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中國發明家故事

中國發明家故事

發布時間:2021-12-20 23:04:57

⑴ 中國發明家的故事

萬戶,世界最先作上火箭的人。話說哪天
,他名人在椅子上綁了49桶火葯,自製了一個大風箏,以為能上天。
隨著火葯的點燃,這位偉大的嘗試家就消失在了火葯堆里。

⑵ 中國科學家的發明小故事

大家可能還熟記著小學課本中的那篇關於魯班發明鋸的文章吧。傳說,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很大的任務——建築一座大宮殿。這需要很多木料,但是工程限期很緊。魯班的徒弟們每天都上山砍伐木材,但是當時還沒有鋸子,只有用斧子砍,效率實在是太低了,而且徒弟們每天累得精疲力竭,可是木料還是遠遠不夠,耽誤了工程的進度。那個年代,完成不了奴隸主的任務是要受重罰的,魯班心裡非常著急,就親自上山察看。上山的時候,他偶爾拉了一把長在山上的一種野草,一下子手就被劃破了。魯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為什麼這樣鋒利?他把草折下來細心觀察,發現草的兩邊都長有許多小細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既然小草的齒可以劃破我的手,那帶有很多小齒的鐵條應該可以鋸斷大樹吧。於是,在他的想法加上金屬工匠的幫助下,魯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鋸——一把帶有許多小齒的鐵條。他用這個簡陋的鋸去鋸樹,果然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不管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從這個故事都可以得到這樣的一個啟發:實踐出真知,鑽研出智慧。

每個人的成功都是有著內部和外部的影響的。魯班工藝的不斷進步離不開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幫忙。魯班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⑶ 發明家的故事

一、水蒸氣的啟示

在火車出現之前,人們在陸地上的運輸和旅行,主要是靠人和其他動物進行的。但是不論是人還是其他動物,都有同樣的缺點:速度緩慢,易受天氣變化影響,需要中途休息和補充食物。那麼,能不能製造一種機器來代替人和其他動物進行運輸和旅行呢?被譽為「火車之父」的英國蒸汽機車發明家史蒂芬孫把這個設想變成了現實。

勤奮造就偉大的發明家1781年6月9日,史蒂芬孫出生於英國一個貧苦的礦工家庭。他的父親是煤礦里一個看管蒸汽機的司爐工,母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全家8口人,主要靠父親微薄的收入來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史蒂芬孫上不起學,8歲那年,他就去給人家放牛了。

除了替人家放牛之外,史蒂芬孫還有一項工作就是給在煤礦工作的父親送飯。每次來到父親工作的鍋爐房,他都會被那些不停轉動著的機器迷住,他總是出神地看著鍋爐中熊熊燃燒的烈火,忘情地聽著機器隆隆轉動的聲音。

他很想弄明白:它們為什麼可以自動轉起來,而且力量會這么大?他想,自己長大以後,要是也能像父親那樣當一個司爐工,操縱巨大的蒸汽機幹活,那該多好!放牛的時候,他就常用泥巴來做自己想像中的蒸汽機,鍋爐、汽缸、飛輪等各種各樣的部件都有。

14歲那年,史蒂芬孫真的當上了一名見習司爐工,負責給蒸汽機添煤、加油和擦拭機器零件。看著機器在自己的操作下飛快地轉動,他高興極了。但是時間久了,他覺得只是看著機器轉動不過癮。他開始在心裡琢磨起來:這機器是怎麼轉動起來的?它的內部結構是什麼樣的。

有一天,別人都下班回家了,史蒂芬孫一個人偷偷地把蒸汽機拆開了,他把所有的零件都仔細觀察了一遍。但拆散容易裝配難,他忙乎了好半天,才勉強把蒸汽機重新安裝好。回家的路上,他老是提心吊膽,擔心蒸汽機第二天轉動不了。

誰知道第二天一發動,那台蒸汽機比平時轉得還要好。這次成功拆裝之後,他的膽子也大多了,以後就經常這樣拆了又裝,裝了又拆,把那台蒸汽機的各個零件都摸了個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史蒂芬孫多麼渴望自己也能造出一台機器。

他模仿著拆裝過的那台蒸汽機,試著畫了一張草圖送給煤礦的工程師看。工程師看後,高興地拍著他的肩膀說:「好啊,有志氣的孩子,希望你多讀書,多掌握科學知識,將來發明一台比蒸汽機更好的機器!」可是,史蒂芬孫從小沒有進過學校門,怎麼讀得懂高深的理論書籍呢?

