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法學小類」和「法律大類」分別指什麼
法律大類法學下設一級學科6類,32種專業,包括法學類、政治學類、社會學類、民族學類、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公安學類等等。
法學小類專指法學;法學大類包括法學類、監所管理類、馬克思主義理論類、 社會學類、民族宗教類、政治學類、公安學類等。
法學的能力要求
(1)具備獨立自主地獲取和更新本專業相關知識的學習能力。
(2)具備將所學的專業理論與知識融會貫通,靈活地綜合應用於專業實務之中的基本技能。
(3)具備利用創造性思維方法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和創新創業實踐的能力;具備較高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外語能力。
『貳』 法學論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法學畢業論文的准備工作
(一)搜集材料
所謂准備,主要就是充分佔有資料,研究、參考他人的看法。材料越多越好,材料不夠就寫不出好文章。讀的書看的論文很少,知識貧乏,是沒法寫論文和提出新的見解來的。
如何搜集資料?可以圍繞法學畢業論文的選題方向和具體題目,去圖書館、書店,查找有關的專著、論文集、主要法學期刊以及最近幾年的統編教材,也可以在網上搜索、查找法學論文。搜集材料的過程,就是調查研究、思考鑽研、形成論點的過程。
(二)提煉材料,確定論證的主題和方法
在提煉材料的過程中,通常有三種情況:
一是同意別人的論點,但自已有獨特的感受,可從新的角度補充新的理由,豐富別人的論點。
二是不同意別人的見解,可以展開爭論,但必須注意忠實地引用原文,說明自己的理由。
三是受了別人的啟發,在別人見解的基礎上產生新見解,或者別人沒有講到,自已有見解,只要言之有理,也是創見。
論文的主題,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和靈魂。法學畢業論文的主題,就是作者對這個法律問題研究成果的基本觀點。主題應力求做到以下五點:
一要正確,符合法理和客觀規律。
二要新穎,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不人雲亦雲。
三要直白,不要隱諱。法學畢業論文的主題越直白明確越好,要讓讀者一看就知道,一看就懂,不能讓讀者雲山霧罩,看後不知道說的是什麼。
四是主題要貫徹始終,在文章中不能改變,應圍繞中心和基本觀點去寫。
五是主題要簡明,理論要深厚。
論證方法是說明主題的基本方法。一般來說,法學畢業論文的基本論證方法是立論,即確立文章的基本論點,圍繞這個主題,全面闡述它的正確性、必要性和適用性。有時,也適當運用駁論的方法,如針對某個問題學術界有幾種不同的觀點,對它們進行評析,然後提出自己的觀點。從具體的論述方法來看,一般使用歸納法和演繹法。
(三)法學畢業論文提綱
擬寫法學畢業論文提綱的主要好處是幫助自己從全局著眼,構建論文的基本骨架,明確層次和重點,簡明具體,一目瞭然。論文定稿後,修正或保留的提綱就變成了目錄。提綱可以幫助我們把材料組織成一個理論系統,而不是毫無層次、毫無邏輯聯系地羅列和堆砌在一起。
法學畢業論文的初稿
(一)運用邏輯思維寫學術論文,邏輯上有兩種科學方法,一個是演繹,一個是歸納。所謂演繹,就是從一般到特殊(個別);所謂歸納,就是從特殊(個別)到一般。依靠邏輯思維所產生的分析能力,對他人的觀點作出補充、發揮、糾正、批駁,就自然會形成自已的新觀點,寫出自己的法學畢業論文,就不會只是停留於抄錄他人現成的觀點和材料。
(二)主題突出,論點鮮明
(三)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四)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五)文字表述清楚准確、簡練流暢
法學畢業論文格式和規范要求
(一)法學畢業論文格式
列印使用B5紙,便於存檔,裝訂線在左面。法學畢業論文列印一般用宋體。文章題目用3號黑體,題名應簡明、具體、恰當,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內容,一般不超過20個字。正文內標題末不用標點符號。
一級題序及標題用「一、二、三……」序號和小3黑體。
二級題序及標題用「(一)(二)(三)……」序號和4號黑體。
三級題序及標題用「1、2、3……」序號和小4黑體。
四級題序及標題用「(1)、(2)、(3)……」序號,不用黑體。
正文用小4號宋體。這樣,文章就眉清目透,井井有條。
當然,這種分題也不是絕對的,要結合實際,該怎樣分,就怎樣分,但要遵循分題的規則。此外,分成幾級題目也是可以變通的,例如不用「1、2、3……」,改用「一是、二是、三是」或「第一,第二,第三」、「其一,其二,其三」也是可以的,但是,無論用什麼,都要層次清楚。
法學畢業論文格式為:封面;題目;摘要;關鍵詞;目錄;引言;正文;結論;注釋和參考文獻。
封面的作用在於使別人知道這是一篇法學本科畢業論文。
摘要是指摘錄下來的要點,主要是表述本文的主要觀點,一般為100—200字。摘要的寫作方法,我認為包括兩部分:一是用一兩句話簡要概括論題的意義,二是將法學畢業論文幾部分內容表述為闡述論文觀點的一段話。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片語,一般應選3—8個。
(二)法學畢業論文注釋
現代學術視注釋為學術規范與紀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術論著和文章中,注釋不是裝飾品,它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引用他人成說,注示出處,既表示相關論說非作者獨造,並對他人成果給予應有之尊重,又可為讀者提供該領域的文獻信息,以便利後來之研究。
二是反映了作者觀點與其他學者觀點的聯系與區別,或者是對作者自己觀點的進一步說明,因而,也是正文不可缺少的補充部分。三是大量的引文意味著作者的研究的確是在前人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及所積累的資料基礎上進行的,不是憑空捏造的。
注釋要寫得規范。最規范的,就是《法學研究》的注釋方法:分為著作類、論文類、文集類、譯作類、報紙類、古籍類、辭書類、港台著作、外文類等九個類別,並有注釋例;非引用原文者,注釋前加「參見」;引用資料非來自原始出處者,註明「轉引自」;等等。詳細的內容請看《法學研究》上的注釋體例和文章的注釋方法。
