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創造力發展具有哪些特點
1.幼兒的創造力是不斷發展變化著的
2.幼兒的創造力屬表達式創造力
3.幼兒創造力的自發性強,表現范圍十分廣泛
4.幼兒的創造始於模仿
㈡ 創造力表現有幾種特徵
一是變通性,意思是說具有較強創造能力的人,其思維活躍,靈活多變,專舉一反三,聞一知屬十,觸類旁通,不易受定勢的影響;
二是獨特性,對問題有獨特、新穎的見解,遇事常有思想、新觀念、樹立新形象和拿出新點子、新辦法;
三是流暢性,知識經驗豐富,思路開闊而流暢,方法靈活,智力活動阻滯少,反應迅速。創造力的本質特徵是創新,然而它並不神秘莫測。創造力與創造思維一樣,人皆有之,並非少數天才人物所特有,它是人類的一種普遍的能力。
㈢ 孩子具有創造力的表現行為
孩子從小就有創造力,比如說孩子在畫畫的時候對物品的市場就有他自己認為的顏色
㈣ 你認為可以從那些方面來評價學前兒童的創造力
學前兒童的創造力處於發生和初步發展的時期。嬰幼兒的感知覺、動作、語言等心理各方面的發展為其創造力發展奠定了基礎。學前兒童的創造力主要通過繪畫、音樂、舞蹈、手工製作和游戲等活動表現出來,並在這些活動中不斷發展,0~6歲兒童在上述活動中創造力的發展特性。
0~2歲:
感覺動作階段創造性表現:感官性、探索性。
對感官經驗有反應;通過全部感官進行探索;從15~20個月,開始第一次畫畫,依循「塗鴉」發展順序。
對音樂敏感;會以傾聽、哼唱為反應(約從6個月時會發聲,18個月時開始唱);以動作反應音樂,並以玩具及盆碗等弄出聲響;喜歡聽歌曲和催眠曲。
2歲的基本動作技能:走路、跑步和跳躍對新技巧深感興趣,反復嘗試。
2~4歲:
前運算階段創造性表現:操作式,以發掘和技巧發展為取向。
藝術的操作式階段:探索並操作器材;以藝術作為一種探索性的游戲學習,想發現而探索顏色、紋理、工具和技巧;經常重復動作,呈現「技術」性的發展和學習;開始稱呼名稱並使用符號;不重視最後的結果,可能在進行過程中破壞成果;在活動中知覺到形狀,作品開始具體形象化,但多是「粗枝大葉」的風貌。
對具有強烈節奏的音樂感興趣並有反應,會隨著音樂動作和唱;能感覺到音色的差異;在游戲中自己順暢地從Re唱到C調的Si;無法與別人配合合唱,只會唱一首歌的片段;對樂器感興趣;以自己的拍子唱。
以一致的步子走路;能倒退走、走向兩側,用腳尖走路;跑得很好,但無法很快停住或轉彎急行.能雙腳齊跳,四歲左右會單腳跳;喜歡動作重復的活動;喜歡指導的動作。
4~6歲:
前運算階段(直覺期)創造性表現:更為復雜,更具形象性。
藝術的符號階段:創造代表情緒和想法的符號;表現其所「認知」而非所「看到」的事物(可能成人不能接受);表現概念、物體的重要部分,作出更清楚的圖形,逐漸開始創造,反映物體和概念間的關系;預先計劃,後細心完成,作品會呈現人、事物的細節或內部構造,在進行過程中很少破壞或不在意自己的成果。
喜好團體音樂、音樂活動或單獨歌唱:能聽短的音樂精選段:音程范圍擴大(由低音Si唱到C調的Do);與他人合唱時,能更正確地配合音調和節拍;能根據一段音樂的旋律做出相匹配的動作 ;能辨認並適當地使用簡單的樂器。
走路、跑步及跳躍已發展出很好的技巧;能控制速度、停止及轉彎;六歲左右跳躍得很好;能依照指示動作;會移向前、後、兩側、上、下、快、慢、重、輕並了解其意義;經過聯系,可做出身軀獨立的動作。
上面的這張表描述了創造力在各種活動中的具體表現及發展變化,一般來說「想像和推理能力的發展」被認為是創造力發展的本質,故從本質上對上面的各項描述加以概括,其發展經歷可大致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2~4歲:
夢想階段兒童自己頭腦中有一些不受限制的驚人想像和各種各樣想法,尤其是他們的夢是不受限制的,他們滿足於把時間用於他們自己激動的想法。主要表現為喜歡探索,擺弄器材,不聽從成人控制。
3~5歲:
詩人階段各種想法比較有順序、有步驟地涌現,即多種多樣的想法有一定的聯系而不是雜亂無章的,但聯系是知覺水平的。他們藉助類比、找相似點和以「詩意」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4~6歲:
「發明者」階段傾向於把相似處變為現實生活中可行的想法,這需要一定的智力活動、艱苦的工作和鍥而不舍的堅持性。4~6歲幼兒已會自然地以創造活動來呈現他們的世界,雖然所呈現的還是自己所關心的部分。
㈤ 寶寶創造力的發展條件有哪些
由於研究方向不同,「兒童創造力」的概念在一些學校沒有統一的定義。一般認為,孩子們可以專注於一個目標,向各個方向傳播他們的想法,從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問題,探索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結果對孩子們自己來說是五花八門的。
創造性思維是衡量兒童智力發展水平的重要磁石。三歲以下兒童的創造性思維處於嬰兒期。3歲兒童屬於兒童創造力快速發展時期,5歲以後有逐漸下降的趨勢,那麼,在3歲的黃金時期,如何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呢。他讀了《秋天來了》和《秋天來了,我的上帝》。
幾片黃葉從樹上脫落下來。課文需要背誦,所以當孩子在作文中談到秋天時,這些是單詞。他在文中只描述了「秋天」,而不是四歲的小紅用積木建造動物園。他第一次把動物娃娃放進動物園。開玩笑,他編造了一個關於動物園發生的事情的故事;當六歲的小女孩小月畫蓮花膠囊時,她發現同一個蓮花膠囊從不同的角度看起來非常不同。她在同一幅圖中從不同角度描繪了蓮花膠囊(如上圖所示)。
㈥ 學前兒童創造力培養的意義
什麼是創造與創新能力?
兒童通過繪畫、寫作、雕塑、戲劇、舞蹈、運動、科學探索等活動來表達自己的創造性思想和情感。創造力可以用許多形式來表達,比如孩子如何完成一個任務或如何解決一個新問題。
創造力的一部分是學習創新。幼兒的創新是他們如何驗證自己的思維和如何與世界互動。兒童通常從模仿觀察到的行為開始,如果典型的方法不起作用,他們開始使用新穎的想法或解決方案進行創新解決問題。
創造與創新能力學習成果在K-12階段的體現
使用各種方式促進創新想法生成想法生成(例如頭腦風暴)
當兒童參與價值點貢獻的活動時,他們可以創造新的、有價值的想法(既有微創新,也有顛覆式創新)
闡述、提煉、分析和評估自己的想法,以提高和最大化創造力產生的影響。
把失敗看作學習的機會;理解創造力和創新是一種長期的、小的成功和頻繁的非預期結果的循環不斷循環的結果。
在工作中表現出獨創性和創造性。
發展創新想法並與他人交流。
是開放的,同時可以響應多樣化的新觀點。
發揮創意的作用,為該領域作出切實有效的創新貢獻。
創造與創新能力需要的早期學習環境
早期學習環境可以支持創造和創新。這可以通過提供豐富的不同類型的創造性體驗式游戲來完成。這些環境包括但不限於建搭建積木、粘土、再生材料、測量工具、在室外發現的物品、水桶、球、以及支持創造和創新的藝術和工藝材料。空間提供方便的材料與兒童工作的展示,以激發孩子們的創造想法。
孩子們可以根據他們的興趣創造和創造時間,自由地搬材料到玩耍的地方來創造和保存工作。創造力和創新超越了藝術活動,當孩子們在外面做游戲、用積木搭建或在戲劇性游戲中扮演時,我們鼓勵孩子們表達他們的想法,並從他人那裡學習,創造力和創新就會發生。