17歲的小學生沒有文化知識,就很難搞出發明創造。於是,17歲的史蒂芬孫第一次走進了學校,他要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讀起。史蒂芬孫每天晚上都和七八歲的兒童坐在一起上課。他像羊群里的駱駝,雞群里的仙鶴那麼突出。

「嘻嘻,傻大個!」「嘿嘿,笨蛋!」教室外面常常會傳來這樣的譏笑聲。小學里的許多學生都譏笑這位「大學生」並沒有在念大學,卻是在念小學。

然而,史蒂芬孫不怕羞,不怕譏笑,他毫不介意,只顧埋頭苦讀。史蒂芬孫白天要到礦上上班,為了多掙些錢養家糊口,休息時間他還要替人家修理鍾表、擦皮鞋,每天累得筋疲力盡。可是到了晚上,史蒂芬孫總是第一個進教室,專心聽講,埋頭學習。放學以後,別人都睡了,他還在昏暗的燈光下復習功課、做作業。由於他勤奮好學,刻苦用功,很快就掌握了許多科學知識。

1803年,史蒂芬孫被提升為煤礦的機械修理工。1810年的一天,礦上的一台運煤車突然出了故障,許多機械師都找不出毛病在什麼地方。史蒂芬孫看了一會兒,就對總工程師說:「讓我試試吧。」那些機械師都不相信他,認為一個「毛頭小子」怎能把機器修好呢,但史蒂芬孫很快就把運煤車修好了。煤礦經理知道這件事後,馬上把史蒂芬孫提升為機械師。

史蒂芬孫在煤礦工作時,每天看到運煤工人總是用力地把煤從礦井裡一點點地背出來,工作非常辛苦,就萌發了一個偉大的念頭:他要製造一輛既可以運很多煤又跑得很快的蒸汽機車。於是他就埋頭設計起這樣的機車來。

1814年,史蒂芬孫造出了一台名叫「半統靴號」的火車頭。當他駕駛這個火車頭,在煤礦進行試車表演時,很多人都嘲笑這輛只能拖30噸貨物,每小時只能走六七公里,樣子像笨鴨子一樣丑,走起路來像地震一樣響的破車。

還有一些不懷好意的人竟然到處造謠,說:火車的聲音很響,這會使牛受驚,不敢吃草,從而牛奶就沒有了;雞鴨受驚,從而蛋就沒有了;而且火車的煙筒里會放出毒氣,將殺絕飛鳥;火星四濺,將釀成火災;倘若鍋爐爆炸,後果更是不堪設想,乘客將遭斷手摺骨之痛。

一些原來贊成火車試驗的官員,聽到這些謠言也開始極力反對,並且非常肯定地說用蒸汽機車做交通工具是根本不可能的。面對技術上的困難和這些謠言帶來的壓力,史蒂芬孫並沒有像另外一些也在發明火車的人那樣灰心喪氣,止步不前。他始終相信自己發明的火車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幫助,因此鼓足勇氣,總結經驗,決心繼續研究和改進火車。

1825年9月27日,天還沒有大亮,居住在英國斯多林克頓的許多男女老少就紛紛起床了。他們有的步行,有的騎馬,向同一個地方趕去。他們去干什麼呢?原來,史蒂芬孫要在那裡舉行一次試車表演。正當機車緩緩啟動時,一個青年騎馬疾馳而來,他大聲叫喊著要與史蒂芬孫的火車比試比試。於是,火車和馬開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比賽。

一開始,只見火車緩慢行駛,而馬則狂奔不已。一會兒後,火車的安全閥升起來了,鼓風機嘶鳴著,騰起團團煙霧,車速逐漸加快,很快火車與馬並駕齊驅了。再過一會兒,火車毫無倦意,一往直前,馬卻漸漸累了。越往後,馬就越顯得力不從心,被火車甩得越來越遠。

這條飛奔的鋼鐵長龍,可載重90噸,乘客400人,最高時速24公里。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列火車——「旅行號」。

⑷ 中國名人發明創造的故事,簡略一點的

1、魯班發明刨子的故事

魯班是個木匠,整天和木頭打交道。他的技術很高,特別善於用斧頭,能幾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樣子。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魯班卻辦不到,特別是碰到木紋粗和疤節多的木料時,就更難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魯班白天琢磨,夜裡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頭,磨得很快,砍起來比以前是好多了,可還是不理想。

於是,魯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頭,上面蓋了塊鐵片,只讓斧頭露出一條窄刃。這回,魯班不砍了。他用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來薄薄一層木片。推了十幾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過去用斧子砍可強多了。

可這東西拿在手裡推時既卡手又使不上勁。魯班又做了一個木座,把它裝在裡面。刨子,就這樣誕生了。

2、魯班發明墨斗的故事

魯班創造了木匠劃線用的墨斗,那是他看到母親裁衣服時,用一個粉袋劃,受到啟發的結果。

墨斗剛做好時,魯班每次彈線,都得請母親幫忙,捏住墨線的一頭。有時,母親正在做衣服或煮飯,也不得不放下,趕來幫忙。

有一天,魯班母親對他說:「你做個小勺子,不就可以代替我捏著墨線了嗎?」魯班一聽,對呀!他很快做成了一個。從此,一個人就可以彈墨線了。直到現在,木工師傅們還把這個小勾子叫「班母」。