為提高刊物質量和文獻信息計量、評價與研究的水平,促進學術成果在網路化、數字化條件下的交流與傳播,教育部2000年1月頒發了《中國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編排規范》(修訂版),其中注釋主要用於以文章篇名、作者等及文內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和補充說明,注釋序號用帶圓括弧的阿拉伯數字表示;參考文獻置於文本,採用順序編碼制,在引文處按引用文獻在論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序號置於方括弧內,並列舉了其格式,詳情請看《河北大學學報》(社科版)或其它中文社科學術期刊。
寫法學畢業論文,上述兩種注釋方法,可選擇一種使用,但不能交叉使用。
法學畢業論文的修改定稿、答辯
法學畢業論文初稿完成以後,應再三修改,審查是否符合要求。大到問題是否提得鮮明中肯,論點和論據有無說服力,結構層次是否嚴密合理,小至文字的修飾加工,有無廢話,語言表述是否簡潔准確,通順流暢,符號使用是否恰當,等等。自己修改後,再交給指導教師進行修改,然後定稿。
為了使法學畢業論文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建立論文答辯制度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措施。答辯是畢業論文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對畢業論文的全面檢查。
答辯首先由學生本人簡要介紹論文的寫作目的和思路、主要觀點,然後由答辯委員會向答辯人提問,讓作者略作準備做出回答,從而進一步考查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是否有深廣的知識基礎,創造性的見解和充分扎實的理由。答辯提出的問題,不管作者當場是否能作出完善的回答,都是對於作者一次很好的幫助和指導。
『叄』 法學的名詞解釋是什麼
法學,又稱法律科學,是以法律、法律現象以及其規律性為研究內容的科學,它是研究與法相關問題的專門學問,是關於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系。
法學,是關於法律的科學。法律作為社會的強制性規范,其直接目的在於維持社會秩序,並通過秩序的構建與維護,實現社會公正。作為以法律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其核心就在對於秩序與公正的研究,是秩序與公正之學。
法學是世界各國高等學校普遍開設的大類,也是中國大學的十大學科體系之一,包括法學、政治學、公安學、社會學四個主要組成部分。
在中國,法學思想最早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家哲學思想,法學在中國先秦時代被稱為「刑名之學」,從漢代開始有「律學」的名稱。在西方,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Ulpianus)對「法學」(古代拉丁語中的Jurisprudentia)一詞的定義是:人和神的事務的概念,正義和非正義之學。
(3)法學創造性思維擴展閱讀:
法學——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
該專業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熟練的職業技能、合理的知識結構,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能力要求:
(1)具備獨立自主地獲取和更新本專業相關知識的學習能力。
(2)具備將所學的專業理論與知識融會貫通,靈活地綜合應用於專業實務之中的基本技能。
(3)具備利用創造性思維方法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和創新創業實踐的能力;具備較高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外語能力。
『肆』 中山大學法學專業的用哪些課本
《知識產權法》 李穎怡 中山大學出版社
《商事法學》 張民安 中山大學出版社
《民法總論》 傅靜坤 中山大學出版社
《刑事訴訟法》 龍宗智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刑法學》 王仲興 中山大學出版社
中山大學法學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創造性思維,從事法律工作及其他相關工作,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需要,適應21世紀特別是經濟全球化對法律工作所提出挑戰的高層次人才。
中山大學法學專業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掌握馬克思主義法學原理和本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熟悉我國的主要法律、法規和有關的方針、政策;能運用科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社會實踐、分析和解決法學實際問題、撰寫法律文書;具有較好的文字與口頭表達能力和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在外語方面,通過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有相當的聽、說能力,並具有較強的閱讀法律文獻的能力;有健康的體魄。學業優良學生除主修本專業外,提倡副修英語等專業。
『伍』 法學專業的發展和創新方向
國際事務 人流物流
『陸』 闡述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主要內容和歷史地位,並結合現代社
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內容和特徵是在漫長的法律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從思想淵源來看,它們大都是從先秦時代的思想材料中加以提煉而成的。這些思想材料有的本來是對立的,但在封建社會的政治法律實踐中逐漸融而為一、並行不悖。這些都代表著其他法系所無而中華法系所獨有的內容和特徵。因此,它們不僅僅屬於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范圍,而應屬於整個中華法系。
一、「禮治」與「法治」相結合的法律傳統
法統即法律傳統,是指導法律實踐活動(立法、司法及思維)的價值基礎。它決定著法律實踐活動的內容、特點和發展方向。一般而言,一個民族的法律傳統是一元的,而中國封建時代的法律傳統則是二元的,即「禮治」和「法治」.