㈦ 影響孩子創造力的因素有哪些
創造力在各種能力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健康聰明,更希望寶寶能具備非凡的創造力,將來能在社會上嶄露頭角。創造力是人在生活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影響寶寶創造力發展的因素很多。
1、遺傳和生理因素
人的大腦是創造的物質基礎,人體生理功能的成熟是創造的生物保證,因而正常的大腦和人體生理功能是創造的前提。
大腦是人接受和處理信息的中心,它主持著人體的感覺、運動、思維、情感等各種機能。大腦分為左右兩個部分,既左腦與右腦。當代科學研究發現,左腦與右腦的功能是不一樣的。
左腦與人的抽象思維、言語、計算、書寫和分析等能力有關,而右腦則與具體思維、空間知覺、直覺、想像以及對復雜事物的理解和整體綜合能力聯系更為密切。左腦與右腦的和諧與協調作用,有利於創造力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右腦的發展與創造力更是密切相關。
現在許多家長、幼兒園和學校教師大多重視對語言、數學的學習,這種學習雖然必不可少,但它主要鍛煉兒童左腦的功能雖然能大大促進右腦的發達。然而僅僅使用左腦不足以應付信息的儲備和加工。右腦可以利用綜合、直觀的能力,把左腦的有限信息巧妙地儲存並加以利用,使大腦功能大大地擴展。但是,平常孩子所受的教育活動中右腦很少得到鍛煉,因此沒能充分發揮作用。要開發兒童的創造力,一個有效的途徑就是加強兒童右腦功能的鍛煉。
2、環境與教育因素
這主要包括家庭、幼兒園、學校、社會等方面。創造力並非先天就有,它是在教育訓練下發展起來的,而環境教育的作用不可等閑視之。心理學研究表明,創造力高的孩子與創造力低的孩子所處的家庭環境是不同的,前者在家中享有更多的獨立自由和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機會。在父母採取民主型教養方式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創造力和獨立性普遍較高,而在專制型、支配型、嬌寵型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則依賴性強,情緒多變,幼稚而缺乏創新精神。可見,父母本身的修養和孩子的教養方法影響著兒童創造力的發展。
父母對孩子的創造力有關鍵性的影響。孩子的創造力需要從細微處精心誘發。家長的態度,直接關繫到孩子是否能走向創造性發展的方向。一般來說,創造型兒童的家庭都採取民主型的培養方法,對孩子引導而不包辦、鼓勵而不強制、培養自立而不放任自流。但是,由於家長的職責是要照顧和培養孩子,所以對於孩子創造力問題,容易出現很多不當的態度和作法。
最常見的就是在家長的保護之下孩子失去了發揮創造力的機會。
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是一頂需要耐心和突破常規的工作。它往往在時間上、經濟上和心理上都會給家長增加負擔,何況現在家長似乎人人都很忙,哪有那麼多耐心和時間來對付孩子呢?與其事事都要鼓勵孩子自己去體會發現,不如將正確的結果告訴孩子並要求記住來得簡便。持這種態度的家長,需要冷靜地反思一下,應明確這種做法是不利於孩子創造力的發展的。
一般來說,才能出眾、事業成功的家長往往在培養孩子方面表現得聰明過度,抑制孩子創造力的發揮。一個優秀運動員未必就是一個好教練,同樣,很多才智過人、成功感強烈且非常自信的家長卻不能正確地引導教育孩子。才能出眾的父親和聰明的好勝的母親為什麼反而培養不出具有創造力的孩子呢?