3、蔡倫造紙的故事

改進造紙術時的蔡倫主管監督製造宮中用的各種器物。他挑選出樹皮、破麻布、舊漁網等,讓工匠們把它們切碎剪斷,放在一個大水池中浸泡。過了一段時間後,其中的雜物爛掉了,而纖維不易腐爛,就保留了下來。

他再讓工匠們把浸泡過的原料撈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攪拌,直到它們成為漿狀物,然後再用竹篾把這粘乎乎的東西挑起來,等乾燥後揭下來就變成了紙。蔡倫帶著工匠們反復試驗,試制出既輕薄柔韌,又取材容易、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的紙。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向漢和帝獻紙 ,蔡倫將造紙的方法寫成奏摺,連同紙張呈獻皇帝,得到皇帝的贊賞,便詔令天下朝廷內外使用並推廣,朝廷各官署、全國各地都視作奇跡。

九年後,蔡倫被封為「龍亭侯」,食邑300戶。由於在全國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紙方法是蔡倫發明的,人們便把這種紙都稱為「蔡侯紙」。

蔡倫的造紙術沿著絲綢之路經過中亞、西歐向整個世界傳播,為世界文明的傳承和發展起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4、戴梓發明連珠銃的故事

戴梓發明了一種名叫「連珠火銃」的武器,也叫二十八連珠火銃。銃背是彈匣,可貯存28發火葯鉛丸。銃機有兩個,相互銜接,扣動一機,彈葯自落於筒中,同時解脫另一機而擊發。它的形狀很像琵琶,能夠連續射擊28發子彈。

但是戴梓並沒有將「連珠銃」獻給軍營,而是「藏器於家」。原因據說是被一個夢給嚇怕了。有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戴梓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人斥責他說,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如果將此器獻上使其「流布人間」,你的子孫後代將沒有活人了。

5、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故事

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如今的木板水印畫仍用此法,統稱為「雕版印刷術」。

畢升初為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他在印刷實踐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艱難,認真總結前人的經驗,發明活字印刷術。其方法,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具體記載。

從十三世紀到十九世紀,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傳遍全世界。全世界人民稱畢升是印刷史上的偉大革命家。關於畢升的生平事跡,以及他發明活字版的經過,除了沈括在《夢溪筆談》一書中的記載外,還找不到第二個文獻資料。

沈括只說他是個布衣,籍貫及生平一點都沒有交代。所謂布衣,從字面理解就是沒有作過官的普通老百姓。關於畢升的職業,以前曾有人作過各種推猜,但最為可靠的說法,畢升應當是一個從事雕版印刷的工匠。

因為只有熟悉或精通雕版技術的人,才有可能成為活字版的發明者。由於畢升在長期的雕版工作中,發現了雕版時最大缺點就是每印一本書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較長時間,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

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要雕制一副活字,則可排印任何書籍,活字可以反復使用。雖然製做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後排印書籍則十分方便。正是在這種啟示下,畢升才發明了活字版。

⑸ 著名發明家的故事

美國著名發明家愛迪生的故事

愛迪生(Thomas AlvaEdison,1847~1931)美國著名發明家。1847年2月11日生於俄亥俄州米蘭鎮。8歲上學只讀了3個月。老師罵他「小笨蛋」,因為他經常愛問為什麼而讓老師下不了台,他輟學後隨母親學習。他對大自然非常好奇。他可以專心致志注視榆樹葉芽怎麼生長,秋風如何使楓葉變色。為了試驗孵小雞,他可以長時間趴在雞窩里;為了探索蜂巢的奧秘,他願意被蜇得鼻青臉腫;為了試驗摩擦生電,他在雄貓身上狠命搓揉直到雙手傷痕累累。9歲那年,他得到一本帕克著《自然與實驗哲學》,如獲至寶,逐頁研讀,逐項實驗。他在家中地窖里建起一座小實驗室。從12歲起,在底特律-休倫間鐵路列車上賣報,把自己的實驗室搬到火車上,利用一切機會學習和實驗。他還在列車上自己編印《先鋒周報》,從而認識到剛問世不久的電報的作用。1862年他奮不顧身地從火車輪下救出一幼童,幼童的父親為答謝他,教他掌握了電報技術。

1873年~1874年,他發明了同時發送二條和四條消息的發報機。1876年在紐約附近的門羅公園建立起他的「發明工廠」,一座大型實驗室。許多發明就是在這里完成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任美國海軍技術顧問委員會主席,完成多項軍事產品的發明研製。1931年10月18日在新澤西州西奧蘭治逝世。

