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創作時,如何獲得創意靈感
無論是哪種行業的設計師,深厚的文化修養是必備的。設計師的品內位高低直接影響容著他的作品,所以,一個出色的設計師應該廣泛地涉獵各種知識,有意識地進行知識積累,培養自己對美的感受能力,在設計時才能觸類旁通。
還未曾有過絞盡腦汁想創意的時候。通常都是在極其放鬆的時候,靈感說來就來。
靈感是從內向外的一個過程,內部的富足是重要的。
讀書,旅遊等活動不僅僅是為設計創造靈感,更多的應該是享受生活的過程。
生活的點點滴滴是靈感的來源,
如果熱愛生活,有樂觀並積極的生活態度,超前的生活觀念,靈感會眷顧你的。
如果生活沉重,怨天尤人,心浮氣燥,我想,想創意的時候一定會想到頭痛,談何靈感~~
如果要有意識的進行知識積累,我通常會到處拍片子,還有看各個行業的成功案例(包括成功人士寫的文章)
⑵ 潛意識的幾個特點及影響潛意識的方法
影響潛意識的途徑和方法(量子《秘密》論壇原創整理):1. (眼睛)視覺: 觀想(視覺催眠-實物-電影-視頻-圖片-文字)——《秘密》觀想篇2. (耳朵)聽覺: 催眠、潛意識錄音帶、阿爾法波音樂引導、說話等3. (全方位)體驗——觸覺(手腳等)、視聽、聞(鼻子)、嘗(口)等 4. (心)感覺: 愛(主導),感恩,自信,快樂,情緒——《秘密》感覺篇5. (腦)思想: 自我暗示,想像(觀想)6. (靈魂)深度冥想: 出體全部的方法都是為了引起「心」的感覺(和潛意識溝通)!影響潛意識的方法:震撼,新鮮,美感,激情,刺激,搞笑,恐怖(不建議),放鬆性警覺,全方位體驗更多是改變你的內心儲億,就是對於發生的事,你會根據你以前的思考儲億,下意識地進行了對這件事的反應。比如,有件事情使你難過,那之前有過這樣的記憶,當你遇到同樣的,就會從潛意識里去跟自己說我應該難過。要改變就要從改變這個儲憶開始,要你發生這樣的事以另一種感覺去想它,這樣再發生你就會以新的感覺去想了。平時很多習慣你也可以去打破一下,比如你穿鞋的順序,你出門前最後做的事等。
⑶ 人的潛意識的東西會慢慢變成現實,是意識誘導還是什麼
沒辦法的,現實就是如此,避也避不開的
⑷ 潛意識理論是怎麼出現的
精神分析理論是奧地利著名醫生、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的。
1881年3月弗洛伊德從維也納大學醫學院畢業,由其導師布呂克教授推薦來到維也納外科醫院當了一名外科醫生。行醫期間,弗洛伊德的興趣逐漸轉向神經病的研究和治療。正是對神經病的研究和醫療實踐引導他走向人類心靈的深處,發現了人類心靈的新大陸——潛意識,並一步一步走上了精神分析之路。
當時最流行的神經病是歇斯底里病。對這種病的治療普遍採取催眠療法,患者在特別布置的房間里受醫生的暗示進入一種錯睡狀態(即催眠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患者完全接受醫生的指令,行動自如,談話做事敏捷。醒來之後,患者對催眠狀態下所發生的事全不記得,但病症消失了,病也好起來。
長期的研究和醫療實踐使弗洛伊德逐漸認識到,不僅歇斯底里患者,而且正常人,在意識的背後都可能具有各種各樣的慾望和沖動,但這些慾望和沖動因不被社會習俗、道德法律所容許,必須被壓抑下去而不被意識到。這些被壓抑於心靈深處的慾望和動機構成了人的潛意識,它是人類一切精神生活的根本動機。但是,這些動機並不因壓抑就消失掉或失去活力,而是仍然積極活動,總要尋求各種形式進行自我表現,只是不被人們意識到而已。心理健康的關鍵是使這些不被承認的動機被人意識到,並用理智對付它們。
隨著這種觀點的形成,加上醫療實踐經驗的豐富,弗洛伊德逐漸感到催眠療法有很大的局限性,於是決定放棄催眠療法,不用催眠術去挖掘患者忘記了的情緒,而使患者在覺醒狀態下,身心放鬆地進行自由聯想,並隨時說出意識中出現的任何念頭。弗洛伊德把這種治療法叫自由聯想法。
