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培根是誰發明的
佛朗西斯·培根
㈡ 培根的故事
培根的兩個故事如下:
1、難成親戚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年)家裡來了個不速之客。此人名叫荷克,是一名慣匪。法院正在對他進行偵訊起訴,看來非判死刑不可,他請培根救他一命。他的理由是:「荷克」(hog,意為「豬」)和培根(bacoh,意為「熏肉」)有親屬關系!
培根笑著回答說:「朋友,你若不被弔死,我們是沒法成為親戚的;因為豬要死後才能變成熏肉!」
2、相形見小
有一次,伊麗莎白女王巡幸到培根的府邸。由於女王生活在宅深牆高的宮庭大院里,平時也多來往於達官顯貴們奢侈華貴的住宅,當她看到簡朴普通的大法官的宅第時,不禁驚嘆道:「你的住宅太小了啊!」
培根站在女王身邊,仔細端詳了自己的房舍後,聳聳肩說:「陛下,我的住宅其實並不錯,只是因為陛下抬舉我,光臨寒舍,才使它顯得小了。」
(2)培根得發明者擴展閱讀:
培根主要成就
培根主要是一個哲學家,而不是科學家。他一開始就探索實驗方法的各種可能性,要做科學上的哥倫布,同時要引起別人的注意,使他們能把這些可能性變為現實。在方法論上,培根努力想把學者傳統和工匠傳統的方法結合起來,以便導致他所說的經驗和理性職能的真正合法的婚配。
培根從根本上批判了自古希臘以來的學術傳統。他不滿意古希臘哲學家以及由此而發端的輕自然哲學,重道德哲學、政治哲學和神學的學術傳統,他認為正是這種傳統妨礙了自然哲學的發展,使自然哲學處於幼稚狀態。
培根特別從方法上批判了古希臘理性支配下的自然哲學研究。他認為自古以來,從沒有人認真地藉助於一種試驗程序從感官出發,開辟一條人類理解之路。首先,人們在研究事物時往往訴諸於前人的說法和意見,然後便開始沉思默想,這種方法為意見所左右,是完全沒有基礎的。
其次,人們也經常求助於亞里士多德的邏輯來研究事物。但這種邏輯只是在一些既定的原則和原理下,發現與之符合的事物,它既不能發現原理,也不能窮究原理,最後,只能把它歸於信仰。
即使古代經驗主義者所謂的「經驗」,也不過是「脫箍之帚」,它是一種隨心偶遇、漫無定向的經驗。他所說的「經驗」是用歸納法整理過的經驗,這種歸納法就像蠟燭,能夠照亮經驗的道路。
㈢ 培根肉是培根這個人發明的嗎
培根系由英語來「Bacon」譯音而來,其原意自是煙熏肋條肉(即方肉)或煙熏咸背脊肉。培根是西式肉製品三大主要品種(火腿、灌腸、培根)之一,其風味除帶有適口的鹹味之外,還具有濃郁的煙熏香味。培根外皮油潤呈金黃色,皮質堅硬,用手指彈擊有輕度的「卟卟」聲;瘦肉呈深棕色,質地干硬,切開後肉色鮮艷。
㈣ 發明眼鏡的培根與論真理的培根是同一人嗎
不一樣,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學家。他不但在文學、哲學上多有建樹,在自然科學領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經歷了諸多磨難的貴族子弟,復雜多變的生活經歷豐富了他的閱歷,隨之而來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論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個世界觀是現世的而不是宗教的(雖然他堅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義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經驗論者而不是詭辯學者。
據說,13世紀中期,英國人培根想發明一種幫人們提高視力的工具,但屢試屢敗。一天他到花園散步,透過蛛網上的雨珠,他發現樹葉的葉脈被放大了許多,竟然連上面的細毛都能看清楚。有所感悟的他立即跑回家,找出一顆玻璃球放在書上,但文字依舊模糊不清。他靈機一動,用金剛石割出一塊玻璃,靠近書本,文字果然放大了。後來,他在木片上挖個圓洞,將玻璃裝上,再安上一根柄,於是,第一個放大鏡出現了,這就是眼鏡的雛形。
這段傳說的真實性仍有待考證,眼鏡的發明者至今仍是個謎。目前比較公認的說法是,眼鏡出現在13世紀中後葉。有人認為,眼鏡的發明者來自義大利的佛羅倫薩;也有人根據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游記中所記載的「中國老人為了清晰地閱讀而戴著眼鏡」,而斷定眼鏡最早出現中國。