他以罕見的熱情及驚人的精力,在一生中完成發明2000多項,其中申請專利登記的達1328項。人們頌揚他:「他雖不發明歷史,卻為歷史錦上添花」。這位傳奇式人物取得傑出成就的奧秘在於刻苦、勤奮、堅持不懈地學習。他自己曾多次表示:「停止就意味著生銹」,「必須時常收獲,而不能一生只收一次」,「我要做的事如此之多,而生命又如此短促,我不得不擠出時間。」美國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密立根贊譽他:「他差不多已70高齡了,還在閱讀科學領域出現的新書,而且不斷地提出問題。」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在電學方面。在他掌握電報技術後,就日夜苦心鑽研,完成了雙路及四路電報裝置及自動發報機。1877年改進貝爾電話裝置,使電話從傳送2~3英里擴大到107英里,同年發明留聲機。在這期間,他付出巨大精力,研製白熾電燈。除電弧燈外,過去的「電燈」往往亮一下就燒毀了,為尋找合適的燈絲,曾對1600多種耐熱材料及6000多種植物纖維進行實驗,終於在1879年10月21日用碳絲做成可點燃40小時的白熾電燈。其後又不斷反復改進、完善,又完成了螺紋燈座、保險絲、開關、電表等一系列發明,在此基礎上完成了照明電路系統的研製。在實踐中提出電燈的並聯連接,直流輸電的三線系統,建成了當時功率最大的發電機。1888年起研製電影,1893年建立第一座電影攝影棚。是他最先提出將電影手段用於教育,並用兩個班進行試驗。他的其它重大發明還有鐵鎳蓄電池等。

他雖然精於實驗研究,對理論卻缺乏足夠的重視。盡管他於1885年發現熱電子發射的「愛迪生效應」,但未能作出相應解釋。

1931年10月21日在為他舉行葬禮時,人們採用了一種獨特而又恰當的方式——停電1分鍾,以悼念這位偉大的發明家。這「1分鍾」使人們想起他的發明給電氣時代和社會生活帶來的光明,以及他的可貴的學習創造精神。

⑹ 發明家的故事(中國)

魯班其人


魯班,姓公輸,名般,魯國人,由於「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因此人們常稱他為魯班。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後。是我國奴隸制社會經濟高度發展的時期,也是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歷史時期。當時,城邑建築和水利工種都有了相當的規模,鐵器已經逐步推廣到各個社會生產領域,大大推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社會生產的發展為奴隸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奴隸主貴族的統治日趨沒落,奴隸起義和暴動此起彼伏。奴隸主控制的官府手工業被沖破了,很多手工業奴隸獲得了解放,於是獨立的個體手工業者出現了。據說魯班就是這個時期得到解放的奴隸工匠,並且因此有了遊走各地、到處做工的自由。


鋸的發明

傳說,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很大的任務——建築一座大宮殿。這需要很多木料,但是工程限期很緊。魯班的徒弟們每天都上山砍伐木材,但是當時還沒有鋸子,只有用斧子砍,效率實在是太低了,而且徒弟們每天累得精疲力竭,可是木料還是遠遠不夠,耽誤了工程的進度。那個年代,完成不了奴隸主的任務是要受重罰的,魯班心裡非常著急,就親自上山察看。上山的時候,他偶爾拉了一把長在山上的一種野草,一下子手就被劃破了。魯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為什麼這樣鋒利?他把草折下來細心觀察,發現草的兩邊都長有許多小細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既然小草的齒可以劃破我的手,那帶有很多小齒的鐵條應該可以鋸斷大樹吧。於是,在他的想法加上金屬工匠的幫助下,魯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鋸——一把帶有許多小齒的鐵條。他用這個簡陋的鋸去鋸樹,果然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不管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從這個故事都可以得到這樣的一個啟發:實踐出真知,鑽研出智慧。每個人的成功都是有著內部和外部的影響的。魯班工藝的不斷進步離不開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幫忙。魯班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班母」與「班妻」


彈墨線用的小鉤又被稱為「班母」,刨木料時頂住木頭的卡口又叫做「班妻」,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魯班的母親和妻子也都從事生產勞動,並對魯班有很大的幫助。據說「班母」的由來是這樣的:魯班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線的時候,原來是由他母親拉住墨線頭的。後來經過多次實驗,母子倆在墨線頭上拴了一個小鉤,放線的時候,用小鉤鉤住木料的一端,就可以代替用手拉線,一個人操作就行了。從此,彈墨線不用再請母親幫忙了。後世木工便把這個小鉤取名為「班母」,以紀念這個創造。「班妻」的由來傳說是因為魯班刨木料起初是由他的妻子扶著木料,後來才改用卡口的緣故。