1895年弗洛伊德和布洛伊爾合著《歇斯底里研究》一書,為精神分析理論奠定了基礎。在這本書中,弗洛伊德探究了導致該病的最深刻的根源即潛意識的存在。他認為潛意識是一種被心理壓抑的沖動和原始本能所組成的領域,它棲息在心靈深處陰暗的角落裡,須經外力的引誘和啟發,解除了精神壓力後才能被人意識到。在轉化為意識之前,它是深不可測的,有時由抑制的作用而轉化成荒誕不經的夢魘。這就是弗洛伊德的潛意識學說,它構成了精神分析的理論基礎。正是沿著這條線索,弗洛伊德逐步發展、完善了他的精神分析學說。
⑸ 創造性思維階段中的靈感期是哪個階段
創造性思維的過程
關於對創造性思維過程的研究,國內外曾提出一些不同的見解,下面介紹幾種有代表性的觀點或理論:
一華萊士的「四階段」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華萊士1926年出版了《思想的藝術》,他在該書中通過對許多創造發明家的自述經驗的研究,提出了創造性思維過程的四個階段——准備、醞釀、啟發和檢驗的有名理論。
1.准備階段
這是提出課題、搜集各種材料、進行思考的過程,也就是有意識地努力的時期。
要想從事創造活動,首先要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創造性思維就是圍繞這些問題展開的,而且,這些問題決定著思維的方向。因此,提出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成為這個階段的重要一環。
接著,思維者有意識地收集資料、挑選信息,或同時進行一些初步的反復試驗,認識課題的特點,通過反復思考和嘗試來努力解決問題。
2. 醞釀階段
假如直接的解決不能立即得到,醞釀階段隨即來臨。醞釀在其性質和持續時間上變化很大,它可能只需要幾分鍾,也可能要幾天、幾星期、幾個月、甚至幾年。在這個時期里,思維者不再蓄意解決問題,或者說已經暫時「放棄」了,在現象上看是有意識的努力一度中斷的時期。但在這個時期,據華萊士講「無意識的大腦活動」仍在繼續,即大腦的潛在意識仍在不知不覺地對收集到的材料進行著篩選和重組。
日本創造心理學家高橋浩曾在談到這一階段的特點時說:「創造性思維也和造酒一樣,需要有個醞釀期。在第一階段中,經有意識的努力而得到的東西大都是勉勉強強、比常識稍勝一籌的東西,不能有大作用。到了下一步的醞釀期,和釀造名酒一樣,新的思想方案才逐漸成熟起來。普通一般的人不能忍耐這個醞釀期,也沒想到有經歷這一個時期的必要,因而老是在第一階段里徘徊。」
3.啟發階段
這一階段又稱頓悟期或靈感期。這種「頓悟」,並不是本人有意識地努力得來的。它的出現,大都是在疲倦極了、一度休息之後,或者是正當轉而注意別的事情、完全忘神的時候。這種所謂「頓悟」,主要並不是由語言表達出來,而是通過視覺上的幻象表達出來的。這種頓悟一出現,就十分不同於別的許多經驗,它是突然的、完整的、強烈的,以致會脫口喊出:「是這樣的」,「哈!沒錯兒!」華萊士把這種經驗稱為「尤瑞卡經驗」。如阿基米德終於尋到了希臘王向他提出的檢驗王冠含金量問題的解答時,從浴盆里跳出來,狂喜地在大街上邊跑邊喊,向世界大聲宣告:「我已經找到它了!我已經找到它了!」
4.檢驗階段
並非所有的問題解決都會以這種突然的強烈的經驗而告終,這種經驗也可能是和問題的錯誤解決伴隨產生。所以,這種靈感的成果還必須經歷一個仔細琢磨、具體加工和驗證的過程。這是對整個創造過程的反思,以使創造成果建立在科學的理論基礎之上,並物化為能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的形式。這一階段,又是在意識的支配下進行的。
二劉奎林的「序列鏈」理論
劉奎林是目前我國系統研究靈感思維的一位學者,他在華萊士,「四階段」,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就創造性思維中的靈感思維的過程進行了研究,提出了「誘發靈感的機制序列鏈」理論。他認為這個序列鏈由五道程序組成,即「境域——啟迪——躍遷——頓悟——驗證」。
