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十進制到底是誰發明 的
中國;
《周易》確定了十進制和二進制;
《卜辭》中記載說,商內代的人們已經學會用一、容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這13個單字記十萬以內的任何數字,但是現在能夠證實的當時最大的數字是三萬。甲骨卜辭中還有奇數、偶數和倍數的概念。
同時,我國大約在商周時期已經有了四則運算,到春秋戰國時期整數和分數的四則運算已相當完備。
其中,出現於春秋時期的正整數乘法歌訣「九九歌」,堪稱是先進的十進位記數法與簡明的中國語言文字相結合之結晶,這是任何其它記數法和語言文字所無法產生的。
古巴比侖的記數法雖有位值制的意義,但它採用的是六十進位的,計算非常繁瑣;
古埃及的數字從一到十隻有兩個數字元號,從一百到一千萬有四個數字元號,而且這些符號都是象形的,如用一隻鳥表示十萬。古希臘由於幾何發達,因而輕視計算;
古羅馬採用的是累積法,如用ccc表示300;
【【印度古代既有用字母表示,又有用累積法,到公元七世紀時方採用十進位值制,很可能受到中國的影響。】】現通用的印度——阿拉伯數碼和記數法,大約在十世紀時才傳到歐洲。
⑵ 中國發明的十進制指的是什麼
首先,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離的十進位值制,就是中國的一大發明。至遲在商代時,中國已採用了十進位值制。從現已發現的商代陶文和甲骨文中,可以看到當時已能夠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等十三個數字,記十萬以內的任何自然數。這些記數文字的形狀,在後世雖有所變化而成為現在的寫法,但記數方法卻從沒有中斷,一直被沿襲,並日趨完善。十進位值制的記數法是古代世界中最先進、科學的記數法,對世界科學和文化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李約瑟所說的:「如果沒有這種十進位制,就不可能出現我們現在這個統一化的世界了。」
古巴比侖的記數法雖有位值制的意義,但它採用的是六十進位的,計算非常繁瑣。古埃及的數字從一到十隻有兩個數字元號,從一百到一千萬有四個數字元號,而且這些符號都是象形的,如用一隻鳥表示十萬。古希臘由於幾何發達,因而輕視計算,記數方法落後,是用全部希臘字母來表示一到一萬的數字,字母不夠就用加符號「『」等的方法來補充。古羅馬採用的是累積法,如用ccc表示300。印度古代既有用字母表示,又有用累積法,到公元七世紀時方採用十進位值制,很可能受到中國的影響。現通用的印度——阿拉伯數碼和記數法,大約在十世紀時才傳到歐洲。
在計算數學方面,中國大約在商周時期已經有了四則運算,到春秋戰國時期整數和分數的四則運算已相當完備。其中,出現於春秋時期的正整數乘法歌訣「九九歌」,堪稱是先進的十進位記數法與簡明的中國語言文字相結合之結晶,這是任何其它記數法和語言文字所無法產生的。從此,「九九歌」成為數學的普及和發展最基本的基礎之一,一直延續至今。其變化只是古代的「九九歌」從「九九八十一」開始,到「二二如四」止,而現在是由「一一如一」到「九九八十一」。
⑶ 十進制的歷史
一)十進制的演化
早期的計數形式,並沒有位置值系統.何為位置值系統呢?位置值系統是這樣一種數的系統,每個數字所安放的位置,影響和改變該數字的值.例如,在十進制中數375中的數字3,它的值不是3,而因為它位於百位的位置,所以其值是300.
約在公元前1700年,60進制開始出現,這種進制給了米索不達米亞人很大幫助.米索不達米亞發展了它,並將它用於他們的360天的日歷中,今天人們已知的最古老的真正的位置值系統是由古巴比倫人設計的,而這種設計獲自幼發拉底河流域人們所用的60進制.為了替代所需要寫的,從0至59這六十個符號,他們只用了兩個記號,可以用它們施行復雜的數學計算,只是其中沒有設置0的符號,而是在數的左邊留下一個空位表示零.
