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增長貢獻率計算公式是什麼
內容如下:
1、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佔用量)×100%。
2、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3、社會貢獻率(%)=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總資產貢獻率:反映企業資金佔用的經濟效益,說明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收益能力。
社會貢獻率:是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為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社會貢獻率(%)=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這個指標是指在產出增長速度中,技術進步因素所佔的比重,綜合反映了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大小。
各產業貢獻率:第一、二、三產業增量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量之比,即為各產業的貢獻率。
舉例說明如下:
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1)總資產貢獻率:反映企業資金佔用的經濟效益,說明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收益能力。
(2)社會貢獻率:是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為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
社會貢獻率(%)=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社會貢獻總額包括工資、勞保退休統籌及其他社會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凈額、應交增值稅、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所得稅及其他稅、凈利潤等。為了反映企業對國家所作貢獻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則計算貢獻率。
企業對國家的貢獻率(%)=稅金總額+上繳利潤/社會貢獻總額×100%。
(3)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
這個指標是指在產出增長速度中,技術進步因素所佔的比重,綜合反映了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大小。
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技術進步速度/產出增長速度×100%。
上式貢獻率越大則表明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則小。
Ⅱ 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的關系
價值創造和價值分配是商品經濟條件下人類社會基本的經濟活動,是構成社會生產和再生產 的主要環節。價值創造研究的是生產領域中價值是由什麼創造的,即價值的源泉是什麼。價 值分配研究的是價值創造出來以後,在各個要素所有者之間按照什麼原則進行分配的問題。 因此,價值創造和價值分配是兩個不同的問題,不能把他們混為一談。既不能把價值創造看 作是價值分配的依據,也不能把價值分配問題完全等同於價值創造問題。
1.價值創造不直接是價值分配的依據。價值創造只是研究生產領域中的價值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勞動價值理論揭示了勞動是價值的 唯一源泉,其他生產要素都不足以創造價值。但是,這並不是說,由勞動創造的價值只是由 勞動者完全佔有,實際上,在任何社會中,都不可能由創造價值者完全佔有價值。這是因為 ,價值的分配並不是以性質決定的,它是隨著經濟關系性質的變化而進行調整的。這種分配 原則的變化和調整與價值創造沒有直接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通行的一個原則是按要素 分配,就要求對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價值具有佔有權,以實現自己對生產要素具有的所有權。 所以.按要素分配,實質上是按要素所有權分配。按要素分配所依據的不是勞動價值理論, 而是市場經濟的分配原則。
2.價值分配原則的變化,並不能否定價值創造的理論。按要素分配,意味著作為生產要素的所有者,都有權從創造的價值中分到自己應該得到的一 份利益。但是,並不能由此推論出,因為各個要素所有者都有權得到自己的一份利益,就認 為這部分價值就是由各個要素自己創造的。總之,勞動價值理論不是以按要素分配的理論為 依據的,同樣,也不能用按要素分配來否定勞動價值理論。
Ⅲ 管理學的 價值創造 是什麼意思
一,什麼是價值創造:
我們把一個國家的經濟簡化一下,試想經濟由原材料商,產品生產商和消費者構成,他們的交易關系形成一條簡單的價值鏈。原材料商開采地球資源,形成產品生產需要的原材料,以一定價格交付給產品生產商;產品生產商將原材料進行加工,形成最終產品,並以一個更高的價格交付給消費者。那什麼是價值創造呢?只要在上面所描述的價值鏈條的各個交易環節,賣方能夠在市場充分競爭的條件下,讓買方自願支付一個比他創造產品所付出的所有貨幣總額(即成本)更高的貨幣價格來購買產品,我們就說賣方創造了價值,實現了價值增值。兩者差值越大,價值增值越多。換句話說,賣方的利潤越高,價值增值越多。
注意,上面的兩個關鍵詞『充分競爭』和『自願』非常重要,去掉是不行的。為什麼不行呢?
