忽視文學教育筆者認為在閱讀教學中,更應重視文學教育。語文學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和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這是語文學科工具性特點的體現,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排斥文學教育,文學教育對於培養創新思維上是有很大作用的。張志公先生說:「文學最足以喚起人們的聯想、想像,進而誘發創造性思維。」一方面,文學的魅力在於其形象性和多義性。形象性可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激發學生的想像力,這是一種創造性的認識功能;多義性則可激活學生的多向思維和求異思維,給予學生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從而培養學生更為強烈的求新意識。另一方面,文學作品記載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史,體現了人類對真、善、美的永恆追求,像屈原、文天祥、魯迅、布魯諾等形象,不正閃爍著高尚品格和科學理性的光輝嗎?這些內容,對於開展情商教育,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是具有巨大潛移默化意義的,而健全的人格則是創新的心理和精神基礎,學生創新品格的培養離不開健全的人格教育。[7]因此,文學教育的加強首先應落實在課文的學習中。同時,文學教育還應落實到寫作和課外閱讀中,引導學生有健康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在文學的熏陶中凈化感情,豐富想像,培養創新精神,激活創新思維。我們的閱讀教學改革的實踐,初步構建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新型教學過程,大力推進了教學活動由教向學轉變,使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索的基礎上,並形成有利於創造意識、創造能力發展的寬松的教學環境。這是以書本為本位,教師為中心以及傳授灌輸為特徵的傳統教學模式的根本性變革,它有助於減少教學的強制性和劃一性,增強了教學的選擇性和開放性,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從而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

『肆』 如何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之我見

閱讀是人重要的活動之一,它能使人積累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讓人的身心愉悅,每一個有時代感、責任感的教師都應該重視學生的閱讀,但是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課文具有一種絕對的、獨一無二的意義,學生被動地、謹慎地、封閉地去閱讀與欣賞,在學生眼中,作者和課文是至高無上的,學生只能是「服從」閱讀。教師把從一大堆教學參考書中看到的對課文的理解、分析滔滔不絕的強灌給學生,或者把教師對課文的「深刻」、「精闢」的個人理解自我炫耀式的或自我欣賞式的塞給學生,這些都是不負責任和危害嚴重的思想和行為,因為21世紀是個充滿競爭的時代,需要一大批有獨特思維的人才,而在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下,只能培養出千篇一律的人,他們不能面對激烈的競爭,小而言之,毀了個體的前途,大而言之,關繫到民族的存亡。
如今,在新課改的春風吹拂下,我們欣喜的看到了學生閱讀的春天,看到了民族的春天,新《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新《語文課程標准》中又提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閱讀教學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要把閱讀活動變為學生自我探究、自我體驗的活動,使學生在富於個性的閱讀活動中發展閱讀能力,強化閱讀體驗,感悟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水平。所謂學生個性化閱讀,是指學生個體從書面語言中獲取信息,並與非認知因素互為影響的活動,存在著個體差異,它是學生藉助文本與作者對話的心理過程,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它是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性、創造性感受、理解、評價、鑒賞文本的過程,由於每個學生的生活積淀、文化底蘊、審美情趣千差萬別,因此,它是一種個性化行為。那麼,怎麼引導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呢?
一、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個性化閱讀氛圍
很多教師在閱讀課上喜歡喋喋不休的講述課文背景、作者介紹、分析課文等等,把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作為誘餌,讓學生統一到教參的標准答案之中,教師的講解完全代替了學生的自主活動,學生總是處於被動狀態,一節課學生沒多少時間去閱讀。其實教師應千方百計地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在深入閱讀時,要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學生在良好的個性化閱讀氛圍中,會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覺,於是才能積極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只有學生主動、自由地個性化閱讀,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
二、學生的自主性是個性化閱讀的關鍵
(一)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在進行個性化閱讀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學生自主取捨學習對象,教師在教同一篇課文時,可以給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的權利,在新課改後的課堂上,我們常能聽到這樣的課堂用語:「選擇你喜歡的自然段來讀一讀。」這就是體現了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自主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閱讀興趣的不同,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在個性化閱讀中講求興趣。正確運用興趣規律,能促使學生不斷增長求知慾望,有利於學生在學習中自我體驗閱讀的快樂,將教師的「要我讀」轉化為「我要讀」,從而形成獨到的見解,發展閱讀個性,提高閱讀水平。例如在學習《小動物過冬》這課時,就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自然段來學,這樣把長課文化短課文來學,學生就不會感到吃力,學習起來就有成就感。
(二)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法。
