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蘇美爾人發明了什麼文字
蘇美爾人是古代近東文明的開創者之一,是最早成為兩河流域美術的驕子。他們發明了楔形文字,建立了有組織的神權社會。他們的智慧首先在建築上表現出來,雄偉的宮殿、神廟和寺塔成為後世效仿的典範,繪畫也頗有成就,造型古拙而富於風趣。
B. 蘇美爾人創造了楔形文字,筆畫像楔子,故名楔形文字.請問楔形是什麼樣
楔形文字
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發源於亞洲西部的亞美尼亞高原。公元前4000年左右,這里就有了最早的居民——蘇美爾人。他們創造了燦爛的蘇美爾文明,最能反映這種文明特徵的是他們的文字——楔形文字。
最初,這種文字是圖畫文字,漸漸地,這種圖畫文字逐漸發展成蘇美爾語的表意文字,把一個或幾個符號組合起來,表示一個新的含義。如用「口」表示動作「說」;用代表「眼」和「水」的符號來表示「哭」等等。隨著文字的推廣和普及,蘇美爾人乾脆用一個符號表示一個聲音,如「箭」和「生命」在蘇美爾語中是同一個間,因此就用同一個符號「箭」來表示。後來又加了一些限定性的部首符號,如人名前加一個「倒三角形」,表示是男人的名字。這樣,這種文字體系就基本完備了。
蘇美爾人用削成三角形尖頭的蘆葦稈或骨棒、木棒當筆,在潮濕的黏土製作的泥版上寫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這種文字被稱為楔形文字。
為了長久地保存泥版,需要把它晾乾後再進行燒制。這種燒制的泥版文書不怕被蟲蛀,也不會腐爛, 得起火燒。但美中不足的是,泥版很笨重,每塊重約一千克,每看一塊都要費力地搬來搬去。到現在,發掘出來的泥版,共有幾十一百萬塊,最大的有2.7米長,1.95米寬,可謂是巨書!
楔形文字是蘇美爾文明的獨創,最能反映出蘇美爾文明的特徵。楔形文字對西亞許多民族語言文字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西亞的巴比倫、亞述、赫梯、敘利等國都曾對楔形文字略加改造,來作為自己的書寫工具。甚至腓尼基人創制出的字母也念有楔形文字的因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可是,由於它極為復雜,到公元1世紀,就完全消亡了。
(圖片不能復制啊)
但你可以去:http://www.nan1.com.cn/xxjs/dnzp/2003/2003xly/yxl/XXWZ-2.htm
C. 蘇美爾文字是如何一步步簡化的
簡化符號並逐漸使之規范化乃社會發展之必需,這也是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文字體系都要經歷的過程。蘇美爾人象形文字不斷簡化的結果便是,原始的圖像逐漸地變得越來越無法辨認,直到最後完全失去了象形的特點。雖然最古老的蘇美爾文字與古埃及文字一樣,同屬於象形文字,但兩者也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仔細刻畫或精心繪制的圖形,有時還上了好幾種顏色,而古代蘇美爾人的象形文字只是一些圖示性的、線條式的圖形,這些線條只是象徵性地表現符號所代表的實物。造成古蘇美爾和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是書寫材料和書寫工具的不同。也正是蘇美爾人獨特的書寫材料和書寫工具,使蘇美爾人象形文字的符號在逐漸簡化的過程中,呈現出楔形,並最終完全失去其象形的特徵。
D. 古巴比倫文明是蘇美爾人創造的
古巴比倫文明不僅僅是蘇美爾人創造的,兩河流域文明還包括蘇美爾文明、阿卡德文明、亞述等重要組成部分。
人類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大約於公元前3500年產生於兩河流域,古巴比倫是人們已知的歷史最悠久的古代東方國家之一。根據大量的考古發現,約在公元前四千年代,居住在這一帶的蘇美爾人已有較為發達的文化,不僅發明了文字,而且發明了用於書寫文字的「泥板書」。公元前3500年以後,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隸制小國。蘇美爾衰落後,古巴比倫城邦興起。