講述一個小插曲,根據《玉屑》上的記述:魯班成年累月在外給人蓋房,雨淋日曬,十分辛苦。他的妻子雲氏就動腦筋做了一把傘,讓魯班出門做工的時候帶上,可以遮日避雨。直到今天,傘仍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可見,魯班家庭還是對魯班有很大的影響的。

⑺ 中國科學家發明家的故事的內容介紹

內容提要
本書選了我國古今成就卓著、影響深遠的30名科學家、發明家,以
各自獨立成篇的故事形式,講述了他們順應社會的發展和需要,懷著堅
定信念,終成偉業的光輝歷程。表現了他們熱愛祖國、造福人類的強烈
使命感,勤奮治學、注重實踐、精心試驗的科學精神,不畏艱險曲折、大
膽探索創新、不為世俗和物質利益干擾、甚至不惜自我犧牲的崇高品
德。同時還介紹了不少科學知識。廣大讀者將從中獲得許多有益的啟
示。

⑻ 有那些發明家的故事

瓦特
一個夏日的早晨,天氣 晴朗,畫眉在樹上唱著悅耳的歌。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校園里,有一個人正在散步。他邁著緩緩的步伐,在綠茵茵的草坪上踱來踱去。他時而望著廣闊的天空,時而瞧瞧乎坦的操場,時而皺起雙眉……突然,他臉上流露出笑容,心情豁然開朗,他想出來了,想出了解決蒸汽機的有效辦法。他高興地跑起來,腳步騰空。霎時間,他的身影便出現在陪伴他多年的操作台上。他就是蒸汽機的發明家瓦特。曾有人說:"瓦特發明蒸汽機,是因為他有超人的天才和智慧。"其實不然。為了說明這個問題,還是講講關於瓦特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發明創造的故事吧。
水蒸汽的啟示

隨著智育的發展,瓦特對客觀存在的一些事物都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好奇和鑽研之心。這為他以後發明蒸汽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瓦特的故鄉--格林諾克的小鎮於上,家家戶戶都是生火燒水做飯。對這種司空見慣的事,有誰留過心呢?瓦特就留了心。有淮?他在廚房裡看祖母做飯。灶上坐著一壺開水。開水在沸騰。壺蓋啪啪啪地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瓦特觀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這是什麼緣故,就問祖母說?什麼玩藝使壺蓋跳動呢"

祖母回答說:"水開了,就這樣。"

瓦特沒有滿足,又追問:"為什麼水開了壺蓋就跳動?是什麼東西推動它嗎?"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沒有功夫答對他,便不耐煩地說:"不知道。小孩子刨根問底地問這些有什麼意思呢。"

瓦特在他祖母那裡不但沒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評,心裡很不舒服,可他並不灰心。

連續幾天,每當做飯時,他就蹲在火爐旁邊細心地觀察著。起初,壺蓋很安穩,隔了一會兒,水要開了,發出嘩嘩的響聲。摹地,壺里的水蒸汽冒出來,推動壺蓋跳動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壺蓋也不停地跳動著,好象里邊藏著個魔術師,在變戲法似的。瓦特高興了,幾乎叫出聲來,他把壺蓋揭開蓋上,蓋上又揭開,反復驗證。他還把杯子、調羹遮在水蒸汽噴出的地方。瓦特終於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這水蒸汽的力量還真不小呢。

就在瓦特興高采烈,歡喜若狂的時候,祖母又開腔了:"你這孩子,不知好歹,水壺有什麼好玩的,快給我走開!"她漫不經心地說。

他的祖母過於急躁和主觀了,這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的話,險些挫傷了瓦特的自尊心和探求科學知識的積極性。年邁的老人啊,根本不理解瓦特的心,不知?水蒸汽"對瓦特有多麼大的啟示!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的物理現象,不正是瓦特發明蒸汽機的認識源泉嗎?
一七六九年,瓦特把蒸汽機改成為發動力較大的單動式發動機。後來又經過多次研究,於一七八二年,完成了新的蒸汽機的試制工作。機器上有了聯動裝置,把單式改為旋轉運動,完善的蒸汽機發明成功了。

由於蒸汽機的發明,加之英國當時煤鐵工業發達,所以英國就成為世界上最早利用蒸汽推動鐵制"海輪"的國家。十九世紀,開始海上運輸改革,一些國家進入了所謂的"汽船時代"。從此,船隻就行駛在茫茫無際的海洋上了。隨之而來,煤礦、工廠、火車也全應用了蒸汽機。體力勞動解放了,經濟發展了。這不能不說是蒸汽機發明的成果。當然也是蒸汽機的發明家瓦特的功勞。因此,瓦特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瓦特的一生充滿著艱苦和斗爭,他走過的道路是多麼坎坷不平啊。他在艱苦和坎坷中為人類造了福,為人類前進,開辟了新的里程。瓦特十分重視學習和實踐。學習,豐富了他的智慧;實踐,結出了豐碩的成果。諾貝爾是聞名世界的大科學家、發明家,也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他發明的炸葯、雷管開創了人類征服自然的新紀元,以他身後龐大的基金所設的諾貝爾獎金,更使他飲譽世界。
艾爾弗雷德.伯哈德.諾貝爾於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一個貧困潦倒的工程師兼商人家裡。他的父親英莫紐?諾貝爾(人稱老諾貝樂)是一位富有才華的發明家和商人,曾創建瑞典第一家橡膠公司。
----------------------------------------------------------------------

