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圓形是誰發明的
是地球上的人類o(∩_∩)o...
② 圓的由來 圓是怎麼被發現的
18000年前的山頂洞人用一種尖狀的石器來鑽孔,一面鑽不透,再從另一面鑽。石器的尖是圓心,它的寬度的一半就是半徑,這樣以同一個半徑和圓心一圈圈地轉就可以鑽出一個圓的孔。到了陶器時代,許多陶器都是圓的。圓的陶器是將泥土放在一個轉盤上製成的。
6000年前,半坡人就已經會造圓形的房頂了。古代人還發現圓的木頭滾著走比較省勁。後來他們在搬運重物時,就把幾段圓木墊在重物的下面滾著走,這樣就比扛著走省勁得多。
大約在60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輪子——圓的木輪。約在4000年前,人們將圓的木輪固定在木架上,這就成了最初的車子。
會作圓並且真正了解圓的性質,卻是在2000多年前,是由我國的墨子給出圓的概念的:「一中同長也。」意思是說,圓有一個圓心,圓心到圓周的長都相等。這個定義比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給圓下定義要早100年。
③ 圓形是哪位數學家發明
圓形,是一個看來簡單,實際上是很奇妙的形狀。 古代人最早是從太陽,從陰歷十五的月亮得到圓的概念的。一萬八千年前的山頂洞人曾經在獸牙、礫石和石珠上鑽孔,那些孔有的就很圓. 以後到了陶器時代,許多陶器都是圓的。圓的陶器是將泥土放在一個轉盤上製成的。 當人們開始紡線,又制出了圓形的石紡錘或陶紡錘。 古代人還發現圓的木頭滾著走比較省勁。後來他們在搬運重物的時候,就把幾段圓木墊在大樹、大石頭下面滾著走,這樣當然比扛著走省勁得多。 大約在60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輪子--圓的木盤。大約在4000多年前,人們將圓的木盤固定在木架下,這就成了最初的車子。
會作圓,但不一定就懂得圓的性質。古代埃及人就認為:圓,是神賜給人的神聖圖形。一直到兩千多年前我國的墨子(約公元前468-前376年)才給圓下了一個定義:"一中同長也"。意思是說:圓有一個圓心,圓心到圓周的長都相等。這個定義比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約公元前330-前275年)給圓下定義要早100年。
④ 圓的來源
圓形,是一個看來簡單,實際上是很奇妙的形狀。
古代人最早是從太陽,從陰歷十五的月亮得到圓的概念的。一萬八千年前的山頂洞人曾經在獸牙、礫石和石珠上鑽孔,那些孔有的就很圓.
以後到了陶器時代,許多陶器都是圓的。圓的陶器是將泥土放在一個轉盤上製成的。
當人們開始紡線,又制出了圓形的石紡綞或陶紡綞。
古代人還發現圓的木頭滾著走比較省勁。後來他們在搬運重物的時候,就把幾段圓木墊在大樹、大石頭下面滾著走,這樣當然比扛著走省勁得多。
大約在60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輪子--圓的木盤。大約在4000多年前,人們將圓的木盤固定在木架下,這就成了最初的車子。
會作圓,但不一定就懂得圓的性質。古代埃及人就認為:圓,是神賜給人的神聖圖形。一直到兩千多年前我國的墨子(約公元前468-前376年)才給圓下了一個定義:"一中同長也"。意思是說:圓有一個圓心,圓心到圓周的長都相等。這個定義比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約公元前330-前275年)給圓下定義要早100年。