大約在公元前300年,一種作為零的符號開始出現,而且60進制也得以廣泛的發展.在公元後的早些年,希臘人和印度人開始使用十進制,但那時他們依然沒有位置的記數法.為了計算,他們利用了字母表上的頭十個字母.最後,大約於公元500年,印度人發明了十進制的位置記數法.這種記數法放棄了對超過9的數字採用字母的方法,而統一用頭九個符號,大致於公元825年左右,阿拉伯數學家阿爾·花拉子米寫了一本有關對印度數字仰慕的書.
十進制傳到西班牙差不多是11世紀的事,當時西阿拉伯數字正值形成.此時的歐洲則處於疑慮和緩慢改變的狀態.學者和科學家們對十進制的使用表示沉默,因為用它表示分數並不簡單.然而當商人們採用它之後,便逐漸變得流行起來,而且在工作和記錄中顯示出無比的優越性.後來,大約在16世紀,小數也出現了.而小數點,則是J·納皮爾於公元1617年建議推廣的.
或許,將來會有一天,隨著我們的需要和計算方法的改變,一個新的系統將替代我們現有的十進制!
⑷ 「十進制」是如何發明的
人類產生數的觀念最初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距今大約有上萬年乃至幾十萬年的時間。當時穴居的原始人在採集食物和捕獲獵物的集體行動中,免不了要與數字打交道,特別是在分配和交換剩餘物品的活動中,必須要用數字進行簡單的運算。
十進制的緣起
人類最早認識的數目是1,2,3等一些最簡單的自然數,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能掌握的自然數越來越多,於是就產生了如何書寫這些數目的問題。雖然分布在世界上不同地區的不同民族,都選擇各自不同的符號來計數,但是最初幾乎都是用一橫杠或一豎杠(即「——」或「丨」)表示1,用兩橫杠或兩豎杠(即「=」或「‖」)表示2,也就是說,要表示幾,就畫幾杠。可是,對於較大的數字,要表示它就要畫很多杠,這樣既費時間,又不容易數清。為了簡化計數法,人們就需要創造一個新的符號來表示一個特定的數。很多地區都把這個特定的數選作10,因為一個人有10個手指頭,而手指是人類最早也是最方便的計數工具,於是十進制就產生了。隨後,人們給一百、一千、一萬等特殊的數確定專門的符號,使十進製表示較大數目時更方便了。
在人類使用數目的歷史上,一些地區曾出現過五進制、十二進制、十六進制、二十進制、六十進制等,除了計時和計角度中的分、秒單位仍保留著六十進制的痕跡外,其它進制都被十進制所取代了。
雖然有了進位制,使表示數目的方法簡化了,但是人們要不停地創造新的符號,才能表示越來越大的數目。怎樣才能用有限的幾個符號來表示任意大的數目呢?
