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又是誰發明的
自己發明的.原因,他們跟我們想得比交風福.
② 電影的發明者是誰哪年na月哪日
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偶然的發明:由打賭誕生的電影 如今,電影作為一種大眾娛樂方式,已經融入我們的生活當中。但是,你是否知道當初電影的發明是為了裁判一次打賭?也許,我們要感謝那次打賭,感謝它給我們帶來的電影。 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酒店裡,斯坦福與科恩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馬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斯坦福認為奔跑的馬在躍起的瞬間四蹄是騰空的;科恩卻認為,馬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爭執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採取了美國人慣用的方式打賭來解決。他們請來一位馴馬好手來做裁決,然而,這位裁判員也難以斷定誰是誰非。這很正常,因為單憑人的眼睛確實難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馬蹄是如何運動的。 裁判的好友———英國攝影師麥布里奇知道了這件事後,表示可由他來試一試。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相機鏡頭都對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邊,他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上都繫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繫到對面每架照相機的快門上。 一切准備就緒後,麥布里奇牽來了一匹漂亮的駿馬,讓它從跑道一端飛奔到另一端。當跑馬經過這一區域時,依次把24根引線絆斷,24架照相機的快門也就依次被拉動而拍下了24張照片。麥布里奇把這些照片按先後順序剪接起來。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它們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這組照片,終於看出馬在奔跑時總有一蹄著地,不會四蹄騰空,從而判定科恩贏了。 按理說,故事到此就應結束了,但這場打賭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卻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麥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出示那條錄有奔馬形象的照片帶。一次,有人無意識地快速牽動那條照片帶,結果眼前出現了一幕奇異的景象: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起來了! 生物學家馬萊從這里得到啟迪。他試圖用照片來研究動物的動作形態。當然,首先得解決連續攝影的方法問題,因為麥布里奇的那種攝影方式太麻煩了,不夠實用。馬萊是個聰明人,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後,終於在1888年製造出一種輕便的「固定底片連續攝影機」,這就是現代攝影機的鼻祖了。從此之後,許多發明家將眼光投向了電影攝影機的研製上。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館」第一次用自己發明的放映攝影兼用機放映了《火車到站》影片,標志電影的正式誕生。 當然,19世紀末電影的誕生從根本上說是科學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綜合產物,在電影誕生之前,許多發明家已經為電影的誕生做過艱苦的工作和基礎性的貢獻。除上面所提到的科學發明家外,還有許多,如美國的大發明家愛迪生等。而斯坦福與科恩的打賭事件如同使這些科學技術糅合在一起發生巨變的催化劑,迅速導致了電影綜合技術的出現和產生,使電影這門偉大的藝術叩響了20世紀的大門。 第二種:電影是路易·盧米埃爾和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兄弟倆發明的。 電影究竟發明於何時?有許多說法。有的把形象化的表現也算作是電影的起源,從中國的燈影戲、皮影戲到幻燈。有的甚至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把我國哲學家墨子在他的著作《墨經》中提出的「光至景亡」等光學論斷以及光影的生成、關系、物像的反映原理等都看作是電影發明的先導。這些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到了19世紀初,隨著攝影技術、縮短曝光、膠片、連續攝影等一系列技術的發明,電影就越來越來接近誕生。許多人開始進行電影放映的試驗,有英國人、俄國人、美國人,有的在實驗室,有的未作公開放映。但都不能和法國盧米埃爾兄弟發明「活動電影機」的成就所比擬。所以,目前國際電影界根據法國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1895年12月28日這天在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的「印度沙龍」內用「活動電影機」將自己拍攝的膠片放映至銀幕上這一史實,一致公認將1895年12月28日作為世界電影的發明日。也就是說:活動影像的攝取和放映在技術上最終成為可能。電影算是正式誕生了。 那天放映了《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水澆園丁》、《牆》等幾部短片,引起了人們極大興趣。實際上,從19世紀初開始,電影的發明就進入了探索和實驗階段。1825年,英國人費東和派里斯博士發明了「幻盤」,1832年,比利時的約瑟夫和奧地利的斯丹普弗爾同時發明了「詭盤」,1834年,英國人霍爾納發明了「走馬盤」。這些東西類似我國傳統的「走馬燈」,會轉動。利用人眼的「視覺暫留」原理,使轉動著的單個圖像變成了連續的動態圖像。 