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老公有頸椎病,經常痛,有時會脖子僵硬、頭暈。請問怎麼治療謝謝!
目前醫療領域,頸椎病的治療主要有兩種手段:手術和非手術。大部分頸椎病患者經非手術治療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僅有小部分患者經非手術治療無效或病情嚴重而需要手術治療。 一.非手術治療 目前報道90-95%的頸椎病患者經過非手術治療獲得痊癒或緩解。非手術治療目前主要是採用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以及康復治療等綜合療法,中醫葯治療手段結合西葯消炎鎮痛。 (一)中醫中葯治療 1.中醫葯辨證治療 中醫葯辯證治療:應以分型辯證用葯為基本方法。 (1)頸型頸椎病:宜疏風解表、散寒通絡,常用桂枝加葛根湯(桂枝、芍葯、甘草、生薑、大棗、葛根)或葛根湯(葛根、麻黃、桂枝、芍葯、生薑、大棗、甘草),伴有咽喉炎症者加大元參、板蘭根、金銀花等。 (2)神經根型頸椎病: 以痛為主,偏瘀阻寒凝,宜祛瘀通絡,常用身痛逐瘀湯(當歸、川芎、沒葯、桃仁、羌活、紅花、五靈脂、秦艽、香附、牛膝、地龍、炙草);如偏濕熱,宜清熱利濕,用當歸拈痛湯(當歸、黨參、苦參、蒼朮、白朮、升麻、防己、羌活、葛根、知母、豬苓、茵陳、黃芩、澤瀉、甘草、大棗),如伴有麻木,在上述方中加止痙散(蜈蚣、全蠍)。 以麻木為主,伴有肌肉萎縮,取益氣化瘀通絡法,常用補陽還五湯(黃芪、當歸、川芎、芍葯、桃仁、紅花、地龍)加蜈蚣、全蠍等。 (3)椎動脈型頸椎病,分為: 頭暈伴頭痛者,偏瘀血宜祛瘀通絡、化濕平肝,常用血府逐瘀湯(當歸、川芎、赤芍、生地、桃仁、紅花、牛膝、柴胡、枳殼、桔梗、甘草);偏痰濕,宜半夏白術天麻湯(半夏、白術、天麻、茯苓、陳皮、甘草、大棗)等。 頭暈頭脹如裹,脅痛、口苦、失眠者,屬膽胃不和,痰熱內擾,宜理氣化痰、清膽和胃,常用溫膽湯(半夏、茯苓、陳皮、竹茹、枳實、甘草)。 頭暈神疲乏力、面少華色者,取益氣和營化濕法,常用益氣聰明湯(黃芪、黨參、白芍、黃柏、升麻、葛根、蔓荊子、甘草)。 (4)脊髓型頸椎病:肌張力增高,胸腹有束帶感者取祛瘀通腑法,用復元活血湯(大黃、柴胡、紅花、桃仁、當歸、天花粉、穿山甲、炙甘草)。如下肢無力、肌肉萎縮者,取補中益氣,調養脾腎法,地黃飲子(附子、桂枝、肉蓯蓉、山茱萸、熟地、巴戟天、石菖蒲、遠志、石斛、茯苓、麥冬、五味子)合聖愈湯(黃芪、黨參、當歸、赤芍、川芎、熟地、柴胡)。 交感型頸椎病症狀較多,宜根據病情辨證施治。 2.中葯外治療法:有行氣散瘀、溫經散寒、舒筋活絡或清熱解毒等不同作用的中葯製成不同的劑型,應用在頸椎病患者的有關部位。頸椎病中葯外治的常用治法有騰葯、敷貼葯、噴葯等。 3.推拿和正骨手法:具有調整內臟功能、平衡陰陽、促進氣血生成、活血祛瘀、促進組織代謝、解除肌肉緊張、理筋復位的作用。基本手法有摩法、揉法、點法、按法與扳法。 特別強調的是,推拿必須由專業醫務人員進行。 4.針灸療法:包括針法與灸法。針法就是用精製的金屬針刺入人體的一定部位中,用適當的手法進行刺激,而灸法則是用艾條或艾炷點燃後熏烤穴位進行刺激,通過刺激來達到調整人體經絡臟腑氣血的功能,防治疾病的目的。 (二)西醫治療 1.物理因子治療 物理因子治療的主要作用是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痙攣,消除神經根、脊髓及其周圍軟組織的炎症、水腫,減輕粘連,調節植物神經功能,促進神經和肌肉功能恢復。常用治療方法: (1)直流電離子導入療法 常用用各種西葯(冰醋酸、VitB1、VitB12、碘化鉀、奴佛卡因等)或中葯(烏頭、威靈仙、紅花等)置於頸背,按葯物性能接陽極或陰極,與另一電極對置或斜對置,每次通電20分鍾,適用於各型頸椎病。 (2)低頻調制的中頻電療法 一般用2000Hz-8000Hz的中頻電為載頻,用1-500Hz的不同波形(方波、正弦波、三角波等)的低頻電為調制波,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調制並編成不同的處方。使用時按不同病情選擇處方,電極放置方法同直流電,每次治療一般20-30分鍾,適用於各型頸椎病。 (3)超短波療法 用波長7m左右的超短波進行治療。一般用中號電極板兩塊,分別置於頸後與患肢前臂伸側,或頸後單極放置。急性期無熱量,每日一次,每次12至15分鍾,慢性期用微熱量,每次15-20分鍾。10-15次為—療程。適用於神經根型(急性期)和脊髓型(脊髓水腫期)。 (4)超聲波療法 頻率800kHz或1000kHz的超聲波治療機,聲頭與頸部皮膚密切接觸,沿椎間隙與椎旁移動,強度用08~1W/cm2,可用氫化可的松霜做接觸劑,每日一次,每次8min,15-20次一療程。用於治療脊髓型頸椎病。 超聲頻率同上,聲頭沿頸兩側與兩崗上窩移動,強度08~1.5W/cm2,每次8—12min,余同上,用於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 (5)超聲電導靶向透皮給葯治療 採用超聲電導儀及超聲電導凝膠貼片,透入葯物選擇2%利多卡因注射液。將貼片先固定在儀器的治療發射頭內,取配製好的利多卡因注射液1ml分別加入到兩個耦合凝膠片上,再將貼片連同治療發射頭一起固定到患者頸前。治療參數選擇電導強度6,超聲強度4,頻率3,治療時間30分鍾,每天一次,10天為一療程。用於治療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6)高電位療法 使用高電位治療儀,患者坐於板狀電極或治療座椅上,腳踏絕緣墊,每次治療30-50分鍾。可同時用滾動電極在頸後領區或患區滾動5-8分鍾,每日一次,每12-15天為一療程,可用於各型頸椎病,其中以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效果為佳。 (7)光療 紫外線療法:頸後上平發際下至第二胸椎,紅斑量(3~4生物量),隔日一次,3次一療程,配合超短波治療神經根型急性期。 紅外線療法:各種紅外線儀器均可,頸後照射.20~30min/次。用於軟組織型頸椎病,或配合頸椎牽引治療(頸牽前先做紅外線治療)。 (8)其它療法: 如磁療、電興奮療法、音頻電療、干擾電療、蠟療、激光照射等治療也是頸椎病物理治療經常選用的方法,選擇得當均能取得一定效果。 2.牽引治療 頸椎牽引是治療頸椎病常用且有效的方法。頸椎牽引有助於解除頸部肌肉痙攣,使肌肉放鬆,緩解疼痛;松解軟組織粘連,牽伸攣縮的關節囊和韌帶;改善或恢復頸椎的正常生理彎曲;使椎間孔增大,解除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拉大椎間隙,減輕椎間盤內壓力。調整小關節的微細異常改變,使關節嵌頓的滑膜或關節突關節的錯位得到復位; 頸椎牽引治療時必須掌握牽引力的方向(角度)、重量和牽引時間三大要素,才能取得牽引的最佳治療效果。 (1)牽引方式:常用枕頜布帶牽引法,通常採用坐位牽引,但病情較重或不能坐位牽引時可用卧式牽引。可以採用連續牽引,也可用間歇牽引或兩者相結合。 (2)牽引角度:一般按病變部位而定,如病變主要在上頸段,牽引角度宜採用0-10°,如病變主要在下頸段(頸5-7),牽引角度應稍前傾,可在15-30°之間,同時注意結合患者舒適來調整角度。 (3)牽引重量:間歇牽引的重量可以其自身體重的10%-20%確定,持續牽引則應適當減輕。