人類早期不同地區的數目字寫法大不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有「順序」,即在寫法上無非是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或從上到下。於是計數符號就有了位置的概念。每個計數符號本身表示大小不同的數目,而且同一個計數符號寫在不同位置上,其數值大小也不相同,這就是位值制的來歷。「位值制原則實在是一件有世界意義的大事,這個原則不但是方法上的根本變革,而且,現在我們知道,若是沒有它,算術上的任何進步都是不可能的。」這句話是科學史家丹齊克對位值制給出的一個中肯的評價。
古老的計數法
有了十進制和位值制後,還必須創造十個互相獨立的符號,它們在寫法上是互相獨立的,這樣的計數系統才算是完善的。
自從有了文字之後,人類文明的許多發源地幾乎都有了進位制,但位值制只在很少的地方先後出現,而完善的計數系統的產生則是很晚的事情了。
古埃及在三千多年前的計數法如下:
例如258寫作。這種計數法是十進制的,但沒有位值制;就以上符號而言,最大隻能表示99999,而且寫起來非常麻煩,我們現在只用5個符號就能表示的數字99999,他們卻要用45個符號。
古巴比倫人在兩千多年前採用的是六十進位值制,表示數字的符號只有兩個,即用和分別表示1和10;由於他們使用了位值制,因此符號在個位表示1,在十位表示60,在百位表示60×60,等等。例如數字93,他們寫作。但是由於沒有零的符號,而且1——9的符號互相不獨立,因此容易引起混亂。巴比倫人的文字稱為「楔形」文字,因為他們沒有「紙」和「筆」,書寫方式是在粘性很強的泥板上用刻刀刻寫,然後把寫好的泥板曬干或燒干,這樣堅固的泥板書就可以保存很長時間。符號是用刻刀一筆刻出的,而只需刻兩筆即可。
古希臘人的計數系統是十進制,但沒有位值制概念。他們用27個古希臘字母α、β、γ等在其上畫一橫杠來表示數字,前9個字母分別表示1——9,中間9個字母表示10——90,後9個字母表示100——900,按這種方式最大隻能表示999。為了表示更大的數目,他們又引進新的計數符號。這種計數系統十分復雜,但由於沒有引進位值制,所以它無法保證任意大的數目都有相應的符號。
兩千多年以前,在北美洲中部居住的瑪雅人創造了美洲惟一的古代文字,其中包括數字元號。他們用「·」表示1,用「——」表示5,例如13就表示成;他們有了位置制的概念,但採用的是二十進位制,這種進位制的形成可能與手指、腳趾同時參與計數有關,可見他們穿鞋的歷史不長。一個多位數的計法是,高位在上低位在下,例如159=7×20+19記作,因為有位值制,所以這種計數系統是相當先進的,盡管計數符號並不獨立,但採用分層寫法不大容易引起混亂。然而,瑪雅文化持續了一千多年,到公元9世紀的時候,這里的幾個大城邦突然衰落了,文化也隨之中斷,其原因至今不明。
中國古代的計數系統
中國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已經建立起了完整的十進制系統,數字元號表示如下:
自從發明了算籌這種計算工具以後,中國人的計數系統有了很大的進步。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算籌在中國人手裡已經使用得非常普遍了。算籌就是一種細竹棍,它表示數字1——9有兩種方式:
縱式:
橫式:
1 2 3 4 5 6 7 8 9
表示多位數字的方法是縱橫相間,這就避免了符號不獨立可能引起的混亂,例如22837的表示法是。由此可知,中國古代的計數系統是典型的十進位值制。
「算」的原意就指的是算籌,中間的「目」表示桌上擺放若干根算籌,下面「艹」是支架,上面「&<1950;」表示它的質料。與算、籌同義的字還有「策」,古書稱「木細枝為策」,因此運籌、運算、計策、計算等在古代是近義詞。《史記·張良》中有「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說法,說明當時軍事家在指揮一場戰役之前,在帳中也要用算籌作為工具進行計算和謀劃。