首先來看『充分競爭』。經濟學有個術語叫『需求價格彈性』,即指賣方能將產品價格提高到什麼程度的情況下,買方仍然願意購買。有些東西的需求價格是具有『完全』彈性的,比如醫療;有些東西的需求價格彈性高得嚇人,比如住房,同樣的房子,上海的價格能賣到成都的四倍。有好多東西的需求價格彈性也非常高,比如打行動電話,中國的移動通信費率比歐洲很多國家都高,考慮收入的差距,移動通信的需求價格彈性也能算高的離奇。當市場在充分競爭的條件下,所有同質產品的供給方都必須通過削減價格來贏得生意。而在沒有『充分競爭』的情況下,對於那些需求價格彈性高的東西,賣方就可以肆意提高產品的銷售價格,來對買方實施剝削。
因此,只有在市場充分競爭的前提下,買方自願對賣方出售產品付出溢價才是賣方創造的有效價值增值。用經濟學的術語來講,這意味著賣方在創造產品過程中做出的貢獻,使買方的效用得到增加。
有沒有想過什麼東西的需求價格彈性最高呢?有一種東西的需求價格彈性是無限大,那就是『只輸不贏的賭博』。因為如果價格是分子,使用價值是分母,只輸不贏的賭博在把分母做成零的情況下把價格做到很大,商數就是無限大。什麼是只輸不贏的賭博呢,是遇到『賭神』出老千嗎?我們回頭再討論這個問題。
接著來看『自願』。舉個例子,當年晚清時候歐洲人為了把鴉片賣到中國,八國聯軍把軍艦開過來,把洋槍洋炮架到你脖子上讓你掏錢買毒品。這個時候,買方(當時的清政府很老百姓)付出高昂價錢來購買賣方(當時的歐洲侵略者)的東西,顯然並不是出於自願。在今天的和平與文明的時代,經濟生活中的交易必須是『自願』的,不能硬逼。但是,會時常有人賣東西給你是先給你設個套,讓你『自願』掏錢,買完後才發現東西是假的,上當受騙了。這個時候,交易的達成仍然是『自願』的,因為沒人用槍指著你腦袋讓你買東西。即便是買方受騙了,價值的『增值』也完成了。記得前面的定義嗎?增值是指賣方讓買方自願支付一個比他創造產品所付出的所有貨幣總額更高的貨幣價格來購買產品。我掏錢買了東西,雖然後來發現完全沒有使用價值,但是我不得不『認』了,可能會譴責賣方在欺騙,埋怨自己也很傻,但是也無可奈何。畢竟我不是被暴力搶劫的,我也不可能把錢要回來。讀到這里你也許會想,如果誰『騙』你去買『只輸不贏的賭博『,這種『價值增值』的實現過程豈不是很卑鄙,如果中招的是自己那豈不是很恐怖!
Ⅳ 什麼是價值創造能力
就是創造價值的能力
對於企業來說,有價值的事情主要體現在這三個方面:經濟效益提高;經營風險降低;發展潛力增強
Ⅳ 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而貢獻自己的什麼
價值?何為價值?現在是21世紀,我聽到最多的一個詞,也是21世紀,或許在這樣一個21世紀,價值無論在企業對員工,還是員工對自己上都一種定性要求及鞭策吧。
言歸正轉,其實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當然我可以把問題簡單化,也可復雜化。
何為簡單,作為一個公司員工來說,首先看他想要的是什麼,他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做這份工作,他想通過這份工作得到什麼。在公司裡面,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分工,因此每個人在公司里起的作用都不盡相同,目標絕對是一致的。但心態卻有差異,創造的價值也有所區別。如果說只為上班而上班,那他的思想里所包含的東西就很簡單,做好日常安排的工作,萬事就都ok,不會想到公司的現狀及今後的發展,這樣他在公司里所創造的價值或許可以用有形的數字來體現,但卻沒有涵蓋更多的東西,更多無形的東西。正所謂「智者思,憂國憂民;愚者慮,利益所驅」。
或許你會想,我這樣說是不是跑題了,不是讓我談我能為公司創造多少價值嗎?或許是吧,不過我仍然認為對於公司的發展來說與員工的心態是分不開的。
現在談談我吧,我覺得從我自身來講,對於創造價值的多少這一概念很模糊,對於多少,我說不出來,因為這不是能用數字來衡量的,每個人當然都希望自己能夠有好的發展,當然更不想讓自己在工作中成為可有可無的人,希望自己所創造的價值越多越好,我是個平凡人,我也這樣想。我不期望讓自己能夠達到一個多高的高度,只希望能一步一個台階,讓自己的明天比今天更好一點,在工作中也一樣。我希望自己踏踏實實的工作,對公司的發展盡自己應盡的義務。在日常的小事上可以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公司的業績和今後的發展上,我當然也不甘心落後。希望成為公司的主力軍,和公司共同的成長起來。
總之一句話,真誠的去待人,認真負責的去工作。我希望自己是微不足道的,也希望自己是至關重要的。這樣講應該不矛盾吧!還是那句話,就讓價值無處不在吧!