境域,即指那種足可誘發靈感迸發的充分且必要的境界。以文學創作為例,這種境域如托爾斯泰所認為的,創造者入境後表現出來的那種潛思維與顯思維隨意交融,思意馳騁,神與物游的「忘我」境域,正是「創作的最高境界」 。啟迪,就是指機遇誘發靈感的偶然性信息。創造者的靈感蘊育一經達到了飽和程度,只要有某一相關信息偶然啟迪,傾刻間就可豁然開朗。躍遷,即指靈感發生時的那種非邏輯質變方式,經過顯意識與潛意識的交互作用,潛意識即進入一種跨躍推理程序的、非連續的質變過程。潛意識的信息加工過程,一般說, 人們無法意識到在形態上或在能量上的中間循序過渡環
節,它是靈感思維的一種高級質變方式。頓悟,即指靈感在潛意識蘊育成熟後,同顯意識溝通時的瞬間表現。驗證,即指對靈感思維結果的真偽進行科學的分析和鑒定。以上五個程序,彼此間緊密聯系,互相制約,從而形成一個以顯意識去調動潛意識,誘發靈感發生的有機系統。
劉奎林的「序列鏈」理論,為我們說明了靈感思維的全過程所需經歷的五個階段。靈感思維雖然與創造性思維不是同一概念,但靈感思維在創造性思維中占重要地位。我們從華萊士的,「四階段」理論中可以看到,其「醞釀」「啟發」的過程,著重指的也是靈感思維的過程。劉奎林的「序列鏈」理論,則著重說明的是靈感思維的全過程。我們將二者結合起來理解,就會對創造性思維的過程有一個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
三吉爾福特的「發散一輻合」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在對創造性思維的研究中,提出了發散思維(divergent thinking)和輻合思維(convergent thinking)的區分。吉爾福特認為,發散思維「是從給定的信息中產生信息,其著重點是從同一的來源中產生各種各樣的為數眾多的輸出,很可能會發生轉換作用。」 吉爾福特提出的發散能力測驗要求不止一個正確的答案,其評分的主要依據是反應的新穎和多樣。例如,要求受試者提出一塊磚的多種用途或給一個短篇故事想標題。輻合思維是依據給定的零散信息得出一個有效的或合理的答案或結論。具體說,輻合思維是在發散思維所提供的大量事實基礎上,經過分析和比較從中提出一個可能正確的答案或結論,然後經過檢驗、修改、再檢驗,甚至被推翻,再在此基礎上集中,提出一個最佳的、有效的答案或結論。例如,就一篇短故事給受試者提供好幾個題目,要求受試者從中選擇出一個最佳的標題來。
在一個完整的思gWt*動中,發散思維和輻合思維是互為前提、交互進行的。一般而論,面對一個課題或解決一個問題,思維者總是先千方百計調集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而每一個知識經驗者是以往輻合思維的產物。我們說解決問題須以知識經驗為前提,也就是須以輻合思維為前提。調集有關知識經驗的過程,就是發散思維的過程,即通過聯想和回憶,盡可能多地從不同角度尋求可能解決問題的假設、途徑和方案。這是一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盡量爭取一題多解的過程。經過這樣多角度地、靈活地、細致地思考,便最大可能地獲得了解決問題的假設或途徑,而這各種各樣的假設或途徑中即包含著在相對意義上最佳的、富有創造性的結果。當思維達到一定的發散程度後,便需要及時改變思維策略,由發散思維過渡到輻合思維。這是一個由多到一或眾中挑一的聚合過程,它需要對所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反復地分析、比較、加工、整理,最終求得一個最佳的解決方案或途徑。
由此可見,作為一個完整的創造性思維過程,既離不開發散思維,也離不開輻合思維,而且呈現出一種二者相互促進、相互轉化、交互推進的思維程序,即「輻合思維→發散思維→輻合思維」的程序。無論科學創造或文藝創作,都是在經歷這樣一個思維行程之後才獲得創造性成果的。
