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攝象機的發明時間
攝影機的發明
從中國古代的燈影戲、走馬燈,到後來西方國家的旋盤、活動幻燈,人類在科學和藝術的天地里展翅翱翔,但人們不滿足於已取得的成績,還要向更高,更廣闊的天地飛去。那時活動幻燈已經很接近於電影了,只是幻燈片上的圖畫是用人工畫出來的,既浪費時間,畫的動作又非常的簡單、不準確。能不能使畫面的影像更真實,內容更復雜呢?隨著攝影術的發展,有人試著把照片用在幻燈機上來代替人工繪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進而導致了最早的攝影機和放映機的誕生。
用幻燈機放映照片,雖然畫面逼真了,但一張張的照片不是連續的,放映出的影像不能活動,怎樣才能使照片上的影像活動起來呢?1851年,第一「活動照相」被攝影師克羅、杜波斯克等人試製成功了。他們採取連續拍攝的辦法,把一個人放下手臂的動作分解成若干個。如先拍這個人舉起手的姿勢,然後再拍這個人把手稍微放下一點的姿勢,這樣一次次耐心地拍攝,直到把手完全放下為止,分別拍攝了若干張,然後放在活動幻燈機上放映,銀幕上的影像居然活動起來了。
然而,這樣的動作太簡單了。1873年,英國一位著名的攝影師設計了一種巧妙的辦法來拍攝運動的物體。他把24架照相機等距離地沿著跑道排成一行,使照相機的鏡頭對著跑道,裝好照相底片,每架照相機的快門上都系了一根長長的線,這些引線並排橫在跑道上,然後再讓一匹馬在這條跑道上奔跑,馬依次把24根引線絆斷,同時也就逐一拉動了24架照相機的快門,因此連續拍出了24張照片,記錄了奔馬的連貫動作。照片沖洗以後,再經幻燈放映,就可以看到駿馬飛奔的影像了。後來這位攝影師還用40多架照相機拍攝人或物的運動影像,製成了各種活動幻燈片。這個實驗引起了歐美科學家的濃烈興趣,也啟發了發明家豐富的想像。
然而,用40多架照相機拍下的照片,只能放映一兩秒鍾,要想放映一兩分鍾甚至更長些,那就需要成千上百架照相機了。況且用這種方法,情況也不像想像的那麼美妙,拍攝奔馬時,有時馬蹄沒有碰到繩子,鏡頭里就什麼也沒留下。有時繩子系得太牢,馬踏不斷,反而發生馬匹受驚,把相機也拉倒了。能不能用一架連續拍攝的攝影機來代替多架單獨的照相機呢? 1874年,挪威天文學家強遜發明了一種「轉輪攝影機」。這個攝影機利用了左輪手槍的原理,在攝影機上有一個鏡頭和一個密封的圓筒形暗箱。在暗箱里有一個齒輪,齒輪帶動一塊圓形的感光板間歇地轉動,每拍攝一個影像,它就停止70秒,把感光板轉過去,然後再拍第二個影像。這樣,一共可以拍攝17個影像,強遜用它成功地拍攝了金星經過太陽旁邊的各個階段的影像。
後來法國生物學家馬萊綜合了活動照片和轉輪攝影機的原理,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終於發明出第一架電影攝影機——固定底片連續攝影機,當時被人們稱為「攝影槍」。在「攝影槍」中裝的已不是平板底片,而是把感光葯膜塗在可卷的紙帶上,馬萊用這種「攝影槍」拍了海鷗飛翔,馬、驢、狗奔跑及行路人等各種連續運動的照片。1888年,馬萊又改進了「攝影槍」,並把用「攝影槍」拍出的照片獻給了法蘭西共和國的科學院。
馬萊的成績,激發了許多國家的科學家的熱情,推動了攝影技術的發展,使得攝影機器更趨完善。在此我們需要特別提到一位在發明和創造電攝影機上功績顯赫的發明家,他,就是世界聞名的偉大科學家、發明家——美國人湯姆斯·愛迪生。1877~1879年,愛迪生試驗成功留聲機、供電和電力照明系統。一次偶然的機會,留聲機引發了他的聯想:如果能制出一種「留像機」,把人的動作也記錄下來,那該多有趣呀。於是,他利用留聲機的原理,把留聲機的圓筒上包上照相底片,把唱針的位置安上攝影機的鏡頭,拍照時,搖動手柄使圓筒轉動,使鏡頭對准運動的物體,於是就能拍出運動物體的連續動作。但這樣的「留像機」存在著兩個很大的缺點:一是底片長度不夠;二是用手搖動手柄轉動圓筒,速度不均勻,因此拍出的照片很不理想。隨著電力工業的發展,電動機的問世,為攝影機提供了動力,代替了手搖柄。另外,當時柯達公司制出了50英尺長的35毫米的軟膠片,愛迪生經過多次研究,廣泛借鑒前人的經驗,終於確定了35毫米寬的膠片為影片的標准形式。在膠片上由上而下地排列著一幅一幅的畫面,在每個畫面的兩旁打四個孔,可以用齒輪准確地傳動,使得膠片均勻地通過照相機的鏡頭,從而妥善地解決了影片的牽引問題。直到今天,電影的膠片除了少數地方有所改動,大部分仍然保留了愛迪生原來制定的尺寸。這些發明創造,使愛迪生完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完整的一台電影攝影機。