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四前鋒比賽陣型的國家是

創造四前鋒比賽陣型的國家是

發布時間:2021-12-23 00:59:16

1. 足球中的「四二四」陣型是哪個國家隊首次採用的

匈牙利,50年代4前鋒的戰術讓匈牙利在4年之內只輸過一場比賽

2. 4 4 2 戰術是誰最先發明

通過對第18屆世界盃足球賽、第13屆歐洲足球錦標賽,以及近3個賽季歐洲五大聯賽和中國內足球超級聯賽的觀容察和統計,結果表明:4-4-2陣形仍是目前國際足壇採用最多的比賽陣形,該陣型前衛線的變化組合較為豐富,戰術打法多樣,具有一定的優越性。

3. 世界盃來自於哪個國家

中國唐代就出現「足球」的競技比賽,當時叫「蹴鞠」。現代足球起源於英國,隨後風靡世界。由於足球運動的快速發展,國際比賽也隨之出現。1896年雅典奧運會舉行時,足球就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丹麥以9:0大勝希臘,成為奧運會第一個足球冠軍。因為奧運會不允許職業運動員參加,到了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足球比賽已無法持續。 1928年奧運會結束後,FIFA召開代表會議,一致通過決議,舉辦四年一次的世界足球錦標賽。這對於世界足球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最初這個新的足球大賽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1956年,FIFA在盧森堡召開的會議上,決定易名為「雷米特杯賽」。這是為表彰前國際足聯主席法國人雷米特為足球運動所作出的成就。雷米特擔任國際足聯主席33年(1921-1954年),是世界足球錦標賽的發起者和組織者。後來,有人建議將兩個名字聯起來,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於是,在赫爾辛基會議上決定更名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簡稱「世界盃」。
第1屆 1930年烏拉圭世界盃 本屆杯賽沒有預選賽,只有13支國家隊報名參賽,兩個南美國家烏拉圭和阿根廷攜手進入決賽。烏拉圭國家足球隊成為第一個世界盃冠軍。 第一屆世界盃足球賽為世界足球運動開創了一個新紀元。
第一屆世界盃 1930·烏拉圭 英文

第二屆世界盃 1934·義大利 英文

第三屆世界盃 1938·法國 英文

第四屆世界盃 1950·巴西 英文

第五屆世界盃 1954·瑞士 英文

第六屆世界盃 1958·瑞典 英文

第七屆世界盃 1962·智利 英文

第八屆世界盃 1966·英格蘭 英文

第九屆世界盃 1970·墨西哥 英文

第十屆世界盃 1974·德國 英文

第十一屆世界盃 1978·阿根廷 英文

第十二屆世界盃 1982·西班牙 英文

第十三屆世界盃 1986·墨西哥 英文

第十四屆世界盃 1990·義大利 英文

第十五屆世界盃 1994·美國 英文

第十六屆世界盃 1998·法國 英文

第十七屆世界盃 2002·韓國/日本 英文 中文

第十八屆世界盃 2006·德國

第十九屆世界盃 2010·南非

巴西一次不落地參加了歷屆世界盃的比賽,並五次奪冠!!!

世界盃決賽階段進球最多的比賽:
第5屆世界盃奧地利隊7:5擊敗瑞士隊,雙方共打進12個球。

世界盃預賽階段一個隊一場比賽進球最多的紀錄:
1997年6月2日,在98年世界盃足球賽亞洲區預賽伊朗隊對馬爾地夫隊的比賽中,伊朗隊以17:0獲勝。

世界盃預賽階段一場比賽進球最多的球員:
7球,由伊朗隊的卡里姆·巴蓋里於1997年6月2日,在98年世界盃足球賽亞洲區預賽伊朗隊對馬爾地夫隊的比賽中攻入。

第一個代表兩個國家出戰世界盃決賽階段的比賽,並都進球的球員:
克羅埃西亞的普羅辛內茨基,他在1990年代表前南斯拉夫隊與阿聯酋的比賽中打進一球,1998年代表克羅埃西亞隊在與牙買加和荷蘭隊的比賽中分別打進一球。

世界盃進球最多的決賽:
1958年,巴西5:2勝瑞典,共打進7個球。

世界盃進球最少的決賽:
1994年,巴西0:0平義大利,這也是世界盃歷史上第一次以點球大戰決定冠軍的決賽。

世界盃決賽圈第一個進球:
由法國前鋒呂西安·洛朗射入。

世界盃決賽階段攻入第一個「金球」的隊員:
法國的洛朗·布蘭科,於1998年6月28日,在1/8決賽法國隊對巴拉圭隊的比賽中攻入。

世界盃決賽階段一屆比賽個人進球最多的紀錄:
13個。1958年,在瑞典舉行的第6屆世界盃足球賽決賽階段的比賽中,法國的球員方丹一人攻入13個球。

世界盃決賽階段一場比賽個人進球最多的紀錄:
5個,由俄羅斯隊的薩連科創造。他在第15屆世界盃決賽階段小組賽俄羅斯6:1勝喀麥隆隊的比賽中一人獨中5元。

世界盃歷史上最年長的進球者:
喀麥隆的羅傑·米拉。1994年6月28日在喀麥隆與俄羅斯的小組賽中,他於第46分鍾替補出場,上場不到一分鍾即打進一球,當天他42歲零44天。

世界盃決賽階段進球最快的紀錄:
開場10秒。由土耳其前鋒哈坎·蘇克在2002年第17屆世界盃土耳其對韓國的比賽中創造。原紀錄為開場15秒。由捷克斯洛伐克隊隊員瓦·馬塞克創造。他在第7屆世界盃決賽階段對墨西哥隊一戰中,開場僅15秒便攻破對方球門。