二、「德政」與刑罰相結合的治國方策
在春秋戰國時,儒家主張的「為政以德」、「以德服人」的「德政」、「仁政」,與法家主張的「以法治國」、「以刑去刑」、「以力服人」是截然對立的。可以說,儒家的主張由於難於操作而顯得過於理想化;法家的主張由於缺乏實踐經驗而顯得過於簡單化。秦漢以後,封建統治者吸取了秦朝暴虐亡國的教訓,轉而注重德政。而支配一個泱泱大國,又非運用法律刑罰手段不可。不搞德政,人民會起來造反;不搞刑罰,地方分裂勢力就會發難。漢武帝時採納董仲舒的建議可以說是個歷史性的選擇。董仲舒的神秘主義的「德主刑輔」論,一方面把儒家的「德政」置於首要之地,另一方面又給法家的刑罰落實政策,給它一個安頓,甚而使之具有神性。歷代封建王朝在制定國策時,都標榜「德政」以獲取民心。而教化措施則是預防人民犯罪的第一道防線。「德政」具有使統治者自我約束的積極作用,其目的還在於達到長治久安。刑罰的政治價值在於鎮壓人民的反抗斗爭,和制止統治階級內部的「犯上作亂」。當皇權和族權被宣布為神時,任何反叛皇權和族權的行為便成了瀆神行為。而對這些叛逆者施以嚴刑就不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合理的了。特別是到了唐代以後,當「一準乎禮」的封建法典被宣布為符合「天理」時,對所有犯罪行為的制裁便都是正義的了,在使用刑罰時大可不必隱諱扭捏作態了。
在「德刑」關繫上值得一提的人物,除了孔子、董仲舒之外,還有南宋的朱熹。他的基於「氣稟」差別的「德禮政刑」、「相為表裡」、「相為終始」的學說,達到「德刑」關系方面的認識的最高水平。而「刑為盛世所不能廢,而亦盛世所不尚」, (《四庫全書總目·政書類·法令之屬》)則概括了封建士大夫和社會輿論對刑罰的一般見解。在施政中毫不掩飾地使用刑罰,而社會輿論卻不贊揚刑罰。其結果,一方面對統治者的行為多少有些牽制,而另一方面卻產生了輕視法律的副作用。研究法律、法學,成了聖賢所不齒的左道旁門,更不必說視訟師為「訟棍」了。這種偏見不利於法律思想和法學的正常發展。
三、「人」與「法」相結合的法體理論
法體指法律實踐活動(立法、司法)的工作程序或方式。比如成文法、判例法或兩者相結合的混合法。關於法體的思想和觀點,是法律思想也是中國法律思想史的重要內容之一。
『柒』 探討法學專業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素質教育
在素質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創新能力又是綜合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一個國家繁榮興旺的動力,更是促使民族進步的靈魂,因此,注重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當前素質教育所針對的重點所在,也是課堂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那麼,怎樣在素質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為學生提供創造和創新的條件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對學生進行「六大解放」,即:解放學生的大腦、雙手、眼睛、嘴巴、空間與時間。具體來說,解放學生大腦,就是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解放學生雙手,就是培養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解放學生眼睛,就是培養他們認真觀察的能力;解放學生嘴巴,就是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解放學生空間,就是鼓勵他們投身社會實踐;解放學生時間,就是提倡講究學習效率,節省學習時間。「六大解放」的提出,為學生的創造與創新提供了先決條件。作為學習,應按照這一教學思路安排教育活動,如:在班級內實行「班幹部輪換制」,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管理的機會,並積極鼓勵學生在管理工作中發展創新;在全校范圍內成立興趣小組,為學生們施展才華提供平台;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行中小學生的減負工作,為學生減輕負擔、注重創新奠定基礎。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源於思,思起於疑,產生疑問是思維活動的起點與開端,學生只有對知識產生疑問,才能在自主思維與思考中獲取答案。任何思維過程都是針對某一具體問題的,包括對問題的發現、提出、分析、討論,直到解決問題,都體現了學生對思維的靈活運用,這一過程中所提出的具有新意和創意的解決辦法,都是一種創新行為。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具體操作辦法 1.創設問題情境,設計難易適中的問題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所創設的情境應難易適中,如果問題太難,會讓學生感覺筋疲力盡,不僅無所獲,還容易產生畏難心理;如果問題太容易,會讓學生感覺索然無味,無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可見,只有中等難度的問題,才能使學生情緒飽滿,積極求知,並始終處於智力發展的最佳狀態。 2.開拓學生思路,引導學生大膽提問根據一般的學習規律,在學習初期,學生容易對內容表象產生疑問,而無法深入其內涵。因此,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拓展其思路,鼓勵他們深入學習內容,通過聯系前後知識,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從而提出具有創新價值的問題。 3.引導學生學會分析與討論,形成系統分析問題的習慣作為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分析、討論中發現問題實質,並將精力集中在解決問題的目的上。只有分析清楚這兩方面,才能獲得正確的答案。可見,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系統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以養成學生系統分析問題的習慣。其中應注意的是,教師不要讓學生自己尋找答案,以減少其盲目性;也不能越俎代庖,將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應該先跟學生一起分析問題,然後再讓學生自己分析,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應給予及時的引導和點撥,幫助學生解決相關問題。 