愛迪生不僅對電影攝影機的發明創造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在電影放映機的問世過程中也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1894年,愛迪生研製成一種為放映影片用的電影視櫃。這是一隻大木櫃,裡面設有放映光源,配有放大鏡,並裝有一套滑輪,牽動一條50英尺長的影片,以每秒鍾46格畫面的速度移動,而且,每換過一格時就有一個遮閉器把影片遮一下,使觀眾看不到影片的移動,影片頭尾相接,可以循環運轉。電影視櫃一次只能供一人觀看,觀看者從放大鏡中可以看到大約半分鍾的活動影像。由於它的新奇,人們爭相觀看,並把它稱之為「魔櫃」。但令人遺憾的是,由於解決不了多數人同時觀看的問題,因此電影視櫃沒有廣泛流行。
電影視櫃雖由於構造不完善,沒能普遍流行,但不難看出,電影放映機的雛形已基本形成。此時,對電影的研究和改進,主要集中在如何完善地向觀眾放電影上。因此可以說電影的問世已經為期不遠,指日可待了。
B. 電影攝影機的歷史
1874年,法國的朱爾·讓桑發明了一種攝影機。他將感光膠片卷繞在帶齒的供片盤上,在一個鍾擺機構的控制下,供片盤在圓形供片盒內做間歇供片運動,同時鍾擺機構帶動快門旋轉,每當膠片停下時,快門開啟曝光。讓桑將這種相機與一架望遠鏡相接,能以每秒一張的速度拍下行星運動的一組照片。讓桑將其命名為攝影槍,這就是現代電影攝影機的始祖。
1882年,法國的朱爾·馬雷發明了一種攝影機,用它可以拍攝飛鳥的連貫動作,由此誕生了攝影技術。這種攝影裝置形狀像槍,在扳機處固定了一個像大彈倉一樣的圓盒,前面裝上口徑很大的槍管,圓盒內裝有表面塗有溴化銀乳劑的玻璃感光碟。拍攝時,感光碟作間歇圓周運動,遮光器與感光碟同軸,且不停地轉動,遮斷和透過鏡頭攝入光束。整個機器由一根發條驅動。可以用1/100秒的曝光速度以每秒12張的頻率攝影。馬雷於1888年又發明了一種新的攝影機,他用繞在軸上的感光紙帶代替了固定感光碟,當感光紙帶通過鏡頭的聚焦處時,兩個抓色機構固定住感光紙帶使其曝光。後來,馬雷又用感光膠片代替了感光紙帶。馬雷的攝影機不斷改進,最終可以在9厘米寬的膠片上以每秒60張的頻率拍攝。
1889年,美國的愛迪生發明了一種攝影機。這種攝影機用一個尖形齒牙輪來帶動19毫米寬的未打孔膠帶,在棘輪的控制下,帶動膠帶間歇式移動,同時打孔。這種攝影機由電機驅動,遮光器軸與一台留聲機連動,攝影機運轉時留聲機便將聲音記錄下來。在此基礎上,又發明了一種活動攝影機。攝影機中有一個十字輪機構控制膠片做間歇運動,另有一個齒輪帶動膠片向前移動。攝影機使用帶片孔的35毫米膠片。1891年,愛迪生獲得了這種活動攝影機的專利。
馬雷製造的人類第一架電影攝影機
愛迪生的活動電影觀賞機,內部可裝16米長的膠片,每次供一人觀賞
1879年,麥布里奇設計出這種活動放映機,用它可以放映活動的畫面
愛迪生發明的第一台電影放影機,膠片卷在圓筒上,要從目鏡觀看
C. 拍攝電影的攝影機是如何發明的
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酒店裡,有兩位年輕人就關於馬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的問題,發生了激烈的爭執。爭執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採取了美國人慣用的方式——打賭來解決。他們請來一位馴馬好手來做裁決,然而,這位裁判員也難以斷定誰是誰非。
裁判的好友——英國攝影師麥布里奇知道了這件事後,表示可由他來試一試。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一排照相機,拍攝下了馬奔跑的連續照片。麥布里奇把這些照片按先後順序剪接起來,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終於看出馬在奔跑時總有一蹄著地,不會四蹄騰空。
按理說,故事到此就應結束了,但這場打賭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卻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麥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出示那條錄有奔馬形象的照片帶。有一次,有人無意識地快速牽動那條照片帶,結果眼前出現了一幕奇異的景象: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起來了!
