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水族的文化是怎麼樣的
水書是水族人民千百年來的精神信仰、倫理道德、哲學思想以及生產生活經驗等諸多方面的累積。
是古代水族先民用類似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種古老文字元號,記載水族古代天文、地理、民俗、宗教、倫理、哲學、美學、法學、人類學等的古老文化典籍,它所涵蓋的內容充分地展示了水族人民的智慧,深深地影響著現代水家人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
在茂蘭保護區,水族文化和水書傳承依然保存得相當完好,逢年過節或重大擇日活動,當地的水族人都要請水書先生設祭,祈求獲得保佑。
在打開水書之前,人們會用五穀、雞、鴨、魚、肉祭水書祖先,然後才開始翻閱,以消災避禍,祈求平安。
㈡ 水族的歷史文化
水族,有本民族的語言和傳統文字,水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侗台)語支,水族古文字體系保留著圖畫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兼容的特色。
文化信仰
水族的信仰文化屬於原始宗教信仰范疇。水族認為萬物有靈而崇奉多神。自然崇拜,祖靈崇拜,神靈崇拜構成了水族信仰的核心。
在水族社會中,不論是原始宗教信仰的崇拜對象,或是崇拜形式、信仰儀式,還是原始道德的內容及其形式與傳承方式,都比較清晰地反映出信仰文化與民間知識二者相互雜糅、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特點。
飲食文化
水族以大米為主食,喜食酸辣調味,有「無菜不酸,無辣不食」的習俗。待客以酒為重,主人敬酒時帶頭喊一聲「秀」(即乾杯的意思),眾人也齊聲喊「秀」,將酒飲盡。
服飾文化
水族在服飾上禁忌紅色和黃色,特別禁忌大紅、大黃的熱調色彩,而喜歡藍、白、青、三種冷調色彩。水族不喜歡色彩鮮艷的服裝,而是喜歡色彩淺淡素雅,這表達了水族獨特的服飾審美觀,那就是樸素、大方、實用。
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縫制,無領大襟半長衫或長衫,長衫過膝,一般不綉花邊。而節日和婚嫁盛裝與平時截然不同,通常肩部、袖口、褲子膝彎處皆鑲有刺綉花帶,包頭巾上也有色彩繽紛的圖案。頭戴銀冠,頸戴銀項圈,腕戴銀手鐲,胸佩銀雅領,耳垂銀耳環,腳穿綉花鞋,素雅文靜。
水族男子穿大襟無領藍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著長衫,頭纏裡布包頭,腳裹綁腿。
語言文化
水族有本民族的語言和傳統文字。
水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侗台)語支,共有聲母71個,韻母55個,聲調8個。水語與壯侗語族中的侗語、毛南語、布依語、仫佬語、壯語、傣語和黎語等有親屬關系,尤其與侗語、毛南語、仫佬語更為接近,並有許多同源詞。
水語跟同語族的壯語、傣語相比,內部差別較少,各地水族群眾一般都可以用水語互相通話。水語可劃分為3個土語區,沒有方言差別。第一個是三洞土語區,以三洞鄉板南村水語為代表。第二個是陽安土語區,以陽安甲乃村為代表。第三個是潘洞土語區,以陽和鄉潘硐村的水語為代表。
(2)水族人民創造了古老的文字擴展閱讀:
水族種植水稻有悠久歷史,形成眾多十分濃厚的稻作相關習俗。水族歷法以稻作物候為依據,水族的卯節與端節,就是因稻作種植與收割而形成的盛大年節。
過去,人們認為在稻作生產關鍵階段,博得稻神歡心才能獲取稻作豐收,因此從浸種、撒秧、栽秧到吃新收割每個關鍵階段,往往要依據水書擇吉行事。開秧門之前,將兩把稻秧帶到家中以魚肉酒飯供祭。