學生因各人的知識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興趣、愛好,表現為不同的個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用自己認為最佳的方法進行學習,教師加以適當的引導,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閱讀的方法有很多種,可以是邊想邊讀,可以是邊表演邊讀,可以集體讀,個人讀,也可以是批註閱讀,學生通過有感而發,有疑而注,有得而寫,滿足個體學習的需要,促進個性品質的發展,當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閱讀時,他們會學得主動、自覺、輕松、愉快,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和無奈。例如在學習《雲房子》這課時,可以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可以美美的朗讀,可以表演,學小鳥在雲朵中飛來飛去,可以用畫畫的方式畫出各種各樣的雲房子等等,可以用批註,這樣教師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學生學得主動積極,讀書效率也高了。(三)讓學生自主選擇交流方式。
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會有各種各樣的體驗,那麼他們必然希望和別人交流,和別人分享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教師要使學生的個人體驗能得到很好地表述和交流,所以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交流的方式,學生可以選擇和老師交流,下座位找好夥伴交流,也可以回家和家長交流等等,學生在體驗與交流中、觀點的相互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斷與目標的差距,反思自己並採取各種幫助自己思考和增進理解的策略,最終實現對課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真心喜歡閱讀,熱愛閱讀,從閱讀中獲得樂趣。
三、教師的主導性是正確的個性化閱讀的保證
(一)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強調閱讀活動中學生的自主性並不是要教師放棄對於閱讀活動的主導作用,其實在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中,教師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導作用,要關注學生的閱讀審美經驗。由於學生自我經驗的局限性,在個性化閱讀中學生不免會有一些不正確的理解,甚至是荒謬的地方,對於學生的這些體驗,教師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要給學生敞開心扉說想法的空間,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從中了解學生的理解方式、水平、給予引導糾正,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這是對學生的將來負責任。例如在學習《三袋麥子》時,有學生認為小猴最笨,辛苦地把麥子種下地,不如學習小豬把麥子變成各種好吃的食品吃了,麥子完了可以再找土地爺爺要,那麼教師就要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去形成正確的審美觀,明白小猴的行為才是正確的。
(二)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勇於創新。
個性化閱讀是一種擁有批判意識的閱讀觀。學生要想在閱讀活動中有所創新,有獨到的體驗,必須學會批判地接受、學習課文。一個學生只有敢於批判,會批判,才能顯示出他的個性。敢於批判包括批判課文的內容和觀點,並陳之以理以及批判教師的觀點和錯誤,敢於向教師提出質疑,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要時刻注意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勇於質疑,不迷信閱讀文本和教師,展開討論,多從不同的角度來解釋,這樣,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才有質的提高。
四、課內閱讀向課外延伸是個性化閱讀永不枯竭的動力
個性化閱讀是建立在學生大量閱讀的基礎上的。然而,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特別強調對課本上文章的精講精讀,結果是學生的閱讀視野狹窄對閱讀失去激情。因此,教師要千方百計把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向課外,引向一個更廣闊的空間,加大課外閱讀量,鼓勵學生讀有益的書和各種報刊雜志,鼓勵學生在網上閱讀,學生從中獲取豐富的精神養料,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從而提高語文的素養。
只要教師牢記新課程標准中關於個性化閱讀的理念,堅持在教學中貫徹執行,做到學生的自主性和教師的主導性兼顧,課內和課外閱讀結合,相信個性化閱讀的花會越開越美麗!

『伍』 如何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如何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呢?要注意以下四點。
1.總攬全文,整體把握。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前提是對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確的把握。面對一篇陌生的文學作品,要善於抓住關鍵語句,理清全文脈絡,明白作品所表達的主題,對全文有一個整體認識和把握。

2.選准角度,以小見大。在切合題目要求的前提下,選准切入點尤為重要。一般來講,這一切入點必須滿足以下條件:其一,能透視作品的主要意義或能表現作品的主要寫法;其二,自己寫起來最有把握;其三,角度宜小、巧、新。例如,就一篇作品的藝術特色進行有創意的解讀,可以賞析語言特色,分析文章的煉字、選句、辭格運用、語言風格等方面的技巧;可以賞析結構方面的特色,分析文章開頭、結尾、過渡、照應、層次段落、伏筆鋪墊等方面的匠心;可以賞析表現技法,體會象徵、對比、烘托、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寓情於景、托物言志等手法的作用。

3.緊扣文本,有的放矢。文體不同,其特點也各異。如小說要重點思考其思想內容、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節安排等特點,散文則要重點思考其思想內容、意境、選材、組材、語言、線索設置等特點。切忌脫離文本想當然地去套用鑒賞術語,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談或不著邊際的任意羅列,更不能根據個人的主觀喜好而作隨意的褒貶。要注意敘(對文章內容的復述或引用)、析(對作品的思想內容、藝術特點等進行揭示)、評(通過分析得出的結論)三個方面的有機結合。

4.結構完整,力求簡明。要單刀直入、開門見山地提出論點,也就是提出你對該文的總體評價。然後就原作內容進行復述、介紹、引用,做到結構清晰、小巧、完整。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語言要精煉簡明嚴謹。不刻意地追求語言的華麗美、雕琢美,而是力求做到語言表述的簡潔美、流暢美和規范美。
在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時,一般分三步來完成。

第一步:明確提出自己的觀點。贊成或反對什麼一定要旗幟鮮明,不能模稜兩可。如果自選角度,切入點宜小、巧、新。第二步:分層論述自己的觀點。在這一步中,最容易出現以下三種毛病:層次不清,泛泛而談,以述代評。為分清層次,答題時可在每個層次前標上序號或者每層用一個段落。為防止泛泛而談或者以述代評,可嘗試進行「分論點+文章材料+分析評價」的訓練,逐步做到觀點正確,例證典型,分析深入。第三步:總結自己的觀點。語言要簡潔,要與第一步圓合。

『陸』 閱讀教學中發展個性 、 鼓勵創新的幾種策略

