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的毛筆是如何發明出來的
書寫文字依賴於毛筆的產生。研究表明:毛筆產生於中國新石器時代,中國人使用毛筆寫字作畫的歷史已有數千年之久,彩陶上的圖畫和紋樣應當是由毛筆描繪在初胚上的。甲骨文也應該是先用毛筆寫出,然後再用利器刻出的。但是,最早的毛筆的實物卻是在距今2500 年左右的戰國中期楚墓中發現的。 發現最早毛筆的墓葬是河南省信陽長台關1 號楚墓和湖南省長沙左家公山楚墓。從中出土的毛筆與現在通用的毛筆相似,而筆竿細長,筆鋒均為2.5厘米,略長於現代小楷毛筆的筆鋒。其製作方法是將筆毛圍在筆竿的一端,以絲線束緊。長沙筆採用上好的兔箭毛,相當於後世的紫毫,剛銳而富於彈性,正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形容:"紫毫筆,尖如錐兮利如刀。"正是由於這種毛筆,所以我們看到楚國竹簡上的字體筆畫勁挺,落筆起筆鋒芒畢露。長台關1 號楚墓的毛筆裝在一個文具匣里,中間還裝有小銅鋸、小銅鑿、小銅刀。可以想像,這些銅器是對簡牘進行細加工、並在編繩處刻三角形契口採用的工具。 湖北省雲夢睡虎地戰國秦墓也出土了毛筆,但它與上述毛筆不同,筆毫是插入竿腔中的,與今天的制筆方法相似。同時該墓還伴出了墨、硯等書寫工具,它們與筆、簡合起來可稱為戰國時期的"文房四寶"。與現代的文房四寶相比,僅僅是簡和紙體現了古今差異,其餘三種完全相同。 簡牘、盟書、帛書都是用毛筆書寫的,所以它們的筆畫具有彈性,起止處較尖銳,中間和偏前的部分略粗,充分表現了毛筆的特點。它們與金文凝重的形態不同,筆勢由遲重變為流美,筆畫和體式也較金文更為簡略。所以毛筆的出現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而且是一場藝術革命。
② 毛筆的正確握法是什麼
「五指執筆法』是用右手五個手指全派上用場,用「按、壓、鉤、頂、抵」的方法把筆執穩,使手指各司其職。
具體的握筆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書內側按住筆桿靠身的一方,大拇指處於略水平的橫向狀態。食指的第一節或與第二節的關節處由外往裡壓住筆桿。中指緊挨著食指,鉤住筆桿。無名指緊挨中指,用第一節指甲根部緊貼著筆桿頂住食指、中指往裡壓的力。小指抵住無名指的內下側,幫上一點勁。
這樣形成五個手指力量均勻地圍住筆的三個側面,使筆固定,手心虛空。同樣是五指執筆法,又因手格的張開和並攏、筆執在指尖處還是手指第二關節處而形成多種形式,古人稱之為「鳳眼」、「虎口」、「鵝頭」等五指執筆的不同態勢。
③ 毛筆的三大握法
食指和拇指先捏住毛筆在,注意把筆放在食指的第一指節,食指的第一指節與拇指一起捏住毛筆,這是握筆成型的基礎,可能只藉助這兩根手指還並不能拿穩。接下來把中指也纏繞過來,注意纏繞方式,讓筆位於中指的第一指節和第二指節之間這樣三根手指基本上就能捏穩毛筆了,但寫毛筆字手指要很靈活,光拿穩還是不夠的。
④ 毛筆的握法
一、五指執筆法
「五指執筆法』是用右手五個手指全派上用場,用「按、壓、鉤、頂、抵」的方法把筆執穩,使手指各司其職。具體的握筆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書內側按住筆桿靠身的一方,大拇指處於略水平的橫向狀態。食指的第一節或與第二節的關節處由外往裡壓住筆桿。中指緊挨著食指,鉤住筆桿。無名指緊挨中指,用第一節指甲根部緊貼著筆桿頂住食指、中指往裡壓的力。小指抵住無名指的內下側,幫上一點勁。這樣形成五個手指力量均勻地圍住筆的三個側面,使筆固定,手心虛空。同樣是五指執筆法,又因手格的張開和並攏、筆執在指尖處還是手指第二關節處而形成多種形式,古人稱之為「鳳眼」、「虎口」、「鵝頭」等五指執筆的不同態勢。