Ⅵ 在統計分析中經常使用的「貢獻率」是什麼含義它是怎樣計算的
貢獻率是分析經濟效益的一個指標。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數量與資源消耗及佔用量之比,即產出量與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與所費量之比。計算公式: 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佔用量)×100% 貢獻率也用於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計算方法是: 貢獻率(%)=某因素貢獻量(增量或增長程度)/總貢獻量(總增量或增長程度)×100% 上式實際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長量(程度)占總增長量(程度)的比重。 舉例說明如下: 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1)總資產貢獻率:反映企業資金佔用的經濟效益,說明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收益能力。 (2)社會貢獻率:是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為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 社會貢獻率(%)= 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社會貢獻總額包括工資、勞保退休統籌及其他社會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凈額、應交增值稅、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所得稅及其他稅、凈利潤等。為了反映企業對國家所作貢獻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則計算貢獻率。 企業對國家的貢獻率(%)= 稅金總額+上繳利潤/社會貢獻總額×100% 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 這個指標是指在產出增長速度中,技術進步因素所佔的比重,綜合反映了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大小。 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技術進步速度/產出增長速度 ×100% 上式貢獻率越大則表明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則小。 (4)各產業貢獻率: 第一、二、三產業增量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量之比,即為各產業的貢獻率。 第三產業貢獻率= 第三產業當年增量/國內生產總值當年增量×100% 應該注意的是,貢獻率指標比較抽象,在使用時,應說明具體含義,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規,做到標准化、規范化、通俗化。如資本收益率、資金利稅率以及某些對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標,已有專用名稱,就沒有必要改稱為貢獻率。另外,在計算各產業貢獻率時應剔除價格變動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價格的增量計算。
Ⅶ 你為公司創造的價值有多少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領袖的這句話說的太好了,只要是做事,特別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做事,就很難有意見統一的時候。
張三有張三的立場,李四有李四的態度,水平不一樣,看法也不一樣,而且誰也說服不了誰,這時候如果沒有一個強勢能服眾的人物拍板下決策,那一定是吵吵鬧鬧,結果一點正事都沒干。
.
工作也是如此。
一個公司里,由於經驗、立場、職位、態度的不同,也容易造成對同一件事也會各有不同心思的情況,一不如意,就牢騷滿腹,抱怨不已。
沒有絕對的平衡,也沒有絕對的公平,人越多越是如此。
能力不一樣,貢獻不一樣,待遇怎麼會一樣?一起吃大鍋飯的結果,一定會讓勞動積極性和生產力下降。
.
發牢騷是人性,很難完全避免。自詡買賣人的馮侖說,我20多歲的時候,也像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一樣熱血澎湃,想干很多事情。
有一天,一個很大的領導找我談話。他說,聽說你思想很活躍,我要跟你談談。領導要找我談話,這事兒多了不起啊,進去以後我就開始說,說了大概一個小時。最後,這個領導說了兩句話,從此我就踏實了。
他說:第一,你說了這么多社會問題、這么多現象,我告訴你,你知道,我比你還知道,因為我是領導,我看到的信息、聽到的信息比你多;
第二,你著急,我比你還著急,因為我是領導,出了問題,我遭受的損失比你大得多。所以,不需要你教我怎麼干,你跟著我干就完了。
馮侖一想,這個邏輯也對啊。後來他就明白了,在二三十歲的時候,想得到很多的社會評價是比較難的。
.