從以上介紹的三種理論可以看出,華萊士和劉奎林的過程論主要是從認知的心理上揭示了包括顯意識和潛意識在內的創造性思維的全過程,不過劉奎林是著重於靈感思維;而吉爾福特的過程論則是從「發散」和「輻合」這兩種在顯意識進行中所運用的重要方式上說明了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可見,他們是從不同的角度為我們從不同的側面來揭示創造性思維的過程的。
⑹ 潛意識為什麼會出現,它的目的是什麼
弗洛伊德的潛意識學說認為潛意識里的東西會隨時走出來;頑強地表現……按照這種說法,那麼,總統先生可能在眾目睽睽下吮指頭;色狼可能視法律為無物,視大眾為無物,在眾目睽睽下耍流氓……無數事實與他的理論不符。我覺得沒必要沿著錯誤走下去!《心理現象全新解釋·知覺生長模型》一書對「意識的層次結構」做出了全新的研究,完全可以解釋它不能解釋的問題。你看過後就不會提出這個問題了。《知覺生長模型》的意識的層次學說:
依據興奮與抑制能量強弱的狀態,可以劃分出六個層次的結構:第一層是意識層,是興奮程度最高的層次。第二層是中等強度的興奮層,稱為「興奮網路層」。知識結構是由一個個大小不等的「知覺單元」組成的龐大的網路結構。擴散的興奮能量,只能沿著網路通路前進,所以,從意識層擴散、傳送出來的興奮能量,只能進入「與之相聯系」的、巨大的網路系統中,故稱興奮網路層。第三層是「興奮滲透層」,興奮能量無法灌滿連接的知覺單元,即興奮能量只能占據或多或少的區域,好象水量少,只能向泥土下滲透,無法濕潤整塊土塊一樣,故稱「滲透層」。第四層是弱抑制層。第五層是中等程度的抑制層。第六層抑制能量最強,傳承弗洛伊德的潛意識學說,這層可稱為「潛抑層」。
依據興奮能量與抑制能量的相互狀態來劃分,則可以將意識的層次簡化分成四層:即意識層、興奮網路層、興奮滲透層和潛抑層。採用四層的分法可以更簡單更清晰地表達意識的結構。
第一層叫意識層,它有5個特點:
⒈反映的信息最清晰,例如看見一個人,他的形象最清晰;我們在回憶,想像,推理,靈感等思維過程中,也只有最清晰的部分才能被人所意識到。
⒉反映的內容最重要最及時,即與感知覺和思維同步。
⒊人人相同的信息。例如看見同一個人,那麼,不管什麼年齡,性別,智力,民族和知識水平差異等,就只會是這個人,不會不同。
⒋反映的信息永遠不變。例如一隻酒杯,天天看它,不會改變,幾十年後再看見它,還是沒有改變。又如默誦同一首詩,它也是什麼時候都能清晰地反映在意識層中。
⒌擴張知識結構的能力。
第二層叫興奮網路層,也有5個特點:
⒈沒有清晰的表象。例如看見同學,就知道他的姓名、性別等,這些知覺的知識都不可能象視覺表象那樣清晰。
⒉綜合知識經驗的舞台。這里有許多「知覺單元」,組成了一個龐大的信息網路,
⒊人人不同的知識經驗。
⒋反映的信息可以改變。例如看見同學,可以聯想起他的趣事,也可以記起他家裡的擺設或兒女等等,是隨時會變化的。
⒌層次變化。即這里的信息可以上升為意識層或下降為興奮滲透層的信息。
第三層叫興奮滲透層,也有4個特點:
⒈反映信息更模糊。
⒉層次變化。即這里的信息可以上升為興奮滲透層或下降至潛抑層。
⒊對外聯系廣泛。
⒋瞬間變化、難以預料。
第四層叫潛抑層,有3個特點:
⒈沒有興奮能量。
⒉百寶箱作用。
⒊動態變化與不變。
知覺生長模型的意識層次學說明確指出了各層次不同的、鮮明的、無法替代的特點;指出了各層次動態變化的規律;指出了只要有意識,那麼各個層次都是同時存在,協同完成任務的──即各個層次是不可分割的、分工明確的、統一的。文章後面還專門討論了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的錯誤。這里由於篇幅問題,只能作出上述提示,有興趣的朋友請登陸網路→文庫→輸入書名《心理現象全新解釋·知覺生長模型》→閱讀或下載第十章意識與意識流相關內容。
⑺ 什麼是醞釀靈感定律
