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雜交水稻發明

雜交水稻發明

發布時間:2021-12-23 06:39:06

1. 雜交水稻於哪年發明

雜交水稻的誕生1981年,袁隆平等發明的「秈型雜交水稻」獲得了我國第一個國家發明獎特等獎

2. 發明雜交水稻的背景是什麼

背景是1960年,我國發生了全國性的大飢荒。

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利用助手發現的天回然雄性不育的答「野敗」作為雜交水稻的不育材料並發表了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觀點,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種的禁區。

七十年代中期,以他為首的科技攻關組完成了三系配套並培育成功雜交水稻,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

現我國雜交水稻的各個優良品種已佔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50%,平均增產20%。

(2)雜交水稻發明擴展閱讀:

雜交水稻的意義:

1、解決了十多億人吃飽飯的大問題、體現了我國農業科技世界領先的能力水平、大幅增加了農民的種植收入。

2、產量高。由於有雜種優勢,雜交種通常產量較常規重顯著提高,整齊度也好。

3、抗性強。也是雜種優勢的結果 。

3. 袁隆平什麼時候發明的雜交水稻

1973年由全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組袁隆平等發明秈型雜交水稻。獲1981年國家發明特等獎。該項發明是利用普通野生稻的雄性不育株作母本,矮桿秈稻為父本,經過連續回交,育成二九南一號、V20、珍珠97等保持系及其同型不育系。通過廣泛地測交篩選,選育一批優良恢復系,完成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配套,配製南優二號、三號;秈優二號、三號,V優6號等雜交組合,還研究出一整套有關雜交稻繁殖制種和雜種一代的高產栽培技術。1980年,該發明作為中國第一項農業技術轉讓給美國。

4. 袁農平什麼時候發明雜交水稻

1973年,以他為首的科技攻關組完成了三系配套並成功培育雜交水稻,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

1984年6月成立了全國性的雜交水稻專門研究機構--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後又成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均由袁隆平任中心主任。

在他的率領下,先後於2000年、2004年和2011年實現了超級稻畝產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標,畝產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標也於2014年10月實現歷史性突破,為進一步大面積、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奠定了基礎。

(4)雜交水稻發明擴展閱讀

成就

2016年11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以及相關技術專家、測產驗收專家來到興寧,對華南雙季稻年畝產三千斤綠色高效模式攻關項目進行測產驗收。現場實割測得晚稻平均畝產705.68公斤(干谷)。

同樣該攻關模式,2016年7月20日在興寧經過專家組實割測得早稻平均畝產832.1公斤,加上本次實割產量,實現雙季超級稻年畝產1537.78公斤,創雙季稻產量世界紀錄。

2018年5月22日,位於三亞水稻國家公園的有機覆膜直播試驗示範田進行測產驗收,測得畝產1065.3公斤,創下海南省水稻單產歷史最高紀錄。

5. 雜交水稻的發明時間

1963年
其基本的思想和技術,以及首次成功的實現是由美國人Henry Beachell在1963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Henry Beachell也被學術界某些人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並由此獲得1996年的世界糧食獎。由於Henry Beachell的設想和方案存在著某些缺陷,無法進行大規模的推廣。
後來日本人提出了三系選育法來培育雜交水稻,提出可以尋找合適的野生的雄性不育株來作為培育雜交水稻的基礎。雖然經過多年努力日本人找到了野生的雄性不育株,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另外日本人還提出了一系列的水稻育種新方法,比如趕粉等,但是最後由於種種原因沒法完成雜交水稻的產業化。袁隆平1971年2月調到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專門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工作。為加強和協調雜交水稻的科學研究,1984年6月成立了全國性的雜交水稻專門研究機構--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後又成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均由袁隆平任中心主任至今。1995年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6.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算不算專利是他發現還是他發明的應該叫雜交水稻技術吧