員工對公司對老闆的不滿和抱怨大都也是如此。
你都能看到的問題,難道站在高處,統領全局的老闆會看不到嗎?是你了解的信息多,還是老闆了解的信息多?出問題是你損失大,還是老闆損失大?
所以,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一個問題背後往往還有問題,如果根本問題不解決,那表面問題就會源源不絕。比如,公司要做一個項目,產生了一些資金浪費,這本可以避免的,但對老闆來說,用最快的時間完成這個項目才是第一目標,才符合公司的利益。為此,過程中的適度浪費是難免的,也是必要的,而因此造成的時間浪費是老闆所不能容忍的。
.
老闆要的是牆上的洞,而不是讓你告訴他哪種電鑽又省錢又顏色好看。
與其糾結在具體問題的看法上,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上面。畢竟,你說的對有什麼用,如果問題依然存在的話。
對員工來說,提出問題很容易,但同時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並能為此負責才是老闆看重的。
公司,就是一個用結果和價值說話的地方。所以,不要說公司怎麼不好,先問問自己創造的價值有多少。
.
世上沒有完美的工作,工作本就是去解決一個一個問題的。
作為執行者,員工可以對老闆不滿,但如果你不是確定要換家公司的話,最好是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出水平來。
一旦你聚焦在自己的工作當中,就往往會發現你原來糾結的那些問題已經不復存在了。
猶如盲人摸象,象是會動的,原來你自認摸到的腿和長鼻子是大象,實際上是你只觸碰到了一部分而已。
.
抱怨,往往是來自比較和差距。
你認為自己乾的多乾的辛苦,工資卻比別人拿的少,心裡不平衡。但有本事提升自己能力和貢獻超過工資幾倍啊,不然,你就是換一家公司也還是拿不到高工資。
不是老闆給你一萬塊工資你就創造一萬塊的價值,而是你創造一萬塊的價值才有一萬塊的工資。
一定不要把順序搞混了。大肚包子不是裝出來的,也不是抱怨出來的。只要你有價值,就不會這么多的牢騷,因為你到哪裡都會有不錯的飯碗。
.
記住,能力和價值才是你的立身之本。
公司亦然。
和馮侖一樣,另一個做房地產的大佬潘石屹說過,「你永遠要加快步伐,走在時代最先進的20%里,不要在擠在後面80%里跟人競爭,後面是無謂的競爭。」
人和公司都是一樣的道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根本停不下來。
.
任何一個行業趨勢來臨的時候,都是有一個時間窗口的,錯過了,就很難進入最先進的20%里。
這考驗的就是公司的綜合能力和價值創造的水平。
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沒有一個分工明確、團結一致的團隊是不可能的。
人這一輩子,就是做人和做事。做人是不斷的提升自我價值,做事是不斷的解決問題。要相信,世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要不逃避,辦法總比困難多,不管對公司還是對員工,都是這個道理。
Ⅷ 工作創新及價值創造
工作創新和價值創造兩者之間本身就有這個相互的關聯。工作創新導致了價值的不斷產出。
Ⅸ 一個人在企業中需要創造多少價值
這要看工作性質來決定。
比如一個服裝廠的女工,老闆在回她身上獲得的利潤大概在5%左右,即她答每創造1000元財富,她自已收得950元工資,老闆凈賺50元。當然老闆是投資者,風險自擔。
再比如一個業務員,假設他的提成是3%,底薪2000,他所推售的產品凈利率是15%,月任務是10萬。那麼他每月為老闆創造的財富是1.5萬,減去工薪所得,老闆在他身上賺了1W元。也就是百分之二百。3倍!
總之打工者能力越高,待遇越厚,能為老闆帶來的利益比率就越大。百萬甚至數百萬年薪的CEO,為公司帶來的利益更是以億計。算之些實在沒什麼意思。
當然也有吃白食的打工者,一些人回單位游游盪盪,看看報喝喝茶反而能領高薪。但就算吃白食的打工者也必須要有其存在的價值,老闆會請一個閑人,但不會請一個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