世界盃決賽階段最長時間不失球的紀錄:
517分鍾,由義大利的曾加創造。他在在義大利舉行的第14屆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中力保義大利球門517分鍾未被對手攻破。

世界盃決賽階段速度最快的「帽子戲法」:
阿根廷的巴蒂斯圖塔。他在1998年法國世界盃阿根廷隊與牙買加隊的比賽中,在11分鍾內連進3球。

世界盃決賽階段唯一一個連續兩屆世界盃上演帽子戲法的球員:
阿根廷的巴蒂斯圖塔。他在1994年阿根廷4:0勝希臘和1998年阿根廷5:0勝牙買加的比賽中兩次上演帽子戲法,有趣的是兩次帽子戲法中各有一粒點球。

唯一一位在世界盃決賽中上演「帽子戲法」的球員:
英格蘭的赫斯特於1966年英格蘭世界盃決賽對聯邦德國隊的比賽中攻入3球。

世界盃歷史上單屆比賽進球最多國家:
匈牙利。在1954年世界盃的比賽中,匈牙利隊採用四前鋒的陣型,掀起國際足壇的第一次技術革命。由柯奇士、希代古提、齊博爾和普斯卡斯組成的前鋒線銳利無比,一共打進27個進球。

世界盃歷史上比分最懸殊的比賽:
1982年世界盃匈牙利10:1勝薩爾瓦多,1954年匈牙利9:0勝韓國,1974年南斯拉夫9:0勝扎伊爾三場比賽均凈勝9球。

世界盃歷史上最年長的出場球員:
喀麥隆的羅傑·米拉。他於1994年6月28日在喀麥隆與俄羅斯的小組賽中出場,那一天他已經42歲零44天。

唯一一個連續兩屆世界盃被紅牌罰下的球員:
喀麥隆的宋。他在1994年世界盃小組賽喀麥隆對巴西的比賽中於第63分鍾被罰下場,1998年又在小組賽同智利的比賽中於第51分鍾被罰下。

最混亂的比賽:
2002年世界盃小組賽德國2:0戰勝喀麥隆的比賽中,主裁判一共出示16張黃牌,兩隊各8張,雙方各有一人被罰下,不過已經當了隊長的宋只得到一張黃牌,未能創造連續3屆世界盃被罰下場的紀錄。

最短時間被黃牌警告:
俄羅斯的格魯克維奇。他在1994年世界盃俄羅斯對瑞典的小組賽開場哨吹響後1分鍾就被黃牌警告。

最短時間被罰下場:
烏拉圭的巴蒂斯塔。他在1986年世界盃烏拉圭對蘇格蘭的比賽中只踢了1分鍾就被罰下。

參加世界盃次數最多的球員:
墨西哥的卡巴哈爾參加了1950、1954、1958、1962、1966一共五屆世界盃,而德國的馬特烏斯參加了1982、1986、1990、1994和1998一共五屆世界盃,取得一次冠軍,兩次亞軍,見證了德國足球20年的輝煌。

世界盃上場次數最多的球員:
德國的馬特烏斯在他參加的五屆世界盃中一共出場25次。

決賽階段出場最多守門員:
卡巴哈爾(墨西哥),5次世界盃共11場。

失球最多守門員:
卡巴哈爾(墨西哥),共失25球。

參加世界盃最年長的守門員:
希爾頓(英格蘭),40歲9個月19天,90年義大利世界盃。

唯一一個帶領五支不同球隊參加世界盃的教練:
南斯拉夫教練米盧蒂諾維奇,1986年墨西哥、1990年哥斯大黎加、1994年美國、1998年奈及利亞、2002年中國。其中除了中國隊,其餘球隊全部小組出線。

4. 四前鋒戰術是誰提出的

匈牙利教練塞博斯 1953年匈牙利隊創造這種陣型後,曾連續以懸殊的比分擊敗了當時採用wm陣型而稱雄於世界足壇的英國隊。有人把匈牙利的這次足球革命看作是真正的現代足球的開始。他們首先在位置上編好固定號碼,中衛的號碼是3號,左、右中衛的號碼是4號和5 號,一名負責進攻的中後衛與拖後中鋒有機地聯系,他們將對方的內鋒吸引過來,然後自己向兩名居中的前鋒發動猛攻,他們的邏輯很簡單,許多人覺得這次的戰術變形沒什麼意義。可是匈牙利與現代足球的鼻祖英格蘭兩場交鋒震驚了足壇,1953 年他們在溫布利6:3大勝主隊,次年英格蘭回訪布達佩斯,豈料輸得更慘(1:7)。當時的匈牙利教練塞博斯在和英格蘭隊的比賽里使用的是和英格蘭隊一樣的3-2-5打法。不同的是,對手仍然使用「WM」,而匈牙利則變成了類似「WW」 的布局,不過由於這套戰術仍然以「WM」為根本,因此人們後來仍然相信這是「WM」戰術。「WW」戰術的特點是匈牙利人安排了普斯卡士和柯奇士兩個主前鋒後已經覺得足夠,然後將原先的中鋒退到了和布戴以及奇博爾平行的內鋒位置,這個後撤使原來的主前鋒希德庫蒂成了一個影子前鋒,時常可以擔當防守的任務,但有時候又可以以冷不防的猝然一擊給對手以致命打擊。至於中後場,匈牙利安排了布斯科、扎克拉斯、布贊斯基、羅蘭特以及蘭托斯,後防線的形狀仍然是「W」,但匈牙利隊兩個前衛布斯科和扎克拉斯則更有活力。匈牙利教練塞博斯的這個戰術能夠成為第一次戰術革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打敗了一直以老大自居的英格蘭隊,而且他們給對手的重創也讓英格蘭隊開始真正意義上的關心起國際比賽。