首先,這類父母對子女的指導往往是命令式的,很專制。父母與子女好像是上級對下級的關系,常用「這樣做」、「那不行」的口氣教育孩子,只要求子女服從家長,幾乎沒有對話和商量的餘地。久而久之。子女或者放棄自己的判斷而對父母百依百順,或者固執已見與父母作對,父母與子女處於對抗不和的氛圍中。
其次,這類家長只依據自己的意見制訂行為標准,並對子女提出同樣的要求,如「我小時候就是這樣的。」「應該像你爸爸一樣」等,如果孩子不能達到要求,就會陷於不安,這樣就會導致有些孩子被迫屈從,有些孩子則故意背道而馳。
第三,這類家長對待子女的行為所抱的態度不高明。他們只注意行為的結果而不注意行動的過程。孩子完成了一件事,他們固然高興,但當孩子經過多方探索嘗試而未能成功時,他們卻無視孩子已經付出的努力而表現出失望。他們這種認為「這孩子不行」的態度會使孩子放棄探索的努力,養成不按自己的方向思考的習慣。
另外,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往往也妨礙孩子創造力的培養。
有些父母對孩子關心備至,孩子的舉手投足他們都非常注意,如果孩子要脫衣或穿鞋,他們馬上伸手代勞,並且不停地嘮叨:「慢點,別弄臟了。」孩子在行動之前,父母早已能夠預測他想干什麼,這樣的父母以自己的細心和敏捷為孩子費盡心血,到頭來卻事與願違,子女往往不能獨立,不得不依賴成人照顧。這樣的孩子,即使在智力上暫時優秀,但是由於動作體驗方面受到限制,不能獨立地行動,以後的智力發展有可能會受到很大局限,同時也不能充分發揮其創造性。
溺愛孩子的父母有時也承認自己對子女保護過多,他們說:「孩子還小,以後再來吧!」「我哪有時間看著孩子磨磨蹭蹭」,似乎不願意改變自己過分保護的方式,好像父母包辦了孩子的衣食小事,孩子可能留著精力干大事。其實,孩子連自主自立都不能做到,還有什麼創造力,還談什麼干大事呢?對孩子的過分溺愛,是不利於培養創造力的,這是因為:
第一,所謂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是指用非常規方式來解決常人難以解決的問題。任何時候都處於父母保護照顧下的孩子,一遇到需要自己想辦法去解決的問題,只能束手無策了。?第二,在溺愛中成長的孩子往往容易陷於欲求不滿,即不能忍受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的狀態,他不能積極巧妙地設法滿足自己的需要。而創造性正是要求在達到目標、滿足需要之前能忍耐不滿、巧妙地設法迂迴,以求獲得推遲的滿足。
因此,家長無論多麼愛孩子,也不能對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辦代替。有的父母訴苦說:「這孩子什麼也不會。」其實,這些父母是感到孩子自己行動奪去了父母本人想做事的機會,雖然口頭上責備孩子,但動作上卻毫不猶豫地幫助他們,連孩子自己想做的事也搶著去做。這樣一來,孩子也認為自己不會做事而縮手縮腳,他們沒有機會鍛煉思考能力和做事技能,更不能養成克服困難的習慣。
最後,學校對孩子創造力的影響並不亞於家庭。有研究發現,那些培養出有創造力的學生的教師,都具有鼓勵學生提問,啟發學生思考,允許自由發揮,不搞權威獨斷的特點。
3、孩子自身人格特點許多人格特點如恆心、信心、勤奮等本身就是創造力的重要因素,有創造力的孩子往往表現為富有責任心、勤奮、熱情、敢於想像、不依賴人、好奇心強、愛自己學習、喜歡嘗試困難工作、富於冒險精神、能自我觀察、興趣廣泛、有獨立性、愛思考、不盲從,並且在自己的作品中流露出幽默感等等人格特點。
㈧ 結合學前兒童創造力發展的特徵,談談教育中如何激發
兒童的語言教育。哦,兒童的語言教育分為簡單的書寫活動和口頭語言訓練。為兒童學習書寫設計了一套教具,讓兒童用彩色鉛筆勾勒幾何圖形的外部和內部,是兒童逐漸掌握應用比的動作,
㈨ 孩子擁有超強創造力的特徵 由哪些方面的表現
創造,是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通過自由的操作、探索、自我表現,而進行的創造性活動。想知道孩子是否擁有創造力,想更好的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先了解下孩子創造力的表現特徵吧!