事實上,採用幾作進位制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有位值制概念。巴比倫人和瑪雅人有位值制概念,卻都不是十進制;古埃及和古希臘是十進制,卻都沒有位值制,只有中國是最早採用十進位值制的國家。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曾說:「如果沒有這種十進位值制,就幾乎不可能出現我們現在這個統一化的世界了。」因此,首創十進位值制,是中國古代人民對世界做出的一項不可磨滅的貢獻。
「阿拉伯數碼」的來歷
目前,世界各國各地區都廣泛採用了十進位值制的統一計數系統,其計數符號1,2,3,…,9,0我們都稱作阿拉伯數碼。然而,如果認為這十個數碼和這種計數系統是阿拉伯人發明的,那就錯了,實際上,這項發明應歸功於印度人。
印度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才開始使用計數的符號,以後逐漸地形成了十進制計數系統,但直到公元6世紀才採用位值制。印度是與中國緊相鄰的一個文明古國,兩國文化在歷史上有很多交流,因此,印度到了6世紀才開始採用的十進位值制計數系統可能受到了中國的影響。
印度在公元2——4世紀時的錢幣上的數碼寫法如下:
那時還沒有零的符號。在公元8世紀左右的數學書稿中,數字的寫法演變成:
雖然說印度的十進位值制可能是受中國的影響,但是他們創造了十個互相獨立的符號,這是完善的十進位值制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特別是零符號的發明,因為很長一個時期內,人們都沒有把零看成是數,所以不會專門給它確定一個符號;但是沒有零的符號,計數系統就存在缺陷。至於一個數的符號如何寫,那是不重要的,只要它不會引起混亂,同時又容易寫就行了,當然最好是一筆畫。這一點印度人基本上做到了。
8世紀以後,印度的計數法傳入了阿拉伯國家,歐洲人又從阿拉伯人那兒學會了這種十進位值制和相應的數碼。在這長達一千年左右的傳播過程中,數碼的寫法有了很大的變化,以致最後演變成我們現在熟悉的形式。歐洲人是從阿拉伯人那裡見到這些數碼的,所以他們就稱其為「阿拉伯數碼」;17世紀以來,歐洲的數學在全世界佔了統治地位,世界各國都向他們學習數學,包括「阿拉伯數碼」這樣的名稱也隨之傳開了。殊不知,這種稱呼是世界數學發展史上的一大誤會。
進位制與計數法的產生為數學奠定了基礎,而十進位制與阿拉伯數字計數法由於簡便科學便為世界所通用。它們既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又是數學文明的開始。在世界各個角落,無論大人小孩,無論講什麼語言,用阿拉伯數字和十進位值運算都是一致的。無論從幼兒初學識數到科學家所進行的復雜數學運算,都離不開最基本的阿拉伯數字。它與人類的生活密不可分。
⑸ 關於十進制的由來
幾乎每個民族最早都使用都十進制計數法,這是因為人類計數時自然而然地首先使用的是十個手指。
但是這不等於說只有十進制計數法一種計數方法。例如,世界各國在計算年月日時不約而同地使用「十二進制」(12個月為一年)又如:我國過去16兩才算為一斤,這就是「十六進計數法」;無獨有偶,英制重量單位中,1常衡磅也是等於16盎司(也叫「英兩」或「啢」)。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的祖先認為十六進位制便於把東西多次用二相除,我想英國人大概也是出於這種考慮吧?大概也是出於多次平分較為方便道考慮吧,古代兩河流域的人們最早發明用六十進位法計算時間和圓周角度,以後便推廣到全世界。
有趣的是,據說拉丁美洲有個同一氏族居住的村莊,由於居民手指和腳趾都是12根,日常計數便用的是十二進位法。
過去,保守的英國人一直在貨幣兌換方面堅持實行在外國人看來十分繁瑣的進位制:1英鎊=20先令;1先令=12便士。暈!在英國的「老外」往往算了半天還弄不清究竟1英鎊能換多少便士,或湊多少便士才夠換成1英鎊。直到1971年,英國政府才擋不住世界潮流,宣布貨幣實行十進位制:1英鎊=100便士,取消了先令。