1、雜交水稻不能算專利,而雜交水稻的雜交技術培育的方法算專利。

2、雜交水稻的基本思想和技術,以及首次成功的實現是由美國人Henry Beache在1963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Henry Beache也被學術界某些人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並由此獲得1996年的世界糧食獎。由於Henry Beache的設想和方案存在著某些缺陷,無法進行大規模的推廣。

3、袁隆平於1971年2月調到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專門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工作。1973年,以他為首的科技攻關組完成了三系配套並成功培育雜交水稻,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1997年提出「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的技術路線,在國際上引起高度重視。

在他的率領下,先後於2000年、2004年和2011年實現了超級稻畝產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標,畝產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標也於2014年10月實現歷史性突破,為進一步大面積、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奠定了基礎。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6)雜交水稻發明擴展閱讀

袁隆平主要貢獻

1、袁隆平在國內率先開展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在他撰寫的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雜種優勢,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論與研究實踐是對經典遺傳學理論的挑戰,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勢」的傳統觀點,極大地豐富了作物遺傳育種的理論和技術。

2、袁隆平提出了雜交水稻的育種發展戰略,即方法上由三繫到兩系再到一系,程序越來越簡單而效率越來越高;雜種優勢水平上由品種間到亞種間再到遠緣雜種優勢利用,優勢越來越強,促使雜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階邁進。這一思路已被國內外同行採用,並成為雜交水稻育種發展的指導思想。

7.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是他一個人發明的嗎

其基本的思想和技術,以及首次成功的實現是由美國人Henry Beachell在1963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Henry Beachell也被學術界某些人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並由此獲得1996年的世界糧食獎。由於Henry Beachell的設想和方案存在著某些缺陷,無法進行大規模的推廣。
後來日本人提出了三系選育法來培育雜交水稻,提出可以尋找合適的野生的雄性不育株來作為培育雜交水稻的基礎。雖然經過多年努力日本人找到了野生的雄性不育株,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另外日本人還提出了一系列的水稻育種新方法,比如趕粉等,但是最後由於種種原因沒法完成雜交水稻的產業化。袁隆平1971年2月調到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專門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工作。為加強和協調雜交水稻的科學研究,1984年6月成立了全國性的雜交水稻專門研究機構--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後又成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均由袁隆平任中心主任至今。1995年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8. 中國的雜交水稻能否成為中國的第六大發明

幾內亞雜交水稻實驗田,見證了以「雜交水稻之父」為代表的世界農業科學家對非洲人民的拳拳愛心。本報資料照片

本報訊被國際糧農組織列為重點援助對象的非洲,終於成功種上了中國雜交水稻。昨日,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外派專家張其茂回到長沙,他在第一時間,把中國雜交稻在幾內亞種植成功並實現產量翻番的好消息報告給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在國際糧農組織工作日程表上,雜交水稻技術被列為對貧困國家和地區實施援助的首選技術,飽受飢荒之苦的非洲及東南亞,成為首選受援助地區。幾內亞是中國雜交水稻馳援非洲的第一站。

「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雜交水稻發明人袁隆平院士矢志不渝的理想,飢荒嚴重的非洲地區,更是讓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深感責任重大。2003年開始,他先後委派專家彭既明、張其茂到幾內亞,進行雜交水稻試驗研究和開發,力圖尋找依靠雜交水稻技術解決非洲地區溫飽問題的突破口。

示範試種:總統一馬當先

兩年時間,中國專家通過進行雜交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和適應性研究,篩選出一批適合幾內亞推廣的雜交水稻新品種,並經新品種展示和規格化高產栽培新技術示範,引起幾內亞總統和當地農民濃厚興趣。

張其茂告訴記者,幾內亞共和國總統孔戴曾三次到試驗地考察,對中國雜交水稻高產長勢贊不絕口,並主動在他的農場示範試種。去年,總統農場共種植中國雜交水稻50公頃,今年,他提出要將餘下50公頃稻田全部改種雜交稻,並計劃在幾內亞全國推廣。

令總統先生青睞有加的中國雜交稻,在幾內亞究竟展現出了怎樣的「魅力」,以至於備受推崇?