法國生理學家E-G.馬萊從中得到啟迪,他試圖用照片來研究動物的動作形態。當然,首先得解決連續攝影的方法問題,因為麥布里奇的那種攝影方式太麻煩了,不夠實用。馬萊是個聰明人,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後,終於在1888年製造出一種輕便的「固定底片連續攝影機」,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電影攝影機。
攝影機
D. 電影攝影機與電視攝像機有啥區別,它們分別於哪個年代哪個國家發明的
電影攝影機與電視攝象機有什麼區別?
在我國,攝影機、攝像機、照相機是有嚴格區分的,攝影機是指用膠片拍攝電影的機器,攝像機是用磁帶、光碟、硬碟等作為界質記錄活動影象的機器,廣泛用於電視節目製作、家庭及其他各個方面。攝影機使用和機械裝置記錄活動影象,所採用的是光學和化學記錄方式,攝象機是採用電子記錄方式,照相機和攝影機記錄方式相同但記錄的影象是固定的。世界第一台實用的電影攝影機誕生於1895年的法國巴黎,由盧米埃爾發明,第一台攝象機是1936年美國人製造,集體發明。
E.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攝影機又被稱為攝影槍,這是因為它是受到左輪手槍的原理的啟發而創造出來的,對嗎
錯誤
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酒店裡,斯坦福與科恩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馬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斯坦福認為奔跑的馬在躍起的瞬間四蹄是騰空的;科恩卻認為,馬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爭執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採取了美國人慣用的方式打賭來解決。他們請來一位馴馬好手來做裁決,然而,這位裁判員也難以斷定誰是誰非。這很正常,因為單憑人的眼睛確實難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馬蹄是如何運動的。
裁判的好友———英國攝影師麥布里奇知道了這件事後,表示可由他來試一試。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相機鏡頭都對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邊,他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上都繫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繫到對面每架照相機的快門上。一切准備就緒後,麥布里奇牽來了一匹漂亮的駿馬,讓它從跑道一端飛奔到另一端。當跑馬經過這一區域時,依次把24根引線絆斷,24架照相機的快門也就依次被拉動而拍下了24張照片。麥布里奇把這些照片按先後順序剪接起來。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它們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這組照片,終於看出馬在奔跑時總有一蹄著地,不會四蹄騰空,從而判定科恩贏了。
按理說,故事到此就應結束了,但這場打賭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卻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麥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出示那條錄有奔馬形象的照片帶。一次,有人無意識地快速牽動那條照片帶,結果眼前出現了一幕奇異的景象: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起來了!
生物學家馬萊從這里得到啟迪。他試圖用照片來研究動物的動作形態。當然,首先得解決連續攝影的方法問題,因為麥布里奇的那種攝影方式太麻煩了,不夠實用。馬萊是個聰明人,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後,終於在1888年製造出一種輕便的「固定底片連續攝影機」,這就是現代攝影機的鼻祖了。
F. 攝像技術何時發明最早的錄像資料是什麼
你好!