一般初始重量較輕,如6kg開始,以後逐漸增加。 (4)牽引時間:牽引時間以連續牽引20分鍾,間歇牽引則20-30分鍾為宜,每天一次,10-15天為一療程。 (5)注意事項:應充分考慮個體差異,年老體弱者宜牽引重量輕些,牽引時間短些,年輕力壯則可牽重些長些;牽引過程要注意觀察詢問患者的反應,如有不適或症狀加重者應立即停止牽引,查找原因並調整、更改治療方案。 (6)牽引禁忌症:牽引後有明顯不適或症狀加重,經調整牽引參數後仍無改善者;脊髓受壓明顯、節段不穩嚴重者;年邁椎骨關節退行性變嚴重、椎管明顯狹窄、韌帶及關節囊鈣化骨化嚴重者。 3.手法治療 手法治療是頸椎病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根據頸椎骨關節的解剖及生物力學的原理為治療基礎,針對其病理改變,對脊椎及脊椎小關節進行推動、牽拉、旋轉等手法進行被動活動治療,以調整脊椎的解剖及生物力學關系,同時對脊椎相關肌肉、軟組織進行松解、理順,達到改善關節功能、緩解痙攣、減輕疼痛的目的。 常用的方法有中式手法及西式手法。中式手法指中國傳統的按摩推拿手法,一般包括骨關節復位手法及軟組織按摩手法。西式手法在我國常用的有麥肯基(Mckenzie)方法、關節松動手法(Maitland手法),脊椎矯正術(chiropractic)等。 應特別強調的是,頸椎病的手法治療必須由訓練有素的專業醫務人員進行。手法治療宜根據個體情況適當控制力度,盡量柔和,切忌暴力。難以除外椎管內腫瘤等病變者、椎管發育性狹窄者、有脊髓受壓症狀者、椎體及附件有骨性破壞者、後縱韌帶骨化或頸椎畸形者、咽,喉,頸,枕部有急性炎症者、有明顯神經官能症者,以及診斷不明的情況下,慎用或禁止使用任何推拿和正骨手法。 4.運動治療 頸椎的運動治療是指採用合適的運動方式對頸部等相關部位以至於全身進行鍛煉。運動治療可增強頸肩背肌的肌力,使頸椎穩定,改善椎間各關節功能,增加頸椎活動范圍,減少神經刺激,減輕肌肉痙攣,消除疼痛等不適,矯正頸椎排列異常或畸形,糾正不良姿勢。長期堅持運動療法可促進機體的適應代償過程,從而達到鞏固療效,減少復發的目的。 頸椎運動療法常用的方式有徒手操、棍操、啞鈴操等,有條件也可用機械訓練。類型通常包括頸椎柔韌性練習、頸肌肌力訓練、頸椎矯正訓練等。此外,還有全身性的運動如跑步、游泳、球類等也是頸椎疾患常用的治療性運動方式。可以指導頸椎病患者採用「頸肩疾病運動處方」。 運動療法適用於各型頸椎病症狀緩解期及術後恢復期的患者。具體的方式方法因不同類型頸椎病及不同個體體質而異,應在專科醫師指導下進行。 5.矯形支具應用 頸椎的矯形支具主要用於固定和保護頸椎,矯正頸椎的異常力學關系,減輕頸部疼痛,防止頸椎過伸、過屈、過度轉動,避免造成脊髓、神經的進一步受損,減輕脊髓水腫,減輕椎間關節創傷性反應,有助於組織的修復和症狀的緩解,配合其他治療方法同時進行,可鞏固療效,防止復發。 最常用的有頸圍、頸托,可應用於各型頸椎病急性期或症狀嚴重的患者。頸托也多用於頸椎骨折、脫位,經早期治療仍有椎間不穩定或半脫位的患者。乘坐高速汽車等交通工具時,無論有還是沒有頸椎病,戴頸圍保護都很有必要。但應避免不合理長期使用,以免導致頸肌無力及頸椎活動度不良。 無論那一型頸椎病,其治療的基本原則是遵循先非手術治療,無效後再手術這一基本原則。這不僅是由於手術本身所帶來的痛苦和易引起損傷及並發症,更為重要的是頸椎病本身,絕大多數可以通過非手術療法是其停止發展、好轉甚至痊癒。除非具有明確手術適應症的少數病例,一般均應先從正規的非手術療法開始,並持續3~4周,一般均可顯效。對個別呈進行性發展者(多為脊髓型頸椎病),則需當機立斷,及早進行手術。 二.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主要是解除由於椎間盤突出、骨贅形成或韌帶鈣化所致的對脊髓或血管的嚴重壓迫,以及重建頸椎的穩定性。脊髓型頸椎病一旦確診,經非手術治療無效且病情日益加重者應當積極手術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症狀重、影響患者生活和工作、或者出現了肌肉運動障礙者;保守治療無效或療效不鞏固、反復發作的其他各型頸椎病,應考慮行手術治療。 必須嚴格掌握微創治療(髓核溶解、經皮切吸、PLDD、射頻消融等)的適應證。 手術術式分頸前路和頸後路。 1.前路手術: 經頸前入路切除病變的椎間盤和後骨刺並行椎體間植骨。其優點是脊髓獲得直接減壓、植骨塊融合後頸椎獲得永久性穩定。在植骨同時採用鈦質鋼板內固定,可以提高植骨融合率、維持頸椎生理曲度。前路椎間盤切除椎體間植骨融合手術適應證:1-2個節段的椎間盤突出或骨贅所致神經根或脊髓腹側受壓者;節段性不穩定者。植骨材料可以採用自體髂骨、同種異體骨、人工骨如羥基磷灰石、磷酸鈣、硫酸鈣、珊瑚陶瓷等。椎間融合器(Cage)具有維持椎體間高度、增強局部穩定性、提高融合率等作用,同時由於其低切跡的優點,可以明顯減少術後咽部異物感和吞咽困難,專用的髂骨取骨裝置可以做到微創取骨。對於孤立型OPLL;局限性椎管狹窄等可以採用椎體次全切除術、椎體間大塊植骨、鈦板內固定的方法。如果採用鈦籠內填自體骨(切除的椎體)、鈦板內固定則可以避免取骨。對於椎間關節退變較輕、椎間隙未出現明顯狹窄的患者可以在切除病變的椎間盤後進行人工椎間盤置換術。 2.後路手術: 經頸後入路將頸椎管擴大,使脊髓獲得減壓。常用的術式是單開門和雙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手術適應證:脊髓型頸椎病伴發育性或多節段退變性椎管狹窄者;多節段OPLL;頸椎黃韌帶肥厚或骨化所致脊髓腹背受壓者。有節段性不穩定者可以同時行側塊鈦板螺釘或經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植骨融合術。 3.康復治療 頸椎病「圍手術期」的康復治療,有利於鞏固手術療效,彌補手術之不足,以及緩解手術所帶來的局部和全身創傷,從而達到恢復患者心身健康的目的。 圍手術期治療的基本方法既離不開有關頸椎病的康復醫療(如中葯、理療、體育療法、高壓氧等),又不能忽視一些新的病理因素,如手術給患者帶來的憂慮恐慌等精神負擔,又如手術的創傷以及術後體質虛弱。 「頸椎病康復保健功」用於頸椎病的預防和輔助治療,可以有計劃推廣到社區,體現出康復預防的學術思想。 4.療效評定 日本骨科學會制定了對頸脊髓病患者的脊髓功能評定標准(簡稱17分法),並已經為國際學者所接受。根據我國國情也制定了適合相應的標准(簡稱40分法),並已經在國內推廣應用。
B. 求一個搞笑視頻。一個人頸椎還是脖子疼去看醫生。醫生說有兩種治療方
