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文字是誰發明的
中國的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經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了。在世界別的地方發現的古代文字,主要有3種:圖畫式的象形文字,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就使用了。還有蘇美爾人和巴比倫人使用的楔形文字,大約也是在公元前3500年產生的。這種文字的筆劃上粗下細,象木頭楔子,所以叫做楔形文字。再就是公元前1000多年腓尼基人發明的字母文字。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王八擔」、「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19世紀末年在殷代都城遺址被今河南安陽小屯發現,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
② 古代文字是誰發明的
倉頡是中國古代傳說人物,傳說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發明者。
傳說中倉頡生有「雙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只有三個人,虞舜、倉頡、項羽。虞舜是禪讓的聖人,孝順的聖人,而倉頡是文聖人,項羽則是武聖人。
倉頡,「倉頡造字」的傳說在戰國時期已經廣泛流傳。《淮南子·本經》中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說文解字序》中記載:「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中解釋說:「頡有四目,仰觀天象。因儷烏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天地聖人之意也。」
普遍認為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
關於倉頡造字,歷史上還有這樣一個近似於神話的傳說,說倉頡是黃帝的史官,黃帝統一華夏之後,感到用結繩的方法記事,遠遠滿足不了要求,就命他的史官倉頡想辦法,造字。於是,倉頡就在當時的洧水河南岸的一個高台上造屋住下來,專心致志地造起字來。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長時間也沒造出字來。說來湊巧,有一天,倉頡正在思索之時,只見天上飛來一隻鳳凰,嘴裡叼著的一件東西掉了下來,正好掉在倉頡面前,倉頡拾起來,看到上面有一個蹄印,可倉頡辨認不出是什麼野獸的蹄印,就問正巧走來的一個獵人。獵人看了 看說:「這是貔貅的蹄印,與別的獸類的蹄印不一樣,別的野獸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倉頡聽了獵人的話很受啟發。他想,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特徵,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徵,畫出圖象,大家都能認識,這不就是字嗎?從此,倉頡便注意仔細觀察各種事物的特徵,譬如日、月、星、雲、山、河、湖、海,以及各種飛禽走獸、應用器物,並按其特徵,畫出圖形,造出許多象形字來。這樣日積月累,時間長了,倉頡造的字也就多了。倉頡把他造的這些象形字獻給黃帝,黃帝非常高興,立即召集九州酋長,讓倉頡把造的這些字傳授給他們,於是,這些象形字便開始應用起來。為了紀念倉頡造字之功,後人把河南新鄭縣城南倉頡造字的地方稱作「鳳凰銜書台」,宋朝時還在這里建了一座廟,取名「鳳台寺」。
③ 古代的文字有哪幾種分別是誰創造的
古時:倉頡——甲骨文
西周時:伯益——大篆[大篆亦有金文(或稱「鍾鼎文」)、籀文之別]
秦之後:李斯——小篆
程邈——隸書[「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
民間演變——草書[分為早期草書、章草和今草]
漢魏後:隸書演變——楷書
蔡邕——八分[楷隸,指東漢中期出現的新體隸書]
劉德升——行書
大篆是相對小篆而言的,現在一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統稱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戰國時期除秦國之外的六國文字。小篆是秦統一中國之後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國的文字為基礎,參照其他諸侯國文字,為便於書寫而刪繁就簡、規范統一的,這是中國書法史上最初的規范化書體。隸書是繼小篆之後出現的又一代表性書體,它是在小篆的基礎上產生的。隸書的產生是漢字的一次大革命,其意義不僅在於漢字從此走向了符號化,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漢字的書寫方式和審美趨向,從而為楷書書法藝術的產生奠定了基礎,並進而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和繁榮開辟廣闊的天地。
④ 是誰創造的字(古代)
倉頡造字只是一個傳說而已,歷史上並沒有具體可考的證據證明漢字為倉頡回所造。漢字屬於自源文字答,漢字的圖畫行越強說明漢字越古老,由金文,甲骨文,小篆。。。。。演變過來。漢字是古老的先民們的集體智慧的結晶,僅憑單個人的力量是不足以完成這樣的工程的。
⑤ 誰發明的文字
倉頡發明的。
中國人(實際上遠不止中國人)所使用的漢字是倉頡所創造的。如今,在世界上被廣泛使用的多種電腦漢字輸入法當中,就有一種名為「倉頡漢字輸入法」。
作為「中華文字鼻祖」,幾千年來,倉頡不但受到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尊崇,而且受到世界敬仰。位於商丘市虞城縣王集鄉的倉頡墓每天都迎來絡繹不絕的國內外遊客。