4.通過歸納總結和課後練習,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當問題解決後,教師應帶領學生共同歸納總結問題要點及解決思路,並通過進行課後練習來鞏固知識。這樣一來,可以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分析、合作討論、總結歸納、延伸練習中得到創新思維的培養。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教師應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徵,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體教學方法(1)活動教學,即以學生動手操作為中心來組織的教學活動,如:游戲教學、實驗教學、以及角色扮演教學等方法。(2)案例教學,即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目標,藉助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來引導學生進行特定情境,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平等對話,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3)競賽教學,即利用學生的競爭心理調動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如:小組競賽教學、辯論教學等方式。(4)過程教學,即要求教師加強對學生認知過程的訓練。 這些教學方法各有優缺點,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綜合運用,以達到各種方法的互相滲透和互補,最終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總之,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人才,不但是歷史賦予每個教師的責任,同時也是整個教育部門所面臨的重任。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今後的工作中抓住素質教育的契機,不斷探索,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捌』 如何自己申請英國大學
招生官正在尋找在求知慾,出版,音樂,學生會,體育,創造性思維,藝術等領域可以給大學提供領導力的學生。招生官正在通過你的申請來評估你是否配得上他們學校,是否能給他的社區帶來他正在尋找的領導力。讓我們近距離看看你在准備你的申請之前必 須做的步驟。當你看到幾種你必 須完成的申請,你很可能會認為這是浪費時間,一遍又一遍地填寫各種問題太乏味了。申請當然不像那些能吸引你的文件。這是你在數千份看起來很像、招生官讀起來會昏昏欲睡的申請材料中脫穎而出的一個機會。你將通過一份乏味的申請來展現自己的創造性。在一份申請里有很多地方可以使你脫穎而出。有一個規則是不讓任何地方空著,如果有一個問題不恰當的,畫一條線在空格處,這樣招生官會知道你注意到這個問題了。
在這里,大學想知道的是你在校外是如何使用你的時間的,招生官想知道你的領導能力,組織能力,你花費了多少時間在課外活動上。花點時間把這些描述出來吧。大學招生官經常會評估申請者的性格。你如何使用自己的時間和你所看重的東西會讓他們對你有所考量。
如果你對劇院有熱情而不是填滿申請上的各種類別,那麼,用那些地方去做你自己的事情吧:寫幾句話,描述你曾經參演的劇目的角色。當你寫下你的課外活動的時候,要考慮這些活動會給出什麼信息。你好么?如何好?你能跑么?跑得快么?你演奏樂器么?你可以演奏那種水平的音樂?你花費多少時間在體育運動上,在出版物上,在表演藝術上?細節是你在追求什麼?你處於哪種地位?你的團隊有多好?你實現了多少目標?你寫東西么?在哪裡發表過?你的校報贏得過國 家級的獎項么?重 點是,如果你想從符合資格的其他學生中脫穎而出,什麼是必 需的。
利用英國留學申請寫下你為了什麼申請這個專業,寫下你不為人知的特殊才能。換句話說,要把那些英國留學申請問題當成指南,而不是當成別人要求的、你必 須填寫的刻板的英國留學申請內容。
『玖』 誰有創新思維理論與方法的筆記與重點總結
第一章 思維與創新思維
思維:人腦的機能,是人類認知的高級階段,是人的大腦對客觀世界的的間接和概括的能動反映。
思維定義的三方面:①思維是人腦的技能 ②思維是人類認知的高級階段 ③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能動反應
作為具有能動性的思維:思維是人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內在心理活動;思維是促成人的行動的決定因素;思維的主要特徵是間接性和概括性。
思維的本質特徵:間接性、概括性和內隱性
思維的功能特徵:邏輯性、批判性和創新性
思維功能特徵之間的關系:思維的邏輯性是基礎功能,批判性是觸發功能,創新性是超越功能。思維的邏輯性支持思維過程測進行。思維的批評性促成思維的發散和跳出常規。思維的創造性使我們超出常規、實現超越。
思維的分類:①形象性思維和抽象性思維 ②收斂性思維和發展性思維 ③常規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
④直覺性思維和邏輯性思維
思維的歷史發展線索:經歷了古代思維、中世紀思維、近代思維和現代思維四個歷史時期。
從一般性思維到創新思維:20世紀60年代認知心理學的興起,引發了對創造的認知基礎的研究 20世紀60年代後,創造性思維的研究成果首先應用於美國工商界 20世紀70年代後,出現了創新技巧、創新能力測量,推動了美國創造性思維教育
中國思維研究:20世紀80年代,我國學者開始關注思維,並力圖建立一門跨學科的思維科學20世紀90年代,創造性思維首先受到工商界的重視,同時,為了適應對國民和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形勢,創新思維的研究和教育也受到了教育界的極大關注。
創新:創新是對既往的超越,是人類獨創力、擴張力和智慧力的一種表現形式
創新的表現方式:①新產品和新服務②老產品的新用途③新的研究方法④新觀念和新理論⑤純粹的思想結晶
創新定義的四個方面:①創新是一種超越 ②創新是一種獨創力 ③創新是一種擴張力 ④創新是一種智慧力
創新的特徵:智能性、社會性、團隊性
創新智能特徵的2個方面:①創新是人類智能活動的產物 ②創新的智能性擴展了我們對創新的認知范圍,讓我們領悟到還可能有更為廣闊的創新天地
創新社會性的三個方面:①創新是社會需求的結果,社會需求推動著創新 ②創新產生於人類交往活動