眼鏡發明初期,工匠們只會磨製凸透鏡,直到公元1400年左右,矯正近視的凹透鏡才問世。那時,人們戴眼鏡的方法很奇特,有用紫銅架架在兩鬢角上的;有的用細繩纏繞在兩耳或固定腦後;有固定在帽子里,也有安在手杖上的;有些人後來用繩子將其系在胸前,並逐步發展成長柄單眼鏡。
盡管眼鏡的發明方便了很多視力不好的人,但在發明的早期眼鏡並不流行,因為那時鏡片多用水晶石或其他寶石製成,成本偏高。1784年,美國的本傑明·富蘭克林發明了雙焦距眼鏡。1937年法國人發明了一種塑料眼鏡片,雖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1954年法國工程師發明了樹脂鏡片,此後,這種鏡片便成為鏡片王國的至尊,一直沿用至今。
目前廣泛使用的隱形眼鏡出自德國人之手。1887年,德國的菲克製造了第一個隱形眼鏡。此後,菲克與法國的卡特合作,用玻璃鏡片來矯正視力,但戴上並不舒服,沒能得到推廣。1937年,第一副用透明塑膠製成的隱形眼鏡誕生——雖然它還有些硬。1948年,美國的凱文·托赫改造了這種眼鏡。從此,一種能在臨床上推廣的矯正視力的隱形眼鏡才算是真正誕生
㈤ 培根的資料
概述
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英國哲學家、作家和科學家。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數學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他推崇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著社會的進步。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在邏輯學、美學、教育學方面也提出許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論說隨筆文集》等。後者收入58篇隨筆,從各個角度論述廣泛的人生問題,精妙、有哲理,擁有很多讀者。
著有《學術的進步》(1605)和《新工具》(1620)等。培根尖銳地批判了中世紀經院哲學,認為經院哲學和神學嚴重地阻培根作品《新工具》礙了科學的進步,主張要全面改造人類的知識,使整個學術文化從經院哲學中解放出來,實現偉大的復興。他認為,科學必須追求自然界事物的原因和規律。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以感官經驗為依據。他提出了唯物主義經驗論的原則,認為知識和觀念起源於感性世界,感覺經驗是一切知識的源泉。要獲得自然的科學知識,就必須把認識建築在感覺經驗的基礎上。他還提出了經驗歸納法,主張以實驗和觀察材料為基礎,經過分析、比較、選擇、排除,最後得出正確的結論。
《論說文集》最能體現培根的寫作風格:文筆優美、語言凝練、寓意深刻。這本書中的文章從各種角度論述了他對人與社會、人與自己、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許多獨到而精闢的見解,使許許多多人從這本書中獲得熏陶指導。如:
「一個自身無德的人見別人有德必懷嫉妒」。
「沒有友誼,則世上不過是一片荒野」。
「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預防葯,就是朋友的忠言規諫」。「思想中的疑心就好培根作品《論說文集》象鳥中的蝙蝠一樣,永遠是在黃昏中飛的。疑心使君王傾向專制,丈夫傾向嫉妒,智者傾向寡斷和憂郁。」
「狡猾就是一種陰險邪惡的聰明。一個狡猾人與一個聰明人之間,卻有一種很大的差異,這差異不但是在誠實上,而且是在才能上的。」
「順境的美德是節制;逆境的美德是堅忍。這後一種是較為偉大的一種德性。」
培根一生在學問上成就很大,然而作為政客他飽嘗了仕途之艱辛。做女王掌璽大臣的父親去世後,他一直未得到女王的重用。直到詹姆斯一世當政,他才逐漸得到升遷,先後擔任過法院院長、檢察長、掌璽大臣等,還被封男爵、子爵等貴族尊號。然而,後來他又被免除了一切官職。成為平民之後,培根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學問研究中,他最終成為中世紀英國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創始者。1626年4月培根離開了人世。
㈥ 培根的歷史