教師首先應給學生創設一個能激發閱讀興趣的情境,讓學生產生一種閱讀期待,再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由學生直接面對文本,主動去讀、去感、去悟。 在學生自己與文本對話,自讀自悟的基礎上,給學生探究的空間。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給學生選擇的機會。給學生質疑的自由和發表自己獨特見解的權利,注意張揚 學生的個性,讓孩子成為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在培養形成良好個性的過程中,要發揮教師在學生閱讀中引導者、促進者的作用。 關鍵詞:閱讀教 學張揚個性創新策略 閱讀是學生的 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 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閱讀教學應注重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方式,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 讀。長期以來,我們的閱讀教學存在著重認知輕情感、重理性輕感性、重分析輕綜合的傾向。傳統[w1]的閱讀教學模 式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在課堂上教師根據備課時設計的教學思路頻頻提問,學生或洗耳恭聽,或根據教師的意圖、教師的引導去尋找標准答案。教師 的任務是一步不拉地演完自己設計的教案,學生的任務是配合老師的演出。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沒有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沒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 空間,沒有選擇的機會,沒有質疑的自由,沒有發表自己獨特感受的權利,學生分明是接受知識的容器。長此以往,學生鮮明的個性被磨滅,創新的意識被扼殺,我 們培養出的學生千人一面,缺乏個性、靈性和創新能力。在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和創造潛能開發,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今天,我 們的閱讀教學急需改革,下面就談談在閱讀教學中張揚學生個性,開發學生創造潛能的幾種策略。 一、保護個性, 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孩子捧著一本課外讀物看得專心致志、津津有味,可是在 語文閱讀課上,孩子們卻無精打采、昏昏欲睡。究其原因在於課外閱讀是自得其樂的事,閱讀的主動權在孩子們手中,而以往的閱讀教學,以教師的分析講解代替學 生的閱讀實踐,主動權在教師手中,學生沒有獨立閱讀、獨立體驗、獨立探究的機會,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被完全忽略了,學生還何樂之有? 在閱讀課上,教師首先應給學生創設一個能激發閱讀興趣的情境,讓學生產生一 種閱讀期待,再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由學生直接面對文本,主動去讀、去感、去悟。因為閱讀是極個性化的行為,是一個讀者與文本相互作用構建意義的動 態過程,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構建起來的。如在教學《瑞雪》時,我先創設情境,引入新課:這幾天我們江南一帶天氣比較暖和,在我 國的北方已是大雪紛飛的時節,今天我們一起去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白雪世界遨遊。課件播放下雪的畫面,這時學生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了。然後給學生充足的時 間,讓學生自由讀讀課文,想想感受到了什麼?讀了課文後,有的學生感受到了這場雪下得非常大,有的學生感受到了雪後的北國風光壯麗雄偉,有的同學感受到了 大雪能給農民伯伯帶來豐收的喜悅,也有的感受到孩子們玩雪的快樂,有的同學說:我真想插上翅膀,飛到美麗的雪世界去遨遊一翻。還有的學生說:我真想 讓這場雪下到我們這里來。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審美樂趣,遠遠勝過教師的反復講解。 其次,在學生 自己與文本對話,自讀自悟的基礎上,給學生探究的空間。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以自己的思維模式規范學生的思維活動,要給學生探究的空間,在探究過程 中讓學生暢想、暢言。如學習《大自然的語言》一課,讓學生自讀自悟說說讀懂了什麼,歸納出詩歌介紹了五種大自然的語言,然後按五種大自然語言分成白雲組、 螞蟻組、蝌蚪組、大雁組、大樹組五個組,讓學生自由組合,選擇一種大自然的語言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學習時可以選擇自己組喜歡的學習方式,結合課前搜集 的資料進行拓展性研究,然後請每一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上講台展示學習成果。在這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前提,合作探究、共同討論、相互補充,學生在 進行情感體驗的同時,自己經歷了獲得知識的過程。 二、尊重個性,給學生選擇的機會。 傳統的教育是一種順從教育, 教師是課堂的權威,學生只有服從的份,學生的興趣、愛好、需要都得不到尊重。長此以往,我們的學生只會惟命是從、人雲亦雲,還有何個性可言,更談不上創造 了。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里,要求社會成員必須具有鮮明個性,具有自主意識和主體性行為特徵,學會選擇已是時代的需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 尊重學生的個性傾向性,有意識地運用選擇機制來強化學生的選擇意識: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閱讀材料學習,選擇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問題進行研究,選擇自己喜歡的方 式讀課文,選擇自己欣賞的句子讀給自己的好朋友聽,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做一做讓學生學會內容選擇、學法選擇、夥伴選擇、情感選擇等等。 如在教學《北京》一課時,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想想課文介紹 了北京哪些美麗的地方,把寫自己喜歡的那個地方的句子多讀幾遍。然後再讓學生結合課外收集的照片、圖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介紹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又如上面所 說的《大自然的語言》一課的教學,學生可以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學習材料,選擇合作夥伴,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 意願,給學生選擇的機會。在這些選擇中學生的心靈、行動都是自由的,學生的思維在廣闊的天地里馳騁,學生的個性在不經意間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 在選擇中得到培養和發展。 三、突出個性, 給學生質疑的自由。 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學貴有疑,能提出問題是學生積極探究、積極體驗的結果,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更是學生不同個性的 體現,是發明、創新的起點。可是我們以往的教育忽視了問題的重要性,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曾在復旦大學演講時說:我國歷來講究做‘學問’,可是為什麼現在 的學校只做‘學答’呢?