③創新具有競爭性
創新的種類:(1)按領域分類:①科技創新②社會創新③人文創新 (2)按主體分類:①個體創新②團隊創新
創新思維:是一種超越性智慧,它表現為思維的跳躍,它是在人的思考中實現超越。
創新思維含義的兩個方面:①創新思維尋求思維的跳躍 ②創新思維是一種能動思維模式的選擇
創新思維的本質:創新思維的超越是無止境的,創新思維中的異質增加過程也是無止境的。人類就是在這樣無止境的思維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完善自身。
創新思維的自身超越:創新思維首先是對自身障礙的超越,超越我們的心理障礙,超越於我們既定的思維模式。
①超越思維的慣性 ②超越思維的惰性 ③意志的超越
創新思維的境界超越:創新思維需要對思維對象、思維對象條件有所超越。①前提超越②邏輯超越③關系超越
創新思維的意志超越:創新思維既需要有承擔短期失敗的意志力,也需要有承擔探索失敗風險的意志力。
思維慣性的超越:我們經常接觸的東西,日積月累就會在思維中形成某種刻板印象,有些習慣甚至於會代代相傳。創新思維需要突破這種慣性的思維模式。
思維惰性的表現方式:①知足常樂,四平八穩,安於現狀 ②自以為是,盲目輕信,不求深入
③迷信權威、跟隨大流,不冒風險 ④自認平庸,沒有自信,不思進取 ⑤利益驅動,只顧眼前,不識泰山
創新思維境界超越的幾個方面:①前提超越 ②邏輯超越 ③關系超越
創新思維在公共關系活動中的作用:①公共關系活動以創新思維理論為基礎,是創新思維的具體應用
②創新思維貫穿公共關系活動的全過程和各種類型 ③創新思維涉及公共關系策劃的各要素
第二章 創新思維的基礎
人人具有創新潛能的依據:
1.具有創新潛能的社會依據:①創新本質上是社會需要的產物 ②創新是個人回應社會挑戰的需要
③人人都有無限的創新空間
2.生理依據:①人從整體上就是生物創新的產物 ②人腦的認知功能具有創新潛能
3.進化依據:①人手的創新進化 ②人足的創新進化 ③人腦的創新進化
創新人才的基本品格:①強烈的好奇心和驚奇感 ②標新立異的膽魄 ③堅強的意志力 ④勤奮而專注地工作
⑤獨立和自信
創新人才的核心技能:①增長知識和見識的能力②適應、利用和改造環境的能力 ③直覺、想像和靈感思維能力
建構創新品格和掌握創新核心技能之間的關系:是一種互動互進的有機結合關系:
①具有創新品格是掌握創新核心技能的基礎 ②在掌握創新核心技能的過程中,會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創新品格
知識的一般性定義:知識是人類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積累起來的精神文化財富和認識成果。
知識的常規分類:自然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人文科學知識
知識的跨學科分類:在當代,知識呈現一種融合滲透,跨學科、跨領域的趨勢。除了常規分類知識外,還有大量橫斷性知識。
知識結構:即思維主體知識結構,思維主體知識體系的構成情況和組合方式。
思維主體知識結構的兩種情形:①專才:對某一特定專業知識領域的精通 ②通才:同時在幾個領域有多方面的專長。
最佳優化知識結構:適合創新思維活動需要,極大促進創新思維功能發揮,各種門類知識配置合理的知識結構
最佳優化知識結構的基本要求:①在知識結構中必須具有優化配置的基礎知識 ②在知識結構中必須具有優化配置的專業知識 ③思維主體的知識結構必須處於一種開放的動態的狀態
自然語言的基本特徵:①民族性和地域性 ②豐富多彩 ③模糊性 ④社會性
自然語言的基本功能:①情景表達功能 ②信息交際功能 ③行動指示功能
創新思維和自然語言之間的關系:①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思維是語言中蘊含的內容 ②對自然語言的敏感是創新思維的重要先決條件 ③自然語言的轉換生成能力是實現創新的重要前提
科學語言:在自然語言中加入了精確定義的術語、符號、公式和圖表,描述科學活動的過程,表達和存儲科學成果的語言。
科學術語:在科學活動的過程中,人們一旦發現了研究對象的某些新的屬性,就會通過歸納概括抽象為概念,術語就是表達科學概念的語言符號。
科學語言的構成:術語、符號、公式、圖表
科學語言和創新思維之間的關系:①創新思維促進了科學語言的產生 ②科學術語、科學公式和科學圖表的形成是創新思維的結果
科學語言的特徵:①精確性 ②客觀性 ③簡潔性
術語產生的途徑:①直接借用自然語言中現成的語詞 ②借用相關學科的術語,或者新造術語,都可能導致新理論的產生。
實踐能力:是一種日常生活的智慧,這種智慧很少得到主流承認,但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實實在在的智慧
緘默認知:以行動為導向的認知,這種行動導向認知和人的目標實現相關,獲得這種認知一般不需要別人幫助
實踐能力的特徵:①經驗特徵 ②智慧特徵 ③創新特徵 ④非言語溝通特徵 ⑤技能接受特徵
實踐能力創新特徵的表現:①實踐能力是創新思維的基礎性層面 ②實踐能力的創新性需要經驗直覺
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之間的關系:創新思維是在思想能力和實踐能力當中,都能體現出來的思維類型。
第三章 創新思維實踐:問題解決
問題:某種事態在人頭腦中的反映,這種事態令人困惑或者令人不滿意,但對這種事態,又沒有現成的解決方法去改變,該事態挑戰我們的智能。
論題:是一種觀念性的事態在人頭腦中的反映,這種觀念性事態挑戰我們的智能,引起不同人群之間的爭辯。
問題和論題的聯系:①所有的論題本質上都屬於問題 ②問題和論題互相滲透,事實問題中有需要爭辯的論題,論題中也有事實問題。
問題和論題的區別:(1)概念的著重點不同:問題的著重點在其對現有事態和期望事態之間的差距,主要表現為認知主體對現有事態的不滿。論題的著重點在該語言陳述所表達的觀念,因為認知主體不同的認知背景,對該陳述所表達的觀念具有不同的評價。 (2)問題和論題的處理方式不同:認知主體為達到期望目標的努力過程一般而言就是問題解決的過程。論題,主要是一個觀念認同的問題,爭辯和協商的過程一般而言不是去解決問題,而是去討論論題。
界定明確的問題:屬於知識性、記憶性的問題大都屬於界定明確的問題,這類問題本身是明確的,問題的解決方法也是明確的。
未界定明確的問題:既沒有明確的問題域,也沒有明確的答案的問題。
境況問題的特徵:①是在客觀事實基礎上產生的問題 ②解決這樣一類問題,需要用事實來驗證,或者是需要用新的境況來替代舊的境況。
價值問題的特徵:①這些問題中包含著認知主體的主觀意志,或者是主觀信念 ②往往不僅是用客觀事實來驗證,更多的是依賴人的觀念認同 ③大多都和人類的行為相關,因此價值問題也是有關人類行為的問題。
問題意識:對問題的一種敏感,產生這種敏感的動因是人對周邊世界的好奇心。
觀察:利用感知,或者藉助科學儀器這種人類感官的延長,來獲得觀察對象的信息。
問題意識的培養:①觀察力的培養(3-5.) ②良好心態的培養(3-7.)