就在諾貝爾出生的前一年,一場大火把家業燒了個精光,老諾貝爾的生意由此開始衰落,並在諾貝爾1歲時破產。被生活所迫,老諾貝爾後來不得不隻身離家到俄國從商謀生。

諾貝爾自幼勤奮好學,好奇心很強。到俄國後,為了學好俄文,他常常挑選一些俄文名著譯成瑞典文,再翻譯成俄文。後來他又用這種方法學會了英文、法文和德文。有一次,他父親的一位叫西蒙的教授請諾貝爾父子觀看硝化甘油爆炸力的試驗。錘子落在鐵砧上,受錘地的硝化甘油立即發生爆炸。小諾貝爾被這奇妙的現象迷住了。當他得 知這種爆炸力極強的東西可以用來開礦鑿山,但危險性極大無法使用時,就萌發了發明炸葯的念頭。

到16歲時,迫於生計,他不得不中斷學習,孤身遠渡重洋到了美國,在一家工廠當學徒。此後,他還曾到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等國的幾家工廠當過學徒。學徒期間,他每天在勞動10多個小時之後,仍堅持學習,困了就把腦袋伸到水龍頭下沖一沖。就這樣,他憑自學學到了不少的技術和科學知識,不但在科學、文學和哲學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而且在機械方面做出了好幾項革新,表現出了很強的獨創能力。

1854年,諾貝爾回到彼得堡,和父親一起,一邊從商,一邊從事炸葯的研製工作。一次,由於公司遇到了財政困難,父親派他去倫敦、巴黎,向當地銀行磋商貸款。結果是空手而歸,家業再遭破產。不得已,全家於1859年返回瑞典。

當時為了適應開礦山、發展工業和加強軍事力量的需要,許多化學家都在致力於炸葯的研製。炸葯的應用前景很廣闊,市場很大。諾貝爾父子看準了形勢,為了實現自己的發明願望,也為了重振家業,他們從事起如何利用硝化甘油巨大爆炸力潛能的研究。但手頭上缺乏資金,無法進行規模大的試驗。諾貝爾再次奉父命前往巴黎尋求貸款。這一次,他很順利,帶回了10萬法郎。用這筆錢,他們辦起了自己的工廠。

經過反復試驗,諾貝爾認識到,要使硝化甘油發生爆炸,只須把它加熱到170攝氏度至180攝氏度。為此,必須尋找出一種安全的引爆裝置。

1862年初夏,諾貝爾進行了一次探索性試驗。這次試驗獲得了成功。但是,引爆所用的火葯多而硝化甘油少,威力小成本高,沒有實用價值。 為了找到一種量少但能引爆硝化甘油的可靠物質,諾貝爾又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帶有極大危險性的實驗,但均告挫折。經過多次的失敗,諾貝爾發現了失敗的原因,並最終成功地發明了用少量的一般火葯,引爆硝化甘油的引爆物。這項"諾貝爾引爆法"的發明,使諾貝爾於1864年生平第一次獲得了由瑞典政府簽發的專利證。

這種炸葯的威力極大,在爆破工程中可以節省大量人力財力。因此,它剛一問世,就得到普遍運用。

諾貝爾的公司由此重新振興起來。 正當諾貝爾四處推廣由他發明的炸葯的時候,卻發生了一系列的意外爆炸事故,使人們對諾貝爾的新發明產生了懷疑和恐懼。瑞典政府下令禁止運輸炸葯,不準諾貝爾在陸地上試驗,法國、英國、葡萄牙等國也下令禁止製造、貯存和使用新炸葯,這使他的炸葯和公司陷入困境之中。 面對四面楚歌的形勢,諾貝爾決心走出困境。經過認真的多方思考和大量的秘密試驗,諾貝爾首先解決了硝化甘油的就地製造問題,以避免長途運輸中發生的爆炸危險。接著又集中精力研究硝化甘油的安全運輸方法。經過反復試驗,他終於找出穩定硝化甘油化學性質的方法,並且又利用硅藻土吸收硝化甘油的方法,制 成了兩種安全的硅藻土猛炸葯。為了解除人們的顧慮,挽回已經造成的不良影響,他親自到各地表演,用事實證明猛炸葯的爆破威力和安全性能。終於這種新型炸葯又一次被利用到了開礦和築路上。後來,就是這類炸葯炸穿了阿爾卑斯山,提前好幾年打通了長達14.5公里的隧道,節約開鑿費用500多萬元。諾貝爾也由此名揚天下,瑞典政府收回了當初的禁令,由驅逐變為歡迎,英國、法國、德國為他簽發了發明專利證。諾貝爾的公司終於又柳暗花明。