然後,由這位媳婦帶著秧苗先下田栽幾行之後,盛裝待命的其他婦女才紛紛下田勞作。開秧門儀式,既是對稻神的尊重,又是運用相似律的巫術原理,讓少婦旺盛的生殖力轉嫁到禾稻上,祈求獲得更大的豐產。
水族崇拜魚,魚是大多數水族地區的圖騰崇拜物。水塘養魚、稻田養魚是水族地區的重要技能與特色,人們運用田魚產卵和用稻草團分卵繁殖的技能,掌握洪水及野獸對漁業危害的方法,使魚稻獲得雙豐收。所以,飯稻羹魚成為水族的傳統習俗。
㈢ 水族有一種古老的文字叫做《水書》,為什麼叫《水書》是什麼意思用水書書寫:吉祥如意,怎麼寫
因為是水族人使用的文字,所以叫水書。可參考下面資料:
㈣ 水族是怎樣傳承水族古老神秘的文字的
水書是水族古文字及其著編典籍的漢譯通稱。
水書典籍是水族民間知識、信仰文化雜糅的巨著,被譽為水族的「易經」、「網路全書」。水書內容博大精深,除了直接反映水族天文歷法、原始信仰之外,還兼容了水族哲學思想、文學藝術、語言文字、布陣攻守、倫理道德、生產生活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成為研究水族歷史文化的珍貴典籍,也是宗教學、歷史學、民族學、民俗學、語言文字學等學科研究的珍貴資料。其中,信仰文化所記載的水族眾多的鬼神,既反映了水族萬物有靈的泛神觀念,又反映了水族先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認識社會、改造社會的經驗積累,是失敗多於成功的痛苦記憶。
由於水書是水族民間傳統文化的精華,是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民族親和力和民族情感的重要載體,成為全民族信仰的精神支柱,成為維系水族各支系的重要精神紐帶。
2002年,水書被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列入首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作為重點民族古籍進行收藏。2006年,水書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㈤ 中國水族名族名稱的來歷
下面的內容就是水族相關的介紹
族名「水」是該民族自稱的音譯。「水」在水語中有「篦子」、「梳通順理」的意思。歷史上曾稱「僚」、「夷」、「水苗」、「水家」等。
人口及分布
截止1990年止人口為34.499萬人主要分布在
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部分居住在都勻、荔波及 廣西環江、南丹河池等縣境。還有一部份散居在廣西。
歷史由來
水族與古代「駱越」族有歷史淵源,是其中一隻發展起來的。早在秦漢以前,嶺南地區以及東南沿海一帶就居住著許多部落,公元前214年,秦朝統一了嶺南,水族先民逐漸向北往黔桂邊境遷移;隋唐時統稱「溪峒蠻」;宋代在該處設置「撫水州」,被通稱「撫水蠻」;州這一地名暗示以「水」為自稱的人群已經形成。13世紀中期,有大規模的漢族人移到此處;13-17世紀,又有大量的漢族士兵被調到此處戍守,設屯安家,他們的後代也逐漸融合於水族。
語言文字
水族講水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兼通布依、苗、漢語和漢文。有文字,稱為「水書」。是一種已經有2000年歷史的古老文字,但通用的單字只有三百多個,僅限於宗教活動中使用。這些文字全靠謄寫抄錄,沒有刻版印刷,但各地的水書基本一致。大部份水族人不認識。他們日常生活中通用漢文。
宗教文化