觀察力的培養:①養成依靠觀察接受信息的良好習慣 ②觀察力測試的方法提醒自己 ③注意保持觀察的靈活性
強化觀察力的要點:①要明確你的觀察目的和觀察對象 ②要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 ③觀察體現為各種方法和技巧,善於利用這些方法和技巧有利於強化觀察力
良好心態的培養:(1)3-8. (2)3-9. (3)3-10.
3-8. 質疑和改良的心態:①世界是不完美的 ②向完美走近 ③關注不滿情緒
3-9. 對暗示和機遇的敏感:①對事件、現象背後的東西保持敏感 ②對機遇的敏感
3-10.尋求因果聯系的求知慾望:①喜歡問「為什麼」 ②從不相關的現象和不相乾的研究中尋求因果聯系
問題定位的含義:初步確定問題屬於什麼類型,是界定明確的問題,還是未界定明確的問題?是境況問題還是價值問題?問題的類型不同,解決的思路也會不同。
調查研究的重要性:有目的地通過調查使得問題清晰、使得相關問題的信息得到更全面的把握。
間接調查的信息來源:①首要的信息來源於自己 ②你周邊的人也是信息源泉 ③網路、圖書館信息源泉
直接調查的幾種方式:①群體調查 ②體驗式調查 ③實驗調查
表達問題的幾個要點:①抓住感覺 ②用文字表達問題 ③精煉你對境況和問題的表達
構想更多主意的理由:①一個創新的主意在統計上就應該是不尋常的,因為創新的東西總是稀缺的,我們提出的數量越多,獲得好主意的機會就越多 ②我們最初產生的主意和後來產生的主意相比,最先想到的主意往往是粗糙的
激發想像力的幾個要點:①帶一點游戲心態 ②緊張中放鬆 ③在觀念面前保持中立心態
進行觀念評價的理由:①評價是對觀念和主意進行選擇的需要 ②評價是為決策提供依據的需要 ③評價可以完善問題解決的主意和方案
第四章 創新思維方法
方法:是任何特殊領域中,思維主體利用一定的工具來控制對象的程序
思維方法:表現為思維主體控制對象的程序
創新思維方法:用超越性的智慧來組織協調思維對象要素的途徑和思路
思維方法本身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
創新思維方法的作用:①認知和實踐之間的中介 ②產生新觀念新發現的工具 ③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的啟示功能
④對客觀事物發展進程的適應、控制和引導功能
創新思維方法的特徵:①能動性 ②互補性 ③層次性 ④實踐性
創新思維方法的層次性特徵:①依據知識的分類,把創新思維方法分為一般方法、特殊方法和專門方法
②從實踐角度對創新思維方法的區分,這就是方法和技法的兩分層次
創新思維方法的實踐性特徵:①創新思維方法本身就是實踐的產物 ②創新思維方法還需要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發展、不斷地出現更能激發人創造性的新方法 ③創新思維方法用於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人們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總要自覺能動地去運用創新思維方法。創新思維方法在人們實踐活動中具有導引作用、中介作用和工具作用。
創新思維的不同分類標准:
①依據知識分類的標准對創新思維方法分類
一般方法 特殊方法 專門方法
邏輯方法 超邏輯方法 依據知識的大類進行分類,按知識大類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技術科學等不同類別的創新思維方法 依據具體的科學分支,例如按照物理、數學、經濟學、法學等,分類為不同的創新思維方法
演繹方法 直覺方法
歸納方法 靈感方法
類比方法 想像方法
②按思維特徵的標准對創新思維方法分類:∆立體思維、平面思維、縱向思維、水平思維、順向思維、逆向思維等
創新思維邏輯方法:主要表現為科學的創新思維方法,即演繹方法、歸納方法和類比方法
創新思維的超邏輯方法:非經典的方法,即直覺方法、靈感方法和發揮想像力的方法
創新思維的特殊方法:見表 4.7. 創新思維的專門方法:見表
創新思維技巧 4.9. 創新思維技巧中的游戲法138 4.10.創新思維技巧中的方法移植法139
超越性原理:只要是在進行創新思維,它必定是對既定思考對象的一種超越。
整體性原理:事物間有機滲透和聯系原理在創新思維中的表現。
簡單性原理:在創新思維方法中表現為一種追求簡單化的思維方法,引導人們從復雜中發現簡單,從直覺中發現趨勢,刪繁就簡,以簡為美。
微量效應原理:一個微不足道的初始事件,有可能在其不斷放大的過程中,演變為一個令人驚嘆的結果。依據這個原理,就需要相應的創新思維方法,來識別、利用和防範這類微量效應放大的事件。
對應性原理:體現為一種極限或者底線式的創新思維方法。
信息交合法:把思考對象所有的信息要素,按照不同的標准分成若干類別,每一個類別作為一條坐標軸,然後根據需要,將各種坐標點有機地結合起來,從各種信息的交合點入手來進行創新的一種思維方法。
極限思維法:是一種假設思維方法,它是把所思考的問題及其條件進行理想化的極限假設,在這種理想化極限假設的條件下,常常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恰當方法,從而實現創新。
創新思維技巧的幾種分類:
①日本學者多湖輝《創造性思維》:疊加法;添加法;歸納法;聯想法;組合法;分割法;剔除法;集中法;
轉換法;錯位法;替換法;擴展法;迂迴法;游戲法;回到原點法
②另一種分法:組合法;換元法;模仿法;希望點列舉法;奧斯本檢核表法;5W2H法;聰明12法;信息交合法;
形態分析法;開孔挖槽法;創造需求法;三思法;移植法(方法移植;原理移植;材料移植;結構移植)