5. 足球戰術的代表國家

「WM
初始與原因
在英國,已經有人針對「2-3-5」的凌厲的進攻作出了一些研究,胡德斯費爾德隊的查普曼有著創新頭腦,他後來又到了阿森納隊當教練。他在1927年開始尋找「2-3-5」的漏洞,利用對越位的認識領先他人一步。此後,他對「2-3-5」進行改良,把中後衛放到兩個中衛之間,兩員內鋒向中路靠攏,將這些位置用線連起來,就象英文字母W和M,阿森納驕人的戰績讓查普曼成為足壇的傳奇人物。並讓阿森納隊在30年代稱霸英倫。
成果
1936 年的足總杯決賽可以看作是「WM」戰術的成功之作,也正是因為在這一比賽中阿森納隊把「WM」演練的出神入化,才引起了歐洲大陸的注意。當時的阿森納隊仍然安排三個主前鋒胡爾莫、德拉克和巴斯丁在對方的禁區游弋,讓博登和傑姆斯打內鋒,形成「M」。然後讓克萊斯頓和科賓打中場,由梅爾、羅博茲和哈普古德打後衛,形成「W」,前場的套路依然和過去一樣,而後場則讓羅博茲當起了領袖式的人物,他以中衛角色進入了這一體系後,剋制了對手的5個前鋒的打法,並且由他在中後場的關鍵位置帶動隊友製造越位也成了查普曼的一大「散招」。不過很諷刺的是,1936年的足總杯雖然是阿森納隊奪取了冠軍,但當時執行「WM」戰術給歐洲帶來轟動的教練卻是喬治.阿里森。 1938年,義大利的教練波佐帶隊到法國衛冕,他並用了舊式的拖後中鋒,在防守上加多一名狙擊手,這種義大利式的WM戰術,讓「WM」中的中衛更具有侵略性,波佐成了這「WM」的真正受益人,他在1934年學習英國的2-3-5打法,讓義大利取得冠軍,1938年,又立即吸取了「WM」打法的精髓,再次問鼎冠軍。
發展
以後的20年裡,「WM」成了主流戰術,其間許多的變化都是在這個方面進行局部改革。瑞士和奧地利隊的教練拉帕恩進一步發展了這個戰術,他要求兩名內鋒向中路收縮,兩名中衛的分工更明確,一名盯住對方的中鋒,另一名則在對方中鋒向兩側分球時堵住對方的內鋒突擊。中場方面則撤回一名隊員,與拖後中鋒組成球隊進攻的核心,四名前鋒則專職負責進攻。後來的奧地利隊甚至把「WM」看成了制勝法寶,他們運用這一戰術一直持續到1954年。
三三四
40年代,因為英國拒絕參加世界盃的原因,他們實際上已經和歐洲大陸的戰術理念出現了距離。義大利是當時歐洲先進戰術的代表球隊,他們的國家隊教練波佐在30年代兩次奪取了世界盃後,培養了很多的戰術理論家和實踐者。有人甚至說波佐在1934年世界盃使用了「2-3-5」可以稱為「戰術」,到了1938年用「WM」取得冠軍則可以稱為「戰術體系」,足球在這個國家得到發展。當時的義大利聯賽因為米蘭雙雄,尤文圖斯和羅馬大量引進南美和瑞典前鋒,對義大利許多小型俱樂部造成巨大沖擊。小俱樂部發現即使是已經很講究防守布局的「WM」仍然不足以抵擋南美前鋒,對方很輕松的就可以在中場飛奔到禁區把本隊的最後一個中衛給晃過,然後所面對的就是直接打空門的局勢。當時的帕多瓦隊為了對付這樣的情形,將前鋒再抽走一個增加到中場上,以減輕後防線的壓力。這一變招非常管用,許多俱樂部的中路突破出現了問題,即使是美洲的前鋒,他們當輕松晃過了中場的隊員攔截後也已經很難再繼續突破後防線的防守,於是,「3-3 -4」在當時的義大利蔚然成風。當時帕多瓦隊的教練羅科是第一位想到用嚴密的防守來防範明星外援的教練,他把奧地利人拉帕恩稱為「瑞士鏈條」的防守戰術發揚光大,帕多瓦隊把得分的希望更多倚靠他們迅雷不及掩耳的反擊上。烏迪內斯學習這種陣式後也獲益良多。由於3-3-4在實戰中的成功,連大俱樂部也開始採納,國際米蘭教練費尼以防守為本的踢法讓球隊五十年代兩度稱雄意甲。1953年,費尼憑借這一戰術的成功運用奪取了義大利甲級聯賽的冠軍,他的陣容很簡單,羅倫茲和內爾斯打主前鋒,馬薩和斯科羅德打內鋒。中場安排的非常雄厚,幾乎是牢不可破,由阿曼德、內里和內斯蒂把守。後防線則有布拉松、喬瓦尼和加亞科馬濟。教練費尼把內里看做是全隊的核心,他起著進攻領導全局,防守擔當領袖的任務。 「WW」