自開展構建‘問題探究’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這一課題的實驗以來,我們在語文課堂上,響亮地喊出了讓學生學會提問的口號, 課堂上學生自主質疑的現象越來越多,學生可以對同學的回答質疑,可以對老師的觀點質疑,可以對書本質疑,我們的教師隨時抓住這些智慧火花調控課堂教學,讓 課堂上個性飛揚。 如在學完《寒 號鳥》一課後,我班學生錢蕊穎對書本質疑:我覺得課文最後一句不該用‘可憐’這個詞,這只寒號鳥太懶了,它凍死是自作自受。問題一提出,有的同學贊 同,有的持不同意見。我表揚了這位大膽質疑的同學,然後抓住這個有探究價值的問題,組織學生在思考、相同觀點同學討論的基礎上進行辯論,一名學生說:寒 號鳥太懶了,就知道玩、睡大覺,它凍死是活該。另一名學生非常有感情地朗讀了寒號鳥發出的最後哀號後說:不管怎樣寒號鳥被活活凍死還是很可憐的。一 名學生又說:誰讓寒號鳥不聽喜鵲的勸告。通過辯論同學們一致認為,寒號鳥的懶惰行為不值得同情,但它被活活凍死是挺可憐的,我用魯迅先生的八個字 總結這次討論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時下課鈴響了,我又給學生留了一個問題:課文在這里用‘可憐’這個詞是否最恰當?你有沒有更合適的詞?請同學們 課後去思考。這節語文課上完了,可是學生還在積極思考、熱烈討論。這樣的語文教學不以傳授知識為目的,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 室,在質疑、思考、討論,再質疑、思考、討論中,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創新潛能得到開發。 四、 張揚個性,給學生發表自己獨特見解的權利。 在傳統的課堂 上,不要求學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只要求對教師權威答案的認同。要知道我們所面對的是有思想、有見地的活生生的人,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性格,不同 的學習基礎,決定了他們在閱讀一篇課文時,會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體驗,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 特。語文的答案往往具有不惟一性,教師不能奉行聖人之言、權威之論,用劃一的標准去衡量學生的回答,我們應該善用延時評價、模糊性評價,尊重學生在 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如在教學《寒 號鳥》時,最後讓學生談談學了這篇課文後有什麼想法。我班有一個學生提出:喜鵲雖然很勤勞,但是比較自私,寒號鳥和喜鵲是鄰居,寒號鳥快凍死時,喜鵲為 什麼不幫助它,讓它到自己的窩里擠擠?這是學生真實想法的體現,老師不是一直教育學生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別人有難要伸出援助之手嗎?喜鵲怎麼忍心看 著鄰居寒號鳥凍死而不伸出援手呢?我就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學生說:寒號鳥不是在白天罵喜鵲傻嗎?它還好意思到喜鵲的窩 里去擠嗎?有的學生說:喜鵲的窩太小,擠不下。也有的學生說:我認為這只喜鵲雖然很勤勞,但是不樂於助人。還有的學生說:寒號鳥太懶了,它連 飛到喜鵲的窩里都嫌麻煩。從學生的各抒己見中,我看到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個性得到發展。我面帶微笑用鼓勵、欣賞的眼光望著學生,我的評價是: 哦,你是這樣理解的。 你會聯系課文來考慮這個問題。你的想法很有創意。 在教學中,教師 不但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還應該創設具有創新性、有利於學生產生獨特見解的問題情境,發展學生的個性和創新思維。如在教學《稱象》時,設 計我和曹沖比比誰聰明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想想如果讓你來稱象,你有什麼好辦法。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的可行性辦法,有一名學生提出曹沖的辦法不巧妙,石 頭搬上搬下太麻煩,可以用人來代替石頭,這樣更方便。多有創意的辦法!又如在學習了《葡萄溝》一課後,我給學生留了這樣一道作業:請你做廣告設計師,為葡 萄溝生產的葡萄設計一則廣告,讓葡萄溝的葡萄走出新疆,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在設計過程中,學生結合課文,發揮想像,畫出了富有創意的圖,寫出了新穎的、 別致的廣告詞,學生設計出的廣告雖然稚嫩,但是個性鮮明,極有創意。 五、 形成良好個性,發揮教師在學生閱讀中引導者、促進者的作用。 綜上所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應重視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的主體 地位,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但強調主體、尊重獨特感受並不等於放任自由、聽之任之。《語文課程標准》還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 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所以作為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 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的教師的引導作用是不可忽略的。特別在小學,學生年齡小、閱歷淺、知識面不夠廣,對事物的認識不夠全面,不能一分為二地看問題。教師作 為文本與學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準、人生閱歷、審美水平要高於學生,教師在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可以發揮向導的作用,教師導的作用主要 是點撥,在課文關鍵之處、在表達精彩之處,教師要善於畫龍點睛,在認識有偏差、理解不深刻之處,教師要善於指點迷津,從而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審 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如在教學《燕子過海》時,學生自由讀讀課文,說說自己的感受,孩子們都感受到了燕子過海的辛苦、艱難。然後讓學生再讀課文, 邊讀邊想,是從課文的哪些句子中體會出燕子過海的辛苦、艱難的,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安排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在感知、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對燕子 過海的艱辛,學生是從字面上去理解的,因為沒有切身體會,所以感受不會很深刻。在反饋討論時,教師就應該適時點撥:讓小朋友當一回燕子,扇動翅膀(雙臂) 飛翔,一分鍾後說說自己的感受。這時孩子們深切體會到了燕子過海的艱辛,對燕子不辭艱辛、頑強的精神充滿了崇敬。在這個學習片斷中,學生有自主、探究的空 間,教師的點撥又恰到好處。又如在有些童話故事的學習中,學生對課文內涵的認識,有時較片面,有時過於標新立異而忽略了課文所要體現的主旋律。教師不能對 所有求新、求異的答案都認為是創新而予以肯定。如有學生認為愚公移山不是體現做事有毅力、有恆心、精神可嘉,而是不動腦筋蠻干。這時侯,教師對於學生這種 積極思考、大膽發表獨特見解的行為要給予鼓勵和保護,對於認識上的偏差,在引導大家討論的基礎上,要加以糾正,這樣有利於學生良好個性的形成和高尚品德的 養成。