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多神。認為古樹、巨石、井泉都有神靈。生死、疾病、災荒等都請巫師占卦念經,殺牲祭鬼,尤其以魚祭祀為其特點。19世紀末、210世紀初,曾傳入天主教,但信徒不多。有豐富的口頭文學、舞蹈、刺綉和雕刻。
習俗及社會
行一夫一妻制,青年男女戀愛結婚比較自由,有「不落夫家」的習俗。過去盛行「回頭親」,即姑媽的女兒嫁給舅舅的兒子。與漢族相反。漢族認為「回頭親」是血脈到流,對後代不利。喪葬繁雜,人死要給死者設祭堂開吊,設歌堂,唱歌跳舞,唱花燈戲,宰殺牲畜,擇日下葬,現在有簡化。男子穿大襟長衫,青布。女服裝多為青、藍兩色。婦女穿藍色大襟無領長衣,青布長褲,衣褲四周都鑲花邊,系青色綠花圍腰,節日穿裙子。居住在「干欄」式房子。「干欄」在水語中為是「樓房」的意思。用木頭建造,整棟房子不用一顆鐵釘,但十分牢固。主要節日有「端節」,與漢族春節相似,是慶祝豐收、祭祀祖先的盛大節日。每年從水歷的十二月的第一個亥日開始過節,按地域分期分批地過節,無統一日期,一直過到第二年的二月,哪裡先、哪裡後都成為慣例,是水族最為隆重的節日。
水族主要從事農業,盛產水稻、小麥、棉花,水果品種很多。盛產的辣椒遠銷東南亞各地。傳統佳釀「九阡酒」醇香可口。林業資源豐富,盛產優質杉木。新中國成立後建立了三都水族自治縣。
㈥ 水書里都記載了什麼內容為何是水族的天書呢
水書里主要記載級水族人的智慧結晶,比如他們總結出來的天文地理、哲學法學美學等各種內容,可以說是一本網路全書。之所以稱為水族的天書,其實是我們這些外族人叫出來的,因為不是水族人很難看懂,所以是天書。
至於為什麼說是水族的天書,這是因為一看到的時候,我們都看不懂,因為用的是水族的獨特的文字記載的,所以不懂水族文化的人就像在看天書,因此叫水族天書。水書上使用的文字元號體系非常獨特,像我們的甲骨文和金文的,又有自己獨特的象形文字元號。
而且這本書也不是所有水族人都能看懂的,要依靠有師承關系的水書先生,也就是水族的祭師,他們不僅可以看懂讀懂,還可以使用。因為水書上面的字,並不是直接表達意思的,所以普通的水族人也不能完全讀懂。因此幾千年下來,水書的傳承也是靠這些水書先生,口傳、筆錄代代流傳的。
㈦ 水族古老文字是什麼
是水族發明的文字,現在少用。
㈧ 求水族殄文!(漢字對照)
殄文--寫給死人看的文字 崇尚鬼神的民族 水族是一個崇尚鬼神的民族。水族人民認為:無論是祖先亡靈,是動物、植物,還是一些自然物和自然現象,包括山、石、洞、水、風、雨、雷、電等,由於有某種「鬼」或「神」附體,都具有靈魂,這些靈魂永遠不會消亡,當某種物體不存在時,它的靈魂就會轉移到其他物體身上。水族的崇拜對象,從宏觀上講,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鬼,另一類是神。 陰暗的、落後的、消極的、對人民不利的靈魂就是鬼,凡光明的、先進的、積極的、對人民有利的靈魂就是神。總的來講,神既可以施福於人類,也可以懲罰犯錯誤的人,而鬼往往都是加害於人類的。水書就是各種鬼怪魂靈、各種禁忌事項及各種避邪驅鬼方法的集成,水族人民喪葬、祭祀、婚嫁、營建、出行、占卜、節令、生產等,一舉一動都受水書的制約。因此,在水族的社會生活中,水書具有廣泛的作用和舉足輕重的地位。 水書所記,大多是原始宗教信仰方面的日期、方位、吉凶兆象及驅鬼避邪的方法,大體是以年宜、忌月日,以月日宜、忌時方,並用歌訣或事物兆象標明它的吉凶所屬,因此多是作為巫師施行法事的工具。只是因為水族篤信鬼神,故水書用途很廣。水書這種特有的功能,促進了水族鬼神崇拜的世代沿襲。 在水族聚居地區,能看懂讀通和會使用水書的水族人(全部為男性)被人們稱作「鬼師」,他們在民間的地位很高,被人們所崇拜。「水書」就是「鬼師」祖傳的極為珍貴的寶物,只傳男不傳女,一般不會輕易傳給外人。水書就是靠一代又一代的鬼師通過口傳、手抄的形式流傳幾千年至今。 