目前醫療領域,頸椎病的治療主要有兩種手段:手術和非手術。大部分頸椎病患者經非手術治療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僅有小部分患者經非手術治療無效或病情嚴重而需要手術治療。一.非手術治療目前報道90-95%的頸椎病患者經過非手術治療獲得痊癒或緩解。非手術治療目前主要是採用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以及康復治療等綜合療法,中醫葯治療手段結合西葯消炎鎮痛。(一)中醫中葯治療1.中醫葯辨證治療中醫葯辯證治療:應以分型辯證用葯為基本方法。(1)頸型頸椎病:宜疏風解表、散寒通絡,常用桂枝加葛根湯(桂枝、芍葯、甘草、生薑、大棗、葛根)或葛根湯(葛根、麻黃、桂枝、芍葯、生薑、大棗、甘草),伴有咽喉炎症者加大元參、板蘭根、金銀花等。(2)神經根型頸椎病:以痛為主,偏瘀阻寒凝,宜祛瘀通絡,常用身痛逐瘀湯(當歸、川芎、沒葯、桃仁、羌活、紅花、五靈脂、秦艽、香附、牛膝、地龍、炙草);如偏濕熱,宜清熱利濕,用當歸拈痛湯(當歸、黨參、苦參、蒼術、白術、升麻、防己、羌活、葛根、知母、豬苓、茵陳、黃芩、澤瀉、甘草、大棗),如伴有麻木,在上述方中加止痙散(蜈蚣、全蠍)。以麻木為主,伴有肌肉萎縮,取益氣化瘀通絡法,常用補陽還五湯(黃芪、當歸、川芎、芍葯、桃仁、紅花、地龍)加蜈蚣、全蠍等。(3)椎動脈型頸椎病,分為:頭暈伴頭痛者,偏瘀血宜祛瘀通絡、化濕平肝,常用血府逐瘀湯(當歸、川芎、赤芍、生地、桃仁、紅花、牛膝、柴胡、枳殼、桔梗、甘草);偏痰濕,宜半夏白術天麻湯(半夏、白術、天麻、茯苓、陳皮、甘草、大棗)等。頭暈頭脹如裹,脅痛、口苦、失眠者,屬膽胃不和,痰熱內擾,宜理氣化痰、清膽和胃,常用溫膽湯(半夏、茯苓、陳皮、竹茹、枳實、甘草)。頭暈神疲乏力、面少華色者,取益氣和營化濕法,常用益氣聰明湯(黃芪、黨參、白芍、黃柏、升麻、葛根、蔓荊子、甘草)。(4)脊髓型頸椎病:肌張力增高,胸腹有束帶感者取祛瘀通腑法,用復元活血湯(大黃、柴胡、紅花、桃仁、當歸、天花粉、穿山甲、炙甘草)。如下肢無力、肌肉萎縮者,取補中益氣,調養脾腎法,地黃飲子(附子、桂枝、肉蓯蓉、山茱萸、熟地、巴戟天、石菖蒲、遠志、石斛、茯苓、麥冬、五味子)合聖愈湯(黃芪、黨參、當歸、赤芍、川芎、熟地、柴胡)。交感型頸椎病症狀較多,宜根據病情辨證施治。2.中葯外治療法:有行氣散瘀、溫經散寒、舒筋活絡或清熱解毒等不同作用的中葯製成不同的劑型,應用在頸椎病患者的有關部位。頸椎病中葯外治的常用治法有騰葯、敷貼葯、噴葯等。3.推拿和正骨手法:具有調整內臟功能、平衡陰陽、促進氣血生成、活血祛瘀、促進組織代謝、解除肌肉緊張、理筋復位的作用。基本手法有摩法、揉法、點法、按法與扳法。特別強調的是,推拿必須由專業醫務人員進行。4.針灸療法:包括針法與灸法。針法就是用精製的金屬針刺入人體的一定部位中,用適當的手法進行刺激,而灸法則是用艾條或艾炷點燃後熏烤穴位進行刺激,通過刺激來達到調整人體經絡臟腑氣血的功能,防治疾病的目的。(二)西醫治療1.物理因子治療物理因子治療的主要作用是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痙攣,消除神經根、脊髓及其周圍軟組織的炎症、水腫,減輕粘連,調節植物神經功能,促進神經和肌肉功能恢復。常用治療方法:(1)直流電離子導入療法常用用各種西葯(冰醋酸、VitB1、VitB12、碘化鉀、奴佛卡因等)或中葯(烏頭、威靈仙、紅花等)置於頸背,按葯物性能接陽極或陰極,與另一電極對置或斜對置,每次通電20分鍾,適用於各型頸椎病。(2)低頻調制的中頻電療法一般用2000Hz-8000Hz的中頻電為載頻,用1-500Hz的不同波形(方波、正弦波、三角波等)的低頻電為調制波,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調制並編成不同的處方。使用時按不同病情選擇處方,電極放置方法同直流電,每次治療一般20-30分鍾,適用於各型頸椎病。(3)超短波療法用波長7m左右的超短波進行治療。一般用中號電極板兩塊,分別置於頸後與患肢前臂伸側,或頸後單極放置。急性期無熱量,每日一次,每次12至15分鍾,慢性期用微熱量,每次15-20分鍾。10-15次為—療程。適用於神經根型(急性期)和脊髓型(脊髓水腫期)。(4)超聲波療法頻率800kHz或1000kHz的超聲波治療機,聲頭與頸部皮膚密切接觸,沿椎間隙與椎旁移動,強度用08~1W/cm2,可用氫化可的松霜做接觸劑,每日一次,每次8min,15-20次一療程。用於治療脊髓型頸椎病。超聲頻率同上,聲頭沿頸兩側與兩崗上窩移動,強度08~1.5W/cm2,每次8—12min,余同上,用於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5)超聲電導靶向透皮給葯治療採用超聲電導儀及超聲電導凝膠貼片,透入葯物選擇2%利多卡因注射液。將貼片先固定在儀器的治療發射頭內,取配製好的利多卡因注射液1ml分別加入到兩個耦合凝膠片上,再將貼片連同治療發射頭一起固定到患者頸前。治療參數選擇電導強度6,超聲強度4,頻率3,治療時間30分鍾,每天一次,10天為一療程。用於治療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頸椎病。(6)高電位療法使用高電位治療儀,患者坐於板狀電極或治療座椅上,腳踏絕緣墊,每次治療30-50分鍾。可同時用滾動電極在頸後領區或患區滾動5-8分鍾,每日一次,每12-15天為一療程,可用於各型頸椎病,其中以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效果為佳。(7)光療紫外線療法:頸後上平發際下至第二胸椎,紅斑量(3~4生物量),隔日一次,3次一療程,配合超短波治療神經根型急性期。紅外線療法:各種紅外線儀器均可,頸後照射.20~30min/次。用於軟組織型頸椎病,或配合頸椎牽引治療(頸牽前先做紅外線治療)。(8)其它療法:如磁療、電興奮療法、音頻電療、干擾電療、蠟療、激光照射等治療也是頸椎病物理治療經常選用的方法,選擇得當均能取得一定效果。2.牽引治療頸椎牽引是治療頸椎病常用且有效的方法。頸椎牽引有助於解除頸部肌肉痙攣,使肌肉放鬆,緩解疼痛;松解軟組織粘連,牽伸攣縮的關節囊和韌帶;改善或恢復頸椎的正常生理彎曲;使椎間孔增大,解除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拉大椎間隙,減輕椎間盤內壓力。調整小關節的微細異常改變,使關節嵌頓的滑膜或關節突關節的錯位得到復位;頸椎牽引治療時必須掌握牽引力的方向(角度)、重量和牽引時間三大要素,才能取得牽引的最佳治療效果。(1)牽引方式:常用枕頜布帶牽引法,通常採用坐位牽引,但病情較重或不能坐位牽引時可用卧式牽引。可以採用連續牽引,也可用間歇牽引或兩者相結合。(2)牽引角度:一般按病變部位而定,如病變主要在上頸段,牽引角度宜採用0-10°,如病變主要在下頸段(頸5-7),牽引角度應稍前傾,可在15-30°之間,同時注意結合患者舒適來調整角度。(3)牽引重量:間歇牽引的重量可以其自身體重的10%-20%確定,持續牽引則應適當減輕。一般初始重量較輕,如6kg開始,以後逐漸增加。(4)牽引時間:牽引時間以連續牽引20分鍾,間歇牽引則20-30分鍾為宜,每天一次,10-15天為一療程。(5)注意事項:應充分考慮個體差異,年老體弱者宜牽引重量輕些,牽引時間短些,年輕力壯則可牽重些長些;牽引過程要注意觀察詢問患者的反應,如有不適或症狀加重者應立即停止牽引,查找原因並調整、更改治療方案。(6)牽引禁忌症:牽引後有明顯不適或症狀加重,經調整牽引參數後仍無改善者;脊髓受壓明顯、節段不穩嚴重者;年邁椎骨關節退行性變嚴重、椎管明顯狹窄、韌帶及關節囊鈣化骨化嚴重者。3.手法治療手法治療是頸椎病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根據頸椎骨關節的解剖及生物力學的原理為治療基礎,針對其病理改變,對脊椎及脊椎小關節進行推動、牽拉、旋轉等手法進行被動活動治療,以調整脊椎的解剖及生物力學關系,同時對脊椎相關肌肉、軟組織進行松解、理順,達到改善關節功能、緩解痙攣、減輕疼痛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中式手法及西式手法。