信息交合法的操作步驟144:①確定坐標原點,並將思考對象分解成若干獨立的信息要素 ②確定子類
③連接不同的信息坐標點,每一個信息坐標點連線都是一種新的信息反應物,是我們可能進行創新的品種。
第五章 演繹方法
邏輯思維的基本形式:概念、命題和推理
邏輯思維方法:是演繹、歸納和類比方法的總稱
不矛盾律:如果在論述的過程中出現矛盾,這就表明我們的論述是不成立的,這就是在運用不矛盾律。
排中律:一個命題非真即假,總是二者必居其一。
同一律:
①在同一個思維過程中,必須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則就會出現「混淆概念」或「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
②在同一個思維過程中,必須保持論題自身的同一,否則就會出現「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的邏輯錯誤
演繹方法:從一般性前提獲得個別性結論的推理方法
邏輯思維的基本假定:邏輯思維建立在這樣一個基本假定上:表達我們思維的任意一個命題,都有一個根本的邏輯特性,它是有真假的。邏輯思維是在一個命題油真假這樣的二值特性的基礎上進行的。正是命題的這一特性,使得邏輯思維可以探求出一個命題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推理命題的真假。
邏輯思維方法的簡要發展線索:
起源: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推理和斯多葛學派的復合命題
17世紀後,西方科學的發展把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的作用放在了首位
20世紀,演繹推理方法因為英國哲學家羅素和懷特海的努力,實現了邏輯和數學的聯姻。
邏輯聯結詞的真值表定義
聯言推理的基本格式177:①聯言推理分解式:p並且q,所以p(q) ②聯言推理合成式:p,q,所以p並且q
選言推理的基本格式178:
假言推理的基本格式180
邏輯常項174&邏輯變項175
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之間的關系170
復合命題的符號表達式(175表)
直言命題的定義:斷定對象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命題
直言命題的種類184:①全稱肯定命題 ②全稱否定命題 ③特稱肯定命題 ④特稱否定命題
概念的內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對象,它所具有的本質屬性。
概念的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那些本質屬性的思維對象
概念外延間的五種關系186:①全同關系 ②真包含於關系 ③真包含關系 ④交叉關系 ⑤全異關系
周延性概念:如果直言命題對某個概念進行的斷定是相對於這個概念外延中每個元素作出的,那麼就稱該詞項在這個直言命題中是周延的;否則,就稱該概念在這個直言命題中是不周延的。
直言命題的主謂項周延情況188(190表)
三段論的大項、中項和小項194:小項S,結論的主項 大項P:結論的謂項 中項M:前提中共有的項
直言命題的真值斷定情況192
周延性概念在三段論推理中的作用
第六章 歸納、類比和科學假說
歸納方法
6.1. 歸納方法的含義:歸納推理是一種擴展性推理,它是以個別的知識為前提推出一般知識為結論的推理模式。從前提和結論的關系來看,被推出的結論並沒有包含在前提的范圍之內,歸納推理是一種或然性推理。
6-2. 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197:演繹推理是必然性推理;歸納推理是或然性推理
6-1. 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的區別:
(1)演繹推理中,前提和結論是充分條件的關系,前提蘊涵著結論。歸納推理中,前提和結論是必要條件的關系,是一種擴展性的推理。
(2)有效演繹推理的前提對結論的支持度都為最高的支持度。而歸納推理的前提對結論的支持度卻有強有弱。
6.2. 歸納方法的類別
(1)完全歸納推理 (2)不完全歸納推理:①簡單枚舉法 ②科學歸納法
6.3. 求同法(契合法):用來尋找被研究現象的必要條件。如果僅有一個先行情況在被研究現象出現的若干場合中都出現,那麼這一先行情況就是被研究現象產生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被研究現象產生的原因。
6.4. 求異法(差異法):用來尋求在特定的場合下,被研究現象的充分條件。在被研究現象出現的場合與被研究現象不出現的場合中,如果只有一個先行情況與被研究現象同時出現和不出現,那麼,該先行情況就是被研究現象的充分條件,也就是被研究現象產生的原因。
6.5. 共變法:從被研究現象變化的數量和程度來判明因果相關。在被研究現象發生變化的各個場合中,如果只有一個先行情況是相應變化著的,而其他先行條件沒有變化,那麼,這個唯一變化的先行情況就是被研究現象的充分條件,也就是產生被研究現象原因。
6.6. 求同求異法(契合差異並用法):在被研究現象出現的若干場合中,如果這些場合中只有一個先行情況是相同的,而在被研究現象不出現的若干場合中,原先那個共同出現的先行情況又完全不出現,那麼,這個先行情況就是被研究現象的充分條件,也就是被研究現象產生的原因。
6.7. 剩餘法:是尋找被研究現象的充分條件或者原因的方法。如果已知某一復合的先行情況是另一復合現象的原因,同時又知道這一復合先行情況中的某一部分是後一復合現象中一部分現象的原因,那麼這一復合先行情況的其餘部分就是後一復合現象的其餘部分產生的原因。