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柒』 如何理解「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新課程這樣提出的目的主要是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獨到體驗和見解,發展學生的批判思維,培養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進行閱讀,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培養出符合我們時代要求的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同時也指出了我們現在的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那就是,老師認真鑽研教材、閱讀教參,體會文章思路,然後寫出教案。其主要內容是:課堂上提哪些問題,這些問題的標准答案,跟這些問題、答案配套的板書提綱。教師的教學過程就是亦步亦趨地實施自己教案的過程。在這一模式下,學生不可能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只能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總之,學生的任務就是「配合」老師順利地實施教案。這樣的閱讀教學不是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而是把學生看成被動盛受的容器;不是要求學生進行閱讀創造,而是對課文的同構解讀;不是要求學生有自己的獨立見解,而是對教師「權威」答案的完全認同。這種把學生捆起來齊步走的做法,泯滅了學生的個性,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天賦。 首先,閱讀活動應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學生在閱讀活動中應具有自主性、獨立性。教師應留給學生自主的閱讀時間、自主的閱讀機會和自主的閱讀權力,引導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閱讀原文上,並以原有知識結構為底座,獨立地進行不同層次的讀,在讀中積極思考、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一個目標一個目標台階式地前進,進而完成全程閱讀。當然,強調閱讀活動中學生的自主性,並不是要教師放棄對於閱讀活動的指導權。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作用不是去代替學生分析課文,而是設置一些開放情境的問題,提供一些線索,及時對閱讀活動進行引導、點撥,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個性化的行為。 其次,選入教材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精品,其豐富的內涵常使文章言已盡而意無窮。就是同一篇文章,學生讀後也會有不同的體會,也就是說同樣一篇文章,它的中心是多元的,不是唯一的。老師若能允許學生有個人情感地表達閱讀結果,就有可能出現「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閱讀效果,就有可能超越文本,產生出新的閱讀創意,拓展出新的思維空間,從而提高閱讀質量。 再次,個性化閱讀是一種擁有批判意識的閱讀觀。學生要想在閱讀活動中有所創新,有獨到的體驗,必須首先學會批判地接受、學習課文。一切創造都來源於懷疑,懷疑精神就是一種批判意識。個性閱讀活動中的批判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敢於批判課文的內容和觀點,並陳之以理;二是敢於批判教師的觀點和錯誤,敢於向教師提出質疑,與教師展開關於閱讀體驗的交流和討論。所以,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經常性地樹立一些靶子,讓學生提出問題,展開討論,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閱讀,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最後,在閱讀活動中,要把評價的權利下放,採取延時評價,讓評論首先由學生自己作出。對於學生不同的看法,哪怕是錯誤的,都要給予寬容與理解,不以統一的標准來框定學生的思維,扼殺學生的個性和創新意識。同時,教師和其他學生對於學生的自主評價應給予熱心反饋,使這種自我評價更為客觀,更符合實際,從而激發學生參與評價的興趣,提高評價的積極效果,使學生獲得鼓舞、鞭策,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起創新的思維,使課堂教學知情相融。 總之,個性化閱讀以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基礎,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獨到體驗和見解,發展學生的批判思維,培養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進行閱讀,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捌』 「閱讀有助於提升創造力」有科學依據嗎

語文閱讀雖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仍存在把閱讀教學變成純知識教學,缺乏對學生閱讀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我們根據新的課程標准,對中學生語文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培養進行了一些積極的探索,遵循新的閱讀教學理念:語文閱讀是一個主動構建意義的過程。應從問題情境中得到發展,是一個自主學習和交流與合作的互動過程,不僅培養學生的求同思維,還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採取的措施是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力;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多樣化分析和思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在讀寫訓練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開展專題閱讀,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這些措施改變了傳統的閱讀教學,培養了學生創造性閱讀能力。但在此過程中,應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文本的差異;還應重視文學教育。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 閱讀教學 創造性 一、 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對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起著重要作用。目前,語文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課堂上教師「滿堂灌」的現象還大量存在;學生思路閉塞,缺乏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和不斷創造的能力。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智力開發和能力的提高。新的課程標准為課堂改革指出了方向:讓學生做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避免煩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要注意學生個體差異,滿足不同程度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求,開發他們的潛能,發展個性,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關於閱讀,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教師要發揮創造性,針對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基於以上分析,結合我校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通過多次論證,我們確立了「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培養」的研究課題,對初中年級語文創造性閱讀教學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嘗試,並且取得了突出的效果。