中式手法指中國傳統的按摩推拿手法,一般包括骨關節復位手法及軟組織按摩手法。西式手法在我國常用的有麥肯基(Mckenzie)方法、關節松動手法(Maitland手法),脊椎矯正術(chiropractic)等。應特別強調的是,頸椎病的手法治療必須由訓練有素的專業醫務人員進行。手法治療宜根據個體情況適當控制力度,盡量柔和,切忌暴力。難以除外椎管內腫瘤等病變者、椎管發育性狹窄者、有脊髓受壓症狀者、椎體及附件有骨性破壞者、後縱韌帶骨化或頸椎畸形者、咽,喉,頸,枕部有急性炎症者、有明顯神經官能症者,以及診斷不明的情況下,慎用或禁止使用任何推拿和正骨手法。4.運動治療頸椎的運動治療是指採用合適的運動方式對頸部等相關部位以至於全身進行鍛煉。運動治療可增強頸肩背肌的肌力,使頸椎穩定,改善椎間各關節功能,增加頸椎活動范圍,減少神經刺激,減輕肌肉痙攣,消除疼痛等不適,矯正頸椎排列異常或畸形,糾正不良姿勢。長期堅持運動療法可促進機體的適應代償過程,從而達到鞏固療效,減少復發的目的。頸椎運動療法常用的方式有徒手操、棍操、啞鈴操等,有條件也可用機械訓練。類型通常包括頸椎柔韌性練習、頸肌肌力訓練、頸椎矯正訓練等。此外,還有全身性的運動如跑步、游泳、球類等也是頸椎疾患常用的治療性運動方式。可以指導頸椎病患者採用「頸肩疾病運動處方」。運動療法適用於各型頸椎病症狀緩解期及術後恢復期的患者。具體的方式方法因不同類型頸椎病及不同個體體質而異,應在專科醫師指導下進行。5.矯形支具應用頸椎的矯形支具主要用於固定和保護頸椎,矯正頸椎的異常力學關系,減輕頸部疼痛,防止頸椎過伸、過屈、過度轉動,避免造成脊髓、神經的進一步受損,減輕脊髓水腫,減輕椎間關節創傷性反應,有助於組織的修復和症狀的緩解,配合其他治療方法同時進行,可鞏固療效,防止復發。最常用的有頸圍、頸托,可應用於各型頸椎病急性期或症狀嚴重的患者。頸托也多用於頸椎骨折、脫位,經早期治療仍有椎間不穩定或半脫位的患者。乘坐高速汽車等交通工具時,無論有還是沒有頸椎病,戴頸圍保護都很有必要。但應避免不合理長期使用,以免導致頸肌無力及頸椎活動度不良。無論那一型頸椎病,其治療的基本原則是遵循先非手術治療,無效後再手術這一基本原則。這不僅是由於手術本身所帶來的痛苦和易引起損傷及並發症,更為重要的是頸椎病本身,絕大多數可以通過非手術療法是其停止發展、好轉甚至痊癒。除非具有明確手術適應症的少數病例,一般均應先從正規的非手術療法開始,並持續3~4周,一般均可顯效。對個別呈進行性發展者(多為脊髓型頸椎病),則需當機立斷,及早進行手術。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主要是解除由於椎間盤突出、骨贅形成或韌帶鈣化所致的對脊髓或血管的嚴重壓迫,以及重建頸椎的穩定性。脊髓型頸椎病一旦確診,經非手術治療無效且病情日益加重者應當積極手術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症狀重、影響患者生活和工作、或者出現了肌肉運動障礙者;保守治療無效或療效不鞏固、反復發作的其他各型頸椎病,應考慮行手術治療。必須嚴格掌握微創治療(髓核溶解、經皮切吸、PLDD、射頻消融等)的適應證。手術術式分頸前路和頸後路。1.前路手術:經頸前入路切除病變的椎間盤和後骨刺並行椎體間植骨。其優點是脊髓獲得直接減壓、植骨塊融合後頸椎獲得永久性穩定。在植骨同時採用鈦質鋼板內固定,可以提高植骨融合率、維持頸椎生理曲度。前路椎間盤切除椎體間植骨融合手術適應證:1-2個節段的椎間盤突出或骨贅所致神經根或脊髓腹側受壓者;節段性不穩定者。植骨材料可以採用自體髂骨、同種異體骨、人工骨如羥基磷灰石、磷酸鈣、硫酸鈣、珊瑚陶瓷等。椎間融合器(Cage)具有維持椎體間高度、增強局部穩定性、提高融合率等作用,同時由於其低切跡的優點,可以明顯減少術後咽部異物感和吞咽困難,專用的髂骨取骨裝置可以做到微創取骨。對於孤立型OPLL;局限性椎管狹窄等可以採用椎體次全切除術、椎體間大塊植骨、鈦板內固定的方法。如果採用鈦籠內填自體骨(切除的椎體)、鈦板內固定則可以避免取骨。對於椎間關節退變較輕、椎間隙未出現明顯狹窄的患者可以在切除病變的椎間盤後進行人工椎間盤置換術。2.後路手術:經頸後入路將頸椎管擴大,使脊髓獲得減壓。常用的術式是單開門和雙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手術適應證:脊髓型頸椎病伴發育性或多節段退變性椎管狹窄者;多節段OPLL;頸椎黃韌帶肥厚或骨化所致脊髓腹背受壓者。有節段性不穩定者可以同時行側塊鈦板螺釘或經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植骨融合術。3.康復治療頸椎病「圍手術期」的康復治療,有利於鞏固手術療效,彌補手術之不足,以及緩解手術所帶來的局部和全身創傷,從而達到恢復患者心身健康的目的。圍手術期治療的基本方法既離不開有關頸椎病的康復醫療(如中葯、理療、體育療法、高壓氧等),又不能忽視一些新的病理因素,如手術給患者帶來的憂慮恐慌等精神負擔,又如手術的創傷以及術後體質虛弱。「頸椎病康復保健功」用於頸椎病的預防和輔助治療,可以有計劃推廣到社區,體現出康復預防的學術思想。4.療效評定日本骨科學會制定了對頸脊髓病患者的脊髓功能評定標准(簡稱17分法),並已經為國際學者所接受。根據我國國情也制定了適合相應的標准(簡稱40分法),並已經在國內推廣應用。
C. maitland smith是什麼樣的傢具
maitland smith是達芬奇傢具。達芬奇傢具是國際高端品牌的品牌授權者和經銷商,本身不生產任何產品,都是授權中國廣東東莞長豐傢具公司生產。生產好後再由深圳港口出港,再從上海港進港回到國內,通過「一日游」的方式,就成了手續齊全的義大利「進口傢具」。
D. 膝關節置換多久能康復怎麼鍛煉恢復快期間應多吃什麼
1術前指導
首先應加強患肢股四頭肌的靜力性收縮練習,以及踝關節的主動運動,要求股四頭肌每次收 縮保持10秒,每10次為1組,每天完成5~10組。
患者坐於床上,進行患肢的直腿抬高運動及踝關節抗阻屈沖運動,次數可根據患者自身情況而定,每天重復2~3次。
此外,還應教會患者如何使用拐杖行走,為術後執杖行走作準備。
2術後康復訓練
2.1術後第1周
此期的目的為了減輕病人的症狀,促進傷口癒合,防止肌肉萎縮,改善關節活動范圍,提高 肌力。
2.1.1 手術當天,維持關節功能位,用石膏托板固定膝關節,並保持足高髖低位。
2.1.2 術後第2~7天,患肢做肌四頭肌靜力性收縮,每次保持10秒,每10次為1組,每天10組。
2.1.3 患者坐於床上,患肢做直腿抬高運動,不要求抬起高度,但要有10秒左右的滯空時間。
2.1.4 做患側踝關節的背屈運動,使該關節保持90度,並做該關節的環繞運動重復15次,每天完 成2~3次。
2.1.5 應用持續被動運動(continuous passivemotion,CPM)機給予患肢在無痛狀態下的被動運動,起始角度為0度,終止角度為20度,在2min內完成一個來回,每天4小時,在1周內盡量達到或接近90度。
2.1.6 用低頻調制中頻電流作用於患肢,每天2次,電流密度不超過0.3mA/cm2,以改善局部血液 循環,促進傷口癒合。
2.2 術後第2周
重點加強患側肢體不負重狀態下的主動運動,改善關節主動活動范圍。
2.2.1 使用Maitland手法第Ⅰ級,使患膝在無痛范圍內,由關節活動的起始端,小范圍有節律的來回松動關節。
2.2.2 患者坐於床上,以臀部為定點,患側腳下放置滑板,並以其為動點,自主完成2.2.1的內容。