漢謨拉比死後,巴比倫帝國就瓦解了。王國先後受到赫梯人、迦勒底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終於被亞述帝國吞並。
新巴比倫王國由迦勒底人建立,迦勒底人是閃米特人的一支,他們於公元前1000年代初來到兩河流域南部定居,亞述帝國征服古巴比倫王國並統治了兩河流域南部,迦勒底人曾多次起義反抗亞述的統治。
尼布甲尼撒二世死後不久,國內階級矛盾及民族矛盾加劇,最後一個國王那波尼達統治時,國王及馬爾杜克神廟之間的矛盾加劇,並試圖另立新神,那波尼達離開首都,以其子伯沙撒攝政。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崛起,居魯士二世率軍入侵新巴比倫王國時,祭司竟打開大門放波斯軍隊入城,伯沙撒被殺,那波尼達被俘,新巴比倫王國不戰而亡。
E. 蘇美爾人是如何發明楔形文字的
蘇美爾人啊約公元前3100-2800古巴比倫王國(前19世紀-16世紀)最早是阿摩利人建立,後來在兩河流域擴張。蘇美爾語楔形文字對西亞許多民族語言文字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亞述人、埃蘭人、赫梯人、胡里特人、米坦尼人、烏拉爾圖人等都對楔形文字略加改造來表達自己的語言。腓尼基文字也含有楔形文字的因素。這是源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字,這種文字是由約公元前3200年左右蘇美爾人所發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在其約3000年的歷史中,楔形文字由最初的象形文字系統,字形結構逐漸簡化和抽象化,文字數目由青銅時代早期的約1000個,減至青銅時代後期約400個。
已被發現的楔形文字多寫於泥板上,少數寫於石頭、金屬或蠟板上。書吏使用削尖的蘆葦桿或木棒在軟泥板上刻寫,軟泥板經過曬或烤後變得堅硬,不易變形。楔形文字被許多古代文明用來書寫其語言,但這些語言之間並不一定屬於相同關聯的語系,例如赫梯人和波斯帝國同樣採用楔形文字,但這兩個語言是與蘇美爾語無關的印歐語系。另外阿卡德人雖然也採用楔形文字做為書寫工具,但阿卡德語和蘇美爾語差異相當多。由於多在泥板上刻畫,所以線條筆直形同楔形,使用蘆葦桿或木棒來壓印在泥板上來方便書寫,因此文字筆畫大都為具三角形的線條,而字形也隨著文明演變,逐漸由多變的象形文字統一固定為音節符號。只是強調「國王把文字寫在泥板上」,且「這樣的事情從未遇見」,況且也有不合邏輯之處:國王恩美卡將自己創造的文字寫在泥板上,讓信使拿給阿拉塔王看,面對新創造的文字,阿拉塔王居然能看明白,這顯然不合邏輯。因此只能說恩美卡國王創造楔形文字是傳說。《伊楠娜與基恩》這是部神話,說的是烏魯克的保護神伊南娜(Inanna),前往其父親智慧之神基恩的住處埃利都(Eri)騙取「文化財產(me)」,並回烏魯克慶功的事。文中有一句「nam-b-sar ma-<an-sum>,<他給了>我書寫手藝」但由於歷史記載不詳,原文開頭與結尾都有殘缺,成文年代有爭議,且現實中在埃利都並沒有發現早期文字。
F. 古代兩河流域蘇美爾創造的文字是什麼文
楔形文字~是蘇美爾文明的發明吧.
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發源於亞洲西部的亞美尼亞高原.公元前4000年左右,這里就有了最早的居民——蘇美爾人.他們創造了燦爛的蘇美爾文明,最能反映這種文明特徵的是他們的文字——形文字.
最初,這種文字是圖畫文字,漸漸地,這種圖畫文字逐漸發展成蘇美爾語的表意文字,把一個或幾個符號組合起來,表示一個新的含義.如用「口」表示動作「說」;用代表「眼」和「水」的符號來表示「哭」等等.隨著文字的推廣和普及,蘇美爾人乾脆用一個符號表示一個聲音,如「箭」和「生命」在蘇美爾語中是同一個間,因此就用同一個符號「箭」來表示.後來又加了一些限定性的部首符號,如人名前加一個「倒三角形」,表示是男人的名字.這樣,這種文字體系就基本完備了.