一、注意力集中
當孩子在進行某項操作,或觀察某件事物、傾聽某些對話時,注意力會高 度的集中,以至於常常忘了時間要吃飯,或聽不到其他的人說話,並不受外界的因素影響。
二、觀察力強
他能發現兩張相似圖畫的不同點,觀察得也非常仔細、認真。假如你把你讀書時的畢業照給他看,他也能找到哪個是曾經的你。
三、想像力豐富
卷著被窩的時候,他會說:「我覺得我像一隻沒有腳的肉蟲子,正在那裡冬眠。」穿著漂亮的衣服,他會說:「我變成了一隻漂亮的蝴蝶。」看見媽媽的新帽子說:「媽媽,你頭上有個飛碟。」
四、問題不斷
「媽媽,我問了很多人,可我還是不知道上帝長什麼樣?」「媽媽,為什麼金魚它不怕冷呀?」「電視里的人都跑到哪裡去了?」「雪融化了跑到哪裡去了?」
圖片來源於華蓋
五、敢於挑戰
「我覺得這本書里說得不對,應該......」當你正在對孩子的某件事發表意見時,他能夠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並告訴你他為什麼要這樣的。
六、獨立行動
「媽媽,這件事讓我來完成吧!」不管是做家務,還是玩游戲,遇到困難,他都希望自己一個人解決,父母也要相信他的能力,放手讓他去做。
七、把想法付諸行動
自己有什麼想法的時候,會立即付諸行動。把麵粉和顏料攪在一起,幾天後卻發霉了,「我以為麵粉加顏料能做成橡皮泥。」「我想給小狗洗澡,所以在它身上擦了沐浴露。」
八、主動學習
「我討厭蚊子,所以昨天我在圖書館找了很多關於蚊子的書,並找到如何消滅它們的方法。」無論遇到什麼問題,他總是希望自己能想辦法解決,學習解決的方法。
㈩ 如何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這是一個幫忙做決定的問題。創造力、發散思維能力、觀察能力、人際智力、音樂能力,等等是非常虛的東西,定義的很不清楚,學術界爭論的不是很清楚,很多商業早教機構打著培養這個或者那個能力的旗號。因為旗號已經夠多了。比如有這樣的理論,
孩子0-3歲決定了孩子是不是一個天才。有的甚至說,孩子的早教在娘胎里就開始了。但是不得不說大部分孩子真的是不是天才,別說提高自己的素質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知。能多陪陪孩子已經非常的不錯了
0-6歲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這句話應該是出自精神分析,他們認為呢歲孩子與父母親的打交道的方式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性格。比如小的時候孩子與父母缺乏互動,長大了可能一生都在追求別人的認可和眼光。小的時候被父母管的太嚴 ,沒機會探索外面世界的 ,長大了會過多地在人際關系中糾結中糾結,而很少能夠投入到事物的探索當中.大概是依戀與探索,是一對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東西,依戀過強,對外界缺乏探索 ,依戀無法滿足 ,長大了就容易缺乏對他人的信任 。
當然這個理論與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沒多大關系,但是我感覺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也是有內容的 ,科學上的、生活上都能夠劃在其中,明白了生活中的傳統和限制,才能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創新,這也是創新的本意。如果千篇一律,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一樣,那就不叫創新了。創新在外界看來是一中思維,但其實很多時候是一種內在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