接著,1839年攝影技術發明,1840年又發明了縮短曝光的技術,攝影技術有了突破。到了1877年,法國人雷諾製造了「活動視鏡」,進而在1888年創造了他的「光學影戲機」,類似現代的動畫片技術。1882年,法國生理學家馬萊發明了「攝影槍」後,解決了連續攝影的問題。 幾乎在同一時間,美國的愛迪生創造了每格鑿有四組小孔的35毫米影片,並發明了「白熱燈」,同時,他採用了馬萊連續攝影的方法製成了「電影視鏡」。這是一個可放50英尺影片的大櫃子,影片首尾連接成片環,用馬達驅動後循環放映。裡面裝有放大鏡,人湊在窺視孔上就能看到放大了的影片畫面。中國人稱為「西洋鏡」。愛迪生的「電影視鏡」傳入法國後,立刻被路易·盧米埃爾和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兄弟倆採用,並進行改造,採用了馬爾蒂的十字輪結構後,解決了影片間歇運動的問題,終於在1894年底研製成了第一台比較完美的電影放映機,並成功地把圖像投射到銀幕上,解決了多人觀看的問題。從而成為真正的世界電影的發明者。
麻煩採納,謝謝!
③ 電影是誰發明的
英國攝影師愛德華·麥布里奇。
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酒店裡,斯坦福與科恩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馬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斯坦福認為奔跑的馬在躍起的瞬間四蹄是騰空的;科恩卻認為,馬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爭執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採取了美國人慣用的方式打賭來解決。
他們請來一位馴馬好手來做裁決,然而,這位裁判員也難以斷定誰是誰非。這很正常,因為單憑人的眼睛確實難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馬蹄是如何運動的。
裁判的好友——英國攝影師愛德華·麥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知道了這件事後,表示可由他來試一試。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相機鏡頭都對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邊,他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上都繫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繫到對面每架照相機快門上。
一切准備就緒後,麥布里奇牽來了一匹漂亮的駿馬,讓它從跑道一端飛奔到另一端。當跑馬經過這一區域時,依次把24極引線絆斷,24架照相機的快門也就依次被拉動而拍下了24張照片。麥布里奇把這些照片按先後順序剪接起來。
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它們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這組照片,終於看出馬在奔跑時,所有蹄子都騰空。按理說,故事到此就應結束了,但這場打賭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卻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麥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出示那條錄有奔馬形象的照片帶。一次,有人無意識地快速牽動那條照片帶,結果眼前出現了一幕奇異的景象: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起來了!
電影是19世紀美國國家生活水平上升大眾產生新需求的娛樂產物。
電影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同時還原聲音),用電的方式將活動影像投射到銀幕上(以及同步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現代技術。
電影是一種視覺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
電影是一種綜合的現代藝術,亦正如藝術本身,有著復雜而繁多的科系。電影有很多類型,也有多種分類方法。
電影從有聲電影開始發展,目前已經到了電影的特技時代了。運用大量的電腦特技製作出來的電影,受廣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歡迎。
國外電影廣告在美國和英國的電影廣告中,有這樣八種標記:
(1)美國X——禁止未成年者觀看的影片,G——所有觀眾可看片,R——十七歲以下禁止觀看,PG——一般觀眾可看。
(2)英國U——內容正派片,A——一般觀眾可看片,X——18歲以下青少年禁看片,AA——少年兒童禁看的兇殺片。
④ 電影是誰發明的
電影是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
盧米埃兄弟,哥哥是奧古斯塔·盧米埃爾(Auguste Lumière,1862年10月19日—1954年4月10日),弟弟是路易斯·盧米埃爾(Louis Lumière,1864年10月5日—1948年6月6日),是法國的一對兄弟,是電影和電影放映機的發明人。兄弟倆改造了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所創造的「西洋鏡」,將其活動影像能夠藉由投影而放大,讓更多人能夠同時觀賞。
盧米埃爾兄弟在他們的父親老盧米埃爾所經營的照相館中,學會了照相技術們的父親掌管照相器材廠的同時,研製出了「活動電影機」。作為攝影師出身的盧米埃爾兄弟,對待電影從一開始就顯示出與愛迪生全然不同的思維觀念。
盧米埃爾兄弟採取的是更為現實主義的態度。他們首先擺脫了:照相館攝影師所具有的封閉的人為空間的束縛,邁向了廣闊、開放的自然空間。作品的內容,也是更為努力地去表現和復制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事情和生活,而不是專門去為攝影機安排和搬演實際不存在的事情和生活。