世界上還有其它進位制,不常用,就不說了。
在上古時代,人們計數不方便,會藉助身邊的東西來記憶。手當然是最方便的,所以會從1數到10。之後成為習慣,一代代傳下來。羅馬還使用過12進制。
使用十進制應該是一種習慣了,好壞倒談不上。如果讓我選我會選2進制。
從現在看來,16進制有個最大的弱點,就是需要藉助字母計數,這讓很多人不習慣。只有十進制最自然。
⑹ 外國人為什麼說十進制是印度發明的
沒有這個說法(除了印度人喜歡在網上鼓吹),只有零符號是印度人最先創造出來的說法。具體是不是最先,其實都還有爭議。
零符號的出現是需要十進位置制的,因為十進位置制的需要零符號才被創造出來的,中國是最早使用十進位置制的國家。同時也是最早闡述位置制意義的國家。
十進位 位值制記數法 包括十進位和位值制兩條原則,"十進"即滿十進一;"位值"則是同一個數位在不同的位置上所表示的數值也就不同,如三位數"111",右邊的"1"在個位上表示1個一,中間的"1"在十位上就表示1個十,左邊的"1"在百位上則表示1個百。這樣,就使極為困難的整數表示和演算變得如此簡便易行。但是在表示十的時候,個位需要一個符號零來佔位;這樣才能讓1的符號表示10,不然極易讓數字混淆。以至於人們往往忽略它對數學發展所起的關鍵作用。
3000年前,中國周代(前1046年—前256年)金文的紀數法,繼承商代的十進制,又有明顯的進步,十進數量級符號有十、百、千、萬、億,如西周金文「伐鬼方……俘萬三千八十一人」,「武王遂征四方,俘人三億萬有二百三十」,出現了位值記數,例如「俘牛三百五十五「,其中三百五十五寫成「三全XX」,前面的「全」是金文的「百」,後面兩個XX是五十五,省去了「十」,出現了位置概念,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位值制。金文商鞅量銘還出現分數。
2700年前,公元前700年前的中國籌算數碼已經十分成熟了;籌算數碼就是十進位值制,和現在的世界通用的十進位置制幾乎一樣。因為算籌是天然的十進位值制,只是早期在算籌上的空格只是代表零,而沒有符號零來對應表示。後來才用囗來表示零的符號,此後不知道是因為算籌空位使用銅錢代替的緣故,還是因為〇比囗寫起來方便,反正〇代替了囗作為了中國零的正式符號。不過總感覺古印度的兩種數字受我們算籌的影響,前面三個更是一模一樣。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出現嚴格的十進位制籌算記數,以空代表0,也發明了用於十進位制乘法、除法的九九表.
籌算數碼有橫式和縱式兩種:
籌算數碼的特點是只用18個符號,通過位值制就可表示出任何數。按照中國古代的籌算規則,算籌記數的表示方法為:遇零留空位,個位用縱式,十位用橫式,百位再用縱式,千位再用橫式,萬位再用縱式,以此類推。這樣從右到左,縱橫相間;就可以用算籌表示出任意大的自然數了。由於位與位之間的縱橫變換,每一位都有固定的擺法;所以既不會混淆,也不會錯位;比如123=〡二〣。毫無疑問,算籌記數法和現代通行的十進位制記數法是完全一致的。
按照現在的計數法順序的話:10=〡+空格=〡 。103=〡+空格+〣=〡 〣。
在用囗為零符號的時代零=囗,則10=〡囗。103=〡囗〣。
採用金元時代採用的零=〇,則10=〡〇。103=〡〇〣。
2400年前,公元前400年前;墨子(約公元前476年,一說是公元前480年)是對位值制概念進行總結和闡述的第一個科學家。他明確指出,在不同位數上的數碼,其數值不同。例如,在相同的數位上,一小於五,而在不同的數位上,一可多於五。這是因為在同一數位上(個位、十位、百位、千位……),五包含了一,而當一處於較高的數位上時,則反過來一包含了五.十進位值制的發明,是中國對於世界文明的一個重大貢獻。正如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數學卷中所說:「商代的數字系統是比古巴比倫和古埃及同一時代的字體更為先進、更為科學的」,「如果沒有這種十進位制,就幾乎不可能出現我們現在這個統一化的世界了」。
而印度到公元七世紀時方採用十進位值制,明顯是受到中國的影響。