難以置信:不施肥產量翻番

中國雜交稻進入幾內亞以前,當地稻穀產量約為每公頃1.6噸,雜交稻播種幾內亞,其高產性能首次讓該國農民看到了一個耕種的「神話」。

在幾內亞金迪亞、科巴等地水稻主產區,專家在水源較好、土地肥沃的地方選擇了6個示範點,示範種植面積7.4公頃,示範點多數按當地栽培方法進行,即不施肥料、不施農葯,中國雜交稻表現熟期較早,產量增加1倍以上。2004年旱季,專家組織在科巴農場大面積示範,示範種植面積130公頃,單產平均每公頃5.02噸,創幾內亞水稻大面積生產最高紀錄。採用適合當地雜交水稻高產栽培新技術,小面積最高實際產量高達每公頃10.797噸。

今年以來,在幾內亞,種植著中國「魔稻」的試驗田,成為當地農民和該國農業科研人員「觀光」、「游覽」的一大熱門「景點」。

9. 袁隆平怎樣發明的雜交水稻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雜交水稻的育種戰略,將雜交水稻的育種從選育方法上分為三系法、兩系法和一系法三個戰略發展階段,即育種程序朝著由繁至簡而效率越來越高的方向發展。

從雜種優勢水平的利用上分為品種間、亞種間和遠緣雜種優勢的利用三個戰略發展階段,即優勢利用朝著越來越強的方向發展。

根據這一設想,雜交水稻每進入一個新階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將把水稻產量推向一個更高的水平。這項戰略構想的提出,為中國已取得三系法雜交水稻研究、開發成功後開展雜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1987年7月16日,袁隆平學生李必湖、鄧華風,在安江農校秈稻三系育種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歷經兩年三代異地繁殖和觀察,該材料農藝性狀整齊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達到了100%,並且育 性轉換明顯和同步。

這一新成果,為雜交水稻從「三系法」過渡到「兩系法」開拓了新局面。同年他提出「雜交水稻的發展戰略」,即三系法為主的器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兩系法為主的秈粳亞種雜種優勢利用;一系法為主的遠緣雜種優勢利用。

1987年,國家「863」計劃將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立為專題,袁隆平組成了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協作組開展全國性的協作攻關。歷經九年的艱苦攻關,1995年兩系法雜交水稻取得了成功,一般比同熟期的三系雜交稻增產5%~10%,且米質一般都較好,近年的種植面積為6000畝左右。



(9)雜交水稻發明擴展閱讀

袁隆平1997年提出「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的技術路線,在國際上引起高度重視。在他的率領下,先後於2000年、2004年和2011年實現了超級稻畝產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標。

畝產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標也於2014年10月實現歷史性突破,為進一步大面積、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奠定了基礎。1995年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10. 雜交水稻是誰發明的

1960年袁隆平發抄明了雜交水襲稻。

袁隆平利用助手發現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敗」作為雜交水稻的不育材料並發表了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觀點,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種的禁區。

七十年代中期,以他為首的科技攻關組完成了三系配套並培育成功雜交水稻,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

現我國雜交水稻的各個優良品種已佔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50%,平均增產20%。

(10)雜交水稻發明擴展閱讀:

在上世紀60年代末期,上級為了讓袁隆平把雜交水稻研究搞下去,決定調袁隆平到省農科院工作,而妻子鄧哲未能隨調,只好帶著孩子留在了黔陽。袁隆平這一走,夫妻雙方就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異地分居生活。理解支持丈夫的鄧哲毫無怨言,獨自用弱肩承擔起了家庭的全部責任。

鄧哲為袁隆平共生養3個兒子,一個自己有工作的女人拖著3個年齡都只差兩歲的男孩子,其艱難困苦之情可想而知。後來奶奶和外婆家的情況發生了變化,兩個70—80歲的高齡老人生活無著,鄧哲又把兩個老人接到身邊一起生活。

閱讀全文

與雜交水稻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