古希臘時,阿基米德奉國王之命,鑒定工匠製作的金王冠是否摻有白銀。但當時並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他為此日思夜想,也沒有想出好的辦法。
有一天,他在家裡洗澡,他跳進浴盆時,有許多水一下子溢了出來。這使他一下子醒悟到:當容器裝滿了水,把物體再放進去,那麼溢出的水的體積,和這個物體的體積是相等的。由此他聯想到,比金子輕的白銀如果要達到同樣重量,它的體積必然超過金子。
於是,他想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他把與原先國王交給工匠的相同重量的金子和那項金王冠,分別放在注滿水的容器中,然後比較它們分別排出的水的容量,就能夠知道答案了。這也是物理學上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的來源。
其實,在科學發展史上,創造性活動往往就像阿基米德定律,是靈感突然進發的結果。在苦思冥想下,阿基米德沒有找到答案,沒想到洗澡時偶然遇到的現象提示了他,答案就跳了出來。
每個人的思維恐怕都遇到過卡殼的情況。比如對一些比較艱澀難懂的知識,第一次學習,很難理解、把握;或者,遇到一個難題,想破腦袋也想不出解決辦法。這個時候,繼續想下去,可能只是消耗時間,因為靈感似乎離我們遠去了,要麼就是我們的路子不對。那麼,也許我們暫時把問題放一放,不去想它,做點別的事情,把腦筋換一換,再回來想這個問題,或者不刻意地想它,等待靈感自己出現,或許就真的能等到靈感。就像詩里說的:「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當我們遇到某個問題不能馬上解決的時候,暫時放下,即使不去想它,潛意識還是在不斷地對我們的知識結構進行整合、更新。當整合接近解決問題時,在某個點上,會被突然觸發。這個暫停的過程叫醞釀,這種規律就叫「醞釀定律」。醞釀定律尤其對於高難度的問題比較有效。
有一個心理實驗也說明了靈感的這種特點。心理學家給被試者提出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
在實驗中的三組被試者都用半小時來解決問題,第一組半小時中有55%的人解決了問題:第二組在半小時解決問題中間插入半小時做其他事情,有64%的人解決了問題;第三組在半小時中間插入四個小時做其他事情,有85%的人解決了問題。
在這個實驗中,主試要求被試大聲說出解決問題的過程,結果發現第二、三組被試者回頭來解決問題時並不是接著已經完成的解法去做,而是像原先那樣從頭做起。因此,可以認為,醞釀效應打破了解決問題不恰當思路的定式,從而促進了新思路的產生。
現在,讓我們分析一下靈感產生的過程。
首先它需要人有較強的行為動機,並為此進行長時間的探索。而在長時期連續思考後,還沒有找到答案,就可能轉入休息或進行其他休閑活動。這個階段就是醞釀階段。
人的意識好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叫「顯意識」,藏於水中的是「潛意識」。前者能被人覺察,如人們的思考、討論,而後者卻不能,靈感思維通常就是潛意識活動的結果。科學家認為,潛意識的能力要比顯意識更強,顯意識受常規思維的影響,難以自由發揮,而靈感則往往需要突破常規,是一種頓悟而產生的智慧。
人們對一個問題經過長時期的冥思苦想,在多次嘗試反復失敗後,會暫時拋開這個問題,去休息、娛樂、鍛煉,這時人的思維反而排除了外界事物的干擾,顯意識活動下降了,潛意識思考活動的信息就可能突然冒出來,靈感就是這樣產生的。
為了迎接靈感的到來,我們最好在醞釀階段隨時准備一個筆記本,記下腦中閃現的一些思維火花,這其中可能就有我們最需要的答案。
⑻ 如何理解「潛意識」「靈感」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
所謂「潛意識」「靈感」是在某種契機下,右腦的潛力的突然激發,即右腦的使用率大幅增加。