二、 創造性閱讀教學理念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關鍵,閱讀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語文學習能力。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應把閱讀訓練當作重點。閱讀的過程,就是從語表到語內,由文里到文外,多層次地去感悟語境,多角度地去解讀作者,從而獲得自我創造的形象、滿足自我情感的需求的過程。說到底,閱讀的過程,就是讀者對作品中的語言、形象(意象)、情感、思想的想像體會和思考認識的過程,是情感與理性的結合,是一種思維的再創造。這種帶有讀者主觀情感和意志的閱讀,實際上就是一種創造性閱讀。所謂「創造性閱讀」,是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前提下,誘發學生的創造動機,使學生憑借語言文學,對課文涵詠、體味、思考、讀出疑問,讀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過的獨特的感悟和新異的結論。[1]筆者認為,創造性閱讀是個復合體,融會了四種價值取向:人文價值、審美價值、創造價值和實踐價值。「為創造性而教」是新時代的要求,但創造性閱讀絕不是「創造」和「閱讀」的簡單相加,而應是有著內在的統一性。三、 培養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具體措施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力創設問題情境是至關重要的。所謂問題情境是指圍繞課文內容,為實現教學目標要求設計的問題。如何創設問題情景呢?首先,整體研究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其次,分析新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生活的、學習的經驗)的相關程度,然後再綜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已有認知機構創設問題情境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問題能適應不同水平的學生,並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為了有效地整體把握課文,一節課中的問題情境不宜太多。創設的問題情境要隨著學生認識水平、分析理解能力的提高而逐步提高問題的概括化程度,並逐漸減少問題的數量。在問題情境的創設上,教師除了自己創設外,還可以對課後的閱讀思考題進行篩選,完全適合的例子直接吸收使用,基本適合的則加以修改或補充後再使用。例如:教師在設計蘇教版八年級課文《窗》教學時,直接投影一扇打開的窗戶,由「窗」的畫面導入,讓學生展開想像,由「窗」的畫面你會想到什麼?學生暢所欲言後教師小結:我們習慣了用眼睛去觀察世界,我們更要學會用心靈去感知世界。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想一想,小說的什麼地方最使你的靈魂受到震顫,為什麼?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後,教師出示精心設計的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問題情境。圍繞這些問題,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小組交流與合作的氛圍。在這樣寬松、民主的氛圍中,學生們展開了充分的小組與全班交流,提出了許多新穎的、探究性的問題。教學實踐也表明:本課文的閱讀教學活動都是緊緊圍繞問題情境展開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人人參與閱讀與交流討論,全班討論參與率達到了85%,學生通過閱讀和交流討論逐步提高了閱讀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進行創造性閱讀必須藉助於聯想和想像,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一般到個別,由個別到一般地展開思維,由一個形象創造另一個形象。運用這些聯想和想像的過程,就是要激發學生的潛在的聯想和想像能力,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去聯想,去想像,海闊天空,甚至是異想天開。這樣,由於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思維方式的不同,完全可以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喜人景象。2、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習始於問題。在創造性閱讀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思考和交流、討論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對課文提出問題,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能根據課文提出問題,說明他深入思考了,問題提得越有價值,說明學生對課文理解得越深刻。例如學習蘇教版八年級課文《人的高貴在於靈魂》時,針對文末的一段話:「由於生存競爭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了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的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一個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了。」由於學生價值觀的不同,對待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關繫上存在著明顯的差距。有的學生提出:沒有了物質基礎,何來的精神?另一些學生進行了反駁,指出作為現代中學生,即使在艱難的學習生活條件下,也應該保持自己純正的精神追求,做一個有高貴靈魂的人。3、鼓勵多樣化分析和思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傳統教學過分強調一致性和唯一性,排斥創新和多樣性。學生回答要符合標准答案,否則就算錯。這樣一來,造成許多學生不敢發表自己的看法,嚴重壓抑和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在教學中就要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分析和思考問題,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不同的看法。閱讀是一種主觀和客觀的融合,是一種整體感知。[3]例如,《紅樓夢》中林黛玉的形象,當代的中學生們能欣賞其「沉魚落雁」之美貌,但決不會認同其「小心眼」及病懨懨的嬌態,他們會從現代明星中去尋找載體,比如周迅、徐靜蕾等,從而形成一個現代版的林黛玉。那是因為同樣的作品,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化,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就會產生新的意義,新的見解。閱讀後所產生的心理感觸,是個性化的,人格化的,教師無法用任何標准去統一,否則,就會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泯滅了學生的個性。課程標准特別強調學生的閱讀體驗。