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英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學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在邏輯學、美學、教育學方面也提出許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論說隨筆文集》等
培根於1561年1月22日出生於倫敦一個官宦世家。父親尼古拉·培根(1510年12月28日——1579年2月20日)是伊麗莎白女王的掌璽大臣,曾在劍橋大學攻讀法律,他思想傾向進步,信奉英國國教,反對教皇干涉英國內部事物。母親安尼是一位頗培根作品集有名氣的才女,她嫻熟的掌握希臘文和拉丁文,是加爾文教派的信徒。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較早,各方面都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才智。12歲時,培根被送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深造。在校學習期間,他對傳統的觀念和信仰產生了懷疑,開始獨自思考社會和人生的真諦。
在劍橋大學學習三年後,培根作為英國駐法大使埃米阿斯.鮑萊爵士的隨員來到了法國,在旅居巴黎兩年半的時間里,他幾乎走遍了整個法國,接觸到不少的新鮮事物,汲取了許多新的思想,這對他的世界觀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579年,培根的父親突然病逝,他要為培根准備日後贍養之資的計劃破滅,培根的生活開始陷入貧困。在回國奔父喪之後,培根住進了葛萊法學院,一面攻讀法律,一面四處謀求職位。1582年,他終於取得了律師資格,1584年當選為國會議員,1589年,成為法院出缺後的書記,然而這一職位竟長達20年之久沒有出現空缺。他四處奔波,卻始沒有得到任何職位。此時,培根在思想上更為成熟了,他決心要把脫離實際,脫離自然的一切知識加以改革,把經驗觀察、事實依據、實踐效果引入認識論。這一偉大抱負是他的科學的「偉大復興」的主要目標,是他為之奮斗一生的志向。
1602年,伊麗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繼位。由於培根曾力主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合並,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贊賞。培根因此平步青雲,扶搖直上。1602年受封為爵士,1604年被任命為詹姆士的顧問,1607年被任命為副檢察長,1613年被委任為首席檢察官,1616年被任命為樞密院顧問,1617年提升為掌璽大臣,1618年晉升為英格蘭的大陸官,授封為維魯蘭男爵,1621年又授封為奧爾本斯子爵。但培根的才能和志趣不在國務活動上,而存在於對科學真理的探求上。這一時期,他在學術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並出版了多部著作。
1621年,培根被國會指控貪污受賄,被高級法庭判處罰金四萬磅,監禁於倫敦塔內,終生逐出宮廷,不得任議員和官職。雖然後來罰金和監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卻因此而身敗名裂。從此培根不理政事,開始專心從事理論著述。
1626年3月底,培根坐車經守倫敦北郊。當時他正在潛心研究冷熱理論及其實際應用問題。當路過一片雪地時,他突然想作一次實驗,他宰了一隻雞,把雪填進雞肚,以便觀察冷凍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於他身體孱弱,經受不住風寒的侵襲,支氣管炎復發,病情惡化,於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培根死後,人們為懷念他,為他修建了一座紀念碑,亨利·沃登爵士為他題寫了墓誌銘:
聖奧爾本斯子爵
如用更煊赫的頭銜應
稱之為「科學之光」、「法律之舌」
……
㈦ 培根是弗朗西斯·培根發明的嗎
培根其實就是臘肉的一種,世界各地產豬的地方就有培根只是做法上不同擺了,所以究竟是誰第一個做的培根已經沒辦法知道了!
㈧ 羅吉爾·培根發明了什麼
羅吉爾.培根對光的性質的研究和虹的研究頗有獨到之處,繪制了眼鏡的製作、闡述了反射、折射、球面光差的原理和機械推動船隻和車輛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