雖然國際米蘭隊在義大利取得了成功,但當時的「WM」仍然是很重要的比賽勝利手段,匈牙利人因為在當時培養出普斯卡士和柯奇士這樣的偉大前鋒,他們沒有義大利人的那麼多問題,其結果是在國際米蘭隊打3-3-4 成功的時候,匈牙利人則給「WM」的戰術進行了變形,這次變形因為在國際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所以被公認為世界足壇第一次戰術革命的開始。當時英國的打法對足球發展產生越來越多負影響,這就好象當初「3-2-5」打法發展到顛峰必然出現消極一樣,許多的新興教練覺得沒有創新,就只能原地踏步。實乾的東歐教練決心為足球注入更多激情,有人把匈牙利的這次足球革命看作是真正的現代足球的開始。他們首先在位置上編好固定號碼,中衛的號碼是3號,左、右中衛的號碼是4號和5 號,一名負責進攻的中後衛與拖後中鋒有機地聯系,他們將對方的內鋒吸引過來,然後自己向兩名居中的前鋒發動猛攻,他們的邏輯很簡單,許多人覺得這次的戰術變形沒什麼意義。可是匈牙利與現代足球的鼻祖英格蘭兩場交鋒震驚了足壇,1953 年他們在溫布利6:3大勝主隊,次年英格蘭回訪布達佩斯,豈料輸得更慘(1:7)。當時的匈牙利教練塞博斯在和英格蘭隊的比賽里使用的是和英格蘭隊一樣的3-2-5打法。不同的是,對手仍然使用「WM」,而匈牙利則變成了類似「WW」 的布局,不過由於這套戰術仍然以「WM」為根本,因此人們後來仍然相信這是「WM」戰術。「WW」戰術的特點是匈牙利人安排了普斯卡士和柯奇士兩個主前鋒後已經覺得足夠,然後將原先的中鋒退到了和布戴以及奇博爾平行的內鋒位置,這個後撤使原來的主前鋒希德庫蒂成了一個影子前鋒,時常可以擔當防守的任務,但有時候又可以以冷不防的猝然一擊給對手以致命打擊。至於中後場,匈牙利安排了布斯科、扎克拉斯、布贊斯基、羅蘭特以及蘭托斯,後防線的形狀仍然是「W」,但匈牙利隊兩個前衛布斯科和扎克拉斯則更有活力。匈牙利教練塞博斯的這個戰術能夠成為第一次戰術革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打敗了一直以老大自居的英格蘭隊,而且他們給對手的重創也讓英格蘭隊開始真正意義上的關心起國際比賽。不過,匈牙利在』 54世界盃決賽輕敵負於西德,後來蘇聯出兵鎮壓布達佩斯暴動,大批匈牙利球星流亡海外,這次足球革命的最後讓人遺憾和痛苦。 「4-2-4」
這個時候的足壇已經出現了結合自身特點而運用自己的戰術的時代了,許多國家發現,一種戰術也許在這個國家有用,但在另外一個國家則是垃圾。對於巴西隊而言,他們就很瞧不起義大利的防守戰術,當他們推出了4- 2-4戰術的時候,同樣給足壇帶來了震動。歐洲的戰術對南美人不適用。早在1927年, 巴西人就開始創造適合自己的戰術打法。當時的教練卡爾多佐發明了自己的V形打法和對角線式進攻。「V」形進攻是「WM」的另外一個變體,後場保持 「W」,前場則呈「V」形狀,中鋒完全後撤,和兩側的邊鋒組合成V形狀,這就是將W中間的頂點下拉組成一個「V」字,中鋒後撤將對方最優秀的防守隊員引出, 由兩個內鋒突然插上。改陣式使全隊在進攻時擁有7名隊員,他們互相配合、穿插、尋找和製造空擋。30-40年代,巴西繼續使用這個又同時被人稱為「塔形」的戰術,並將其演變為「4-2-4」這個世界足球歷史上戰術第二次大革命。這是將義大利的鎖鏈式防守和奧地利的地毯式進攻進行了融合。盯人防守和區域防守結合。根據對手情況,力圖獲得場上的防守優勢或進攻優勢。防守的時候,巴西以兩個中衛的優勢抵擋對手的進攻,進攻則利用內鋒的優勢突出隱蔽性和突然性。此外,巴西人還在進攻上發明了對角線進攻,將「WM」的M進行了變體,成了梯式排列,讓左邊鋒和左內鋒後撤,形成梯形站位。這樣,右路打左路,左路進攻,讓右路迂迴,然後再給右路,左路包抄。其間用中路的中鋒做過渡,這種聲東擊西的打法,中鋒在隊中的作用是起虛晃作用,但對方中衛即使識破了這一計策直接去撲邊路,中鋒則可以自己突破。1950年,巴西就是利用這個方法在本土舉行的世界盃大放異彩。到了1958年,在教練費奧拉的帶領下,創造了奇跡。當時由貝利、瓦瓦、扎加洛和加林查組合的四前鋒配合嫻熟,中場的濟托和迪迪有戰術家的風范,領導大局頗有造詣,後防線的大小桑托斯、貝利尼、奧蘭多也扮演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第一個使用四後衛的國家,巴西隊在當時的世界盃讓對手的前鋒首次感到射門犯難,奪取世界盃冠軍不可避免。第二次足球戰術革命和匈牙利掀起的第一次戰術革命只有四年時間,而這四年內,巴西隊卻讓世界各國首次發現了四後衛的優勢,從此,四後衛打法成了即使是也得到行家默許為本世紀的標准防守模式。