比如,由路易·盧米埃爾最初拍攝的短片:《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燒草的婦女們》、《出港的船》、《代表們登陸》、《警察遊行》等等,就直接地表現了那些下班工人、上下火車的旅客、勞動中的婦女、劃船出海的漁民、登岸的攝影師和街頭行進中的警察等等。
在這些作品中,盧米埃爾兄弟真實地捕捉和記錄了現實生活的即景,使人們看到了自己身邊的那些真切的生活和熟悉的人群。正如,喬治·薩杜爾所說:從路易·盧米埃爾的影片中人們了解到,電影可以是「一種重現生活的機器」,而不是像愛迪生的「電影視鏡」那樣,僅僅是一種製造動作的機器」。
(4)誰創造了電影的句法擴展閱讀
在電影萌芽時期,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攝影傾向:一種以盧米埃爾兄弟為代表,主要在現實中去捕捉生活現象,銀幕上展現的就是人們身邊的瑣事;一種以梅里埃為代表,主要記載舞台上已經加工的虛構的生活圖畫。沿著這兩種創作方式,發展成後來的紀錄片和故事片兩種片種。這兩種傾向反映到故事片攝影中來,又逐步形成兩種不同的流派:繪畫派和紀實派。
盧米埃爾兄弟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又經過自己的創造,於1894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比較完善的、靈活輕便的手提工「活動影戲機」。這是一種既能攝影又能放映和洗印的機器。電影機由一個暗箱組成,內有使35毫米片孔膠片間歇運動的牽引機構和遮光器的轉動機構。
它備有一個攝影鏡頭,以每秒12幅的頻率攝影。畫面靜止時,遮光器開啟,膠片曝光,遮光器關閉時,膠片向前運動,這樣便得到了負片。然後取下鏡頭,將負片裝到機器上,與另一條未曝光膠片貼在一起,在光源照射下運行,曝光後得到正片。電影機還配有放映鏡頭,裝上膠片後,使機器置於燈泡的照射下,光束穿過膠片和鏡頭,攝影機變為放映機。
正是在這「活動電影機」的呼呼轉動中,盧米埃爾兄弟和他們的攝影師們攝制了以《火車進站》、《工廠的大門》等為代表的最初一批紀錄片,由此成為紀錄片的開山鼻祖。
⑤ 電影是誰發明的
早在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電影放映機(15張)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1834年,美國人霍爾納的「活動視盤」試驗成功;1853年,奧地利的馮烏卻梯奧斯將軍在上述的發明基礎上,運用幻燈,放映了原始的動畫片. 攝影技術的改進,是電影得以誕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認為攝影技術的發展為電影的發明提供了必備條件.早在1826年,法國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時間8小時.而在初期的銀板照相出現以後,一張照片縮短至30分鍾左右,由於感光材料的不斷更新使用,攝影的時間也在不斷縮短.1840年拍攝一張照片僅需20分鍾,1851年,濕性珂珞酊底版製成後,攝影速度就縮短到了1秒,這時候 「運動照片」的拍攝已經在克勞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實驗拍攝中獲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國舊金山的攝影師愛德華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機拍攝飛騰的奔馬的分解動作組照,經過長達六年多的無數次拍攝實驗終於成功,接著他又在幻燈上放映成功.即在銀幕上看到了駿馬的奔跑,受此啟發,1882年,法國生理學家馬萊改進了連續攝影方法,試製成功了「攝影槍」,並在另一位發明家強森製造的 「轉動攝影器」的基礎上,又創造了「活動底片連續攝影機」,1888年9月,他把利用軟盤膠片拍下的活動照片獻給了法國科學院. 在1888-1895年期間,法、美、英、德、比利時、瑞典等國都有拍攝影像和放映的試驗.1888年,法國人雷諾試制了 「光學影戲機」,用此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動畫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在發明了電影留影機後,又經過5年的實驗後,發明了電影視鏡.他將攝制的膠片影像在紐約公映,轟動了美國.但他的電影視鏡每次僅能供一人觀賞,一次放幾十英尺的膠片,內容是跑馬、舞蹈表演等.他的電影視鏡是利用膠片的連續轉動,造成活動的幻覺,可以說最原始的電影發明應該是屬愛迪生的.他的電影視鏡傳到我國後被稱之為 「西洋鏡」.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 「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 「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活動電影機」有攝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種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畫格的速度拍攝和放映影片,圖像清晰穩定.1895年3月22日,他們在巴黎法國科技大會上首放影片《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獲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們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里,正式向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制的一批紀實短片,有《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工廠的大門》等12部影片.盧米埃爾兄弟是第一個利用銀幕進行投射式放映電影的人.史學家們認為,盧米埃爾兄弟所拍攝和放映已經脫離了實驗階段,因此,他們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電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為電影誕生之時,盧米埃爾兄弟自然當之無愧地成為 「電影之父」.