2.2.3 進一步加強患肢直腿抬高運動,可在床上方固定一滑輪,用吊帶一端托住患側踝關節,另 一端由患者控制,通過助力運動完成直腿抬高運動,要求患者盡量抬高患肢並保持高度,並逐漸減少手的幫助,向主動完成這一運動過渡。
2.2.4 鼓勵病人下床。前半周在石膏托板作用下,在平行杠內練習站立,此時重心在健側,患側 不負重觸地;後半周,重心逐漸向患側過渡,直至解除石膏托板,直立於平行杠內。
2.2.5 CPM機使用角度增大至90度~100度。
2.3 術後第3周
繼續主動直腿抬高運動鞏固以往訓練效果,恢復患肢負重能力,加強行走步態訓練,訓練患者平衡能力,進一步改善關節活動范圍。
2.3.1 解除石膏托板後,為了解患者平衡能力,可讓患者站立,治療師前後推搡患者,注意患者是否能維持自身平衡。
2.3.2 患者利用拐杖練習行走,當其在心理及生理上能承受時,脫離拐杖在平行杠內行走。
2.3.3 患者側卧位,患肢在上,伸直膝關節做外展運動,踝關節呈90度,在此基礎上做前後擺動 練習,治療師在反方向的施加阻力,患者需克服阻力。
2.3.4 Maitland手法第Ⅳ級。
2.3.5 卧俯位,主動彎曲患膝關節,也可由治療師幫助完成。
2.3.6 在股四頭肌訓練器作用下,彎曲膝關節,由90度開始,重量為1kg,每天2次,每次15min。
2.3.7 在跑步器上進行行走訓練,病人目視前方抬頭挺胸,臀部不能翹起。
2.3.8 在固定自行車上進行蹬車動作,坐墊由最高開始。
2.3.9 患者在此星期內盡量獨立完成穿褲、襪等日常生活動作。
2.4 術後第4周~3個月
E. 如何健康
1.現代健康理念是更關注健康而不是疾病?
健康一詞的涵義,在不同時代有很大的差異。早期的健康,指的主要是不得病,沒有殘疾。因此,早期健康的概念就是只要身體各臟器沒有病殘就是健康。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健康需求向著更高層次發展,對健康的要求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他們不滿足於沒有病殘,而要求長壽。隨後,人們又發現,僅僅壽命長還不夠,如果生命質量不高,也很痛苦,是不能享受生活樂趣的。因此,人們又追求不僅要活得好,活得精彩,生活質量要高,不僅壽命要延長,更重要的是健康壽命要大大延長,也即是說人生不但要好,還要長。由於對健康的理解改變了,於是就追求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完美狀態的結合。這也就是說,從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的過程中,給健康賦予了更深刻、更豐富的內涵。
2. 現代白領常處於亞健康狀態?
根據調查發現,處於亞健康狀態的患者年齡多在18至45歲之間,其中城市白領、尤其是女性佔多數。這個年齡段的人因為面臨高考升學、商務應酬、企業經營、人際交往、職位競爭等社會活動,長期處於緊張的環境壓力中,如果不能科學地自我調適和自我保護,就容易進入亞健康狀態。
亞健康現在還沒有明確的醫學指標來診斷,因此易被人們所忽視。一般來說,如果你沒有什麼明顯的病症,但又長時間處於以下的一種或幾種狀態中,注意亞健康已向你發出警報了:失眠、乏力、無食慾、易疲勞、心悸,抵抗力差、易激怒、經常性感冒或口腔潰瘍、便秘等等。處在高度緊張工作、學習狀態的人尤其是白領、高管和學生應當特別注意這些症狀。
3. 亞健康的危害
亞健康狀態如果長期存在,輕者會影響人體神經系統、免疫功能、內分泌功能等的正常工作,重者會引起一些較嚴重的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胃腸疾病,以及心理疾病等。此外,人如果長時間處於一種非健康狀態中,對其工作、家庭生活、人際關系等都會有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亞健康應當積極地防治。另一方面如果亞健康防治不好就會過度到疾病階段。
4.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狀況
奧龍堡身心道健康導師就目前白領常處的身體狀況說:現代白領由於工作壓力大少運動或運動方式不正確常處在亞健康的狀態,不易察覺。亞健康狀態如果長期存在,輕者會影響人體神經系統、免疫功能、內分泌功能等的正常工作,重者會引起一些較嚴重的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胃腸疾病,以及心理疾病等。及時對自身的狀況進行檢查是保證健康的最有效方法。進行體適能檢查,纖體檢查和脊椎健康檢查是判別是否健康的重要方式。
1.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的定義,可視為身體適應生活、動與環境 (例如;溫度、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綜合能力。體適能較好的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從事體力性活動或運動皆有較佳的活力及適應能力,而不會輕易產生疲勞或力不從心的感覺。在科技進步的文明 社會中,人類身體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少,營養攝取越來越高,工作與生活壓力和休閑時間相對增加,每個人更加感受到良好體適能和規律運動的重要性。體適能的項目有競技適能以及健康體適能,一般民眾主要探討的是健康體適能。
衡量健康體適能狀況的五大要素:
1心肺耐力(Cardiorespiratory Enrance)--心,肺及循環系統能夠有效地為肌肉提供足夠的氧氣及養分。
2 肌力與肌耐力(Muscular Strength&Enrance)--肌肉系統能夠有效地工作,如: 保持身體姿態,走路,慢跑甚至快跑。
3身體成分(Body Composition)-身體凈重與身體脂肪相對比例。
4柔軟度(Flexbility)--身體各關節有效地活動到最大范圍(Range of Motion ,R.O.M)的能力。
5神經肌肉鬆馳(Neuromuscular Rrlaxation)--指身體能夠有效放鬆或減輕不必要的緊張。
2.脊椎檢查:
1.外觀姿勢檢查。2.殘壓痛檢查法。3.脊柱活動范圍檢查。4.脊椎脊突偏歪檢查。5.雙肩水平診病法。6.肩胛骨,平衡診病法。7.雙腿長度平衡診病法。8.由足相檢查骨寬關節假脫位。9.比較左右臀部大小診病法。
脊椎骨上頭頂著頭顱,下面吊著薦骨,中間還保護著脊髓,脊髓是周圍神經的主軸,周圍神經成對的從脊椎骨體中間分出來,向左右再往前及上下分布。除周圍神經外還關聯自主神經系統的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因此可以說神經網路的原發點在脊椎開始。脊椎是由七個頸椎體,十二個胸椎體,五個腰椎體及一塊大薦椎骨體組成,神經即從由脊髓通過椎體間的空隙走出來,一旦脊椎體發生移位,或產生壓迫或甚至周圍肌肉,韌帶組織緊張,都會直接影響通過的神經,間接引起神經供應的末端器官,肌肉或分泌腺體。擁有健康的脊椎才是身體健康的前提。
脊椎健康檢查是發現脊椎問題有效方法現代人由於工作學習乃至生活方式不正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脊椎健康問題。脊椎出現問題,不易發現也很少引起重視,但是脊椎健康確實是身體健康中的重點!