圓周率,也就是圓周與直徑的比值,是一個非常奇特的數。
圓的面積公式 S=πr²
《周髀算經》上說"周三徑一",把圓周率看成3,但是這只是一個近似值。美索不達來亞人在作第一個輪子的時候,也只知道圓周率是3。
魏晉時期的劉徽於公元263年給《九章算術》作注。他發現"周三徑一"只是圓內接正六邊形周長和直徑的比值。他創立了割圓術,認為圓內接正多連形邊數無限增加時,周長就越逼近圓周長。他算到圓內接正3072邊形的圓周率,π= 3927/1250。劉徽已經把極限的概念運用於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之中,這在世界數學史上也是一項重大的成就。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在前人的計算基礎上繼續推算,求出圓周率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是世界上最早的七位小數精確值,他還用兩個分數值來表示圓周率:22/7稱為約率,355/113稱為密率。
在歐洲,直到1000年後的十六世紀,德國人鄂圖(公元1573年)和安托尼茲才得到這個數值。
現在有了電子計算機,圓周率已經算到了小數點後一千萬以上了。
⑤ 圓規是誰發明的,發明人幾年出生,幾歲,男的女的
圓規的發明時代目前不明確,從考察商代的一些青銅器後學者們認為,早在商代中期人們就已熟練地在應用圓規。
也有傳說是魯班提出使用圓規,但究竟與否無從考證。
⑥ 圓株筆發明人是那個國家的人
匈牙利報界人士兼校對員拉茲洛•比羅是一個領取舊式墨水筆使用的人。他和同事們總是抱怨不是手上就是紙上弄上了墨漬,形成了污跡,因此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當比羅在一家顏料店看到速干墨水時,他決定試制這類東西。
拉茲洛和他的兄弟——化學家喬格花費幾年時間才完成了這樣一個設計:在一根灌滿速干墨水的管子頂端嵌裝一粒滾珠,從而使墨水平滑地劃寫在紙上。
從此,比羅圓珠筆誕生了。
兄弟倆於1938年將這種圓珠筆申請了專利。
⑦ 圓的面積是誰發明的
圓的面積和圓面積公式都不是某個人發明的,而是客觀現實存在著的自然回規律。誰能掌答握住這個自然規律,誰就能去發現「圓的周長和圓面積公式」不是發明。
對於圓的面積:因為πR²原本是圓外切正6x2ⁿ邊形面積公式,必然大於圓面積。根據面積等積變形公理推出:如果圓面積是7a²,那麼它的外切正方形面積就是9a²。
為此本人發現圓面積公式: s=7(d/3)²。
誰發現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要有戰勝自我、抵禦木已成舟的π帶來的壓力、堅持不懈的追求真理、敢於向黑暗探索的積極性。
⑧ 圓是誰發明的
太極八卦圖由太極圖和八卦圖組合而成。太極圖是一幅圓形的圖案,裹面畫著頭尾相交的兩條陰陽魚;八卦圖是一個正8邊形圖案,每條邊上都有一個特殊的符號。這8個符號就叫做「八卦」:
相傳,太極八卦圖是我國遠古神話中的祖先伏羲發明的。那時候,人類還沒有發明文字,他就用這種〃連續的長劃〃和〃間斷的短劃〃來表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後人曾編出歌訣來幫助記憶這8個符號:
干三連,坤六斷,震仰孟,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大約公元前1000年時,周王朝的奠基者周文王正被商王朝的末代帝王商紂王囚禁在羑里。按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說法,伏羲畫卦、文王演易,《周易》正是作於此時。
陰陽魚太極圖源流考
太極圖被稱為「中華第一圖」。從孔廟大成殿樑柱,到樓觀台、三茅宮、白雲觀的標記物;從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攤;從中醫、氣功、武功
那麼蔡元定從四川訪得的三圖是什麼樣子?或者說謝仲直的「易三圖」是什麼樣子?今天已經看不到了,袁桷當時就沒有說明。胡渭推測:「故首著之季通所得三圖,一為先天太極圖無疑矣。其二蓋九宮圖與五行生成圖。」
明代初年趙撝謙(1351~1395)在《六書本義》中載有這張圖,並說:「此圖世傳蔡元定得之於蜀之隱者,秘而不傳,雖朱子亦莫之見,今得之陳伯敷氏。」當時大多數人都相信這種說法,只有季彭山表示懷疑,他說:「朱子與蔡氏無書不講明,豈有秘不與言之理?」(轉引自明代楊時喬《周易全書》)。胡渭不僅贊同袁桷的說法,而且贊同朱震的說法,認為陳摶以先天圖授種放,三傳至邵雍,邵雍的「先天古易者,悉本此圖可知也。」斷定此圖出自陳摶,源自《參同契》。
我認為說陰陽魚太極圖源於《周易參同契》「水火匡廓圖」或「三五至精圖」,也是值得分析的。後兩圖傳為五代彭曉為詮釋《周易參同契》而畫的圖,而經查《正統道藏》,彭曉《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中並沒有這兩幅圖,而只有一幅「明鏡圖」。(當然不能排除其他失傳的版本中載有這兩幅圖。)退一步說即使彭曉作過這兩幅圖甚至哪怕《參同契》中就有這兩幅圖,也不能斷定它就是太極圖的源頭,其道理同上述一樣,從這兩幅圖的圖形上看不出可以推衍出太極圖的痕跡,但卻有思想淵源關系。《參同契》首章說:「坎離匡廓,運轂正軸。」特別強調坎離,坎離為日月、日月為「易」。坎為陰中有陽,離為陽中有陰。「水火匡廓圖」正是對坎(水)離(火)二卦的形象表示。這種陰陽相合,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消長流變的思想不正是太極圖的基本思想嗎?從袁桷等人所敘流傳譜系看,太極圖道教是很有關系的。武夷君白玉蟾是道教內丹派南宗第五祖,「蜀之隱者」可能就是蜀中道士。
思想上的淵源關系並不等同於圖形上的淵源關系。看來要考察太極圖源自於什麼圖是很困難的事。我們還是來考證一下最早的太極圖是何人所作這個問題吧。
首先要給太極圖的圖形定一個標准(正因為沒有一個標准,所以上述原始時代的圖形統統被稱作「太極圖」),真正的太極圖應當是內為陰陽魚互糾圖案、外為八卦或六十四卦環形圖案。至於陳摶所傳的「龍圖」、「先天圖」是不是這種圖形,已無法考證。因而難以判斷陳摶就是作此圖的第一人。薛翁、蜀之隱者是否作此圖,同樣無考。檢索現存文獻資料,發現最早的一張太極圖在南宋張行成的《翼玄》中。
張行成,生卒年不詳,約生活於公元十二世紀,紹興(113l~1137)進士,乾道二年(1166)向皇上進呈易學七書,其中《翼玄》即載有此圖。
《翼玄》又作《翼元》,現存版本為兩種,一是清乾隆李調元輯刊的《函海》本,一是1935年開始編輯出版的《叢書集成初編》,據《函海》本排印本。
今人郭或先生在《周易研究》1995年第4期發表《易先天圖--渾天象非張行成之
圖》,其理由有四點:(1)張行成的「太極觀是具體的六爻卦,是形而下的。」「與後來朱熹、蔡元定以《先天圖》環中之『中間虛者』為太極的宇宙論是不同的」。(2)洪邁沒有提及,朱熹也沒有評論。(3)邵雍並不以渾天術言天。(4)《翼玄》是注釋《太玄》的,「用以明三元符號系統《太玄》的書中,又怎能有此二元符號系統的圖呢?」我認為這幾點意見很值得商榷。