------------------------------------------------------------------------------
愛迪生小時並不聰明,但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喜歡追根問底.有一次,父親見他一動不動地趴在草堆里,非常奇怪地問:」你這是干什麼?」小愛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雞呀!」原來,他看到母雞會孵小雞,想自己也試試.父親又好氣又好笑,告訴他,人是孵不出小雞的.回家的路上,他還一個勁地盯著父親問:」為什麼母雞能孵小雞,我就不能呢?」從此,大家都說愛迪生是個」獃子」.有一次,為了想知道火的奧秘,他竟在鄰居谷倉里燃起一堆火,引起了一場火災.事後,他挨了父親一頓毒打.

愛迪生7歲時上學,當時學校課程設置十分呆板,還搞體罰.幼小的愛迪生對此十分不滿意.老師講得枯燥無味,引不起他的興趣.他功課學得不好,可腦子里卻裝著很多稀奇古怪的問題.同學們都說他笨,老師也說他是個低能兒.在學校學習不到3個月,他就被迫退學.這是他一生所受到的唯一的正規教育.

愛迪生的母親親自教孩子讀書寫字,不厭其煩地解答他所提出的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一次,母親給他買了本《自然讀本》,他立即被書上介紹的小實驗迷住了.他在家裡搞起了小實驗室,把零花錢都用在購買實驗用品上,一有空就做實驗.

愛迪生11歲時,到火車上當了報童.在得到列車長允許以後,他在行李車的一個角落裡,布置了一個簡單的小實驗室.一次,火車的震動把一瓶黃磷震翻在地,著起了火.火舌向行李堆舔去.愛迪生急忙脫下衣服撲打,拚命地喊:」救火啊!」大家聞聲趕來,把火及時撲滅了.列車長勃然大怒,狠狠地打了愛迪生一記耳光,並把他的實驗用品統統扔出車外,愛迪生的右耳被打聾了.

後來,愛迪生當了一名夜班報務員.一天清晨三四點鍾,他下班扛起白天從舊書店買來的幾十本書回住處.巡邏的警察遠遠看見他,疑心是小偷,就大聲喊他站住.可惜他耳朵聾,聽不見,仍然急急忙忙地趕路,警察以為他要逃跑,忙舉槍射擊.當呼嘯的子彈擦著耳邊飛過,愛迪生才站住了.警察追上來,一問才知道是個聾子,扛的全是舊書,不覺抽了一口涼氣,說:」算你有運氣,要是我的槍法准,那你白送了一條命!」

由於愛迪生對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1922年,他被評選為美國當代12大偉人中的第一名.

⑼ 中國古代發明家的故事除了魯班和張衡

1 石申 天文學 戰國時期 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 石申--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漢後,人們尊稱「天文」一書為「石氏星經」。書中標有 121 顆恆星的位置,書中還記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及交食等情況。石申編制了最早的星表。並稱之「少陽」已認識到能自身發光。

2 劉焯 天文學 隋代 《皇極歷》劉焯--隋代天文學家。創制了《皇極歷》,他首先考慮到了日、月視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視運動的速度。同時他把差歲改為 75 年差一度。

3 一行 天文學 唐代 《大衍歷》一行--唐代天文學家。他編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大衍歷》,它包括十篇歷議,是古代非常先進的歷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紀,中國人以太陽和月亮運動為依據,創立了一種陰陽歷法。

4 楊忠輔 文學家 南宋時期 《統天歷》楊忠輔--中國南宋時期天文學家。他創制了《統天歷》,他確定回歸年長度為 365.2425 日。並發現回歸年長度有消長現象。

5 洛下閎 天文學 漢代 赤道式儀器洛下閎--中國漢代天文學家。改創了赤道式儀器,定下了赤道式渾儀的基本結構。

6 蘇頌 天文學 宋代 天象儀蘇頌--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有 8 人高,每層有門,一到時間門開,木人出來報時。(後面有漏壺和機械繫統)。

7 莘七娘 10 世紀 孔明燈,走馬燈莘七娘——在10世紀時發明了松脂燈(孔明燈)作為打仗時的信號燈,這是中國人最早利用熱氣球。同時發明了走馬燈,這是航空燃氣渦輪的始祖。

8 裴秀 224~271 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 裴秀——在中國最早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並繪制了《禹貢地域圖》。

9 馬鈞 機械設計 三國時代 龍骨水車(又叫翻車)馬鈞——魏國人,傑出機械設計和創造家。三國時代創制了龍骨水車(又叫翻車),他能連續提水,灌溉用的水機具——桔槔。結構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稱

