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農業大發明

農業大發明

發布時間:2021-12-21 05:13:49

1.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我國在農業領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及其發明

雜交水稻,袁隆平

2. 當瓦特改良了蒸汽機時中國有什麼農業科技發明

瓦特改良了蒸汽機,就證明進入了工業時代。對農業的沖擊還是挺大的。

3. 在農業文明的中國,最能代表中華文明的四大發明是什麼

在農業文明的中國,最能代表中華文明的四大發明是:造紙、火葯、指南針、印刷術。

希望能幫到你!

4. 農業四大發明

中國農業四大發明:稻、養蠶繅絲、茶、茶油。

1、稻

水稻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中國是亞洲水稻的原產地之一。在所有考古發現的農作物中,以稻穀遺存為最多。

5. 在農業文明國中,最能代表中華文明的四大發明

水稻,粟,穀子,

6. 最早發明了農業的人是誰因而又被稱為什麼

最早發明來了農業的人是後稷,因源為被稱為農業始祖後稷。

農業始祖後稷是古老的中國民間傳說,距現在約四千多年前,炎帝後裔有邰氏的女兒姜嫄,因踩巨人足跡而生子,認為是不祥之物,三棄不死,便給孩子起名叫棄。棄從小就喜歡農藝,長大後遍嘗百草,掌握了農業知識,就在教稼台講學,指導人們種莊稼,傳播農耕文化,成為遠古時一位大農藝師。

(6)農業大發明擴展閱讀:

後世紀念

教稼台:關中四大名台之首,位於陝西武功古城東門外漆水之濱,是全國僅有的一處古農業名勝古跡,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中國農業發祥聖地。

武功鎮河灘會:即今武功縣武功鎮東河灘物資交流會,是人們為紀念後稷教民稼穡而舉行的古會,每年農歷十一月初七至十七日在教稼台前漆水河灘上舉行。

後稷教稼園:教稼園以農耕始祖——後稷設計為主線,以農耕文化為背景營建的具有現代休閑性的觀光公園。

7. 中國農業是如何起源的發明農業有何重大意義

1)從形成時間來看:起源早,獨立發展、自成體系
(2)從經濟構成的角度看,我國古代農業經專濟具有以種植業為主屬、以家庭飼養業為輔的特點。

(3)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斷改良的生產工具、生產技術,使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之一。

(4)從生產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為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這種「男耕女織」式的小農經濟是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又一特點。

(5)從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為主導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一個特點

(6)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逐漸提高。唐代以前,農產品商品化趨勢並不明顯。唐朝時期,茶葉成為生活的必需品。唐朝中期,政府開始徵收茶稅,這是農產品商品化的典型。元朝時期,棉花種植遍及南方,明代已推向江北。明清時期,棉花、蠶桑、茶葉、煙草、花卉、油料、葯材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擴大,形成了一些專業生產區域。農業商品化直接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8. 中國的雜交水稻能否成為中國的第六大發明

幾內亞雜交水稻實驗田,見證了以「雜交水稻之父」為代表的世界農業科學家對非洲人民的拳拳愛心。本報資料照片

本報訊被國際糧農組織列為重點援助對象的非洲,終於成功種上了中國雜交水稻。昨日,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外派專家張其茂回到長沙,他在第一時間,把中國雜交稻在幾內亞種植成功並實現產量翻番的好消息報告給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在國際糧農組織工作日程表上,雜交水稻技術被列為對貧困國家和地區實施援助的首選技術,飽受飢荒之苦的非洲及東南亞,成為首選受援助地區。幾內亞是中國雜交水稻馳援非洲的第一站。

「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雜交水稻發明人袁隆平院士矢志不渝的理想,飢荒嚴重的非洲地區,更是讓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深感責任重大。2003年開始,他先後委派專家彭既明、張其茂到幾內亞,進行雜交水稻試驗研究和開發,力圖尋找依靠雜交水稻技術解決非洲地區溫飽問題的突破口。

示範試種:總統一馬當先

兩年時間,中國專家通過進行雜交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和適應性研究,篩選出一批適合幾內亞推廣的雜交水稻新品種,並經新品種展示和規格化高產栽培新技術示範,引起幾內亞總統和當地農民濃厚興趣。

張其茂告訴記者,幾內亞共和國總統孔戴曾三次到試驗地考察,對中國雜交水稻高產長勢贊不絕口,並主動在他的農場示範試種。去年,總統農場共種植中國雜交水稻50公頃,今年,他提出要將餘下50公頃稻田全部改種雜交稻,並計劃在幾內亞全國推廣。

令總統先生青睞有加的中國雜交稻,在幾內亞究竟展現出了怎樣的「魅力」,以至於備受推崇?

難以置信:不施肥產量翻番

中國雜交稻進入幾內亞以前,當地稻穀產量約為每公頃1.6噸,雜交稻播種幾內亞,其高產性能首次讓該國農民看到了一個耕種的「神話」。

在幾內亞金迪亞、科巴等地水稻主產區,專家在水源較好、土地肥沃的地方選擇了6個示範點,示範種植面積7.4公頃,示範點多數按當地栽培方法進行,即不施肥料、不施農葯,中國雜交稻表現熟期較早,產量增加1倍以上。2004年旱季,專家組織在科巴農場大面積示範,示範種植面積130公頃,單產平均每公頃5.02噸,創幾內亞水稻大面積生產最高紀錄。採用適合當地雜交水稻高產栽培新技術,小面積最高實際產量高達每公頃10.797噸。

今年以來,在幾內亞,種植著中國「魔稻」的試驗田,成為當地農民和該國農業科研人員「觀光」、「游覽」的一大熱門「景點」。

9. 那幾種為我們祖先馴化的,在中國農業四大發明中.

司南是中國古代辨別方向用的一種儀器,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發明。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河北磁山一帶。用天然磁鐵礦石琢成一個杓形的東西,放在一個光滑的盤上,盤上刻著方位,利用磁鐵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別方向,是現在所用指南針的始祖。 現比喻行事的准則;正確的指導。傳統的觀點認為司南是中國漢代甚至戰國時代華夏勞動人民發明的一種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還不是指南針。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河北磁山(今河北省邯鄲市磁山一帶)一帶。司南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吸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面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實用的指南針。最早的指南針是用天然磁體做成的,這說明古代華夏勞動人民很早就發現了天然磁鐵及其吸鐵性。據古書記載,遠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正處在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更是興盛發達,因而促使了采礦業、冶煉業的發展。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從鐵礦石中認識了磁石。 最早的指南針是司南。

10. 直接推動農業發展的發明

結合所學可知,直接推動農業發展的農業生產工具有曲轅犁、大鐮 、耬車,故②③④正確.
水排是用於冶鐵的工具,與農業發展無關,故①錯誤.故D項正確.
故選D.

閱讀全文

與農業大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