⑥ 誰創造的電影
人們對活動圖像的迷戀可追溯到幾千年前,最早的活動圖像大概是影子木偶。木偶在一塊屏幕後面活動,燈光從背後照著它們。19世紀時,人們開始進一步發展這個想法,夢想著操作人員不必拉繩子或拉活動桿也會移動的圖像。
1824年,英國醫生彼得·馬克·羅傑首先注意到一種使電影成為可能的有趣現象。這種為大家所知曉的「視覺暫留」現象意味著如果人們觀看一個姿態相似、連續快速的物體運動畫面時,會覺得這物體好像在動。
羅傑的發現導致了許多裝置的發明,設計這些發明的出發點是當畫面閃過觀看者眼睛的瞬間,使他們產生錯覺。但直到19世紀80年代,法國路易·呂米埃勒和奧古斯特·呂米埃勒兄弟倆才開始從事最初的電影製片系統方面的工作。
呂米埃勒兄弟倆研製了一架機器,它可以把一連串的畫面拍攝在連續的軟片帶上。同樣這一裝置還能將畫面放映在一塊屏幕上。
1895年12月28日,他們向公眾展示了他倆的發明。兄弟倆在巴黎大咖啡館的底層放映了第一部電影。片子很短,向觀眾顯現了一些日常生活的主題,如一群工人從工廠里走出來,一列火車進站之類的。但畫面是活動的,電影時代終於到來了!
早期電影畫面的質量很差,而且它們都是黑白的。但畫面是活動的這一事實仍足以吸引無數的觀眾。
到了1897年,也就是呂米埃勒兄弟倆的第一部影片放映之後兩年,多達358部短影片被製作出來。到1901年,已製作了1299部影片。現在,電影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物。
⑦ 拉薩姆認為鮑特創造了電影的句法。對嗎
見仁見智。
⑧ 電影是誰發明的.
1895年12月28日是世抄界電影的誕生日。襲這一天,在法國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的地下室里,盧米埃爾兄弟放映了幾部他們拍攝的短片,有《工廠的大門》,《拆牆》,《嬰兒喝湯》和《火車到站》。人們看到女工們穿著衣裙,軟邊帽上插著羽毛,三五成群,邊說邊笑地步入廠區的入口;火車站的月台上,男女老幼正在等候火車的到來,列車從遠處馳向月台……
盧米埃爾兄弟的電影機由一個暗箱組成,內有使35毫米片孔膠片間歇運動的牽引機構和遮光器的轉動機構。它備有一個攝影鏡頭,以每秒12幅的頻率攝影。畫面靜止時,遮光器開啟,膠片曝光,遮光器關閉時,膠片向前運動,這樣便得到了負片。然後取下鏡頭,將負片裝到機器上,與另一條未曝光膠片貼在一起,在光源照射下運行,曝光後得到正片。電影機還配有放映鏡頭,裝上膠片後,使機器置於燈泡的照射下,光束穿過膠片和鏡頭,攝影機變為放映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