3.纖體檢查:纖體檢查主要內容:體脂檢查,分析平時飲食的營養結構,膳食結構調查,行為興趣習慣調查,個人運動習慣及運動興趣檢查。
5.保持一顆健康的心態:
人最重要的財富就是擁有健康,要想達到理想的健康,不僅僅是從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入手,而且要全心投入。樂觀的心態,充足的休息,適量的運動及均衡的營養對達到理想的健康都極為重要,有助於幫助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擁有樂觀的心態
心態對一個人的學習生活以及成長道路都有重要的影響,有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會讓一個人學習得更輕松,生活得更開心.淡泊明智,寧靜致遠。
一隻盛著半杯子水的杯子,有人看到滿半杯,有人看到空半杯。持樂觀心態的人看到滿半杯,深信自己會繼續作為而健康、快樂地生活;持悲觀心態的人卻只見空半杯,感到前途渺茫、度日如年,他以付出健康為代價而消極生存。
保證充足的休息
休息有助人鬆弛神經和恢復體力,這對於人體的健康非常重要。忙碌了一整天後,您會感疲憊勞累,需要恢復精神和體力以迎接第二天的生活,睡眠時,身體會進行自我調節,使您可以精力充沛地迎接新的一天。
休息包括6至8小時的夜間睡眠和日間的精神放鬆。有規律的睡眠及鬆弛有助於調節身體機能,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廢物的排泄。同時,由於保證了營養和血液的供應,並有助於保持頭腦清醒。
堅持適量的運動
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健康有諸多好處,不僅能改善睡眠質量,加快新陳代謝,改善心臟和血液循環系統,強健肌肉,還能消耗多餘熱量,幫助保持適當的體重及減輕壓力及緩和煩躁的情緒。
維持均衡的營養
人每天都需要攝入各種營養,才能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及機體功能正常運作。膳食對健康的影響是長期的結果,要注意食物多樣化,多吃蔬菜、水果和穀物食物,選擇低脂肪和低膽固醇的飲食,避免吸煙飲酒等。
脊(脊椎健康)
1.為什麼脊椎問題是現代白領常出現的健康問題?
白領們由於工作學習乃至生活方式不正確很容易瘓脊椎疾病,尤其長期久坐工作或是瞬間承受重量於腰部脊椎,剛開始時可能只是一般的背痛或是腰酸背痛,長久以來不去理會,不稍加調整姿勢或是做有效的緩和脊椎的動作,長期下來就會演變成脊椎疾病。
2.脊椎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人體的脊椎,是由 7節頸椎. 12節胸椎. 5節腰椎. 薦椎.尾椎連接而成,椎骨與椎骨之間,就有一個椎間盤夾在其中,而三十一對脊椎神經(頸椎神經八對,胸椎神經十二對,腰椎神經五對,薦椎神經五對,尾椎神經一對)分別由脊椎骨與脊椎骨之間的椎間孔伸出,負責運動與感覺等訊號傳導。正常情形下,脊椎是人體的中軸,垂直於骨盤上,支撐起肩膀、上肢及頭部,以肋骨及胸骨保護內臟。最重要的是於脊柱中負責傳達訊息的中樞神經,以及由椎間孔穿出的神經架構成一個緊密的系統,維持身體各部正常的活動與運轉。
脊柱不僅僅是支撐你的身體、緩沖身體的壓力和震盪以及保護內臟的器官,脊椎的病變也不僅僅是引起頸腰部的疼痛和麻木。
它還可以引起心律失常、頭痛眩暈、胃痛腹瀉、血壓增高、性功能障礙…… 目前發現,有超過百種的疾病與脊椎有關。
人的脊椎一旦異常,可以出現諸多看上去與脊椎毫不相關的內臟疾病。這些疾病涉及內科、外科、神經科、內分泌科、婦科、兒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及皮膚科等。
3.正確認識自己的脊椎健康狀況(脊椎檢查)
身心道健康護理中心健康導師介紹,專業脊椎檢查分以下幾個項目:1.外觀姿勢檢查。2.殘壓痛檢查法。3.脊柱活動范圍檢查。4.脊椎脊突偏歪檢查。5.雙肩水平診病法。6.肩胛骨,平衡診病法。7.雙腿長度平衡診病法。8.由足相檢查骨寬關節假脫位。9.比較左右臀部大小診病法。經過以上幾個項目的檢查完全可以診斷出脊椎存在的問題。
身心道健康護理中心健康導師提供脊椎健康自我測試:
1. 當你有下列症狀的時候,你的脊椎可能已經有問題了,
(1) 體力下降。常感疲勞、乏力,稍活動感氣喘,
(2) 四肢關節酸痛,耐力下降;
(3) 精神緊張,心情壓抑、情緒不穩定;
(4) 抵抗力下降,易感冒、畏寒。;
(5) 頭痛、面部疼痛;
(6) 眼睛疲勞、視力下降;
(7) 頭痛、目眩、耳鳴、多汗;
(8) 咽喉異物感;
(9) 胃悶不適;
(10) 頸肩僵硬、早晨起床有不快感;
(11) 睡眠不良;
(12) 手足發涼、手掌發粘;
(13) 食慾下降、便溏或便秘;
(14) 性功能減退或障礙;
(15) 心悸氣短;
(16) 手足麻木感
2. 當你有下列症狀的時候,你的脊椎已經出了問題,
(1) 頸肩部隱痛不適;
(2) 腰骶部隱痛不適;
(3) 偶爾發作的頸痛伴上肢的放射痛
(4) 偶爾發作的腰痛伴下肢的放射痛;
(5) 脊椎僵硬或牽扯不適感,活動范圍變小;
(6) 經常落枕;
(7) 頭痛頭昏;
(8) 手指麻木;
(9) 雙手握物不穩或無力;
(10) 血壓過高或過低;
3. 當你有下列症狀的時候,你的脊椎問題已經很嚴重了.