回答人的補充2010-08-2017:35二、枕腕、懸腕與懸肘
枕腕枕腕是執筆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左手背上書寫的方法。也有採用一種叫「臂擱」的竹片來擱手的,一般用於夏天,因夏大容易出汗,手上的汗水容易將紙洇潮。用枕腕法書寫毛筆字,因手腕靠在桌上手很平穩,適宜於寫小楷或一寸見方的中楷,但也因手腕擱死了難於移動。如果再寫大一些的字,就要用懸碗來書寫。
懸腕懸腕是執筆的手腕懸起,離開桌面,肘(Zhou,上臂與前臂相連的、突出且可活動的部位)臂仍靠在桌上的書寫方法。這種方法,手腕活動范圍比枕腕法大一些,臂和肘關節還是靠在桌上,仍然比較平穩,可寫二三寸大小的大楷字。如果寫對聯或擘窠大字,就要用懸肘法來書寫。
懸肘懸肘是執筆的手臂全部懸空來書寫毛筆字的方法。這種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上,沒有一點妨礙,可以任意揮灑,不管寫大字、小字都很適宜,是最佳的書寫方式,也是書法家普遍採用的方法。宋代的大書法家米蒂,連寫小楷字都用懸肘法來寫,可見他功力有多深。當然初學者沒有必要這樣做。
我們練毛筆字,在起步階段時,因對毛筆的性能一點也不熟悉,可先用懸腕法寫二三寸見方的楷書,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對筆法稍有把握以後,手也慢慢聽使喚了,可採用懸肘法來練習。當然,突然將手臂全部懸空,一上來有一定的困難,手會酸麻、疼痛,只要堅持便會解決。快則一個星期,慢則一個月。如果開始階段就怕疼,或者看看寫的字還沒有原來枕腕時寫得好,仍把手臂放回到桌面上,那很可能一輩子手臂都懸不起來。
清代有個書法家,他就因沒能過懸肘關,寫毛筆字時手腕總是枕江在桌面上,寫大字沒法進行,於是在屋樑上懸掛一根繩子,結成繩圈,將執筆的手套在圈裡書寫。可見不能懸肘是件很麻煩事。
三、執筆的高低與松緊
執筆的高低是指執筆的手指(無名指)與筆頭之間的距離,距離長就是執得高,反之,距離短就是執得低。執得高,手執在筆桿的中部或尾部,書寫時手腕或手指移動一分,筆毫就會在紙上移動一寸,容易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結體也會奇趣橫生,因此,這種方法有利於寫行書和草書。但由於執筆高,手中之力傳遞到筆尖的距離遠,筆畫容易浮滑。相反,執筆低,筆力易於到達筆尖,筆圓較沉穩,有利於寫篆書、隸書及楷書。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林散之先生寫草書仍然低執筆,他並不依賴手指的撥動以求得草書結體出於意料之外的奇趣,而是靠手腕、手臂的協調動作追求筆畫的沉著痛快。
初學者練正楷,執筆應該低一些(離筆根約1寸),使筆畫穩健些。執筆高了,變化大,寫楷書就不容易掌握。還有執筆的松緊問題。執得太緊,手太用勁就會顫抖且手指疼痛。執得太松,一點力也不用,筆就會掉下來。對於初學者來說,從未拿過毛筆,心理比較緊張,因此可適當放鬆些。當然,寫字不是不用力,古人說「力在筆尖」,是要將力量通過執筆的手傳遞到筆尖上,不能停留在手臂或手指上。寫字用的是巧力而不是死力。巧力來自久練,這就像騎自行車一樣,會騎了,習慣成自然,並不感覺到自己在用力。寫毛筆字如果感覺不到自己在用力,運筆自如了,也就過了執筆關了。