第一,無論是「形而上」太極觀還是「形而下」太極觀,與陰陽魚太極圖都沒有直接關系,郭氏說:張行成「既不以先天圖中間虛處為太極,就不會有此《易先天圖——渾天象》之圖」。真不知這兩者之間有何關系?陰陽魚太極圖中間並不是虛處,而恰恰是實處(由黑白兩色交互構成),如按郭氏的說法,恰是「形而下」,由「形而下」的太極觀演變出「形而下」的圖形不是更自然、合理嗎?(當然並非如此簡單,下文將具體分析)倒是「中間為虛處」的所謂「形而上」太極觀只能派生出空心圓太極圖,而難以派生出「陰陽魚交互」這種「形而下」
太極圖。
第二,說掌管國史圖書的洪邁如果見到陰陽魚太極圖就不會以黑白半圓表示兩儀(「六十四卦生自兩儀圖」)。這種推測是沒有說服力的。無論洪邁是否看見陰陽魚圖,都沒有理由強迫他不許採用黑白半圓太極圖,他可以不喜歡陰陽魚圖而更偏愛黑白半圓圖。事實上,當時大多數人都是偏愛黑白半圓太極圖的,因為它簡單明快地表示了太極生兩儀之理(這一點並不亞於陰陽魚圖)。如朱熹評論:「龜山取一張紙,畫個圈子,用墨塗其半,雲:這便是《易》。此說極好!《易》只是一陰一陽,做出許多般樣。」(《朱子語類》卷六十五)「圖左一邊屬陽,右一邊屬陰」。(同上)再說朱夫子無論怎樣「博學多識」,也可能有未見到的東
西。以此作為論據是站不住腳的。
而事實上紹熙四年(1193年)朱熹托蔡元定入蜀尋找易圖,蔡從蜀之隱者手中求得三圖後,可能給朱熹看過,因為慶元二年(1196年)朱熹在給蔡季通的信中說:「前日所說磨崖刻河、洛、先天諸圖,適見甘君說閣皂山中新營精舍處,有石如削,似可鐫刻,亦告以一本付之。『先天』須刻卦印印之,乃佳。……三圖須作篆,乃有古意,便當遣人送伯謨處也。」(《朱文公文集·續集》卷二《答蔡季通書》六十、六十一)這里說的「先天」圖很可能就是這張「先天太極圖」(外套六十四卦的陰陽魚圖)。可是到了次年(慶元三年,1197年)刻在閣皂山的圖都只有「河圖」、「洛書」兩幅。為什麼最終沒把「先天圖」刻上去呢?我看可能有兩
個原因:一是磨岩鐫刻比較困難,因為此圖外套六十四卦(這一點可以肯定,至於裡面是「陰陽魚」圖還是六十四卦方圖已不可考),要把這些復雜的卦爻刻上去是較困難的,所以朱熹設想「刻卦印印之」。二是與河、洛二圖比較並不重要。根據胡渭的推測,此圖「出希夷,源自伯陽,不若根柢大傳五十有五之數為得其正耳。」可見這張圖不如河、洛來得正宗。胡渭這句話是解釋蔡季通「秘而不傳」的原因的,而實際是蔡季通、朱熹都覺得沒那麼重要,加上鐫刻又困難,所以就棄而不刻了。對此,束景南先生認為;所以只刻二圖,是因為八分的「河圖」與九宮的「洛書」本已包含了這張圖,三圖本為一圖。(《中華太極圖與太極文化》
第20頁)這種說法是可疑的,因為以陰陽魚為底的河圖、洛書是否存在本身就不能確定,怎麼能說「三圖本為一圖」呢?
真正重視這張圖並從中悟出「妙」道的除張行成本人外,就算是趙撝謙了,他說:「嘗熟玩之,有太極函陰陽,陰陽函八卦自然之妙。」這個「妙」字是趙氏反復把玩(「熟玩」)之後才悟出來的,可見前人並沒有這樣去把玩,沒有領悟個中妙處,當然也就不予重視了。因而不能以洪邁、朱熹沒有評論過陰陽魚圖就否定張行成傳過或作過此圖。
⑨ 圓的創始人
是大自然,有圓的時候這世界上還沒人類呢!~~~
現在人類做出的圓是受到大自然的啟發畫出的~~
⑩ 在希臘神話中首先發明圓規的人是誰
在希臘神話中,圓規發明者則為代達羅斯的弟子塔洛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