倉頡為黃帝的史官。為了記載事情,傳遞信息,黃帝命他造文字。倉頡首先發明了象形文字。後來因象形文字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他又發明了會意字、形聲字等。為人類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黃帝對倉頡發明和推廣文字的功勞非常看重,倉頡死後,他命人將其懸棺而葬之。
(5)古代的誰創造了文字擴展閱讀:
相傳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在此之前,人們都是結繩記事,大事大結,小事小結,相連之事打連環結。由於記錄史實的結繩形狀各異,天長日久難以辨認,倉頡以繩結記錄的史書出了差錯,使得黃帝在與炎帝的議和中失利。
如此幾番,倉頡深感結繩、刻木記事已無法適應時事需要,故而決心創造出一種更好的記事方法。他終日苦思冥想卻毫無頭緒,一日天降大雪,他早起去山上狩獵,見漫山遍野盡是銀裝素裹。
忽然,林中竄出兩只山雞在雪地上覓食,走過之處留下兩行爪印,接著又有一隻小鹿跳出,也在雪地上留下清晰的蹄印。倉頡看得出神,把打獵的事忘得一干二凈。他把山雞的爪印和小鹿的蹄印一對比,發現形狀不一。
於是他想,把雞爪印畫出來就叫雞,把鹿蹄印畫出來就叫鹿。世界上任何東西,只要把它的象形畫出來不就成了字嗎?想到這里,倉頡茅塞頓開。
此後,他回到故鄉白水(今陝西白水縣),獨居偏隅,「觀奎星圜曲之式,察鳥獸蹄爪之跡」,整理素材,創造出代表世間萬物的各種符號,並且定下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倉頡造字成功,卻發生一怪事,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聽到鬼哭魂嚎。
隨著象形文字越造越多,寫在何處也頗費思量,石尖、木板、獸皮均不合適。一日,有人捉住一隻大龜,請倉頡給它造字。倉頡細看龜,發現龜背上有排列整齊的方格子,便照龜的象形,造了「龜」字,然後又把字刻在龜背上的方格子里。
龜由於背上刻字感到疼痛,乘人不備時,爬進河裡去了。3年後,這只背上刻字的龜,在另一個地方又被人捉住。人們告訴倉頡,刻在龜背上的字不但沒有被水沖掉,而且字跡更明顯了。
從此以後,倉頡命人捉到龜就把龜殼都取下來,把自己造出的所有象形字都刻在龜殼的方格里,然後用繩子串起來,送給黃帝。黃帝賜他「倉」姓,意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⑥ 古代傳說是誰創造了漢字
漢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大概已有6000年的歷史了.
古人認為,漢字是倉頡創造的.對此,先秦典籍中多有記載,如《荀子·解蔽》:「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呂氏春秋·君守篇》:「奚仲作車,倉頡作書,後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鯀作城,此六人者所作,當矣.」《韓非子·五蠹篇》:「古者倉頡之作書也,自環者謂之『厶』,背『厶』謂之公.」漢人的著述中也多有記載.如《淮南子·本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特別是東漢的許慎,在他的具有奠基意義的語言文字學專著《說文解字·敘》(參見附錄《許慎和他的〈說文解字〉》,下同)中談得最詳細:「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
⑦ 在古代中國文字 是誰發明的
關於倉頡造字,歷史上還有這樣一個近似於神話的傳說,說倉頡是黃帝的史官,黃帝統一華夏之後,感到用結繩的方法記事,遠遠滿足不了要求,就命他的史官倉頡想辦法,造字。於是,倉頡就在當時的洧水河南岸的一個高台上造屋住下來,專心致志地造起字來。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長時間也沒造出字來。說來湊巧,有一天,倉頡正在思索之時,只見天上飛來一隻鳳凰,嘴裡叼著的一件東西掉了下來,正好掉在倉頡面前,倉頡拾起來,看到上面有一個蹄印,可倉頡辨認不出是什麼野獸的蹄印,就問正巧走來的一個獵人。獵人看了 看說:「這是貔貅的蹄印,與別的獸類的蹄印不一樣,別的野獸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倉頡聽了獵人的話很受啟發。他想,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特徵,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徵,畫出圖象,大家都能認識,這不就是字嗎?從此,倉頡便注意仔細觀察各種事物的特徵,譬如日、月、星、雲、山、河、湖、海,以及各種飛禽走獸、應用器物,並按其特徵,畫出圖形,造出許多象形字來。這樣日積月累,時間長了,倉頡造的字也就多了。倉頡把他造的這些象形字獻給黃帝,黃帝非常高興,立即召集九州酋長,讓倉頡把造的這些字傳授給他們,於是,這些象形字便開始應用起來。為了紀念倉頡造字之功,後人把河南新鄭縣城南倉頡造字的地方稱作「鳳凰銜書台」,宋朝時還在這里建了一座廟,取名「鳳台寺」。 這就是對倉頡造字的一個傳說。
⑧ 古代的文字有哪幾種分別是誰創造的
上古時:倉頡——甲骨文
西周時:伯益——大篆[大篆亦有金文(或稱「鍾鼎文」)、籀文之別]
秦之後:李斯——小篆
程邈——隸書[「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
民間演變——草書[分為早期草書、章草和今草]
漢魏後:隸書演變——楷書
蔡邕——八分[楷隸,指東漢中期出現的新體隸書]
劉德升——行書
⑨ 古代的文字有哪幾種分別是誰創造的
相傳最早造字的是倉頡,中國漢字的發展主要是這樣演變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內,大篆,隸書,容楷書,行書 ,在春秋戰國時代,各國的字體都有所不同,後秦王嬴政實行了統一文字,就是篆書,漢朝用的是隸書,到了晉就有了楷書和行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