10 李春 橋梁設計 605~617 趙州橋 李春—— 605~617 年,首創了在主拱圖上設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橋。有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的。

11 丁緩 發明家 漢代 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 丁緩——漢代,在 180 年生於長安。發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有長安巧工之稱。

12 沈括 科學家 宋朝 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沈括—— 1031~1095 年,宋朝科學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13 蔡倫 62~121 紙 蔡倫—— 62~121 年,蔡倫採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成功。 105 年將此發明報皇帝。於 114 年被皇帝封為龍亭侯。當時人稱紙為蔡侯紙。 12 世紀,造紙術間接傳到歐洲。 13 世紀,蒙古人用蔡侯紙在波斯發行第一批紙幣。 14 世紀,朝鮮、越南、日本也開始使用紙幣。紙牌然後經由阿拉伯國家再傳到歐洲。

14 畢升 1041~1048 活字印刷術 畢升—— 1041~1048 年,中國北宋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15 杜詩 91~不祥 水力鼓風機 杜詩—— 91 年,河南人。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16 浦元 三國時期 淬火技術 浦元—— 300 年,三國時期。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而有彈性。

17孫子 三國時期 孫子算經 孫子—— 300 年,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題為「物不知數」,寫了「孫子算經」一書系統論述了籌算記數制。

18 秦九韶 數學 1202~1247 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秦九韶—— 1202~1247 年,中國數學家。寫有《數書九章》,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19李治 數學 測園海鏡李治——中國數學家,著有「測園海鏡」是中國第一本系統改述「天元術」的巨書。

20 沈括 宋朝沈括發現用細線系在磁針的中央(指南針),並將其懸掛起來。經過觀察、發現,寫進了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以後人們把用磁鐵製作的針成為指南針,還有指南桌。 13世紀到東方玩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見到了指南針,並把它傳到了歐洲。

21 墨子 公元前 400 年 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墨子——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書論述了杠桿平衡,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22 張衡(78-139),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系。
張衡[1]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准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

23 祖沖之(ZǔChōngzhī ,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國傑出的數學家,科學家。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三方面。在數學方面,他寫了《綴術》一書,被收入著名的《算經十書》中,作為唐代國子監算學課本,可惜後來失傳了。《隋書·律歷志》留下一小段關於圓周率(π)的記載,祖沖之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朒數)和3.1415927(盈數)之間,相當於精確到小數第7位,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這一紀錄直到15世紀才由阿拉伯數學家卡西打破。祖沖之還給出π的兩個分數形式:22/7(約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確到小數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紀才由荷蘭數學家奧托重新發現。祖沖之還和兒子祖暅一起圓滿地利用「牟合方蓋」解決了球體積的計算問題,得到正確的球體積公式。在天文歷法方面,祖沖之創制了《大明歷》,最早將歲差引進歷法;採用了391年加144個閏月的新閏周;首次精密測出交點月日數(27.21223),回歸年日數(365.2428)等數據,還發明了用圭表測量冬至前後若干天的正午太陽影長以定冬至時刻的方法。在機械學方面,他設計製造過水碓磨、銅制機件傳動的指南車、千里船、定時器等等。此外,他在音律、文學、考據方面也有造詣,他精通音律,擅長下棋,還寫有小說《述異記》。是歷史上少有的博學多才的人物。
為紀念這位偉大的古代科學家,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祖沖之環形山」,將小行星1888命名為「祖沖之小行星」。

⑽ 請問中國現代的發明家的故事誰知道

中國現代科學家

詹天佑——中國鐵路工程的先驅(公元1861~1919),建成京張鐵路,這條鐵路的難點,當屬從南口至岔道城一段。它耗費了詹天佑的大部分心血。鐵路在這里沿著一條叫關溝的大山溝,在不到17 公里路段內爬升500 多米,整個線路坡度在30‰左右。其間要鑿穿4 個山洞,要建許多橋涵,要削去許多的大山坡,工程極為艱巨,要解決的技術難題比比皆是。在中國當時還無工科大學培養自己人才的情況下,創造了在實踐中培養人才的一整套方法。中國早期的鐵路工程技術人員和組織管理者,相當多的人都出自於他的培養。

李四光——地質力學的創始人(公元1889~1971)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時期,李四光利用赴國外講學的間隙完成了《中國地質學》的專著,他正式提出了以「地質力學」命名的地質學的新的理論名稱。李四光同志獨樹一幟的地質力學理論的創建,不僅指導我國開發出一個又一個的儲油豐富的油田,為取得煤、銅、鐵、金剛石等經濟建設資源創造了條件,還為向更廣闊的內陸、大陸架和海洋索取資源指明了光輝的前景。

閱讀全文

與中國發明家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