(1) 下肢無力跛行,抬步沉重,步態笨拙,行走不穩易跌倒,走路有踩棉花感;
(2) 小便失控並伴有會陰部及下肢麻木;
(3) 下肢或四肢癱瘓;
(4) 頸腰部難以忍受的疼痛;
(5) 頸痛伴上肢放射痛;
(6) 腰痛伴下肢放射痛;
(7) 頭痛旋暈
(8) 吞咽困難
4. 脊椎出現問題應如何護理--還白領健康脊椎
正確的姿勢可以保護脊椎骨,而直立的脊柱是維護神經道路通暢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人體的脊柱生來就有4個彎曲,即頸曲、胸曲、根曲、貧曲,但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人休脊柱又可出現另一些不利於人體健康的彎曲或結構變化。如:前後曲:駝背;左右曲:脊柱側彎。這些異常變化,都會影響到人們的健康,影響脊柱正常生理活動並使之變形的原因是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的不良姿勢,包括坐姿、走姿、卧姿等。所以,正確姿勢不僅是出於儀表的要求,更是對健康有利,脊柱的兩側有強大的脊長肌和脊短肌,負責維持脊柱的豎直、旋轉、彎曲,這兩組肌肉的不均衡,也會影響脊柱的豎直。
手法治療是脊椎疾患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脊椎疾患的治療中被予以較高的評價,具有簡便安全、見效快、療效高等優點。手法治療是根據脊椎骨關節的解剖及生物力學的原理為治療基礎,針對其病理改變,對脊椎及脊椎小關節進行推動、牽拉、旋轉等手法進行被動活動治療,以調整脊椎的解剖及生物力學關系,同時對脊椎相關肌肉、軟組織進行松解、理順,達到改善關節功能、緩解痙攣、減輕疼痛的目的。
常用的方法有中式手法及西式手法。中式手法一般包括骨關節復位手法及軟組織按摩手法。西式手法常用的有麥肯基(Mckenzie)方法、關節松動手法(Maitland手法),脊椎矯正術(chiropractic)等。
F. 醫學物理師,前景和待遇如何
我國物理醫學與康復學科的發展經歷了由物理治療學、物理醫學、物理醫學與康復學的發展過程。
解放前,物理治療僅在極少數大醫院開展。解放後,50年代初期,在衛生部的領導組織下,在前蘇聯專家的幫助下,培養了許多醫生和技術人員,成為全國開展理療、體療工作的骨幹,許多大中型醫院建立了理療科。1958年5月成立了中華醫學會理療學會籌委會。50年代後期,超聲診斷和肌電圖診斷技術分別首先在理療科使用,而後轉至臨床科應用。物理治療的臨床應用有較快的發展,並開始了物理因子作用機制的研究。
十年動亂中這個學科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十年動亂後逐步恢復、發展。1978年中華醫學會理療學會正式成立,創建了《中華理療雜志》與《中華物理學雜志》。通過引進和研究,新的物理治療和診斷技術不斷出現,現代物理治療方法與我國傳統療法相結合,物理因子的應用和研究的范圍不斷擴大,速度不斷加快,這個學科由物理治療學階段進入了物理醫學階段。
1982年,我國引進現代康復醫學的概念,組織了康復醫學知識與技術的學習。80年代中期,我國的現代康復醫學事業逐漸興起、發展。一些省市建立了康復醫療機構,一些大中型醫院建立了康復醫學科,不少醫院理療科和療養院在原有理療、體療工作的基礎上加強了康復意識,開展了康復醫療工作。一些康復醫學工作者建立了康復醫學學術團體,各地組織了康復醫學學術交流。這個學科開始進入了物理醫學與康復學的階段。為了適應康復醫學事業的發展,中華醫學會理療學會於1985年7月更名為中華醫學會物理康復學會,有些醫院的理療科也隨之更名。自此,康復醫療工作日漸廣泛深入,並出版了不少康復醫學專著,創辦了期刊。為了學科的發展與國際接軌的需要,中華醫學會物理康復學會於1995年6月更名為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分會。
這個學科在進入物理醫學與康復學階段後在學科建設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與進展。
物理因子的應用和研究在廣度和濃度方面有很大的新進展。如:應用功能性電刺激改善癱瘓肢體的運動功能;應用毫米波治療潰瘍病、炎症、創傷、放化療後骨髓造成血功能抑制等到疾病,並進行了毫米波生物學效應的研究;進行了紫外線照射對血纖維蛋白溶解系統的影響和溶栓效應的研究;較廣泛應用紫外線照射充氧自血回輸療法和氦氖激光血管內照射於心腦缺血性疾病、顱腦損傷、糖尿病以及一些免疾性疾病的治療,並研究了這兩個療法對血液流變學、免疫功能、糖代謝、脂代謝的影響。過去腫瘤被認為是物理治療的禁忌症,近二十年來許多物理因子進入了這一禁區,出現了電化學療法、高頻電與超聲波的體外和體腔內加溫療法、微波組織凝固法的體表或經內窺鏡治療、高能激光療法、光動力學療法、冷凍療法等,還進行了不同方式和不同強度磁場、高頻電磁場誘導植入體內鐵磁熱籽發熱、抗癌葯物磁微球等到方法的抑瘤效應以及各種治療方法的作用機制的研究。近年還有論文報告了次聲對腦功能的影響等生物學效應的研究。
運動療法是康復療法的重要手段,日益得到重視。運動生理療法、運動發育療法、Maitland手法等技術被引進後,豐富、擴展了運動療法的技術。運動療法被廣泛應用於神經系統疾病和骨關節疾病的運動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用於心肺疾病的康復治療,用於老年人的保健。有許多論文報告了運動對心肺功能、體內糖代謝、脂肪代謝的影響的研究。
不少單位根據自已的條件開展了簡便實用的作業療法,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就業能力。還有些單位開展了言語矯治、文娛療法、心理療法,使患者的身心得到全面康復。
G. 永遠健康。
1.現代健康理念是更關注健康而不是疾病?
健康一詞的涵義,在不同時代有很大的差異。早期的健康,指的主要是不得病,沒有殘疾。因此,早期健康的概念就是只要身體各臟器沒有病殘就是健康。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健康需求向著更高層次發展,對健康的要求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他們不滿足於沒有病殘,而要求長壽。隨後,人們又發現,僅僅壽命長還不夠,如果生命質量不高,也很痛苦,是不能享受生活樂趣的。因此,人們又追求不僅要活得好,活得精彩,生活質量要高,不僅壽命要延長,更重要的是健康壽命要大大延長,也即是說人生不但要好,還要長。由於對健康的理解改變了,於是就追求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完美狀態的結合。這也就是說,從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的過程中,給健康賦予了更深刻、更豐富的內涵。
2. 現代白領常處於亞健康狀態?
根據調查發現,處於亞健康狀態的患者年齡多在18至45歲之間,其中城市白領、尤其是女性佔多數。這個年齡段的人因為面臨高考升學、商務應酬、企業經營、人際交往、職位競爭等社會活動,長期處於緊張的環境壓力中,如果不能科學地自我調適和自我保護,就容易進入亞健康狀態。
亞健康現在還沒有明確的醫學指標來診斷,因此易被人們所忽視。一般來說,如果你沒有什麼明顯的病症,但又長時間處於以下的一種或幾種狀態中,注意亞健康已向你發出警報了:失眠、乏力、無食慾、易疲勞、心悸,抵抗力差、易激怒、經常性感冒或口腔潰瘍、便秘等等。處在高度緊張工作、學習狀態的人尤其是白領、高管和學生應當特別注意這些症狀。
3. 亞健康的危害
亞健康狀態如果長期存在,輕者會影響人體神經系統、免疫功能、內分泌功能等的正常工作,重者會引起一些較嚴重的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胃腸疾病,以及心理疾病等。此外,人如果長時間處於一種非健康狀態中,對其工作、家庭生活、人際關系等都會有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亞健康應當積極地防治。另一方面如果亞健康防治不好就會過度到疾病階段。
4.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狀況
奧龍堡身心道健康導師就目前白領常處的身體狀況說:現代白領由於工作壓力大少運動或運動方式不正確常處在亞健康的狀態,不易察覺。亞健康狀態如果長期存在,輕者會影響人體神經系統、免疫功能、內分泌功能等的正常工作,重者會引起一些較嚴重的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胃腸疾病,以及心理疾病等。及時對自身的狀況進行檢查是保證健康的最有效方法。進行體適能檢查,纖體檢查和脊椎健康檢查是判別是否健康的重要方式。
1.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的定義,可視為身體適應生活、動與環境 (例如;溫度、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綜合能力。體適能較好的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從事體力性活動或運動皆有較佳的活力及適應能力,而不會輕易產生疲勞或力不從心的感覺。在科技進步的文明 社會中,人類身體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少,營養攝取越來越高,工作與生活壓力和休閑時間相對增加,每個人更加感受到良好體適能和規律運動的重要性。體適能的項目有競技適能以及健康體適能,一般民眾主要探討的是健康體適能。
衡量健康體適能狀況的五大要素:
1心肺耐力(Cardiorespiratory Enrance)--心,肺及循環系統能夠有效地為肌肉提供足夠的氧氣及養分。
2 肌力與肌耐力(Muscular Strength&Enrance)--肌肉系統能夠有效地工作,如: 保持身體姿態,走路,慢跑甚至快跑。
3身體成分(Body Composition)-身體凈重與身體脂肪相對比例。
4柔軟度(Flexbility)--身體各關節有效地活動到最大范圍(Range of Motion ,R.O.M)的能力。
5神經肌肉鬆馳(Neuromuscular Rrlaxation)--指身體能夠有效放鬆或減輕不必要的緊張。
2.脊椎檢查:
1.外觀姿勢檢查。2.殘壓痛檢查法。3.脊柱活動范圍檢查。4.脊椎脊突偏歪檢查。5.雙肩水平診病法。6.肩胛骨,平衡診病法。7.雙腿長度平衡診病法。8.由足相檢查骨寬關節假脫位。9.比較左右臀部大小診病法。
脊椎骨上頭頂著頭顱,下面吊著薦骨,中間還保護著脊髓,脊髓是周圍神經的主軸,周圍神經成對的從脊椎骨體中間分出來,向左右再往前及上下分布。除周圍神經外還關聯自主神經系統的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因此可以說神經網路的原發點在脊椎開始。脊椎是由七個頸椎體,十二個胸椎體,五個腰椎體及一塊大薦椎骨體組成,神經即從由脊髓通過椎體間的空隙走出來,一旦脊椎體發生移位,或產生壓迫或甚至周圍肌肉,韌帶組織緊張,都會直接影響通過的神經,間接引起神經供應的末端器官,肌肉或分泌腺體。擁有健康的脊椎才是身體健康的前提。
脊椎健康檢查是發現脊椎問題有效方法現代人由於工作學習乃至生活方式不正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脊椎健康問題。脊椎出現問題,不易發現也很少引起重視,但是脊椎健康確實是身體健康中的重點!