水族鬼神崇拜的一切活動,不論是判定事情的吉凶,認定鬼魅作祟,還是驅鬼送鬼、禳災乞福的巫術儀式,均由鬼師從水書中查找依據。因此,在水族鬼神崇拜的一切活動中,必須通過鬼師(使用水書)作為媒介才能發揮。因此,在水族巫文化的鬼神崇拜現象中,水書是一部教科書,鬼師則是教師。鬼師與水書的結合,是維系水族原始宗教信仰——鬼神世界的紐帶,是巫文化傳承的物質因素,並維系著這個神秘世界經久不衰。 水書除了包涵大量的原始宗教信仰內容以外,它還保存了亟待挖掘和破譯的天象、歷法資料和水族古文字資料。水書所反映的天象、歷法資料,是一份極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它的一些基本理論,如九星、二十八宿、八卦九宮、天乾地支、日月五星、陰陽五行、六十甲子、四時五方、七元歷制以及水歷正月建戌等內容,就是水族先民高級智慧和藝術的結晶,它包含著科學的哲學倫理和辯證唯物史觀,在我國文化史上有著燦爛的一頁。 「鬼師」從用途、使用功能方面把水書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白書」,主要用於喪葬、祭祀、生產、出行、房屋營造、經商、嫁娶和占卜等方面;另一類是「黑書」,又稱「水書秘笈」,能掌握此書的鬼師極少。黑書就要用於「放鬼」和「退鬼」。 水書究竟神秘在哪裡? 誰創造了水書?傳說"水文字"是一個叫陸鐸公的人創造的。在貴州省獨山縣水岩鄉水東村,當地的水族和布依族人都用布依語和水語吟唱一首古老的民謠,翻譯成漢語是這樣的:"有個老人叫陸鐸,四季居住山洞中。青石板上造文字,造得文字測吉凶。所有良辰全送人,等到自己造房時。書上已無好日子,無奈只好住洞中。若問深洞在哪裡,就在水岩和水東。" 水書到底有多少個字?1986年出版的《水族簡史》稱有400多個,《中國水族文化研究》稱有500多個字。而專家在查閱的2000餘卷水書中,發現異體字主要集中在12地支、春夏秋冬、天干、九星等單字上,例如,目前發現"寅、卯"等字的異體字已各有30多個。對於水族古文字的異體字,保守地推測,如果每個水文字單字至少有1個異體字計算,那麼水文字總量約有1600個。
㈨ 水族的文藝
水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
水族原有一種古老的文字,稱為「水書」,造字方法有象形、會意、諧音和假借,則通用漢文。
水族的文字,僅存400餘字。
水歷是水族的一種傳統歷法,以陰陽合歷為依據,加進了天乾地支和陰陽五行。水歷把一年分為十二個月,四個季節,三個月為一季。 水族的文學源遠流長,尤其是民間文學色彩斑斕,深刻地反映了水族人民的歷史和生活。水族民間文學按文體形式可分為散文體文學作品和韻文體文學作品。散文體文學作品主要是神話、民間傳說、民間故事、寓言等,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有《人類起源》、《牙仙造人》、《十二個仙蛋》、《燃火》、《海黑》等,民間故事《兩個媳婦》、《美女樹》、《石獅嘴裡含珠寶》、《金鳳凰》、《兄弟情》等都是水族民間文學中的精品。
水族的韻文體文學作品主要是指那些有特殊節奏,音韻、章句和曲調等特徵可以用來歌唱和吟誦的文體,即史詩、敘事詩、歌謠、民間說唱文學等。 水族的民間音樂有其獨特的民族風格,尤其是民歌,形式多樣,可分為雙歌、單歌、蔸歌、調歌和詰歌五種。
水族的民歌按其慣稱分為單歌、雙歌、蔸歌、童謠、調詞、詰詞、喪葬歌等。單歌在山野演唱,遇事而歌;雙歌是水歌中最富特色的一種說唱形式,既有敬酒、祝賀、敘事的雙歌,也有寓言性的雙歌;蔸歌是由若干首歌片語成的歌;調詞即調歌,是近似朗誦的念唱;詰詞是談古論今的歌謠。
雙歌,水語稱為「旭早」,「旭」就是「歌」的意思,「早」就是「雙、對」的意思。水族的雙歌又分為兩類,一是敬酒、祝賀、敘事類雙歌,二是寓言性雙歌。