公元876年,人們在印度的瓜廖爾(Gwalior)這個地方;發現了一塊刻有「27o」這個數字的石碑。這也是人們發現的有關「0」符號的最早記載,但是這個零的符號是個比〇小一圈的圓圈o;也不是現代「0」這個符號的樣子。
但是如果說符號的話,中國算籌里早已經有空格;後來更是用銅錢在算籌里表示零的符號。此後銅錢演變為〇,作為零的符號;是很正常的事情。在690年時;武則天頒布了則天文字,其中一個字就是「〇」了(比印度的0的小圓圈符號o早出現186年);雖然當時還不是零的意思。而中國古代數學上記錄「〇」時是用「囗」來表示的,一方面為了將數字區別開來;更重要的是由於我國古代用毛筆書寫。而毛筆行書連筆書寫的習慣,寫「〇」比寫「囗」要方便得多,而銅錢外圓內方;所以零逐漸變成按逆時針方向畫「〇」,這就是中國零的符號出現。1180年金朝《大明歷》中就有「四百〇三」,「三百〇九」等數字。
據英國著名科學史專家李·約瑟博士的考證,「0」產生於中印文化,是中國首先使用的位值制促進了零的出現。印度是在中國籌算和位值制的影響下才創造「0」的符號。
⑺ 十進制中國發明
首先,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離的十進位值制,就是中國的一大發明。至遲在商代時,中國已採用了十進位值制。從現已發現的商代陶文和甲骨文中,可以看到當時已能夠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等十三個數字,記十萬以內的任何自然數。這些記數文字的形狀,在後世雖有所變化而成為現在的寫法,但記數方法卻從沒有中斷,一直被沿襲,並日趨完善。十進位值制的記數法是古代世界中最先進、科學的記數法,對世界科學和文化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李約瑟所說的:「如果沒有這種十進位制,就不可能出現我們現在這個統一化的世界了。」
古巴比侖的記數法雖有位值制的意義,但它採用的是六十進位的,計算非常繁瑣。古埃及的數字從一到十隻有兩個數字元號,從一百到一千萬有四個數字元號,而且這些符號都是象形的,如用一隻鳥表示十萬。古希臘由於幾何發達,因而輕視計算,記數方法落後,是用全部希臘字母來表示一到一萬的數字,字母不夠就用加符號「『」等的方法來補充。古羅馬採用的是累積法,如用ccc表示300。印度古代既有用字母表示,又有用累積法,到公元七世紀時方採用十進位值制,很可能受到中國的影響。現通用的印度——阿拉伯數碼和記數法,大約在十世紀時才傳到歐洲。
在計算數學方面,中國大約在商周時期已經有了四則運算,到春秋戰國時期整數和分數的四則運算已相當完備。其中,出現於春秋時期的正整數乘法歌訣「九九歌」,堪稱是先進的十進位記數法與簡明的中國語言文字相結合之結晶,這是任何其它記數法和語言文字所無法產生的。從此,「九九歌」成為數學的普及和發展最基本的基礎之一,一直延續至今。其變化只是古代的「九九歌」從「九九八十一」開始,到「二二如四」止,而現在是由「一一如一」到「九九八十一」。
[編輯本段]十進制的使用
《卜辭》中記載說,商代的人們已經學會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這13個單字記十萬以內的任何數字,但是現在能夠證實的當時最大的數字是三萬。甲骨卜辭中還有奇數、偶數和倍數的概念。
十進位位值制記數法包括十進位和位值制兩條原則,"十進"即滿十進一;"位值"則是同一個數位在不同的位置上所表示的數值也就不同,如三位數"111",右邊的"1"在個位上表示1個一,中間的"1"在十位上就表示1個十,左邊的"1"在百位上則表示1個百。這樣,就使極為困難的整數表示和演算變得如此簡便易行,以至於人們往往忽略它對數學發展所起的關鍵作用。
我們有個成語叫"屈指可數",說明古代人數數確實是離不開手指的,而一般人的手指恰好有十個。因此十進制的使用似乎應該是極其自然的事。但實際情況並不盡然。在文明古國巴比倫使用的是60進位制(這一進位制到現在仍留有痕跡,如一分=60秒等)另外還有採用二十進位制的。古代埃及倒是很早就用10進位制,但他們卻不知道位值制。所謂位值制就是一個數碼表示什麼數,要看它所在的位置而定。位值制是千百年來人類智慧的結晶。零是位值制記數法的精要所在。但它的出現卻並非易事。我國是最早使用十進制記數法,且認識到進位制的國家。我們的口語或文字表達的數字也遵守這一原則,比如一百二十七。同時我們對0的認識最早。