蘇美爾人用削成三角形尖頭的蘆葦稈或骨棒、木棒當筆,在潮濕的黏土製作的泥版上寫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這種文字被稱為楔形文字.
為了長久地保存泥版,需要把它晾乾後再進行燒制.這種燒制的泥版文書不怕被蟲蛀,也不會腐爛,得起火燒.但美中不足的是,泥版很笨重,每塊重約一千克,每看一塊都要費力地搬來搬去.到現在,發掘出來的泥版,共有幾十一百萬塊,最大的有2.7米長,1.95米寬,可謂是巨書!
楔形文字是蘇美爾文明的獨創,最能反映出蘇美爾文明的特徵.楔形文字對西亞許多民族語言文字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西亞的巴比倫、亞述、赫梯、敘利等國都曾對楔形文字略加改造,來作為自己的書寫工具.甚至腓尼基人創制出的字母也念有楔形文字的因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可是,由於它極為復雜,到公元1世紀,就完全消亡了.
G. 在遠古時代,蘇美爾人是如何刻畫這些微小的楔形文字的
1853年的一個偶然的考古發現為這些問題提供了可能的答案。當時,英國考古學家萊亞德爵士在古代亞述王國的首都之一尼姆魯德發掘出許多珍寶,其中的一件引起了萊亞德爵士的興趣。這是一塊厚度約0.25英寸的卵形水晶,表面光潔,一面很平,另一面則呈凸形,外觀像一鏡片。萊亞德爵士拜訪了當時著名的光學專家布魯斯特爵士。經過研究,布魯斯特爵士認為,這個神秘的東西是用來放大或聚集太陽的光線,也就是說,這塊卵形水晶是公元前9世紀的放大鏡或取火鏡。經過進一步的實驗,布魯斯特認為,作為取火鏡,效果不佳,因此,這一鏡片很可能是放大鏡。果真是這樣的話,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蘇美爾人能夠雕刻和閱讀那麼微小的楔形文字。而且,亞述人繼承了蘇美爾人製造印章的傳統並發揚光大,他們的印章更為復雜精密,考古學家只有使用放大鏡才能看清印章的細微構造。這也使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至少是在亞述時期,他們的工匠已經懂得藉助某種光學工具來完成他們的工藝品。
世界上最早的放大鏡
H. 蘇美爾文字創造有什麼意義
蘇美爾文字是逐步產生的,正如我們現在所知,其間由藉助圖形表達某種觀念到文字的出現經過了1000年的演化過程。公元前3500年左右,蘇美爾人開始刻圖像於石或鐫印於粘土,以此作為擁有某物的標志:或者用一塊岩石表示「鐵石心腸」,或者用一棵樹表示一幢房屋。受相應的黏著型語言的制約,蘇美爾文字在一千年的使用中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I. 蘇美爾人是如何創造楔形文字的
位於西亞的兩河流域是迄今為止所知道的人類最早文明的誕生地。兩河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它們都發源於土耳其境內,流經伊拉克後進入波斯灣。兩河流域一向有「西亞走廊」之稱,古希臘人稱其為「美索不達米亞」,它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兩河流域的最早居民是蘇美爾人。5000多年前,蘇美爾人就會燒制陶器了。他們製作的彩陶色彩鮮艷奪目,人們生活用的酒杯、油缸、爐子、燈盞幾乎都是彩陶。
經過漫長的勞動與生活,勤勞的蘇美爾人在圖畫文字基礎上創造的楔形文字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一個由音節符號和音素符號組成的集合體,總共有350個。最初這種文字是象形的,假若要表示復雜的意義就用兩個符號合在一起,例如「牛」加「山」,就是「野牛」;「眼」加「水」就是「哭」等。
隨著文字的普遍使用,一個符號又代表了多種意義。因為蘇美爾人通常用平頭芒稈在未乾的軟泥版上印刻出字跡,筆道非常自然地由粗到細,像木楔的形狀一樣,因而得名。最初,蘇美爾人把楔形文字刻成直行,自右上方下行,但很不方便;後來便改為每行由左至右,各行自上而下的書寫順序了。