當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後,可讓學生談談讀這篇文章的感受或這篇文章給自己的啟示。當學生完成與文本的對話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內容,聯系生活實際,更進一步來闡述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和分析。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能了解到舊時的封建教育的弊端,如果教師能適時地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來比較一下舊時教育與現行教育的差異,學生肯定有話可說。有的學生能認識到舊時的封建教育沒有自由,只有順從,很容易抹殺孩子的個性、束縛孩子的心靈,而現行教育,學習生活豐富多彩,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很好的張揚。還有一些學生談到了現行教育制度的弊端,提出了很好的設想,思考就有了一定的深度,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4、開展專題閱讀,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語文學科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學科,綜合思維的培養既符合學科特點,又符合素質教育的全面性要求。學生通過對特設專題的學習,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與訓練。在專題訓練中,學生的知識積累、語言實踐、閱讀能力、思維能力都會得到加強。實踐證明,通過多次的課內與課外的專題閱讀訓練,增強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學習專題《長城》時,通過閱讀參與、討論研究、寫作評價等步驟,引起學生對文化現象的關注,了解了「長城文化」的內涵及其價值。在閱讀中,學生能對文章作深層次的理解,培養了思維的深刻性;在討論與研究中,提高了學生思辯能力,學生能夠對文章及所搜集的資料進行綜合和概括,吸收豐富的文化營養,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寫作評價中,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和表達能力。四、 培養創造性閱讀能力的注意事項1、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英格姆認為,文本不僅是一個具有多層次潛在結構的存在,它還是一種充滿未定性的存在,其中存在著許多未定的點,正是這些未定點使讀者的創造活動成為可能。[4]閱讀過程中,讀者和作品的關系總是表現為雙方意義認識的雙方運動和交互作用,但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即如何看待學生的「新」見解?打個比方,如果一學生在閱讀中提出了某種相對於自己而言是「新」的見解,但很多學生卻早已這樣認為了,那麼這位學生的閱讀是否是創造性閱讀呢?在自主性閱讀教學情景下,教師又如何對待和操作呢?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整體把握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5]這是我們研究創造性閱讀和進行創造性閱讀教學的基本出發點。青少年特別喜歡想像,尤愛幻想,使他們在想像世界和現實之間輕易地轉換視角,自如地化入化出。有一位哲人說得好:「正是青少年承襲了人類最初的詩性性格,他們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靈看到的地方。」 [6]因此,學生的「新」見解對於他自己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是新的,並不要求對全體學生來說也是新的。例如,在教讀七年級(蘇教版)篇目《本命年的回想》時,讓學生結合文本內容和自身的經歷談對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歷史淵源、風俗習慣、風土人情的理解講述自己最感興趣的話題。這種同構就反映出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理解,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創新精神。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造機會培養學生閱讀反思和批判的能力,讓學生能夠結合文本內容進行反思,有一定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精神。2、不可忽視文學教育筆者認為在閱讀教學中,更應重視文學教育。語文學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和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這是語文學科工具性特點的體現,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排斥文學教育,文學教育對於培養創新思維上是有很大作用的。張志公先生說:「文學最足以喚起人們的聯想、想像,進而誘發創造性思維。」一方面,文學的魅力在於其形象性和多義性。形象性可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激發學生的想像力,這是一種創造性的認識功能;多義性則可激活學生的多向思維和求異思維,給予學生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從而培養學生更為強烈的求新意識。另一方面,文學作品記載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史,體現了人類對真、善、美的永恆追求,像屈原、文天祥、魯迅、布魯諾等形象,不正閃爍著高尚品格和科學理性的光輝嗎?這些內容,對於開展情商教育,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是具有巨大潛移默化意義的,而健全的人格則是創新的心理和精神基礎,學生創新品格的培養離不開健全的人格教育。[7]因此,文學教育的加強首先應落實在課文的學習中。同時,文學教育還應落實到寫作和課外閱讀中,引導學生有健康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在文學的熏陶中凈化感情,豐富想像,培養創新精神,激活創新思維。我們的閱讀教學改革的實踐,初步構建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新型教學過程,大力推進了教學活動由教向學轉變,使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索的基礎上,並形成有利於創造意識、創造能力發展的寬松的教學環境。這是以書本為本位,教師為中心以及傳授灌輸為特徵的傳統教學模式的根本性變革,它有助於減少教學的強制性和劃一性,增強了教學的選擇性和開放性,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從而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

『玖』 對閱讀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1.閱讀主體的自主性。真正有效的閱讀,必須依靠閱讀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動,才能通過對書面符號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觀事物及其意義,達到閱讀的目的。這種具有很強的個性化的活動,決定了閱讀只能是學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無法越俎代瘡。教師的職責,是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生情緒化的「場」,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主動地去讀,專注地去讀,興致勃勃地去讀。學生的自主性越強,積極性越高,其所獲就越多。