十進制是中國人民的一項傑出創造,在世界數學史上有重要意義。著名的英國科學史學家李約瑟教授曾對中國商代記數法予以很高的評價,"如果沒有這種十進制,就幾乎不可能出現我們現在這個統一化的世界了",李約瑟說"總的說來,商代的數字系統比同一時代的古巴比倫和古埃及更為先進更為科學。"
十進位漢字對照表
100 一
101 十
102 百
103 千
104 萬
105 十萬
106 百萬(兆[2])
107 千萬
108 億
109 十億(吉)
1010 百億
1011 千億
1012 兆(萬億、太[2])
1013 十兆
1014 百兆
1015 千兆(拍)
1016 京
1017 十京
1018 百京(艾)
1019 千京
1020 垓
1021 十垓(澤)
1022 百垓
1023 千垓
1024 秭(堯)
1025 十秭
1026 百秭
1027 千秭
1028 穰
1029 十穰
1030 百穰
1031 千穰
1032 溝
1033 十溝
1034 百溝
1035 千溝
1036 澗
1037 十澗
1038 百澗
1039 千澗
1040 正
1041 十正
1042 百正
1043 千正
1044 載
1045 十載
1046 百載
1047 千載
1048 極
1049 十極
1050 百極
1051 千極
1052 恆河沙
1053 十恆河沙
1054 百恆河沙
1055 千恆河沙
1056 阿僧只
1057 十阿僧只
1058 百阿僧只
1059 千阿僧只
1060 那由他
1061 十那由他
1062 百那由他
1063 千那由他
1064 不可思議
1065 十不可思議
1066 百不可思議
1067 千不可思議
1068 無量
1069 十無量
1070 百無量
1071 千無量
1072 大數
1073 十大數
1074 百大數
1075 千大數
1076
1077
1078
1079
1080
1081
...... ......
10100 古戈爾
(goo-
gol)
...... ......
1010100 古戈爾
普勒克斯
(goo-
golplex)
十退制漢字對照表
100 一
10-1 分
10-2 厘
10-3 毫
10-4 絲
10-5 忽
10-6 微
10-7 纖
10-8 沙
10-9 塵(奈、納[2])
10-10 埃
10-11 渺
10-12 漠(皮)
10-13 模糊
10-14 逡巡
10-15 須臾(飛)
10-16 瞬息
10-17 彈指
10-18 剎那(阿)
10-19 六德
10-20 空虛
10-21 清靜(仄)
10-22 阿賴耶
10-23 阿摩羅
10-24 涅盤寂靜(攸)
註:
厘亦作厘。
毫亦作毛。
漠是正確寫法,而莫並非正確寫法。
比漠微細的,是自天竺的佛經上的數字。而這些「佛經數字」已成為「古代用法」了。
------------
補充:
十進制,英文名稱為Decimal System,來源於希臘文Decem,意為十。十進制計數是由印度教教徒在1500年前發明的,有阿拉伯人傳承至11世紀。
十進制基於位進制和十進位兩條原則,即所有的數字都用10個基本的符號表示,滿十進一,同時同一個符號在不通位置上所表示的數值不同,符號的位置非常重要。基本符號是0到9十個數字。要表示這十個數的10倍,就將這些數字左移一位,用0補上空位,即10,20,30,...,90;要表示這十個數的10倍,就繼續左移數字的位置,即100,200,300,...。要表示一個數的1/10,就右移這個數的位置,需要時就0補上空位:1/10位0.1,1/100為0.01,1/1000為0.001。--摘自《統計學》附錄3 數學基礎知識P205-6 [英]提姆.漢拿根 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