盧米埃兄弟
是法國的一對兄弟,是電影和電影放映機的發明人。
1895年2月13日他們兄弟倆獲得了電影專利證書。這包括了電影攝影機、放映機和電影銀幕。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G. 電影是什麼樣發明的
1924年,英國人貝爾德發明了最原始的電視機,用電傳輸了圖像。
美國RCA193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到1953年設定全美彩電標准以及1954年推出RCA彩色電視機。
由於射頻信號在空中傳輸的過程中要混入一些干擾信號並隨著傳輸距離的增大而衰減,電視機從有線或天線(RF-IN)接收到微弱的射頻電視信號後,首先要通過調諧器對它進行解調,經過放大、混頻和檢波,濾掉高頻載波分量,得到PAL、NTSC或SECAM制式的復合全電視信號。
從全電視信號中分離伴音信號和視頻信號。音頻信號經音頻電路處理後送揚聲器輸出。
視頻信號經視頻放大,並把亮度、色度信號分離開,得到YC分量信號。最後,把YC分量信號轉換成YUV、進而轉換成RGB分量信號並送顯象管顯示。
在全電視信號中,由於色度信號佔用了2.6MHz的帶寬,電視機的電子電路在亮度、色度信號分離處理時有的直接截取亮度低端約3MHz的信號。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電視機的熒光屏可以達到水平約500線的分解率,實際從天線輸入的電視信號其水平分解率只有約260線。另外,不同頻道的信號強弱不同,最終反映到熒光屏上的圖像分解率也不同。
發明者:約翰·貝爾德
1929年的一天,當英國人第一次看到電視圖像時,無不興高采烈,奔走相告。在他們中間的電
視發明者貝爾德(1888—1946),激動地流下了熱淚。
貝爾德出生在英國,從小體弱多病,好多次差一點被病魔奪去生命。然而,身體的脆弱磨煉了他克
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大學畢業後,他在電氣公司工作。他對工作一絲不苟,很短時間就修好了幾
台幾乎淘汰的機器,深受公司器重。
無情的病魔纏住了他,只好辭職養病。1923年的一天,一個朋友告訴他:「既然馬可尼能夠遠距離
發射和接收無線電波,那麼發射圖像也應該是可能的。」這使他受到很大啟發。貝爾德決心要完成
「用電傳送圖像」的任務。他將自己僅有的一點財產賣掉,收集了大量資料,並把所有時間都投入
到研製電視機上,最後,完成了電視機的設計工作。
要把設計圖紙變成實物樣機,不是容易的事。一間小小的屋子,既是卧室又是工作室。雖然疾病折
磨著他,但他仍頑強地工作著,常常是日以繼夜,連夜戰斗,餓了吃麵包,困了和衣睡一會兒,沒
有錢買實驗器材就以舊茶葉箱、舊帽子盒蓋、編織針等代替。
經過長時間的艱苦奮斗和無數次失敗之後,貝爾德終於用電信號將人的形像搬上了屏幕。1929年,
英國廣播公司允許貝爾德公司開展公共電視廣播業務。30年代以後,貝爾德又轉向了彩色電視的研
究,並有所成就。
電視機的誕生
上世紀初期,無線電技術廣泛運用於通訊和廣播以後。人們希望有一種能夠傳播「現場實況」的電視機。世界上許多科學家都在著手研究。
1906年,18歲的英國青年貝爾德雄心勃勃,開始研究電視機。貝爾德家境貧寒,沒錢購置研究器材,只得就地取材,把一隻盥洗盆與從舊貨攤覓來的茶葉箱相連,作為實驗的基礎設備。箱子上安放著一台舊馬達,用它來轉動「掃描圓盤」。這掃描圓盤是用馬糞紙做成的,四周戳著一個個小孔,可以把場景分成許多明暗程度不同的小光點發射出去。這樣,一台最原始的、只值幾英鎊的電視機便問世了。
經過18年夜以繼日的努力,他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1924年春天,他把一朵「十字花」發射到3米遠的屏幕上,雖然圖像忽隱忽現、十分不穩定,但是,它卻是世界上第一套電視發射機和接收器。
接著,他想到應該把圖像發射得遠一點、清晰一點。他把幾百節干電池串聯起來,使電壓達到了兩千伏,這樣,馬達就會轉動得更快,使「掃描」圖像的速度加快,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可是,他在操作時太大意了,不當心左手觸到了一根裸露的電線上。他只覺得渾身一麻,就被彈了出去,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幸虧被人及時發現,對他進行了搶救,貝爾德才大難不死。
第二天,倫敦《每日快報》用「發明家觸電倒地」的大標題報道了他觸電的新聞,也介紹了他不懈努力研究的情況。
在這之後,貝爾德的實驗毫無進展,甚至連吃飯都成了問題,更無錢付房租,他只得把設備上的一些零件賣掉,換錢糊口。
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斷探索並在親友的資助下,1925年10月2日,貝爾德的實驗有了突破,他將一個人的圖像發射到了屏幕上,而且十分逼真,眼睛、嘴巴甚至眉毛和頭發都清晰可見。一架有實用意義的電視機宣告誕生了。
1941年,貝爾德又研究成功了彩色電視機,可是,當英國廣播公司1946年6月第一次播送彩色電視節目時,他沒能看到,不久,他便與世長辭了。
貝爾德(1888-1946),電視機的發明者。他的發明成功後,申請在英國開創電視廣播事業,英國廣播公司不願意,後經議會決定才獲准。1936年秋天,英國廣播公司開始在倫敦播放電視節目。
他發明的第一架電視機,現被陳列在英國南肯辛頓科學博物館中。
H. 愛迪生發明電影攝影機的故事
1910年8月27日,托馬斯抄-阿爾瓦-愛迪襲生宣布了他的最新一項發明:有聲電影。
其他人也曾想過發明有聲電影機,但無一成功。愛迪生可以讓演員在拍攝過程中自由地來回走動,而這在過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自學成材的愛迪生有著不平凡的經歷。此前,他已經發明了自動電報發射機和接收機(1874),留聲機(1877),炭粒話筒(18 77-8),並於1879年成功地發明了第一種可供出售的白熾燈。愛迪生利用在他名下的幾百項科學發明,建立了「愛迪生電氣公司」, 1892年改為「通有電氣公司