2.閱讀實踐的探究性。讀物提供的信息除了字面顯示之外,常常還有更深層的信息,這些隱含的潛在信息密碼需要讀者去發現、去破解。而學生由於受到心智水平、認知經驗的限制,在發現、破解過程中還會遇到許多的疑難和困惑,尤其是當文本所表述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念與學生的「閱讀期待」不一致或相矛盾時,其疑難和困惑就更為突出,成為閱讀理解的障礙,必須對此來一番分析、推理和探究。在對問題的探究解決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也得到提升和發展。
3.閱讀過程的調控性。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閱讀是一種從書面符號中獲取意義的復雜的心理過程,要經歷感知(看到文字,讀出字音)——理解(把單詞轉化為意義)——反應(領會作者說的是什麼)——綜合(與實際聯系的應用)四個階段。這使得學生的閱讀理解往往不能一步到位,還會產生認識的膚淺、偏差甚至謬誤,需要在閱讀過程中,及時、不斷地加以監控和調節。從而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斷與目標的差距,反思自己及他人見解的合理性、完善性和正確性,並採取各種幫助思考和增進理解的策略,最終實現對課文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4.閱讀結果的差異性。閱讀認知理論認為,閱讀主體對於文本中的言語,只有在他的信息貯存中能夠找到文本言語具有相似性的信息模塊以後,才能進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從而識別文本中的信息。由於閱讀主體大腦貯存的相似模塊各不相同,因而即使是閱讀同一文本,也形成各自不同的相似選擇與相似匹配,進而產生見仁見智的個性化理解。因此可以說,個性化閱讀結果實質上是作為閱讀主體的個人對閱讀材料的一種帶有強烈主觀色彩的理解、感悟和體驗,必然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二、教學策略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語文課程標准》語)因此,教師要實施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1.引導批註閱讀,從眾心理在小學生中普遍存在,表現在閱讀活動上就是人雲亦雲,不能或不敢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這顯然不利於個性化閱讀。而批註閱讀強調的是學生在獨立閱讀過程中,對課文的語言文字進行感知,對語文的內容、層次、思想感情、表現手法、語言特點、精彩片段、重點語句,在思考、分析、比較、歸納的基礎上,用線條符號或簡潔文字加以標記。學生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愛怎樣批註,就怎樣批註,具有很強的閱讀自主權。學生通過有感而發,有疑而注,有得而寫,滿足了個體學習的需要,促進個性品質的發展,不失為實現個性化閱讀的有效方法。以《麻雀》一文為例,我讓學生對「突然,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中的「落」作專題批註,結果,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各自的認識和理解:有講速度的「來得快而猛」;有說態度的「真勇敢、堅定、果斷」;有論感情的「一心只愛孩子」;有談心理的「心急如焚」;有評用詞的「簡煉、生動、形象」;有議人物的「真是個奮不顧身的好媽媽」;有提讀法的「『落』字要讀得重而快」。通過批註閱讀,學生既認識了老麻雀捨命救孩子的英勇形象,又對「落」字運用之精妙體會得入木三分。
2.強化「閱讀反思」,閱讀過程的自我把握、反思和調控,是學生形成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依據自己的「閱讀期待」強化「閱讀反思」,在自我反思、調控中,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改進學習行為。
一般地說,實現閱讀的反思和調控有三個途徑,一是學生個體單獨完成,即自我思考:我的理解最正確嗎?還有沒有不同的見解或更有說服力的答案?能不能換個角度或方法想想、做做?等等。以此調整,深化閱讀活動。二是同學間的合作交流。通過生生之間的互動、合作、交流,發現他人理解、思維、方法的獨特之處,尋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並獲得調整思路、修正認識、改進方法的啟示,達到集思廣益、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動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的目的。三是教師的點撥和調節。如教學《珍貴的教科書》讓學生每讀完一段,都想想:為什麼說教科書是珍貴的?讀完全文再仔細思考這個問題,以此啟發學生對自己的閱讀過程進行梳理和反思,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自我把握、反思和調控中逐漸深入、逐步全面。
3.注重延時評價。《標准》強調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這就要求教師多採用延時性評價。因為在正常情況下,由於受思維定勢的影響,新穎、獨特、有創意的見解常常會出現在思維過程的後半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頓悟」和「靈感」,倘若過早地對一個可能有著多種答案問題的回答給予終結性的評價,勢必扼殺了其他學生創新與發散思維的火花。運用延時評價,能讓更多的同學有更廣闊的思維空間,產生更多、更美好的創新靈感,使個性思維和個性品質得到充分發展。一教師讓學生找出「麻雀、老虎、獅子、狐狸」中不屬同類的一個詞,學生輕而易舉地說出「麻雀」,理由是老虎、獅子和狐狸都是獸類,麻雀是鳥類。教師不忙評價,還問:「還有其他原因嗎?」於是學生又說:「麻雀有翅膀,會飛;其他三種沒有翅膀,不會飛。」教師繼續鼓勵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學生們說:「麻雀愛吃糧食,老虎它們愛吃肉。」「麻雀是母親下的蛋孵出來的,另外三個不是。」「麻雀只有兩只腳,其他三個卻有四隻腳。」……試想,如果教師運用即時評價而不是延時評價,學生能有如此富有個性的思維,多角度、有創意的見解嗎?
4.設計開放問題。閱讀既然是一種個性化的解讀過程,那麼,學生自然可以依據自己的「閱讀期待」,對課文產生認同、共鳴,或進行質疑、批判。所以,在課文問題設計上,應摒棄強調「答案惟一性」的限定性問題,多設置一些能促進學生多向思維、個性思考的開放性問題,為學生馳騁思維、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提供廣闊的時空。如教學《落花生》,教師問:「從落花生身上,你得到了什麼啟示?」這是個富有彈性的、沒有標准答案的問題,學生根據自身的認識和體驗,可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作出闡述。有的從教材的原意出發,認為應該像落花生那樣,做個埋頭苦幹、默默無聞的人;有的則結合現代社會價值觀,提出:現在是市場經濟,一個人要善於展示自己,推銷自己,如果都像落花生那樣默默無聞,恐怕連一份合適的工作都難以找到;還有的來了個折衷:落花生無私奉獻的精神很可貴,但她一味等待別人來發現的思想不可取,因為如果沒有人發現,不就埋沒一生了?因此,該要腳踏實地、埋頭苦乾的時候,就要踏實工作,不炫耀,不張揚,像落花生一樣。該需表現自我、展示才華的時候,就得有蘋果、桃子、石榴那樣的勇氣。這里,學生之所以能萌發如此具有強烈的自主意識和濃厚的個性色彩、答案迥異的見解,完全是因為開放性問題情境的設置。它猶如一方強勁的催化劑,有力地催生著個性的種子破土而出,茁壯成長。

閱讀全文

與閱讀的個性化和創造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