人們所讀的「書」也是用泥板做的,每塊泥板重約1公斤;刃頁的「書」就重50公斤。平時,這種「書」都是有規則地擺放在特製的木架上,學習時才把它從木架上搬下來,學完後再搬回原處。那時候,讀書也是個「力氣活」。泥板上有細繩劃好的一行行格子,以保證字刻寫得整齊。刻好字後,再把它放在火上烤乾,一頁「書」便製成了。
蘇美爾人的學校主要培養書吏,學生都須是貴族子弟。學校一般附設在神廟里。
楔形文字後來流傳到亞洲西部的許多地方,它給人類文明作出過重大的貢獻。公元前2007年,蘇美爾人的最後一個王朝衰亡之後,巴比倫王國把這份文化遺產繼承了過來,並且有了更大的發展。
兩河流域的人民還發明了最早的陰歷。古巴比倫人根據月亮圓缺的規律測定,一年分12個月,每月以剛剛露出月牙來的這一天作為開端,以月亮最圓的一天作為月中,以月亮又變成月牙的那天作為一個月的終結。這樣,一年中便有6個月為30天,6個月為29天,一年共有354天,比太陽年365天少11天,過兩三年後就差一個月。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呢?聰明的巴比倫人為此想出了設置閏月加以調整的辦法。閏月加在6月和7月之間,叫做「第二愛路爾月」。但兩河流域的天文知識與占星術緊密相連,所以帶有許多迷信成分。
在建築上兩河流域也非常聞名。居住在那裡的蘇美爾人發明了拱門、拱頂和穹隆結構,並經常用於陵墓和房舍的建築之中。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王宮里的「空中花園」。由於兩河流域的石材十分缺乏,建築材料一般都採用生磚(土坯),所以不能像埃及的金字塔和神廟那樣堅固耐久,長久保存。但從它的斷壁殘垣之上,仍可窺視出當年歷史的印跡。
在發明了文字之後,人類記錄歷史、交流思想就不再藉助於結繩記事,而用書寫出來的文字。蘇美爾人發明了楔形文字,並不斷地改進這種古老的文字,經過1千多年左右的演變,到了公元前2000年前後,楔形文字已經流傳很廣。
蘇美爾人創造的楔形文字含有字母文字的因素,在幾百個音節符號中,已經有了與母音符合的幾種字母的符號,不過它還沒有發展到拼音文字的地步。由於它語法規則復雜,學習使用難度大,所以在使用了2千年之後,於公元前後,楔形文字被先進的字母文字所代替,沒有人再使用它,從而形成死文字,淹沒於歷史古跡中。直到100多年前重新發現,又經過學者的幾十年研究,才於19世紀中期重見天日,成為發掘古代兩河流域歷史文化的珍貴史料。
J. 古蘇美爾人為什麼要發明楔形文字
這個問題不是跟中國人為什麼說漢語寫漢字一樣嗎!!!樓主是中國人應該可以想明白,
那是自人類產生以來,當地區的蘇美爾人長期生活,長期交流,長期探索。。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的標准符號,當交流頻繁時,就被熟悉這種標准符號的人創造成了文字。。。
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青銅時代的蘇美爾人用泥板通過圖畫的形式記錄賬目。漸漸的這些符號演化為表意符號,至於那些無法描繪的東西則用任意指定的辦法來表達。而且蘇美爾人還用它來表示聲音,幾個表意字合在一起就可以代表一個復雜的詞或短語,這就使得許多符號都成為多餘。楔形字原來是從上而下直行書寫,後來改為從左而右橫行書寫,於是全部楔(xiē)形符號轉了90°,從直立變成橫卧。由於右手執筆,從左而右橫寫,楔形筆畫的粗的一頭在左,細的一頭(釘尾)在右。蘇美爾楔形字有意符和音符。經過巴比倫人、亞述人、阿拉米人的使用和改造,成為一種半音節文字。在字母發展史上有所貢獻。楔形符號共有500種左右,其中有許多具有多重含義,其「准確含義」只能根據上下內容來確定,這就使得楔形文字體系比後來的字母文字體系更難以掌握。盡管如此,在兩千年間,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達米亞唯一的文字體系。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這種文字甚至成了西亞大部分地區通用的商業交往媒介。考古學家發現大批各種楔形文字泥版或銘刻,19世紀以來被陸續譯解,從而形成一門研究古史的新學科——亞述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