「4-3-3」
到了60年代,足球陣型說可謂各有自己的特點,但真正能夠把理論結合成實際的仍然是巴西人。巴西隊當時的教練莫雷拉覺得四前鋒的打法很難給防守日趨嚴謹的足壇帶來推進,與其這樣,到不如增強中場的實力,來防範對手的反擊。莫雷拉的戰術結合了義大利俱樂部的一套風格,相信中場的雄厚可以既避免防線的危機,也可以在對手疲勞的時候讓自己的前鋒製造機會,這實際上是4-2-4的一個演變,其方法無非就是把過去的一個前鋒後撤回中場,新的陣型發揮了效應,4-3-3打法在世界足壇開始有了影響。巴西隊的貝利當時因為受傷沒有參加世界盃後面的比賽, 奪取冠軍的1 962年的巴西隊是通過大小桑托斯、毛羅和佐濟莫的後防線、濟托、迪迪和扎加洛的中場以及加林查、瓦瓦和阿馬多而形成的。實際上,這也是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招數。教練莫雷拉因為沒有貝利這張勝利王牌,自然打起了稍微保守的足球,但利用前場加林查的反擊速度,居然取得了同樣的效果:冠軍!於是,4-3-3陣型當時在歐洲反而得到更好的評價,因為素來穩重的歐洲人相信只有攻守平衡才能奪取勝利! 「4-4-2」
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國際米蘭迎來了多才多藝的教練赫雷拉,他生於摩洛哥,在阿根廷接受教育,在法國和西班牙的足球圈得到薰陶,他將足球天才和人盯人的戰術整體結合在一起,結果他們一舉奪得歐洲冠軍杯和世界俱樂部杯冠軍,這就是義大利人名聞於世的混凝土防守戰術。
在1964年的歐洲冠軍杯比賽中,赫雷拉的理論得到了肯定,他率領俱樂部以一種4-3-3的變體在歐洲和世界得到尊重。當時還沒有人將這個方法作定義,但在70年代的西德隊通過使用了貝肯鮑爾後,人們才發現,實際上早在1964年,義大利人就已經率先使用了「自由人」。赫雷拉把四個後衛中的一個進行了加工處理,他讓這個後衛脫離與其他三個後衛的平行站位, 單獨站在本方的最後面,負責總的指揮和策劃。當時的國際米蘭隊在前場保持著巴西戰術的風格,使用賈爾、馬佐拉和米拉尼為前鋒,塔格尼、蘇亞雷斯和科索為前衛,而在後場,讓布尼奇、古拉內里和法切蒂按照過去的方法防守,但卻讓隊長皮濟打起了清道夫。清道夫的運用當時仍然不算特別成功,因為缺乏這方面的經驗,一旦清道夫在製造越位方面和總指揮出錯,那球隊就會弄巧成拙。可在理論上講,這次的改革讓行家肯定了一點,那就是在平行站位出現漏洞後,如果有個清道夫仍然沒有突破,則預示著防守仍然未被打破。
這個時候,英格蘭隊發展出了更為殘酷的防守說,當時的英格蘭隊教練拉姆齊在全國的壓力聲下,毅然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兩前鋒打法的帶頭人。拉姆齊的這一發明對足球的發展有著里程碑的意義,它幾乎成為所有職業球隊在本世紀內採用的陣式。首先,它確保防守有足夠的人數,其次,中場有更多的主動權,為兩名前鋒提供充足的支持,而且對兩名前鋒的個人能力要求更高。造成拉姆齊使用2個前鋒的原因是因為他總結了匈牙利人當年蹂躪英格蘭隊的那一幕,讓他相信,如果當時的英格蘭隊堅持防守,將隊員後撤,其很多失球都是不會出現的。這一想法導致了4-4-2的出現,在19 66年的世界盃上,英格蘭隊憑借很好的防守體系,依託班克斯、大查爾頓和摩爾的核心防線,再輔以科亨和維爾森的搭配,構築了一條豪華的後防線。前場也被拉姆齊作了精心搭配。赫特和赫斯特作為前鋒,給他們以支持的是小查爾頓,波爾、皮特斯和斯蒂