在藝術創作中,以音樂的創作為例,沒有靈感不會寫出好音樂的,右腦的記憶能力極強(催眠師就是利用這一點,可以用催眠術使人入靜,讓其回想起很久以前已經遺忘的事情,甚至全部細節,人之所以會遺忘,只是人的強勢腦【默認為右腦】忘記了而已)所以以前聽過的歌曲,會在創作時編輯匯總,創造出新的歌曲。為什麼每個創作型歌手的曲風不同,是因為他們的每個人的感情經歷不同,而且所聽過的歌曲也不同。
總之,藝術創作,是右腦的而功勞,所謂「潛意識」「靈感」也就是這么來的了。
⑼ [轉載]如何使用潛意識培養創造力麻煩告訴我
如何在學習流程中用潛意識培養創造力? 「人的創造力全部來源於人的潛意識」。多年前,一個心理學家做報告時反復強調這句話,我在台下還懷疑這話有些絕對了。經過多年的思考和實踐,發現這句話是正確的,實事求是的。意識是一個推理的過程,即使推導出了一個沒有見過的結果,也不是創新,你能推導出來,別的人也能推導出來。潛意識,是一片思維火花,來得可以沒根沒據,也可能是意識努力多次,求之不得的結果。當然,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人的潛意識,多數還是為意識服務的,潛意識得出的結果或思路往往是人們苦思冥想也想不出來的東西。潛意識里的東西非常多,各種各樣的想法都有,但被意識選中的東西,一般都是很有價值的,人們把這種東西叫靈感。靈感來得很快,走得也匆忙。我們必須想辦法留住它,留住片片火花,集中起來,就會變成火炬,一個有思想火炬的人,不光可以照亮自己前面的道路,還可以分享給別人光亮,讓他人也少走彎路。一個人有思想,其實就是他善於把靈感零存整取而已,你如果這樣做,也一樣可以做到。如何增加人的有價值的靈感呢?首先,需要給靈感提供豐富的材料。靈感的材料,主要還是來自於意識,意識里有什麼,靈感里才能有什麼。一個天天玩游戲的人,意識里是游戲,潛意識里也是游戲,他靈感的內容可能是提高游戲水平的一個感悟,或者是如何搞到玩游戲的錢,或者是怎樣欺騙父母才能實現在網吧里多玩會游戲的妙招。只有一個認真學習喜歡思考的人,才會在吃飯的時候,突然計上心來,一個幾何證明的思路出現了。只有不斷總結學習方法的人,才可能在乘車的時候想到聯系或歸納的好處。因此,要增加有價值的靈感,就必須增加有價值的思維和意識。平時多思考有價值的問題,潛意識就會過來幫忙,靈感里才會出現你需要的東西。第二,放鬆身心,給靈感成長的機會。潛意識,什麼時候都有。在人身心放鬆的時候,沒有意識的擠壓,潛意識活動頻繁,靈感通常在這個時候出現。化學家門捷列夫最大的成果,不是誕生在實驗室、辦公室,而是在睡夢當中,睡夢中建立了元素周期表,驚醒後經意識加工就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元素周期表。作者的學習流程圖也是一樣,我坐在汽車里正欣賞窗外美景,突然腦子里出現了一幅學習程序圖,立刻目光內收,讓潛意識轉化為意識,並用紙筆幫助加工,記錄下來。潛意識的成長需要播種,靠自然狀態的閃出,不行。如果在放鬆的時候,能翻開暫存,看幾個問題,潛意識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圍繞問題展開工作。潛意識不需要毅力維持,也不需要緊鎖眉頭專心致志,小小投入,就會有大的回報。不會利用潛意識的學生,坐在桌子前,看著書本,才會開始學習,離開書本大腦就不為學習做事。這樣的學生,學習沒有潛意識幫忙,很苦很累,學習里沒有創新,以後的工作和生活里也難有創新,一輩子墨守成規,會缺少許多樂趣。學習流程里的暫存,既有存儲問題的作用,也有收集思維火花的功能,同學們要想有新的思想,請不要放過每一片有價值的思維火花。記住,暫存就是靈感的家,有了靈感,讓它回家,長大。
⑽ 靈感!我發現了一個快速產生靈感的方法。
您…不是來提問的……
汗哪!……
不過這個提議很棒呢,不過呢,你是不是想要關閉問題啊?!……
祝你好運啦,下次可以在貼吧發言哪,
這樣又浪費分,還不是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