四、運指、運腕與運肘
寫毛筆字是用手指、手腕或臂肘的協調動作來完成的。純粹用手指的撥動來完成點畫的書寫的叫「運指」。由手腕的運動來完成筆畫書寫的叫「運腕」。由手臂和肘部的協調動作來完成筆畫書寫的叫「運肘」。
寫小楷或寸楷(一寸見方的楷書字)時,手腕(手拿根部與胳膊下端相連的可活動部位)枕於桌上,握筆的拇指和食指均斜立於筆旁,手掌也盡量豎起,手背與桌面形成70度或80度的夾角,古人稱其為「脫平掌豎」,握筆的食指與拇指間形成如「鳳眼」狀的扁圈,這種執筆法叫「鳳眼」。寫二三寸見方的大措字,不能用枕腕法來寫了,一則手指撥動的范圍很小,寫不了大楷字,二則手指撥動大了筆就傾倒,會出現病筆,應該用運腕法來寫。運腕法,手腕必須懸起,手掌自然放鬆,手背與桌面呈45度左右的夾角。如果寫再大些的字用懸腕法,因為肘關節枕在桌上寫豎畫時很容易寫歪了。所以,寫大字時,手臂一定要懸起,即使是寫二三寸見方的大楷,懸起手臂練也是相當有益的。寫斗大的大字,不僅手臂要懸起而且人要站立起來書寫,這時執筆的手掌也隨之而平緩放鬆,手背和手臂呈一平面,與桌面成平行狀。古人稱之為「平覆式」。這時手腕完全放手,可以自由靈活地左右上下運動,寫大字時是以運肘與運腕相結合來完成的。除了小楷以外,我們不贊成純粹用運指法來寫毛筆字。有的人練懸肘寫大楷,手臂、手腕雖然懸起來了,但仍處於靜止僵死的狀態,書寫時還是用手指的撥動來完成,而且筆桿傾倒得很嚴重。這就失去了懸肘的意義。懸肘應該盡量少運手指,而以腕、肘的運動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筆桿也不是一定要始終垂直於紙面,在書寫的過程中,筆桿可以略作自然的傾側,但幅度要小,一般寫楷書時筆桿應經常保持垂直狀態。
⑤ 初學者毛筆握法
1,食指和拇指先捏住毛筆在,注意把筆放在食指的第一指節,食指的第一指節與拇指一起捏住毛筆,這是握筆成型的基礎,可能只藉助這兩根手指還並不能拿穩。2,接下來把中指也纏繞過來,注意纏繞方式,讓筆位於中指的第一指節和第二指節之間這樣三根手指基本上就能捏穩毛筆了,但寫毛筆字手指要很靈活,光拿穩還是不夠的。3,現在食指和中指用一下力,往回一收,整隻筆會自然被無名指和小拇指抵住,這樣一來,拿筆就更穩定了,用這種方法可以讓軟軟的毛筆變得好控制一點,手指也能夠用上力了4,但這還不夠,我們寫字時手是很靈活的,光穩定還不夠,這時你試著讓無名指往外頂,與中指食指和拇指一起帶走毛筆,只留小拇指來看家,是不是感覺既穩定有靈活了呢?好,這就是基本的握筆姿勢了,由食指,中指,無名指和拇指來穩定又靈活的掌控毛筆,小拇指留下看家,以備向下寫筆畫時有個支撐,這樣五指分工,整個毛筆就歸你了。
⑥ 要怎麼握毛筆才正確圖片
握毛筆方法有幾種,最常用的是五指執筆法。
執筆介紹
學習寫毛筆字首先要學會正確的執筆方法。如何正確執筆是能否正確用筆的前提,是能否把字寫好的一個重要環節。執筆得法,寫字時才能運用自如;如果執筆不當,養成不正確的習慣,糾正起來會很困難,也不利於把字寫好。
執筆方法被歷代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所重視。只要我們翻開古今書法理論的典籍,關於執筆方法的探討比比皆是,如握管法、單鉤法、雙鉤法、握管法、撮管法、捻管法、撥鐙四字法、回腕法等等。這些方法中有的言之成理,有的則是故弄玄虛。
執筆方法要解決的就是五個手指如何合理地安排並發揮各自的作用,從而保證順利地書寫。要根據手指的生理特點,使手指在輕松、自然的狀態下執筆。