6. 足球賽事 比賽陣型

足球比賽陣型是指為了適應區域防守,節奏控制,無球跑動的需要,全隊隊員在場上的位置排列和職責分工。各陣型的名稱是按隊員排列的形狀而定。自19世紀中期世界上有了第一個足球比賽陣型至今日的「四三三」、「三五二」、「四二四」等,以及某些國家所採用的「水泥式」、「鎖鏈式」等,都是沿著這一個客觀規律演變和發展的。

足球比賽陣型種類是指,比賽隊員在場上的位置排列或一般性的戰術組織形式。足球運動發展至今,陣型種類繁多,每位隊員必須了解和掌握下列陣型。
l+l+9和1+2+2+6陣型
這兩種陣型產生於19世紀六七十年代,是足球比賽的起源陣型。它的基本戰術思想是片面追求進攻,"一窩蜂"踢球和帶球是比賽場景的特徵。因此,就當時陣型的作用而言,沒有明顯組織隊員的意義。
1+ 2+ 3+ 5陣型
隨著足球演變中傳球的發展,場上隊員的組織性日趨顯得重要,因此,就產生出1+2+3+5陣型。該陣式中中前衛的主要職能是進攻,兩個邊前衛參與防守,主要防範於對方的兩邊鋒。這一陣型基本思想進攻仍佔主導位置,它由局部傳球配合形式開始,逐步形成和發展成該陣型。
1+3+2+2+3(W-M)陣型
W-M陣型是在1925年越位規則改變後,由英國兵工廠隊的主教練查普曼所創造的。該陣式由基本思想是試圖通過牢固的防守瓦解對手進攻,首先原則是"安全第一"。由於這一陣式問世後效果甚佳。因此,它不僅迅速被英國接受,而且也很快地波及歐洲乃至世界范圍。
該陣式防守的主要特點是區域與盯人不斷轉換,距球門近時人盯人防守,離球門遠時則松動盯人。當發動進攻時,留下中前衛和兩邊衛防守。其進攻特點是兩內鋒稍後撤,作為進攻的重點組織者,中鋒和兩邊鋒擔負攻門得分的主要任務。
該陣式雖以加強防守為基本思想,並確實在阻止越位規則變化後的進球數上升中起到一定作用,但由於進攻時防守人數太少,在遇到對方發動快速反擊,特別是30年代初期匈牙利隊採用的四前鋒制時,防守則顯得過分薄弱。於是,1958年巴西隊以1+4+2+4陣式開創了陣式演化的又一新曲。
1+4+2+4陣型
該陣型是一種攻守隊員排列極為平衡的陣型。在此陣型運用中,兩前衛是承上啟下的中堅力量。當進攻時,他們積極組織策應,當防守時,則迅速回攔堵截。由於活動頻繁,該陣型對兩前衛的體力及技術的全面性有著特殊的要求 該陣型的弱點是中場力量相對薄弱。特別是當兩前衛隊員在體力及全面技術上不足時,就更是如此。這一陣型也要求鋒線及衛線在攻守的不同階段,積極策應中場的攻攻守。
1+4+3+3陣型
它與1+4+2+4陣型的區別在於,撤回一個前鋒至中場,加強中場人數的力量。
該陣型的位置較為靈活,它要求隊員能根據戰勢機動調整位置,同時在位置變換中又始終保持整體的組織性。從防守者看,1+4+3+3陣型至少有七個防守者,一般說,大多數隊常是六人參與積極進攻。當進攻時,三前鋒和三前衛總是受到嚴密盯防,這樣1+4+3+3陣型特別強調後衛線突然插上。在後衛插上時,該陣型一方面要求插上者必須把握時機,慎重行事,另一方面則要求其他隊員必須注意在對手反擊時的補位。當進攻一方後衛頻頻參與助攻時,防守方面也要求本隊前鋒隊員回撤參與防守。
1+4+4+2陣型
該陣型是在1966年世界盃賽中得到確認的。當時英國隊教練拉姆塞因缺乏世界級的優秀邊鋒,便拉回一個邊鋒隊員組成1+4+4+2陣型。該陣型進攻特點是中場和後衛隊員頻繁套邊活動,以構成對方門前險情。另一常見進攻打法,是兩內修拉達製造寬度,中場兩內前衛括人禁區得分。第三個常見進攻方式是利用兩前鋒速度快技術好的特點,在搶斷球後迅速長傳發動快速反擊。在防守上,該陣型主要強調隊員回位和密集防守下的組織與協調配合。
1+3+3+4陣型
該陣型在中、北美洲最為流行,在歐洲和南美也有採用。它的特點是注重於進攻的人數優勢,傾向於冒險和令人激動的打法形式,當進攻時,除了四前鋒和三前衛參戰外,兩邊衛也積極助攻,在防守時,1+3+3+4陣型要求中場必須有一隊員撤回擔當盯人中衛的角色,鋒線隊員退守加強中場力量,中衛多以清道夫形式指揮防守並隨時准備補位。
該陣型的特點是進攻力量強,但在防守組織上稍有疏忽,便容易產生漏洞,尤其是當中場隊員壓人禁區附近,而對方突然發動長傳快速反擊時,這方面的不足之處更易暴露
「混凝土」陣型
"混凝土"陣型是由義大利隊在1949年飛機遇難,失去17名優秀隊員後所創造的, 50年代中期在世界范圍逐漸得到普及。
該陣型是一種完全側重防守的位置排列,清道夫擔負防守組織、指揮的核心作用,他置於除守門員外所有防守者之後,如果任一區域被對手突破,清道夫將補上迎戰;如果有進攻者無人盯防,清道夫也將上前堵截,當清道夫離位參戰時,必須有其他防守隊員補上清道夫的位置。 該陣型的指導思想在於築起堅固的防守,但其變化形式則是多樣的,有時進攻者可排列3~4人,有時僅1-2人。當與1+ 4+ 2+4陣型交鋒時,"混凝土"陣型常以1+l+4+2+3或1+l+4+3+2對壘,當對方採用 1+ 4+3+3陣型時,它又常呈現出1十1+3+4+2或1+1+3+3+3布局,有時面臨對方的攻擊性較強"混凝土"陣型還可排列為1+l+5+2+ 2。總之,"混凝土"陣型無論對方怎樣布局,它總是在防守城上至少多於對方一個隊員。
4+ 3+3陣型
433陣型是一種純進攻類型的足球戰術,在七八十年代曾經風靡世界足壇,當時在球衣號碼中,7號和11號是固定的左右邊鋒的號碼,他們基本上只參與球隊的進攻,不參與球隊的防守,(當然在對方主罰任意球和角球是個例外)
433陣型的邊路進攻是球隊主要的進攻手段,但真正起決定作用的還是第二個3中間的隊員,那個球員也就是中前衛.當時,一般球隊的中前衛都身披10號戰袍,他們都是球隊的靈魂中樞,是球隊發起進攻的組織者,一個球隊如擁有一名實力超群的中前衛,那麼這個球隊的進攻手段對於對方來說,將是十分恐怖的....那個年代,就涌現出一大批大師級的人物,例如巴西隊的濟科,阿根廷隊的馬拉多納,法國隊的普拉蒂尼,前西德隊的魯梅尼格,烏拉圭隊的弗朗西斯科利,比利時隊的希福....他們曾經都是那個時代綠茵足球場上的主宰者..也可以說,是433陣型撫育出這些優秀的球星。

主流陣型
一:四後衛
442巴西.英格蘭.阿根廷.捷克.德國.義大利.國際米蘭.AC米蘭.曼聯.切爾西.皇馬.等都使用的現代足球最基本的陣形.是一種目前被認為最平衡.最有效的陣形.可以說是當前主流球隊的首選.很多陣形都是由它演變的.
433四後衛打法中比較有攻擊力的一種.通過邊路的突破撕開防守.荷蘭.葡萄牙以及很多擁有邊路好手的球隊使用的陣形..現在最著名的應該是巴薩的433了.梅西、內馬爾、佩德羅等人讓巴薩的433變得可怕.
451法國06年世界盃的陣形.相對比較穩健或者迫於無奈的打法,不太常見.不過在不同隊伍可以發揮不同效果..
剩下的基本上都是這些的變種..比如4321.4231.4141.等等.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基本上都可以歸為上面主流的442.433或者451.
二:三後衛
352倚仗三個能力防守能力超強的後衛的整形.以強大中場控制全局的打發.有利有弊.很多強隊在遇到弱隊擺出攻擊姿態時候的選擇.沒有很多球隊使用.但比較常見.