6.8. 求同法、求異法和求同求異並用法之間的關系:求異法是穆勒求因果關系的最基本方法,穆勒五法中的共變法,,求同求異法都可以看作是求異法的特例,都是這一方法的延伸和擴展。
6-3. 求異法和共變法的聯系和區別:差異法可以看成是共變法的特例,共變法則可以看作是差異法的一種推廣。
類比方法
6.9. 類比的含義:類比推理是根據兩個或者兩類對象在部分屬性上的相同,推斷處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的一種思維方式。
6.10.類比推理的公式:A對象具有屬性a,b,c,d,B對象具有屬性a,b,c,所以,B對象也具有屬性d
6-4. 歸納和類比的比較213
類比推理和歸納推理的差異是由於有效信息量的多少引起的。在不可能通過觀察或實驗控制,得到大量的事例場合的情況下,類比法是必要的,多出現於穆勒方法不能適用的場合。但類比推理主要是根據以相似性為基礎建立起來的類比關系,導出最初的假設,並作出預測和解釋的猜測性創新性的推理方法。
6.11.類比的作用:①助發現作用 ②類比的解釋作用 ③作為模擬法的邏輯根據
6-5. 類比的助發現作用:它是我們提出科學猜想、科學假說的一種方法,而這一方法又不同於歸納(……6-4.)
科學假說
6.12.科學的含義:科學是以嚴格的經驗觀察的事實為基礎的。這個基礎可以由三個方面來說明:
①這個事實基礎來源於沒有偏見的觀察者所作的仔細觀察 ②事實優先於並且獨立於理論
③事實構成科學知識堅實而且可靠的基礎。
6.13.科學解釋:當科學家在對一組事實現象給出解釋的時候,這些解釋依據合宜的證據,即依據初步觀察和實驗的結果,這些解釋還期待著繼續的試探和證實,這個時候的解釋,就是科學的解釋。
6.14.假說的含義:在形成科學理論的過程中,開始構建理論雛形的那個階段的設想。
6-9. 假說的作用:①形成科學理論、發展科學理論的必經階段 ②假說是科學分類的依據
6.15.假說的直接驗證:一個假說中所說明或者解釋的事實,是通過提出假說的人自己的觀察和實驗來證實的。
6.16.假說的間接驗證:並非親力親為的驗證
6-7. 假說的評價標准:①該假說和已經建立的科學假說是相容的 ②假說的預見能力和解釋能力 ③假說的簡潔性
6-8. 假說形成的步驟:①認定問題 ②設定初步假說 ③收集更多的事實證據 ④設計更精緻的假說
⑤推出進一步的結論 ⑥驗證這些結論 ⑦應用這一假說理論
『拾』 法學考研有哪些方向,分別面向哪些就業方向
法學考研方向及就業方向有:
方向1:法律(非法學)
此專業為專業碩士(學科代碼:035101)。專業碩士和學術學位處於同一層次,培養方向各有側重。專業碩士主要面向經濟社會產業部門專業需求,培養各行各業特定職業的專業人才,其目的重在知識、技術的應用能力。
近年來,法律專業碩士成為了熱門的考研專業。從市場大趨向來看,法律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前景十分廣闊。
此專業畢業的優秀碩士畢業生可在以下幾方面工作:
1、在律師事務所從事律師、律師助理等工作;
2、考取國家公務員在法院、檢察院等國家部門從事工作;
3、在企業從事法務工作;
4、在金融機構從事與法務相關的工作
方向2:經濟法學
主要研究經濟憲法、經濟組織法律關系、國際投資經營法律關系、宏觀經濟管理關系、經濟活動管理關系中的各種法律問題。
隨著國家經濟、科技和社會的發展,社會對法律專門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各經濟組織、律師事務所對法律專門人才的需求尤為突出。
就業去向:主要就業去向是國內的大學、科研機構;國家立法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及其他各級國家機關;金融機構、企業事業單位、律師事務所等。
方向3:法學理論
側重法的本質與概念研究、法的形成與運作的研究、法的作用和價值研究、法治研究、人權研究、立法學研究等方向。
可以在檢察機關、審判機關、行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服務工作。
就業去向:
1、公司的法律事務、法律顧問
2、研究所做法學研究
3、律師事務所
4、法制編輯、記者
5、律師
(10)法學創造性思維擴展閱讀:
法學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德才兼備,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熟練的職業技能、合理的知識結構,具備依法執政、科學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質量法律服務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熟悉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復合型、職業型、創新型法治人才及後備力量。
能力要求:
(1)具備獨立自主地獲取和更新本專業相關知識的學習能力。
(2)具備將所學的專業理論與知識融會貫通,靈活地綜合應用於專業實務之中的基本技能。
(3)具備利用創造性思維方法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和創新創業實踐的能力;具備較高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外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