1891年獲得「活動電影放映機」專利。5月20日第一台成功的活動電影視鏡在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的愛迪生實驗室向公眾展示。
1893年愛迪生實驗室的庭院里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電影「攝影棚」。
1894年4月14日在紐約開辟第一家活動電影放映機影院。
1896年年4月23日第一次在紐約的科斯特—拜厄爾的音樂堂使用「維太放映機」放映影片,受到公眾熱烈歡迎。
I. 電影是誰發明的
早在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電影放映機(15張)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1834年,美國人霍爾納的「活動視盤」試驗成功;1853年,奧地利的馮烏卻梯奧斯將軍在上述的發明基礎上,運用幻燈,放映了原始的動畫片. 攝影技術的改進,是電影得以誕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認為攝影技術的發展為電影的發明提供了必備條件.早在1826年,法國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時間8小時.而在初期的銀板照相出現以後,一張照片縮短至30分鍾左右,由於感光材料的不斷更新使用,攝影的時間也在不斷縮短.1840年拍攝一張照片僅需20分鍾,1851年,濕性珂珞酊底版製成後,攝影速度就縮短到了1秒,這時候 「運動照片」的拍攝已經在克勞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實驗拍攝中獲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國舊金山的攝影師愛德華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機拍攝飛騰的奔馬的分解動作組照,經過長達六年多的無數次拍攝實驗終於成功,接著他又在幻燈上放映成功.即在銀幕上看到了駿馬的奔跑,受此啟發,1882年,法國生理學家馬萊改進了連續攝影方法,試製成功了「攝影槍」,並在另一位發明家強森製造的 「轉動攝影器」的基礎上,又創造了「活動底片連續攝影機」,1888年9月,他把利用軟盤膠片拍下的活動照片獻給了法國科學院. 在1888-1895年期間,法、美、英、德、比利時、瑞典等國都有拍攝影像和放映的試驗.1888年,法國人雷諾試制了 「光學影戲機」,用此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動畫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在發明了電影留影機後,又經過5年的實驗後,發明了電影視鏡.他將攝制的膠片影像在紐約公映,轟動了美國.但他的電影視鏡每次僅能供一人觀賞,一次放幾十英尺的膠片,內容是跑馬、舞蹈表演等.他的電影視鏡是利用膠片的連續轉動,造成活動的幻覺,可以說最原始的電影發明應該是屬愛迪生的.他的電影視鏡傳到我國後被稱之為 「西洋鏡」.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 「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 「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活動電影機」有攝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種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畫格的速度拍攝和放映影片,圖像清晰穩定.1895年3月22日,他們在巴黎法國科技大會上首放影片《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獲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們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里,正式向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制的一批紀實短片,有《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工廠的大門》等12部影片.盧米埃爾兄弟是第一個利用銀幕進行投射式放映電影的人.史學家們認為,盧米埃爾兄弟所拍攝和放映已經脫離了實驗階段,因此,他們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電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為電影誕生之時,盧米埃爾兄弟自然當之無愧地成為 「電影之父」.
J. 哪一年發明了活動電影放映機
1888年美國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最早提出這個概念,後來他的員工威廉·肯尼迪·迪克森在1889年和1892年之間極大程度地發展了這個技術。迪克森和他在愛迪生實驗室的團隊也同時設計了活動電影攝影機,這是一個創新的電影攝影機,可以連續地拍攝圖像。在內部試驗拍攝電影後,商業的活動電影放映機最終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