單歌,水語叫「旭擠」,「擠」就是「單」的意思。單歌演唱時有單唱、雙唱和集體唱三種形式,單唱是一人唱或者是一男一女對唱,雙唱是以兩人為一方對唱,集體唱是以三人以上為一方對唱。
蔸歌,水語稱為「旭紅」,就是「一篼、一蓬、一叢」的意思,演唱時為兩人以上,多則不限,也分說白和吟唱兩部分。
調歌可分為婚嫁調歌、喪葬調歌、日常生活調歌等。
詰歌,又稱「詰俄訝」,是一種講述古理古規的詞,通常以念唱為主。可分為婚嫁詰歌、喪葬詰歌、評理論事詰歌三種。
水族樂器主要有銅鼓、大皮鼓、蘆笙、嗩吶、胡琴等。其中銅鼓和大皮鼓最為流行。
銅鼓是水族人民傳統的民間樂器,有悠久的歷史,分公鼓和母鼓兩種。公鼓的鼓面和鼓體本身做工較為精巧,音色圓潤洪亮,母鼓的形體較粗重,聲音不如公鼓洪亮。
銅鼓多在節日、祭祀、喪葬或者盛大慶賀活動中使用,多由兩人共同演奏。
大皮鼓也是水族地區流行的一種打擊樂器,把整筒圓木刨光鏤空,用硝制的牛皮蒙住鼓的兩頭,粗約100厘米,長約150厘米,多和銅鼓同時使用。 原始社會時期的水族音樂
水族的原始社會時期系指從人類起源到氏族社會末期的歷史階段。這一時期的水族音樂創作大多圍繞著天地山川、日月星辰、人類起源、動植物的起源而展開。這些口頭創作多用韻文體,於是便形成了一種緊貼語言的講唱型古歌,水語稱「旭濟」(意為創世歌)。
由於有了吟唱音調,較之於語言的直敘更為生動感人,加之它集中的反映了水族先民在探索自然、解釋自然、改造自然的若干思想,因而得到廣泛流傳。在創造和發展中,水族先民還塑造了許多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神靈,繼而有了相應的祭祀活動,最原始的歌舞亦隨之萌生;「旭濟」古歌便為群眾性的聚會,祭祀場合所必唱。
「旭濟」古歌(創世歌)的內容可大體歸納為三方面:開天闢地;人類起源;氏族斗爭。
「旭濟」當產於遠古,是最古老的歌曲,是水族音樂的「活化石」。
封建社會時期的水族音樂(前206——1840)
在漫長的封建歷史時期里,水族人民深受奴隸主、封建王朝和領主、地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世世代代過著食不果腹的貧困生活。由此可以看出,社會構成的基本點已經是階級和階級斗爭,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緩慢而又不斷前進,水族音樂作為經濟基礎派生出來的觀念形態,作為時代的鏡子和實踐的反映,必然要受到這一狀況的影響和制約。
因而多以趨於復雜化的社會生活與階級斗爭為內容;人與自然關系的作品裡,減少了幻想的成分,一般都扣住勞動這一主題。社會的人取代了虛渺的神,成為作品的主人公。
另一方面,水族先民在黔、桂邊境定居以後,由於較為稠密的集中聚居,相對穩定的農耕生活,使其民族的語言和文化得以較好的發展。特別是明初的「調北填南」,大量漢族移民遷入,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了經濟的繁榮。經濟的發展刺激文化的進步。
而團結和睦的民風,青年男女社會生活的興盛,民間往來頻繁,使得民間群眾的歌唱活動逐步社會化,有了固定的歌唱場所和歌唱節日,以及相應的歌唱習俗,生活、生產、情愛、婚嫁、喪葬、祭祀、節日的歌唱成為水族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歌曲反映的生活內容亦更加豐富。比如:生產勞動已有了分類成套的生產歌,也有了詠嘆貧富懸殊不合理作品。和這種廣闊的社會內容相協調,原始社會較為單一的音樂品種,也逐漸變化、發展、定型成為了社會功能為主要特徵的單歌、雙歌、蔸歌、調歌等各種歌種。
社會主義社會時期地水族音樂