7. 足球陣型中的4-3-3,是由哪種陣型演變而來的

4-3-3陣型是由金字塔陣型2-3-5陣型先演化成了2-3-2-3陣型然後演變成了4-3-3陣型。

4-3-3陣型包括1名門將,2名中後衛,2名邊後衛,2名邊鋒和1名前鋒。這是一個進攻主導的陣型,前場不僅有三名前鋒攻城拔寨,還有三名中場甚至後衛源源不斷地提供彈葯支援。

瓜迪奧拉在2008年成為巴薩的主教練,在他執教期間,俱樂部在4年內獲得14個冠軍,超越了他的導師克魯伊夫。

瓜迪奧拉還用了4-3-3陣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在2009年和2011年的歐冠比賽中使用了這一陣型,當時的中場三人組塞爾吉奧·布斯克茨(Sergio Busquets)、安德烈斯·伊涅斯塔(Andres Iniesta)和哈維·赫爾南德斯(Xavi Hernandez)都是拉馬西亞的畢業生。

瓜迪奧拉離開巴薩後開始了長達一年的休假,他的助手蒂托·比拉諾瓦接過教鞭,比拉諾瓦繼續採用4-3-3陣型和加泰羅尼亞的足球風格,奪得了在2013賽季的西甲聯賽冠軍。

隨後他的繼任者恩里克也採用4-3-3陣型來傳遞巴薩的意識形態和戰術理念,此時的巴薩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攻擊線,內馬爾、蘇亞雷斯和另一名拉瑪西亞畢業生萊昂內爾•梅西組成巴薩前場三叉戟。

8. 現代足球還有4前鋒嗎

4前鋒戰術,現在雖然不是常規戰術,但是還是會被一些隊採用。比如國家隊范疇內的德國,一旦在關鍵比賽落後,肯定會派出4前鋒戰術。世界盃逆轉荷蘭奪冠,是這個戰術最完美的體現。98年3:0輸給克羅埃西亞,是這個戰術典型的失敗戰例。去年世界盃,德國在落後迦納的時候,也是採取了四前鋒戰術追分的。
前兩年,在英超賽場上,很多球隊落後了就會上4前鋒拼3分。由於現在英超分拉的比較緊,1分未必不可以接受,所以這種不理智的行為就很少了。

9. 是誰發明了震驚足壇的WM陣型

喬治.阿里森

10. 世界盃的歷史

世界盃發展史
中國唐代就出現「足球」的競技比賽,當時叫「蹴鞠」。現代足球起源於英國,隨後風靡世界。由於足球運動的快速發展,國際比賽也隨之出現。1896年雅典奧運會舉行時,足球就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丹麥以9:0大勝希臘,成為奧運會第一個足球冠軍。因為奧運會不允許職業運動員參加,到了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足球比賽已無法持續。 1928年奧運會結束後,FIFA召開代表會議,一致通過決議,舉辦四年一次的世界足球錦標賽。這對於世界足球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最初這個新的足球大賽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1956年,FIFA在盧森堡召開的會議上,決定易名為「雷米特杯賽」。這是為表彰前國際足聯主席法國人雷米特為足球運動所作出的成就。雷米特擔任國際足聯主席33年(1921-1954年),是世界足球錦標賽的發起者和組織者。後來,有人建議將兩個名字聯起來,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於是,在赫爾辛基會議上決定更名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簡稱「世界盃」。

第一屆世界盃 1930·烏拉圭 英文

第二屆世界盃 1934·義大利 英文

第三屆世界盃 1938·法國 英文

第四屆世界盃 1950·巴西 英文

第五屆世界盃 1954·瑞士 英文

第六屆世界盃 1958·瑞典 英文

第七屆世界盃 1962·智利 英文

第八屆世界盃 1966·英格蘭 英文

第九屆世界盃 1970·墨西哥 英文

第十屆世界盃 1974·德國 英文

第十一屆世界盃 1978·阿根廷 英文

第十二屆世界盃 1982·西班牙 英文

第十三屆世界盃 1986·墨西哥 英文

第十四屆世界盃 1990·義大利 英文

第十五屆世界盃 1994·美國 英文

第十六屆世界盃 1998·法國 英文

第十七屆世界盃 2002·韓國/日本 英文 中文

第十八屆世界盃 2006·德國

第十九屆世界盃 2010·南非

巴西一次不落地參加了歷屆世界盃的比賽,並五次奪冠!!!