歷來比較普遍運用的是「五字執筆法」。當代著名書法家沈尹默先生對五字執筆法極為推重,他在《書法論叢 ·書法論》中說:「書家對於執筆法向來有種種不同的主張,我只承認其中之一種是對的,因為它是合理的,那就是由二王傳下來的,經唐朝陸希聲所闡明的:擫、押、鉤、格、抵五字法。」
下面我們對擫、押、鉤、格、抵五字的含義作一簡明的解釋,以幫助大家了解這種執筆方法的特點。
1.擫,是按、抵的意思,是指用拇指的第一節緊按筆管的左、後側,力量由內向外。
2.押,通壓,是指食指第一節壓住筆管的右、前側,力量由外向內,與拇指相對捏住筆管。
3.鉤,是彎曲、鉤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彎曲如鉤,用第一節指肚前端鉤住筆管外側,力量從外向內,中指與食指合力,對著拇指,以更穩地控制筆管。
4.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無名指用甲肉相連之處頂住筆管的內側,力量從右內側向左外側推出。
5.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緊靠無名指而不接觸筆管,以增強無名指向外的推力。
⑦ 毛筆的拿法有幾種怎麼拿
正確的毛筆握法是這樣的,五指執筆法:
擫,是用手指按的意思,是指用拇指指肚前端在筆管左側按住筆管。
押,通壓,是從上而下用力的意思,是指食指第一節在筆管右側從上而下用力與拇指相對夾住筆管。
鉤,是彎曲,鉤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彎曲如鉤,用第一節指肚前端鉤住筆管前面。
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無名指用甲肉相連之處從後向前推擋筆管。
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緊靠無名指輔助它向前推擋筆管。
⑧ 毛筆的握法有哪幾種
正確握筆方法 執筆主要靠五個手指的互相配合。它們的分式如下:
大指——大指的作用是從里向外用力頂住筆管。其上下位置要由所寫字體的大小、懸肘或懸腕,以及坐立姿勢來決定。
食指——食指壓住筆管,指甲左側和第一關節同時用力向大指方向勾壓。 中指——向內壓住筆管,配合食指、大指在筆管的內外兩側同時內用力壓緊。
無名指——無名指是協助大指從內下方托住筆管。 小指——小指在無名指後面加強了托頂的力量。功力濃厚時,單獨使用中指和無名指即可鉗住筆管。
⑨ 毛筆正確的握法是什麼
毛筆正確的握法:
「五指執筆法』是用右手五個手指全派上用場,用「按、壓、鉤、頂、抵」的方法把筆執穩,使手指各司其職。具體的握筆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書內側按住筆桿靠身的一方,大拇指處於略水平的橫向狀態。食指的第一節或與第二節的關節處由外往裡壓住筆桿。中指緊挨著食指,鉤住筆桿。無名指緊挨中指,用第一節指甲根部緊貼著筆桿頂住食指、中指往裡壓的力。小指抵住無名指的內下側,幫上一點勁。這樣形成五個手指力量均勻地圍住筆的三個側面,使筆固定,手心虛空。同樣是五指執筆法,又因手格的張開和並攏、筆執在指尖處還是手指第二關節處而形成多種形式,古人稱之為「鳳眼」、「虎口」、「鵝頭」等五指執筆的不同態勢。
⑩ 毛筆握法
1、先學握筆,原則上講,藝術創造要發自內心,所以怎樣舒適就怎樣拿,但初學者很難找到合適的拿筆姿勢,一些比較奇葩的拿筆姿勢都是大師們用的,這里我們就介紹最普通的吧。