3.纖體檢查:纖體檢查主要內容:體脂檢查,分析平時飲食的營養結構,膳食結構調查,行為興趣習慣調查,個人運動習慣及運動興趣檢查。
5.保持一顆健康的心態:
人最重要的財富就是擁有健康,要想達到理想的健康,不僅僅是從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入手,而且要全心投入。樂觀的心態,充足的休息,適量的運動及均衡的營養對達到理想的健康都極為重要,有助於幫助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擁有樂觀的心態
心態對一個人的學習生活以及成長道路都有重要的影響,有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會讓一個人學習得更輕松,生活得更開心.淡泊明智,寧靜致遠。
一隻盛著半杯子水的杯子,有人看到滿半杯,有人看到空半杯。持樂觀心態的人看到滿半杯,深信自己會繼續作為而健康、快樂地生活;持悲觀心態的人卻只見空半杯,感到前途渺茫、度日如年,他以付出健康為代價而消極生存。
保證充足的休息
休息有助人鬆弛神經和恢復體力,這對於人體的健康非常重要。忙碌了一整天後,您會感疲憊勞累,需要恢復精神和體力以迎接第二天的生活,睡眠時,身體會進行自我調節,使您可以精力充沛地迎接新的一天。
休息包括6至8小時的夜間睡眠和日間的精神放鬆。有規律的睡眠及鬆弛有助於調節身體機能,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廢物的排泄。同時,由於保證了營養和血液的供應,並有助於保持頭腦清醒。
堅持適量的運動
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健康有諸多好處,不僅能改善睡眠質量,加快新陳代謝,改善心臟和血液循環系統,強健肌肉,還能消耗多餘熱量,幫助保持適當的體重及減輕壓力及緩和煩躁的情緒。
維持均衡的營養
人每天都需要攝入各種營養,才能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及機體功能正常運作。膳食對健康的影響是長期的結果,要注意食物多樣化,多吃蔬菜、水果和穀物食物,選擇低脂肪和低膽固醇的飲食,避免吸煙飲酒等。
脊(脊椎健康)
1.為什麼脊椎問題是現代白領常出現的健康問題?
白領們由於工作學習乃至生活方式不正確很容易瘓脊椎疾病,尤其長期久坐工作或是瞬間承受重量於腰部脊椎,剛開始時可能只是一般的背痛或是腰酸背痛,長久以來不去理會,不稍加調整姿勢或是做有效的緩和脊椎的動作,長期下來就會演變成脊椎疾病。
2.脊椎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人體的脊椎,是由 7節頸椎. 12節胸椎. 5節腰椎. 薦椎.尾椎連接而成,椎骨與椎骨之間,就有一個椎間盤夾在其中,而三十一對脊椎神經(頸椎神經八對,胸椎神經十二對,腰椎神經五對,薦椎神經五對,尾椎神經一對)分別由脊椎骨與脊椎骨之間的椎間孔伸出,負責運動與感覺等訊號傳導。正常情形下,脊椎是人體的中軸,垂直於骨盤上,支撐起肩膀、上肢及頭部,以肋骨及胸骨保護內臟。最重要的是於脊柱中負責傳達訊息的中樞神經,以及由椎間孔穿出的神經架構成一個緊密的系統,維持身體各部正常的活動與運轉。
脊柱不僅僅是支撐你的身體、緩沖身體的壓力和震盪以及保護內臟的器官,脊椎的病變也不僅僅是引起頸腰部的疼痛和麻木。
它還可以引起心律失常、頭痛眩暈、胃痛腹瀉、血壓增高、性功能障礙…… 目前發現,有超過百種的疾病與脊椎有關。
人的脊椎一旦異常,可以出現諸多看上去與脊椎毫不相關的內臟疾病。這些疾病涉及內科、外科、神經科、內分泌科、婦科、兒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及皮膚科等。
3.正確認識自己的脊椎健康狀況(脊椎檢查)
身心道健康護理中心健康導師介紹,專業脊椎檢查分以下幾個項目:1.外觀姿勢檢查。2.殘壓痛檢查法。3.脊柱活動范圍檢查。4.脊椎脊突偏歪檢查。5.雙肩水平診病法。6.肩胛骨,平衡診病法。7.雙腿長度平衡診病法。8.由足相檢查骨寬關節假脫位。9.比較左右臀部大小診病法。經過以上幾個項目的檢查完全可以診斷出脊椎存在的問題。
身心道健康護理中心健康導師提供脊椎健康自我測試:
1. 當你有下列症狀的時候,你的脊椎可能已經有問題了,
(1) 體力下降。常感疲勞、乏力,稍活動感氣喘,
(2) 四肢關節酸痛,耐力下降;
(3) 精神緊張,心情壓抑、情緒不穩定;
(4) 抵抗力下降,易感冒、畏寒。;
(5) 頭痛、面部疼痛;
(6) 眼睛疲勞、視力下降;
(7) 頭痛、目眩、耳鳴、多汗;
(8) 咽喉異物感;
(9) 胃悶不適;
(10) 頸肩僵硬、早晨起床有不快感;
(11) 睡眠不良;
(12) 手足發涼、手掌發粘;
(13) 食慾下降、便溏或便秘;
(14) 性功能減退或障礙;
(15) 心悸氣短;
(16) 手足麻木感
2. 當你有下列症狀的時候,你的脊椎已經出了問題,
(1) 頸肩部隱痛不適;
(2) 腰骶部隱痛不適;
(3) 偶爾發作的頸痛伴上肢的放射痛
(4) 偶爾發作的腰痛伴下肢的放射痛;
(5) 脊椎僵硬或牽扯不適感,活動范圍變小;
(6) 經常落枕;
(7) 頭痛頭昏;
(8) 手指麻木;
(9) 雙手握物不穩或無力;
(10) 血壓過高或過低;
3. 當你有下列症狀的時候,你的脊椎問題已經很嚴重了.
(1) 下肢無力跛行,抬步沉重,步態笨拙,行走不穩易跌倒,走路有踩棉花感;
(2) 小便失控並伴有會陰部及下肢麻木;
(3) 下肢或四肢癱瘓;
(4) 頸腰部難以忍受的疼痛;
(5) 頸痛伴上肢放射痛;
(6) 腰痛伴下肢放射痛;
(7) 頭痛旋暈
(8) 吞咽困難
4. 脊椎出現問題應如何護理--還白領健康脊椎
正確的姿勢可以保護脊椎骨,而直立的脊柱是維護神經道路通暢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人體的脊柱生來就有4個彎曲,即頸曲、胸曲、根曲、貧曲,但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人休脊柱又可出現另一些不利於人體健康的彎曲或結構變化。如:前後曲:駝背;左右曲:脊柱側彎。這些異常變化,都會影響到人們的健康,影響脊柱正常生理活動並使之變形的原因是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的不良姿勢,包括坐姿、走姿、卧姿等。所以,正確姿勢不僅是出於儀表的要求,更是對健康有利,脊柱的兩側有強大的脊長肌和脊短肌,負責維持脊柱的豎直、旋轉、彎曲,這兩組肌肉的不均衡,也會影響脊柱的豎直。
手法治療是脊椎疾患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脊椎疾患的治療中被予以較高的評價,具有簡便安全、見效快、療效高等優點。手法治療是根據脊椎骨關節的解剖及生物力學的原理為治療基礎,針對其病理改變,對脊椎及脊椎小關節進行推動、牽拉、旋轉等手法進行被動活動治療,以調整脊椎的解剖及生物力學關系,同時對脊椎相關肌肉、軟組織進行松解、理順,達到改善關節功能、緩解痙攣、減輕疼痛的目的。
常用的方法有中式手法及西式手法。中式手法一般包括骨關節復位手法及軟組織按摩手法。西式手法常用的有麥肯基(Mckenzie)方法、關節松動手法(Maitland手法),脊椎矯正術(chiropractic)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