世界盃決賽階段進球最多的比賽:
第5屆世界盃奧地利隊7:5擊敗瑞士隊,雙方共打進12個球。

世界盃預賽階段一個隊一場比賽進球最多的紀錄:
1997年6月2日,在98年世界盃足球賽亞洲區預賽伊朗隊對馬爾地夫隊的比賽中,伊朗隊以17:0獲勝。

世界盃預賽階段一場比賽進球最多的球員:
7球,由伊朗隊的卡里姆·巴蓋里於1997年6月2日,在98年世界盃足球賽亞洲區預賽伊朗隊對馬爾地夫隊的比賽中攻入。

第一個代表兩個國家出戰世界盃決賽階段的比賽,並都進球的球員:
克羅埃西亞的普羅辛內茨基,他在1990年代表前南斯拉夫隊與阿聯酋的比賽中打進一球,1998年代表克羅埃西亞隊在與牙買加和荷蘭隊的比賽中分別打進一球。

世界盃進球最多的決賽:
1958年,巴西5:2勝瑞典,共打進7個球。

世界盃進球最少的決賽:
1994年,巴西0:0平義大利,這也是世界盃歷史上第一次以點球大戰決定冠軍的決賽。

世界盃決賽圈第一個進球:
由法國前鋒呂西安·洛朗射入。

世界盃決賽階段攻入第一個「金球」的隊員:
法國的洛朗·布蘭科,於1998年6月28日,在1/8決賽法國隊對巴拉圭隊的比賽中攻入。

世界盃決賽階段一屆比賽個人進球最多的紀錄:
13個。1958年,在瑞典舉行的第6屆世界盃足球賽決賽階段的比賽中,法國的球員方丹一人攻入13個球。

世界盃決賽階段一場比賽個人進球最多的紀錄:
5個,由俄羅斯隊的薩連科創造。他在第15屆世界盃決賽階段小組賽俄羅斯6:1勝喀麥隆隊的比賽中一人獨中5元。

世界盃歷史上最年長的進球者:
喀麥隆的羅傑·米拉。1994年6月28日在喀麥隆與俄羅斯的小組賽中,他於第46分鍾替補出場,上場不到一分鍾即打進一球,當天他42歲零44天。

世界盃決賽階段進球最快的紀錄:
開場10秒。由土耳其前鋒哈坎·蘇克在2002年第17屆世界盃土耳其對韓國的比賽中創造。原紀錄為開場15秒。由捷克斯洛伐克隊隊員瓦·馬塞克創造。他在第7屆世界盃決賽階段對墨西哥隊一戰中,開場僅15秒便攻破對方球門。

世界盃決賽階段最長時間不失球的紀錄:
517分鍾,由義大利的曾加創造。他在在義大利舉行的第14屆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中力保義大利球門517分鍾未被對手攻破。

世界盃決賽階段速度最快的「帽子戲法」:
阿根廷的巴蒂斯圖塔。他在1998年法國世界盃阿根廷隊與牙買加隊的比賽中,在11分鍾內連進3球。

世界盃決賽階段唯一一個連續兩屆世界盃上演帽子戲法的球員:
阿根廷的巴蒂斯圖塔。他在1994年阿根廷4:0勝希臘和1998年阿根廷5:0勝牙買加的比賽中兩次上演帽子戲法,有趣的是兩次帽子戲法中各有一粒點球。

唯一一位在世界盃決賽中上演「帽子戲法」的球員:
英格蘭的赫斯特於1966年英格蘭世界盃決賽對聯邦德國隊的比賽中攻入3球。

世界盃歷史上單屆比賽進球最多國家:
匈牙利。在1954年世界盃的比賽中,匈牙利隊採用四前鋒的陣型,掀起國際足壇的第一次技術革命。由柯奇士、希代古提、齊博爾和普斯卡斯組成的前鋒線銳利無比,一共打進27個進球。

世界盃歷史上比分最懸殊的比賽:
1982年世界盃匈牙利10:1勝薩爾瓦多,1954年匈牙利9:0勝韓國,1974年南斯拉夫9:0勝扎伊爾三場比賽均凈勝9球。

世界盃歷史上最年長的出場球員:
喀麥隆的羅傑·米拉。他於1994年6月28日在喀麥隆與俄羅斯的小組賽中出場,那一天他已經42歲零44天。

唯一一個連續兩屆世界盃被紅牌罰下的球員:
喀麥隆的宋。他在1994年世界盃小組賽喀麥隆對巴西的比賽中於第63分鍾被罰下場,1998年又在小組賽同智利的比賽中於第51分鍾被罰下。

最混亂的比賽:
2002年世界盃小組賽德國2:0戰勝喀麥隆的比賽中,主裁判一共出示16張黃牌,兩隊各8張,雙方各有一人被罰下,不過已經當了隊長的宋只得到一張黃牌,未能創造連續3屆世界盃被罰下場的紀錄。

最短時間被黃牌警告:
俄羅斯的格魯克維奇。他在1994年世界盃俄羅斯對瑞典的小組賽開場哨吹響後1分鍾就被黃牌警告。

最短時間被罰下場:
烏拉圭的巴蒂斯塔。他在1986年世界盃烏拉圭對蘇格蘭的比賽中只踢了1分鍾就被罰下。

參加世界盃次數最多的球員:
墨西哥的卡巴哈爾參加了1950、1954、1958、1962、1966一共五屆世界盃,而德國的馬特烏斯參加了1982、1986、1990、1994和1998一共五屆世界盃,取得一次冠軍,兩次亞軍,見證了德國足球20年的輝煌。

世界盃上場次數最多的球員:
德國的馬特烏斯在他參加的五屆世界盃中一共出場25次。

決賽階段出場最多守門員:
卡巴哈爾(墨西哥),5次世界盃共11場。

失球最多守門員:
卡巴哈爾(墨西哥),共失25球。

參加世界盃最年長的守門員:
希爾頓(英格蘭),40歲9個月19天,90年義大利世界盃。

唯一一個帶領五支不同球隊參加世界盃的教練:
南斯拉夫教練米盧蒂諾維奇,1986年墨西哥、1990年哥斯大黎加、1994年美國、1998年奈及利亞、2002年中國。其中除了中國隊,其餘球隊全部小組出線。

奪得世界盃時年齡最大的人:
義大利的佐夫。1982年義大利奪得世界盃時,作為主力門將兼隊長的他已經40歲了

閱讀全文

與創造四前鋒比賽陣型的國家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