1949年12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三都縣城,1950年1月13日三都縣人民政府成立,水族人民做了新時代的主人。1957年1月2日,根據國務院決定,三都水族自治縣宣告成立。昔日偏僻閉寨、生產落後、人民貧困的水族地區展現了它的勃勃生機。一批取材於現實生活、歌頌黨、歌頌社會主義、鞭撻阻礙社會發展的陳舊習俗,具有強烈時代精神的新民歌紛紛涌現。
它凝聚了水族人民的愛憎,它展現了對毛主席和社會主義的深情厚誼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在這一時期,水族民間音樂又出現了兩種新的歌種:新民歌和兒歌。 水族的傳統舞蹈主要有銅鼓舞、斗角舞、蘆笙舞。
銅鼓舞,水語叫「丟壓」,是「跳銅鼓」的意思,多在節日、祭祀或喪葬時演出。銅鼓舞是一種男子集體舞蹈,參加人數不限,但須為偶數。
斗角舞,又叫「鬥牛舞」,常在祭祀、節慶和喪葬時演出,其動作表現了水族人鬥牛時的一些場面。這種舞在開春時便停止,在稻秧拔節抽穗後又開始跳,有季節性。
蘆笙舞,水語稱「是蹈」,多在祭祀、節慶和喪葬時演出。表演者多為三男六女,他們穿著彩色的古舞衣,腰系白雞毛彩裙,頭纏紅色或深灰色包頭,上面插著銀花和雛尾。表演時,也是由一男子吹著最小的蘆笙在最前面領舞,其他人緊跟後面隨著節拍起舞。
㈩ 水書是誰發明的
陸鐸公
水書,水族的文字, 水族語言稱其為「泐睢」,由水書先生代代相傳, 其形狀類似甲骨文和金文,主要用來記載水族的天文、地理、宗教、民俗、倫理、哲學等文化信息。
水書是世界上除東巴文之外又一存活的象形文字,2006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水書在水族群眾的社會生活中,至今還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如婚喪嫁娶仍然照水書記載的「水歷」推算決定。
誰創造了水書?傳說"水文字"是一個叫陸鐸公的人創造的,在貴州省獨山縣水岩鄉水東村,當地的水族和布依族人都用布依語和水語吟唱一首古老的民謠,翻譯成漢語是這樣的:"有個老人叫陸鐸,四季居住山洞中。青石板上造文字,造得文字測吉凶。所有良辰全送人,等到自己造房時。書上已無好日子,無奈只好住洞中。若問深洞在哪裡,就在水岩和水東。"
水書與甲骨文孰早?水書與甲骨文、金文具有"姻緣關系",為學術界所認可。甲骨文之父---王懿榮先生於1899年才發現甲骨文,至今才105年。水族地區的水文字碑,明代的已發現兩塊;並發現明代弘治年間水書木刻本。由此看出,絕非甲骨文發現之後才有水書問世,而是早在殷商時期就有水族古文字存在。此後,由於出現劃時代的兩次民族大遷徙活動,使水族語言文化出現由同源而出現分化,然後再出現吸收逐步融合的現象。困擾考古界40餘年的夏代陶片上的24個符號,是河南省有關單位看到水書的報道之後,給貴州省檔案局提供請求辨認的,結果找到了對應的文字元號就有十多個。水族古文字與夏代文化遺存符號一脈相承,由此看出,在夏商時期,華夏民族群體中就包含有水族的先民。
水書的神秘還在於它的"古"和"反"。水書的神秘在於"古"和"反"。水語稱水書為"泐睢"。泐,源於古漢語,是母語遺存;睢,是水族從古至今的自稱讀音,是發祥於睢水流域的烙印。唐代設置撫水州,安撫自稱"睢"為主體對象的人類群體,從此以"水"代"睢"。這是中央王朝確認水族之始,也是水族演化為單一民族的歷史見證。
最新的考古研究表明,水族文字與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夏陶上的符號有相通之處,水書先生甚至可以大致解讀其含義,這引起了考古學界的重視。進而提出了水族先民來自北方和夏陶符號是一種文字的可能性。2002年3月,「水書」納入首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